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的第一年里,蒋军被歼灭总数达到56个整编旅,平均每个月损失接近6个整编旅的兵力,这样的损失速度是任何军事集团都难以承受的。由于蒋军在各地损兵折将,机动兵力大为减少,再像1946年那样搞“全面进攻”已无可能,所以南京方面1947年初改变战略为“重点进攻”,选择山东和陕北为两个战略区作为主要进攻目标,其他战场维持均势或守势。
《保卫延安》彭德怀剧照
山东方面蒋军集中了24个整编师共60个整编旅,大约45万人的嫡系精锐部队,编成三个机动兵团(汤恩伯、王敬久和欧震)分路合击,企图击破华东野战军主力,解除距离南京最近的威胁,一马当先的自然是“网红部队”整编第74师。而陕北方向的进攻指向性更加明确,为此蒋军动用了最大的战略预备队胡宗南军事集团主力。
抗日战争结束后,原第一战区改制为“西安绥靖公署”,胡宗南由战区司令长官改任“绥署主任”,一度拥兵五个集团军40多万人马,虽然调出一部分投入到华北等地区(比如接收石家庄的第3军),但仍然保有20多万装备精良的部队,且未经大的战役战斗,建制完整气焰嚣张。
而西北我军的实力是最为薄弱的,西北野战兵团成立时仅有26000人,还不及华东战场张灵甫一个整编师的兵力数字,而在此地区不仅有胡宗南的部队,还有“马家军”的10余万人和榆林邓宝珊的20000人枪,杂七杂八总数在40万人左右,实力对比非常悬殊。
所以这个提问之下,较具代表意义的其实是“延安保卫战”,因为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不久,延安就成为我党中央的驻地和指挥中枢,到1947年胡宗南部队进犯陕甘宁边区为止,延安成为中国革命的中心长达12年之久,从感情上说,我军指战员确实舍不得放弃。
《保卫延安》胡宗南剧照
1947年3月敌人从南、西、北三个方向发起进攻,入侵延安的兵力为23万余人,其中胡宗南所部出动了15个整编旅14万余人。战役之初,我军高层是对保住延安持乐观态度的,当时曾有外国记者采访,问及蒋军是否有进攻延安的企图时,得到的回答是:“进攻延安的计划早已定了,还要打,但有很大可能是我们把进犯的敌人军队打垮”!
当然,这样的自信不是完全依靠26000人的西北野战兵团,3月6日延安方面命令陈赓率五个旅南渡黄河,袭击陇海铁路洛阳至潼关段,同时电令晋冀鲁豫军区刘邓部队攻击平汉路,所以延安保卫战的总体战略布局是“内线防御,外线解围”。然而仅仅四天后,胡宗南进攻延安的15个整编旅即已完成集结,而我陈谢、刘邓两部的外线进攻尚未准备就绪。
这样便仅能实施内线防御了,延安的防御部署是以教导旅和警备第7团、第一纵队和新编第4旅、警备第1旅和警备第5团分成三个战役集团阻敌,然而加一起也不及敌人兵力的八分之一,且战士们每支枪平均10发子弹,彭总曾经询问第一线的教导旅长罗元发能守几天?得到的回答是五天,其实这个回答已经很有勇气了。11日,我军再紧急调动晋绥军区王震所部的两个旅增援延安。
1947年3月13日,胡宗南的大举进攻开始了,三天后突破保卫延安的第一道防御阵地,至3月18日逼近了延安南面的三十里铺,城内已经可以听到清晰的枪声,由于敌众我寡,守住城池已无可能,当晚8点党中央撤离延安,延安保卫战宣告失利。仍然留在城内的几名外国记者,就放弃延安一事采访彭总,西北野战兵团司令员回答说:“蒋介石除了一点面子之外,什么也得不到,如果他把他的军队全都消耗在面子上,他就完蛋了”!
彭总的分析其实一针见血,就战略价值来说,地贫民脊的陕北根本无足轻重,我党中央也随时可以转移,在哪里都可以指挥全国战局。而在东北、华北、中原和华东都兵力不足的情况下,蒋介石把唯一的战略预备队大部投入陕北战场,是非常愚蠢的。尽管我军保卫延安的战役未能取得成功,但是在此后一年转战陕北的过程中,牢牢地拖住和牵制了胡宗南的主力部队,减轻了其他战场的压力,在战略上赢得了全盘主动。
由于胡宗南主力陷在陕北,直接造成黄河防线兵力空虚,随着刘邓大军的跃进和陈赓兵团的战略展开,胡宗南的部队又不断被从陕北调出驰援,顾此失彼的结果是,不到一年就被赶出了延安并且损兵折将。与此同时,蒋军在最需要增援的东北和华东战场上,屡战屡败,完全丧失了战略主动权,蒋介石为面子而作战的恶果,迅速显露出来。
《保卫延安》蒋介石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