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人尽可夫”现在是个贬义词,是说女人放荡不知廉耻,换男人如同穿衣服,全凭喜好,用身体换取利益,这种道德败坏的女人当然被人所不耻和唾弃。“人尽可夫”出自《左传》一文,但并非用来贬低女人,而是另有含义。

一、“人尽可夫”的背后是另一种对生活妥协的悲哀

我记得一个段子这样说道。

见一貌美女子站在街头,正是花开正艳,风情万千的年纪,我开始相信缘分,这不就是众里寻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吗?为了脱单的大业,于是我麻着胆子上前套近乎,看着她甜甜的笑,我觉得我爱了,她说500;我黯然神伤,转身离去,没有情,光剩下爱有何意义?

虽然人选择不了人生,但可以选择贫穷地笑着保持自尊,没有富贵,但要有不愧天地的正气。

“人尽可夫”其实是种侮辱性的话语,不管对方是什么人,都不要给别人戴上这顶帽子,用这个词侮辱了别人的一生。生活,不是每个人都能选择光鲜体面,更多的是对生活的妥协和自贱的无奈。

人为自己的选择负责,所以无须过多指责,花美丽站在一边观看就好;不要想着将花整个摘回家,摘不到就胡乱贬低,恶狠狠地往下贱里说。

二、“人尽可夫”古文是强调父与夫之间的从属关系

“人尽可夫”出自《左传》,原文意思强调的是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标准,而不是一个带有侮辱性的贬义词。

这个故事比较有趣,里面含有很多东西,比如孝道,比如大义灭亲,比如权势与亲情的选择,还有点老婆和妈掉水里先救谁的矛盾——选择父亲活还是选择丈夫死。

1、杀机

这事发生在春秋时期郑国,国君郑厉公心里不大舒服,因为大臣祭仲权势很大,把持着朝政,自己这个皇帝活得很憋屈,就跟祭仲的孙子似的,所以就寻思着把祭仲杀了。

郑厉公摸了一把胡子,老子的江山老子做主,祭仲休要猖狂!

为了做得隐秘,防止祭仲势力反扑,郑厉公于是威逼利诱选到了祭仲的女婿——雍纠。

俗话说女婿半边儿,雍纠这个女婿倒是很势力,不念父子情义,转手就把老丈人卖了,磨刀准备下手。

厉公四年,祭仲专国政。厉公患之,阴使其婿雍纠欲杀祭仲。

2、反杀

雍纠之妻看见雍纠看自己的眼光很复杂,怜悯、痛苦、内疚掺杂其中,心下忐忑,便问他发生了什么事,大不了自己去求父亲祭仲帮忙。

雍纠叹息一声,摇头不语。

夜晚无意中梦呓出杀岳父之谋,纠妻大惊,一晚辗转难以安睡。

天明后逼问雍纠,雍纠无奈告知实情,以夫妻之情请求保密,否则自己性命难保。

纠妻得知实情,哭成泪人,父与夫,该何去何从?

思虑半天后,纠妻向母亲请安后,随口问道:“:母亲,你觉得父亲与丈夫谁会更亲一点呢?”

“小丫头今儿怎么问这么奇怪的问题?”

“我就想知道你怎么想的呗,母亲。”

祭妻笑了笑,摸摸女儿的头,笑骂道:“父为子纲,当然父为重,夫为轻,自古以来皆如此。儿啊,父亲给你生命,并抚养成人,不图报恩,只盼你一生富贵荣华,最是无私。丈夫只是你人生的过客,即使没了,还可以再找,天下男子皆可入你眼。父亲与你只有一次的缘分,没了就再也找不回了,所以父亲是最亲的;而丈夫只是陪你一段路程的过客而已,次之。”

纠妻含泪向父道出了雍纠杀父之谋,祭仲得知真相,当即下令在闹市处死了雍纠这只养不家的白眼狼。

纠妻,祭仲女也,知之,谓其母曰:“父与夫孰亲?”母曰:“父一而已,人尽夫也。”女乃告祭仲,祭仲反杀雍纠,戮之于市。

3、尾声

郑厉公知道刺杀失败,自己势力无法对抗祭仲,也怕祭仲借机杀了自己或者逼宫,于是大骂着雍纠,收殓其尸体仓皇而逃。

“杀千刀的雍纠,你大事和女人商量,你不做死不会死,老子却被你害惨了!”

郑厉公弃国逃跑,心中有恨,难免要以谋害亲夫的罪名来数落纠妻,并拿其母口中“人尽可夫”来败落其名声,说纠妻就是个放荡不守廉洁的破烂货;由此“人尽可夫”开始用来形容不贞洁的女人。

厉公无柰祭仲何,怒纠曰:“谋及妇人,死固宜哉!”

“人尽可夫”这个典故,其实在维护古代伦理道德的标准,诉说在父亲和丈夫出现矛盾时的轻重之别和选择标准,并不带贬义。后来古代文人才子留恋青楼,释放内在那颗风流之心,向女子敞开心扉,自以为心之安处便可为家。只可惜有钱时好酒好友姑娘伺候着,没钱就被扫地出门,惹得一群满口大义的人声讨这群用身体掏空才子腰包的女人,骂其“人尽可夫”来控诉她们的刻薄忘义,告诫人们勿要留恋欢场,那就是销金的巢,蚀骨的祸水。杜牧说赢得青楼薄幸名,也不过是十年一觉扬州梦,青楼女子这时早已被打上“人尽可夫”的牌子,其实想想,她们不过是连命运都主宰不了的弱女子而已!

最佳贡献者
2

“人尽可夫”的主人公是谁?“人尽可夫”有什么历史故事?

我是“大夫觉成”。喜欢阅读古书。如果喜欢我的文章,欢迎点赞、收藏、关注、评论、转发。

“人尽可夫”的主人公是谁?

“人尽可夫”的主人公是雍姬。

“人尽可夫”这个成语是怎么来的呢?

“人尽可夫”,出自《史记·郑世家·第十二》。

根据记载:

厉公四年,祭仲专国政。厉公患之,阴使其胥雍纠欲杀祭仲。纠妻,祭仲女也,知之,谓其母曰:‘父与夫孰亲?’母曰:‘父一而已,人尽夫也。’女乃告祭仲。祭仲反杀雍纠,戮之于市。厉公无奈祭仲何,怒纠曰:“谋及妇人,死固宜哉!”

这段话的意思是,蔡仲专权,作为臣子,专权,就是祸根,没有哪个皇帝会忍受,一定会想方设法,除之而后快。

郑厉公就想铲除蔡仲,于是找来了雍纠。可是,郑厉公,千算万算,没有算到,雍纠和他老婆感情好,将这事毫无保留的告诉了雍姬。

而雍姬,一边是丈夫,一边是父亲,不知如何是好,没有注意了,就跑去咨询她的母亲,“父亲与丈夫谁更亲一些?”

雍姬的母亲告诉雍姬:“丈夫谁都可以当,可以随时换。可是,父亲只有一个。”

于是,雍姬就将丈夫与郑厉公设计要杀害蔡仲的事情告诉了蔡仲。

蔡仲就将雍纠抓起来杀了,并且,将尸体放置街头示众。

“人尽可夫”在当时说明了什么?

由此可看出,“人尽可夫”是指,除了父亲与兄弟这些有血缘关系的人,是不能做丈夫的,其他人都是可以做丈夫的,证明了父亲比丈夫重要。

这个成语的出处,说明了血缘关系的重要性,赞美了雍姬以孝为先,而后考虑自己感情与感受的事,属于舍己为父。

如何看待“人尽可夫”这个典故?

平心而论,雍姬损失也是巨大的。

雍纠为什么要告诉雍姬,他要帮郑厉公杀蔡仲这个权臣呢?

因为,雍纠与雍姬感情是非常好的。雍姬为了救父亲,出卖了自己的丈夫与自己后半生的幸福,不就是为了孝顺父亲吗?

可是,雍姬的损失呢?

她不仅失去了丈夫,失去了幸福的家庭,也让自己的孩子失去了父亲。

这是痛苦而又残酷的事情,他的孩子失去父亲,心理发育自然会受到影响,对孩子成长不利,影响性格的形成,儿子性格受到影响,就一定会影响到她儿子的孩子,导致影响到她儿子的后代,代价可谓惨重。

雍姬的孩子是不会原谅雍姬的,这是非常大的打击,也是巨大的心里悲伤,根本无可弥补。

雍姬救了父亲,但也出卖了丈夫,在过去,女人在家从父,出嫁从夫,这种出卖自己丈夫的行为,无疑会对雍姬的名声造成极大的影响。

“人尽可夫”在现在的现实意义。

“人尽可夫”,就是现代版的老妈与媳妇同时掉到水里,先救谁的问题。一边是亲情,一边是血缘关系。怎么选择?怎么选择都是错的。

“人尽可夫”,这个成语,现在已经演变成,系指那些水性杨花的女人,对待性问题,随意而开放,与谁都可以发生关系。已经与这个成语的出处,意思大相径庭了。可谓南辕北辙。

个人观点,欢迎点赞、收藏、关注、评论、转发,共同学习提高。

3

头条真是有人才。当我看到这个题目就不由得笑了。当年我看到这个故事的时候,还和朋友们做过探讨。现在想起来当年做竟夜之谈,仿佛就在昨日。

这个故事出自《左传》。如果要看通俗一些的版本,可以看《东周列国志》里面的第十一回,郑祭足杀婿逐主这个章节。祭足是祭仲的另外的称呼。在《左传·桓公十五年》中记载这件事的原文如下:

祭仲专,郑伯患之,使其婿雍纠杀之。将享诸郊。雍姬知之,谓其母曰:“父与夫孰亲?”其母曰:“人尽夫也,父一而已,胡可比也?”遂告祭仲曰:“雍氏舍其室而将享子于郊,吾惑之,以告。”祭仲杀雍纠,尸诸周氏之汪。公载以出,曰:“谋及妇人,宜其死也。”夏,厉公出奔蔡。

这一段古文的意思是说在当时的郑国,祭仲专权,君主郑伯十分忧虑这件事。于是,他就指派祭仲的女婿雍纠去杀死祭仲。雍纠的夫人雍姬知道了这件事,不知道自己该站在谁的立场上,就询问她的母亲。

她的母亲回答说,人人都可以当丈夫,而父亲只有一个,这怎么能够相比?于是雍姬就把丈夫要杀害祭仲的机密告诉了祭仲。祭仲便杀了雍纠,把他的尸体摆放在周氏的水塘边,以警告郑伯。郑伯把雍纠的尸体用车拉走,还责骂他说,“和夫人谋划大事,死得活该。”到夏天,郑伯就出走蔡国了。

我们看这个故事,感到像是一场闹剧。这个闹剧中的每一个人,都是这场闹剧的主角。故事的内容荒诞不经,可确实是真实存在的。

首先是郑伯,他是这整个事件的始作俑者。我们当年谈到这个人,感觉这个人的脑回路真是有问题。他能够想出让女婿去杀害岳父的主意,真是让我们感到佩服。你让女婿去杀死自己的岳父,那么他如何去面对自己的妻子。生活在一起的夫妻,一举一动都能够感到异样,这种秘密如何能够守住?

到整个计划破产的时候,郑伯还责骂雍纠。他就不想想自己的想法如何能够实现?这样漏洞百出的计划,居然还要实行,可见此人的智商、情商低下到何等地步。

接下来是雍纠。从历史的记载来看,这个人的思维也成问题。象杀死自己岳父这样的任务,雍纠居然能够接受下来,可见这人的心性。我们虽然不知道他和雍姬结婚的目的,不过看他的所作所为,应该是想趋炎附势的因素居多。只有在这种情况下,他才会为了郑伯许给他的更大的荣华富贵,才会去抛弃手中的权势,去干冒奇险。

从这一点来说,这人的品行心性都成问题。可是,他还把这件极端机密的事情告诉了雍姬。这才是让人无法理解的事情。要杀对方的父亲,还告诉对方,这种荒谬的思路,到现在我们也没有明白过来。

最后,由于君主、丈夫的荒谬,这个莫名其妙的担子就压在了雍姬的身上。是选择丈夫,还是选择父亲。于是,她选择了一个人去咨询,这个人就是她的母亲!

当年,我们就是因为这个选择,忍俊不住的。雍姬向她的母亲问,父亲重要还是丈夫重要?你雍姬就不想想,你的父亲是谁?他是你母亲的丈夫!象这种有隐含意味的问题,雍姬的母亲当然要说父亲重要了。这是因为她首先要保住自己的丈夫。至于你雍姬的丈夫,她的女婿,爱死爱活跟她没半点关系。

我们当时探讨,如果雍姬不是去问她的母亲,而是去问她的婆婆会是什么回答?所以说,世界上所有的事情,每个人的出发点都是自己。象雍姬这样的人,没有自己的立场和看法,当然就会落得个被人利用的下场。所谓的“人尽可夫”这四个字,真是荒唐可笑。如果她的母亲相信这一点,那就让雍纠杀了祭仲不就得了,何必死保着自己的丈夫,不惜看到自己的女儿成为寡妇。

从历史的记载我们可以看到,雍纠还是和雍姬有感情的。要不然雍姬不会察觉雍纠的异状,雍纠不会把这么机密的事情告诉雍姬。可是,因为雍姬母亲的一句话,雍纠丧失了性命,雍姬丧失了家庭。

即便是雍姬将来再找到丈夫,但象她这样的女人,谁还敢相信她?她一生不可能再有幸福的生活。不知道在她孤独死去的时候,再想起“人尽可夫”这四个字,是不是才会明白她母亲为了自己牺牲掉她的用意。

这不能怨任何人,只能怨那个时代,怨自己的没有主见。所以说,在任何时代,做任何事件,都要从自己的立场出发。不从自己的立场出发做事,最后被人卖了还替人数钱,谁也不会同情你。

我是历史笑春风,欢迎大家关注我,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4

人尽可夫”,是一句骂人的话,针对的是不检点的女人。但是,这个词的本意却并非这样。它来自《左传》中的一段故事。

祭仲大权独揽,成了郑厉公的心病,就派祭仲的女婿,名叫雍纠的,去杀了他。

雍纠设下局,准备在郊外诱祭仲赴宴,然后动手。

雍纠的老婆雍姬,知道了这件事,很纠结,就问母亲说:“父亲与丈夫哪一个更亲近?”

她母亲说:“任何男子,都可能成为一个女人的丈夫(即人尽可夫)。而父亲却只有一个。怎么能够相比呢?”

于是雍姬就对祭仲说:“雍氏不在家里而在郊外宴请您,这件事可疑。所以提醒您一下。”

祭仲明白了。立刻就杀了雍纠,陈尸周氏池塘。

郑厉公见事情败露,就装载了雍纠尸体逃离郑国,并叹道:“这种事与老婆商量,是自己找死啊!”

……

原文:

祭仲专,郑伯患之,使其婿雍纠杀之。将享诸郊。雍姬知之,谓其母曰:“父与夫孰亲?”其母曰:“人尽夫也,父一而已,胡可比也?”遂告祭仲曰:“雍氏舍其室而将享子于郊,吾惑之,以告。”祭仲杀雍纠,尸诸周氏之汪。公载以出,曰:“谋及妇人,宜其死也。”夏,厉公出奔蔡。六月乙亥,昭公入。

这是“人尽可夫”这个词的由来。本来的意思,跟现在的意思,是吧!

5

现在“人尽可夫”这词可不敢轻易乱用,会把一个女子的名声全毁。但是能用上这词的女子,那私生活定是一塌糊涂了。

历史上这词的出处与意思和现在那是大相径庭,和女子不守妇道不挨着。


和这个词相关的故事出自《左传》。原文如下:祭仲专,郑伯患之,使其婿雍纠杀之。将享诸郊。雍姬知之,谓其母曰:“父与夫孰亲?”其母曰:“人尽夫也,父一而已,胡可比也?”遂告祭仲曰:“雍氏舍其室而将享子于郊,吾惑之,以告。”祭仲杀雍纠,尸诸周氏之汪。公载以出,曰:“谋及妇人,宜其死也。”

是春秋时期郑国的事。不知道古人这名字咋起的,感觉实在读起来拗口。我把故事主人公先列一下:郑庄公、郑昭公(姬忽)、郑厉公(姬突)、祭仲、雍纠、雍姬。

我用白话文给大家捋一下这个事儿。春秋时流行各国之间联姻。郑庄公是郑国第三代君主,他知人善用,手下有贤臣祭仲。郑庄公有五个儿子,在此故事里只牵扯到姬忽,姬突。姬忽是郑庄公娶小国邓国女子所生,姬突是郑庄公娶大国宋国女子所生。

郑庄公死后将位子传于公子忽,即郑昭公,还让祭仲做辅政大臣。可这时公子突的外公家不干了,凭什么我们大门大户的却将位子传于小小邓国女子生的公子忽?

公子突的外公家雍氏将祭仲骗去,逼迫他拥立公子突为君,祭仲被迫为之,还将女儿嫁与雍纠。公子突虽然坐上君主之位,即郑厉公。但他毕竟得位不正,又怕祭仲谋害他,想先除之而后快。

郑厉公许诺雍纠高官厚禄,让他设计杀了他老丈人。雍纠酒后吐真言,把实情给老婆和盘托出,雍姬一听,要杀自己父亲,赶紧回去问了她母亲一个问题。

父亲和丈夫哪一个重要?雍姬母亲告诉她,父亲只有一个,而任何男人都有可能成为丈夫。(这就是人尽可夫的由来)

雍姬明白了哪一个重要,回去把此事告之父亲祭仲。祭仲先下手为强,杀掉雍纠,将尸体放在周氏之汪。

郑厉公一看事情败露,载着雍纠的尸体逃了。还感慨了一句,密谋之事说与妇人,不是找死吗?

从整件事可以看出,人尽可夫当时的意思就是任何男人都可能成为丈夫。但是随着时间推移,这词的意思发生了根本转变。

6

“人尽可夫”现代指女子可以和任何男人上床,当成自己的丈夫看待,主要用于形容作风不检点的女子,是个毫无疑问的贬义词。不过,这个词本来的意思并非如此,该词出自于《左传·桓公十五年》,本意是说丈夫的地位无法与父亲相比,是指雍姬在父亲和丈夫之间选择了父亲。我们来回顾一下这个故事:

郑庄公死后儿子争位,宋国干涉祭仲成为权臣

祭仲本名祭足,但因其字仲,因此史书多称其为祭仲,他本是春秋时期郑国的大臣,深受郑庄公的宠信。郑庄公在位时期,祭仲曾替其迎娶邓国女子邓曼,生下太子忽。

郑庄公四十三年(前701年)夏,郑庄公去世,祭仲本就与太子郑忽关系亲近(郑忽救援齐国时,齐僖公曾想将女儿嫁给他,但被郑忽拒绝,祭仲曾以太子继位需要大国支持而劝其接受),再加上郑忽本就是太子,因此祭仲便拥立郑忽顺利继位,是为郑昭公。

然而,郑庄公除了太子郑忽之外,还娶了宋国雍氏的女儿雍姞,生下了公子郑突。而雍氏家族在宋国地位很不一般,不仅深受宋国百姓的尊重,而且极受宋庄公的宠信。宋庄公得知祭仲拥立郑忽之后,便派人将其引诱到宋国抓了起来。

△《东周列国·春秋篇》祭仲剧照

祭仲被捕之后,宋国便以其性命和进攻郑国相要挟,要求其拥立郑突回国继位。虽然彼时宋国和郑国国力不相上下,但郑国不仅国君新立,且公子吕、子都死了、暇叔盈、颖考叔等名将均已去世,而宋国的名将南宫长万却仍在,祭仲无奈之下只得答应了宋庄公。

与此同时,宋庄公又找来了郑突,表示可以拥立他回国继位,但继位之后必须给宋国一些好处,公子突怎么可能不答应。于是,祭仲便带着公子突回国继承了国君之位,是为郑厉公,而郑昭公郑忽则早已在得知消息后逃到了卫国。

祭仲本就是郑国重臣,如今又拥有了拥立之功,再加上他又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雍氏之子雍纠,因此祭仲很快便得以在郑国专权

郑厉公派雍纠杀死祭仲,雍姬在父亲和丈夫之间做出抉择

郑厉公眼看国中大权均由祭仲掌握,对此极为忧虑。郑厉公四年(前697年),郑厉公与祭仲的女婿雍纠商议之后,决定派雍纠去杀死祭仲。雍纠思来想去,便准备在郊外宴请祭仲,然后趁机或将其毒死,或埋下伏兵将其诛杀。

君臣商议已定,雍纠便返回了家中,将在郊外宴请岳父的事情告诉了妻子雍姬(姬不是名字,是古代对于妇女的美称),让其回家告诉岳父祭仲。雍姬本也没有怀疑,但在返家途中却越想越不对劲,回到家便问母亲道,“父与夫孰亲?”

其母回答道,“人尽夫也,父一而已,胡可比也?”意思是说,天下的男子都可以作为丈夫,但父亲却只有一个,这如何相提并论。

于是,雍姬便找到了父亲,对其说道,“雍氏舍其室而将享子于郊,吾惑之,以告”。意思是说,雍纠宴请岳父,却不选在家中而选择郊外,这其中必有蹊跷,因此告诉父亲,希望父亲能够多加小心。

祭仲于是派人调查,不多久便得知了郑厉公和雍纠设计谋害自己的事情,于是派人杀死雍纠,并将他的尸体摆在周氏的池塘边示众。郑厉公则装载着雍纠的尸体逃离了郑国,恨恨的说道,“如此大事,竟然和一个妇人商量,真是该死。”同年夏天,郑厉公逃到了蔡国,而祭仲则重新迎接郑昭公回国复位。

如上所述,“人尽可夫”这个词语本身只是在阐述父亲和丈夫谁更重要的问题,根本没有奇淫的意思,原本是不带有贬义的。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个词语的意思却逐渐发生了本质上的变化,最终演变成了特指女子生活作风不检点的贬义词。

参考资料:《史记·郑世家》、《左传·桓公十一年》、《左传·桓公十五年》

7

“人尽可夫”,意思就是所有男人都可以做丈夫。

这话听起来就够刺激的,所以后面就用这个词语形容淫荡不检点的女人。

其实,人家本意不是这样的。

狗血的故事

主人公叫雍姬,春秋时期的人物。他的父亲是郑厉公手下的权臣,大权在握。

郑厉公就像把雍姬的父亲杀了。

郑厉公竟然找到了雍姬的丈夫商量,答应把他老丈人除掉后,把位置给他。(郑厉公这脑回路也比较惊奇,估计也没有人选了。)

雍姬的丈夫回去后,还把这事告诉雍姬了,说:“我要把你老爸干掉,然后夺取他的位置,你以后就跟我吃香的喝辣的吧。”(这二货的脑回路和郑厉公一样)

雍姬一听范难了,一边是丈夫,一边是父亲,这该怎么选啊。

于是雍姬就去请教自己的母亲。他母亲就说“人尽夫也,父一而已,胡可比也?”意思就是,男人都可以当丈夫,但是父亲却只有一个,怎么能比呢。

于是雍姬就把事情告诉了父亲,干掉了自己的丈夫。

被奉为孝女,却成了荡妇

雍姬选择了父亲,在危难的时候救了父亲。而且还是在背叛了丈夫的情况下,于是她被后世奉为孝女。

但是,父权和夫权都是需要遵守的。她救了父亲,害死丈夫,这也是违反人伦的,于是这个成语不断演化,成了形容荡妇的词。

让人唏嘘啊!

8

咱们先来看看产出这个词的典故,它最早是记录在《左传》中的一个故事:

春秋时,郑国的权臣祭仲在朝中飞扬跋扈、大权独揽,国君郑厉公无权无势,甚是气愤。时间一久,便起了杀心:“马勒gb,老子天纵奇才,素以雄霸天下为人生目标,誓将郑国建设成为全球唯一超级大国。怎奈祭仲这老狗揽权自专、把老子当个吉祥物。若再让他活下去,我大郑何日才能雄霸天下!洒家何日才能实现人生价值!”。

说干就干!雷厉风行的郑厉公立刻开始着手物色杀手。但是有一个问题:祭仲这家伙自打掌权之后就变得非常谨慎,安保措施十分到位。不熟悉的人根本无法接近他,更别说刺杀了!这可怎么办??

要说郑厉公这小伙子确实有两把刷子,他突然想起来,祭仲有个女婿,好像是叫雍纠的,前段时间听说这小子想当官,跑去找祭仲,但祭仲却认为雍纠这人做事不过脑子,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怕将来受他连累,没有答应他,反而还把他训斥了一顿。雍纠因为这事忿忿了很久,连逢年过节都不去老丈人家了。

“人才可用啊!”厉公立马决定设法去结交雍纠。但他自己不方便出宫,就派出心腹侍卫先去结交,然后又找了个借口,再将雍纠介绍给了自己。

从此雍纠便“攀”上了国君,可以自由出入王宫,今天陪国君吃吃饭,明天陪国君打打猎,俨然一副红的发紫的样子!

厉公还会时常咨询他一些问题,而雍纠给出的方案,通常都会被采纳,并且受到厉公的高度赞扬,一副相见恨晚的样子。雍纠感觉自己终于得遇明主,即将走上人生巅峰了!从此,人前人后雍纠的腰杆都挺得溜直,从前被老丈人侮辱的阴霾一扫而空!

终于有一天雍纠按捺不住,委婉的向厉公提出封官的请求。

“寡人不管这事呀!所有的政事都是国相……噢,就是你老丈人他管的!”厉公接着明知故问道:“这事你只要直接去找他就行了,干嘛舍近求远来找寡人说?”

“泰山大人为人严厉,斗胆请大王替小人美言!”雍纠只能这么说。

“难道你让寡人为你这点事去求他?”厉公道。

“不不不……不敢,小人该死。但大王您是君,小人的老泰山是臣,君想让臣做什么,直接命令就好了,哪用得着求啊!”雍纠道。

“寡人还能命令得了他?”厉公气都不打一处来,“在你老丈人眼里,寡人还没断奶呢!”

停了一下,厉公叹了口气,接着说:“这事你只能去找他,寡人是有心无力啊!”

听国君这么说,雍纠只能把上次找祭仲求官的经过,原原本本告诉了郑厉公。

“他根本没把我当女婿!回绝我也就罢了,还莫名其妙地骂了我一通。骂我也罢了,竟然还侮辱我的父亲,”提起这段往事,雍纠心中的怒火又“腾”的一下点燃了整个胸腔,“说家父只管生不管教,活该家道中落!”

“他居然这么说!”厉公打算火上浇油,“看来不只你,包括你全家在他眼里都一文不值啊。这话说得实在有点太过了!”

“当时我就恨不得……”雍纠言又欲止,没有继续往下说。

但厉公知道他想说什么!

“那你只能等到他死了,寡人能自己做主的时候再当官了。”厉公装作漫不经心的边说边躺倒在榻上。

“啊……?”雍纠心想:那要等到特么猴年马月啊?

厉公似乎知道他心里在想什么,但依旧漫不经心地说道:“他50多啦,再有个10几20年就差不多了!”

握靠!雍纠心想:20年?如今这兵荒马乱的,我自己都不知道还能不能活20年!

“就……嗯……没有快一点……的方法吗?”雍纠小声地呢喃了一句。

“快一点?怎么快?还能把他杀了去?”厉公看时机差不多了,决定试着忽悠他一下,“就算派人去杀,你看他身边成天带着那么多卫士, 生人勿近的,也没人能杀得了啊!”

“唉……是啊!”雍纠道,“就算是家里新来的家丁丫鬟,遇见他也要回避,更别提生人了,他现在只放心熟人靠近他。”

“呵呵……那是你去杀还是让寡人去啊!”厉公打趣道。

“啊,不……不不……不敢!”雍纠闻言吓了一跳。

…………

当天夜里雍纠翻来覆去睡不着,想着白天在宫里和国君的谈话内容,脑子里又一遍一遍地浮现起祭仲辱骂自己及其乃父的情景。想到父母对自己的殷殷期盼,又想到由于祭仲的打压,让自己仕途无望,要一辈子在老婆娘家人面前抬不起头来……

…………

直到天快亮的时候,雍纠终于作出了决定!

好不容易熬到天大亮,估摸着国君应该已经起床了。他赶紧起身飞快整理好冠带衣服,就奔赴王宫而去。

进到偏殿,厉公正在吃早饭,抬头看见雍纠进来笑着说:“今儿够早的啊!吃早饭了吗?”

“来得匆忙,忘了!”雍纠看到厉公正在吃早饭才想起来自己把这事给忘了,现在想起来了,确实觉得有些饥饿。

“照寡人这样子的给他也来一份!”厉公对边上站着的宫女吩咐道。

食物上来摆好后,雍纠请厉公禀退左右,等宫女侍卫全部退出之后,雍纠起身伏到厉公案前,压低声音一字一句地说:“大王,小人得大王知遇之恩,日夜思之报答。大王有鹏飞九天之志,奈何却为祭氏所困。若大王有心除之,雍纠愿大义灭亲,以报君恩!”

…………

接下来的几天,雍纠每天早出晚归,整天都泡在王宫里。厉公也以身体欠安为由数日不会客,只留亲信在寝宫伺候……

…………

五天后,雍纠大半年来第一次重登祭府大门,向老丈人赔罪,并诚挚邀请老丈人去城郊新开的农家乐游玩。

次日,雍纠向厉公报告,已经和祭仲约好三天后在城郊的农家乐设宴。厉公赶紧将亲信死士安排进了那个园子,就等着祭仲赴宴的那一天到来。

和厉公一起把方案的每个步骤都核对好后,雍纠从宫里回到了家。妻子见他进门,一如往常赶紧起身给他倒水、更衣,雍纠脱去外衣后坐到席子上,妻子替他归置好衣服后也跪坐到他旁边,轻轻地给他捶起了腿。

看着妻子忙前忙后,雍纠突然觉得心里猛地一堵!

虽然他爹一向看轻自己,打压自己,让自己已经对他视若仇敌,但妻子却不似他爹那般骄纵跋扈,自打进门就对公婆恭敬顺从,对自己举案齐眉,完全是贤妻典范。

“虽然他爹很快就要死了,但以后我还是要好好对待她。”雍纠看着正在殷勤服侍着自己的妻子心里这样想。

夜晚,躺在床上。雍纠看着眼前已睡熟的妻子,又心中不忍:“几天后将发生的事,不知道她能不能接受得了啊?”

他终于还是忍不住,伸手推了推妻子,想把这件事告诉她,好让她有个心理准备。

但推了两下,妻子还未醒,他又反悔了,觉得这事还是不告诉她为好,以免节外生枝。

最后,雍纠叹了口气,看着妻子熟睡的脸庞轻声道:“你放心,即使国君杀了你爹,你家没了权势,我还是会好好对你的!”

但让雍纠没想到的是妻子其实已经醒了,只是刚才将醒未醒之际,眼睛没有睁开而已。猛然听丈夫说这话,这下真的清醒了,但她不敢让丈夫知道她醒了,便继续假装睡着。

第二天,雍纠照例出门了。妻子在家心神不宁。

“怎么办?”她在心里不断地问自己。

“能让丈夫去求国君放过父亲吗?不大可行。国君决定的事哪有那么容易改变!再说丈夫很有可能和国君是一伙的,要不然他怎么会知道这件事呢!”

“那赶紧回去告诉父亲,让他有所防范?但是,照父亲的脾气,他一旦知道这事,肯定会大开杀戒,国君不知道他敢不敢杀,但丈夫肯定是没命了!自古女子出嫁从夫,进了婆家门,就不是娘家人了,若因自己向娘家告密害死了丈夫,那我岂不成了吃里扒外的恶妇,还有什么脸面在世上苟活?”

想了很久也没想出好办法,最终她想到了自己的母亲,觉得还是女人懂女人,所以决定去向人生经验丰富的母亲求教。

见到母亲后,她问:“母亲,您说对女人而言,是父亲重要些还是丈夫重要些?”

“当然是父亲重要了!”

“为啥?不是说出嫁从夫么?”

“你傻啊,父亲天底下就一个,别无分号!丈夫么,哪个男的不能当你丈夫,这个死了,你可以嫁另一个;另一个死了,你可以再嫁第三个,犹如长江流水滔滔不绝……但若父亲死了,那就再也没有了!”

母亲一席话如醍醐灌顶,让雍纠的妻子恍然大悟,就立马把雍纠昨天晚上说的话,对母亲和盘托出。母亲被吓了一跳,赶紧把这事告诉了自己丈夫祭仲。

祭仲果然闻言大怒,等不到第二天,立刻亲自率领军士冲进宫里,当着厉公的面把雍纠抓走,并以蛊惑君主、残害忠良的罪名,将他杀死后扔到了路边的臭水塘中曝尸。

厉公也被吓傻了,虽然祭仲暂时还没把他怎么样,但谁知道他明天会不会又改变主意?厉公越想越怕,只得带着几个亲信偷偷溜出王宫,顺路替雍纠收了尸后,就赶紧离开了郑国往蔡国逃去。

逃亡路上,厉公指着雍纠的尸体骂道:“你特么真是个SB啊,居然把杀老丈人的事拿去和老婆商量,真是死得活该呀,这下老子也被你害死啦!”

原文:

祭仲专,郑伯患之,使其婿雍纠杀之。将享诸郊。雍姬知之,谓其母曰:“父与夫孰亲?”其母曰:“人尽夫也,父一而已,胡可比也?”遂告祭仲曰:“雍氏舍其室而将享子于郊,吾惑之,以告。”祭仲杀雍纠,尸诸周氏之汪。公载以出,曰:“谋及妇人,宜其死也。”夏,厉公出奔蔡。六月乙亥,昭公入。

这就是“人尽可夫”这个词的由来。原本的意思是不是跟现在的意思完全不一样?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必删。

9

“人尽可夫”是一个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故事,出自《左传·桓公十五年》,而这个“人尽可夫”的女子乃是郑国大臣祭仲的女儿。

故事是这样的,这个郑国的祭仲当时权力非常大,尤其引发了国君的担忧,于是国君就派了祭仲的女婿取谋杀祭仲,但是这件事情被他的妻子雍姬发现了,这个雍姬当时非常的纠结,于是就问她的母亲,说是父亲重要,还是丈夫重要,于是他的母亲就说:人尽可夫也,父一而已,胡可比也?


本来的意思就是说,能够做你丈夫的人很多,但是你的父亲只有一个,于是雍姬就把这件事靠诉了他的父亲。

这其实是一个古代社会中的礼法问题,女人出嫁以后是从夫还是从父,显然在当时的社会还是以血缘为纽带的,更倾向于血统方面的认可。

但是到了后面,这个“人尽可夫”这个词就变了味道了,认为女人生活做风不检点就是人尽可夫,其实是带有一种歧视的意味在里面的。

10

我是水煮汗青,我来回答。

“人尽可夫”这个成语来自一个历史故事,主人公叫雍姬,是春秋时期郑国卿士祭仲的女儿。故事是这样的:

郑国的国君公子突觉得祭仲威胁到了自己,想把他除掉,于是找来祭仲的女婿雍纠一起商量。两人密谋半天后制定了详细计划,公子突也答应了雍纠,事成之后由他来顶替他岳父的位子

雍纠开心回家,让妻子雍姬炒菜烫酒。酒席之间无意把他与公子突的计划说了出来,结果雍姬听完非常吃惊!面对这样的情况,雍姬不知如果去做,一边是丈夫,一边是父亲。于是她去请教自己的母亲,当时她的母亲说了一句经典的话:“人尽夫也,父一而已,胡可比也?”(你要丈夫可以在很多男人中去选择,但父亲只有一个,怎么能比呢?)

雍姬听完母亲的教导后把丈夫之事告诉了父亲,雍纠卒!公子突被雍纠气得破口大骂:“谋及妇人,宜其死也。”说雍纠把计划告诉女人,死得活该。

故事分析

春秋时期的女性能说出这样的话,说明当时女人的思想还是比较开放。在“程朱理学”还没有流行之前,女性离婚改嫁的情况是很普遍的,并不会因此而降低自己的身份。

这个故事中,雍姬要对面的问题还是比较尖锐的,如果她还没有生孩子还好一些,要是有了孩子,雍纠就是孩子的父亲,那她的选择就更加艰难了!一边是自己的父亲,一边是自己孩子的父亲,该如何选择?

最终她选择了自己的父亲,从孝道上来说她是对的,雍纠要谋害自己的岳父是忤逆行为,他应该为此付出代价。但从雍纠角度来说,他又是为国君办事,所以还是忠孝两难全

雍姬在处理父亲和丈夫之间的问题,得到母亲“人尽可夫”的指点。还有一个讨论了很多年的问题:妻子和母亲同时落水该先救谁?不知雍姬的母亲又会做出怎样的解释,对此大家怎么看?欢迎在下方评论留言。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