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奇诺:防线的修建是\"战略战术\"上重要的防御体系建设,是马奇诺军事思想的杰作。
单以军事论,马奇诺防线非常有用,起码它控制住德国人放弃了正面进攻,必需绕道北方低地国家进攻,这一点就很值。马奇诺防线的问题,在于它本身没能完全封闭法国边界,北段没能像南段直接面对德国的边界那样修成,荷兰人就不太愿意,比利时人直接反对,扯皮到开战,北段都没修。
但是法国人从南段节省下来的兵力,用来加强北段,也非常不错,所以法国战败跟马奇诺防线本身没太大关系。战前法国人也不是傻子,已完成的防线不用操心,精力都集中在北边没防线地区,也做好在这里打仗的准备,比利时方向是不利于大兵力集结进攻的山地地形,也就是阿登高地,如果德国人从这个方向走,炮兵是个大麻烦,以当时炮兵的机动力,这里出现德国人,法国也有足够的时间反应和调兵过来。所以法国人与盟友英国的联军兵力,都集中在最适合德国进攻的荷兰。
结果等开战了,德国人就是从阿登打过来,根本没带炮兵,而是利用新的装甲突击战术,用坦克冲出阿登地区,直接突击通过了马斯河。更丢人的是,部署在荷兰的英法联军,也没能顶住德国人的进攻,一退再退,一路败到了敦刻尔克……如果法国人在战前,可以在整条东部边境完成完整的马奇诺防线,以战争之初,靠一号、二号坦克当家的德国,对法国是不会有什么作为的。
毫无疑问,马奇诺防线对法国的国土防御具有重大作用,意义堪比中国古代万里长城对北方游牧民族的防御。法国在马奇诺防线的失败,主要原因是忽视了依托坚固阵地的机动作战,被德军从侧翼突破以后,就丧失了纵深防御能力。马奇诺方向就相当于一个鸡蛋壳。
第一次世界大战,西线残酷的堑壕战将法国东部打得支离破碎,精疲力竭的法国在战场上倒下了整整一代人,虽胜尤败。法国高层在深刻反思历史的基础上,得出了如下结论:
1、未来战争要竭力避免与德国进行单打独斗的对决,而要竭力形成多强合击德国的联盟战争态势,尤其要注重与英国的结盟。
2、未来战争破坏力更大,要竭力在国境线外展开战场,尤其要竭力避免在东北工业区附近战斗。
3、未来战争仍是一场防御占优的战争,故而要竭力发挥防御优势。
这个国防建设三原则看起来似乎是矛盾的,强调境外作战,势必放弃防御,转而进攻。但是,修筑马奇诺防线则一举解决了这三点问题。
通过在德法边境的布防,不仅给与了东部工业区以坚实的防护,还限制了德国入侵的路线,唯一平坦的路线便只剩下了比利时。德国一旦重启施里芬方案,重走老路入侵比利时,势必触怒低地三国的保护国英国,从而拉英国下水,将德法战争变为一场多国战争。
届时,严阵以待的英法联军将会把德军阻击在比利时境内,当战争陷入相持阶段,两国海军会牢牢锁死德国,最后迫使弹尽粮绝的德国求和,法国则赢得又一场一战式的胜利,只是代价小了许多。
在平时,法国依托马奇诺防线,只需要维持一支短小精悍的现代化常备军,便可以轻松应对任何威胁。一切看起来都那么美好,马奇诺防线是最适合当时法国国情的国防方案。
大家唯一没想到的是,德军会绕过马其顿防线,从比利时攻入法国。一旦进入战争,就应该动用任何手段去取得胜利。所以一切地图上国境的限制都可以突破。
法国的失败与马奇诺防线无关,和法国人的懦弱无能有密切关系!
一战打完后,法国人一统计,吓了一跳!整个一战法军阵亡132.7万人,伤残340万人,占到了法国当时总人口的将近20%。当时有一个说法,法国失去了整整一代人!
这个结果是法国难以接受的,所以造成法国上下巨大的厌战、避战情绪,和深深的恐德症。当时法国想趁德国投降的时刻肢解德国,当然作为奉行大陆平衡政策的英国是极力反对的,为了给法国一剂定心丸,英国承诺和法国结盟,一起对抗一切攻打法国的敌对势力。当然,他们所针对的就是德国!
为此,法国按照一战思维修建了规模巨大的马奇诺防线!马奇诺防线从1928年起开始建造,1940年才基本建成,造价50亿法郎。
(马奇诺防线内部图)
防线由钢筋混凝土建造而成,十分坚固。防线内部拥有各式大炮、壕沟、堡垒、厨房、发电站、医院、工厂等等,通道四通八达,较大的工事中还有有轨电车通道。这样的防线几乎是难以突破的,即便一两座工事失守,其他堡垒也可以作为阻击德军的重要基地,使德军难以快速通过防线!
事实上,德军中央军团在攻打马奇诺防线的时候就遇到了很大麻烦。由于马奇诺防线坚固异常,德军重炮难以有效摧毁堡垒,导致攻击效果受损。第一次尝试攻击时,德军一个连队步兵在法军法军反击下仓皇逃回,伤亡数十人,而法军不足10人,仅阵亡3人。
即便德军突破法军防线后,对很多堡垒仍然束手无策,如果不是有装甲集团的快速突进,导致法军援兵在半路上被俘虏,胜负还真说不好是谁的。
可惜,当时整个法国对德军异常恐惧。早在德国侵略波兰的时候,法国人就曾经搞过一次静坐战争,法军在长达1个多月的时间里只做过象征性的攻击,少量军队在要塞炮的掩护下冲击了几次德军防线,不过早在攻击前法军已经告知德军攻击的时间和地点,所以也就没有受到德军的反抗,随后这些法军返回要塞,战事结束。
在德军攻入法国本土后,法国政府依然消极应,而法国士兵见到德军竟然连反击的勇气都没有,乖乖当了俘虏。所以,与其说马奇诺防线一无是处,不如说法国上下一无是处。当然,法国人对和德国兵睡觉的本国女人还是很牛B的!
厉害了我的法兰西!
还真不是摆设,成功的把德军主力逼到从法国北部进攻了。但是,无论结合哪一点开看,马奇诺防线都无可避免的变成了军事史上的一个笑话了。没有马奇诺防线,就没有后来曼施坦因非常漂亮的镰刀闪击计划以及德军一系列的奇迹出现。
其实马奇诺防线呢,应该说是法国人自己图谋不轨,想坑比利时。我们看地图,法国南部和德国一部分领土是接壤的,法国北部的领土和德国中间隔着比利时、卢森堡。法国与德国接壤部分,德国可以直接进攻,如果从北部进攻法国,就得经过比利时境内去进攻法国。
而法国人聪明啊,直接在法国和德国接壤的部分上修了一个非常坚固的马奇诺防线,德国人根本无法正面攻克。而法国不可能修个防线,把法国整体都隔开吧。法国人特意考察了一下阿登山区,得出一个结论就是,在阿登山区,德国人根本无法穿过,法国可以高枕无忧。
这能看出啥来?德国想进攻法国,就只有一条路线了,从比利时进攻法国。法国修马奇诺防线,目的也就是把德国人逼到比利时等低地地区和法国决战。这样做的好处是,法国可以集结主力,进入比利时,加上英国比利时军队,将优势集中,怎么都能打赢德军了,就算是消耗,也能把德军拖垮了。
而且这一招很阴,战火是在法国之外打的,在比利时打的,法国可以免于战火侵袭,比利时打的破败不堪没关系,法国没事就行。
而比利时人也看清了,这法国明显甩锅啊,战争开始前,早在1935年,比利时就宣布自己永久中立了,而且拒绝了法军入境帮助加固要塞、加强防御的提议,希望通过这个能够避免希特勒对于比利时的打击,让德国人从马奇诺防线精工,最后两败俱伤。结果呢,元首嘴角一斜,说了一句:“别忘了你当初是怎么伤害德国的”。
战斗打响前,英法主力集结在法国北部,随时准备支援比利时,马奇诺守军严阵以待。等战斗开始时,德国C集团军进攻马奇诺防线,B集团军北上进攻荷兰比利时,这基本就是在法国的剧本中,英法主力立刻跨过法比边境去增援。这是法国人的计划,也正好掉进了全套。他这边调动了,德国A集团军立刻进攻卢森堡比利时,从阿登山脉直穿而过,法国彻底乱套。法国人千算万算,也没想到德国人会从阿登山脉穿过来。
可以这么说,机关算尽,法国人还是被砸了脚,而且这一砸就再也没起来,比利时也一样,想让法德死磕,双方都没得逞。德国人就是用这种意想不到的方式,从阿登山脉穿过进入法国腹地,而马奇诺防线的守军,还在为顶住了德国的佯攻而沾沾自喜。这个时候,法国已经输了。
这个问题意识!马奇诺防线堪称法国版“长城”,法国设想有了这样的钢筋混凝土防线能够节省国防人员的开支、威慑德军、防止德军发动突然袭击、为法军提供数周的动员时间、迫使德军绕道比利时或瑞士,从而让法国本土避免战祸。而在实战中,大批机械化德军闪击比利时,翻过阿登山区后,绕过了阿奇诺防线直取巴黎。
图、马奇诺防线示意图
战争是你是我活的残酷斗争,法国人耗费巨大人力物力无非想借助坚固工事保存有生力量。君不见2003年伊拉克战争,在各方面均占有绝对优势的美军落地后的首要任务便是挖筑工事,很多战壕又高又大。但工事仅仅是基础,还有更重要的军事应变能力。
图、法国人为了筑建马奇诺防线,几乎挖空了山体
马奇诺防线得名于当时法国的陆军部长安德烈·马奇诺,从1929年开始建造,到1940年才逐步完工,在当时的造价就高达50亿法郎。主要由混凝土堡垒、障碍和防御武器构成。整个防御主体部分绵延数百公里,整个工程耗费甚巨,当时仅修建了法德边境。法国人设想马奇诺防线能够承受多种武器的轰炸,而其内部则设置多种武器、发电设备、战地医院、厨房等。
正当法国人料想马奇诺防线能够承受德军正面攻击时,德军反其道行之,其诱使英法联军支援荷兰,而主力部队则偷袭阿登高地,他们穿越马士河后直接将英法军队逼至敦刻尔克。如果不是最后大撤退取得空前胜利,可以想象诺曼底登陆的力量会弱很多。
在法比边境不能建起防线的情况下,耗费巨资修建马奇诺防线似乎是多余的。一个有重大缺陷的防御工事,就应该着重去弥补缺陷。比如把防线扩大拉长,既然比利时是盟友,那就说服盟友接着修建防线......
马奇诺防线的存在让法国军队懈怠了,对牢固的防御工事有了心理依赖。诚如艾伦.布鲁克爵士参观马奇诺防线后在日记里写的:“不用怀疑,马奇诺的整个观点是天才的设想。但是,它只给我很少的安全感,我认为法国本来可以做的更好,如果把钱花在机动防御的装备上,比如更多更好的飞机和更多的装甲师,而不是把钱扔进地下......马奇诺防线最危险的方面在心理上,它给人造成一种错误的安全感,躲在牢不可破的钢铁防线后面的感觉,一旦这种感觉被打破,法国的战斗意志将一起被粉碎。”
虽然如此,马奇诺防线还是有用的,可以正面抵挡德军进攻,再不济也是可以延缓德军的进程。总的来说,有盔甲总比没有盔甲强。
但,也许可以这样看:没有马奇诺防线,徳法正面交战或许可以有另外一种结果。
其实曼施坦因从正面假装攻击,随后撤退。法军以为胜利了,还在那里天真地等待下一波德军。但是,德军已经从阿登森林绕过了马其诺防线,拿下了巴黎,并包围了马其诺防线,所以此防线作用甚微。
在第1次世界大战当中,法国参加作战的人员伤亡很大,马奇诺防线就是为了在战略上防御对手而修建的,法国主要是为了虚线战场的防御,所以必须加强防御力量,当时法国的陆军部长马奇诺,就提出了在法国东北边境修建防疫公司,最后他的建议得到了批准,而且以他的名字进行命名。
从1929年12月份马奇诺提出修建防线,一直到1936年完全完工,后来又在1937年开始,在马奇诺防线的最北边,沿着法国和比利时的边境,修建了达拉地防线,这条防线一直延伸到北海边缘,并且后续也对马奇诺防线进行了加固,一直到德军进攻法国的时候,整个工程都还在修建。
长达三百九十公里的马其诺防线,连接了从梅斯堡垒,萨尔地域一直到贝尔福堡垒的5个地方,马奇诺防线由纵深6~8公里的防御地带,还有4~14公里的保障地带组成。并且。修建了地面和地下相结合的修建了地面和地下相结合的防御工事,还有装甲和钢筋混凝土组成的机枪和火炮防御工事。
而且在地下还有指挥休息储藏弹药救护通风等等设备设施和房间,另外还挖了防坦克再好,埋了大量的地雷,还拉起了通电的铁丝网。为了防止第1次世界大战时所遇到的毒气攻击,还设置了通风过滤设备。
如此强大的马奇诺防线,如果德军当时不是绕过这条防线,还有就是比利时和英吉利海峡之间的那一段防线没有修建好,另外最重要的是,马奇诺防线在法国和德国的边界只修了150多公里,从龙骨用到比利时边界地带没有修建,而这一段没有修建的地方和马奇诺防线都差不多长度了。
其实事实证明,马奇诺防线并不是没有作用,至少说从正面,要想在马奇诺防线攻破是不容易的,有火炮情还有机枪火力的掩护,德国的车辆和士兵很难进入射程范围,一旦进入,只会被消灭,事实证明,后来德国人果然是绕过马奇诺防线,展开进攻的。
事实上,当初还是有人提出意见,觉得马奇诺防线应该一直往前修,穿过比利时,但是由于当时比利时人想保持中立,所以就没有同意,再加上法国也可能也没有那么多钱,去支撑修建马奇诺防线的延长防线。
感谢邀请!
大家好,我是老幺,现在我们来讨论讨论法国的著名防御体系马奇诺防线,至于用处,在后面老幺详细的会说,大家有什么想说的也可以评论在下方。
马奇诺防线是当年法国一战后建造的,虽然法国成功战胜了德国,但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自己所受到的创伤也不轻,于是为了防止德国的入侵,专门在和德国接壤的东北边境修建了防御工事——马奇诺防线。
马奇诺防线的位置自隆吉永至贝尔福,全长约390公里,堪称“世界第一防线”,它不止长而且贵。从1929年开始建造,直到1940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初期才基本建成,总造价约50万法郎,相当于法国好几年的财政预算。
马奇诺防线主体数百公里,主要部分在法国东部的蒂永维尔。用最坚固的钢筋混凝土工事的顶盖和墙壁厚度达3.5米,装甲塔堡的装甲厚度达300毫米,能抗两发420毫米炮弹的直接击中,内部有各式大炮、壕沟、堡垒、厨房、发电站、医院等,通道四通八达,还有轨电车通道,交通便利;外部有防坦克壕、崖壁、断崖、地雷场等,有的地方甚至还设置了通电铁丝网。
马奇诺防线不单有地面建筑,还有地下部分,两者相结合,等于是一个环形式防御的综合工事群。整个防线包括5800个永备工事,其中142个要塞、68个小型多面堡以及150多个炮台。每个暗堡前,还有三米深两米宽的壕沟保护,全要塞共计配备了344门各种火炮,其中口径最小的都有75mm。
可以说马奇诺防线几乎是全方位无死角的工事,即使被强攻下来,德国有生力量也差不多打光了,所以说马奇诺防线基本上是不能正面强攻的。
看着如此庞大的工程,法国元帅贝尔就曾夸下海口:不论飞机还是坦克都不能改变战争,民族的安全只能依托防御工事!
法国因为马奇诺线料定德国打不进来,而狂妄自大,忽视了马奇诺线的周边,而德国却发现了一条捷径——阿登山区。
所以到了后来德国人为了迷惑法国,投入了17个师的兵力进攻马奇诺防线,让法国人以为德国人会从正面进攻。而德国早已率领28个师穿入阿登山区进攻比利时、荷兰和卢森堡,这把法国给打了一个措手不及,德国不久兵临城下,法国投降。
这个并不是马奇诺防线的问题,而是法国军队高层忽视了北边的门户,马奇诺防线并没有在北边修筑防线。德国派了17个师的兵力佯攻马奇诺防线,28个师偷袭,这就证明了马奇诺防线的强大,德国知道单凭这45个师是无法在保证战损的情况下攻下马奇诺防线的,所以就用了一招“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法国的高层如果能够不那么自大的话,或许法国还能坚持下去,改变结局。老幺的看法就是这样,大家觉得老幺说得对的点个赞,谢谢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