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别信野史,都让开,让我来回答!



根据《明史》记载,明朝开国功臣中,60%以上是自然死亡或死于战场,另有约20%死于犯罪当诛,真正被朱元璋冤杀的也就20%左右,下面具体说说。

明朝开国封赏,朱元璋一共分封了6公和28候,共计34人,下面就做一个全面的统计:

1.开国六公+刘伯温(论功可以封公爵)

特别说明:按历朝历代法律来说,疑罪从无,既《明史》或者正史里没有明确说是朱元璋杀的,野史等捕风捉影记录的不算。 开国六公?刘伯温一共7个人,其中5人善终,只有韩国公李善长和宋国公冯胜是被处死的。

一、开国“六公”之首魏国公——徐达

先说流传最广的徐达,徐达是明朝开国第一功臣,根据《明史》记载,1384年徐达在北平留守时得了背疽,不久稍微好些,但次年2月,病情加重,随后去世,《明史》并无朱元璋派人赐食一说。

有关朱元璋赐食徐达一事,最早出自野史《翦胜野闻》记载,但书中并没说是什么食物,而且按《四库总目提要》的说法,《翦胜野闻》“书中所纪,亦往往不经”,并不可靠。



清代史学家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一书转述了这个野史故事,并添加了“赐以蒸鹅,疽最忌鹅”的情节,虽然赵翼本人也明确说了这是他写的“传闻无稽之谈”,但后人断章取义,高很多只提“徐达吃蒸鹅而死”,不提其他。从此,徐达之死也成了朱元璋阴险毒辣的一个“铁证”,并被很多历史专家采用。

另外,从医学上讲,这也不符合科学事实。现在有很多医学家用现代医学手段论证了“徐达吃蒸鹅而死”是谬论,根据现代医学解释:“背疽是背部发生了大面积急性化脓性感染,是金黄色葡萄球菌侵入多个相邻的毛囊及其所属皮脂腺或汗腺导致的”,这在今天是个小病,很容易痊愈。并且鹅肉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脂肪,并不含有能导致病情恶化的毒素,反而能增强患者的营养,所以也不需要“忌口”。

2、曹国公——李文忠 李文忠是朱元璋的亲外甥,也是最受他信任的开国功臣,公元1384年病逝,朱元璋还为此发怒,株连医生,也没争议。

3、鄂国公——常遇春 根据《明史》记载,公元1369年,常遇春北伐中原,暴病卒于军中。“朱元璋闻丧大为震悼,赐葬钟山之下,并亲自出奠。”常遇春之死没争议,不多说。



4、韩国公——李善长(死的有点冤,但不很冤,太贪,还和胡惟庸玩暧昧,两边站队)

5、宋国公——冯胜(冤死) 根据《明史》记载,1395年冯胜被赐死。

6、卫国公——邓愈 根据《明史》记载,1377年11月,邓愈病逝于寿春(今安徽寿县),死后追封为宁河王。

7.刘伯温死亡揭秘。

根据《明史》记载:“洪武八年三月,帝亲制文赐之,遣使护归。抵家,疾笃,居一月而卒,年六十五。基在京病时,惟庸以医来,饮其药,有物积腹中如拳石。其后中丞涂节首惟庸逆谋,并谓其毒基致死云。”由此可见,《明史》怀疑刘伯温之死是胡惟庸干的,没提朱元璋。

刘死后不久,他的儿子找朱元璋诉说胡惟庸毒杀刘伯温,这也是胡后来被杀的一大罪状,也和朱元璋没关系。 而且朱元璋也没必要杀刘这个风烛残年的病重之人,胡惟庸毒杀刘倒是有可能,因为刘曾当面和朱元璋说过胡这个人不能重用,并多次提醒朱元璋要提防他,而且刘一直瞧不起胡惟庸,胡怀恨在心,想除去刘这根刺是很可能的。

按我们现在法律来说,疑罪从无(后同),所以不管怎么说,都不能明确证明刘伯温之死和朱元璋有关。



二、开国28侯爵:

名单:汤和中山侯,陆仲亨吉安侯,俞通源安南侯,华高广德侯,耿炳文长兴侯,华云龙淮安侯,陈德临江侯,郭兴巩昌侯,唐胜宗延安侯,周德兴江夏侯,曹良臣宣宁侯,顾时济宁侯,王志六安侯,梅思祖汝南侯,陆吴良江阴侯,吴桢靖海侯,赵席南雄侯,廖永忠德庆侯,郑遇春荥阳侯,费聚平凉侯,傅友德颍川侯,杨璟营阳侯,康茂才蕲春候,朱亮祖永嘉侯,胡美豫章侯,黄彬宜春侯,韩政东平侯,聚河南侯。

其中,善终的有以下这些:

1、中山侯——汤和 1395年,汤和因病去世,死后追封东瓯王。汤和之死最没争议,不多说了。

2、江阴侯——吴良 根据《明史》记载,1381年,吴良病逝于青州,这个也没争议。

3、 宣宁侯--曹良臣 根据《明史》记载,1372年,曹良臣北伐战死于阿鲁浑河。



4、六安侯——王志 根据《明史》记载,1386年,王志因病去世,朱元璋罢朝祭奠,追封为许国公。

5、靖海侯——吴桢 根据《明史》记载,1379年正常病逝。

6、巩昌侯--郭兴 根据《明史》记载,1384年,自然去世。

7、南安侯——俞通源 根据《明史》记载,1389年俞通源病死。



8、蕲春候——康茂才 根据《明史》记载,1370年,康茂才随徐达北伐,回师途中病死,无争议。

9、广德侯——华高 1371年生病,死于琼州。

10、济宁侯--顾时 根据《明史》记载,1379年,病世。

11、临江侯--陈德 根据《明史》记载,1378年,在凤阳去世。

12、淮安侯--华云龙 根据《明史》记载,1374年,死于征战途中。

13、营阳侯--杨璟 这个人有意思,1382年去世(诈死),追封芮国公,后复出随燕王朱棣靖难南征,战死追封为璟国公。

14、东平侯--韩政 根据《明史》记载,1378年,韩政自然去世。

15、长兴侯——耿炳文 1403年去世,老朱都死好几年了,没争议。



16、汝南侯--梅思祖 根据《明史》记载,1382年,随傅友德征伐云南,军中去世。

总评:明朝开国六公+刘伯温(论功可以封公爵)+开国28侯爵=35人,其中善终的公爵(含刘伯温)5人+善终的侯爵16人,存活率为60%,比想象中的要好一点,朱元璋杀开国功臣较多不假,但也没一些人说的那样夸张,杀得只剩下1人(只剩汤和或郭英),而且被杀的开国功臣里,确实有不少人按律是该杀的,比如:1)德庆侯廖永忠,僭用龙凤等违法之事被赐死。2)永嘉侯朱亮祖勾结地方豪强,污蔑朝廷命官道同致死,后被朱元璋鞭死。限于篇幅,就不一一列举了。


开国后,朱元璋后面陆续又封侯并善终的人有(不完全统计,仅列举我记得的,如有遗漏,大家可以在评论区帮补上):

1、武定侯——郭英 郭英卒于永乐元年1403年,比朱元璋活的还长。

2、安襄侯——仇成 公元1388年七月有疾,八月病故,也没争议。



3、西平侯——沐英 1392年,病逝于云南任所,年仅48岁。朱元璋倍感痛惜,命归葬京师,追封黔宁王。《明史》:洪武二十五年六月,闻皇太子薨,哭极哀。初,高皇后崩,英哭至呕血。至是感疾,卒于镇,年四十八。军民巷哭,远夷皆为流涕。归葬京师,追封黔宁王,谥昭靖,侑享太庙。

4、凤翔侯——张龙 张龙曾随冯胜出招降纳哈出,辅佐蓝玉平定都匀动乱。后以老疾请告,1397年去世,无争议。

5、安陆侯——吴复 根据《明史》记载,1383年,吴复攻克墨定苗,同年十月,金疮病发,病逝于普定,这个也没听说啥争议。

6、航海侯——张赫 张赫是杀倭英雄,1390年病逝,追封为恩国公。

7、东川侯——胡海 1391年7月,出征北伐,平定澧州叛乱,不久病疽卒。



8、永成侯——薛显 根据《明史》记载,1387年,逝于山海卫。

9、宣德侯——金朝兴 1382年,金朝兴在平定云南时去世,追封沂国公。

10、郑国公——常茂 根据《明史》记载,1381年,常茂病逝。

11、安远侯——蔡迁 1370年病逝,“诏归葬京师,太祖亲制文祭焉。”



12、雄武侯——周武 根据《明史》记载,1380年病卒

13、定完侯——王弼 根据《明史》记载,1394年病。

14、东莞伯——何真 根据《明史》记载,1388年病卒。

15、海西侯——纳哈出 根据《明史》记载,1388年病卒。

16、东川侯——胡海。 根据《明史》记载,1391年病。



17、乐浪公——濮英 根据《明史》记载,1387年战殁,追封金山侯,廿一年追加封为公。

18、越巂侯——俞渊 根据《明史》记载,1393年战死。

19、永定侯——张铨 根据《明史》记载,1390年封,后病卒。

最佳贡献者
2

能逃过朱元璋的屠刀,那肯定是不简单的人物了。



朱元璋杀人是几万几万地杀,一人有罪,满门抄斩,老幼不留。那时候你要在京城里有个当大官的亲戚,且得小心了。

有没有活下的功臣呢?有。

比较鲜明的例子就是汤和。

那汤和为什么能活下来呢?因为他有自己特殊的政治智慧。



一、知人

汤和非常了解朱元璋这个人。

要说朱元璋参加起义,投奔光明,还是汤和引领他走上了正确的道路。他和朱元璋是从小一起长大的。而且在长期的战斗生涯中,朝夕相处,他就很清楚朱元璋的秉性,知道他的喜恶和忌讳,这就为他明哲保身,逃过毒手有了很好的准备。



二、不争

汤和不参与政治斗争。

朱元璋得天下完全仰仗一帮能人,是一统天下的核心力量,这些人都来自朱元璋老家,他们就是淮西集团,如常遇春、徐达、李善长、胡惟庸、蓝玉、汤和等等。

另一个为朱元璋立下汗马功劳的是以刘伯温为首的浙东集团,他们与淮西集团互相争斗,水火不容。

而汤和则极少参与到这些争斗中,也使自己没有陷入到这个漩涡当中。



三、唯命

汤和唯命是从,毫无怨言。

汤和与朱元璋是自小的玩伴,参加起义军也早于朱元璋。朱元璋加入起义军时,汤和已经是一位小头领,但他对朱元璋言听计从,甘愿接受朱元璋的领导。在汤和的帮助下,朱元璋渐渐展现自己的才能,很快也当上了领导,而且位置在汤和之上。

汤和不仅没有半点嫉妒,反倒更加拥戴。其他那些和朱元璋出生入死之人,有些甚至自始至终与朱元璋兄弟相称,朱元璋当上皇帝之后,还有些人恃功而骄,大大咧咧,结果惹祸上身。



四、淡泊

汤和对名利权位看得很淡。

明朝初建时候,朱元璋封赏功臣,一开初封了六位公爵,即韩国公李善长、 魏国公徐达 、曹国公李文忠、 宋国公冯胜 、卫国公邓愈 、郑国公常茂。如果论战功,汤和也并不在其之下,论资历,更是深厚,但汤和竟只被封了侯爵。

汤和并无丝毫的怨言,仍然兢兢业业地继续服从安排,认真做事。后来,朱元璋又给汤和加封为信国公。而其他一些人,就因为不满封赏而有所抱怨,引起朱元璋的忌恨。



五、舍得

汤和舍得交出手中的权力。

天下基本上平定以后,朱元璋开始着手削弱武将兵权,没等朱元璋开口,汤和就主动找到朱他,说自己年事已高,指挥军队力不从心,要告老还乡享清福。

朱元璋非常高兴,立即准奏,下令给汤和在凤阳修建了府第,封赏金银。

后来,汤和又被启用抗倭,战役结束以后,他仍然很快就交出兵权。这一点上让朱元璋特别放心。



六、糊涂

汤和回乡以后低调做人,限制家人的行为,不谈国事,不参与地方的政事,对朱元璋安排的监视人员故做不知。他还每年去京城拜见朱元璋,随时汇报自己的情况,把自己的一切行踪都展现给朱元璋,消除了朱元璋的疑心。

最终汤和得以安享晚年,死后也受到追封,极尽哀荣。这在朱元璋统治期内,是很罕见的。



做人难,做功臣更难,给朱元璋做功臣尤其是难上加难。汤和以他独特的政治智慧逃出了魔掌,实属难得。

3

在明朝建立的过程中,徐达、常遇春、李文忠、邓愈、冯胜等人都立下了赫赫战功。常遇春死于明朝建立的初期,而徐达死于朱元璋统治的中期。请注意,此时的朱元璋没有任何大杀功臣的理由,因为太子朱标还在。依靠朱标的能力,能够控制住局面。



太子朱标死于公元1392年,当时朱元璋已经60多岁了,冯胜、邓愈、傅友德、蓝玉等大将都还在,这是朱元璋为朱标留的。可是随着朱标的去世,最大的问题出现了。朱元璋非常疼爱朱标,朱标死了以后,朱元璋册封朱标的儿子朱允炆为皇太子。当时的朱允炆只有10多岁,根本镇不住那些骄兵悍将。为了自己孙子的地位稳固,朱元璋开始痛下杀手。

在朱标去世的几年时间里,朱元璋先后杀掉了傅友德、冯胜、邓愈和蓝玉。在主要的大将中,沐英远在云南,逃过了屠杀。汤和已经瘫痪了,朱元璋感觉汤和没有什么威胁,也就没有下手。至于耿炳文,这是一位擅长防御的将领,朱元璋需要留给朱元璋。公元1398年,朱元璋去世,朱允炆上台的时候,自己手里根本没有什么靠谱的大将了。

4

明朝功臣其实逃过朱元璋屠刀的很多,能占到功臣数量的一半以上,很出乎常人意料吧。

朱元璋虽然杀功臣很酷烈,但很多人想象的朱元璋把功臣几乎全部诛杀完全是无耻的污蔑。朱元璋开始大规模杀功臣都到洪武二十三年朱元璋时代晚期,很多功臣早已去世。朱元璋很刻薄的一点是,很多已死的功臣,后世子孙也受牵连被取消功臣待遇。

(朱元璋)

明朝的开国功臣,一般指的是有公候伯三级封爵之一的人。洪武时代,除去追封的,共封爵63人,8公,3伯,52候。不在这个范围内的,没资格称为功臣。

通常有个比较大的误解是胡惟庸,胡惟庸没有封爵,其实是明朝建国后升上去的新进文官,没资格称为功臣。

朱元璋去世时,生前没有被杀后裔也还继续享受功臣待遇还有17位,可不像有些传言所说的只剩汤和一人。

魏国公徐达

虽然有朱元璋送徐达蒸鹅的说法,但明显完全是扯谈,即使清朝编撰的《明史》也没有采用这种扯谈说法。徐达的后裔享受勋贵待遇直到明朝灭亡。

(徐达)

鄂国公常遇春

常遇春的后裔享受勋贵待遇直到明朝灭亡。

曹国公李文忠

李文忠的儿子李景隆洪武后期开始受到重用,建文帝时代带兵与朱棣作战,优势兵力连连失败,是朱棣得天下最大的功臣。李文忠后裔享受勋贵待遇直到明朝灭亡。

(李文忠)

信国公汤和

汤和是最广为人知的没有被朱元璋所杀的功臣,后裔享受勋贵待遇直到明朝灭亡。

长兴候耿炳文

耿炳文是朱元璋留给建文帝的得力助手,一般说法是朱棣时代被杀,但根据明史大家顾诚的考证,耿炳文在真定之战中与朱棣作战时已经战死。

江阴侯吴良

吴良的儿子到朱棣时代获罪被取消功臣待遇。朱元璋后期诛杀功臣时,吴良家族未被牵连,还享受功臣待遇。

广德侯华高

这位有点倒霉,因为没有儿子,自然也无后裔去享受功臣待遇。

蕲国公康茂才

康茂才本人死于洪武三年,继承爵位的儿子早死,留下年幼孙子很快夭折,之后家族就没资格享受功臣待遇了。

诚意伯刘基

刘基就是大名鼎鼎的刘伯温。刘基后裔享受勋贵待遇直到明朝灭亡。

西平侯沐英

沐英家族后裔一直长期镇守云南,享有极大实权,可能是最有实际权力的功臣家族。

安陆候吴复

吴复本人洪武十六年病死,子孙朱元璋晚期诛杀功臣时也未受牵连。

雄武侯周武

周武本人病死于洪武二十三年,后裔情况无记载。

武定候郭英

郭英和耿炳文一样是朱元璋留给建文帝的功臣,永乐初年病死

航海候张赫

张赫病死于洪武二十三年,子孙朱元璋晚期诛杀功臣时也未受牵连。

永定侯张铨

张铨卒年不详,但可以肯定未被杀家族也未被株连。

越巂侯俞渊

俞渊洪武晚期因为作战不力被削掉爵位,遣还乡里。建文帝时代被恢复爵位,在于朱棣作战时战死。

凤翔侯张龙

张龙本人病死于洪武三十年,朱元璋时代家族未受牵连。永乐年间后裔被朱棣夺去侯爵。


朱元璋大规模的诛杀功臣是从洪武二十三年开始的,很多功臣在之前已死,但后裔也被牵连。朱元璋虽没有杀其本人但子孙受牵连的功臣有以下19人。

卫国公邓愈,淮安候华云龙,济宁侯顾时,临江侯陈德,巩昌侯郭兴,六安侯王志,靖海侯吴祯,南安侯俞通源,营阳侯杨璟,东平侯韩政,宣宁侯曹良臣,汝南侯梅思祖,永城侯薛显,安庆侯仇成,宣德侯金朝兴,东川侯胡海,海西侯纳哈出.东莞伯何真,金山候濮英

这些人虽然本人逃过了朱元璋的屠刀,生前很风光,不过后裔被朱元璋牵连,也是朱元璋薄待功臣的表现。但这些人同样也不能说被朱元璋诛杀。


总体来说,明朝称得上开国功臣的有63人,本人没有被朱元璋所杀子孙也未被牵连的有17人,本人虽没有被朱元璋清洗但子孙受到牵连的有19人,真正为朱元璋所杀的功臣有27人。

朱元璋杀了63位功臣中的27人,占功臣比例的百分之四十三,称得上残酷无比,但与很多人想象的朱元璋几乎杀了全部功臣差别很大。

在朱元璋时代功臣们自己和子孙都算善终的有17家(17家中部分家族在后续的靖难中倒霉了),占功臣总数的百分之二十七。在朱元璋手下做功臣能完全善终(自己和子孙都能安享富贵)虽然难度比较大但比很多人想象的容易,有超过四分之一的几率。



5

在洪武末年和建文年间,明初的勋贵家族,主要剩下了8家:

徐达家族、李文忠家族、汤和家族、耿炳文家族、吴良家族、沐英家族、吴复家族、郭英家族。

徐达被赐蒸鹅而不得其死,是野史稗官中的记载,不足为据,事实上徐达家族联姻帝室、膺封公爵,地位始终不可撼动。

李文忠是朱元璋的外甥,中年去世,其子李景隆早年袭爵曹国公,常奉旨出京练军,后又协助建文帝削藩。

汤和作为朱元璋的发小好友,又总体上一贯知机,得免于难。

耿炳文是朱元璋旧将耿君用之子,耿君用战死后,耿炳文承袭父职,率领着他父亲的军队屡立战功,洪武末年,耿炳文作为还活着的开国元勋,深受朝廷器重。

吴良洪武十四年(1381)病逝于青州,追赠上柱国、中军都督、江国公,赐谥“襄烈”。

吴复洪武十六年(1383)病逝于普定,追封黔国公,赐谥“威毅”。

沐英是朱元璋的义子。

郭英是朱元璋宠爱的郭妃的兄长。

上述八家,除了吴复是早期投奔朱元璋的江北归附旧人,其他都是更早的濠州时期从军者中的老一辈功臣勋贵家族和与朱元璋私人关系亲密的新贵家族。

由此也可见,朱元璋在清洗勋贵集团的同时,仍然长期扶植、利用也保留了与自己有密切私人关系的部分勋贵。

6

明初朱元璋陆续册封有功之臣,主要集中在洪武3年和洪武12年,按公侯伯子男五个等级,史书详细有载的有150多位,其中公爵25位,侯爵79位,伯爵12位,子爵11位,男爵23位。这里面很大部分是死后获封或进封的,以公爵为例,大家印象中开国公爵只有6位,是的,但算上之前封的鄂国公常遇春,进封的信国公汤和、傅友德,因各种原因死后获封的,比如越国公胡大海、蔡国公张德胜等,共25位公爵,其它等级的爵位亦如此。

常遇春,明初功臣里受封最早,但也死的最早,受封仅3年后就死在了行军的路上。

后来的朱元璋为了扫除隐患,大肆整死功臣。说逃过朱元璋屠刀有多少,首先死在朱元璋前面的,比如常遇春、邓愈,刘伯温等,人都先死了肯定都算,但在这里不论,子爵、男爵等级太低,在这里也不讲了。所以真正属于躲过朱元璋屠刀的,在朱元璋死后还活着的,在洪武一朝能保住小命的,一个巴掌就能数的过来,数量少的可怜。

图为青海土楼山宁寿塔,当年长兴侯耿炳文驻西宁时所建。

侯爵里面有3位,分别是长兴侯耿炳文,武定侯郭英、越巂侯俞渊,耿炳文父子早年都跟随朱元璋闹革命,父亲耿君用早年战死,洪武3年耿炳文获封长兴侯,一直在外镇守边关,朱元璋去世前调往辽东,永乐元年被朱棣逼死;武定侯郭英是洪武17年才获封武定侯,他姐姐是朱元璋的宁妃,建文帝时期奉命讨伐朱棣,结果可想而知;越巂侯俞渊,濠州人,他的父亲兄弟都是公爵侯爵,所以因家族功耀在洪武25年封了个越巂侯,也是建文帝时期奉命讨伐朱棣,结果同上,所以这3位硕果仅存的开国功臣,躲过了朱元璋没躲过朱棣。

汤和,奉中庸之道,终获较好结局。

150位,活到朱元璋后面的只有3位,这个数量太少了,真实情况确实如此。不过有2位虽然死在朱元璋前面,但时间很近,基本上算是善终了。一位是信国公汤和,洪武3年封为中山侯,后因功在洪武11年进封为信国公,此人不结党谋私、非常低调守规矩、到了年纪就告老还乡,最后平稳落地,安度晚年,死于洪武28年,照这个态势,晚年基本无事;另一位是凤翔侯张龙,他死于洪武30年,在朱元璋前1年死了,也算是善终,他的儿子张麟是朱元璋的驸马,继承了爵位没几年,也没躲过朱棣的清算。

图为大夏明玉珍陵墓。

还有一位比较特别的人可以讲一下,叫明升,他没有为朱元璋打天下,不算功臣,但他也被封了侯,最后自然死亡,是躲过朱元璋、朱棣两朝唯一有爵位的人。元末时全国存在了很多政权,在重庆地区有个大夏国,明升就是大夏国的末代皇帝,朱元璋统一全国时,大夏国是被劝降的,所以没有杀明升,而是封为归义侯。因为明升当过皇帝,朱元璋肃清功臣时,怕他被利用,于是把明升发配到高丽,后来在高丽娶妻生子,朝鲜李成桂时期才去世。

7

诚邀,如题。大明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封建大一统王朝,明太祖朱元璋起身于微末,小时候给地主放过牛,也在皇觉寺当过几天和尚,随后遇到了马皇后便如鱼得水,是时元顺帝残暴,天下崩乱,朱元璋投奔了濠州城郭子兴帐下,一步步从士兵升级成元帅,趁托托帖木儿不备占据金陵后更是佣兵30万,扩地千里成为了与西边陈友谅,东边张士诚并列的一方诸侯。不过老朱打仗是一把好手,对自己人下手也是毫不留情,为了稳固自己的地位,保护朱家江山,朱元璋先后对随自己打天下的功臣下手,诸如李善长,蓝玉,陆仲亨,费聚等人都被老朱以各种罪名诛戮,那麽问题来了,在明朝的开国功臣有没有人逃过了朱元璋的屠刀呢?

答案是肯定的,毕竟朱元璋不是杀人狂魔,也得逮着一个由头才能有搞头,那么有谁如此幸运,逃过了朱元璋的大清洗呢?

其一:汤和

这个仁兄在朱元璋刚开始造反时便是朱元璋的上级,但是他感觉朱元璋这个人不是池中之物,所以一直对他恭恭敬敬,两人一起走路历来都是跟在朱元璋的后边。朱元璋当皇帝后,感觉他不会要挟到自己后代的皇位,就没有杀。

其二:常遇春

封号,太保中书平章军国重事兼太子少保鄂国公。据史料记载;“拔开平,师还,次柳河川,暴疾卒,年仅四十。太祖闻之,大震悼”。也就是说常遇春死在回师路上,所以没有受到朱元璋的算计

其三:徐达

其实这个有疑问,徐达(太傅中书右丞相参军国务兼太子少傅魏国公),据史料记载:“洪武十七年,太阴犯上将,帝心恶之。达在北平病背疽,稍愈,帝遣达长子辉祖赍敕往劳,寻召还。下一年二月,病笃,遂卒”,看似病亡,但是也有说是朱元璋下毒,不过真实与否尚无定论。

以上就是小编的看法,如有出入还请斧正

8

  • 明太祖朱元璋在平定天下后,于公元1370年开始,以各种理由诛杀功臣。其中有:
  1. 韩国公李善长,灭族;
  2. 宋国公冯胜, 处死;
  3. 颖国公傅友德,处死。
  4. 宰相胡惟庸,灭族,株连18家,此案涉及范围广(十几家王公贵族,其中包括韩国公李善长),时间长(十四年之久),前后约三万多少人死于此案。
  5. 凉国公蓝玉,剥皮,灭族,株连16家,一公、十三侯、二伯,牵连被杀一万五千多人。
  6. 此外还有右丞相、忠勤伯汪广洋,处死。
  7. 诚意伯刘基,被宣布为“被胡惟庸毒死”。
  8. 江夏侯周德兴,灭族。
  9. 南雄侯赵庸, 灭族。
  10. 临川侯胡美, 处死。
  11. 定远侯王弼, 处死。
  12. 德庆侯廖永忠,处死。
  13. 永平侯谢成, 处死。
  14. 崇山侯李新, 处死,灭族等。
  15. 魏国公徐达,“被庸医害死”。
  16. 曹国公李文忠,被宣布为“被庸医害死” ,
  17. 鄂国公常遇春早死。
  • 综上所述,大明开国34功臣中,仅仅只有信国公汤和,西平侯沐英,武定侯郭英,长兴侯耿炳文这四位逃过了朱元璋的屠刀。

9

朱元璋在位期间确实杀了很多的开国功臣,像李善长,徐达,胡惟庸,蓝玉等名臣,名将都难逃被杀的命运,功过是非不必多说,世人自有评断。虽然杀了不少但是也有几位得到了善终,著名的分别是汤和,郭英,沐英。

汤和是朱元璋少数的玩伴之一,最早跟随朱元璋的,也是功勋卓著的老帅,六国公之一,汤和老成持重,懂得激流勇进,早早告老还乡,一生富贵走过一生,是为数不多没被朱元璋诛杀的功臣之一。

郭英,也是最早跟随朱元璋的,深受朱元璋信任,主要做朱元璋的安保工作,也就是朱元璋的贴身保镖,不参与政治,自然也就不会结党营私,并且老实,忠心耿耿,能够善终不足为奇。

沐英,朱元璋的干儿子,跟随傅友德,蓝玉平定云南后,被朱元璋封为云南沐耳王,成为一方藩王,远离政治中心,自然就不会有那么多事情, 自然也得到善终,并且沐王一直延续到南明。

所以朱元璋作为开国皇帝,他不会滥杀无辜的,肯定这些功臣勋贵,得到权力后忘乎所以,影响大明帝国的长治久安,朱元璋才会动杀机,不过杀几万人,确实朱元璋也是矫枉过正了,不过这几为无疑是幸运儿了,我的回答完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0

说到朱元璋,我们都是很熟悉的。是我国历史上唯二(另一个刘邦)由农民做到九五之尊的。但是王朝在成立之后,此时就开始了“狡兔死,走狗烹”的戏码。

历史上唯二的农民皇帝也都喜欢大肆屠戮功城,刘邦对待开国功勋就够狠的,比如为刘邦打下大半天下的异姓王韩王韩信最终也被吕后杀死(刘邦的老婆-吕雉),韩信还被诛了三族。

还有燕王臧荼、梁王彭越、燕王卢绾、淮南王英布等开国功勋都被逼谋反。连亲信樊哙(还是刘邦的连襟),在刘邦临死前都准备下令杀了樊哙。可见刘邦的狠。

而第二个农民皇帝就更狠了,刘邦杀得臣子也就是两位数,顶多三位数。朱元璋就不同了,杀功臣是按万来为单位计算,都不能用杀来形容了,用屠戮更为合适。

明朝初期,洪武年间,开国皇帝朱元璋一共处理了四起诛杀功臣之大案。分别是"空印案"、“胡惟庸案"、"郭桓案"和“蓝玉案”,为什么说是大案呢?

这四个案件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都处理了大批官员,每个案件都是数以万计的官员、官员的亲人被杀。四次案件加起来,被处理官员的总数竟超过十万。

基本到了朱元璋临死前,明朝的开国功勋基本上都是被诛杀殆尽了,而辛免于难的开国功勋基本没剩下几个人。

明朝主要的开国功勋一共有二十五位(公爵),善终的只有三个。只有汤和、徐达、郭英辞官回家得到了善终,其他都没有善终。

鄂国公常遇春、郑国公常茂、韩国公李善长、曹国公李文忠、宋国公冯胜、卫国公邓愈、颍国公傅友德、越国公胡大海、泗国公耿再成、蔡国公张德胜、梁国公赵德胜、济阳郡公丁普郎、河间郡公俞廷玉、郧国公廖永安、东海郡公茅成、虢国公俞通海、济国公丁德兴、天水郡公严德、姑孰郡公陶安、乐浪公濮英、凉国公蓝玉、蕲国公康茂才、蕲国公康铎 (康茂才长子),这些明朝的开国功勋,不是战死沙场就是暴毙军中,或被削爵处死。

永嘉侯朱亮祖、定远侯王弼、淮安侯华云龙、临川侯胡美、德庆侯廖永忠、吉安侯陆仲亨、延安侯唐胜宗、.靖江王朱文正、江夏侯周德兴、平凉侯费聚、.南雄侯赵庸、荥阳侯郑遇春、宜春侯黄彬、河南侯陆聚、靖宁侯叶升、永平侯谢成、诚意伯刘伯温、长兴侯耿炳文(伯爵)等主要开国功勋也都没有善终。

徐达:太傅中书右丞相参军国事兼太子少傅魏国公徐达,洪武十八年去世。追封中山王,谥武宁,赠三世皆王爵。【善终】

汤和:议军国事左御史大夫兼太子谕德信国公,洪武二十八年八月卒,年七十,追封东瓯王,谥襄武。被厚赐金帛为葬费。【善终】

郭英:前军都督府佥事武定侯,永乐元年卒,年六十七。赠营国公,谥威襄。【善终】

张龙:佥大都督府事凤翔侯,以老疾请告,洪武三十年卒。【善终】

明朝开国功勋百位有余,善终者只有几个,可见朱元璋之心狠手辣,比起刘邦时有过之而不及。


大家觉得朱元璋狠吗?感觉地位变化的人最后都挺心狠手辣的。

我是紫陌,欢迎大家的关注和点赞,期待和你一起探讨更多得到问题。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