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还真不好回答。
相较于曹操和孙氏父子帐下猛将如云、谋士如雨,刘备帐下就显得有些寒碜了。
刘备刚起兵那会儿,几乎可以说是没有谋士的,即便是将发小简雍充当谋士,也不过是清谈说客而已,他对谋划天下、征战厮杀方面可以说是毫无天赋。因此刘备遇事只是和关羽、张飞、孙乾等人商量,特别是关羽,早年可以说既是刘备的头号武将,又是头号谋士。
东汉兴平元年(194年)前后,刘备应陶谦之邀驻扎徐州,在这期间他结交了陈群和陈登两位智谋之士。陈群字长文,是东汉末年大名士陈寔之孙、大鸿胪陈纪之子,曾劝阻刘备继领徐州牧。陈登字元龙,将吕布玩弄于鼓掌之间以致将之缢死在白门楼的正是此君。陈登与刘备之间发生过许多故事,比如我们在读辛弃疾《水龙吟》词时会读到这样的句子:“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求田问舍”的典故就发生在刘备和陈登身上。
后许汜与刘备并在荆州牧刘表坐,表与备共论天下人,汜曰:“陈元龙湖海之士,豪气不除。”备谓表曰:“许君论是非?”表曰:“欲言非,此君为善士,不宜虚言;欲言是,元龙名重天下。”备问汜:“君言豪,宁有事邪?”汜曰:“昔遭乱过下邳,见元龙。元龙无客主之意,久不相与语,自上大床卧,使客卧下床。”备曰:“君有国士之名,今天下大乱,帝主失所,望君忧国忘家,有救世之意,而君求田问舍,言无可采,是元龙所讳也,何缘当与君语?如小人,欲卧百尺楼上,卧君於地,何但上下床之间邪?”表大笑。《三国志·陈登传》
刘备曾深情地评价陈登说:“若元龙文武胆志,当求之於古耳,造次难得比也。”称赞他的“文武胆志”是无与伦比的,只有已经作古的张良、萧何等人方差可比拟,可见刘备对陈登的器重。然而为何陈登最后没有跟随刘备呢?这个史料中没有明确的记载。冒昧揣测一番,一来此时陈登已在广陵太守任上,脱不开身;二来是有老父亲陈珪之累,父母在难远游。
而陈群之所以没有继续跟随刘备,则完全是另外一回事,他是根本不看好刘备的前景。
东汉是建立在封建庄园经济基础之上的,这造成了社会上普遍的门阀林立,到东汉末年,这种状况愈演愈烈。也可以说东汉末年的群雄并争,其实就是门阀间的群雄逐鹿。“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这是颠扑不破的至理,因此社会上的有识之士选择投靠的自然是大门阀势力,所以像袁绍、曹操、孙氏父子这些大门阀,有识之士自然是趋之若鹜。而织席贩履出身的刘备自然是不被看好,甚至是被鄙视的,从刘关张屡次被骂“织席贩履之徒”“村野匹夫”这些侮辱性字眼中便可窥测一斑。
可以说从中平元年(公元184年)涿郡起兵始,至建安六年(公元201年)投奔荆州刘表这将近二十年的时间内,很少有谋臣武将主动投奔刘备,除了一个徐州庶民世家糜竺和虎胆赵云。因此刘备对这二人可谓说充满了感激,始终倚作心腹。糜竺更是在刘备平定蜀地后被封为“安汉将军”,位在诸葛、关张之上。
所以说,在刘备起事的前将近20年内,刘备的首席谋士是关羽。因为翻看这二十年的历史,刘备遇事首先商量的对象就是关羽。
而在荆州安定下来后,一些庶民谋士便也渐次纷至沓来了。诸葛亮虽曾经是个门阀子弟,这时候也不过是个卧龙岗上避祸躬耕的破落户。在这期间,投靠刘备的谋士主要有徐庶、诸葛亮和庞统。
这四人加上后来平定蜀地投靠的过来的法正,构成了刘备的五大谋士。
谋士在精而不在多,如果刘备始终在这五人的辅佐之下,则可以说“天下事未可知也”。可惜,徐庶由于各种原因选择北上,庞统意外中流矢而亡,法正英年早逝,而诸葛亮与关羽又被分隔在两地,刘备最终未能实现“兴复汉室”的宏图大愿。
综上所述,刘备的谋士确实不多,如果勉强把伊籍、简雍、孙乾、糜竺、张松、 马良、黄权等人看作是谋士的话,倒还有一些,但这些人真没有军旅征战的谋略天赋。至于姜维、夏侯霸之流,那是刘备过世很久以后的事了。
因此刘备的前五位谋士分别是关羽、徐庶、诸葛亮、庞统和法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