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在1856年到1860年之间,这段时期刚好是清朝爆发内乱的时候,太平天国运动已经占据了一大片地方,对满清统治者来说,太平天国是心腹大患,比英法联军危害多了,而曾国藩,李鸿章和左宗棠三人正在前线和太平天国打仗,满清统治者这一点上并没有昏庸,并没有命令曾国藩等人来救,他们也就不去救了!

对满清统治者来说,消灭太平天国才是最要紧的,毕竟太平天国可是要取满清的命啊,不是生死仇敌,而英法联军可没有取满清的命。之所以爆发第二次鸦片战争,就是英法对清朝开通贸易相当不满意,本来答应了要开通商口岸,让外国商品进入中国市场,可是清朝处处阻挡,敷衍了事,英法很不满意,所以为了让清朝彻底服软就发动了第二次战争!对满清来说,英法只是需要利益罢了,给了钱,签订条约,再割点土地就完了,反正崽卖爷田心不疼,以前不就是花点钱打发了嘛,洋鬼子好糊弄啊!可太平天国不好糊弄啊,你如果让曾国藩等人调兵来救,那太平天国也不是傻瓜,没人围攻了,我还不攻城略地,甚至和英法联合一起干掉满清,那就悲催了。太平天国一旦没人制约,势力扩散的更大,以后就更难打了,满清懂这个道理,英法是小患,太平天国才是大患,自然不能调兵了,死死压住太平天国不让它出头就行了,搞定了英法回过头来再搞太平天国才是最明智的!

就算满清统治者要求曾国藩调兵来救,曾国藩等人也不会听命,因为道理明摆着,是人就看清楚真相,不让太平天国势大才是大事,曾国藩肯定会上书说明这个道理,不会去救的,何况去救,就能打的过英法吗?曾国藩的湘军是厉害,可是对上英法的军队就不够看了,何况湘军的火枪大炮还是从列强手里购买的呢,去打英法,以后还怎么合作买武器啊,打也打不过,到头来被英法灭了,白让太平天国捡个便宜,那满清真的完蛋了,满清统治者不是傻瓜,曾国藩也不是傻瓜,不会那样做的,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曾国藩是不会听从这么愚蠢的命令的!

最佳贡献者
2

咸丰六年(1856年),太平天国运动尚未平息,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由于英国与法国以亚罗号事件及西林教案事件为借口,进攻清朝政府,所以被英国人称为“亚罗号战争”(The Arrow War)。


一、清军节节失利,北京沦陷,圆明园被焚

咸丰十年(1860年)8月,英法联军18000人进占天津,清军在僧格林沁带领下迎战英法联军失利。

咸丰携离京逃往承德。10月18日,英法联军占领北京,抢劫焚毁圆明园。


二、咸丰下诏曾国藩带兵勤王,曾国藩并未遵旨

面对八旗的连连失利,咸丰一面弃北京而逃,一边急诏曾国藩带兵勤王,北上抗击英法,并点兵让湘军名将鲍超带兵,诏书曰:“克日赴京交胜保调遣,勿得借词延宕,坐视国君之急”。

此时的湘军正在和太平军在安庆激战。鲍超是湘军主力,对手是太平军名将陈玉成。清军则略占上风,一旦带兵北上,那么就将前功尽弃,有可能被太平军反攻。所以曾国藩选择了集中力量安内,并没有北上勤王。


三、原因浅析

1.英法联军从东面沿海北上,即使曾国藩真的从安徽战场撤出主力,北上去救援北京。千里迢迢,陆军鞍马劳顿,远水不解近渴。

2.以湘军实力很有可能也会重蹈僧格林沁覆辙。

李鸿章出主意:“按兵请旨,且无稍动”,于是,曾国藩按兵不动,故意延迟。

3.此时,恭亲王奕?在京议和成功,更无需率军北上。

3

当时的清政府腐朽落后,如果由曾国潘的湘军北上勤王,清政府害怕由汉人领导的军队叛变,内有太平天国势力未消,外有英法联军。

相对来说,他觉着英法联军更可爱一点,所以任由他们侵略,最多割点地,赔点款。

清政府腐朽落后,百姓被愚弄。帝国的侵略行动都是蓄谋已久。




4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1856年10月至1860年10月英、法两国在美、俄支持下联合发动的侵华战争。其目的是英、法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在华侵略利益。为什么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不领军来抗击英法联军?这就要看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的时代背景。当时有个很重要的因素,1851年太平天国起义爆发,列强认为这是加紧从中国攫取利益的大好时机。

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的时期,我们来看看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在哪里?在干什么?

首先来看曾国藩:1856年(咸丰六年),曾国藩坐困南昌。9月2日,洪秀全与杨秀清内讧,史称天京事变,南昌解围。10月,曾国藩在长募勇组建吉字营入援江西。1857年(咸丰七年)2月20日,其父去世,曾国藩偕弟曾国华回籍奔丧。1858年(咸丰八年)7月13日,曾国藩接咸丰谕出办浙江军务,于8月15日抵达南昌,与胡林翼会商进兵、筹饷之策。12月,曾国藩作《爱民歌》以训湘军。1859年(咸丰九年)11月,曾国藩拟四路进兵之策,攻取安庆。

再来看李鸿章:1856年(咸丰六年)九月,随同福济等先后攻克巢县、和州等地,后叙功赏加按察使衔。1857年(咸丰七年),安徽巡抚福济奏报李鸿章丁忧,为父亲守制,从而结束了他为时五年的团练活动。次年,太平军再陷庐州,李鸿章携带家眷出逃,辗转至南昌,寓居其兄李翰章处。1859年(咸丰九年)十二月赴江西建昌,入曾国藩幕府,负责起草文书。1860年(咸丰十年)秋,曾、李师生之间因曾国藩决定移军祁门和弹劾李元度二事发生严重分歧,终至愤而离营。后来,经过胡林翼、陈鼐和郭嵩焘等友朋的劝说和曾国藩的再三招请,李鸿章乃于次年六月七日重回湘军大营。

最后看左宗棠:1856年(咸丰六年),左宗棠因接济曾国藩部军饷之功,被任命为兵部郎中用,赏戴花翎。1858年(咸丰八年),在骆秉章的保荐下,左宗棠加四品卿衔。1859年(咸丰九年),樊燮京控案发,左宗棠被迫于当年末、次年初离开骆秉章的幕府。1860年(咸丰十年),在太平军攻破江南大营后,左宗棠以四品京堂候补,随同钦差大臣、两江总督曾国藩襄办军务。 并在湖南招募5000人,组成"楚军",赴江西、安徽与太平军作战。

从以上的描述中,我们不难看出,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三人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的这段时期,正在集中精力对付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运动是要推翻满清政府的腐朽统治,所以被清朝最高统治者咸丰皇帝视为最大威胁,而在咸丰看来,英法等国不过是想谋取利益。在清末八旗军基本丧失战斗力的情况下,咸丰不得不允许汉臣办团练,来对付太平天国。在太平天国发生内讧的“天京事变”以前,以曾国藩创办的湘军为代表的地主武装是弱势的,节节败退的。在如果这个时候咸丰把曾李左三人撤下来,无异于自毁长城,给太平天国喘息的机会。所以咸丰宁可出卖一些国家利益给英法等国,也不会坐视太平天国做大做强。

5

因为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原因,清朝的社会矛盾激化。

金田起义的洪秀全领导了声势浩大的太平天国起义,几乎占尽了清朝的半壁江山,更是一度进攻北京,轰动朝野上下,对清王朝来说太平天国的威胁更大。

曾国藩和李鸿章分别是湘军、淮军的最高统帅。而他们的主要的任务就是为了消灭太平天国维护清朝的统治而创立的。

而且英国进行鸦片战争的目的就是想进行鸦片贸易,开拓中国的市场并无意推翻清王朝或者是占领中国国土。

虽对清朝也构成一定威胁,但是威胁比小。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