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鉴真,唐朝和尚,俗姓淳于,江苏扬州人。因为东渡日本传播大唐文化而名流青史。迄今为止,主流意识上,大众认为鉴真是伟大的文化传播者。而非主流小众者却对其起了诽谤,原因如下。

一,鉴真疯狂东渡的动机

鉴真东渡,可以用疯狂来形容。历经6次,历时12年,并死了无数弟子,终于在第六次时成功登录日本。

正史记载,鉴真55岁时,是应日本在唐留学僧人荣叡、普照的邀请,前往日本弘法传道的。

(鉴真像)

742年,鉴真第一次刚准备渡海时,被高丽僧人如海向告密,说鉴真一行人勾结海盗,准备出海。因此,这次出海未成,被官府收缴所有物资而夭折。

743年12月,第二次准备好干粮、佛经、佛像、经疏、香料、药品,当时还带了玉匠、画师、雕佛、刻镂、铸写、绣师、修文、镌碑等工匠共85人。却没想到,船队刚出长江口,就遇到飓风,船被大风刮烂了,要休整。

(鉴真东渡油画)

744年第三次,修好船准备出发,又在舟山海面触礁,只得又回去休整,在休整期间,有佛教徒向官府告密,说有人诱使鉴真出国渡海,官府因此抓了日本留学僧荣叡。又失败了。

744年第四次,鉴真一行30多人瞒着官府,想秘密从福州出发。谁知道鉴真的弟子灵佑,向官府采访使告密,鉴真他们被追回后,遣返扬州。

748年6月27日,被释放的荣叡、普照两人又怂恿鉴真第五次出海。这一次出海,他们瞒过了官府,在海上漂泊了三个月,又遇到飓风。在飓风中,他们的船队被吹了14天,漂到了海南岛的崖县(今三亚市)。

这次的损失巨大,留学僧荣叡被飓风卷走,同时卷走的还有鉴真喜爱的弟子翔彦,鉴真本人也双目失明。

753年,66岁的鉴真被在唐朝当官的日本人阿倍仲麻吕说动,于10月19日,第六次东渡日本。12月20日,鉴真终于如愿以偿的踏上了日本国土鹿儿岛秋目浦。

鉴真如此疯狂不顾生死的六渡东海,他为的什么阿?传法吗?鬼才会相信是传法这个动机。但是除了传法,中国人找不出鉴真必去日本的原因,因为他去日本带去的是大唐文化之精华,直接促进日本快速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迈进。

但是各位注意了,鉴真东渡,对于我们中国来说,毫无好处,毫无意义。渡海活动,只是对日本人有天大的好处。

甚至他的弟子祥彦还深有怨言:“彼国太远,性命难存,沧海淼漫,百无一至,人身难得,中国难生,进修未备,道果未到,是故众僧咸默无对而已。”——《大和上东征传》
这一段是鉴真问他的弟子们,谁愿意跟他去日本阿,他的弟子们全部默然不答,只有他喜爱的弟子祥彦用上文回答。

(鉴真和弟子们剧照)

祥彦回答的简单翻译是:日本那么远,海上命运难测,大家都怕死,要去师傅你自己去吧。

说的好听一点就是传播中华文化,其实别人根本不需要你鉴真去传播,因为华夏文化的先进性,导致华夏文化圈内的小国家,如高丽、日本等,早就派出一波波的留学生,贪婪地吸取华夏文化。

二,间谍说与逃亡说横空出世

其实,鉴真渡海动机,不单是咱们中国人费解,就连日本人也困惑无比,因为鉴真这6次渡海太疯狂了,疯狂得不正常,生死不顾,还死了无数个弟子,甚至都双目失明了。

为了研究鉴真东渡的原因,日本学界还特意提出了5种假说。

1,被日本留学僧邀请说

鉴真如正史上记载的,被日本留学僧荣叡、普照邀请去日本讲学。

2,被日本圣德太子的敬佛崇佛心打动

这个圣德太子,想把日本打造成政教合一的国家,所以想邀请大唐佛学专家鉴真过去帮忙设计设计。理由是,在《大唐和上征东传》里荣叡和鉴真有过关于圣德太子的对话:“二百年后,圣教兴于日本。”

(剧照)

3,弘法说

日本是佛教律宗的空白之地,继承律宗学说的鉴真,急需传播律宗学说。于是,他不顾生死的6渡东海。

4,逃亡说

日本小野胜年为首的一些学者指出,大唐盛世末期,整个社会的政治、文化、经济、宗教等将发生剧烈变动——安史之乱。而这种变动提前被鉴真察觉到了,绝望的鉴真才赶赴日本,这个相当于“世外桃源”一样的地方避世。

但是,根据我国学者王勇的研究,《大唐鉴真传》中,处处透露出鉴真独有的盛唐气度。所以,这个因绝望而逃亡的说法太过荒谬了。

鉴真的盛唐气度语调:“而今大唐国家道俗总大兴隆。”——《大唐鉴真传》

5,间谍说

日本学者铃木治,写了一本书《白江村》,此书共15章,全部论述一个观点:大唐想颠覆日本。书中以猜测、杜撰、想象的手法,描述了鉴真是大唐派来日本的间谍。

他猜测,大唐派鉴真到日本,是想控制日本的寺院和僧侣,并源源不断给大唐提供情报,以达到颠覆日本的目的。只不过后来被“安史之乱”打乱了计划而已。

这本书作者荒诞不羁,这是有源头的。

原来,在鉴真东渡到日本后,直接被圣武天皇任命为统管全日本的僧纲。本来是混乱无比的新旧教团利益群体,直接有了领导人。

(日本天皇剧照)

旧教团势力自然不甘心,他们多次诽谤、污蔑抹黑鉴真,导致鉴真在圣武天皇死后,顶不住压力而辞掉僧纲一职。笔者猜测,这铃木治就是利用这些污蔑加以艺术修改,写成的《白江村》一书。

“后真和上(鉴真)移住唐寺,被人诽谤。”——《从高僧沙门释思託传》

三,鉴真给日本带去了什么东西

第六次,他带的东西清单如下:

人员鉴真,相随弟子:祥彦、法进、坛静、思託、义静、法载、法成等14人。藤县通善寺尼姑智首等3人,扬州信徒潘仙童、胡国人安如宝、昆仑国人军法力、占婆国人(今越南)善聪等共24人。

物品:一是佛、菩萨雕像绣像,其中有绣阿弥陀佛像、雕白旃檀千手观音像、绣千手观音像、救苦观音像、药师像、弥勒像及功德绣普集变一铺,还有如来肉舍利三千粒等。
二是佛经,有唐实叉难陀译《华严经》八十卷、《大佛名经》十六卷、金字《大品般若经》一部、金字《大集经》一部、南本《大涅槃经》四十卷等。
三是戒律《四分律》六十卷及其单行僧尼戒本、律论《律二十二明了论》一卷。
四是律宗三家的律学注疏,其中最多的是南山律宗道宣的著作。
五是天台宗的著作,有隋智顗《摩诃止观》十卷、《法华玄义》十卷、《法华文句》十卷、唐玄奘《大唐西域记》十二卷等。
六是珍贵文物和工艺品,其中有东晋王羲之的真迹行书一帖,王献之真迹行书三帖及水晶、金银等制的佛具、阿育王塔样金铜塔一区等等。按照以往东渡准备的物品推测,此次也一定带有香料、药物等。

(王羲之书法真迹)

其他非主要物品在第六次渡海时不见详述,不过可以参见第二次渡海时的物资详细

落脂红绿米100石、甜豉(日本纳豆的祖宗)300石、牛苏180斤、小麦50石、干胡饼2车、干蒸饼1车、干薄饼1万只、番捻头(麻球)一半车、漆盒子盘30副、铜瓶20只、花毡24领、袈裟1000领、裙衫1000对、坐具1000副、大铜盂4个、竹叶盂30个、大铜盘20面、小铜盘44面、一尺铜叠80面、少铜叠300面、白籘簟16领、五色籘簟6领、麝香20剂,沉香、甲香、甘松香、龙脑、香胆、唐香、安息香、棧香、零陵香、青木香、薰陆香等共600余斤,毕波、诃子、胡椒、阿魏、石蜜(冰糖)、蔗糖等500余斤,蜂蜜十斛、甘蔗80捆、青钱10000贯、正炉钱10000贯、紫边钱5000贯、罗补头2000枚、麻靴30双、席帽3个。

(鉴真曾住过的日本唐提诏寺)

可以说,鉴真带去的东西,令当时这个日本社会翻天覆地,从奴隶社会跨进了封建社会,令日本在书法、建筑、美术、美食、佛学、医学、雕塑等领域继承了大唐的风格。

鉴真之所以受到后人诟病,是因为他这次东渡,对我国毫无意义,甚至是传播先进文化技术的“资敌”行为。甚至有令国人心痛的王羲之父子真迹。

但是对日本人却有天大的好处,直接咸鱼翻身,但他因为触犯了旧教团的利益,一样被人诽谤。以至于有日本后人写《白江村》一书来讽刺他。

唉,农夫与蛇的故事上演了一遍又一遍,却总有无数国人不长记性。

歪眼小史

文:梁生

最佳贡献者
2

历史上鉴真东渡日本,到底带走了什么,让后人诟病?


我们现在看来,鉴真东渡不畏艰险、弘扬佛法,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突出贡献。

而在当时唐朝政府看来,鉴真东渡是彻彻底底的一次疯狂偷渡行为,且屡教不改,其心可诛。

鉴真东渡到底有多疯狂

663年,唐朝与朝鲜作战,日本派出水军凑热闹,中日舰队在白江口爆发大战,3万日军被全歼,400多艘战舰被击沉,血流成河、火光冲天,日本是一个不打不服的民族,这一仗把日本打醒了,于是派出大量遣唐使来学习研究这个对手。

742年秋天,唐朝佛教律宗大师鉴真在扬州大明寺讲授佛法,两个日本大和尚荣睿、普照奉天皇之命,从长安赶到扬州邀请鉴真前往日本传法,不知道这两个日本和尚是如何忽悠的,鉴真铁了心要去,徒弟们劝他“大唐和日本之间隔着茫茫大海,路途又远,实在是太危险了”,鉴真说道“传扬佛法,何必在惜生命!”

55岁的鉴真不顾年事已高,身体有恙,一心要东渡日本传法,次年春天,不顾政府禁令,鉴真带着弟子出发了,在此后的5年间,他遭遇了官府禁止、遇到过大风大浪,一连4次全部失败了,第一次被官方指控为“勾结海盗”,第二、三次遇到飓风触礁,第四次被官府押回原籍,鉴真大和尚百折不挠、愈挫愈勇。

748年,60多岁的鉴真第五次起航,从扬州出发,在舟山群岛遇到风暴,停留两个月后继续出发,第二天再遇飓风,海上漂了14天,粮食吃完了,淡水喝光了,日本和尚荣睿、得意弟子祥彦先后病死了,鉴真眼病发作,遇到一个外国庸医,最终双目失明。

幸运的是遇到了两个超级“铁粉”,振州别驾冯崇债派兵护送,迎入私宅设斋供养,还强行仁鉴真为干母舅,大海盗冯若芳也送来大量礼物,论分供养,鉴真等人住在大云寺过了一年多的幸福时光,积蓄力量,准备再次出发。

753年11月16日,66岁的鉴真等人秘密从张家港出发,次年一月终于到达日本九州岛,历时十年的东渡终于成功了。

鉴真在日本受到热烈欢迎,封他为传灯大法师,把新田部亲王的旧宅送给他,建立寺庙,就是现在的奈良唐招提寺,从天皇到普通民众纷纷接受鉴真的受戒,建立了日本出家和受戒制度。

763年,鉴真知道自己即将去世,旧宰唐招提寺的僧房里,面西端坐,进入禅定,以76岁高龄圆寂了。

鉴真给日本带去了什么

鉴真带到日本四十八部佛家经典,主要有《四分律》一部六十卷、《四分疏》五本各十卷、《菩萨戒疏》五卷等等。

鉴真形式上是一个僧侣团队,实际上是一个规模完整的文化技术顾问团,随着鉴真东渡日本的人员中,有雕刻玉器的、雕塑人像的、镌碑的、铸造的、擅长绘画书法的、精于建筑的、还有懂医术的,可以说,这个团队把当时唐朝最成熟的文明成果全面系统的介绍到了日本,对于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唐招提寺木雕群就是按照鉴真带去的乾漆夹纻像作为参考,在鉴真弟子的指导下完成的。他的弟子还参与设计了唐招提寺建筑和西大寺佛塔的建造。

另外,鉴真还带去了大量的绣像、雕像、画像、金铜像和数贴,为日本的造像和佛画艺术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鉴真精通医药,著有《鉴上人秘方》,创制了“奇效丸”、“万病药”、”丰心丹“等秘方,江户时代以前,日本的药商还奉鉴真为始祖。

鉴真还带去了大量的甘蔗和蔗糖,正仓院还收藏过鉴真带过去的蔗糖。日本人吃的豆腐、酱油也和鉴真有关。

鉴真最被国人诟病的应该是他把王羲之的真迹《丧乱贴》带到了日本,王羲之的墨宝在当时已经是稀世珍品、无价之宝,据说《兰亭序集》就深受李世民喜爱,死后带入他的墓葬之中,鉴真带走的《丧乱贴》目前收藏在日本宫内厅三之丸尚藏馆。

目前,国人高价收购流落海外的国宝捐献给国家,而《丧乱贴》已经成为日本国宝级文物,回归的可行性为零。

对鉴真的诽谤

虽然鉴真将大量技术和佛法带到了日本,受到很多日本人的敬仰,但是依旧被一些日本人所诽谤,日本一些学者怀疑鉴真东渡的动机,有一种说法说他是唐朝的间谍,这种说法是铃木治在《白江村》一书中提出来的,该书把唐朝描述为颠覆日本并使之动荡的”幕后黑手“,该书作者说,唐朝为了监视日本情势,本打算派遣大量间谍前来作乱,由于各地节度使不受中央控制,无暇顾及,不得已,只好利用佛教来控制日本的寺院和僧侣,”遂令距遣唐使必经的扬子江河口很近的扬州延光寺的鉴真律师,搭上归国的遣唐船而潜入日本“。

鉴真东渡日本后,被天皇委以受戒传律的大权,动了当地佛教律宗的奶酪,受到诽谤而被免职,离开奈良大寺唐院,自立唐律招提寺居住,境况冷落、惨淡。


鉴真东渡日本你怎么看,评论区一起讨论吧!

3

鉴真历史上六次东渡日本,在中、日两国都拥有很高的声誉,而正是这位算得上德高望重的高僧,却因东渡所携带的“东西”被后人误解,这是怎么回事呢?

唐高宗龙朔三年(663),唐朝水军与日本水军于白江口交战,唐军一万精锐在刘仁轨的指挥下全歼四万倭军,日本彻底拜服。战败后的日本频繁派出遣唐使向唐朝学习先进的文化技术。在此期间,日本遣唐使荣瑞、普照二人以东瀛百姓诚心学习佛法为由极力邀请鉴真东渡日本。或因弟子阻拦或因师弟陷害,鉴真前往日本的计划并不顺利,前后五次东渡行动均以失败告终,最终于天宝十二年(753年)东渡成功。鉴真抵达日本后于首都奈良收到日本天皇的隆重礼遇,被任命为大僧都,成为日本南山律宗开创者。

鉴真东渡日本不仅带去了大量佛经、佛像及其制作方法,还携带了法器等佛教用具。鉴真所携佛经为手写本,令人赞叹的是,即使鉴真在东渡途中双目失明,他还是在弟子的帮助下校正了佛经中的错误。当时的日本由于效仿唐朝的政治体制,出现了许多百姓为了逃避征税自行剃度出家的现象,这使得政府无法正常运转。鉴真抵达日本的同年于奈良东大寺设立戒坛,规范了自行剃度的行为,建立了正规的受戒方式。

鉴真东渡不仅向日本宣扬了弘大的佛教文化,还为其带去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如医术、建筑技术、生活用品制作方法等。鉴真将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传入日本,并且留下了一本医书《鉴上人秘方》,这本医书后开被誉为“日本汉方医药之祖”。鉴真医术精湛高超,据日本史料记载,他仅凭嗅觉即可分辨药草的真假及种类。先进精准的医书和高超的医术使得日本的医疗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救无数百姓于病痛之中。鉴真是一位可敬的医者,也是一位优秀的工匠。由他所筑的唐招提寺的金堂保存至今,其高超的技艺可见一斑。

其实鉴真将佛经、医术以及一些生活用品带去日本并不会引起后人的不满。古往今来,道士,僧侣,乃至传教士一般都会通过医术或其他途径给予当地人好处作为传教的基础,被接纳才能被相信。

鉴真为了发展书法文化带去日本的《丧乱帖》以及其他现在看来的文物,才是让人诟病的关键。《丧乱帖》为东晋王羲之真迹,王羲之的墨宝在当时就已价值连城,到今天它的价值更是难以用金钱衡量,这部中国古代的文化精品现在却被日本宫内厅收藏。

随着今年来不断有文物被高价由国外买回,有关走失文物的原因也不断被大众注意,虽然历史上有一些文物在中外交流的过程中被送到海外,但这属于古代两国之间的正常文化交流。我们也在不断的交流中不断的进步,鉴真东渡的积极意义还是远高于这些文物的价值的。

4

之所以说“诟病”,是有一定道理的,鉴真东渡的积极影响我们在这里不说。主要说说“诟病”!

唐朝年间,即663年,唐朝和日本在白江口有一次激烈的海战!结果是日本兵败,损失惨重,彻底被征服!这一次战争奠定了此后一千余年的东亚政治经济格局!

但是日本人是讲究学习和创新的,用中国古话讲:从哪里跌倒,从哪里爬起来! 所以从此之后,日本就不断的派遣使者来唐朝学习,具体学什么,啥都学!小到百姓作业方式,大到唐朝中央集权政体!也就是说几乎涵盖所有,如经济、农业、政治,日本在此基础上开始本国内大化改革!

期间,日本其中有两位遣唐使,荣睿、普照,均为僧人。为啥选择僧人身份,这是缘于唐朝的税收政策,在此不多解释! 这两位僧人极力邀请鉴真东渡,讲授佛法!

当时的客观情况是海上航行技术落后,唐朝和日本之间往返是很困难的事情,海上的人都面临着生命危险,死亡的可能性很大。比如日本来唐的使者,死亡率高达一半。

第二个原因就是唐朝禁止私自出海!律法有明确规定。鉴真的几次出海计划均受到他人恶意告发、天气原因而失败!但是鉴真没有放弃,始终一次次的准备,等待东渡!

终于在第五次时成功出唐,但是路上又发生了意外,在外停留了一年后返回扬州,此时鉴真已经65岁,双目失明!但他还是信心满满,坚持东渡!

最后,日本又派来了遣唐使,鉴真这一次选择了跟随遣唐使回日本!这种行为在今天就是“偷渡”,鉴真顺利到达了日本!

他带走了什么?带了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还有唐朝医书《鉴上人秘方》!为日本的医学发展起了一定的引导作用!

建筑技术!除了医学,还有唐朝最先进的建筑技术、巧夺天工的雕刻技术也在日本传播!

此外还有饮食、茶叶、各种小吃、酿造等制作技术也授之日本!

最为关键是书画!这是中国历史上的无价之宝!是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鉴真带走了很多书画。且都是名人书法真迹!最为著名的王羲之的行书《丧乱帖》,如今还在日本收藏!

最后说一点,因为那时候没有文物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社会文明发展还没到那一步!鉴真所带走的唐朝文物、技术等,也不是以牟利为目的的。如果放在今天,那就是典型的间谍,文化间谍、技术间谍。

所以每个人的看法都不同,有人认为鉴真东渡促进了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 也有人认为这是中国历史文物、古代唐朝先进技术的损失! 是功是过不能因主观原因去评定!

5

鉴真东渡,一直被誉为中日友好的见证。鉴真之所以被后人诟病,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他携带了3000颗如来舍利,去了日本。要知道,就是唐玄奘西天取经,也不过取回120颗舍利,鉴真一次拿走3000颗,这几乎是我国佛教的“灭顶之灾”。


佛骨舍利是指如来释迦圆寂之后,尸体火葬后残留下的结晶之物。弟子和信徒们称之为舍利,作为释迦牟尼在世之物,而顶礼膜拜。佛舍利与其他鉴赏物不同,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他不是来自普通的高僧和居士,那是来自如来释迦的舍利,是极为珍贵的。即使是一颗,也是功德无量。更何况鉴真把3000粒携带至日本,这对我国佛教而言,是多么大的损失。

鉴真东渡这一事迹,虽然值得歌颂,但其中也不乏夸张。人们常说,鉴真东渡12年,6次东渡,5次失败。鉴真之所以会失败,一方面是由于当时航海技术的限定,当时的航海技术,并没有远洋的能力。所以,从南方起航,抵达日本是一个相当遥远的路途。再加上海上风云变幻,失败也在常理之中。


此外,当地的僧人和鉴真的徒弟,也不同意鉴真去日本。因为当时鉴真已经60多岁了,一要远离故土,二来要饱受远洋的痛苦。鉴真的徒弟,就在暗中极力阻挠。所说的官府出面,其实都是鉴真的徒弟报的案。他们实在不愿意看到见真的离去,才出此计策。

鉴真为什么非要东渡日本呢?因为在当时的日本,就不具备戒律规定的条件,不能举行正式的度僧授戒仪式。按照戒律规定,皈依佛教佛、法、僧三宝,并受五戒才可成为居士,受十戒才可为沙弥,受具足戒,才可为正式僧尼。要举行授具足戒的仪式,就必须有具备“三师七证”的“十师”才行,也就是需要10位受戒高僧作为引路人。


所谓“三师”是:一是戒和尚,是正授戒律的和尚,需戒腊(受具足戒后的年数)十年以上,戒行清净的高僧;二是羯磨师,读羯磨文(授戒仪式宣告文),主持授戒仪式;三是教授师,向受戒者讲授威仪规则和作法。羯磨师、教授师皆需戒腊五年以上才能担当,“七证”是出席授戒仪式担任证师的七位和尚。


但日本长期以来,缺乏系统的律学理论和合格的高僧律师。僧尼出家受戒,都是按大乘佛教经典的说法,或是请受过戒的僧人,授大乘三聚净戒;或是在佛、菩萨像前自己发誓收戒。这样完全不符合受戒规定,也难以保证僧尼的质量,导致日本僧尼管理制度相当混乱。

于是,日本僧人就上奏天皇,派人入唐聘请高僧律师,到日本传授戒律。日本就派遣了荣睿和普照两个僧人,入唐留学,并寻访聘请高僧到日本受戒传律。他们在东都洛阳大复兴寺,认识了道璇。道璇在他们的请求下,来到日本大安寺。但是仅有道璇一人,仍然没有具备戒律规定的“十师”,还是不能立坛授具足戒。


真正将律宗传到日本的,就是鉴真和尚。鉴真带着他的徒弟们,千辛万苦来到日本,也就是这些人来到日本传律受戒,改变了日本以往,不能按照佛教戒律规定受戒的局面。

6

唐朝鉴真不顾当时政府的反对,偷渡去日本,把当时先进的社会科学文化技术传给了日本人,为日本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建立了中日之间的友谊,这倒是无可厚非,但是不该连同珍贵的名人字画《丧乱帖》“偷”去给了日本。

鉴真(688年—763年)俗姓淳于,扬州江阴(今江苏扬州)人,14岁便在扬州大云寺削发为僧,22岁受戒。他早年云游长安,洛阳等地,26岁起住持扬州大明寺,专说戒律,此后积极研究建筑、雕塑、医药等,成为一名知识渊博的高僧。后来,受日本邀请先后五次东渡没有成功,最后于754年1月23日成功到达日本。763年在日本去世,享年76岁。

鉴真为什么下那么大的决心冒险也要偷渡去日本?

关于鉴真冒着生命危险,一次次的东渡去日本,几经失败还是不死心,其原因归结起来主要有下面两个:

第一个是日本非常需要他去传授佛法。

自从日本和唐朝在白江口之战后,被打得惨败的日本开始不断地一面派遣唐使来中国学习,一面在其国内进行重大改革。

在改革过程中,很多日本人为了逃避赋税而自行剃度为僧,因为当时日本有规定,进了佛门就不用缴税。为了逃税而纷纷皈依佛门,这如何得了?于是为了控制佛教,日本上层参照了唐朝的受戒制度。听说唐朝实行受戒,必须由著名佛师主持仪式,通过考试才能确定受戒资格。在这种情况下,于是日本派遣唐使来唐朝聘请戒师。

再说,鉴真也想起了关于中国南岳慧思禅师转生为日本王子的传说,以及日本长屋王子崇敬佛法,并亲赠袈裟给中国僧人的故事,使鉴真非常受感动。这是鉴真铁了心要去日本传播佛法的首要原因。

第二个原因是,唐玄宗时期出现了兴道抑佛的浪潮。

经过南北朝到唐朝这段时期,道教发展已经有了很大的规模和信仰人群,而且唐玄宗个人非常信仰道教,他始终把振兴道教当做自己的责任,所以唐朝社会上出现了兴道抑佛的浪潮。在这种情况下,鉴真决心去日本弘扬佛法,发展新兴的佛教国家。

鉴真没有经过唐朝官方的同意,前5次不是被告发,就是偷渡遇到风浪,而都没有成功,反而导致眼睛受伤。第6次,日本人决心恳请鉴真和他们一起东渡。这次鉴真虽然双目失明,但东渡的决心依然很坚定。当时唐玄宗也想派人去日本宣扬道教,但遭到日本拒绝,因此下令不许鉴真赴日。结果鉴真还是秘密的到了日本,且再也没有回来。

鉴真东渡为何遭后人诟病?

鉴真去日本时,带走了王羲之的一幅行书真迹—《丧乱帖》、三幅王献之的行书真迹以及其他各种书法50卷。这些名人字画在当时可能不怎么昂贵,但到现在可是价值连城的国宝了。他把这些名人字画带去给日本,便是遭到后人诟病的原因。

鉴真来到日本后,被封为“大僧都”,领导日本所有僧侣,给日本建立了正规的戒律制度。但后来由于日本上层内斗,鉴真遭到排挤。后来日本官方给鉴真建造了一座名叫唐招提寺的寺庙,让鉴真居住。日本天平宝字七年(763年),为日本传播佛法奋斗了一生的鉴真在日本圆寂,享年76岁。鉴真为日本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日本历史上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但不知道,鉴真在天之灵是否看到日本侵略者多次侵略了中国,也许就算鉴真能够看到日本人对中国进行屠城的“南京大屠杀”时,也只是无奈地说一句“阿弥陀佛……”希望能够感化日本,但是日本右翼分子能感化得了吗?

历史时刻录,每日一历史,分享历史时刻,品味历史时光,感谢您的观看,欢迎您的评论,动动手指点个赞呦!

7

公元663年,唐朝水军与日本水军于白江口发生水战,唐军大破四倍于己的日军。此役是中日两国的第一次正面交战,最终大唐以压倒性胜利而告终。此后,直到1592年明朝的万历年间日本侵略朝鲜,近千年间日本未敢再与中国交锋。

白江口一战,直接打痛了当时的日本。从那之后,开始向中国虚心学习,学中央集权、地方管理、先进技术,甚至学习我国的历史文化。总之他们把在唐朝能学习到的一切全都学回去并大力推广。

鉴真东渡的背景

不过在日本的学习过程中,日本也开始出现问题。许多日本百姓为了躲避苛捐杂税就“出家了”。但这些也并不是真心向佛,出家只是为了躲避官府的苛捐杂税,说白了就是“花花和尚”。

日本的统治者原本是想用佛教来稳住百姓,让他们在家好好种地,不要整天想着造反。但随着时代发展,面对沉重的苛捐杂税让老百姓们喘不过气来,日本的老百姓们要么跑到了山里当土匪,要么当起了和尚,毕竟当和尚不交税也不用服徭役。

于是乎,许多老百姓把自己头一剃、袈裟一穿就宣称自己出家了。而日本的佛教寺院就更加不得了,坐拥着庞大的土地,信徒一呼百应,甚至不少的寺院还养起了僧兵,他们财政自理不用向朝廷交税更不用服徭役,俨然一副霸王的派头,与统治者相抗衡。日本统治者原本是希望以佛教来更好的进行统治,没想到反而被佛教牵着鼻子走。

日本统治者迫切需要一位唐朝高僧到日本,去扭转这一尴尬的局面

日本遣使学习邀请鉴真东渡

公元742年秋天,荣睿和普照被公派来大唐学习,同时肩负邀请中国高僧去日本,鉴真大师便是在这一背景下与日本结缘的。

只是,当时鉴真大师已年过五旬,且身体并不是太好,弟子们都劝阻鉴真不要东渡。但鉴真却说传播佛法应义无反顾,我去意已决不要再劝。弟子都被鉴真师傅感动的稀里糊涂,纷纷表示愿跟师傅前往。

只是鉴真大师的前四次东渡日本全无功而返,不是被唐朝海关遣送回去就是遇到大风大浪。终于在745年第五次东渡,他们终于“登陆”,只是登陆后才发现到了抵达的是海南岛而不是日本。也是这次东渡,高僧荣睿身亡了鉴真大师突发眼疾双目失明,他们只能先返回扬州。

公元754年,大家以为年仅七十的鉴真大师应该已经放弃东渡了,大师毅然搭乘日本遣唐使的船只,开始了他第六次东渡。

这次东渡终于取得成功。在次年一月鉴真大师一行人登上了日本的九州岛。开始了不辞辛劳传授佛法。日本方面专门为鉴真大师建了一座寺院,让鉴真传授经法,这座寺院坐落在奈良,历经千余年依旧矗立,这就是奈良的唐招提寺。

公元763年夏天,鉴真大师在唐招提寺圆寂,享年76岁。日本在唐招提寺树立了鉴真的雕像,尊他为"日本律宗太祖",世世代代缅怀大师恩情。

如果问大师为日本带去了什么,答案是为日本带去了一个“盛世”

鉴真大师给日本带去佛经的同时,还把中国的中医药技术、建筑技术、书法艺术、雕刻工艺、茶叶、小吃等等。

其中带去了中国的典籍、书画,最为我们后人所诟病。其中不乏名人字画,如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的书法真迹等。

虽说这些行为放在我们现代来看有失妥当,但我们不能以现今的价值观来衡量古人。唐朝是一个开放包容的国度,国家之间也非壁垒分明,大师在客观上促进了中日文化交流。

8

鉴真是中国大唐的和尚,但却是整个日本的神。鉴真疯狂东渡,造成了日本疯狂的造神文化,日本是个内心骄傲的民族,但却崇拜强者。日本从老到小,无论什么时代,提起鉴真来都能跟你讲上两段故事。

日本前首相大平正芳曾经说过,吃水不忘挖井人,鉴真大师就是日本的挖井人。可见鉴真大师在日本是多么牛。

鉴真是扬州人,他经历了历经6次,历时12年的东渡,如此这般执着只能用“疯狂”形容,最终终于在熬死若干弟子后,东渡成功。

公元742年秋天,荣睿和普照遵天皇旨意,专程打长安奔赴扬州,聘请鉴真东渡日本。

鉴真已经55岁了,身体不是很好,所以他的弟子都不让他去日本,但是鉴真说,这是我的天职,我必须让日本人能聆听佛法。众多弟子感受到师父的诚意,十分感动,也纷纷跟随前往。由于高丽僧人告密,说他们通匪,结果被官府收缴了物资,日本也没去成。

第二次东渡他们带了很多佛经,佛像,香料,药材,画匠,以及雕佛,刻碑的匠人,浩浩荡荡去日本造福,结果半路遇上飓风,半途而废了。

744年鉴真跟30多个弟子,分别进行了第三次和第四次东渡,但一次在海面触角,一次又被官府当间谍抓到。

因为反复几次的经历,有人就怀疑鉴真东渡的动机,说他是个间谍。还说他是为了逃亡。

公元745年,鉴真又开始了第五次东渡,此时的大师已经年过六旬。

这一次出海,他们瞒过了官府,在海上漂泊了三个月,又遇到飓风。虽然他们最终成功登陆,但也付出惨痛的代价——有鉴真喜爱的弟子翔彦被飓风卷走,而鉴真也双目失明。后来鉴真才知道登陆的地方是中国的海南岛而不是日本。

就在大家都认为,鉴真东渡的梦想再也不会实现时,鉴真在754年,以70岁的孱弱的身躯,开始了第六次登陆,并成功地登上日本的九州岛。

鉴真不辞辛劳到日本传授佛法,自然受到受日本人民的敬仰,天皇也非常重视,安排他到传授佛法,天皇还下诏封鉴真为传灯大法师。

鉴真给日本带去了中国的什么宝物,让后人诟病呢?

他不仅带去了大批的佛经、佛像,还有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的行书帖真迹,日本人爱吃的豆腐,也是鉴真一行带去的,还向日本传授绘画、雕塑、印刷、榨糖、制药、缝纫、烹饪等应用技术,鉴真在日本受到了广泛的欢迎和敬重。

他还把中国丰富的中医知识,高超的建筑艺术,精湛书法艺术、巧夺天工的雕刻艺术,以及中国茶叶和江浙民间名目繁多的各种小吃和中国的酿造技术带到了日本。

最重要的是他带去了珍贵的药材,鉴真把中医的配方给了日本,这些珍贵的药材,本是中国本土的宝贝,他却将医书和药方的配方、炮制给了日本,这大概是最让后人诟病的。

《日本医学史》对鉴真有很高的评价,指出:“鉴真大师是日本神农,日本仅此一位名医,只有他与田代有祀像而已。”

除此之外,鉴真还带去了王羲之、王献之的字画和几十卷真迹,按照文物保护法来说,这是最让后人诟病的,毕竟这些都是中国的宝物。不过唐朝并没有文物保护法,玄奘带去的东西,在客观上促进了中日文化的交流,这也算是历史的进步。

后来日本社会因鉴真注入的中国文化,在宗教、建筑、医学、书法上都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让日本从奴隶社会一下子跨越到封建社会,所以日本认为玄奘是日本的“男神”。不过国人却有人说他“资敌”,对此你是怎么看呢?

9

唐朝有两个著名的僧人走出国门,一个是玄奘,另一个是鉴真。

玄奘和鉴真两人都算是“偷渡”出国,一个向西一个向东,为佛教在东亚地区的传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促进了亚洲文化的交流。

一、为何东渡?

最普遍的说法是为了弘扬佛法。当时日本效法唐朝,对僧尼免除徭役,于是很多贫苦人家纷纷出家,日本的佛教制度很不完善,就派人来大唐学习,最好能请到高僧东渡日本。后来其中有两位僧人找到了鉴真,并说动了鉴真前往日本。

二、他带走了什么?

鉴真是一个佛学高僧,同时也精通中医、建筑、书法、烹饪等。自己也收藏了许多相关书籍和书法真迹。在他东渡时,除了手抄本的中医、建筑等书籍,还带走了一些书法大家的真迹, 有王羲之的行书真迹《丧乱帖》、王献之的三幅行书真迹,以及其他各种书法50卷。

只说这王羲之的《丧乱帖》不管是在当时还是现在都是无价之宝,现收藏于日本皇室宫内厅三之丸尚藏馆。真迹流失海外对于我国书法史来说算是一种巨大的损失。《丧乱帖》自唐朝流入日本后,便没出现在文献中。直到清朝光绪年间,才发现其踪迹,据记载:

清代书法家杨守敬,在任驻日钦使随员期间,于日本搜访古籍图书时发现了《丧乱帖》,随后重新描摹勾勒,编入《邻苏园帖》一书中。


鉴真本人也是书法名家,在书法方面有很深的造诣,他的《请经书帖》被誉为日本国宝。东渡时携带的书法作品以及他的书法对日本书道的形成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10

看看日本的传统服饰、乐器、茶道、文字、汉方医药等等都有中华文化影子。日本是名副其实抄作业高手,而且抄到极致,保护的还比我们好。最近很火的一句“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寄诸佛子,共结来缘。”来由就和鉴真有关。

唐朝,一个开放自由的朝代,特别是他开放的思想把中华文化推向世界,在其繁荣的时期,更是达到了一个中外交流的高峰,而当时都城长安,既是唐朝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也正是因为唐朝开放的外交政策,才有了唐僧西天取经和后来鉴真东渡的历史见证。

唐朝一直重视发展佛教文化,特别是武则天和唐玄宗统治时期,佛教文化达到了巅峰时期。

1而后来的鉴真和尚为曾经6次出海日本,只有最后一次成功,成为日本佛教界的祖师爷,并成功改变日本佛教文化。
鉴真原是扬州大明寺里一位德高望重的大师, 他明明好好的在扬州大明寺里潜心研究佛学,为何要屡次冒险也要东渡去日本,去给外国传授国内的佛经以及各种文化?


传说最开始有两位日本佛教使者来到扬州大明寺,学习先进的中华文化(包括医学、文学、书法),可是由于种种原因被耽搁了十年。十年后已经60岁的鉴真终于实现心愿,踏上日本土地,而鉴真东渡日本事迹,早已传遍了日本佛教界。鉴真的到来,震动了日本各界,当时日本天皇、太上皇亲自接见,隆重礼遇。


在 759年,鉴真在奈良开始建造一座新寺院,叫“唐招提寺”。寺庙结构精巧、布局和谐、气势宏伟,是典型唐代建筑的特点。唐招提寺是日本奈良时代遗留至今的最宏伟的建筑,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是日本国宝。


鉴真还对日本的其他方面也产生了巨大影响。鉴真除了潜心佛教文化,还精通医学和药物学。当时他眼睛失明,但只需用鼻子闻,就可以辨别药草,他高超的医术曾治愈了很多皇室贵族的病,享有盛名。鉴真还被誉为“日本汉方医药之祖”,在日本江户时代的药袋上,都印有鉴真像。鉴真还带了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的真迹,使得日本的书法艺术也开始形成。 763年,鉴真病逝,葬于唐招提寺。

还有佛教每个高僧圆寂以后,他的骨头以及身体,都会变成一些晶体,而佛家则是将这些晶体,视为圣物(舍利)。而鉴真圆寂后,唐招提寺制作的干漆鉴真大和尚坐像,也是日本国宝。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