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谢邀!

古代历史上的瘟疫都是怎么结束的,哪些人在瘟疫中活了下来?

瘟疫,特指鼠疫,但通常是烈性传染病的统称。

古代的瘟疫跟今天差不多,多数是由从动物跳到人类的微生物感染造成的人畜共患疾病。

古代,没有疫苗,没有防疫知识,这些杀人如麻的瘟疫是如何结束的呢?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

好就好在,这个问题就像一把利刃,直刺网上那些“防疫义和团”刀枪不入的神话。

因为,答案很简单,四个字:

群体免疫。

有人说,从来没有不通过疫苗接种而获得成功的群体免疫。

实际上,恰恰相反,对于任何难以阻断传播途径的瘟疫,不管它如何恶毒,最终都会屈服在人类,包括所有没有被灭绝的动物种群的脚下。

不同的是,建立起群体免疫的代价不同,最惨烈的,人口可能十去七八,十室九空。

但是,最终,无论多寡,幸存者中建立起的群体免疫会将微生物阻挡在人群之外,形成一种生态平衡。

当这种平衡被打破,就会发生新的流行,重新建立新的群体免疫生态平衡。

下面,我们不妨从有所记载的欧洲历史上的一些著名瘟疫加以说明。

查士丁尼鼠疫

这是由耶尔森菌引起,于公元541年在拜占庭帝国首府君士坦丁堡引发鼠疫大流行。

据信,鼠疫杆菌是从被征服的埃及进贡的粮食中的老鼠带到君士坦丁堡的。

这场鼠疫导致了君士坦丁堡的灭顶,据传当地很少有人幸存。

随后,这场瘟疫像野火一样蔓延到欧洲,亚洲,北非和阿拉伯,估计造成约3000到5000万人死亡,大概占到当时世界人口的一半。

至于这场灭绝性鼠疫是如何结束的,没有人知道。

以现在视角猜测,可能有部分人在大流行中以某种方式幸存,幸存者中建立起了高覆盖率的群体免疫,达成一种生态平衡的结果。

黑死病,欧洲中世纪的又一场鼠疫大流行

鼠疫杆菌跟今天那些引起人类传染病的微生物一样,尽管人类群体免疫的建议将之驱逐出人类社群,但却从来没有消失(除了天花病毒)。

在造成灭绝世界一半人口大流行的800年后,到14世纪又在欧洲卷土重来,形成被称为黑死病的大流行。

据信,这次席卷欧洲的鼠疫大流行造成当时欧洲三分之一人口的死亡。

唯一不同的是,这一次人们学会了一个防疫招数,就是知道了人与人之间隔离就可以防止由跳蚤传播的这种疾病。

当然,疫情最终结束依赖的是隔离和群体免疫的建立。

17世纪伦敦大鼠疫

或者正是因为黑死病期间人们学会了隔离这一防疫举措,导致人口中有部分人并没有被感染,因而建立起来的群体免疫水平不够。

这种低水平的群体免疫导致鼠疫杆菌从来没有被从人类社群中驱逐,从14世纪黑死病大流行后到17世纪,鼠疫从来没有消停过,每隔大约20年出现一次流行,300年间共暴发约40次。

据信,伦敦的每次流行都会杀死约20%的人口。

直到1665年伦敦再次发生了数百年来最大规模的暴发流行。

彼时,结束这一流行的仍然是两招:

居家隔离,和普遍感染建立起来的群体免疫。

灭绝“新世界”的天花大流行

天花是亚欧非“旧大陆”一种古老传染病,每次规模性流行会造成约30%感染者的死亡(病死率30%),幸存者身上会留下终生不去的疤痕(在脸上的这些疤痕,在我国被称为“麻子”),同时会获得终生免疫。

由于不断的流行,旧大陆人口中一直保持在一定水平的群体免疫,因而在天花和人类之间建立起了基于这种低水平群体免疫的不断小规模流行的生态平衡。

随着欧洲大航海对“新大陆”的“发现”,旧大陆的这种还算“温和”的瘟疫被带到了新大陆。

结果,最终在新大陆形成人口灭绝性的大流行,据信造成墨西哥和美国90%到95%土著人口的消灭,人口总数从1100万减少到100万。

原因是,新大陆人口从来没有接触过旧大陆这种“温和”的病毒,人群中对其自然免疫为零。

当然,作为“回报”,新大陆的梅毒也被带到了旧大陆,造成了相当规模的流行。

19世纪英国的霍乱-公共卫生研究的胜利

19世纪初至中期,霍乱一直“祸乱”英国,造成大量人口的死亡。

由于疾病的发生与接触泰晤士河的河水有关,当时的人们认为这是一种由河水生成的“瘴气”引发的疾病。

后来,有科学家引发致命暴发的传染源,人们通过直接饮用街头水井的水而患病。

经过艰苦的努力,当局被说服拆除了这些水井的水泵,霍乱随之奇迹般被遏制,这也是公共卫生建立清洁饮用水的开始。

群体免疫是难以阻断传播途径大流行的唯一终点

有人说,由于有中医的护佑,我国历史上从来没有发生过大的瘟疫。

其实,这是一种误解。

我国不是没有瘟疫流行,而是缺乏详细的记载。

从有着较为详尽记录的欧洲瘟疫史来看,5大流行病中的4次是靠群体免疫的建立而结束流行。、

唯一的例外是霍乱流行,因为其传播途径是由饮用水传播的食源性疾病,在人群中的流行是有限度的,不会造成普遍性感染。

对于难以阻断传播途径的流行病(比如,呼吸道传染病,虫媒传染病),只要不能建立高水平的群体免疫,流行通常就难以真正结束。

比如疟疾。

最佳贡献者
2

欧洲历史上的瘟疫,大多是在大量人口死亡之后自然终止的。在瘟疫中能够活下来的,基本上也就是幸存者。

中国历史上则不然,能够在瘟疫中活下来的,人数最多的人大多都是军队。

瘟疫之所以能够大面积爆发,主要是因为人员过度集中和快速流动。军队恰恰这两项都占全了,怎么反而是军队存活率最高了呢?是不是有点儿不可思议!

一个王朝的后期,因为土地兼并等原因,造成了大量的流民。此外灾难、战争,也会造成大量的流民。

瘟疫往往就是在出现这些现象之后,才开始大面积爆发的。

流民由于没有任何生活资源,得不到没有任何的保障,所以流民就是瘟疫中死亡率最高的一个群体。

军队虽然也具有过度集中和快速流动的属性,但是军队却是掌握资源最丰富的一个群体。

在平时的状况之下,军队就配备着军医。一般军士在出现疾病时,基本上都会得到治疗。

由于古代大多都是依靠城池来防御,只要城池关闭的及时,流民就很难涌入到城池里面。军队的隔离状态反而要高于那些流民。

当军队开始出现疫情的时候,军队就会强行从民间征调医生。这就造成了民间的医生越来越少,而军队的医生则会越来越多。这也就使军队在治疗瘟疫方面远远高于民间。

无论是从生存资源来说,还是从瘟疫治疗来说,军队的保障要远远高于流民。虽然军队打仗也会造成大量的士兵死亡,但是流民死亡的人数则更多。

灾难、战争、瘟疫往往搅和在一起,最终造成了大量的人口死亡。在这些事件结束之后,一般都会从人口多的地区往人口少的地区移民。然后开始休养生息,又重新开始了一个新的发展。

中医在这里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如果没有中医存在的话儿,在经历了这么大的劫难之后,人口很难会再次复苏。



【我喜欢以连续的眼光看待历史上的节点。】

【非常感谢您的阅读、点赞、转发、评论。如果喜欢敬请关注@寄暇学宫

3

最近英国提出的“群体免疫”让这个古代对抗瘟疫没有办法的办法再次为人所熟悉。

我举几个例子:

黄热病:是17世纪(1684年)墨西哥首次爆发,19世纪主要流行为南美洲和非洲。到了19世纪末人们才发现传播途径是蚊子。黄热病可在数日内致死病人,多种治疗方法无效,染上只有死路一条。但患者一旦恢复,终身免疫。

(也是因为黄热病,英国,法国的侵略战争没有成功,间接帮助了海地的独立,海地也是第一个独立的黑人共和国。这就是一段沾满了血的黑人历史了)

西班牙大流感:1918年的西班牙大流感H1N1(源于美国,因为美国源源不断往欧洲运兵使得病毒爆发。欧美怕影响士气一直瞒报。直到没有参战的西班牙发现并曝光,所以也叫西班牙大流感。这大流感一共3波,第一波甩锅西班牙,第二波最迅猛美国最惨重,第三波介于第一波和第二波之间。全球平均致死率2.5%-5%(一般的流感致死率大概1%),感染率5%,约3分之一人数被感染,死亡人数5000万。大流感死亡人数超过超过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死亡人数。

H1N1的消失是一个谜,肆虐18个月后自然消失,病毒株从来没有真正确认过。当时欧洲刚刚经历了一战,医疗条件实在有限,没有有效的医疗。这个病毒没有资料证明患者感染康复后,是否终身免疫。但从他消失的彻底可以推断出,应该也是终身免疫。

总结:在古代医疗技术不发达的情况下(连隔离水平跟现在也没法比),只能通过群体免疫,被动的筛选掉抵抗力弱的人类。

4

参考历史上的大瘟疫,黑死病,西班牙流感这种急性传染病一般都是和死的差不多了,就结束了。

详细点说西班牙流感。疫情一共分三波,每一次都是看上去好像已经没有了,但是又突然大面积爆发。这和病毒变异有关。

也和温度有关,大多数病毒其实都是喜冷怕热,每一个夏天对病毒来说都是一场劫难,过去了到冬天继续闹。

最后和人的免疫有关,没有免疫力的都没有了,剩下的就是免疫力相对较强的人。

这三个方面的因素一旦发生化学反应:就是人的抵抗力强了,病毒变异速度跟不上感染速度,再加上天气一热,基本就凉了。

可以这么说,古典医学在病毒的肆虐中没有起到很大的作用,毕竟那个年代连抗生素还没有。医疗手段又粗暴,华盛顿就是放血放死的。

5

从黑死病的角度来分析,古代由于医疗资源极度匮乏,基本上是优胜劣汰,人类才能从基因规避掉很多不足,进而进化为更加优良的体质。

6

古代的医学特别的 不发达,一旦爆发瘟疫,没有如今 这种医疗条件支撑 ,死亡率是 很高的 ,听老人讲以前一旦爆发 瘟疫,都是一个 村一个 村的 团灭,厉害的 时候 很多人看似没有发病,帮着处理尸体,然后自己又倒下。但是 古代的交通条件极不发达,普通老百姓很少出门,很多偏远山区的 人们甚至一辈子都没有去过县城,在我的记忆中,我的 同龄人 ,都有的 父母没有进过城,当然 这属于少数,但是我的 父母那代人有些地区,有些人 依然是文盲,你 无法想象,她们是 生在新中国成立以后 ,更何况几百年前的 古代,甚至更远的 历史,人类的文明也 就在近代才大发展起来,以前的行动能力 跟生活 水平是 相当低下的,就是因为很少出门,爆发了 瘟疫,很好控制,把一个 村,或者一个镇,封锁起来,消毒就好了,里面染病的人 尽量救治,外面的人因为没有机会 接触病人,自然就不会染病。

7

我说几个甲类传染病都是怎么结束的吧。


1、鼠疫,也叫黑死病。


最早在公元六世纪就有了,并造成了大爆发。后来在14世纪,19世纪末20世纪初都造成了全球性的大流行。在前两次大流行中,人类几乎没有任何反抗能力,没有人知道发生了什么,只是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人死去,这往往被归于上帝的惩罚。因为瘟疫来得突然也去得突然。当杀死一大片人之后,缺乏易感人群,这时疾病的传染势头就慢下来了,直到大部分人死去,疾病消失,等到条件适合又重新归来。


直到20世纪初鼠疫在香港爆发,才终于有科学家发现了疾病的原因,以及相应的传播途径。最后在全球人类共同合作的情况下,才终于遏制了鼠疫的传播。如今每年世界范围内依然有相关病例。只不过在人类的严密监控下,鼠疫再难掀起大的风浪。


2、霍乱


霍乱同样也是致死率非常高的烈性传染病。在早期因为对疾病的不了解,人们没有对应的防御措施,造成了霍乱的大规模流行。但和鼠疫不同的是,霍乱一般是通过粪口传播的,这和公共卫生条件有着密切关系。


19世纪英国科学家约翰斯诺揭开了霍乱传播的真正原因,各国政府才下定决心花巨资改善城市的排水系统。这才遏制住了霍乱的传播。如今霍乱更像是被人类封印之良好的公共卫生条件之中,但是在一些落后的偏远地区,仍不时会有相关病例。


3、天花


天花也同样多次造成世界范围的大流行。印第安人的种族灭绝,和天花的传播有密切关系。在欧洲人登陆美洲大陆之前,当地生活着上千万的印第安人民,但是天花肆虐之后,印第安人的数量下降到只有几百万。


天花是人类唯一战胜的病毒。和鼠疫霍乱不一样,自从上个世纪70年代末之后,世界范围内就再也没有相关的报告病例了。这主要归功于天花疫苗的推广。上个世纪世卫组织在全球范围内推广天花疫苗,并最终彻底消灭了天花在人类社会中传播的可能性。如今,除了几个安保严格的病毒实验室中还保存着天花病毒的样本之外,天花已经可以算是被消灭了。

8

1、关于疫情,古人是怎么控制和结束的呢?

先说一说瘟疫的意思,用现代医学观点来看,瘟疫应该是各种传染性很强的疾病的总和,并且有较高的致死率。比如说霍乱、疟疾、天花、鼠疫等等。

人类历史发展那么久,经历了无数次瘟疫,而很多瘟疫一直流传到现代。如此多的传染病唯一被彻底消灭的只有天花一项。天花是十分可怕的传染病,在世界各地都有爆发,天花传染性强,致死率极高。在古代,得了天花基本看命,比如说顺治,最有可能的死因就是天花。而他儿子康熙呢,据说就是因为小时候得过天花而痊愈了,所以才被选成皇帝。

在古代,即便是皇帝,得了天花也是无可奈何,古代皇宫的医疗水平是最高的了,但是在天花面前束手无策。天花传染性强,致死率高,不过天花有个特点,得过一次扛过去就可以获得永久免疫,因此康熙才能获得皇位。

天花应该是古代最主要的瘟疫之一,一旦感染爆发任何医生对天花都是无能为力的。现在世界上公认的攻克天花的是英国人琴纳1796年一个小男孩身上种植牛痘,小男孩从此获得对天花的免疫力。当然了,琴纳的发现得到承认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当时很多人对牛痘抱有恐惧之心,甚至说种牛痘会长牛角。经过长期的实践,加上拿破仑军队士兵种植牛痘以后获得有效免疫,琴纳对天花的攻克才被世人承认。

实际上在琴纳之前,世界各国已经有一些对抗天花的措施,不管是我国古代还是中世纪的欧洲,都有用天花患者的痘液对健康人进行轻微感染来预防天花的记载。不过这种预防方式风险较大,理想状态是轻微感染,让病人产生抗体,然后不得天花。实际情况则是经常会出现重度感染的情况,严重的直接导致死亡,风险比较大。是牛痘的出现才算是真正掌控了对付天花的方法,后来,疫苗不断改进,一直到1979年,终于将天花在人类世界中彻底消灭,算是人类对抗传染病的一次巨大的胜利。

除了天花以外,其他传染病有特效治疗方案的并不多,比较典型的比如治疗疟疾的奎宁,现在还有了疗效更好的青蒿素。然而对不少传染病来说,并没有什么特效药治疗。

在古代,医疗卫生条件远不能跟今天相比,如果出了瘟疫,基本上都是靠人扛。尽管我们的祖先老早就有中草药来治疗疾病,但大部分情况下中草药只能调理病人的整体生理机能,而不是特定的针对特定的病毒和细菌。在这个过程中,很多病人抗不过病菌,导致死亡离世,而有一部人类呢,要么战胜瘟疫,顽强活下来,要么根本不会感染瘟疫。所以最后的结果是瘟疫杀死了一部分不耐受的人类,留下了可以耐受人类。另外一方面,随着气候变化,很多病菌生存环境变化,导致消亡,瘟疫至此结束。

实际上,古代面对瘟疫基本上都是无能为力的,医生能够发挥的作用有限,所以古代有不少瘟疫都会造成人口的大量消亡。不过古代有个好处,那就是人口流动性不强,除了像天花、黑死病等大规模瘟疫,很多瘟疫都是局部性、时令性爆发。

一般来说,古代瘟疫经常会跟战争一起爆发,像东汉末年,群雄四起,战乱不断,瘟疫也是此起彼伏。那个时候根本没有人会管普通老百姓死活,瘟疫加战乱,人口大幅度下降,“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说的就是那时候的惨状。

古代防治疫情没有什么有效方法,主要依靠自然隔离和人本身的免疫力,不过,古代有些人传播瘟疫的手段倒是一流。比如元蒙大军很擅长用死尸打生物战,他们会把感染瘟疫的死尸投入敌城或接近的水源,这样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消灭敌城的大部分有生力量,人口稀少的蒙古人由此可以大规模攻城略地,侵占了令人震惊的大规模领土。

按照这个思路,要想阻断瘟疫的一个必要措施就是要集中销毁感染而死的尸体,最好的方法就是集中焚烧。不过这也只是理论上可行,古代交通不便,又流行土葬,想要实现这个目标基本上也是很难的。

总而言之,古代出现了瘟疫,是没有好的防治手段的。当然朝廷也会重视,但主要重点是放在防止民变上面。不是说那时候朝廷不想救治,而是那时候的医疗条件和对瘟疫的认识实在拿不出什么有效方案来,只能尽量让感染瘟疫的地方安顿,阻断人员流窜,等候着瘟疫尽快消失。

2、如果翻阅从古至今的疾病抗争史,我们现在所用的四大招是古人是从一场场瘟疫中总结而来,我国的五千多年的文明史,积累了丰富的抗病经验,很多思想和理论对现在防治疾病也有这重要借鉴意义。

人类一开始对世界的认知能力有限,生病多通过祈祷、巫祝等迷信手法。不过当瘟疫爆发时,人们发现单单靠祈祷和巫祝似乎并不能阻止瘟疫的传染,而在生活生产实践中逐渐发现,如果保持好周围的卫生环境和注重自己的个人卫生可以减少瘟疫的传播。

古人在做好个人卫生方面提倡不外乎和现在差不多的勤洗手、勤换衣和勤洗澡。

在《礼记·玉藻》中记载:“日五盥。盖谓洗手不嫌频数耳”

每天洗五次脸,而对于洗手的次数那是越多越好了,这与现在提倡的防病毒概念一样,勤洗手将病毒从手上洗去。

饭前便后洗手也是要洗手,朱熹写的《童蒙需知》中提出

“凡如厕必去其上衣,又必洗手,着衣既久不免垢腻,须要勤于洗洗”

古人对于痰的处理方法也是和现代差不多,古人也注意到唾液可能会传播瘟疫,所以不随地吐痰。

在《汉官仪》载:“武帝时以安国为侍中..特听掌御唾壶。”

古人也喜欢窗明几净的感觉,都会把家里打扫的干干净净。他们也知道要保持室内通风,比如在《鼠疫治法》中强调

“当无事时,庭堂房屋,洒扫光明,厨房沟渠,整理洁净,房间窗户,通风透气,凡黑湿处切勿居住”。

居家个人卫生,个人可以解决但是公共场合的卫生并非个人能够解决。政府就会出台政策。从西周开始就有了专门负责除草、除虫、清洁水源等公共卫生工作的官职。

而在秦朝的时候更是要对“弃灰于道者”进行刑罚,东汉末年还专门制造了洒水的工具,从汉代出土的“箕帚俑”可以知道那时候就已经有了专门的清洁工打扫街道的卫生。公共厕所也开始逐渐的普及,方便街道卫生的管理。到了北宋时期,京城还会专门配备洒水的车子减少灰尘。

水源的清洁与否也是造成瘟疫会不会传播的重要因素,政府部门也会合理构建排水系统。对于水源沟渠也是定期清理。

春秋时期《管子》中已经提出“春三月”要“抒井易水,所以去兹毒也”。如果不注意疏通沟渠、水道,久而久之则会积累污秽之气,引发疾病。

除此之外,经过长期的观察,发现一些动物也是疾病的传播者,比如老鼠、苍蝇之类的。在清代的时候刘松峰提出:

“识观入瘟疫之乡,是处动有青蝇”,由此他提出了“逐蝇避疫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所以,古人一早就知道疾病的预防要从日常的卫生习惯开始,勤洗手,多通风。

当瘟疫来时单靠预防显然不够,对于疑似病例和患病人员的隔离和治疗是战胜瘟疫很重要的一环。

中国中医药文化源远流长,古人在防治瘟疫时会外用和内用药物同时使用。

外用药物多采用芳香药草,外用药物的方法很灵活,药草也很多。最常用方法有悬挂、佩戴和烧熏等,除此之外还有涂抹、塞鼻、洗浴等多种方式。

悬挂和佩戴多采用红布或者绢帛包裹药物,悬挂门前或者佩戴身上,有挂于手臂之上,也有挂于头顶。里面包裹的药物也是多种多样,有单味药剂也有复方药剂。单味的要比如会采用《神农本草经》中认为有“味辛平,逐邪恶气,杀鬼温虐,辟不详”的女青,也会采用在《本草纲目》中认为有“辟恶气鬼毒”的马蹄屑。复方包括老君神明摆散、太乙流金散等多种方剂。

悬挂和佩戴由于比较方便,所以比较受人们欢迎。

烧熏是将药物燃烧,燃烧的烟气达到的范围比较广,对于大面积的预防比较有效。

对于内服的药物,对于一些经常与病患接触的人员,也会先熬制一些补药,让他们喝下,提高免疫力。古人可能不知道何为免疫力,但是他们知道有些药物对身体有好处。

如果不幸真的染病了,政府也会采取一些措施。

瘟疫初来之时,人们对它的了解很少,往往会造成多人感染死亡,就像清明时期的鼠疫和霍乱,死人无数。瘟疫来时如果政府处理不当便会产生社会动荡,就像张角就是借用瘟疫聚集十万人发动起义。政府为了让社会稳定会在瘟疫爆发时期做出措施,尽快解决瘟疫问题。

政府对于患病人群或者疑似病例均会采取隔离措施。

对于患者的隔离秦朝的制度非常的残忍,秦朝规定:“疠者有罪,定杀”。方法很直接了当,但是方法显得残忍。

对于疑似病例的隔离在晋朝就开始了,晋朝为了防止瘟疫的扩散规定:

“朝臣家有时疾,染易三人以上者,身虽无病,百日不得人宫。”

从晋朝就知道要对疑似病例进行隔离,皇帝也会派御医为患病的大臣看病。

而对于百姓,政府也会有相应措施。汉代的时候就出现了专门收治患病的的医院。

古代收治患者的地方有两种一种是临时性的一种是长久固定的。

临时性的隔离场,一般是瘟疫来了,病人太多临时性建立一些地方隔离。比如苏轼就曾经在瘟疫来的时候,在杭州建立了很多临时性的病坊。他还叫了很多僧人进行管理,让僧人每天按时给病人送药和送粥。

还有一种是常设的隔离场所,比如武则天时期,建立了有官员管理的疠人坊,专门给麻风病人居住,宋朝时也有专门收治病人的安济坊,其实前身就是苏轼建立的临时性的病坊。不过宋代的时候设立的专门收治病人的地方较多,不同的地方收治不同的病患。比如有养济院是专门为外来人员治病的地方,福田院专门收治孤寡老人。

病坊的医生会专门建立技术手册,记载了每个医生自己的技术长短和短板,也会作为医生年终考核的依据。而在病坊中的病人看病的钱都是有政府拨款。

这是政府对于普通百姓的隔离,而对于监狱里的犯人,政府也很重视。监狱比较密集,如果感染瘟疫后果更加严重。在五代的时候,监狱中就会设立病囚院,病囚院的药费也是由官家给。到了宋朝甚至将这项支出列入国家预算,不可以随意挪用,否则将受到刑律的制裁。

这些隔离病坊的出现比秦朝直接将病患处死更加人性化,不仅让病患免于被杀,还得到了很好的治疗。

而对于病死的尸体,政府也不会任意处理,古人也知道尸体还是具有传染性。而且随意让病患尸体曝尸荒野也会让民众的情绪不稳,所以政府设立了专门敛葬的场所,在宋代有一个叫做漏泽园的就是专门安葬贫困死者和无主尸骨的场所。

古代时,政府会整理编辑一些简单易用的方书,刻在木板或者石板上,放在村中各个道路上,以此来提醒民众应该注意什么。唐朝时期,唐玄宗还亲制《广济方》颁示天下,要求各个郡县按照《广济方》中主要的内容刻录在石板和木板上,放置在村中要道。宋朝时期还会印制大量的医术,让各个郡县向民众推广防瘟疫的知识。这些做法大大提高了百姓的医学常识和防瘟疫的知识,让瘟疫的危害降到最低。

如果是瘟疫流行期间,政府还会派官员采购药物,派医生到各个村巡视,各个地方的具体情况,官员也必须如实上报。

政府也意识到,瘟疫给百姓带了的不仅是身体上的痛苦,还有经济上的损失。瘟疫期间政府除了提供医疗上的帮助,还会提供经济上的帮助。经常会开仓放粮、减免租赋等措施,比如西汉宣帝就下诏:“令郡国被灾甚者,毋出今年租赋”。

从古至今我们可以看到,我国的防疫措施从古代的一无所知,到后来的注重卫生和疫病发生时期的应对措施,都在不断的提高。国人的历史是一部跟疫病抗争的历史,一般来说战争越多,疫病就会越严重,单单桓、灵、献三帝70年间大瘟疫就有16次,平均四五年一次,三国两晋有35次,南朝13次,北朝11次,这些都是有记载的比较大的疫病。

隋唐五代时期,有30多次,而唐太宗时期社会政治稳定,但是也有6次瘟疫,而两宋期间有51次,明清期间更是严重,277年的明朝居然有180多次的瘟疫,平均2.34年来一次。而这180多次瘟疫分布在118年中,换句话说在那118年的时间里,每年会发生1.58次瘟疫。清朝根据《清史稿》记载,在清朝267年的时间里有瘟疫出现的年份有134年。

不得不说,瘟疫在古代很流行,但是古人没有被疫病吓倒,而是众志成城。上至皇帝下至百姓,数千年来他们昂首挺胸与病魔殊死搏斗。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