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袁世凯墓,袁林。

袁世凯生于河南项城,时称“袁项城”,但是袁世凯死后却葬在河南安阳。人们对于袁世凯不愿归葬项城始终议论纷纷,也始终难以断论。当然,主流观点认为是袁世凯因母亲没能葬入祖坟而与袁家反目。但是,这件事真的这么简单吗?



袁世凯遗愿:扶柩回籍,葬吾洹上。

1916年6月6日,袁世凯取消帝制没多久后,在为自己的人生添上最大的败笔后,在搅动得中国近代风云变幻后,袁世凯终于在不甘心中黯然离世。

袁世凯在临终前曾留下遗言:“扶柩回籍,葬吾洹上。”如果袁世凯只是说“扶柩回籍”的话,也许袁林便会在项城了。袁世凯想到这里,于是又匆忙添了四字,“葬吾洹上”,如此则明确了他想被葬于何处。北洋政府遵从袁世凯的遗愿,将墓地选择在安阳洹上村。虽然袁世凯在遗嘱中说“余之死骸勿付国葬,由袁家自行料理”,但是北洋政府仍然为他举行了风风光光的国葬。

袁世凯这辈子值了。



袁世凯“葬吾洹上”,为家族避祸。

袁世凯的母亲作为妾室,死后想葬入袁家祖坟这是不可能的事,这无关袁世凯的身份地位,是中国传统的严格的礼法,成长于传统社会环境的袁世凯自然不会不知道,让母亲刘氏入祖坟无异于无理取闹。但是,袁世凯确实是故意在无理取闹,故意与袁氏家族闹翻。当然,这里面也确实有袁世敦与袁世凯不和的原因。袁世敦曾受到袁世凯政敌的打击报复,被革职罢官。

在袁世凯的历史中,袁氏家族的存在感低得可怜,为什么?因为袁世凯与家族闹翻了!这事可没这么简单。古人讲究香火传承,看重家族延续,谁要是被移出族籍,那绝对是最严重的惩罚。袁世凯会傻到自己开除自己的族籍吗?当时的袁世凯野心很大,想做的事太危险,成则享受天下人的供奉,败则必遭天下人的唾弃。因此,为了家族着想,他必须与家族隔断。袁世凯因母亲不能葬入祖坟而彻底与家族闹翻只是由头罢了,袁世凯很孝顺,他知道母亲会理解他的,母亲更没在这方面对他提出过要求。

袁世凯在人生的最后阶段将自己的儿子袁克定从政治漩涡中拉出来,让他免于政治之祸,这说明袁世凯知道自己死后,曾经的敌人很可能会对自己的家人动手。事实上袁世凯对于割断与家族联系的考虑是正确的,1927年,“倒戈将军”冯玉祥抄了爱新觉罗家后,又没羞没臊地领着人闯入洹上村,抄了袁家。如果袁世凯葬在项城,那么被冯玉祥抄的便会是袁氏家族。

我认为这种可能性还是很大的。



洹上,皇上?葬吾洹上,赞吾皇上?

洹上,洹上,谐音皇上。

洹上村虽然以村为名,可是任谁都知道这所谓的洹上村是袁世凯的私人豪华庄园。袁世凯的私人豪华庄园处于洹河畔,袁世凯没有命名为洹畔村或者洹岸村,偏偏取名“洹上”,确实耐人寻味。也许,袁世凯的野心从很早以前便已经开始了,时势造英雄,彼可取而代之。

安阳是袁世凯的龙兴之地。袁世凯于1895年受命在天津小站练兵,开始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家底。1906年,袁世凯所编练的新军在安阳举行阅兵,这次阅兵让清政府看到了强大的北洋新军,北洋新军从此成为维持清政府统治的最后支柱,袁世凯更因此得以在朝堂挺直腰板,拥有了重量级的话语权。但是,在慈禧和光绪先后死后,摄政王载沣为解除袁世凯对清朝的威胁,罢免袁世凯的官职,袁世凯则回到安阳洹上村蛰伏,当起了钓鱼翁。1911年武昌起义的枪声响起,清政府不得不起复袁世凯,随后袁世凯投入革命阵营,推翻清政府,成为中华民国的大总统。袁世凯也因此对安阳有着很深的感情。

1915年底,袁世凯宣布称帝,可是仅仅83天,袁世凯便在国人的声讨中黯然收场,宣布取消帝制。袁世凯的皇帝梦破碎了。但是更糟糕的事发生了,袁世凯患有尿毒症,郁闷的心情加剧了病情,最终于1916年6月6日病逝。

既葬洹上,便是皇上。

这兴许是袁世凯最后的小心思吧。

最佳贡献者
2


这是因为袁世凯与长兄袁世敦的矛盾。根据袁世凯的三女儿袁静雪在《我的父亲袁世凯》一文中的描述,袁世凯兄弟姐妹一共九人,除了长兄袁世敦是嫡出之外,其余五男三女都是庶出。矛盾的导火索是袁世凯母亲之死。

袁世凯的母亲是父亲袁保中的侧室刘氏。后来,刘氏死于天津。那时袁世凯已是直隶总督,亲自护送灵柩回项城安葬。但是袁世敦以刘氏只是庶母为由,不准入祖坟正穴。想袁世凯当时已是位极人臣,却依然不能让母亲获得一个正穴之位,因此与袁世敦多次争执,袁世敦却坚持不让,最后不得已,袁世凯为母亲买了新坟安葬。从此以后,袁世凯与袁世敦再无往来,袁世凯一家定居彰德的洹上村,从此再不回项城老家。兄弟二人老死不相往来,即使袁世凯做了总统,兄弟二人也不相闻问。

袁世凯因生母未被尊重愤而迁籍,一去不回。死后也葬在安阳,而不是回自己老家项城。

3

因为一个人,恨了一座城!


古人都喜欢用出生地给自己起别名,比如韩愈又叫韩昌黎。生于清朝咸丰年间的袁世凯也不例外,人称袁项城,只因出生在河南项城县。然而自从母亲去世后,袁世凯再也没有回去,死后也葬在了离袁家祖坟千里之外的安阳。

Δ袁世凯坟墓

袁世凯有兄弟姐妹九人,父亲是袁保中,乃是当地有名的乡绅。然而姐妹九人中,有兄弟六人姐妹三人。除了大哥袁世敦为嫡出外,其余姐妹兄弟都是庶出。然而正是因为大哥袁世敦,才让袁世凯再也不愿回老家。

袁世凯的母亲刘氏奶水不足,袁保中就把袁世凯交给刚刚丧失幼子的弟媳牛氏扶养。牛氏把袁世凯视若己出,百般呵护。后来由于袁保庆(袁世凯叔叔)没有任何子嗣,袁保中把袁世凯过继给了弟弟。

袁世凯虽然在后来位高权重,连慈禧都要看她脸色,但他是十足的大孝子。无论是做山东巡抚还是直隶总督,袁世凯都会把生母与养母带在身边。袁世凯的生母突然因病去世,袁世凯悲痛万分。

Δ配图

向清庭告假后,带着母亲刘氏的棺淳回老家埋葬,然而大哥袁世敦却是百般阻挠。因为祖训上,姨太太不能入祖坟,只能在祖坟边上。母亲刘氏活着是小妾,死了还是小妾。

虽然袁世凯已经是位极权臣,然而袁世敦怎么都不同意。父亲已死大哥最大,袁世凯没有办法只好另买了一块坟地,才把母亲下葬。也正是因为这件事,让袁世凯再也不愿与大哥来往。

Δ配图

而母亲连死都没有入祖坟,成了袁世凯最敏感的话题。袁世凯的太太于氏因为一句戏言,无心说到了袁世凯的痛处。袁世凯再也没有和于氏同过房,一生只有一子袁克定。


位高权重袁世凯,一心孝道难满足!

4

袁世凯当了八十三天皇帝,各路大神大师肯定对他全方位研究过,算命看相,祖坟祖宅之风水。明面上是与大哥不和,其母安葬,他大哥反对让其母入祖坟,于是袁世凯至死不回河南老家,这个不太可能,袁当时位极人臣了,衣锦还乡才对。我想,袁世凯应该是受过高人指点,包括他母亲的安葬地,肯定是高人说的风水宝地了,不回老家也一样。特殊时期,袁世凯母亲坟墓被破坏,好奇心也有可能,大概是检验其母坟上是否冒青烟了。

5

董先生个人观点:

一,据说因为兄弟不和。

二,避免兄弟你死我活,作为弟弟选择避让。

三,保全家族荣誉,个人荣辱不顾。

四,一代枭雄,值得尊敬。

6

中国人自古有衣锦还乡、叶落归根的民族心理,一代枭雄袁世凯却至死没有回河南项城的袁家老宅。其中缘故不外乎:

一、家族矛盾说。袁世凯1859年出生于河南项城,故人称“袁项城”。他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北洋军阀领袖。一生功过,从个人主义角度上说,他是成功的。但是,他逆历史潮流而动,当皇帝83天,成为历史上的笑料。也因此,遮蔽了袁世凯为人为政的多面性。袁世凯出生于项城的名门望族袁世凯出身河南项城的一个大家族,他的叔祖袁甲三官至漕运总督,参与镇压太平军和捻军,是这个家族的顶梁柱;他的生父是袁保中,为项城县的地主豪绅,捐了个同知官位。

清末期的袁世凯


根据袁世凯的三女儿袁静雪在《我的父亲袁世凯》一文中的描述,袁世凯兄弟姐妹一共九人,除了长兄袁世敦是嫡出之外,其余五男三女都是庶出。袁世凯系袁保中第四子,生母是袁保中之妾刘氏。刘氏袁世凯是有名的孝子。他的母亲刘氏是父亲袁保中的小妾,后来,刘氏得急病死于天津。刘氏去世后,按照当时形制,小妾是不能入袁家祖坟的。那时袁世凯已是直隶总督,亲自护送灵柩回项城安葬。但是长兄袁世敦死守老礼,以刘氏只是庶母为由,不准她入祖坟正穴。最后不得已,袁世凯为母亲买了新坟安葬。从此以后,袁世凯与袁世敦再无往来,袁世凯一家定居彰德的洹上村,从此再不回项城老家。说到底,过去大家族嫡出庶出“待遇”地位天壤之别,家法森严,恁是直隶总督袁世凯也未能逾越。侍母至孝的袁世凯伤透了心,也断了所有的乡情,他死后也未回项城老家,葬在安阳。

二是,借家庭矛盾掩饰寻找上风上水的阴宅之说。这一说法,是建立在现代人的猜度上。总以为,袁世凯位极人臣,刘氏早就应母以子贵,哪里有不让入正穴之理?一定是袁世凯听信风水先生的安排,为母亲及自己选择上风上水的阴宅。

总之,既有具体事件又有主观推测,袁世凯未回项城像他一生经历一样扑朔迷离而又古怪异常。

7

在回乡葬母一事和嫡长兄世敦有了隔阂,下野之后买明代藩王旧邸在彰德建养寿园居住,并非和项城亲属不往来,1他怕清室权贵再度打击他远离宗族,2他把三哥世廉接来常住相伴,3家中侄甥也有拜年就馆的!

8

河南省项城县(今属周口市),位于淮河的支流颍水流域,据说颍河一到雨季就泛滥成灾,加上人多地少,物产不丰,该县的经济文化十分落后。

项城的东北角有个叫张营的地方,村落周围修筑着一圈高大坚固的寨墙,墙外有深深的壕沟环绕,四角碉楼耸立,这就是远近闻名的“袁家寨”。在近代史上翻云覆雨、纵横捭阖的袁世凯就降生在这里。

到了公元1909年1月1日,宣统帝溥仪即位,因他年幼,由摄政王载沣暂时监国。因彼时以袁世凯为核心的北洋系汉族军阀官僚集团已经羽翼丰满,尾大不掉,与满蒙亲贵之间的矛盾已经激化,载沣等人将其视为眼中钉,必欲拔除而后快。

载沣以宣统帝的名义发布上谕,说袁世凯“患足疾,步履维艰,难胜职位”,将他罢官“开缺回籍”。

袁世凯少年时曾经坠马伤足,伤愈后走路略微有些一瘸一拐,此时却因这区区旧疾,遭罢黜免职,很明显是载沣借以驱逐他的口实而已。

袁世凯被迫于1月6日离京,但并未回其原籍河南省项城县张营。他先到卫辉(今汲县)停留数月,到6月份时向北迁徙到彰德府(安阳)北门外的洹上村,购置了大盐商何炳莹的一座豪宅,作为客居之地。

为什么袁世凯被“开缺回籍”后选择定居安阳而不回祖籍地项城呢?袁世凯自己曾解释过,说洹上村“前临洹水,右拥太行”,是难得的一块风水宝地,更因为他非常喜欢其新购的别墅,“爱其朗敞宏静”,故不惜大兴土木,加以扩充改建,取名“养寿园”,在此以修身养性的名义乐居,静观时局的风云变幻。

袁世凯曾经扮作渔翁,披蓑乘舟池上,以示自己已归隐江湖,醉心于山水之间,从此与世无争之态。

袁世凯真的甘心择居安阳洹上村,从此真的无意政事、寄情于山水之间吗?这是决不可能的事。他隐居洹上,不过是在行韬光养晦的狡术,想借此消除清室对他的疑忌与注意力罢了。

一向野心勃勃、权欲极强的袁世凯,自天津小站编练新军起家,经过十几年的惨淡经营,在朝野遍植党羽,特别是北洋六镇的将领很多都是其心腹,唯其马首是瞻,他当然不甘心就此隐退,后半世当个优哉游哉的钓鱼翁。他要探清廷动静,观察时局异动,图谋东山再起,以期卷土重来。

而安阳是河南境内距离北京最近的地方,且是京汉铁路的枢纽,交通便利,信息流畅,和他的亲信们见面也很方便,是他心目中最理想的“潜龙之地”,所以他被罢官后不愿意回到地处河南东部、交通、信息都极为闭塞不便的原籍项城,唯择安阳而居。

袁世凯在洹上村“养寿园”内秘密设立了电台,与京城以及各地党羽们保持密切联系,北洋军事集团的要人们和列强驻华公使也不时到访洹上村。

1911年,辛亥革命的风暴席卷了大半个中国,面临崩溃的清廷只好再度请这位蛰伏安阳的铁腕人物出山。

经一番讨价还价,袁世凯重操清廷军政实权的夙愿终于实现,他于1911年10月30日离开了隐居差不多近两年的安阳洹上村,率北洋军大举南下,直扑辛亥首义之地——武昌。后来,他凭借手中的军事实力,又籍革命军的力量,逼迫清帝退位,又迫使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对他妥协,孙将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尊位让给了他,老谋深算的袁成功地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

而这一切,都和他当初被清廷罢黜后决定择居安阳洹上村有千丝万缕的关联。

【写作不易 剽窃必究 】【插图源于网络】


9

人都是有两面性的,袁世凯一生枭雄,从出卖光绪皇帝开始,袁世凯为获得自己权利,出卖维新变法的同胞,告密慈禧太后,至此让光绪皇帝终身被囚禁。戊戌六君子被杀,让大清唯一翻身的的机会被扼杀。

然后与侵国列强保持紧密关系,出卖中国利益,为获取中国皇帝之位,并登基,虽然只是短短几天,但足以自豪。

袁世凯背了一声的骂名,但人性对自己亲人的爱护,似乎都是出自骨子里,血液里的传承。袁世凯至死都不想为自己的家族带来灾难。

10

确实,袁世凯在1901年安葬了她母亲刘氏后,再也没回过项城袁家老宅,后来他隐居垂钓,也未再踏入近在咫尺的老家项城一步,原因何在,与老家人有过节,伤心透底了。

袁世凯死前遗言“扶柩回籍,葬我洹上”。

袁世凯不是正妻所生,他是父亲袁保中的小妾刘氏生的,小妾嘛,在封建社会,地位十分低下,就算有个牛气的儿子,也改变不了小妾的身份,并且有条规则,只有正妻才能入祖坟,才可与丈夫合葬,小妾之类的只能另择穴安葬,所以再功成名就的袁世凯,他母亲刘氏去氏,进不了祖坟。

洹上村地形。

记得民国时期有个叫周莹的女的,又称安吴寡妇,她把吴家经营的飞黄腾达,也是陕西第一女首富,但再有名望,再大功劳,因为她没有为吴家诞下子嗣,不能入祖坟,所以安吴寡妇硬生生的葬在吴家祖坟之外,很是凄凉。

于是袁世凯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因为祖上门规,袁世凯母亲不能入葬祖坟,为此袁世凯和当家的大哥袁世敦大吵一架,从此再未回过项城老家。

北洋军在洹上村附近秋操。

有个地方叫洹上村,这里临着京汉铁路,交通方便,附近又是商都故址殷墟,当年商朝名相伊尹也隐居于此,地势又非常开阔,所以袁世凯在小站练兵前曾在此进行筹备工作,后来就将此地买下,作为自己花园,这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袁林。

洹上村养寿园,袁世凯的花园。

所以袁世凯的母亲葬在这里,袁世凯的休闲园林建在这里,后来隐居也在此,死后的墓地也建在这里。袁世凯其实是个大孝子,他只是想母亲在父亲这个大家庭里有个名份,死后得一份哀荣,结果还争取不到,索性自力更生算了。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