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从清朝的领土法理基础上来看,清朝的皇帝不仅是中原的皇帝,还是蒙古的大汗。清朝获得这两个头衔,都有严格正规的程序,有着合法性。

从皇太极开始,每个清朝皇帝都有蒙古各部的大汗。所以,清朝皇帝有权力征发蒙古各部当兵打仗。而从顺治在天坛祭天开始,清朝就开始为明朝修史,自认正统,且得到了很多汉人士大夫阶层的认同。因此,清朝自成立以来,就领有蒙古地区、传统汉地的领土的法理基础。

(清朝获得了满、蒙、汉的正统)

当然,清朝皇帝做的蒙古大汗,一开始只能管到漠南蒙古,漠北蒙古、漠西蒙古早就不听蒙古大汗的话了。不过清朝也没有花很多力气就拿下了漠北蒙古,原因就是漠西蒙古准格尔部的逼迫太甚,导致漠北蒙古三部大汗导向清朝,承认了清朝的统治。从葛尔丹开始,漠西蒙古与清朝争夺法统,一连打了80多年,直到乾隆中期才把准格尔部彻底摆平。

不过,清朝与准格尔部的战争不能算是国际战争,因为准格尔部早在顺治年间就已经投靠清朝了。不管是出于什么目的,葛尔丹是向清朝称臣的,也向康熙进贡过物品。在青海地区的固始汗也是在同期向清朝皇帝表示效忠,所以清朝在青海、新疆等地用兵,是在收复故土,平定叛乱。

关于新疆的重要性,后来的左宗棠曾经有过清醒的认识。他说(大意):“新疆若失,蒙古不保;蒙古不保,河西不安;河西不安,山陕不宁;山陕不宁,京师震动。”当初清朝卯足了劲要把准格尔干掉的原因,是准格尔部在西北地区已经成了一霸,而且葛尔丹还心比天高,要攻下北京成就成吉思汗一样的伟业,这就是1690年的乌兰布通之战。

(准格尔帝国与清朝争夺正统)

准格尔部被击退后,他们退出了漠南蒙古和漠西蒙古,可是他们却不甘心失败,在青海、西藏地区发展势力。后来策旺阿拉布坦派了6000名士兵进攻西藏的固始汗,占领了拉萨,等于又起了事端。作为西藏的领主,清朝不能坐视不理。康熙派兵进藏平乱,可是第一次出兵却失败了,被准格尔部伏兵击败,全军覆没。

当时清朝的国防重心是在北方的蒙古和俄罗斯,康熙的议政大臣们以西藏人口稀少、路遥地险、山高岭峻、地瘠民贫,是“蛮荒之区”,建议皇帝“惟行看守”。让西藏管好自己不生事,让水深火热的西藏自生自灭。康熙皇帝一槌定音,他说:“西宁至四川、云南,皆系土番,俱是一类,倘藏地被策零敦多布占据,则藏兵即是彼之兵丁,而边疆土番,岂能保全?”

康熙对于西藏地区是有清醒认识的,西藏不保,不仅被征服的藏军会认贼作父反抗清朝,更会引起其他非汉地区独立的连锁反应,如此下去后果不堪设想,这也为后世处理边疆离心问题提供了借鉴。

(清朝前期的版图)

所以,清朝在调整战略后,再次卷土重来,派遣大军进藏,击败准格尔部,并且在西藏当地驻军,设置驻藏大臣,把西藏牢牢地掌控在自己手中。

所以,清朝为什么这么热衷于对外扩张?其实并不然,清朝所有的军事行动,都有着充分的法理依据,是维护祖国统一的正义的军事行动,并非是扩张土地。在清朝搞定准格尔部时,哈萨克地区曾经派人向清朝皇帝表示“求归附”,在雍正时期的菲律宾当地政权也表示“求归附”,清朝皇帝都选择了拒绝的态度,这就说明,清朝的军事行动与沙俄不一样。

清朝前期,坚决维护国家统一,说到底还是为了奠定清朝统治的合法性。清朝毕竟是少数民族政权,而且是人数很少的满族建立的政权,他们小兵临大国,为了拉人壮胆,把蒙古人也捎带上。可是,面对着有着几千年悠久文明历史的华夏大地,清朝皇帝还是如履薄冰,所以,清朝皇帝的家教一般很好,他们从小都接受了严格的帝王之教,比较少有明朝那样的无赖儿郎。

雍正皇帝在登基后对汉人士大夫中的不合作分子还写了一个自白书《大义觉迷录》,里面雍正颇为委屈地说,夷狄之君能行中国之法,创下的伟绩比起汉人王朝的皇帝来也不逊色,甚至做的还更好,那凭什么我就做不得中国皇帝?

(被乾隆禁毁的《大义觉迷录》)

这番自白,说明了清朝皇帝有极强的政治敏感性,他们要通过打造成盛世,来塑造清王朝统治的合法性。所以,清朝前期的皇帝都十分努力上进,也取得了很不错的成果。即便是在抗清最激烈的江阴,到了乾隆时也逐渐放弃了满汉之防,一些士子也参加了科考,与清朝算是实现了和解。

不过,清王朝的合法性一直都不算太稳固,当清王朝不能保护国民和维护领土主权完整时,遍地的起义烽火最终埋葬了这个王朝。当清王朝灭亡后,史官在编修《清史》时,循惯例找一些殉国的事件来证实清朝统治已经获得了合法性,结果翻来翻去却没有一个。这在以往的大一统朝代中,也算是一个怪例。

最佳贡献者
2

感谢邀请。

清朝并非穷兵黩武的扩张主义,因为清朝开疆拓土的战争基本都是建立在维护本土安全的基础上。

清朝开疆拓土的战争向来是建立在国库存银的基础上,轻易不扩大化,因此避免了对内横征暴敛导致民不聊生、社会矛盾激化。这个特点在清初和清朝中期非常明显。清初康熙为了平定三藩之乱不惜加税,但是在对外开疆拓土的时候,比如同沙俄争夺黑龙江流域以及三征准噶尔都没有轻易将战争扩大化,共同点都是见好就收,点到为止。

而清朝中期,也就是乾隆年间,清朝达到了全盛,而且这个全盛是中国古典时代的全盛,国库存银长期维持在六千万两之巨,因此乾隆有实力去进行大规模开疆拓土。
因为清朝接手的是一个烂摊子,是一个被战争严重破坏的局面,所以清初的工作重心是恢复生产,重建社会秩序,而非大规模开疆拓土,而且实在也没那个条件。

这一点康熙就做的非常好,都说康熙是千古一帝,这是因为康熙对内一系列施政都是以恢复经济生产、调动老百姓劳动积极性为主,而且康熙对兴建公共工程,一来是清朝皇家工程民工都是有偿劳动,二来是通过原料采买等手段将货币都放到市场,促进商品流通,进而活跃商品经济。
再者,康熙以及雍正父子还对部分政策进行调整,比如康熙朝后期推行的摊丁入亩以及雍正朝推行的官绅一体纳粮、耗羡归公等,极大的缓解社会矛盾,还增加了朝廷财政收入。因为清朝只向土地要税,不再向人头征税,与此同时还促进了人口流动,进而带动工商业发展。

这一切都为乾隆朝的全盛打下了基础,同时也成就了乾隆。乾隆并没有躺在祖父和父亲给自己打造的温床上,而是在康熙和雍正的基础上向前迈了一步。

这时候清朝才开始大规模开疆拓土并,并通过一系列对外战争以及对内的改土归流对帝国进行巩固,明确了帝国边界走向,奠定了中国历史范围以及现代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雏形。

从国土安全的角度来说,清朝得地缘环境可谓是非常差,因为清朝周边存在多个强权以及不确定因素,比如说准噶尔汗国、沙俄、缅甸贡榜王朝以及喀尔喀、西藏、台湾等地,而且境内还有三个藩王以及大量的土司领地,这些都是威胁清朝国土安全得重要因素,同时清朝也面临着古典时代最严峻的挑战。
但是清朝先后解决了三藩、平定台湾、吞并黑龙江流域、征服了蒙古和天山南北,并开拓了青藏高原,同时对内又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改土归流,虽然过程磕磕绊绊,但是结局堪称完美。因为如果清朝不去争夺,而坐视其他的强权开疆拓土或者是被别人征服,那么势必会危及到清朝本土的安全,比如台湾正式威胁清朝东南沿海的安全;准噶尔争夺蒙古的宗主权不仅威胁清朝对蒙古的统治,还威胁到了清朝北部边界的安全;而沙俄东扩以来一直对蒙古和黑龙江流域虎视眈眈,如果清朝不争夺黑龙江流域,那么俄国在黑龙江站稳脚跟就会威胁清朝东北方向的安全,而坐视俄国侵吞蚕食蒙古又会让清朝北部边防极为被动。

同理,清朝灭亡准噶尔、征服天山南北,也可以让帝国获得西北方向的战略优势,同时也获得了地缘上的优势;征服青藏高原可以帝国在西南方向上化被动为主动;对缅甸贡榜王朝的战争不仅稳定了云南方向的边界走向,贡榜王朝还被清朝打的开始衰落。

综上所述,清朝因其一系列有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把古典时代的经济生产力推向了顶峰,完美的避免了历朝历代因为战争而导致国内民生凋敝、社会矛盾激化的老问题。而且清朝还能一边开疆拓土一边蠲免,不完全统计,清代诸帝蠲免税款达到了四亿两白银(因为我只统计了康熙和乾隆得蠲免数据)。

同时,清朝的强势也把列强侵华的时间延迟了两百年,长期同清朝进行经贸合作,直到19世纪40年代才撕破脸皮。也因为清朝国土广袤、人口众多,列强没有那么好的牙口去消化这个大帝国,因此中国才能在近代维持主权独立。因此,不得不佩服清朝统治者的战略眼光。

全文完

3

这样的题目很多人可能真的要嗤之以鼻了,因为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清朝丢失领土好像比较厉害了,现在怎么说如此喜欢扩张领土呢?

你看晚清四大名臣的前两个,一个曾国藩,一个李鸿章,曾国藩曾被派去处理天津教案,在临出发前曾对人说我要大祸临头,竟然还写了遗嘱。

再看李鸿章,在镇压农民起义时跟慈禧太后夸耀淮军天下第一,但是在阿古柏在西北作乱时,慈禧太后想听听他的意思,他却说淮军镇压镇压老百姓还可以。

与洋人打仗必败无疑,倒不如把新疆等地区割让出去,以宽慰洋人野心,获得中心的保全,晚清的政治气氛可以说很大程度上被李鸿章带偏了不少。

领土损失的也不少,众所周知仅一个俄国割占去的领土就在150万平方公里以上,前后丢的有200万平方公里。

但是不管怎么说,这只是发生在清朝默契不到一百年的事情,再往前说清朝喜欢领土扩张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因为清朝从明朝手里打下来的领土只有800多万平方公里,当时的北疆包括内外蒙古地区和西北地区,都在蒙古人的控制之下。

是清朝入关后采取与蒙古人合作才兵不血刃的取得了这些地方,等到乾隆帝搞完十全武功,也就是不断的对边疆地区用兵包括平叛准噶尔,镇压大小和卓。

在西南地区则是不断对缅甸用兵,这些战争虽然耗费巨万,但不得不说领土的确是打出来的,而不是商量出来的。

到了乾隆时期,清朝的领土面积在1300万平方公里上下,这是除了元朝以外,中国领土最大的一次,也就是排在了历史第二。

到了晚清丢失掉近200万平方公里以后,进入民国的时候还有1100万上下,至于说现在的960万平方公里,中间的100多万平方公里的差数去哪了。

这是个历史问题,说不定什么时候领土范围油扩大了呢?当然差数里面肯定有外蒙古,其他的零零散散,加起来差不多就是这个数了。

因此版图范围也是个历史变量,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中原势力强大时,领土范围就会扩大,力量不强时,则会缩小,也没必要钻牛角尖?

命长点的话说不定就会看到说不定连日本、印度都成为领土的一部分也不好说!

4

清朝喜欢扩张是假象,跟大多数朝代一样,清朝对疆域大小并没有执念。有人就要反驳我了,难道清朝的诺大疆域是充话费送的?仔细观察清朝大规模扩张的节点,你会发现清朝的疆域很多是“被迫”扩大的。且听尔朱少帅为您分解:

【1】

努尔哈赤统一女真,皇太极吞并漠南,这都是为了族群自保的同时壮大自身实力。努尔哈赤统一女真的动机何来?他可没想着去掀翻明朝,最开始女真、蒙古部落混战,仅仅是为了争抢“敕书”。

这“敕书”是干嘛的?就是能够跟明朝贸易的凭证。明朝给女真、蒙古各部落都发放了“敕书”,但是多寡不均,查验不合格。

“敕书”多的部落,就能够通过跟明朝贸易吃香喝辣。于是“敕书”成了女真、蒙古部落的“屠龙刀”,为了抢夺“敕书”杀人越货成为常态。努尔哈赤终于将全部1499到道“敕书”抢到手。回头一看,咦!不小心统一了女真。

这时明朝发现不对劲了,怎么来来往往朝贡贸易的就这一拨人?明朝这才知道,努尔哈赤尾大不掉,这贸易制裁就开始了。努尔哈赤辛辛苦苦、头破血流抢来的“敕书”成废纸了,这才跟明朝干了起来。

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爷俩做梦都没想到能“入主中原”,他们跟蒙古俺答没区别,就是掠夺财富和人口。

【2】

多尔衮入关这真是天上掉馅饼,比充话费送领土都运气好。多尔衮本想趁着明朝有难,入关捞一笔,能捞多少算多少。谁曾想吴三桂主动来投,李闯又不给力,小战一场,李闯王就仍下京城溜了,满清八旗骑兵几乎兵不血刃入主紫禁城。

历史上的人物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有一个算一个,有谁比顺治入主中原更省事的?

多尔衮也没想着能呆多久,没想到那些个汉人奴才吴三桂、耿仲明之流太给力了。汉八旗所向披靡,各省几乎是望风而降。没办法,老天要给满清一个江山,多尔衮和顺治也不矫情了,接着呗。

【3】

顺治到康熙也没多大野望,就是想着把这江山坐稳喽。折腾来折腾去,各种打击反清复明,各种平叛,还是基本在明朝之前的地盘上。

西域和漠北是怎么纳入清朝的?本来准噶尔和喀尔喀都是作为藩属存在的,藩属和上国相安无事,就可以你好我好大家好。谁知道噶尔丹不安分,带着准噶尔骑兵一下子扩张到喀尔喀,还继续南下,都干到长城边上了,康熙不得不反击。

从《尼布楚条约》就可以看出,康熙对疆域没啥执念,随便一划拉,外兴安岭以外就跟清朝没关系了。康熙跟喀尔喀蒙古“多伦会盟”的初衷,顺手拿下漠北,也是为了对付噶尔丹。对于准噶尔打服就行了,也没想着要把人家领土占领。

【4】

到了雍正时期,准噶尔还是折腾,雍正浅尝辄止打了一下,打不过,签合约就了事了。和硕特蒙古搞事,雍正就派年羹尧到青海平叛,这才顺手收了青海和西藏。

乾隆也没想着扩大疆域,准噶尔、大小和卓都因为挑事被灭掉,乾隆顺手也就占领了新疆。打退喀尔喀入侵之后,乾隆又顺便加强了对西藏的控制。对缅甸发动战争,那也是缅甸挑事。

看吧,清朝几乎没有为了领土而发动对外战争,就是在平叛过程中,无形中把明朝羁糜统治的区域改成了直营而已。

5

满清的领土实质是继承明朝与北元的领土,所以比较广阔,满清并没有灭国的开疆拓土新增土地。中华版图历代以来,最东是秦汉奠定的,最南是明朝奠定的,最西是唐朝奠定的,最北是元朝奠定的,满清只不过是继承列代以来的领土。满清取代明朝有了正统地位,也有了这些地方的继承权。否则,蒙古,西藏啊怎么会并入满清呢?所以应该感谢是中华列代帝王的开疆拓土。

6

简单来说,大多是为了战略需要。

清朝的前身——后金建立在原本女真各部领地的基础之上,并迅速席卷了整个辽东,把明朝的势力逼退进山海关以内、长城以南。

明朝虽已日薄西山,但凭借其庞大无比的体量,仍然具备对后金的碾压之势,尤其是努尔哈赤大败于宁远之后,使得后金君臣明白,他们很难通过武力直接击破山海关杀到北京城下。

以后金的生产力,跟明朝保持长久的和平是不行的,那会被耗死,必须另外寻找突破口。

从辽东坐船过海肯定是不行的,就后金那几条小渔船,分分钟被明朝水师击沉,那就只能一路向西,沿着长城寻找突破口。

万里长城说来宏伟,其实也是一个负担,明朝不可能有那么多的军队防守任一处长城,只要愿找,肯定是能够找到缺口突破进去的,但前提是,这一片是蒙古的地盘,后金要走,得问问人家的意见。

努尔哈赤在世时,就注重改善跟邻居漠南蒙古的关系,皇太极继位后,一方面实行内部改革,增强后金国力,另一方面向西征服漠南蒙古,向东迫使朝鲜称臣,不仅解决了后金两翼的威胁,还打通了开到长城脚下的通道,屡屡用绕道入侵的方法进攻明朝,掠夺人口和财富,最高光的一次,直接杀到北京城下。

在皇太极手中,后金改成了清朝,继续着南侵扩张的旅程。

1644年,李自成攻破北京,明朝灭亡,摄政王多尔衮看到了机会,在吴三桂的开关相迎下,率清军通过山海关,迅速攻占北京。

随后,清朝用了二十年左右的时间,先后击破大顺、大西和南明,攻占了明朝大部,仅剩下郑成功占据的台湾。

至此,清朝可以说很好地完成了自己的第一阶段扩张计划,也即吞并明朝,作为一个崛起于苦寒之地的政权,清朝对明朝的繁华土地有着天然的渴望,尤其努尔哈赤原本是明朝的臣子,他的起兵就是一场反叛,双方已经处于水火不容的地步,一方被灭是这场争斗的最终结果。

尽管完成了蛇吞象的壮举,但清朝还面临着许许多多的问题,比如郑成功占据的台湾,比如为了稳定华南、西南而设置的三藩,比如盘踞西北蒸蒸日上的准噶尔部,比如迅速东进的沙皇俄国等等。

内忧外患总要一个个来。

1673年,吴三桂发起三藩之乱,康熙帝用了八年的时间将之平定,扫平了南方数省的分裂势力,将清廷的意志贯彻至全境。

1683年,清军攻克台湾,明郑结束,清朝彻底吞并明朝全境。

1685年,康熙帝派兵发起雅克萨之战,遏制了沙俄东进的势头,并与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划定两国东段边境界限,维护了清朝在外东北的利益。

接下来的半个多世纪,清朝的主要精力都放在西北,专心于击灭妄图统一蒙古的准噶尔部。

此时的清朝皇帝身兼蒙古大汗头衔,从定义上看,清朝皇帝才应该是统一蒙古之人,这跟准噶尔部有着先天的冲突,一旦让准噶尔部统一蒙古,不仅北京岌岌可危,就连清朝的老家也全在蒙古铁骑的扫荡范围之内。

1690年6月,在准噶尔部向喀尔喀蒙古进攻的时候,康熙帝组织两路大军亲征,大败准噶尔部,打断了其上升势头,并逐步将喀尔喀蒙古纳入麾下。

随后,准噶尔部转移战线,试图夺取西藏,控制青藏高原再与清朝争锋。

1718年,康熙帝派兵进军西藏,将侵入的准噶尔势力赶出青藏高原,阻断了准噶尔部南侵的念头,稳固了清朝在西藏的地位。

1723年,康熙帝去世,青海的和硕特各部起兵反清,新上任的雍正帝派兵击破之,清朝在青藏高原的统治得到进一步加强。

历经三十余年,清朝终于将准噶尔部周边全部扫平,可以直接进攻准噶尔部所在的新疆地区。

一直到1757年,乾隆帝派兵平定阿睦尔撒纳,清朝终于攻灭了准噶尔部的反对势力,平定了辽阔的新疆,将其纳入帝国的统治。

至此,清朝的疆域方才达到。

7

扩张,不是你喜不喜欢的问题,需知装甲越厚,越安全。特别是化敌为自己国家,在加厚装甲的同时,也加大了自己的体量。

晚清被内外夹迫,清朝能撑住几十年,靠的是巨大的体量。被西方列强群殴后,能拿出几十万吨的白银,开展洋务运动,迅速建立起近代工商业,依靠的就是不断扩张形成的巨大体量。要不是慈禧高估洋务运动的成果,误判国内已成一盘散沙的政治形势,过早地向万国宣战,待得时机成熟再宣战,鹿死谁手,尚未可知。

8

满清的领土实质是继承明朝与北元的领土,所以比较广阔,满清并没有灭国的开疆拓土新增土地。中华版图历代以来,最东是秦汉奠定的,最南是明朝奠定的,最西是唐朝奠定的,最北是元朝奠定的,满清只不过是继承列代以来的领土。满清取代明朝有了正统地位,也有了这些地方的继承权。否则,蒙古,西藏啊怎么会并入满清呢?所以应该感谢是中华列代帝王的开疆拓土。

清朝领土损失的也不少,仅一个俄国割占去的领土就在150万平方公里以上,前后丢的有200万平方公里,元朝最大时候有3300万平方千米
到明朝没有消灭元朝的许多地方势力的时候任然有1233万平方千米,清朝是在前面朝代的基础上才有那么大的版图!

9

游牧民族,与中国的北方民族,只要他们统治天下,中国的版图会迅速的扩张,历史的迷雾重重,而用人类浅浮的思维方式去思考,无非就是武力征伐。

其实,并不是这么个构思方式,而是以结盟的方式,合并在一起的。

比如满族和蒙古民族的结盟修好,就是盟约关系。

比如和清朝和西藏也是结盟关系。

满族人惯用的恩威并用,以恩为主,威为辅。

所以,游牧民族的扩张是以结盟的方式合并其他族群。

我们看见北海公园的白塔,这是藏传佛教的佛塔,在清朝时期,满清政府为了收归西藏,把他们的首领迁到北京来办公,而使西藏有了另一个中心,这个中心就是北京,和拉萨并列,和塔尔寺并列。

这就是清朝政府的盟约政策。

使用武力是最劣等的行为,一个君王,一怒之下出兵讨伐友邻,使无数青年,精壮劳动力死于战场,而这些人又是社会的支柱,他们要抚养老人,抚养孩子,他们是家庭的支柱,是国家的支柱。

他们还要繁殖人口,使国家人口增加,而成为一个大国。

战争会是这些人大量死亡,而失去国家的发展源泉,而使人口枯竭。这是国家之大忌,是古代君王最不能接受的事情。

所以战争不到逼不得已的情况下,绝对不能发动战争。一场战争,几千年的仇恨,民族之间将永远敌视,世代仇恨。

四邻友好,这是古代君王最希望的事情,而万邦来朝,万邦归来,又是朝廷最大的愿望,与喜事。清朝得到了许多的土地,今天来讲清朝扩张的最厉害,其实,这么大的土地并不是用年轻人的生命换来的,而是君王与君王之间合约盟誓的结果。

10

擴張好啊!感謝清朝努力開疆闢土就算晚年敗家好歹也留了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