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去以物易物的原始时代,真金白银几乎是各个朝代通行的货币。它们的价值不会随着朝代更迭或者货币改革而急剧变化,就连古代衡量国库充实与否也是根据真金白银的数量而定。因而,黄白之物一向备受推崇。我国很早便有掘金采银的传统,至今已有数千年之久,那么这大量的金银都去了何处呢?
金银一般有两个来源,一是开采挖掘,中国地域辽阔,金矿银矿数量都较多。除少数省市外,几乎各省都有金银矿。不仅官府会组织开采这些金银矿,私人也会开采。二是从国外获取,明朝时西方新航线的开辟让美洲大量的白银被开采,又经商人之手流入中国。可以说,中国古代的金银数量还是十分惊人的。这些数额巨大的真金白银不可能一时一刻被消耗,但是现在市面上数量却并不多,它们都流向何处了呢?
首先就是作为帝王或者富贵人家的陪葬。古代人对于墓葬都极为在意,认为陪葬品可以使他们在阴间也能享受荣华富贵。因而陪葬品都极尽奢侈,除了玉器、丝帛、珠宝等,黄金和白银也是必不可少。近年,海昏侯的陵墓被发掘,在墓中不仅有十余吨的铜钱,更有大量的陪葬的金银。金器重量有一百余公斤,包括金饼、金板、麟趾金和马蹄金,连车马器都是鎏金错银的,可见陪葬金银的数量之多。
海昏侯刘贺在位时间极短,就因荒淫无度被废,所以也被称为汉废帝。他的地位并不算特别高,陪葬待遇就如此之高,更不用说真正的帝王了。古往今来的帝王所陪葬的金银数量必然更加庞大。
除了陪葬的金银外,有不少金银被私人收藏起来。在古代,朝代更迭也好,王权更替也罢,一般都伴随着动乱。除此之外还有外敌的入侵,此时能傍身的也就是金银了。小农生活让我国的祖先多有储蓄意识,在有积蓄时一般都会兑换成金银藏起来。在《末代皇帝》中,总管太监克扣小太监的赏银就是一种体现。很多金银被私人埋藏到地下,后来又由于战乱等原因,金银留在原地,人却不知所踪。因而,藏金银的地方也就无人得知了。
金银最可惜的流失是在清朝,由于清朝的腐朽,在列强入侵之时清政府几乎没有还手之力。两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以及甲午战争都惨败,这些惨败也伴随着丧权辱国的条约的签订。几乎所有的战胜国开出的条约中都有要求赔钱的条款,动辄以万起步。仅在马关条约中,就要赔偿日本两亿两白银,清朝国库几乎被搬空。就算这样,也仍然不够赔款,又从百姓手中搜刮出金银赔款。如此一来,民间和国库中的大部分金银都已经流入列强手中。
当然,金银的流失去向不止这些,不过仅是通过这些途径流失的金银数量就已经让人极为诧异,更别说连带其他去向了。不过近年来,中国逐步壮大,流失的金银也在逐步回归,中国大妈都能将金子买涨价,也是让人倍感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