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邀请。
什么叫做残暴?本意为残忍凶暴。请问秦始皇天生就好虐待百姓,或者杀人吗?我看也未必。其实,秦始皇之所以被民众称为残暴,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
01 军役
秦始皇为了统一天下,即位后的37年间战争几乎没停止过,大致可分为2个阶段。
1)统一天下前
周王室的倒下,注定了群雄纷争不会停止,直到打出一个具有唯一话语权的国家。所以,那个时代被称为战国。换句话说,如果秦国不出来统一天下,战国就会停止战乱吗?并不是。
之前秦国没落的时候,照样有魏国东征西伐。那时的民众生活有安全感吗?要服劳役吗?答案是肯定的,而且这种情况已经持续了好几百年。
反而秦国站出来,奋六世之余烈,统一天下,才结束了自平王东迁以来的中原混战局面。从这个角度分析,秦国统一六国的行为不能称之为残暴,应该被称为以武止戈。
2)统一天下后
秦始皇登基后不久,又发动了2场大规模战役。
①南征南越
三十三年,发诸尝逋亡人、赘婿、贾人略取陆梁地,为桂林、象郡、南海,以适遣戍。公元前218年,秦始皇就发动了征服岭南越族的战争,统帅屠睢阵亡,50万秦军所剩无几。由于粮食供给以及对手的地形优势,双方对峙了整整3年多。
公元前214年,任嚣和赵佗再次奉命进攻百越各部族,整个岭南地区才划入了秦朝的版图。
为了稳定岭南地区,参加南征的将士们被要求留守当地,另外又迁徙大量中原移民过去。留守的将士和移民多娶越女为妻。
土生土长的老百姓谁会愿意离开家乡,去往生活习惯不同、气候条件也不适应的南方呢?所以此举必然引起老百姓的强烈抗议。
②北逐匈奴
三十二年,燕人卢生使入海还,以鬼神事,因奏录图书,曰“亡秦者胡也”。始皇乃使将军蒙恬发兵三十万人北击胡,略取河南地。公元前215年,方士卢生送上神仙图书“亡秦者胡也”,秦始皇勃然大怒,不顾兵力不足这个事实,贸然开辟第二战场,分流了30万大军。那秦始皇手上有这么多兵力吗?我认为没有或者够呛。
记得,秦始皇攻打楚国时,王翦要求60万大军,就曾经震惊了嬴政,由此可见,当时秦国举国兵力也不会比60万多多少了。
如果秦始皇手上真的兵力充裕,也不会在前214年,需要征发逃犯、上门女婿、商人去南越战场,后来又派刑徒去戍守南越之地。
两场战斗虽然意义重大,而且的确是利国利民。但是问题在于秦始皇没有把握好节奏,南面战场没结束,又开辟北方战场。短短4年间,前后动用80万大军,其中一部分来自于新征的兵役。
大秦统一天下后,老百姓期盼了几百年的和平终于来到,本以为终于远离战火,从此可以过上安逸的生活。没想到幸福只是昙花一现,家人又是天各一方,特别是南方战场的将士们,从此就扎根在了南越,可能此生都无法再回家。所以,老百姓没有怨言是完全不可能的。
02 劳役
三十四年,适治狱吏不直者,筑长城及南越地。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馀里。於是渡河,据阳山,逶蛇而北。暴师於外十馀年,居上郡。公元前213年,蒙恬北却匈奴后,奉旨修复万里长城。据记载,秦始皇动用了近百万劳力修筑长城,占当时全国总人口的二十分之一。
三十五年,作宫阿房,故天下谓之阿房宫。隐宫徒刑者七十馀万人,乃分作阿房宫,或作丽山。公元前212年,秦始皇下令开始修建阿房宫,加上原来的丽山,共计征用隐官刑徒七十多万人。
我不否认修筑长城利在当代,功在千秋,但是秦始皇操之过急,完全不考虑老百姓是否能堪重负。因此才使得民怨沸腾,怨声载道。
03 焚书坑儒
“卢生等吾尊赐之甚厚,今乃诽谤我,以重吾不德也。诸生在咸阳者,吾使人廉问,或为訞言以乱黔首。”於是使御史悉案问诸生,诸生传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馀人,皆阬之咸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後。春秋郑国的子产早就说过: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堵并不可取,疏通才是解决之道,所以郑国默许了乡校的存在。儒生云集咸阳,议论天下时事。如果用好了,上传民意,下达旨意,有利于缓解甚至是解决国家上层和老百姓之间的矛盾。
可惜,秦始皇将对卢生的怨恨迁怒于上传民意的众儒生,不理扶苏的劝谏,下旨焚书坑儒。儒生被坑杀,传达民意的通道被彻底堵住,那么离洪水决堤还远吗?
结语:
南征百越、北逐匈奴,甚至修建长城都是利国利民的好事。那老百姓为何还认为秦始皇残暴无比呢?关键是度的把握。
从公元前218年到秦始皇去世,短短数年间,一南一北两条战线,一长城一丽山两项工程,使得数以百万计的民众被迫远离家乡,置身于层出不穷的徭役之中。
秦国统一天下后,老百姓期盼从此可以安居乐业。但是秦始皇没有把握好度,让老百姓深深地体会到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巨大差距。而唯一可以反映民意的儒生们被集体坑杀,更加剧了老百姓对上层领导者的怨恨。
如果秦始皇能够结合老百姓的承受能力,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国家得到修生养息,人民富裕安康,大秦还能15年而亡吗?秦始皇还能背上这千年的残暴之君的恶名吗?
参考资料:《史记》
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通知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