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是西方极乐世界呢?在《安乐集》里,道绰大师就有解释:
日出处名生,没处名死。藉于死地,神明趣入,其相助便。
“日出处名生,没处名死”,太阳从东方升起,东方就代表早上阳气开始升腾;日没处是西方,日没就代表一天结束,也代表人的一期寿命结束。我们现在也说“驾鹤西游”,就是一个人死了,不会说“驾鹤东游”。“藉于死地,神明趣入,其相助便”,所以就用“西方”代表我们这一期寿命结束要去的地方。
还有一种解释。地球自西向东自转,这是众生的业力招感。所以,我们去西方就是逆生死流,跟业力的生死流相反,就不再生死,逃出生死。
西方人认为;如果工作赚钱变成生活的最大意义,或者是每天早晨醒来的原因,那就太可悲了。 而中国大部分人民还没有富裕到追求高生活品质的地步,但是如果你有机会看看西方人的平均薪水,比较当地的物价的话, ...西方人民认为;享受生活的每一天生活,是每一天的集合。过好了生活中的每一天便拥有了一生的美丽与多彩!宁愿多点时间与家人和朋友相伴融融,而不愿为了多挣一点薪水把自己累死。
但是常常被忽略的是,欧洲国家的人们能够这样享受生活,是因为西方社会更愿意把一些复杂的、昂贵的、必不可少的生活需要,比如日托、教育、医疗卫生、诸如此类,作为公共商品提供。这意味着人们不再需要花时间精力研究并争取这些服务,人人都可以享受到这些基础服务,无论收入水平高低。这还意味着高收入阶层与中产阶级享受到的是同样的服务,因此服务质量得以保持在高水平上。
首先不是所有西方国家都是这种情况,存在这种情况的都是经济成熟,社会福利体系成熟的国家。其次,这些西方国家的经济发展时间比中国长,人口资源的配比和中国存在较大差异;再者,因为科技发展等众多影响因素,在整体工作效率上,中国和西方发达国家有差距。然后,上班时间少并不代表不努力,西方职业者并非不辛苦,他们只是在工作之余更愿意享受生活,而在中国很多职业者做不到“努力工作,享受生活”。西方人一直相信这句话:
等生活中真有了生老病死这样的大事,你才知道以前的忧伤都是矫情!我们都将要死很久,所以我们更要好好珍惜和我们所爱的人和爱我们的人一起相亲相爱的过好当下的每天。好好的为生而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