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这个故事,要从明朝初建之时说起。

明朝建立后,功臣们各个恃宠而骄,穷奢极欲,过起了花天酒地的生活。太祖朱元璋深知民间疾苦,感觉这样下去会动摇大明国本,于是,开始着手整饬吏治。但是朱元璋的举措,却引起了部分大臣的不满。

太祖担心这些开国的勋臣悍将们会联合起来谋反,决定一劳永逸,彻底解除这一隐患。

朱元璋就命人建造了一座高楼,名曰“功臣楼”,并放出消息说,要为那些跟随他南征北战,立下汗马功劳的功臣们表功。

众功臣们听闻之后,无不为之感动,纷纷盼望着功臣楼建成之日。

待到功臣楼建成,朱元璋在楼内大摆宴席,召集了包括徐达、冯胜、蓝玉、李善长、刘伯温等三十四功臣在内的众多开国功臣来楼中饮宴。

大家兴高采烈的赶到了功臣楼,心想这次可以痛痛快快的大吃大喝一通了。

结果,宴席开始,端上来的菜却让众功臣们大失所望。每位大臣面前,分别上了四道菜和一碗汤,分别是炒萝卜,炒韭菜,两盘青菜和一碗葱花豆腐汤。

朱元璋逐一赞道:“萝卜上了街,药店从此无买卖。小韭菜青又青,长治久安得民心。两盘青菜一样香,两袖清风好臣相。”

朱元璋说完,舀了一勺葱花豆腐汤,又道:“小葱豆腐青又白,公正廉明如日月。”

太祖言毕,让众人开吃。

已经吃惯了大鱼大肉的诸位大臣见状,却是面面相觑。我们是来吃肉喝酒,不醉无休的呀,怎么全是素菜?不过,既然是皇上要求了,众人只得各自夹了一两口吃下,然后就将筷子放下,等着上主菜。

朱元璋见状,脸阴沉了一下,吩咐旁边伺候的太监上主菜。

一阵忙碌之后,每人面前又分别上了两道硬菜和一碗羹,分别是红烧兔子肉,红烧狗肉,和一碗燕窝羹。除了这些,每个人面前又摆上了数坛好酒。

太祖道:“今天朕与众卿饮个痛快,不醉无休!”

大家早就等着好酒好肉,准备吃喝个痛快了,听太祖言,纷纷抄起筷子和酒碗,大口吃肉,大碗喝酒。一时间,楼内是好不热闹。

只有坐在朱元璋旁边的刘伯温,看了端上来的两菜一羹后,大惊,悄悄的对旁边的徐达说:“今天我二人须紧随皇上,不可远离半步。”徐达本想询问其中缘由,只见刘伯温冲着桌上的菜眨了一下眼睛,端起酒杯,站起来给朱元璋敬酒。

徐达又看了一眼桌上的菜,立时明白过来,不由得心中一颤,这不就是“狡兔死,走狗烹”么,旁边碗中放的是鸟窝,鸟窝都被端了,那就更不需要良弓了。

刘伯温起身敬酒完毕,坐下之时,悄悄将朱元璋袍服的衣角压在了自己股下,佯装和徐达等众人继续饮宴。

好酒好肉,正合胃口,众人是畅饮甚欢,很快便酒过三巡,各个是喝的酩酊大醉。

朱元璋见状起身离席。衣角牵动,已有醉意的刘伯温顿时警觉,看了一眼离去的朱元璋,立刻拽了一下旁边的徐达,两人紧随朱元璋走出了功臣楼。

朱元璋出了楼门,看到刘、徐二人也紧紧跟来,犹豫了一下,招手让二人跟自己同走。三人走出数百步后,只听得轰隆隆一声巨响,回头看时,功臣楼已是砖瓦飞舞,火光一片。

刘伯温和徐达虽然逃过一劫,但朱元璋并未放过二人。朱元璋在刘伯温生病时,赐药,毒死了刘伯温;又赐烧鹅给徐达,让徐达久治不愈的背疽爆裂,疽发身亡。

这个故事很精彩,其实,来自明太祖朱元璋的两个典故,一个是朱元璋提倡节俭的“四菜一汤”,另外一个是抹黑太祖,暗讽朱元璋残暴的“火烧庆功楼”。有人将两个典故,用范蠡、文种和越王勾践之间发生的典故粘合,形成了一个改造后的“明太祖火烧庆功楼”。

不过呢,这个故事明显有漏洞的,杀功臣之前用“四菜一汤”警醒一下,看大臣的反应决定是否一网打尽也就罢了,又端上了兔肉、狗肉和燕窝,这是要留下精明的跟自己继续作对么?明显不合常理。

“火烧庆功楼”的故事产生于清朝文字狱盛行时期。满清统治者为了打压民间汉人怀念大明朝的恋旧情节,就指使满清的一些奴才文人,编造了“明太祖火烧庆功楼”的假故事,说我大明太祖滥杀功臣,借以抹黑我大明太祖,离间清朝统治下的汉人和大明朝的关系,让他们愤恨大明朝。

类似的事情,清朝统治者还做了很多,比如主动为明朝大臣平反,借以抹黑大明皇帝,彰显清朝皇帝的开明。

这……让人无语呀……

对于我们而言,精彩的故事还是要看得,只是需要我们分辨出其中的缘由即可。

最佳贡献者
2

题主所问的应该是来自于“火烧庆功楼”的典故,是民间传说朱元璋为了杀害开国功臣而制造出的一场惨剧。

“火烧庆功楼”只是民间的传说故事,并不是真正的历史,它仅出现在《大明英烈》、《明英烈传》等评书中。也就是说庆功楼并不存在,但却是有原型的,那就是南京的“忠勤楼”,这座楼是朱元璋为了方便于身边的文武百官商讨军国大事而特意建造的,汪广洋、陶安等人的诗文都曾经出现过这座楼。



当然不管这个故事是不是事实存在的,既然是题主问的,那我这里姑且就按照故事来说,而不去考虑历史到底存在不存在这个事情。

传说在朱元璋推翻元朝,建立大明时,就对和他同甘共苦,共患难,并为他立下不朽功业的开国功臣们起了疑心,深怕他们会起兵造反,夺取他的皇位,于是他决定将他们全部诛杀,以绝后患。

为了完成这一目的,朱元璋进行了周密而又详细的计划。他先是在南京鼓楼岗的山坡上建造了一座庆功楼,美其曰让功臣名垂青史(实际上是为了将他们一网打尽而做的准备),此时功臣们并不知道朱元璋真正的意图,他们还天真的认为这是朱元璋重视他们,想让他们名垂青史,所以功臣们皆称朱元璋英明。



不过此时有一个人却是看清了朱元璋真正的意图,并为此忧心忡忡,这人就是刘伯温。他清醒的认识到,朱元璋决定对他们动手了,功臣楼落成之时,就是他们命丧黄泉之时。所以此时刘伯温在百官皆醉之时,他突兀的站出来与朱元璋说道“如今王业已成,臣责已尽,但愿辞官归田”,就是朱元璋帝业已成,他的职责已经尽到了,所以希望能辞官归隐田园。

但是朱元璋此时并不打算放过他,所以就拒绝的说道“军师随我辛苦半生,如今正当享福,为何就要归隐?”,就是我不想你离开,如今帝业已成,所以是你该享福的时候了,你怎么能归隐呢?不过刘伯温已经知道朱元璋要杀光他们这些功臣,他怎敢留,所以坚决的说道“朝中政事劳神,臣年老力倦,只想过个清闲的晚年”,刘伯温的意思很明确就是我无心权力,就想回家安度晚年。



此时朱元璋的心中已经是了然于心,他知道刘伯温看透了他的用意,所以他在用放弃自己手中的权力,自愿归隐田园来换自己的命。如此,朱元璋念及刘伯温对自己有大功,而且现在又自愿放弃权力,所以他决定放过他,然后赏赐给他许多的金银财宝,就放他回老家。

如此,刘伯温侥幸逃过一劫,但是在走前,他不忍心自己的好友徐达枉送性命,所以在临走前他就到徐达的府上,与徐达说了这样的一句话,他说道:“徐兄,小弟走了。有一句话望你牢牢记住:功臣楼庆宴之日,你要紧随皇上,寸步不可离开。”,此时徐达还不清楚这句的意思,他不解的问刘伯温这句话何意,但刘伯温并不敢明说,深怕隔墙有耳,他只是隐晦的说道:“照此行事,日后便知。”。



功臣楼落后来,朱元璋在举办宴席的前一夜就派人在楼下埋好了大量的火药和干柴,准备借机引火烧楼,以除后患。一切准备就绪后,朱元璋在第二天就邀请了所有想要除掉的功臣前往功臣楼赴宴,这一日功臣楼楼上是一片笙歌,灯烛辉煌,功臣之间互相道贺、寒暄,好是不热闹。

可是这个时候却有一个人心事重重的,那就是徐达。此时徐达想起了刘伯温临走时的嘱咐,他在环绕功臣楼一圈后,突然将耳朵紧贴墙壁,然后用手对墙敲了几下,此时墙内传出了”咚咚”的声音,听到这个声音后,他的脸“涮”的一下就下来了,白得就像纸一样,因为徐达发现墙内的空的,他再想起刘伯温的话后,就什么都明白了,原来朱元璋是想将他们一网打尽,就地诛杀。



而后朱元璋到来,酒宴大开,平日素爱喝酒的徐达,此时却丝毫没有兴趣,他一直盯着朱元璋。此后酒宴过一半时,朱元璋见时机已到,遂起身离开,而徐达见朱元璋离去,也紧随其后。不久已离开庆功楼的朱元璋隐约觉得后面有人,回过头一看,原来是徐达。

见是徐达,朱元璋就问道:“丞相为何离席?”,徐达回答道:“特来护驾”,朱元璋听后回道“不必不必,丞相请回”,此时徐达眼见朱元璋一定要他回去,遂就哀怨的与朱元璋说道“皇上真的一个也不留吗?”。这个时候朱元璋顿时心惊不已,他心想到徐达好生精明,他早已看破我得计策。而徐达眼见朱元璋不言语,索性就说道“皇上如果执意,臣不敢违命,恳望日后妻儿老母得以照拂”,说罢他就欲再次回到庆功楼,朱元璋眼见于此,赶紧拦到徐达,并说道“丞相随我来”。



此时徐达终于松了一口气,他知道自己逃过一劫。而就在徐达和朱元璋走了不到百步,他们的身后就传来了一声巨响,庆功楼瞬间化为乌有,而庆功楼中的一群开国功臣们也在一时间葬身于火海中。

以上就是“火烧庆功楼”流传的最广的一个版本,这个版本的刘伯温并不是从菜名中得知朱元璋有诛杀他们的心思的,而是从朱元璋见庆功楼中得知他的意图的,之后他也是在第一时间提出了要归隐田园的意思,最终得以逃脱。

当然“火烧庆功楼”还有另外一个版本,在这个版本里,倒是有刘伯温从菜名中得知朱元璋想诛杀功臣的意思。



话说朱元璋建成庆功楼后,在楼下埋了火药后,就宴请了朝中的开国功臣。在宴席的过程中,刘伯温发现了端倪,他发现庆功楼的墙内是空心的,所以就提醒身边的徐达,在宴席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朱元璋的动向,他走我们就走。此后朱元璋到来,宴席开启,初宴席所上的菜都是些平民家的素菜,其中就有道朱元璋最喜爱的翡翠白玉汤。

因都是素菜,所以都是百官都不愿意多吃,因为他们早已享受惯了锦衣玉食的生活,对于平民百姓日常所吃的饭菜早已没了兴趣,更是咽不下去,朱元璋见于此,虽面露怒气,但却并没表现出来,不过此时他已经下定决心要除掉他们,在朱元璋的心里,这帮连平民的饭菜都吃不下的主,日后必定为祸大明。



之后朱元璋又让人接着上了红烧兔肉、炖狗肉、爆炒驴肉,清蒸燕窝,外加数坛美酒。这个时候,那些功臣们见到这些才有了食欲,也就开动了起来。但此时刘伯温却再也没有胃口吃,他知道这些菜的意思就是“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朱元璋要卸磨杀驴了。于是在之后的宴席上,刘伯温一刻也不敢松懈,他故意坐着朱元璋的衣角,然后装醉。



酒过半巡后,朱元璋见他们都醉了,也就放心的离开了,此时刘伯温、徐达眼见朱元璋已走,他们也赶忙紧随其后。朱元璋发现他们后,遂问道:“你们为何离席”,刘伯温、徐达二人回答道:“更衣(去厕所)”。可正待他们回答时,身后的庆功楼就突然发生爆炸,顿时还留在庆功楼的那些功臣们就这样葬身于火海之中。

3

原来朱元璋火烧庆功楼不是单纯地为了自己,一切都是为了他孙子。

朱元璋不直接赐死这些人,而用一场庆功宴将开国功臣,一桌饭局不费一兵一卒,便将几十位位高权重的大臣全部葬送。智也!奸也!

明史记载:“太祖以太子天性柔仁不振,一日,窃令人载尸骨满舆,当其前激发之。太子不胜惨蹙,合掌称之曰:善哉!善哉!”

大致意思是明太祖对太子的生性柔弱不刚的性格非常不喜欢,便令人拉了一车骨头到太子面前,以此激发太子。

但太子并非刚硬之人,被吓出病来,不久一命归西了。朱元璋这是自己间接杀死了自己的亲生儿子啊,而最疼爱朱标太子的便是马皇后。

马皇后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结发之妻,曾随着朱元璋南征北战,是朱元璋的得力助手。朱元璋能当上皇帝,开国大臣自然是功不可没,但马皇后也是有很大功劳的。

所以朱元璋对马皇后还是非常敬重,对马皇后的建议也是非常重视。

马皇后悲伤之极,为了宽慰儿子的在天之灵,便劝谏朱元璋封朱标的儿子为太子,将来继承皇位,以此慰告朱标英年早逝。

朱元璋采纳了马皇后的建议,但要想让年幼的孙儿顺利登基,继承朱家基业,中间自然不会顺当你。

因为自古以来,都是嫡长子继承制,长子死了那就次子,依次类推。当然只是应该按照这种方式,不过皇帝很少会按照套路出牌,一般还是选择自己比较喜欢的儿子。

尤其是在太子死后,兄弟间夺位的事情不能再少了。所以一般明眼的大臣,都会提前押注。要是自己扶持的皇子登基,日后定会飞黄腾达。

而朱元璋却是不按套路出牌,选了自己的孙子,古代这种情况实在是太少了。如此一来之前大臣的心血岂不都是废了?所以孙子继承一事,肯定有人不同意。

朱元璋深知,这些开国大臣里不少人居心叵测,野心勃勃,更有人对皇帝的宝座虎视眈。

马皇后和朱元璋定便想出了一招,把这些大臣全部一网打尽。这计谋便是宴请开国功臣,火烧酒宴楼。

第二天朱元璋实施自己的计划,首先建立了一座楼房,名叫庆功楼。但实际上是掩人耳目,让开国功臣真的以为皇上厚爱,专门建楼庆功。

几个月后这座楼终于建好了,大臣们喜笑颜开。但有一个人却愁眉不展,这个人就是刘温伯。

此人行事谨慎,善察言观色。对于刘温伯到底有没有参加庆功宴,一般有两种说法。

第一是刘温伯早就察觉,于是在庆功楼未建成之前就向明太祖告老还乡。明太祖苦留说是喝了庆功酒后再辞行。

但刘温伯深知若是去了庆功楼可能就再也回不来了,所以坚决辞行。明太祖没有办法只好赏了刘温伯一些钱财恩准他还乡。

在归乡之前,他就找到好朋友徐达告诉他在庆功宴会上切不可贪杯,一定要跟紧太祖,与他寸步不离。

徐达谨记,在酒宴上为了防止太祖在自己不留神时偷偷溜走,便踩住太祖衣角。

果然菜上齐不久后,太祖便起身离开了,徐达也紧跟着出来。出来没多久,庆功楼便火光冲天,开国功臣尽葬火海。

徐达虽逃过一劫,但朱元璋不会就此罢休。不久后,徐达患病,忌食蒸鹅,否则伤口会溃烂而死。

朱元璋哪肯放过这个机会,便下旨赏赐徐达鹅肉,可谓君要臣死,他臣不得不死,徐达含泪吃下饿肉,不久也就一命呜呼了。

另一种说法是,刘温伯也在宴会上。朱元璋开始叫人上菜,但却是炒萝卜、炒韭菜、蒸青菜、葱花豆腐四样素菜。

大臣们都迷惑不解,便纷纷议论,只有刘温伯仍在观察朱元璋的脸色。朱元璋见大臣们不动筷子,便说明了这四道菜进行了解说。

这四道菜在不同的文章里也有不同的说法,大概就是希望朝廷官员为官清廉正直,体桖百姓。

后来又命人上了四道荤菜,分别是爆炒驴肉、爆炒兔肉、铁锅炖狗肉、烤麻雀。

这下大臣们可乐坏了,在朱元璋说“吃好喝好”之后便纷纷动筷子,而只有刘伯温不为之所动,仍然坐着。

旁边的徐达不解,来问为何不动筷子?刘温伯说:“皇上今日是要将我们赶尽杀绝啊,正所谓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啊!”

徐达吓住了,问该如何是好,徐达便说乘机溜出去。之后两人乘着朱元璋离席,众大臣都喝得不可开交,便偷偷溜出去了。

但若一个皇帝若想让你死,易如反掌。不久后,太祖曾着徐达病了忌吃鹅肉,便硬生生地赐与他鹅肉吃,徐达便病情恶化,命送黄泉。

而刘温伯自然也逃不过,没病,也活活被太祖派太医来给看死了。

不论野史里怎么记载,也不管刘温伯到底是否在宴席之上,朱元璋到底是为了让自己的孙儿能够顺利登基,保他朱家皇位而杀死了众多开国功臣,这是不容分说的。

4

朱元璋屠戮功臣的故事有很多版本,我所知道的可能与别人不太一样。这些版本中《火烧庆功楼》最为著名,但是如何火烧?庆功楼背后又有哪些故事?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

首先,朱元璋为什么要屠戮功臣。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朱元璋嫌弃太子朱标太过懦弱,于是告诫他说:凡是跟随我南征北战的那些将领,没有一个是善茬。因此,驾驭他们就要用强硬手段,你秉性如此柔弱,我百年后可怎么办。朱标回答说:靠

这可把朱元璋气坏了,于是朱元璋令人用车载来一车枯骨,让朱标正眼去看。朱标冷不防看到如此吓人的东西,吓得双手合十,连连称“善哉,善哉”。至此之后,朱标就吓得生病了。几个月后,朱标一命归西。

太祖以太子天性柔仁不振,一日,窃令人载尸骨满舆,当其前激发之。太子不胜惨蹙,合掌称之曰:善哉!善哉!

朱标死后,最悲伤的其实是马皇后。马皇后于是就对朱元璋说:立孙子为帝吧,这样的话,标儿在天之灵也可安息。但是这样就存在另外一个问题,什么问题呢?

孙子年龄小,恐怕更难以驾驭群臣。为了使孙子能顺利登基,以后延续朱家基业,马皇后和朱元璋定下一计,什么计策呢?诛杀全部开国大臣

朱元璋转悠来转悠去,最后在鼓楼冈附近的鸡笼山上选出一个好位置。第二天,朱元璋下旨:于鸡笼山起庆功楼一座,表彰南征北战的所有大臣。消息一传出,大臣和将军们可乐坏了,因为他们等的就是这一天。但是却有一个人不高兴,谁呢?刘伯温。

刘伯温年轻时曾经拜铁冠道人张中为师,学成出师之日,师傅张中曾经对刘伯温有过交代:它日遇“庆功”二字即归,所以刘伯温一直记着这个事情。当刘伯温听到庆功楼这个名字时,他知道,自己该离开归隐了。

刘伯温找到朱元璋,对朱元璋说:昔日汉朝张子房身体有恙,逐赤松子云游四方,操辟谷之术,终得天年。如今我身心疲惫,长患疴疾,愿回老家颐养天年。朱元璋当然不愿意刘伯温走,苦苦相劝了一会,看到刘伯温心意已决,于是答应了他的请求。

刘伯温得到朱元璋允许后,他来到最好的朋友大将军徐达府中辞行。两人把酒言欢,小叙了半天。临别时,刘伯温深情的对徐达说:恐怕以后你我难以再相见,我送你三个字,你一定要谨记!另外,一定要记住,庆功宴当天要紧跟圣上,寸步不离。说完,刘伯温掏出一个纸条,交给徐达后扬长而去。徐达展开纸条,只见上面写着三个字:十下人。徐达百思不得其解,那么这十下人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一会儿再说。

话说这庆功楼很快就建好了,朱元璋选了一个良辰吉日,召群臣前来赴宴。宴会开始,上的第一道菜就是传说中的翡翠白玉汤。为什么叫传说中呢?因为朱元璋没少在众将士面前反复唠叨当年自己如何落魄,如何在寺庙里与一乞丐分食白菜豆腐汤的故事。所以大臣们对这道菜是最熟悉不过了,但是都没有吃过。

之后,陆续又上了四道菜,分别是炒青丝,炒菠菜,炒韭菜,炒白菜。大臣们一阵乱哄,纷纷说道:圣上如此抠门,怎么没有荤菜呀。朱元璋微微一笑说道:前几道菜是让大家开胃的,来人呀,上荤菜,上酒。

只见宫女们端上来四盘荤菜,分别是爆炒驴肉,爆炒兔肉,铁锅炖狗肉,还有一盘烤麻雀。众大臣和将军们非常高兴,于是纷纷动筷子大朵快颐。可是一旁的徐达却高兴不起来,为什么呢?

徐达在刘伯温走后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十下人”到底是什么意思。再加上刘伯温临走交代的那句话,时刻紧跟圣上,寸步不离。于是徐达干脆近水楼台的将朱元璋的衣角压到自己屁股底下,省的朱元璋走了,而自己不知道。

当四盘荤菜端上来时,徐达突然悟出了“十下人”是什么意思。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这四盘菜分别对应四句话,即卸磨杀驴,兔死狗烹,飞鸟尽,良弓藏。看到这四盘菜,再联想到“十下人”这三个字,徐达才知道,原来这是一个字谜,谜底是一个字。

徐达刚想通,就见朱元璋悄悄的站起身来想要离去。徐达赶紧站了起来,朱元璋一把按住他说:你一口酒还没有喝,站起来干什么?徐达悄悄的对朱元璋说:难道陛下要一网打尽吗?朱元璋脸色一变,没有说话,站起身来走了出去,而徐达则紧跟着也走出了庆功楼。

没等他们走多远,只听见轰隆一声,庆功楼瞬间被炸成平地。朱元璋头也不回的匆匆离去,只剩下目瞪口呆的徐达站在原地,傻傻发愣。

徐达回去后,心里犯了疑惑。为什么呢?自从庆功楼后,朱元璋再也没有召见过他。徐达猜不透朱元璋到底是什么意思,于是每天辗转反侧,睡不着觉。最后久而久之,背部生疽,疼痛难忍。

朱元璋听说徐达背后生疽,于是派宫人给徐达端来一样东西,什么东西呢?蒸鹅。徐达一看蒸鹅,眼泪落了下来。鹅乃能够发污之物,吃了之后只会加速疽部溃烂,但是皇帝所赐之物,又不能不吃。徐达无奈含泪吃了蒸鹅,后来疽发而死。

这就是朱元璋《火烧庆功楼》的故事,记载于野史,大家听听就行,切莫当真!

本回答独发于问答,觉得写得好请随手点赞,谢谢!

喜欢请随手关注我的头条号,谢谢!

5

洪武元年(1368年)正月初四,朱元璋在百官的劝进和拥戴下,其实都是朝臣和皇帝做戏,哪个官员不想让老朱称帝呢?称帝后这些功臣都会官升一级。老朱在南京称帝,国号大明。

称帝后的朱元璋在宫中宴请群臣,当时受邀的主要是朱元璋称帝后新封的34位有功之臣,比如韩国公李善长(左丞相)、魏国公徐达(右丞相)、曹国公李文忠(大都督)、以及朱亮祖、蓝玉、廖永忠等人,当然少不了足智多谋军师刘伯温。



▲刘伯温

这些有功之臣早早就来了,酒宴很快就开始了,朱元璋简单说了几句:“大家吃好喝好”,然后侍卫拿来了御酒,御膳房开始上菜。

刚开始上来的是水煮花生米、鸡蛋炒韭菜、水煮豆腐和小葱拌豆腐。其实老朱上这些菜都有深意,水煮豆腐就是让这些人以后清廉,小葱拌豆腐是寓意“青青白白”做人,为官一任要清白,要学“君子之交淡如水”,不要交一些狗肉朋友。这是老朱用心良苦,寓教于酒宴之中。

老朱首先端起酒杯和34个有功之臣喝了一个,然后就去各个酒桌打招乎去了。这时这34个有功之臣不高兴了,纷纷抱怨老朱不够意思,让大家吃这些不够档次的菜,甚至有的口出怨言,表示要退席。

老朱也不傻,看出了苗头,心中暗骂,刚TM的不挨饿了就想放下饭碗骂娘,老子当年吃“珍珠翡翠白玉汤”时不是一样吃的津津有味?老朱当年逃难时吃的是“白菜帮子炖豆腐汤”,老朱美其名曰“珍珠翡翠白玉汤”。



▲右一朱元璋

老朱看透了这些人的将来,于是转身去了御膳房,吩咐做这几样菜。

过了大约一刻钟,御膳房的负责传膳的端来了“清蒸燕窝”、“爆炒麻辣兔肉”和“红烧狗肉”。这34位有功之臣一见眉开眼笑,纷纷大快朵颐。一个个吃相很难看。

这些人中唯有刘伯温没有动筷子,他一直在观察老朱的表情,这是老刘职业病,他看相和推测未来都是平时积累的经验。他从老朱的一举一动得出了结论,他悄悄把右丞相徐达,也就是自己的老朋友拉到了一边,对他说,过几天老朱要在庆功楼单独宴请34位有功之臣,到时你千万别喝多,紧挨皇帝坐,他上哪你上哪,即便他上厕所你也一定跟着,切记。

刘伯温的一席话把徐达说蒙了,于是就问为什么?刘伯温大远一指酒桌上的几道硬菜,开口解释说:皇上要斩草除根了,徐达还是不解,上来几道硬菜不是皇上关心我们吗?



▲徐达

刘伯温说“丞相有所不知,前几道菜是有深意的,老朱让你们要清廉,可是你们没看透用意,老朱很不满意,他上的硬菜分明是:“飞鸟尽良弓藏”老朱不但要把良弓藏,而且直接把燕窝都捣下来了,够狠的。

刘伯温接着解释说:“狡兔死,走狗烹”你们吃的兔子肉和狗肉真的很香吧?你们将来的下场不会比它们好多少!

老刘无限伤感的说:接下来就是“敌国灭,谋臣亡”,刘伯温说完居然“兔死狐悲”的落了几滴眼泪,他似乎也看到了自己的将来。

以后徐达果然在老朱请客时不离左右,所以到最后34位功臣只剩下了他和郭英二人,徐达从心中十分感谢老朋友刘伯温的救命之恩。可惜刘伯温能救徐达,但不能自救。刘伯温最后被朱元璋害死了。

【不一样的历史解读,不一样的知识分享。欢迎转发、留言、关注】

6

首先跟火烧庆功楼一样都是民间传说,史书中未见记载。传说是这样的

朱元璋借马皇后生日大宴群臣,一开始上菜都是些萝卜啊,韭菜啊,豆腐啊之类的,这让本想大饱口福的群臣大失所望一点食欲都没有,朱元璋看大家都不吃,就说:怎么?都不喜欢啊,那换点别的

于是第二批硬菜上来了有清蒸燕窝,红烧兔子跟焖狗肉,这下大家开心了,都笑嘻嘻的开始吃,只有刘伯温大惊失色,冷汗直流。

一旁的徐达看他脸色有异就问怎么了,刘伯温回说我们死定了,徐达问为什么,刘伯温回你看陛下上的这些菜,这叫“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我们必死。

徐达吓得赶忙问那怎么办,刘伯温说以后皇上再请客一定要跟紧他,所以火烧庆功楼的时候,徐达跟着朱元璋出来了没被烧死。

这都是民间传说


7

题主所问的问题是清朝文字狱时,篡改的《皇明英烈传》和“四菜一汤”历史故事融合的民间评书演义,这就是著名的《火烧庆功楼》的历史故事,后来还改成晋剧。虽然朱元璋“火烧庆功楼”是无中生有的栽赃陷害,但朱元璋的的确确杀了很多功臣。福垊脑洞大开一下带您走入历史故事,看看刘伯温为什么说功臣必死吧!

1368年1月23日(大年正月初四)星期日,朱元璋在应天府的紫金山之巅祭天称帝,建立大明。福垊说一句,宋太祖赵匡胤也是正月初四建立宋朝的。在六月六日时,朱元璋给群臣发帖,要在建好的庆功楼上,举行盛大的庆功宴会。李善长、刘伯温、徐达、汤和、胡惟庸、蓝玉、周德兴等功臣勋旧前往。

朱元璋上了四菜一汤,分别是炒萝卜、炒韭菜、炒青菜、调凉菜——小葱拌豆腐和珍珠翡翠白玉汤,还有一大碗白开水。朱元璋说了两句后,就将一碗白开水一饮而尽。群臣也只得一饮而尽,但不少人有不快之色。在吃饭的时候,不少群臣,吃得很不情愿,甚至窃窃私语,只有那汤和吃得很开心。

朱元璋说到:“朕这四道菜,有深意。这炒萝卜,那是萝卜上了桌,药铺要落锁。这冬吃萝卜夏吃姜,萝卜是好东西,炒萝卜是为了大家健康。”

汤和高呼:“感谢陛下”,群臣慌忙跟上。

朱元璋继续说:“小葱拌豆腐,爱民有前途,这是根本。一盘青菜香,廉明福一方,这是为官。韭菜清又清,长治须清明,这是治国。翡翠白玉汤,忆苦戒骄旺,这是反思。”

汤和再次表示感谢,群臣只得跟上,但很明显群臣是有意见的!朱元璋突然一笑:“也许你们会问,为什么没有酒没有肉?因为好戏在后头。这硬菜美酒也在后面。”于是又上了三个荤菜,还有几坛美酒,群臣山呼万岁。

可刘伯温偷偷踩了徐达一脚,对他耳语说:“不要吃,并指了指只吃素菜还很开心的汤和。”然而在朱元璋在命令下,就连汤和也只能喝酒吃肉了,更不要说哪些早就很想喝酒吃肉的功臣了。“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功臣喝的东倒西歪,而且还胡言乱语之时。刘伯温看见朱元璋对汤和耳语后,一同离开。刘伯温当即扯了徐达的衣袖就跟了上去,朱元璋问:“两位爱卿,为何离席?”两人回答:“要去小便。”于是四人离开,刚一下楼,朱元璋就命人放火!

数日后,徐达拜访刘伯温询问为什么知道危险。然后刘伯温就对徐达说了那三道硬菜的含义。 第一道菜炒狗肉,意思就是狡兔死,走狗烹。第二道菜烧蜈蚣,意思是飞鸟尽,良弓藏。第三道菜炒驴肉,这个最明显就是卸磨杀驴。

然而朱元璋还是没有放过刘伯温和徐达,因为他们两人在宴会上的表现,让朱元璋非常厌烦。而且徐达私下找刘伯温询问宴会的事也被特务一一上报。朱元璋就恨刘伯温太聪明,恨徐达宴会上太谨慎。后来,朱元璋赐了刘伯温看病药而死,而徐达旧伤复发最忌吃烤鹅,朱元璋偏偏就赐他烤鹅,徐达只能含泪吃掉而死。

8

朱元璋打败陈友谅,推翻元朝统治,建立起大明王朝。朱元璋能得天下,全仰仗于他这帮兄弟相助,他的这些兄弟个个位高权重,以后如今天下太平,是时候开始享福了,便恃宠而骄,任意妄为。这些事朱元璋都看在眼里,他是穷苦百姓出生,自然知道长久以往江山必然不稳。

后来朱元璋让人修建了一栋高楼,起名为功臣楼,对外说这是为了表彰那些跟随他出身入死建功立业的功臣而修建,那些功臣听了此话,都眼巴巴的希望这功臣楼能够赶紧修好。

时间一天天过去,功臣楼修建好了,朱元璋请了所有的开国功臣来功臣楼吃饭,宴席开始,上了四道菜,炒萝卜,炒韭菜,两盘青菜和一碗豆腐汤,众将士你看我,我看你,四个素菜是什么意思,今天是庆功宴,应该是大鱼大肉才对。

众将士虽然疑惑,但还是动了动筷子,朱元璋而后又命人端了三道菜过来,分别是红烧兔子肉,红烧狗肉,燕窝羹,众将士看到这三道菜出来,立马就有了食物,大口吃了起来。只有刘伯温不动筷子,因为他明白了朱元璋的意思,这是“狡兔死,走狗烹鸟尽弓藏”的意思,朱元璋是动了杀心。

而后朱元璋悄悄离开了宴席,只有徐达与刘伯温跟了上来。三人走出功臣楼几百步后,功臣楼突然燃起熊熊大火,其他功臣都烧死在内,这就是火烧功臣楼的故事,不过这并无真凭实据,是清朝为了抹黑朱元璋而捏造的故事。

9

明太祖朱元璋出身低微,年幼时做过放牛娃,出家当过和尚、甚至做过乞丐,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出身最为低微的开国皇帝了,所以从一介布衣登上皇帝宝座,除了朱元璋天生的军事才能和统帅才能外,最重要的是手下的将领和士兵忠心耿耿,具有不畏死,不怕死的精神。

因此,当朱元璋打下天下之后,对跟随他的将领均论功行赏,封王封侯者,不计其数,封官赐爵,赏银赐田,让众将士都能风风光光回乡。

然而,当天下逐渐安定,新的王朝开始后,朱元璋却发现了一个新的情况,他发现早年那些和自己一样,出身贫苦的将领在天下安定,封王封爵后,开始腐败成风,骄奢淫逸,为祸乡里,鱼肉百姓,自恃有功劳,完全不把朝廷和法纪放在眼里,甚至公然对抗朝廷,这样下去怎么得了,朱元璋开始担忧起来,必须想个办法着手解决这个问题,朱元璋潜心寻找合适的时机,终于,他发现,机会来了。

六月初五,正好是大脚马皇后的生日寿辰,朱元璋准备在大殿里宴请那些功臣和将领,这些功臣大将按照以往的习惯,趾高气昂,风风火火的入席,全无君臣之礼,朱元璋虽全然了然于胸,但却隐忍不发。

菜很快就被端上来了,“炒萝卜”,“炒韭菜”“两大碗青菜”,“葱花豆腐汤”。首先是四菜一汤被端上桌,菜一上桌,群臣均面面相觑,谁也不解其中意味,想来,皇帝宴请,怎么也是山珍海味,然而,端上来的菜却像寻常百姓人家的吃食,谁也没有动筷子,大家都等着朱元璋来解开心中的谜团。

殿上的朱元璋早把殿下的一切收入眼底,朱元璋大手一挥,对群臣说,爱卿们不用拘束,就像在家里一样,尽管吃菜,但是,群臣们仍然不动筷,只有几个胆子大的开始动筷。朱元璋不再管群臣的反应,他吩咐宫人继续把菜端上来。这次的菜品和之前大相径庭,这次有兔肉,狗肉,燕窝等等山珍海味,还有一坛上好的美酒,群臣均已饥肠辘辘,好酒好肉端上桌上,便什么也顾不不上了。

群臣们纷纷大快朵颐,全然不顾自己的形象,朱元璋此时面无表情,殿下的群臣也完全不顾大殿之上的皇帝,但却有一个例外,他就是人称神算子的刘伯温,刘伯温见此情此景,脸色变得非常难看,似有心事,坐在他身边的徐达一看刘伯温脸色变得如此难看,急忙小声问道:“刘先生这是不舒服吗?脸色如此难看”。刘伯温道:还请元帅送我回去,路上我再和元帅细说。

在回去的路上,刘伯温对徐达说,皇上早已对我们这些臣子心有不满了,今天这个宴会就是借机警告我们,宴会上的菜都有特殊的含义,徐达不以为意,他说,刘先生神机妙算,但我们跟随陛下多年,乃是生死之交,陛下怎会轻易容不下我们。

刘伯温说桌上的的兔肉,狗肉,燕窝等,其实是已经在严重警告大家要收敛自己的行为了——“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徐达一听,也惊出一身冷汗,自此后,行事更加谨小慎微,处处迎合朱元璋。

没过几年,那些在殿上享受各种美味的功臣便以各种理由,或被赐死,或被下狱、或被削去爵位,废为庶民,而参透一切的神算子刘伯温虽然独善其身,却终日如惊弓之鸟,惶惶不可终日。

10

这个故事,说的是朱元璋火烧庆功楼的故事。

公元1368年,洪武元年正月初四,朱元璋在百官的劝进和拥戴下,正式登基称帝,定都南京,国号大明。

两年后,朱元璋正式对当年追随自己建功立业的文人、武将论功行赏。其中,徐达、李善长、常茂(常遇春的儿子)、李文忠、冯胜和邓愈六人被封为开国六公爵;汤和、傅友德等28位将军被封为侯爵,合计34位开国功臣。

当时,这34个人总共拥有38194户佃农供养他们,人均达到1123户佃农。朱元璋还跟他们攀亲戚,把把冯胜、蓝玉、徐达、常遇春的女儿嫁给皇子,把公主下嫁给李善长、傅友德、胡海、张龙等人的儿子。

不仅如此,朱元璋还给他们都颁发了丹书铁卷,本人或子孙犯罪,可免死数次。

在封赏完毕后,朱元璋还命人在南京鼓楼岗的山坡上建造功臣楼,待建完后边邀请这些功臣元勋一起来设宴庆祝。



据说,在宴会开始后,朱元璋先是简单说了几句:“大家吃好喝好”,然后就让侍卫拿来御酒,大家一杯接着一杯的痛饮起来。

当时功臣楼里一片笙歌,灯烛辉煌,赴宴的功臣们互相恭喜、道贺,好不热闹。

但此事刘伯温却心不在焉,他举目望望楼顶,,又低头看看地面。忽然,他把耳朵紧贴墙壁,用手对墙敲了几下,觉得声音”咚咚”发嗡,他的脸“涮”的一下,白得像纸一样。

这时候,御膳房的负责传膳的人员又给大家端来“清蒸燕窝”、“爆炒麻辣兔肉”和“红烧狗肉”三道菜。众大臣一见美味佳肴顿时眉开眼笑,纷纷大快朵颐。但刘伯温看到这三道菜后,便心中大惊起来,索性放下碗筷不再吃。



坐在刘伯温旁边的徐达见此,便询问刘伯温为什么不动筷子,是不是饭菜不合胃口。刘伯温就用手指着酒桌上的这三道硬菜,低声给徐达解释道:“陛下恐怕是要对我们斩草除根了!”徐达还是不解,难道这几道菜还有什么深的寓意?

刘伯温就告诉徐达,正所谓鸟尽弓藏,兔死狗烹,朱元璋的这道清蒸燕窝,直接把燕窝都给捣了下来,这不是让飞鸟尽了吗?那接下来不就轮到良弓藏?还有这道“爆炒麻辣兔肉”和“红烧狗肉”,不就是暗指兔死狗烹么?所以接下来朱元璋肯定会对功臣们动手。

言毕,徐达已是满头大汗,忙询问刘伯温该如何是好。刘伯温就告诉徐达,你现在千万别再多喝,只需紧挨皇帝坐,他上哪你上哪,即便他上厕所你也一定跟着,切记。

随后,刘伯温借着换衣服的名头离开了庆功楼,而徐达呢,在得到刘伯温的提醒之后,紧跟皇上,寸步不离。



等到大家吃到吃到兴头时,朱元璋忽然站起身来,向门边走去。徐达连忙随后跟上。朱元璋发觉身后有人,回头一看,见是徐达,便询问他何故离席,徐达解释说自己特意跟随来保驾。

朱元璋连忙说自己不用保驾,请徐达回去席间就坐。徐达便哭泣的说道:“皇上难道真的一个也不留吗?”朱元璋暗暗一惊,心想:好精明的家伙!我的机密已被他识破。徐达见皇上不语,便说如果皇上执意,臣不敢违命,随转身欲回。

这时,朱元璋才同意徐达和自己一同出来,结果两人刚走出几百米,突然,“轰隆隆”一声巨响,功臣楼瓦飞砖腾,火光冲天,可怜满楼功臣,全部葬身火海。

徐达从功臣楼死里逃生后,整天茶饭不思,没有多久便忧郁成疾,背上发疽,朱元璋趁机便给他送去一一只清蒸公鹅,当晚徐达吃后便去世。

总的来说,这个故事虽然被大家传得有鼻子有眼睛,但它却是标准的民间故事。因为,在正史中并没有所谓的朱元璋火烧庆功楼这个事情,而且朱元璋的开国功臣们,除少部分因卷入蓝玉案和胡惟庸案而被杀外,大部分其实还是善始善终。

比如,六位开国公爵,徐达是在洪武十八年病逝,所谓的烧鹅事件完全是子虚乌有;常茂是在洪武二十四年正常病逝;李文忠是在洪武十七年正常病逝;邓愈也是在洪武十年正常病逝。

只有李善长是因为卷入洪武二十三年的胡惟庸案而被诛杀,冯胜则是因为与女婿朱橚(朱元璋第五子)私下见面,被朱元璋猜忌而被赐死。从这层意义上说,这所谓的火烧庆功楼的事情,明显就是演义故事。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