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同意题主自己的判断,不是曹操技不如人,而是对手实力不弱,双方旗鼓相当,都难以快速征服对方。
原因在于:
(1)受地理环境、科技水平限制,战争效率较低
纵观历史,随着科技进步,战争的效率越来越高,现代武器打击能力、军队动员能力、后勤保障能力大幅提升。而在三国时期,并非如此,为了打一场仗,备战需要较长时间。
战争效率很低,受自然环境限制很大,影响了快速分出胜负。
较慢决出胜负的例子就是三国。参军傅干曾对曹操说:吴有长江之险,蜀有崇山之阻,难以武服,易以德怀。古代建国安邦,往往选易守难攻的地方做京都,就是这个道理。
较快分出胜负的典型例子,就是美国向日本投放原子弹。如果没有高科技武器一下把日本人震慑住,美国曾估算,常规形式打下日本本土,需要付出100万人的代价,那战争时间想必也会旷日持久。
长时间对抗,双方实力容易变动,产生新不确定性,这一点可以参考抗日战争。起初,中日交战,中方处于弱势,丧失大片国土,政府都被迫迁都。随着国内外形式变化,中方慢慢稳住阵脚,团结内外力量,最终取得了抗战胜利。
(2)受思想观念限制,人们普遍偏向于维护挽救旧体制
汉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孔子思想是有利于维护天子的,所以曹操当时受到礼法上的束缚很大,不得不借助汉献帝的招牌,进行统一战争。
孔子身处乱世,周室衰微,他极力维护周礼,认为春秋战国是极其不好的,是历史倒退,所谓的礼崩乐坏。而各大诸侯国都忙于争霸,孔子那套话语与诸侯国内心里主张认同的天下为公是相背的,所以孔子周游列国,到哪里都不被重用。
君权天命,是古代影响深远的政治伦理。不论哪个集团建立政权,都要宣称上一个集团违背了天命,这一个集团才会取而代之,所谓顺天承命。
曹操起家就是保皇一派,是以匡扶汉室自居的,等他势力腾飞时,也没有丢掉刘汉傀儡,大概因为不论王公大臣,还是黎民百姓,在思想上都还在留恋旧王朝。
侍中王立曾经多次对汉献帝说,承汉者魏也,能安天下者曹姓也,唯委任曹氏而已。曹操听说后,贵为曹公的他还派人专门告诫王立,知道你是为我好,然后天道深远,幸勿多言。
曹操说的天道深远,什么意思呢?一个是军事斗争存在不确定性,胜负未知;再一个就是人心难测,他也不知道朝廷中有多少人真心拥护他,多少人反对他。
而事实上孙、刘一开始都不敢称帝,曹魏开头后,他们才一一跟进。
即便到了朱元璋建立明朝,谋士给他的王图霸业对策,有一条就是缓称王。这里边既有军事斗争需要,不要当老大,否则大家都跟你死磕争霸;也有思想认同需要,国人思想观念常以旧为正,以新为邪,所以早称王,在思想道德上会处于下风。
建立新王朝在思想上阻力是较小的。
(3)个人领导能力方面,旗鼓相当
不同时代的领导者,很难比较优劣。总体来说,作为王朝初创者,他们都是很优秀的人物。
比如,都能选贤任能、从善如流,都得到一批贤士猛将的辅佐,都有较高的军事领导才能,等等。曹操,刘备,孙策算是白手起家,格外重视人才。曹魏五子良将,蜀汉五虎上将,孙吴有甘宁、太史慈、程普等良将。
曹操、刘备、孙权彼此之间对各自能力是认同的。诸葛亮说:刘备每称操为能。孙权说刘备: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操者。曹操比孙权大28岁,广为流传的说法是他很赞赏孙权,感叹“生子当如孙仲谋”。
可以把王权争夺看成一场球赛,比赛胜败固然有实力的元素,有时候也有运气成分。所以,刘邦、刘秀、朱元璋在各自球赛中赢了对手,曹操球队跟别人打了个平局,我们是否能说,曹操队不如刘邦、刘秀、朱元璋球队呢?答案是否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