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 > 古文“子不教父之过”是一个什么样的意思?

古文“子不教父之过”是一个什么样的意思?

2020-07-27 16:24阅读(400)

古文“子不教父之过”是一个什么样的意思?:养不教,父之过。细究之下,真相是很残酷的。很多人都以为“养不教,父之过”的意思,是家长对孩子为人处事上的教导

1

养不教,父之过。细究之下,真相是很残酷的。

很多人都以为“养不教,父之过”的意思,是家长对孩子为人处事上的教导,也就是家庭熏陶。虽然表面上的确如此,但不完全正确。

养不教,这个“教”字的本义是“用体罚的手段训导孩子做事”(也有说算术),所以有很多人误解了。

我要再一次提醒各位释义者,《三字经》是封建时代的产物,你不能用现代的思路去琢磨。

这里的“教”,简单说,是“信仰”的意思。引申意义为阶级观念。

《礼记·王制》里说,“明七教以兴民德:父子兄弟夫妇君臣、长幼、朋友、宾客也。”

所以,这里的“教”,与一般意义上的“教育”完全不同。

“子不教,父之过”说的是,如果孩子心里没有明确的阶级观念,这是父亲的错误。

《三字经》是“启蒙”读物,而在古时封建年代,实际上平民识字的人并不多,能够识字,能够让孩子就学的人,家庭条件一般都不会很差,所以,这种人即使是平民身份,但他们也是“上等人”。

《三字经》在开篇连续说了几个“教”字,但实际上,它所强调的不是孩子的进学或是普通的为人处事,而是给孩子灌输阶级观念。

在封建社会,“人分三六九等”不是一句空话,阶级制度是实实在在可见的。

《三字经》正是把这种封建阶级观念明确地写在纸上,让这些有书可读的孩子从童蒙时代起,心里就牢牢铭下“阶级”的刻印。简单说——自己是上等人,不要去与那些卑贱平民打交道。

这种思想虽然很糟糕,但不幸的是,它甚至一直持续到了现在。

正所谓“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你有机会读书,你就是上等人,上等人不可自跌身家与卑贱平民往来。

那么,这种理论一方面禁锢了民众的思想,以科举为惟一出路,另一方面,又加强了对人民“封建阶级制度不可冒犯”的深化教育。就如同《礼记》里说的“七教”,后世又把它更简练地概括成“三纲”,这也是封建统治者最乐于看到的。

我们读鲁迅先生的《孔乙己》,社会上会有孔乙己那样“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人”;《儒林外史》里,范进中了个秀才,胡屠户对范进说“若是家门口这些种田的、扒粪的,不过是平头百姓,你若同他拱手作揖,平起平坐,这就是坏了学校规矩”……

这种思维,在封建社会就是这么深入人心。

所以,“养不教,父之过”的真相,是非常残酷的。从童蒙时代起就灌输这种糟糕的思想,是非常可怕的。但是,《三字经》就正是这样的时代、这种风气下的产物。

至于后边的“教不严,师之堕”,那倒的确是在指普通的教育了。

2

《三字经》子不教父之过,养不教师之惰!

《三字经》是教育孩子的启蒙经典,而儿童的基础教育人格根基就是在家庭完成的。

一个人成年后能够成为一个对社会和他人有贡献有担当的人,是因为第一堂课过关了!而这第一堂课就是家庭教育,所以父母的言传身教至关重要!如果父母自身人格不健全,就会随时影响孩子,那么孩子的思想就会扭曲阴暗,所以说孩子没有教好第一责任人是家长!

那么父母要成为一个合格乃至于优秀的父母该如何实现呢!

其实,父母也是从孩子慢慢长大的,也就是父母经历完了孩子的成长过程才成为了父母!如果父母儿时的过程是阳光的温暖的,那么以后看社会就会积极正面,那么,就会影响身边的家人和自己的孩子!所以,教育就是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此三观正确,父母受益,孩子也跟着受益!那么,这个三观如何建立呢?

那就是第一堂课家庭教育打好基础,建立健全的人格,具有善良助人的品德!

第二堂课在学校接受老师的教育,学习好各种知识,与身边的朋友愉快相处!

第三堂课去到公司接受领导上司的教育,学会尊敬领导,友爱同事,关怀他人!

如果这三堂课都能过关,那么人生就会一帆风顺,因为基础已经有了,成功成就只是顺带的事情!纵观历史伟人贤人有大作为的人,无不是从小接受了良好的道德教育,在学校里接受了良好的知识教育,到了社会摸爬滚打学会了谦虚忠诚,做人务实的自我教育!

所以,子不教是因为长父没有做好自我教育,因为自己为人父没有过关,所以传递下去的也是不正确的观念。因为,孩子是复印件,而父母是原件!










3

“子不教,父之过。”这是三字经里面的一句话,意思就是说:生养孩子却不加教育,这就是父亲的过错。这反映出来的是家庭教育的缺失。

古今中外,子女的教育的问题都是被所有家庭放在首位的。在古代,教育资源是很匮乏的,绝大部分人是根本没有条件接受系统的教育的,我们这里说的教育是指文化知识教育。虽然没有文化教育,但古人对于小孩子的德行教育确实实实在在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家教。他们也许大字不认识几个,却能说出来什么是仁义礼智信,所以我们中华民族有很多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下来。反观现在,随着我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人都能够介绍到文化教育,但是德行的教育却有所缺失。这可能是物质文化极大发展所带来的一个弊端,是大的环境所致,但我相信,这样的风气也不会持续太久,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依然还是会被千千万万的中华儿女发扬光大。

一个小孩的教育不是学校单方面的责任,更不是哪个老师的事情,最重要的还是家庭的教育。小孩子从呱呱坠地到长大成人,很多的第一次都是跟父母学习的,父母正则子女正,父母不正则子女不正。《增广贤文》里面有一句话说得好:养子不教如养驴,养女不教如养猪。所以,父母还是要为子女树立正确的榜样,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4

生养孩子,在以后的成长中,确不管不教,就是身为父亲的过失

5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尤其是父亲更是孩子成长路上的灯塔和引路人,承担着教育和引导孩子成长的重任,因此一旦孩子成长走了弯路,父母(尤其是父亲)有不可推卸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