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克钦人就是中国的景颇族。
克钦族是个弱小民族,目前总人口才100多万,分散在中国、缅甸。
中国有15万左右,大部分克钦人在缅甸,有大约100万人。
缅甸总人口并不算多,所以克钦人在缅甸各民族中并不小,是第六大民族。
克钦人是缅甸的边缘民族,一直生活在缅北地区的胡冈谷地。
这里历史上,曾经属于中国,在清末才被英国人抢走划归缅甸。
历史上,缅甸历代王朝对于缅北山区少数民族的统治,只是形式上的。
实际上,直到缅甸独立之前,缅北少数民族都是自治的,很多是土司自治,已经有千年历史。
而克钦人生活的胡冈谷地,又是缅北最偏僻和复杂的地区,常年地广人稀,是所谓人迹罕至的地方。
以部分克钦人居住的克钦邦为例,全邦地势北高南低,有四条南北走向的山脉,自东而西分别是高黎贡山、江心坡、枯门岭、那加山。四条山脉之间奔流着三条大河,即恩梅开江、迈立开江、塔奈河,它们都属于伊江水系。山高谷深坡陡河多,多为热带雨林覆盖。
二战期间,这里是中缅美英军队交战地区。
中国驻印军为了夺取胡康河谷,付出了很大的代价。
英美为了打垮日本,扶持了克钦人作为向导和协助者,这就是101克钦突击队,大约3000人。
由此,克钦人受到正式的游击战训练,也获得了武器,开始有了自己的现代化武装力量。
克钦人的反抗早在1947年就开始,也就是缅甸独立之前。
克钦人与“缅甸国父”昂山政权签订了《彬龙协议》,重点是各个少数民族地区享有充分自治,可以拥有自己的武装。
1947年通过的《缅甸联邦宪法》,《彬龙协议》的原则也有体现。
1960年,当时军事强人奈温夺取政权,建立军事独裁政府,否决少数民族的自决权,开始缅甸化同化政策。
到1961年,克钦人早丹等三兄弟建立克钦独立军,骨干就是当年的101克钦突击队。
101克钦突击队成立的时候,很多成员只有十五六岁,现在也有三十多岁了。
对于克钦独立军到底有多少人,有不同说的说法,一种是大约有1.5万人,但初期只有5000人左右。
克钦独立军开始和缅甸政府军对抗。
克钦人本来就生活在大山中,以前被汉人称为山民。
这个民族也很强悍,全民皆兵。
按照克钦独立军的规定:男子从十三四岁起就必须当兵,而且终身不能退伍,即使以后不在军队里也只能算“休假”,有战事发生就必须马上回来;每户人家如果有5名子女必须3名参军,有3或4名子女必须两名参军,有两名子女必须一名参军;如果没有男子就招女兵。
然而,克钦独立军一度却差点投降。
60年代中期,缅甸政府军大举进攻。克钦独立军战略发生错误,一度伤亡被俘高达5000人,差点崩溃。
好在当时缅共突然乘虚发动,对政府的大举进攻。缅甸政府军认为缅共威胁更大,被迫停止了对克钦独立军的围剿。
后者侥幸逃过一劫。
克钦独立军历史上争取过很多外援。他们领导人布朗森曾经去过北京,周总理亲手送了他500支冲锋枪。
他们也曾名义上归属缅共指挥,但80年代分道扬镳。
他们也曾争取过苏联、美国等大国的援助。
克钦独立军的经济状态不佳,他们主要收入来自于伐木(以柚木为主)、经营赌场(分布在中缅边境)、买卖玉石和对跨国界贸易税收。
以前克钦独立军曾经依靠贩毒获取经费,但因国际社会的打击,基本放弃了毒品生意。
这里很贫穷,克钦军的主要生活物品几乎都来自中国。
有报道称:克钦军人的服装都用廉价布匹缝制,很多十分陈旧了,很多士兵一年到头只有一套军装。他们没有任何薪水补助,是不折不扣的“义务兵”。除了少数机关外,士兵们吃饭都没人做,而是每天每人领一点米,自己用个小饭盒煮吃,菜几乎没有,一般情况下一个月能吃三四次肉。即使有些高层部门有统一的食堂,也基本上是在几块石头上支口锅就做饭。好在山中木柴是不缺的。
克钦独立军和缅甸政府军的战争无穷无尽,持续到今天。
90年代开始,双方打打停停。
缅甸政府军的实力越来越强,克钦独立军逐步招架不住。
目前克钦人的主要领土已经都被缅甸政府控制,部队多在游击区活动。
如果不是缅甸政府军畏惧其他大国的干扰,以及打垮克钦独立军以后可能出现的缅北连锁效应,克钦独立军早就挂了。
到了2019年的今天,克钦独立军已经不是50万缅甸政府军的对手,但小规模冲突仍然不断。
有意思的是,因克钦人大部分信仰基督教,所以西方对克钦人保持同情心态。
历史上,缅甸占据了中国不少领土。
从地缘政治考虑,让缅甸政府完全控制缅北,对中国是没有好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