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第一眼看来是一道当今4000元薪资能换算成八十年代的月薪多少的问题,但如果我们简单粗暴的使用现值思维进行转换则欠缺考虑。
我们现今强调“量化标准”,但是并非所有的问题都能用简单“量化”的数据思维进行一刀切的解释。
作为一名并非生于80年代的职场人士,当我看到这个题目时,想到的是薪资比较背后的前提,以及对于个人职场价值的深入思考:
一、薪资水平的比较前提
① 城市差异
首先,在同一年代背景下,北京等大城市的薪资水平也会与二三线城市的薪资不同;
举例子的话,一位80年代北京教师每月的薪资收入,也会与在非一线城市授课的教师拉开差距。
② 职业种类差异
职业差异会带来薪资的不同。
举个例子来说,一位在北京生活的新媒体小编月薪可能会在8000-14000之间(数据来自于前程无忧)。但同样一位在北京生活的抖音小红人单月带货收入可能会在20000以上。
单纯用金额比大小的方式跨职业进行比较欠缺妥当。
③ 技能层次差异
从岗位的发展层次来看,就算是同样类型的职业,初级会计与高级会计首先直观的就是职业技能的差异。薪资自然也会不同。
④ 年代差异
了解前面的几个方面后,有几个问题需要我们在开始比较前再次重申:
A 是否已基于同样的地区,岗位进行不同年代差异的考虑?
(北京地区的钢铁工人过去与现在)
B 是否在比较时已考虑当时特定的社会/政治环境?
(通货膨胀/通货紧缩/重大政治事件)
二、为什么单纯的薪资数值比较欠缺全面性?
① 不同年代出生人群消费习惯不同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现在的年轻人喜欢打卡各种网红美食景点,就像有一阵子大火的“深坑酒店”,即使每晚单价高达2000元以上,小伙伴们仍然乐此不疲。
但父母一辈大多从小受到的教育倡导节俭持家,他们不一定愿意追随网红效应进行消费。
② 比较结果对现实的参考意义
就算你的薪资换算到过去少得可怜,又能带来什么样的改变呢?
你也仍然还是该吃吃该喝喝,不如把心思放在如何增强自己的竞争力上,将自己拥有的每一分资产发挥最大效用。
③薪资制定的基本规则
薪资的制定并不是一个随便就能拍板的数字,背后也有一些考量:
A 行业内同岗位的薪资水平
B 公司的经营及盈利情况
C 个人岗位对于企业目标的重要性,价值
简而言之,在看待问题时,我们不能抓住一个数字就想着开展分析,而是需要考虑薪资背后的种种因素。
三、如何跳出薪资比较的格局,扩宽自己的思路
① 明码标价的市场竞争力-对标
想知道自己目前的能力水平在市场上的平均薪资么?市场上试试便知。
最直观的体现是,根据自己心仪的企业的期待岗位信息,对照对方要求的岗位核心需求,看看自己能做到多少,还差了什么技能。
② 市场对于优秀人才渴求的一致性
国家刚恢复高考的时候,大学生是极其稀缺的,所以他们不仅能够享受更好的工作资源,薪资上也能够予以体现。而截至2018年年底,高考人数已经翻了40倍(数据来自于网易新闻)。
虽然高校扩招,让更多的人有机会进入大学深造。
但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虽然一般性人才增加了,但各领域的精英人才仍然处于供不应求的趋势。
③ 保持对“成长”的敏感度
这是个考验个体是否能够在不断变化的社会条件下快速适应,突围的时代。
所以,我们都需要保持“成长型思维”,而不是满足于目前的薪资,以及已经取得的成就。
在衡量自己的薪资水平时,也不要执着于:拿多少钱,做多少事。
毕竟很多事情带来的价值,并不仅仅只用货币资产进行衡量。无形的成长经验,教训,收获的人脉等等都是能够帮助我们衡量远期收益的重要指标。
欢迎关注@焱公子,十年500强,专注写职场,每天与你分享职场干货与成长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