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本身有毛病,不太切合实际。真实情况是,从18世纪初开始,车臣和俄中央政府一路打打杀杀,几百年间,最和谐的时期就是苏联和现在的普京时代。
这里需要先解释一下,车臣与俄罗斯联邦的关系。苏联时期,车臣和俄的关系,跟哈萨克斯坦、白俄罗斯、乌克兰、格鲁吉亚等“加盟共和国”与俄的关系截然不同。车臣属于前苏联加盟共和国之一——俄罗斯联邦内部的“自治共和国”(虽然叫“国”但并非主权国家,类似于俄联邦内部的一个高度自治的民族自治区),所以,苏联解体后,自然也归俄罗斯管。
简单说,苏联时期,乌克兰等加盟共和国跟俄罗斯联邦是毛熊和其他动物的联盟;俄罗斯联邦和车臣自治共和国是大毛熊和小毛熊的家庭内部关系。
因此,对于车臣分裂势力,单从历史传承和国际准则来看,俄联邦是有充足理由维护主权的。
咱们再看看苏联时代,车臣的境遇。
19世纪末,俄罗斯费了大劲,终于把车臣并入了沙俄帝国的版图。十月革命之后,车臣作为俄罗斯联邦内部的自治共和国之一,继续留在苏联。紧接着,在半诱导,半胁迫下,车臣接受了社会主义改造,与新兴的苏维埃政府结下了不少新梁子。比如,集化体运动过于粗暴,侵犯了车臣部落利益;强行拿马列主义代替古兰经的行为也遭到了不少车臣人的反感和抵制。此外,苏联高层对车臣人的歧视和不信任,也加深了双方的隔阂。
上世纪40年代的卫国战争中,大部分车臣人还是对苏联有着强烈的国家认同感,积极的保家卫国。车臣人中也涌现了不少战斗英雄,像排名第二的王牌狙击手,被授予“苏联英雄”的阿布哈扎伊.德里索夫。然而,到了1944年,德里索夫毫无征兆的被一纸文书撤销了军藉,随后便被发配到哈萨克斯坦,与他一起被流放的还有几十万同胞。
这是因为,苏联的生死存亡之际,少部分车臣人曾试图与德国军队合作,以谋求独立。因此,1944年斯大林把车臣人统统都看成了“苏维埃社会主义的叛徒”,以车臣人同德国侵略者合作为由,将几乎整个车臣民族强行迁出高加索。几年间,把大约40万多车臣人强行驱逐到中亚哈萨克和西伯利亚境内。
此时,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其他苏联境内的少数民族,除了高加索的车臣人,还有伏尔加河流域的德意志人,乌克兰地区的克里米亚原住民、伏尔加河下游的卡尔梅克人(没跟着东归大清国的土尔扈特部后裔)等等。
车臣叛军的第一代首领杜达耶夫和第二代扬达尔比耶夫、马斯哈多夫,都属于在流放中出身的孩子,这三位都在中亚的荒原之上渡过了流离失所的童年,早早埋下了仇恨的种子。估计,半个世纪后,他们死也要独立的思想与其童年的阴影不无关系。
1953年,斯大林去世后,车臣人的境遇开始好转。1957年,在赫鲁晓夫较为温和的政策下,车臣人开始回归高加索。杜达耶夫、扬达尔比耶夫、马斯哈多夫此时都顺利回了老家。1960年,所谓的”车臣独立之父”杜达耶夫,进入了北奥塞梯师范学院物理与数学系,当了一名师范生。一年后,杜达耶夫又考进了坦波夫飞行员高级军事航空学校,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还光荣的加入苏联共产党,成为了党的“储备干部”。到了七十年代末,杜达耶夫成了航空兵师参谋长。到了九十年代初,因阿富汗战场立了大功,被授勋为“苏联英雄”,晋升为空军少将。
整个苏联时代,杜达耶夫被认为是一位思想上进,业务精湛的好同志、好党员。作为党和军队的中层干部,杜达耶夫同志还责其麾下官兵的政治工作,经常搞组织生活会,学习最高苏维埃新精神,表达对党和国家的“忠心”。
老杜的家庭生活也很美满。妻子是俄罗斯族,白富美,官二代,夫妻和谐,儿女双全。
(80年代初,杜参谋长全家福)苏联时代,叛军二代首领,扬达尔比耶夫是个儒雅的“儿童文学家”兼诗人,苏联作家协会会员,创作了不少“讴歌苏维埃社会主义“的诗歌;马斯哈多夫毕业于列宁格勒加里宁军事学院,此时是炮兵上校,苏联共产党党员。
可以看出来,整个苏联时代,所谓的出身不好,或者少数民族身份,貌似并没有影响他们的事业和生活。像杜达耶夫,没有托关系,找熟人,凭自己能力考上军校,然后通过工作业绩一路青云,迎娶俄罗斯族的官二代。
所以整体看,苏联时期,尤其是冷战的岁月里,社会主义红旗下,美苏争霸的局面掩盖了苏联境内的民族问题,各种矛盾被共同的伟大理想和西方恐怖的敌人给弥合了。除了卫国战争中,出现了个别“苏奸”外,车臣人对苏联还是有一定国家认同感的,高加索局势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
然而,苏联始料不及的解体,让维系诸加盟共和国和诸民族团结的力量突然不存在了,加上西方的鼓动和各种明里暗里的“援助”,独立的念头才让车臣人开始蠢蠢欲动。
加之,与童年被流放的阴影有关,二战后出生的第一代车臣人骨子里面还是非常仇视苏联/俄罗斯的,在苏联轰然倒地之际,他们正是40来岁的壮年,掌握着军政、甚至宗教界的实权,有着广泛的影响力,成了分裂势力的“中流砥柱“。
一时间,无论是苏联空军少将、炮兵上校还是儿童文学家,都迅速的抛弃了马克思,拜起了真主。
而且,这些叛军首领还都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尤其在第一次车臣战争中,不少老百姓都自发武装起来,对抗俄军,大妈们都抗个AK47要去冲锋陷阵。
然而,到了本世纪初,分裂势力越来越不得人心。
因为,无论是杜达耶夫还是扬达尔比耶夫、马斯哈多夫,都既不懂经济、也不会外交与治国。他们人一条筋的认为:要不惜代价的坚持与俄罗斯正面战场对峙,后方搞恐袭,跟本不顾普通人的死活。
车臣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分子越做越大,女人都开始被迫黑袍遮面,各类绑架、暗杀和其他有组织犯罪肆虐车臣全境。老百姓生活水平比苏联时代不知道下降了多少个档次。
新上任的普京也放出狠话——“坐下谈不可能,对付你们的唯一办法就是武力”。
此时,审时度势大的车臣穆斯林精神领袖,卡德罗夫断定——车臣在叛军手中已经没有未来可言。
于是,在普京的铁腕政策和卡德罗夫的里应外合下,第二次车臣战争中,俄罗斯取得完胜,叛乱武装开始进入高加索山区,在俄军的绞杀下东躲西藏。
在卡德罗夫父子的治理下,进入本世纪后,车臣常归于平静。
现在的车臣总统,小卡德罗夫很会抓住一切机会表达自己对普京的忠心。他公开谦卑地说自己就是普京的一名“步兵”,每逢普京生日,小卡德罗夫都带领着车臣军民,宣誓效忠,激动的热泪盈眶。还曾在一次采访中激动地说,愿意为普京而死。处处与以普京的小迷弟身份自居。
俄罗斯的高度“自治”充分顾及了车臣人的面子;更重要的是,俄中央政府源源不断地大笔的“财政输血”,让车臣人意识到了和平的好处。俄联邦政府卖武器、卖资源的收入,相当多的一部分都补贴给了车臣,帮助车臣的各大城市在废墟当中重建。根据《Rosgosstrakh》战略研究中心的研究结果表明,昔日惨烈的战场——车臣首都格罗兹尼,竟入选为“俄罗斯五大最舒适城市” 之一。
其中,格罗兹尼最让受访者满意的是城市公共设施、交通运输管理、道路建设以及卫生保健事业。
在俄联邦政府的政策倾斜和大力援助下,加上卡德罗夫的治理,车臣从本世纪初高达65%的失业率,目前已经降到15%(这个还是不低啊)。人民生活的改善让小卡德罗夫受到了绝大多数车臣人狂热支持,而小卡德罗夫的偶像又是普京大帝。所以,普京也俨然成了车臣青年的偶像。
车臣老百姓都明白,和平局面是卡德罗夫父子与俄中央政府合作的结果。美丽的城市是车臣地方政府与俄罗斯联邦政府一起建设好的,自己的幸福生活离不开来自莫斯科的资金。
毕竟,大多数车臣老百姓都是主要考虑“穿衣吃饭”的普通人。尤其是普通穆斯林,并不是咱们想象中的,一听到“圣战”就如同打了鸡血一样,不珍惜自己和他人生命的疯子。
不过,现在国际上也有些“不和谐”的声音,主要说法是“普京一死,车臣必反”。
持这种观点人认为,小卡德罗夫就是车臣版的越王勾践,大唐的安禄山。
小卡德罗夫的效忠对象总是针对“普京“个人,表忠心的说法是“愿意为普京去死“,而不是“为了俄罗斯联邦献身”。
字面上看,他认可的效忠对象是普京本人,热爱的是普京,而不整个国家。
但个人感觉,小卡德罗夫的效忠言论更多就是在表忠心,车臣本身就是伊斯兰教义下的部落酋长式的治理模式,宣布效忠某个具体的领袖也属于他们的传统表达方式。
此外,现在的车臣人尝到了和平的甜头,强行搞分裂,也不再会有群众基础;而且,真正的车臣分裂势力已经被定义成了“恐怖主义势力”躲在深山里,是小卡德罗夫的死对头,还有杀父之仇(老卡德罗夫就是车臣叛军炸弹暗杀的)。如果小卡德罗夫哪天真反了,就会面临俄联邦政府军和恐怖主义势力的两面夹击,分分钟就是在作死。
实际上,分裂或者统一,往往不全在于一两个强人的功力。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当中央政权统一,国家强盛之时,才会四海归心;国家衰退,就会四分五裂。关于车臣的未来走向,貌似普大帝他老人家很有把握,咱们这些吃瓜群众,就不必瞎操心了。
本人文章一律原创,拒绝他人抄袭、任意转载,如遇到类似“白鹿野史”、“坚持不懈创作的人”这种全部照抄者,一定投诉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