美国和西方国家的关系,就类似董事会里的董事长和董事。虽然平时也勾心斗角,但遇到工人要求涨工资时,还是会一致对外的。
当今的这个世界其实是西方文明精心构筑的一个“围城”。非西方国家不管怎么跳,取得多么傲人的成果(如30年前的日本),始终都无法跳出这个天罗地网。逃不出被人家割韭菜的命运。
换而言之,只要世界格局不变,西方天然就能割亚非拉韭菜,而亚非拉则无力改变。
所以对于美国耍流氓这种事情,西方人是有清醒认识的。
在我们的词典里,“霸权主义”是贬义词。
但在西方人的词典里,Hegemonism(霸权主义)是一个中性词,指的是一个国家拥有代极大的实力和影响力,并可以根据自己的意志塑造世界。
从这个词意解释中,就可以看出,大部分西方人是不反感霸主主义和流氓行为的。
靠这个手段能攫取利益,改善生活,并且取得对落后国家的心理优越感。就好比董事长剥削员工价值一样,董事会的董事为什么要反对和反感呢?
当然,在大部分西方民众不反感霸权主义的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美国和欧洲国家,经常有左派民众游行示威,抗议美国政府无缘无故的发动战争,谴责政客草菅人命。
部分欧洲国家也时不时反对美国,表示不想跟美国玩。比如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时,法国、德国、奥地利等国就公开反对,禁止英美联军的战机飞越自己的领空。
可是,对于这些发生的现象我们一定要搞清楚两个问题。
①:左派在西方占舆论主体地位吗?
②:欧洲部分国家强烈反对、谴责美国,是因为“博爱”吗?
是吗?很显然,都不是。
左派在西方只是众多派系中的一支。而且事实上,左派民众也支持美国在世界各地输出价值观,只是他们(如桑德斯之流)反对使用武力威胁以及类似不光明的手段输出价值观而已。
也就是不反对割韭菜,只是反对用过于恶劣的手段割韭菜。而且还有一点是,政客暗地里搞得这些勾当,对于一般民众而言,利益大头都被资本家拿走了,民众的实际收益不大。对于这种不公平的现象,以平等原则和平等主义为政治意识形态的左派,当然是要反对的了。
所以,西方国家的左派反战,说白了,还是一个“利”字当头。把蛋糕切匀了,他们也就不反对了。
同理,欧洲部分国家时不时反对美国,同样也是因为利益。
当年的科索沃战争,表面上看,是美国带着欧盟一起赢了塞尔维亚,赢了俄罗斯,维护了西方利益。
可是欧洲国家战后复盘才发现,哪有什么利益均沾?东边的科索沃一开打,西边的资本巨头为了避险,全跑到东亚和美国了。导致当年才诞生的欧元汇率狂跌(欧元历史最低位),而美股则大涨。
到最后,只有美国才是受益者,欧盟也都被割了韭菜。
PS:科索沃战争之后,美国频繁在中国南海挑拨离间,其实就是为了制造事端,引发二次恐慌,让欧洲资本再离开东亚。
所以到了2003年,欧洲大国就不玩了。美国要打伊拉克,可以,自己去打。欧洲是真的玩不起了。
对于不听话的欧洲,美国当然有招对付。一是让英国搅屎,把欧洲搅乱。二是宣传俄罗斯威胁论,让欧洲再依赖美国。我们可以看到,美国介入欧洲之前,欧俄的关系其实还不错。但自从2008年之后,两边关系就越来越僵化。而有了俄罗斯这个敌人,欧美之间自然又站在了一起。
但到了前年,美国退出《伊核协议》,这一次欧美又掰了。美国不让所有国家从伊朗进口石油,使得法、德、英利益受损。为了利益,他们便绕开了美国,开辟与伊朗非美元贸易的新渠道。
特朗普听说后,以北约成员国提高北约开支中份额和调降欧盟外交级别进行威胁,逼欧洲让步。但法国总统马克龙和德国总理默克尔干脆不理会,主张建立欧洲军队防范美俄为回应。
从这就可以看出,欧美能不能站在一起,归根结底就是大家的利益能不能得到保证。这就如同英国人说过的:国家与国家之间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总的来说。西方国家,大体上是利益均沾。
是否反对美国,取决于是否符合利益。对于加拿大、新西兰、澳大利亚来说,它们与美国利益高度绑定,堪称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所以它们自然不会反对美国做出的任何决定。哪怕这个决定很反人类。
相比之下(与五眼联盟相比),欧洲和日韩与美国的利益绑定虽然没有那么紧密,但大体上与美国也有高度绑定。在他们看来,美国是世界繁荣的基石,没有美国,就是割不了亚非拉的韭菜。出于维护自身利益,他们自然愿意接受美国领导,维持美国霸权。
至于流氓与否,这与利益相比,不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