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法德作为欧洲大陆的两大强国,经常发生着城头变幻大王旗的故事,但为何在二战中德军可以闪电般覆灭法国呢,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德军准备充足。从希特勒上台以来,德国就进入了扩军备战的步伐。对内,由于德国已完成了工业化,生产力得到极大发展,工厂开足马力生产各种武器装备。对外,从入侵苏台德地区得到40个整编师开始,使德军从数量上得到了极大的补充。

第二,统一了社会思想。一战的失败,使德意志民族的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打击,希特勒的上台就是迎合了德意志的民族主义,宣称德国才是一战的受害国,要想改变德国的国家地位,必须发动对外战争,夺回属于德意志民族的民族自尊心。从而使德国人民极度热衷于对外侵略,狂热的崇拜希特勒,对希特勒的指示极具执行力。而相对应的,一方积极备战,法国却消极抵抗,从一开始的绥靖,到真正战争发生时人民对于抵抗的不热衷、政府的决策失误,焉有不快速落败之理。

第三,德法两国紧密相连,而且进入工业化后,交通道路极具发达。这就使德军机械化部队在进攻途中可以快速推进。而且法国国土面积也不是太大,这就给德军快速占领法国提供先天的自然条件。

第四,英法绥靖政策的恶果。从德军一开始的对外侵略,英法都抱着事不关己的态度,给德国提供了把幻想变成现实的可能。

最佳贡献者
2

首先,德国在二战初期通过整合装甲兵、炮兵、步兵、通讯兵以及空军等诸多军兵种资源联合作战,创立出闪电战这一全新的战术模式,这在欧洲尚数首家,占据了极大的先发优势。这是其他欧洲国家在战术上所不能比拟的。

其次,德国在战前进行了充分的战争准备,战争意志坚定,远非英法这些采取绥靖政策的国家所能比拟。

还有,德国制定的侵略西欧的战略战术非常有效,先是在北面吸引联军注意力,调其主力北上,而后以装甲部队为先导从联军几乎不设防的阿登地区完成战略突破,一举穿插至英吉利海峡,切断了联军退路,实现了战略上的突然性和歼灭战的可能性,从而在最短时间内歼灭联军主力。

另一方面,法国作为传统欧洲陆军强国,在一战后反而不思进取,固守一战时期的阵地战和静态防御思维,采取消极防御的国防战略,将宝贵的国防资源和资金用于建造马奇诺防线,却忽视了坦克飞机等新型作战兵器的研发制造和先进战术的研究,只寄希望于静态的国防工事。战争前夕和战争初期,又采取绥靖政策,寄希望德国侵略苏联,没有进行真正的战争准备。总的来说,法国无论从国防战略,国家动员,民众心理,军队战略战术上,都没有做好战争准备。当给予厚望的马奇诺防线被迅速突破后,法国政府的抵抗意志也随之崩溃了。

3

众所周知,在二战中,德国军队一直是所向披靡,不仅成功在极快的速度内灭亡波兰,还横扫了当时欧洲的第一大陆军强国法国,真的可谓是十分强悍。那么,德军在二战中为什么如此骁勇,能够横扫法军呢,下面为大家揭秘一下。

第一,对装甲部队的重视,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期,坦克第一次出现并在索姆河战役中大放光芒,这给了一战参战各国一个新的陆军装备发展方向。虽然德国在一战中战败,然而德国并没有丧失人才,反而加大了对装甲兵部队的重视。德国在一战后与苏俄签订《拉帕洛条约》这个秘密条约,秘密送去坦克驾驶员到苏联受训,可以说储备了大量的装甲部队人才。希特勒在上台后,更是高度重视德军坦克装备的发展。

第二,总参谋部的缜密计划,虽然德国在一战后被勒令解散总参谋部,但是总参谋部换了个名字,叫做部队局,继续保存了下来,为德国制定计划打下了基础,总参谋部在攻打低地国家时通过比利时的方案成功的绕过了马奇诺方向,从法国的薄弱地带进攻,彻底的粉碎了法军的抵抗意志。

第三,军兵种的紧密配合,德国在进攻法国时,陆军和空军紧密配合,因此德军推进速度不仅较快,而且成功解除了自己在进军过程中的后顾之忧。德军在取得制空权优势后,对英法军队进行狂轰滥炸,削弱了英法军队的士气。导致英法军队被堵在了敦刻尔克。

如果不是撤退及时,结果不堪设想。

所以各位看官,看到这里应该明白了吧。

4

在德国进攻法国之前,法国已经向德国宣战。1939年9月1日,法国的盟国波兰遭到了德国的进攻。根据双方签订的合约,英法等国向德国宣战,却并没有和德军交火。

但是,为了防范德军的攻击,法国及其盟友仍然进行了战争动员。所以到1940年,英、法、荷、比等国联军在德过南部边境上陈兵330万。而当时法国境内所武装起来的军队足有600万之众,远远超过了德国军队用来攻打法国的300万军队。

在这种情况下,假如德国向法国进攻,首先,马奇诺防线会抵消德军的攻击其次,330百万英法等国联军,从数量上也不逊于德国军队,双方鹿死谁手还真不一定。可是德国并没有像一战时期一样和英法等国进行阵地战。而是集中力量对法国防线进行突破,然后直接插入法国大后方!

(在法国领土上快速前进的德国战车)

所以,等于是说英法等国用胸膛去抵御德国人打过来的拳头,所以英法联军怎么都是挨揍。

除了战略失误,重要的还是法国人对德国的恐惧感。一战结束后,法国非常希望能够肢解德国,因为在过去的法德战争中,法国除了在拿破仑时期对德国取得过绝对优势之外,其他时期很少在德国人身上占优势。所以德国人这种情况让法国人对德国人有天生的一种惧怕心理。马奇诺防线就是这种惧怕心理的一种物质表达。

(马奇诺防线旧址)

当德国攻打法国的时候,德军在突破马其诺防线后,可以说法军的心理防线也被击垮了。

所以才导致德军能够有条件在法国境内发动闪电战,很多法军在遇见德国先头部队的时候都没有进行抵抗就投降了,当时德军人数不足,于是在法军交出武器后,让他们自行前往德军的俘虏营的。这样的军队有多少也难以抵挡德军的快速前进,反而会成为德国军人的战功!

(法军俘虏)

于是,一个月之内德军就攻占了巴黎。而在德军进入巴黎之前,法国政府已经宣布巴黎为不设防的城市,并且逃往南方,可见法国人根本就没打算抵抗德军。

(行走在巴黎街道上的德国军人)

可见,德军之所以能够快速占领法国,重点不是德国有多厉害,而是法军上下没有抵抗的勇气!

5

法国战败,可以从国家原因、高层官员、基层人员、战略失败四个层面分析。

1.国家原因

(1)法国在一战几次如同绞肉机般的大型战役(如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中牺牲了太多年轻人,因此法国政府在一战后修建了马奇诺防线,更注重于防御,试图用碉堡和防御工事尽可能地减少战斗中的人员损伤。一旦防线被绕过,毫无疑问地将会牺牲许多年轻人,这是人口匮乏的法国无法承受的。

(2)法国在一战后一直都以胜利者自居,可以说,法国人当时并不重视德国的新型军队改革和战术。这导致法国的许多军官的战术观念仍然停留在一战。

(3)法国是民主政体,更加致力于对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这和纳粹这样独裁专政大力发展军事力量的国家是完全不同的。

2.高层官员

不论是法国的政府高官还是军队司令,在德军于1940年发动西线进攻到完成对比利时—敦刻尔克一带盟军的包围时,一直处于懵逼状态。可以说,法军的高层一直到德军穿过阿登绕过盟军防线包围比利时-敦刻尔克的盟军之前,法军高层一直无法掌握一线的战争态势。法国的大部分军官依旧认为,坦克是掩护步兵前进的碉堡,这使得他们完全无法适应德军势如破竹的闪电战。

3.基层人员

与一战送别法军士兵的鲜花不同,二战法军士兵前往前线时完全是悲伤的气氛。一战给了法国人民巨大的心理阴影。不论是士兵还是家人,都从心底里畏惧、厌恶战争。

4.战略失败

由于法军无论是坦克还是部队数量都优于德军,因此德军将领曼施坦因提出的天才般的构想,即穿越阿登森林这一计划是极其成功的,因为在法军高层眼中,这一带是德军无法快速穿过的自然的“马奇诺”防线,只投入相当有限的兵力进行防御。结果被德军以局部优势兵力迅速突破了防线。

敦刻尔克撤退后法军缺乏足够的预备队和兵员进行大规模战役。当时丘吉尔向法国高层的军官询问法军还有多少未投入战斗的战略预备队时,得到的回答却是一个也没有。

一方面是麻痹大意,思维落后于时代的外强中干的胜利者;另一方面是渴望复仇,独裁专政的失败者。法国在二战中的命运,其实在种种因素的加持下,其实早已注定。

6

早在德军侵占波兰之后,希特勒就密令制订进攻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法国的军事计划,代号为“黄色方案”。这个作战计划实际上是一战时“施里芬计划”的翻版,即通过比利时的中部向法国首都巴黎实施突击。德国军方很多人认为这是老调重弹,易被敌方料及,达不到进攻的突然性,难以取胜。有一种说法是1940年1月10日的泄密事件才促使军方改变了作战计划。德军A集团军群参谋长曼斯坦因也认为:“现在所拟定的作战计划是毫无保障的”。他主张把“黄色方案”中的主攻方向改为引诱英法联军主力出击的助攻,而把真正的主攻方向放在中段的阿登山区。这一修正过的方案称为“曼斯坦因计划”。

为了进行西线战争,希特勒调集了136个师(其中包括10个坦克师和7个摩托化师),约2500辆坦克,4000架飞机,分为ABC三个集团军群。A集团军群45个师中,集中了德军最精锐的部队,拥有10个装甲师中的5个师,主要担任主攻,主要任务是出其不意地通过比利时南部的阿登山区入侵法国。西欧国家的兵力可以说是与德军旗鼓相当的,拥有140个师(其中,法国100个师,荷兰10个师,比利时22个师,英国派往法国的远征军10个师),2300辆坦克,兵力总数不亚于德国。但西欧国家备战不力,没有统一指挥,再加上比利时和荷兰又迷信希特勒的安全保证,恪守中立,所以英法在实力上处于劣势。1940年5月10日,德国的进攻从右翼开始,首先对荷、比和法国北部的机场猛烈轰炸,夺取制空权。同时,空降部队在荷、比后方空降,夺取机场、桥梁、渡口和一些战略据点。15日,荷兰投降,28日,比利时投降。

施里芬

德军的先期行动迷惑了法军。法军统帅部以为德军主攻方向果然不出所料,和上次一样,还在北面的比利时方向。于是法军把主力开进比利时,造成了后方空虚,这正中“曼斯坦因计划”的圈套,为德军中路突破创造了有利条件。这时,担任主攻的德军装甲机械化部队快速穿过100多公里长的阿登山区。德军前锋于5月12日晚抵达马斯河,比计划提前了48小时。13日下午,在空军掩护下强渡过河。法军统帅部此时才觉察上当,但手中却无预备部队可调。15日,大批德军坦克部队突入北法平原,乘虚而入,直逼英吉利海峡。希特勒和德国统帅部对中路装甲部队竟能如此迅速挺进,由意外转为不安,唯恐孤军深入,几次下令暂停前进。英国政府抓住这次绝处逢生的机会,全力撤退,这就是著名的敦刻尔克大撤退。6月5日,德军移师南下,全面突破法军防线,兵临巴黎城下。6月13日,巴黎被宣布为“不设防城市”。而一向被视为固若金汤的马奇诺防线也于15日被突破。17日,刚成立的贝当政府向德军请求停战。6月22日,法德签订停战条约,地点选在贡比涅森林,此地是一战结束时,德意志帝国向协约国投降并签订停战协定的地方。希特勒的复仇主义情绪可见一斑。至此,纳粹德国的闪击战达到了二战以来的最高点。法西斯德国对西欧的作战才用了一个多月。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法国相继沦亡,英国退守本岛。

闪击西欧的特点及影响

军事上,在进攻荷、比时,德国空降部队再次出击,显示了伞兵的突袭作用。另外,纳粹德国玩弄边谈边打的伎俩,让荷军放松警惕,进而征服荷兰。在曼斯坦因计划的指导下,上演了闪电战的一次杰作。阿登山区一向被法国视为一道天然不可逾越的屏障,是庞大的现代化机械部队无法通过的地区,所以在制定作战计划时,法国在这一地区主要采取守势,只留下战斗力较弱的部队防守。但德军隐蔽展开主力部队,通过各种欺骗手段伪装战争企图,缩短以至消灭火力准备过程,代之以不间断的航空与炮兵火力支援,在出敌不意的时间和地点实施突然袭击。最后,被视为天险的阿登山口却成了德军入侵法国的主要突破口。被侵略国本身的弱点也在客观上助长了这种威力和速度。事实上,马奇诺防线对法国的失败并不负有任何责任,而真正应该负责的却是比马奇诺防线还要僵化的法国军人的头脑。

荷兰比利时卢森堡

政治上,纳粹德国的贪欲和闪电战的节节胜利让法国沦亡,英法的绥靖政策彻底破产;同时,闪电战的胜利也给了轴心国以很大鼓动。意大利军队趁火打劫,显现出轴心国同盟的作用。自5月10日开始,希特勒打破了“西线无战事”的局面,开始全面进攻,一向推崇绥靖政策的张伯伦在一片谴责声中被迫辞职,由坚持抗德主张的丘吉尔出任首相,组成战时内阁。法国的沦亡无疑让英法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彻底打破了他们对希特勒“祸水东引”的幻想。而1937年形成的三国轴心同盟国的作用开始显现,尽管意大利只能算是德国的小伙伴。在1940年6月10日,墨索里尼认为德军胜局已定的时候,就趁机从阿尔卑斯地区向法国进攻,加速了法国的覆亡。

7

{!-- PGC_VIDEO:{\"status\": 0, \"thumb_height\": 360, \"group_id\": 6499699534753432077, \"media_id\": 1567556375988226, \"vname\": \"\u9ad8\u6e05\u4e8c\u6218-\u5fb7\u56fd\u5766\u514b\u88c5\u7532\u90e8\u961f_z05162kek3v.mp4\

8

  • (德军通过凯旋门)

关注二战的朋友可能会有这样的疑惑:为什么当时号称欧洲最强的法国,在仅仅抵抗了六周之后就宣布投降?要说这一问题,还要从法德两国身上来找原因,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一问题。

首先来看法国方面的原因

1)战术呆板,不懂变通。

  • (马奇诺防线碉堡群)

法国在一战时靠着阵地消耗和英国的支援,战胜了德国。战后为了防止德国卷土重来,法国调动大量人力、物力,修建了固若金汤的马奇诺防线,幻想再次通过坚固的阵地耗死德国。历史上德国每次入侵法国,总是借道比利时,二战时法国统帅部也是这样认为的,但他们误判了德国的进攻方向。法军统帅甘末林认为阿登地区山高林密,不利于德军装甲部队行进,故没有在此部署太多兵力,等到德国军队突然出现在身后时,突然慌了神,军队部署和既定战略被彻底打乱,法军空有100多个师,却没有做出有效的进攻和防御,被德军屁滚尿流的赶到了海里,沦为二战笑柄。

(2)绥靖政策,削弱了抗德的力量。

  • (英国首相张伯伦拿着希特勒保证不会进攻英法的保证书)

二战前期英法执行绥靖政策,默许德国对其他弱小国家的侵略,没有负起大国的责任。1939年9月德国入侵波兰,英法虽然对德宣战,但一直作壁上观,除了口头上的谴责,没有采取任何有价值的举动。等到1940年5月10日德军真正开始进攻法国时,欧洲大陆除了另一个隔岸观火的苏联,和英国派遣的10个远征师,法国已经没有其他可以依靠的力量,此时德国也已经收拾完了与自己毗邻的一众小国,可以集中力量进攻法国,法国终究为自己的绥靖政策付出了代价。

再来看德国方面的原因。

(1)战术创新+复仇怒火

  • (二战前期德军“虎”式坦克)

一战结束后,英法等国为了报复德国发动二战,对其进行了严厉的制裁,德国损失东普鲁士等大片领土,经济也因为赔款濒临崩溃。希特勒上台后,充分利用了德国民众复仇的渴望,积极扩军备战,德国上下一心想要洗刷一战之耻。同时德军也积极进行战术创新,发明了在二战前期所向披靡的“闪电战”,即新式装甲部队正面突击,俯冲轰炸机攻击敌人交通枢纽和指挥部,同时配合伞兵在敌后空降,迅速瓦解敌人,达到出奇制胜的目的。

(2)对外宣传具有迷惑性,远交近攻,各个击破。

希特勒上台之后,整军备战,为了消除英法的戒心,私下里宣称是要对付苏联。英法两国正有通过德国制衡苏联的想法,于是对德国扩军持默许态度,法国和苏联直到德国进攻前夕都没有察觉,这也是德国的高明之处。德国前期主要进攻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和波兰,这种毗邻自己的中小国家,而对英法和苏联这类大国持友好态度,而等到吃掉这些小国,自身实力得到壮大之后,才集中力量进攻那些大国,将秦始皇的策略玩的透透的。

法国二战前期对德绥靖,后面对德国的进攻六周就投降,也是创下了自己最快的投降记录,没有一点大国担当。反观我国对日抗战14年,可歌可泣,理应得到五常席位。

9

谢邀!我认为二战法国被轻易干掉的原因最主要有两个:

第一是军事上的错误。法军统帅相信德军会继续采用一战时候的施里芬作战计划,绕道比利时进攻法国,而不是正面强攻坚固的马奇诺防线。所以在德军攻打比利时的列日要塞时,法国把自己最精锐的一线军队和英国远征军都派往北方比利时方向。没想到德军穿越了不可能通过坦克的阿登森林,使几十万英法军队落入了陷阱。

第二是军事上的失利导致法国人精神上的垮塌。第一次世界大战让法国失去了整整一代人,战争是在法国土地上打的,法国人在生命和财产上都蒙受了巨大的损失。所以他们实在不想再打仗了!马奇诺防线就是这种思想的产物——只要能少死些人,花多少钱都没关系!如果法国军队没有溃败,法国人精神上还能支撑一下。出乎意料的速败成了压垮法国人精神的——哦,不能说是稻草,是大石头!

额外说一句:法国人在战败已成定局的时候,采取了一个圆滑的做法:一方面是俯首称臣的维希政府,一边是坚决抵抗的“自由法国”,将来不管双方谁胜利,法国都是赢家——当然,国家威望这样的虚名就顾不上了!

10

德国人先发制人,无论是法国还是英国都没有预期波兰能如此被迅速击败,德国的快速胜利令人不安。大多数法军将领赞成采取一个非常谨慎的态度。他们不认为德国的意图是可以准确预测。大部分部队应预留在一个中心位置,即巴黎北部,以备不测。如果德国人确实明显的通过佛兰德之路线前进,他们只应留在法国北部,因为他们的步兵是疲惫不堪及缺乏供应。然而,如果他们试图攻击盟军战线的中路,这些盟军的预备队将具备理想的优势,以阻止德军前进。如果德军通过瑞士前进,该预备队将成为唯一的手段来应付这样的突击。

1940年6月14日德军进入巴黎后,法国政府旋即垮台并且分裂,主要是继续留在法国本土由菲利普·贝当元帅所组成的和平派政府,和在英国由夏尔·戴高乐所建立的流亡政府,当时全世界除了英国几乎没有其他国家支持戴高乐。

1940年6月21日,贝当的维希法国政府向德国提出休战。此役盟军共伤亡350000人,1900000人被俘。德意盟军共伤亡155000人,其中阵亡45000人,受伤110000人。

根据停战协定,法国被分为“占领区”和“自由区”两部分,占领区占全国领土60%,由德国直接占领,但是巨额的占领费则由法国支付,保留法国在占领区的一切行政机构,管理权仍属于法国。

自由区占全国领土40%,德国无权干涉。

法军本土削减到10万人,只可以驻扎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