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历史的记载,都是从上帝视角来看的。历史的功能之一,就是回放过去,寻找未来的轨迹。
鸿门宴是中国历史爱好者不容错过的一个话题。它为什么会如此引人注意?只因一个看似漫不经心的决定,改变了两个人的命运,也改变了整个中国历史的进程。
范增: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历史为什么会有趣?因为它充满了争议,可以让我们有个机会争得脸红耳赤,又乐在其中。
现在,我们来看看鸿门宴有那些有趣的争议。
争议一:项羽有没有杀刘邦的能力?
有人说,这不是废话吗?项羽在自己的大本营,他随时都能杀掉刘邦,这个问题还要说吗?
项羽:千斤巨鼎都能举起!为何不能举起天下?
这可不能怪我,因为有很多人列出各种证据,证明项羽不敢杀刘邦。这些观点有这些:
- 项羽的军队虽然有40万,但是属于自己本部的只有10万人马。项羽杀了刘邦,其它诸侯国的军队会叛变。
- 刘邦先入关中,符合楚义帝的约定。项羽杀了刘邦,会直接跟楚义帝公开对抗,对项羽的名声不好。
- 刘邦还有10万军队,深得关中百姓民心。项羽杀了刘邦,会导致关中百姓叛变,刘邦的手下也会跟项羽火拼,项羽就算赢了,也半死不活。
这些观点都是从客观的角度出发进行思考的。它唯一的弱点就是忘了项羽自己的主观情绪。如果项羽想做一件事,就算是千军万马都挡不住他。
- 在巨鹿之战前夕,当时楚国只有7万人,秦军高达40万人。就算是傻子都能看出,楚军只能智取不能力敌。可是项羽为了报叔父被杀之仇,自己带兵过河,来个破釜沉舟,猛冲猛打,硬生生击垮了几十万秦军。
巨鹿之战,成就了项羽一生的荣光!
项羽是不惧怕任何东西,如果他想杀刘邦,他根本不会把刘邦区区10万军队放在眼里。
至于关中百姓,项羽后来屠杀关中,烧阿房宫,怎么不见有人反抗?更何况其它诸侯国军队早就被项羽虎胆吓怕了,还敢为刘邦出头?楚义帝对项羽处处制肘,项羽早就想杀他,怎么会把楚义帝放在眼里。
综合说来,项羽完全具有杀掉刘邦的能力,至于他想不想杀,就是另外一回事。
争议二:刘邦为何能虎口脱险?
刘邦不是个笨蛋,他知道项羽的脾气。项羽吃软不吃硬,要活命,只能低声下气去讨好他。
刘邦:举鼎看气力,举天下看智力!
可是刘邦也要做了准备功夫才能去道歉讨好。项羽的军师范增也是个腹黑的家伙,他早就看穿刘邦的小伎俩,也一心想杀他。
刘邦做了那些事才能虎口脱险呢?
- 收买项伯。项伯本来是张良的朋友,前来告知项羽要杀刘邦。刘邦为了活命,不惜尊称项伯为兄长,结为姻亲,收买了项伯。项伯后来为刘邦向项羽说情,还在鸿门宴项庄舞剑杀刘邦时保护刘邦。可见刘邦这招的高明。
- 轻装赴宴,叙说旧情。项羽和刘邦都曾在项梁手下作战,两人曾多次一起合作。项羽这个人很念旧,所以刘邦一到鸿门就说有人离间他们的兄弟友情。项羽果然感动了,对刘邦杀意顿减。范增几次叫项羽下手,项羽都不忍心。
- 樊哙勇闯宴会,大声斥责项羽负义,再次加深项羽对刘邦的愧疚感。通过多次情感打动,项羽对刘邦再无杀意。
- 刘邦后来借酒醉,不辞而别,张良向项羽献上厚礼。项羽对刘邦既看不起,又同情,于是刘邦彻底安全了。
看似斗剑,实质斗智!
刘邦在鸿门宴,依靠的是多方谋划,加上自己精彩的表演,讨好了项羽,才能虎口脱险。
小结
历史不能重演,只能窥探,在历史面前,人人都是上帝。每个人都用自己的放大镜寻找历史的蛛丝马迹,企图找出历史的方向。
有时候成功与失败看似一念之差,实质是多方角力。
一场鸿门宴早已结束,但是留下的争议却至今未消。
这是我对鸿门宴这个问题的小小看法,希望各位多多指教!
如果喜欢讨论历史问题的,可以关注我的头条号:我的17,有空一起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