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先要先说明,本篇的参考内容,主要是《西游记》原著小说以及明朝相关史料,而去其他范畴无关。

在《西游记》原著里,二郎神“听调不听宣”,是个看似不起眼,其实信息量非常大的剧情。它最早的出处,是《西游记》的第六回。当时孙杀的性起,前线天兵天将稀里哗啦。一旁看热闹的观音菩萨,趁机强推二郎神:“乃陛下令甥显圣二郎真君,见居灌洲灌江口,享受下方香火。他昔日曾力诛六怪,又有梅山兄弟与帐前一千二百草头神,神通广大。奈他只是听调不听宣,陛下可降一道调兵旨意,着他助力,便可擒也。”

所以,这“听调不听宣”的意思也很明白:二郎神拥兵灌江口,天庭的各级部门都管他不着,天庭的日常活动他也不参加,就是呆在灌江口享受香火。这叫“不听宣”。但需要他出力时,只要玉帝发话,他就得来助拳。这就叫“听调”。如此奇特关系,《西游记》里也有诗句形容:“心高不认天家眷,性傲归神住灌江。”十分特立独行。

为何会有这奇特关系?待到“听调”的二郎神,带着众弟兄来找孙血拼时。也被孙一句话补刀:““我记得当年玉帝妹子思凡下界,配合杨君,生一男子,曾使斧劈桃山的,是你么?”这番揭二郎神家丑,也就揭开了“听调不听宣”的来龙去脉:玉帝妹子(二郎神之母)与凡人相恋生了二郎神,也因此被罚压在桃山下,后来被长大成人的二郎神劈山救出。而后二郎神就割据灌江口,跟“玉帝舅舅”来了个“听调不听宣”,看似苦大仇深。

如此“过节”,在好些神话剧的演绎里,更变成了玉帝与二郎神这“舅甥俩”,各种错综复杂的恩怨情仇。也叫好些观众直叹气:你二郎神既然也和玉帝有仇,那该和孙联手揍你舅(玉帝)才对,怎么你俩反而杀红了眼?可要细看《西游记》原文,这看上去苦大仇深的“听调不听宣”,甚至这“不认天家眷”的傲气,却没这么简单:人家舅甥俩关系好着呢!

比如靠着兄弟群殴加太上老君偷袭,成功活捉了孙后,立大功的二郎神,非但没“不认天家眷”的傲慢,相反一口一个“此乃天尊洪福”。接着上天庭受奖,也是喜气洋洋在壁厢听表彰,领了“金花百朵,御酒百瓶,还丹百粒,异宝明珠,锦绣等件”,赏赐比享有“天庭编制”的哪吒李靖们都丰厚。全程都是一幅其乐融融的样子,哪有半点怨仇?

那是因为二郎神胸襟开阔?说到底,人家本来就没仇。当年二郎神“母亲被压”“骨肉分离”的苦难,说到底,并不是“玉帝舅舅”对他们全家的恶治,相反,却是苦心的照料。

在《西游记》的世界里,“恋爱问题”是天庭不能碰的“红线”,凡间能想到的浪漫的事,天庭抓着了就凉凉。不信就瞧天蓬元帅,这么个手握重兵的天庭战将,只是调戏了下嫦娥,就被一撸到底踹进猪胎,成了西游路上挑担的猪八戒。同一个错,二郎神母亲都生娃了,却只是被送到桃山关押。而后二郎神一怒劈山救母,率兵在灌江口立足,却也不见天庭“追责”,反而由着他“听调不听宣”了。

而且这“不听宣”的二郎神,在灌江口的日子也十分滋润。他在灌江口有自己的庙宇,享受民间的香火。闲了就带着手下人打猎游玩,打猎能打到祭赛国地界,顺手帮孙收拾了偷宝的碧波潭龙王一家。简直是在规矩森严的西游世界里,潇洒享受种种特权——没“玉帝舅舅”照顾,显然不可能。

所以,这“听调不听宣”,与其说是二郎神的苦难身世,不如说是二郎神与玉帝,舅甥俩心照不宣的“秀”而以。遇上孙这样敢惹舅舅的泼猴?二郎神外甥当然要挺身而出,乒乒乓乓拼个死活。

那《西游记》里,为什么要悄然写下二郎神的这些“特权”?联系下作者的生活年代就知道,这显然写了明朝一群享受特权的阶层:外戚阶层。

二郎神这样的“玉帝外甥”身份,放在明代,就是标准的外戚。明代的外戚,虽没有了汉代的专权跋扈,却也一样享有种种特权。不但年龄到了就能封官领空饷,时不时还有朝廷赏赐,到了《西游记》问世前后的明代中后期时,外戚们更是气焰猛涨,只要不造反,日常的国家法度,那也是随意践踏。

所以,在明朝嘉靖年间时,除了抢男霸女兼并土地外,京城里好些外戚开典当行,靠放债收账赚得盆满钵满。更有外戚在交通要道上公然设卡收税,到了“虐市民,亏国课”的地步。以《明史》的话说,那真是“有司望风奉行,民不堪”,或是“有司厌苦之”。法律管不了,各级衙门没权管,还有的为虎作伥,苦的,只是老百姓。

甚至李自成攻灭明朝后,更留下了实锤证据:进拷索银七千万两,侯家什三——农民军在北京拷掠的巨额财富,三分之一都来自外戚为主的公侯家庭。明朝灭亡这事,“被照顾”的外戚们,却是挖大坑。

甚至,《西游记》里的二郎神,虽然也享有特权,比起明末外戚来,那还是良心人物。至少孙挥起千钧棒后,二郎神还敢硬杠。而李自成打北京时,那些享受明朝几百年特权的外戚们,却是逃的逃降的降。作为崇祯帝老岳父的周奎,甚至还公然投靠。然后全被李自成“清理门户”——这吃垮了明王朝的特权阶层,到了儿,还把大明往死里坑。

参考资料:《明史》、《西游记》

作者:我方团队张嵚

最佳贡献者
2

在天庭的众将中,二郎神绝对是一个特殊的人物,他并非是天庭里面的主要神,他更多是在下界来做自己的草头王,天庭的这些人平时都是在天上工作,而二郎神人家自己有着自己的队伍,在灌江口享受着人间的烟火。

后来孙猴子打上天宫,一开始二郎神也没有赶过来,在书中就只用‘听调不听宣’来简单描述他与天庭的关系。

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这就要说到他与玉帝之间的关系,所谓的听调,意思就是玉帝要有旨意让他去做某件事,他是必须要遵命的,后来玉帝让他来对付孙猴子,他也就赶来作战。

听宣就有些不同,这个意思是平日里二郎神是不会听从天庭的常规命令,天上的一些日常事务他也不会参与,天庭里面的各个部门都和他没有什么关系。估计二郎神一年到头也没有几次会去天庭,看起来他好像与天庭没有什么关系,因此天上的这些神对他的印象也不是非常深,即便是有事也不会想到他,后来还是观音推荐,玉帝才想到他的。

但我们看二郎神他的本领在天上绝对是顶级的,他与孙猴子之间是有着一些联系,俩人都对玉帝没有什么好感,二郎神自己身为玉帝的外甥,可他与舅舅相处得非常糟糕。当初他的母亲下凡生下他,却因此违背天条,后来二郎神劈山救母,这可把玉帝给得罪了,但此时的二郎神法力非常强大,并且和地方的一些势力有了联系,玉帝也不会轻易收拾他。这俩人也保持一种默契,平日玉帝的一些命令他不会去照做,只有专门的调令他才会动身。

二郎神虽然是非常高傲,对自己的舅舅没有什么好感,但他也必须要接受天庭的安排,毕竟玉帝掌管着天上人间,要是玉帝不承认他的话,他就很难在世界上生存。玉帝也不太喜欢他,可毕竟俩人还是有着一层亲戚关系,没有必要闹得那么僵,只要二郎神听自己的调令就可以,至于平时就当没有他这么个人就行。

对于天庭来说,二郎神在下界是他们的一个强大战力,玉帝要维持天庭的秩序,不会容忍这么一个违背秩序的人来做天神,可我认为玉帝心里也对自己的外甥感到有点愧疚。

因为二郎神后来救出自己的母亲,可由于被困太久,重见光日之后他的母亲就被玉帝召来的太阳给晒化,对自己的妹妹下这么狠的手,确实是有些冷血。

以玉帝的能力,完全是可以把外甥一起收拾掉,可他没有下这个手,也能看出他还无法做到真正的冷血。当然,王母在这里也起到关键的作用,她就非常欣赏二郎神,并且要求玉帝去给他加封,要是没有王母的支持,二郎神还真不见得能够得到天庭的认可。

他有着这样的特权,其实也不见得是什么好事,在灌江口自己来做王,实际上等于被流放在这里,平日不听宣,等于天庭的这些福利他都享受不到,偏偏要是天庭有事,他倒是必须要赶过来帮忙。这么做就等于是把他当做苦力,二郎神他自己也不愿意去天庭上接受玉帝的束缚,就算他必须要遵守玉帝的调令,也不会去真正出力的,在和猴子对战的时候,他也没有真正用全力,后来还和猴子称兄道弟。

不得不说,二郎神有着这种特权,可他在天庭里面是非常悲催的神,享受不到任何的好处。可惜,由于俩人有着这么糟糕的关系,让二郎神在天庭里面一直无法出头,他这么有能力的人,却没有办法得到重用,要是玉帝能够放开成见,给自己外甥更多的机会,二郎神完全可以在天上有更大的发展,玉帝这么做也真是埋没人才,孙猴子打过来,他手上也没有人能顶上去。

3

“斧劈华山曾救母,弹打椶罗双凤凰。

力诛八怪声名远,义结梅山七圣行。

心高不认天家眷,性傲归神住灌江。

赤城昭惠英灵圣,显化无边号二郎。”

《西游记》中这首诗写出了二郎神的身世和性格,以及他“听调不听宣”的缘由。

相传,二郎神是玉帝的外甥。他的母亲是玉帝的妹妹瑶姬,思凡下界,与凡人结合,生下杨戬三兄妹。但此举触犯了天条,瑶姬被玉帝压在桃山底下思过。

杨戬长大后,练就一身本领,斧劈桃山,救出母亲,又有弹打凤凰、力诛八怪、梅山结义的传奇经历,加之玉帝对他心有亏欠,便封他为“英烈昭惠显圣仁佑王”。

然而,二郎神对玉帝并无好感,且心高性傲,不愿依附于天庭,更不喜天庭的条条框框,便下界去灌江口居住,平时不与天庭往来。若玉帝正式下旨让他去办事,他还是会去。因此就有了二郎神“听调不听宣”的说法。

听调不听宣,指二郎神平日不用上天庭开会或汇报工作,他麾下的一千二百草头神亦不归天庭管。若军事或政务上有事让他处理,玉帝需要下达正式旨意,杨戬才会去。若只是联络感情的私交场合,就算玉帝邀请他,他也不会去。

简单来说,二郎神听调不听宣,就是服从命令听指挥,但没事别瞎套近乎。

“调”指调动,调配,是正常的上级对下级的工作安排;“宣”有居高临下,呼之即来挥之即去的意味在里面。

二者包含的感情色彩相差甚远。

“听调不听宣”表达的其实就是态度问题。

比如清朝的吴三桂,也是听调不听宣。他手握兵权,愿意听从旨意带兵打仗或者移防,但不到朝廷当面听旨,不能呼之即来。这也是一种自我保护方式,去了中央,离开自己的势力范围,极有可能被疑心深重的天子剥夺权利。

有书君以为,听调不听宣的前提就是自己足够强大。但弱小会被吞并,强大易滋生野心,所以历史上的诸侯要么灭亡,要么被统一,都是历史的规律,大势所趋。

有书君语 :有书送书季开始啦~每周会免费赠送1000本实体书给大家作为福利,本次送出的是年度必读之书《无声告白》。私信回复:福利,即可免费包邮领取书藉,本次仅剩200本,先到先得哦~

4

听调不听宣这个说法在传统演义小说里是很常见的一个说法,除了二郎神和天庭的关系是这样,隋唐演义里罗艺和隋朝的关系也是这样,都是听调不听宣。

听调不听宣是什么意思呢?先看看隋唐演义里罗艺和隋朝的关系。按照书里的交代,罗艺是秦琼的姑父,是前朝旧将,是在前朝大势已去的情况下,不得已投降了隋朝,条件就是听调不听宣。实际上,在每个新王朝推翻旧王朝的过程中,为了迅速推翻旧王朝,都会接收大量前朝旧将,都会给予类似罗艺这种待遇,也就是听调不听宣,允许你保留自己的军队,自己的地盘,只要不参加反对朝廷中央的活动,其它事情都可以在自己的地盘上独立自主。

也就是说,听调不听宣一般也就意味着,相对于朝廷来说,保持着一定程度的独立性。比如说罗艺,朝廷可以在必要的情况下调动罗艺参加军事行动,但是不能宣召他入朝觐见皇帝,因为这有可能意味着他被剥削原有的权力,也就打破了原来的承诺。如果朝廷强行下令要求他入朝,那就等于向他发出了明确的削藩的信号,会导致他们铤而走险,直接起兵造反,反对朝廷。

这其实是每个朝代初期都会面临的问题,也就是在开国时期的战争中,为了打倒主要对手,不断以各种许诺的条件拉拢过来的临时盟友。比如汉朝开国时的英布、彭越、韩王信、张耳、燕王臧荼,都是这种类型。因为对当时的汉高祖来说,主要任务是打倒项羽,所以这些人加入刘邦阵营,并不是刘邦真的要他们一起打项羽,而是要给最低限度的要求,也就是说,只要他们不参加项羽阵营,出兵帮助项羽打刘邦就可以了。

还有清朝初期的三藩,以及在大同的姜骧等明朝降将,和清朝的关系都和这种关系类似。他们都有自己的地盘,在自己的地盘里完全可以自主,相当于国中之国。在清朝尚未完全平定全国的时候,他们还有用,所以不会动他们。等到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时候,没有其他重要敌人了,他们就会成为朝廷加强中央集权的对手。所以,当康熙明确要求三藩入朝的时候,对三藩的吴三桂等人来说,这就是一个非常明确的削藩信号,要么他们的地位下降到和清朝其它的地方官员一样,也就意味着完全失去之前相对于朝廷的半独立性,如果不接受这个要求,那就只能造反了。

安史之乱之后,唐朝和华北地区的藩镇同样是这种关系,每个藩镇都是半独立的,名义上服从唐朝中央,但实际上是半独立的,军事、财政、人事、行政都是藩镇自己说了算,朝廷无力干预。在必要的情况下,朝廷可以下诏要求一些藩镇参加朝廷的军事征讨行动,比如调动几个藩镇对付一个刺儿头藩镇,但是不能轻易要求这些藩镇的藩帅们入朝中央,如果有这个要求,就会激起直接反对朝廷的叛乱。当然,也有些藩帅们在自己的地盘站不住脚了,会主动请求入朝中央,放弃独立性。

二郎神和天庭玉皇大帝的关系就是如此,他名义上是服从玉皇大帝的,但实际上只要做到不公开反对玉皇大帝就可以了。而他之所以有这个待遇,就意味着他曾经反对过玉皇大帝,发生过正面冲突,最后是在玉皇大帝的天庭无法完全把他镇压下去的情况下,双方达成的一个妥协局面,让二郎神成了天庭的一个政治特区。可以说,名义上二郎神和天庭是君臣关系,但实质上带有盟友性质。当天庭遇到没办法解决的麻烦的时候,可以征调二郎神出兵参战,但是不能让其他人去指挥他。

所以,在孙出世之后,天庭的镇压行动是逐步升级的。先是派比较低级的将领去剿灭,剿灭失败,再派天庭的大将托塔天王李靖出战,李靖率领十万天兵天将和哪吒一起去征剿,还是被孙打败了,玉皇大帝迫于无奈,只能让太白金星去请二郎神参战,去打孙。这也就是二郎神和哪吒之间的区别,哪吒是天庭的将领,是必须要服从玉皇大帝的命令的,还要听挂帅出征的李靖的指挥,但二郎神并不完全隶属于天庭,李靖也指挥不了。二郎神完全是自己去单干,凭一己之力去和孙单挑。

而当二郎神也搞不定孙的时候,玉皇大帝就只能派人去请和他完全没有臣属关系的如来佛祖了,这就是请外援了。如果打个比方说,就相当于抗战的时候,首先是国军抵抗日军,中央军抵抗不住,然后就是各地方部队参战,地方部队还不行,就是八路军,都不行了,那就只能请苏联、美国支援了。二郎神之于天庭,就相当于民国时期地方军阀与国民政府的关系。国民政府可以调动地方部队抗日,但不能直接干预他们的地方行政事务。二郎神也一样,天庭可以调动他去打哪吒,打孙,但是不能要求他到天庭来参加玉皇大帝主持的御前会议。

所以说,天庭的这套政治秩序,其实和地上人间的政治秩序的结构其实是相同的。中国作为一个广土众民的多民族统一国家,在政治上必然是复合型的,包含着多种政治秩序,相互之间既有重叠之处,也有一些细微的差别,这既是现实政治的需要,也是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积累起来的政治经验。而每一种类型的政治秩序的形成,都是在多种力量的斗争和妥协之后才形成并稳定下来的。二郎神和天庭的关系就是在经历了斗争之后形成的妥协方案,但在处理孙的问题的时候,天庭耍了不少小手段,就是利用了孙对天庭政治秩序不了解,实际上是利用了信息不对称。

孙要求的齐天大圣地位,实际上应当和二郎神一样,听调不听宣,但天庭却给了他一个虚假的名号,又派他去当弼马温,看守蟠桃园,这就是对孙的政治欺骗了。也是因为这种政治上的欺骗,导致了孙的自我定位错误,没有找准自己位置,他以为自己和其他的赤脚大仙等一样,和天庭是平等关系,结果却发现他只是天庭的中下级官员,导致他再次造反。假如天庭没有请如来佛祖来帮忙镇压,那么经过孙与天庭的斗争,也是有可能参照二郎神的待遇,形成类似的听调不听宣的格局的。

5

二郎神听到不听宣的说法主要来源于西游记,实际上,杨戬的实力虽然略高于孙、牛魔王,但在天界来说只能算中上,算不得一流。

听调不听宣的来由

西游记第六回记载了杨帅哥听调不听宣的来由:

1、菩萨道:“乃陛下令甥显圣二郎真君,见居灌洲灌江口,享受下方香火。他昔日曾力诛六怪,又有梅山兄弟与帐前一千二百草头神,神通广大。奈他只是听调不听宣,陛下可降一道调兵旨意,着他助力,便可擒也。”

2、大圣道:“我记得当年玉帝妹子思凡下界,配合杨君,生一男子,曾使斧劈桃山的,是你么?

从上述观音菩萨和猴子的言谈可以得知,杨帅哥确实是听调不听宣,而原因则是为了救母斧劈华山,违抗了玉帝的旨意,导致舅甥之间产生重大矛盾。

玉帝惩戒杨戬之母其实是重罪轻罚

玉帝妹子思凡下界,对仙界众仙来说,理论上来说是重罪,玉帝为了避免给政敌找到借口,自然是要是要严惩,然而,这种严惩其实已经是考虑到亲戚因素的降格处置了。

1、以猪八戒和沙和尚为例,猪八戒借酒调戏下嫦娥,就要打下凡间当猪。沙和尚的错误就更小了,不过是打烂一盏灯,不仅被打下界变妖怪,还要遭受飞刀之苦。

相比之下,罪行更严重的玉帝妹子,只需要在桃山坐牢而已,一般而言,这种尊贵犯人的即便是坐牢,待遇也比普通犯人好得多。

2、对于年轻气盛的杨戬来说,母亲是最亲近的和最重要的,至于天界法律什么的都不会去考虑,更不会理解玉帝的苦心。

救出母亲才是第一要务,所以就有了斧劈桃山。

3、对于玉帝来说,根本不想为了点小事让自己疼爱的小妹坐牢,但又不能不装装样子,而等到杨戬斧劈桃山,如果依照天界法律,玉帝应该派兵讨伐杨戬,实际上玉帝并没有这样做,完全是装傻充楞,让杨戬白白把人救走。

4、如果说杨戬年轻时未经人事,不能理解玉帝苦心,在修炼千年后的杨戬当然能悟出玉帝的为难。当然,他为了配合玉帝演习,自然就搞出了一套听调不听宣的把戏:

杨戬的听调不听宣只是演戏

听调不听宣的说法在历史演义小说中较为常见,一般都是在首都之外地区手握重兵的权臣干的事。

所谓听调,就是听候玉帝(皇帝)差遣;不听宣,就是不上朝,不面见玉帝(皇帝)。

一、杨戬当然算是地方实力派+权臣。有武艺高强的六兄弟,每个人的实力至少达到金吒、木吒水平,还有数千士兵。本人的实力胜于牛魔王、孙,自然算是杠杠的地方实力派。

二、平时,外甥和舅舅有矛盾,就不相见而已。但是,遇到孙造反,这已经是影响自家政权稳定的重大事件了,舅甥之间再有矛盾也要放下,所以,杨帅哥才立即领命前来镇压猴子。

三、为什么说杨戬不听宣只是演戏,还是要看原著第六回:那老君收了金钢琢,请玉帝同观音、王母、众仙等,俱回灵霄殿。这下面四大天王与李天王诸神,俱收兵拔寨,近前向小圣贺喜,都道:“此小圣之功也!”小圣道:“此乃天尊洪福,众神威权,我何功之有?”康、张、姚、李道:“兄长不必多叙,且押这厮去上界见玉帝,请旨发落去也。”真君道:“贤弟,汝等未受天箓,不得面见玉帝。教天甲神兵押着,我同天王等上界回旨。你们帅众在此搜山,搜净之后,仍回灌口。待我请了赏,讨了功,回来同乐。”四太尉、二将军依言领诺。这真君与众即驾云头,唱凯歌,得胜朝天。……一壁厢宣二郎显圣,赏赐金花百朵,御酒百瓶,还丹百粒,异宝明珠,锦绣等件,教与义兄弟分享。真君谢恩,回灌江口不题。

上述原著内容其实已经说得很明白:

1、杨戬打胜仗后并不骄傲,而是首先感谢玉帝——此乃天尊洪福。

2、杨戬上天朝见了玉帝。

3、玉帝与杨戬见面时,恩怨一句没提,如果真的矛盾很大,至少要说句今后恩怨一笔勾销吧。两人都没提,都装傻,似乎没有听调不听宣这回事。

4、杨戬立功后,玉帝立即封赏,而且奖励不菲——金花百朵,御酒百瓶,还丹百粒,异宝明珠,锦绣等件。

而献策建议杨戬讨贼的观音、扔了镯子砸倒猴子的老君,都没有获得任何赏赐;李靖、哪吒及十万天兵忙了好几次,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但连杯御酒都没得吃,俸禄也没加。

可见,玉帝和杨戬彼此之间,其实舅甥情谊重得很,听调不听宣只是装给外人看的。

6

一般来说,二郎神是第二个大闹天宫的人,其实,这是误读,二郎神人家没有大闹天宫,只是找了一把斧头,辟开桃山,救出了自己的母亲。这位母亲,传说是三界共主玉皇大帝的妹妹,所以,二郎神也算是玉皇大帝的外甥。但这只是传说,不当得真。因为玉皇大帝是远古龙族、妥妥的魔神二代啊。二郎神那显然没有任何龙族的血脉了,可见,说是外甥,只是说法。

二郎神干了违背天条,辟山救母的事情了,这事说大也大,说小也小,玉皇大帝,本身也没把这件事情,当成一回事儿。是惩罚二郎神,还是得到一员干将,玉皇大帝做了务实的选择。

而二郎神,也就自己给自己找台阶下,主动说,我以后“听调不听宣”。其实,这就是一个借口。

宣就是口谕,我们看《西游记》的话,会发现,玉皇大帝的很多命令,都是口谕,然后下边的大神去转诉,下命令,收到命令的人,就执行。调呢,就是玉皇大帝这个命令,写成文字,发下去。

这写,也不用玉皇大帝动手啊,所以,宣和调,差别不大。只是调更正式一点儿,有书面记录。

面对三界最强的玉皇大帝,二郎神只能自己找台阶下了,否则,面临的就是杀身之祸。

7

看了这么多回复,基本没有说到点子上的。听调,是指没有从属关系的单位之间互相调配资源,比如军事行动上的配合和帮忙。比如天庭需要捉拿孙,要杨戬帮忙,这就属于听调。听宣,是指上级领导命令下级,比如工作汇报。如果玉帝发布旨意“宣杨戬觐见”,杨戬就可以不去,因为他不认玉帝是他领导。调和宣最初就是表明发布要求和执行要求的双方地位关系,引申到后来其实已经无所谓到底是调还是宣,说这话的意思就是,你的话我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爱听不听。

8

相传,二郎神是玉帝的外甥。他的母亲是玉帝的妹妹瑶姬,思凡下界,与凡人结合,生下杨戬三兄妹。但此举触犯了天条,瑶姬被玉帝压在桃山底下思过。

杨戬长大后,练就一身本领,斧劈桃山,救出母亲,又有弹打凤凰、力诛八怪、梅山结义的传奇经历,加之玉帝对他心有亏欠,便封他为“英烈昭惠显圣仁佑王”。

在天庭的众将中,二郎神绝对是一个特殊的人物,他并非是天庭里面的主要神,他更多是在下界来做自己的草头王,天庭的这些人平时都是在天上工作,而二郎神人家自己有着自己的队伍,在灌江口享受着人间的烟火。

后来孙猴子打上天宫,一开始二郎神也没有赶过来,在书中就只用“听调不听宣”来简单描述他与天庭的关系。

二郎神说的“听调不听宣”是什么意思?听调和听宣的区别是什么?

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1、只听调不听宣的意思:就是只有在紧急情况下,玉帝动用调令,才能调动二郎神;平时玉帝的命令,二郎神可以不听。

2、调:就是调遣、调动派兵的意思。

3、宣:意思是指玉帝命令。

二郎神和玉帝的关系并不和睦。《西游记》原著中诗句云:斧劈桃山曾救母,弹打鋋罗双凤凰。心高不认天家眷,性傲归神住灌江。

玉皇大帝的妹妹与凡人杨书生成婚,生下了二郎神。玉帝大怒,将妹妹压在桃山下,二郎神长大后学成神通,劈山救母。他曾经降伏八怪,又与梅山六圣结拜兄弟,形成一股不可小觑的势力。

二郎神对玉帝从无好感,玉帝也很讨厌这个外甥。只是迫于舆论压力,才做出一副宽容姿态。于是玉帝让二郎神住在人间的灌江口,叫听调不听宣——即平常不用上朝,有急事才听从圣旨安排——其实,就是流放在人间,眼不见心不烦。

估计二郎神一年到头也没有几次会去天庭,看起来他好像与天庭没有什么关系,因此天上的这些神对他的印象也不是非常深,即便是有事也不会想到他,后来还是观音推荐,玉帝才想到他的。

但我们看二郎神他的本领在天上绝对是顶级的,他与孙猴子之间是有着一些联系,俩人都对玉帝没有什么好感,二郎神自己身为玉帝的外甥,可他与舅舅相处得非常糟糕。当初他的母亲下凡生下他,却因此违背天条,后来二郎神劈山救母,这可把玉帝给得罪了,但此时的二郎神法力非常强大,并且和地方的一些势力有了联系,玉帝也不会轻易收拾他。这俩人也保持一种默契,平日玉帝的一些命令他不会去照做,只有专门的调令他才会动身。

二郎神虽然是非常高傲,对自己的舅舅没有什么好感,但他也必须要接受天庭的安排,毕竟玉帝掌管着天上人间,要是玉帝不承认他的话,他就很难在世界上生存。玉帝也不太喜欢他,可毕竟俩人还是有着一层亲戚关系,没有必要闹得那么僵,只要二郎神听自己的调令就可以,至于平时就当没有他这么个人就行。

对于天庭来说,二郎神在下界是他们的一个强大战力,玉帝要维持天庭的秩序,不会容忍这么一个违背秩序的人来做天神,可我认为玉帝心里也对自己的外甥感到有点愧疚。

因为二郎神后来救出自己的母亲,可由于被困太久,重见光日之后他的母亲就被玉帝召来的太阳给晒化,对自己的妹妹下这么狠的手,确实是有些冷血。

以玉帝的能力,完全是可以把外甥一起收拾掉,可他没有下这个手,也能看出他还无法做到真正的冷血。当然,王母在这里也起到关键的作用,她就非常欣赏二郎神,并且要求玉帝去给他加封,要是没有王母的支持,二郎神还真不见得能够得到天庭的认可。

他有着这样的特权,其实也不见得是什么好事,在灌江口自己来做王,实际上等于被流放在这里,平日不听宣,等于天庭的这些福利他都享受不到,偏偏要是天庭有事,他倒是必须要赶过来帮忙。这么做就等于是把他当做苦力,二郎神他自己也不愿意去天庭上接受玉帝的束缚,就算他必须要遵守玉帝的调令,也不会去真正出力的,在和猴子对战的时候,他也没有真正用全力,后来还和猴子称兄道弟。

不得不说,二郎神有着这种特权,可他在天庭里面是非常悲催的神,享受不到任何的好处。可惜,由于俩人有着这么糟糕的关系,让二郎神在天庭里面一直无法出头,他这么有能力的人,却没有办法得到重用,要是玉帝能够放开成见,给自己外甥更多的机会,二郎神完全可以在天上有更大的发展,玉帝这么做也真是埋没人才,孙猴子打过来,他手上也没有人能顶上去。

总结:由于二郎神杨戬是玉皇大帝的妹妹所生,也就是玉帝的外甥。但甥舅关系并不和谐。二郎神因为玉帝将他的母亲压在桃山下而耿耿于怀,玉帝也因为二郎神是妹妹触犯天规,与凡人生的孩子而讨厌他。但是毕竟是甥舅关系,两人即便互相厌弃,也不可能放到明面上去,况且杨戬的武力值又那么高,是天庭不可缺少的人物。

于是,就有了“听调不听宣”的说法,即无事不上朝,有事才听召,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见面。眼不见为净,是双方都乐见其成的事。

9

问:二郎神说的"听调不听宣″是什么意思?听调和听宣的区别是什么?

古时候的文武大臣们是"文官怕宣,武官怕调″,文官是内阁官员,武官是封疆大吏。

如果不是例行的上朝议事,文官就怕皇帝宣,听到宣,就会想到是不是被参了,是不是要被革职查办,听到皇帝宣就会凶多吉少,所以文官怕宣。

武官是封疆大吏,在任上就怕被调来调去,调来调去就说明不被皇帝信任,调来调去就造成将不认兵,兵不认将,调来调去就意味着被削兵权,所以武官怕调。

二郎神驻灌江口,对天庭而言可以说是封疆大吏,是武官。武官应该是怕被调,不怕被宣,但是他就是听调不听宣,反着来,很另类。

这说明他有底气不怕被调,不听宣就是不愿上朝面见天颜,别人都巴不得上天庭为官,但他却嗤之以鼻,这说明他即不怕玉帝又不愿亲近玉帝。

他的身份是玉帝外甥,他母亲是玉帝妹子,下嫁杨君,被玉帝捉拿压在山下,二郎神劈山救母,与玉帝结怨,玉帝虽为天界主宰,但对外甥无可奈何,只能听之任之。

二郎神对玉帝听调不听宣,其实就是藐视天庭。

10

“听调不听宣”的意思,可以参考一下古装宫廷剧的常见桥段:

在这些剧里经常可以看到,一个太监撤了嗓子喊道:“宣——某某某觐见!”于是这个某某某就毕恭毕敬地跑到皇上面前下跪了。

这个就是“宣”。而“调”就不一样了。随便找个人来喊一嗓子,没用!你得有调令,也就是正式的红头文件,盖好章的才行。

听调的意思就是,我还是尊你为大boss,但是得公对公,你有调令了,我才来。

不听宣的意思就是,尊你老大是给你面子,平时你想耍威风?不好意思,我不伺候!

其他天兵天将、各路神仙,都是玉帝吱一声就屁颠屁颠地去了。所以二郎神比他们牛。

这个当年是有原因的,《西游记》第六回就借他人之口说了三眼哥哥听调不听宣的来由:

菩萨道:“乃陛下令甥显圣二郎真君,见居灌洲灌江口,享受下方香火。他昔日曾力诛六怪,又有梅山兄弟与帐前一千二百草头神,神通广大。奈他只是听调不听宣,陛下可降一道调兵旨意,着他助力,便可擒也。”

大圣道:“我记得当年玉帝妹子思凡下界,配合杨君,生一男子,曾使斧劈桃山的,是你么?


说白了就是玉帝对不起这个外甥,而这个外甥又比较有实力,玉帝也没办法,最后就听调不听宣了。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