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刘备是不可能统一三国的,不但刘备不可能,孙权也不可能。三国之中,唯一有机会统一三国的,只有曹操。这是为什么呢?

我们看一下刘备。

首先,刘备的基础太差了,他本身家里不是豪强,是一个卖草鞋的,这样的话,就得不到豪强的支持。没有豪强的支持,是不可能在三国取得成就的。

这跟西汉开国不同,西汉开国,那真的是天下宁有种乎,秦国无贵种,天下皆亡人,秦国一亡,无论草根贵族都可以争天下,因为秦国把天下扫平了,地方上没有任何的势力,等于出现了权力真空,谁去就能占有一方。

但东汉末年不同,东汉未年地方豪族势力很强,手里有大量的土地,有经济力,手上还有私兵,还能建坞堡,等于地方上的权力原本就掌握在豪强的手里,一个人要想在三国建功立业,看的就是他有没有争取到地方豪强的支持,比如袁绍,他就是因为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布天下,所以第一桶金是韩馥白送的。这种机会,不要说刘备别想了,就是曹操也没有的。

没有豪强,刘备最先争取到的一些人,不过是他差不多的小地主比如张飞,无业流民比如关羽,最多就是一些大商人的风投。他要拿着这些东西去在东汉找立足太难了。打来打去,都处在四处飘泊的地步,就连陶谦让徐州,那其实也是假的,因为徐州不是陶谦可以让的,陶谦本身就没有得到徐州豪强的支持,所以他才最苦逼,手下都约束不住,手下跑去抢曹操的父亲,曹操打过来,陶谦因为没有地方势力的支持,一点还手之力都没有,陶谦让给刘备的只是一个虚名,而不是真正的有根基的地方,所以刘备在徐州也没有站稳脚跟,被吕布轻松就夺走了。

后面刘备去了荆州,也是挂靠,曹操这时在整理北方,刘备只有陪刘表喝酒撸串吹牛逼的份,眼睁睁看着乱世要结束了,自己还没有建功立业,这才看着大腿的肉徒悲伤。

他的转折来自危机,来自曹操打过来。曹操不打过来,就算刘表死了,荆州也不会是刘备的。因为荆州豪强不认刘备,像刘巴,就是打死不鸟刘备,曹操打过来,把刘表吓死,刘表家收编了,荆州出现了权力真空,而靠着东吴击退了曹操,孙权又把荆州借给了刘备,刘备才有了真正的属于自己的地盘。

但这个时候,他还是最弱的,而且年纪也不小了,拿下益州之后,又跟东吴起纠纷,最重要的是,他的敌人永远都那么强大。

我们讲,不胜在已,胜在彼。就是你能掌控的只是自己不败而已,能不能胜,要靠别人,这跟足球理论一样,你只能保证自己不失球,而进球要靠对方出现漏洞,那孙权比他年轻,明显要比他活得长,他打孙权的主意没戏,曹操也没有掉链子,他也找不到机会,能够在蜀地称帝,那已经是他创业的天花板了。

反观曹操倒是错失了两次机会,一次是赤壁之战,他跟袁绍一样,犯了冒进的错误,如果不急于进攻,而是忽悠住东吴,那刘备就只有远走交趾,曹操可以腾出手,拿下刘璋,得到蜀地,东吴不用攻,自个就会降。另一次机会,是刘备跟孙权开战的时候,他没有趁机进攻刘备,夺下益州。

最佳贡献者
2

论出身,朱元璋是个无家可归的乞丐,却能在明末的天下大乱中统一天下,刘备这个以织席贩履为生的皇族之后,却不能统一三国,着实让人觉得可惜。

论能力,刘邦这个无所事事的小混混,却能在秦末天下大乱中统一天下建立大汉王朝,刘备这个有识人之明,有仁义之心,又有关羽、张飞这等三国时期唯二的万人敌相助,却不能统一三国,确实让人难以理解。

论意志,刘秀这个能够强忍亲兄弟被杀的文弱书生,却能在新莽末年天下大乱中统一天下延续大汉王朝,刘备这个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坚韧不拔,永不言败稍有安宁还有髀生之叹,如此居安思危的刘备,却不能统一三国,真的让人想不明白。

刘备身上有如此之多的优秀品质,能够聚拢英雄人才,比如关羽、张飞、诸葛亮、法正等,与刘备稍一接触,便跟随终身,这是刘备的魅力,刘备以白手起家,以弱小的势力,辗转于天下诸侯,最终三分天下有其一,这是刘备的能力。

失败是成功之母,发生在刘备身上的失败,已经多到无法计算,刘备既有当年刘邦的厚黑,即使被吕布夺了徐州,照样脸不红心不跳的投靠吕布,只是为了在狭缝中生存,即使经历再多的失败,投靠再多的势力,刘备都没有放弃自已的努力,仍然与天斗、与势力最强的曹操斗,即使被曹操追得满世界逃,刘备从来也没有放弃自己最初的理想,这是刘备的毅力。

一个有魅力,有能力,有毅力的刘备,始终不能成功,始终不能统一三国,这是为什么?

有句话是这么说的:努力不一定成功,但不努力一定会失败。刘备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努力,但他却忽略了一个问题:就是天下大势,简称时势。

要问东汉末年,谁的势力发展最快?不用说,那一定是袁绍,袁绍从京城洛阳逃出来时,被当时是敌人的董卓封了个渤海太守,只不过就是一个太守而已,当时整个天下的太守少说也有一百多人,但是袁绍仅仅用了十年时间,就成为天下最大的势力,这是为什么?

这里不讨论袁绍是怎么失败的?只讨论袁绍是怎么成功的?袁绍成功的理由就是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获得了士族的支持。东汉末年的天下,已经是世家大族在地方上横行的时代,世家大族也被为豪强、门阀,是从东汉初年的地主豪强及新兴贵族发展而来,到了东汉末年,掌控着地方上的官员推荐权,舆论控制权,经济权,再加上隐匿人口和家族势力的强大,这股势力成为左右天下局势的力量。

袁绍正是得到了世族门阀的支持,才在仅仅有名声的情况下,迅速获得大量支持,迅速夺取了冀州牧之职,再以十年不到的时间,就统一了河北四州,发展速度之快,整个东汉末年没有人比得上。

当曹操击败袁绍成为天下最强大的势力时,以曹操为代表的军阀、士族、寒族的混合集团成为当时雄据八州的政权,而正是曹操以“唯才是举”作为选拔人才的标准,才导致了地方上占主导地位世族门阀的抵制,这也是曹操不能统一天下的原因所在。

唯才是举是以才能作为衡量出士当官的标准,这可与士族们推崇的以出身作为当官标准差远了,所以曹操不受支持,也就造成了曹操逆潮流而行,不能统一三国。

在这股强大的力量面前,连曹操这样强大的势力,都不能摆平士族统一天下,那么刘备能吗?当然不能了。

刘备起家的资本就是靠个人感情维系的一个军事集团,也可以称为军阀,包括曹操、孙权在本质上也都是军阀,军阀只有在乱世中凭借武力和军事力量能称霸一时,一旦到了和平年代,需要文官治国时,军阀如果不顺应潮流,要么是被取代,要么就孤立了。

刘备也是如此,作为一个外来的军事集团,一不能顺应潮流,取得天下士族的支持,二不能在军事上击败另外两个强大的政权曹操与孙权,三不能在内部得到统治区的真正支持,想要统一天下,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

统一天下,需要的不仅仅是军事力量强大,同样需要的是政治力量强大,在军事上可以以少胜多,以弱胜强,但在政治上,永远需要得到大多数的支持,才能政治统一,东汉末年的大多数,就是得到士族的支持,可刘备没有,不仅刘备没有,曹操和孙权也没有,所以三国就只能是三国,而不是一国。

任何人力在潮流和时势面前,都显得非常弱小,不要相信人定胜天的鬼话,刘邦、刘秀、朱元璋们能统一天下,是顺应了时代的潮流,是迎合了当时社会的绝大多数政治力量,是接受了时势的选择,所以他们能统一天下。

可到了刘备这里,潮流、时势都不在自己手中,纵有再多的万人敌,再多的诸葛亮,也难以统一天下,这不是刘备的错,但是刘备不能统一天下的原因。

3

最基本的原因是:刘备的起点太低,起步太慢,条件太差。

看惯了《三国演义》,你也许会觉得刘备来头很大,一开口就是“汉室宗亲”、“皇叔”。但实际上,经过两汉400多年的繁衍,汉室宗亲早已不知有多少万人了。不要说东汉末年,就是在西汉末年,王莽篡位,刘秀起兵的时候,刘秀也只是一个普通的汉室宗亲,没有人觉得他这个身份很了不起的。同样是汉室宗亲,跟刘秀同时代的刘歆(著名的学术大师)就投靠了王莽,还当上了王莽的国师,跟刘备同时代的刘晔(霹雳车的发明者)也投靠了曹操,在曹魏政权中获得了很高的地位。现在你觉得刘备这个一砖头扔出去不知砸死多少的汉室宗亲身份,有多大的含金量呢?

对刘备真正有用的,是他的求学经历。他跟随当时的大儒卢植学习,跟公孙瓒等人为友,卢植和公孙瓒后来都为他提供了很大的帮助。顺便说一句,正史对刘备读书的记载是:“先主不甚乐读书,喜狗马、音乐、美衣服。”作为一个出自贫困家庭、受叔叔刘元起资助才能出来读书的贫困生,这幅纨绔子弟的形象真是令人错乱……

来对比一下刘备一生最大的对手,曹操。曹操的远祖可以追溯到西汉的第二位丞相曹参,近亲呢,父亲曹嵩官至太尉(即使是花钱买的,至少说明人家有钱),名义上的祖父曹腾是中常侍大长秋,跟十常侍一个级别的大太监。以这样的门第,所以曹操早早就进入了大将军何进的核心决策圈,讨伐董卓时一起兵就有许多猛将、谋士来投,其中包括许多曹家和夏侯家的亲戚。

煮酒论英雄

而刘备呢,很长时间内只有关羽、张飞这两杆枪,最多加上同乡老朋友简雍。这样的阵容面对曹操的荀彧、荀攸、程昱、郭嘉、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李典、乐进、于禁等超豪华组合,简直令人内牛满面,完全没法比啊。

因此,真正的问题不是刘备为什么没有统一中国,而是为什么他在起点这么低,又多次被曹操暴打的情况下,还能奋起直追,以至于似乎有了统一中国的希望,令许多人问出了题主的问题!这已经够励志的了!

4

庞统早死,基本没发挥什么作用。诸葛亮虽是旷世奇才,但毕竞在蜀汉排行仅为第四,关健时刘关张三兄弟並不听他节度,张飞还好些,诸葛亮进川前尊重刘备意愿,让关羽守荆州,临行问关羽守城之策,关羽的回答让诸葛亮很是吃惊,但也无可奈何,只能反复叮嘱守城之策,而关羽连连答应,之后却当做耳旁风,根本没当回事,结果导至荆州失守,连命也没了。刘备为给二弟报仇,义气用事,置国家大局于不顾,盲目对吴用兵,根本不听诸葛亮的劝谏,结果又遭夷陵惨败,使国力急转直下,何谈恢复汉室……

5

每一次统一,都需要天时、地利、人和。并且由一个实力强大的英雄人物,最后完成临门一脚。至于刘备,何德何能?


第一,当时不具备统一的条件。三国时期是封建小农经济,自给自足,很容易占山为王形成军阀割据。三个政权,基本都能实现内循环。


第二,刘备实力不足。刘备手上的几张牌:1、”刘皇叔“是他最大的政治招牌,对比曹操手上的天子,还是差一截。2、蜀汉偏安一隅,外面进去难,里面出来也难。3、人才凋零,集团内部矛盾。文臣武将都严重不足,荆州派和益州派水火难容。



魏国地盘大,资源夺,兵强马壮。

第三,刘备一个从底层爬出来的诸侯,屡战屡败。前期颠沛流离,寄人篱下。后期好不容易有了自己的根据地,结果关羽大意失荆州,又经历夷陵之战,蜀国元气大伤,没多久刘备就驾崩了。





刘备称帝后,一意孤行,意气用事,完全没有权衡当时的政治格局。他有英雄之志,无英雄之魂;有英雄之名,无英雄之实。

6

不仅刘备没有统一三国,曹操,曹丕,孙权都没能统一。谁统一了?司马炎,你说尴尬不尴尬

7

从刘备信奉《隆中对策》的时候,就已经埋下了失败的种子,《隆中对策》的战略错误不是靠几场战役的失败,就能弥补回来的。

一、夺取荆州,就注定了刘备走不远

赤壁之战以孙刘胜利告终,荆州三郡为刘备所得,但荆州处于中原腹地,曹操、孙权对其虎视眈眈。而且曹操占领了襄樊,孙权占领了江夏,荆州实则也是三分天下,这势必牵制了刘备大量的军事力量。在刘备进川的时候,就留下了关羽和诸葛亮来经略荆州,一方面要防御曹操和孙权,一方面还要对益州用兵,这也就使刘备犯了两线作战的境地。而且,刘备对荆州看的太重要,在关羽大意失荆州后,举全国之力讨伐孙权,却被陆逊一把大火烧的兵甲无归,蜀汉元气大伤。

二、偏于益州,就注定了蜀汉再也无法出川

诚然,夺取下益州后,为蜀汉政权的建立带来了地理便利,别人不好打进来。但蜀汉也不好打出去,从我们后来人的角度来看,在封建主义时期,有一个基本规律——南北分裂,则北强南弱,东西分裂,则西强东弱。究其原因就是,北方和西方都有广袤的草场,可以培养战马,组建骑兵。诸葛亮六出祁山,反对魏延子午谷,直取长安的建议,就是因为蜀汉以步兵为主,只能用山地战和弓弩优势来对抗曹魏铁骑。

三、放弃汉中,失去了夺取天下的根本

在刘备请诸葛亮出山之际,刘备屯兵新野距离汉中并不远,当时张鲁治汉中,兵疲将弱。如果刘备当时取汉中,应该不是很难的事情,夺取汉中后,向南可以夺取益州,向北可以取陇西。具有极大的战略纵深,而且最重要的是,刘备可以拥有西北巨大的草场,从而培养骑兵和曹操逐鹿中原。

在公元219年,刘备和曹操汉中争霸,刘备胜利,但已经错失了向北发展的机会。蜀汉再无组建强大骑兵的时间,也错失了夺取天下的机会。

结语:

观刘备和诸葛亮一生,都是把匡扶天下作为毕生的追求,但战略思想的局限性,并不能靠战役的胜利弥补。蜀汉后期,诸葛亮修正了战略思想,比如承认孙权对荆州的占领,恢复孙刘联盟;比如集中力量经营汉中,使汉中成为了北伐的策源地。但此时,诸葛亮已经时日无多,也就没有更多的机会对战略思想先天错误进行弥补。

8

刘备成立了蜀国,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但是也有他的失误,导致了他不能统一三国。

1.负气伐吴导致蜀弱。

刘备在夺得益州之后,不顾“联吴抗曹”的大局,几乎集中所有兵力准备与孙权争夺荆州,造成了孙刘联合抗曹的局面出现巨大裂痕,曹操趁机夺取汉中,益州“一日十惊”的恶果。

荆州丢失后,刘备不顾诸葛亮、赵云等人的劝阻,以为关羽报仇为名,兴兵大举讨伐吴国。在夷陵被陆逊火烧连营七百里,精锐尽失,蜀国只得局促于益州一隅,陷入民贫国弱、内外交困的窘境。

2.继承人的选择不当。

刘备戎马半生,有刘禅、刘文、刘理三个儿子,还有一个义子刘封。虽然按嫡庶长幼的常理来说应该传位于刘禅,但论能力来说,刘封是再合适不过的人选。刘备也深知这位同他摸爬滚打多年的“义子”的能力,但刘封毕竟不是亲生的,因此始终犹豫不定。在夷陵大败的刘备病逝于白帝城,将皇位传给了“扶不起的阿斗”——刘禅。诸葛亮竭尽全力整顿朝政、北伐中原,但刘禅昏庸无能,一味享乐,听信谗言。诸葛亮四出祁山,取得了重大胜利,不出半月,三军将士即可打过渭水,收复长安,而刘禅却听信了李严令诸葛亮班师回朝的谗言,葬送了刘备“匡扶汉室”的遗愿。

3.不擅长用人。

首先,协调工作不足。刘备虽然广招天下豪杰,却不能像曹操那样正确协调好人事方面的关系。

其次,没广泛选拔后备人才。再次,不少重要角色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东汉时期共有十三州,曹魏占据九州、刘备只占一个益州,实力显然处于劣势,再加上与孙吴关系的破裂、自己本身的失误,最终导致统一天下的志向成为泡影。

9

因为刘备的手下没有一个合格的大将!

刘备自己没有什么军事才华,前身所以依靠的就是关羽、张飞、赵云,后期才有了黄忠、马超、魏延等将领。

关张赵马黄勇则勇矣,谋略远远不足。都是冲锋陷阵的勇将,却不是决胜千里的统帅。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往往刘备好不容易占领了一个地盘,手下有兵有粮,但是转眼就被打跑了。刘备很早就占领了徐州,地盘比曹操小不了多少,而且户口百万,人也不少。

于是刘备膨胀的不得了,跑去打袁术。没打过。转眼又被吕布偷袭,丢掉了徐州。

后来从曹操那里骗了几万军队,又跑去占了徐州,结果被曹操一个月就打跑了,关羽都被俘虏了。

所以我们说,刘备的起点虽然低了一点,但是他的运气是极好的,先后两次轻松占领了地大人多的徐州。原本是占据很有利的地位的。

但是由于自己的手下没有一个能征善战的军事统帅,所以两次丢掉了徐州,丢掉了争夺天下的根本,不得不投靠刘表。

假如刘备的手下有一个韩信,或者白起,或者李靖,或者岳飞,随便哪一个。刘备研究统一全国了!

10

罗贯中小说《三国演义》对蜀汉集团粉妆美肤太多,小说在民间又广为流传。很多人读后,都当正史,深为刘备不能灭曹吞吴而扼腕长吁。

人们向善厌邪之心值得肯定,但"看古书落泪一一替古人担心”,不必有太多。

正史的三国,实则蜀国占地最小,还是贫瘠之地。华夏九州仅有益州一州。在政治、经济、文化、人口方面,还是北方中原魏地领先。而且领先不止一个档次。

本身刘备布衣创业,能在乱世诸雄中图得一份基业,已实属不易。他历尽艰辛,矢志不渝的执著精神值得后人点赞学习。可是当时当势,要凭他一州之基,去一统天下,真得是难度忒大了。不说刘备称王时已花甲之年,手下人才虽有几个翘楚,但比起曹魏人才来,真是小巫见大巫。

纵如此,他也是一时心躁,迫切采取了伐吴之策,明面上是为爱将关羽复仇,暗里也不能不说,有其在有生之年博一把,先取吴再灭曹的野心在内。可惜,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这一博,他大败亏输。不能否定他伐吴的举措有不慎之嫌。倘若胜了呢?!

历史没有倘若,事实是硬道理,三国曹操、孙权能够独霸立业,都是硬茬子。

人们看罗氏《三国》,希望仁善爱民的刘备一统天下,理解。可那毕竟是演义,是小说。就是卧龙风雏、五虎上将,也是后人,说书人,为增添情怀感、增加趣味性杜撰演义出来的。军事是军事,绝不是仅靠一谋土、一勇将,就能锁定胜局的。

结论:蜀汉刘备集团不会一统天下。一是曹操不是秦未的政治头脑缺乏的项羽,二是卧龙风雏,得一安天下,只是评话哗众而以,诸葛亮确实才智过人,但曹魏不只有三个禆将,三百三千个也有,能折冲。三是,爱看历史的你不要太受罗氏小说《三国》的影响。史有载:蜀,小国耳,名将唯羽。

我是爱看古书的散发弄舟,欢迎关注交流赐教。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