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汉末三分是个英雄辈出的时代,涌现出很多驰骋沙场,身经百战的猛将,比如:吕布、关羽、典韦、赵云等。他们大名鼎鼎,威震天下。

当然也有一部分战将并不是很有名,但他们的武艺也相当不错。咱们就按武力值从高到低的顺序列出来。

一、兀突骨

这个兀突骨非常强悍,不亚于吕布。他的出场是在《三国演义》的第九十回中。

回目: 驱巨兽六破蛮兵 烧藤甲七擒孟获
书中说,兀突骨是乌戈国的国王,这厮
“身长丈二,不食五谷,以生蛇恶兽为饭。身有鳞甲,刀箭不能侵”。

兀突骨身长丈二,按现代尺寸换算,就是两米七七,比姚明高一大截子。关羽身长九尺,还不到他胳肢窝。兀突骨不食人饭,而是生吞山林中的猛兽毒蛇。他的身体上长满了鳞甲,刀枪不入,活脱脱一条成了精的尼罗鳄。

兀突骨上阵厮杀的时候,“骑象当先”,他的坐骑是一头大象。居高临下,力劈华山。

此处有溪水,桃花落入水中,别人饮了会中毒,乌戈国人喝了却像打了鸡血,异常兴奋嗜血。

身高丈二,刀枪不入,骑着大象,还服用兴奋剂,这样的猛将可不可怕?

二、诸葛尚

诸葛尚是蜀汉丞相诸葛亮的孙子。武艺十分高强,有五虎将的水准。他的出场是在《三国演义》的第一百十七回中。

回目: 邓士载偷度阴平 诸葛瞻战死绵竹
这个诸葛尚当时年方十九,“博览兵书,多习武艺”,战斗力很强悍。

邓艾偷袭阴平,率兵直取成都,诸葛瞻奉命驻守绵竹。邓艾派副将师纂和儿子邓忠率兵去战,蜀军中诸葛尚来迎。

邓忠曾经与姜维对阵,大战三十回合,枪法全无破绽,姜维诈败,暗箭射之,被邓忠躲过,一枪刺向后心,姜维闪身挟住,拔剑将其吓走。也就是说,邓忠的武艺能和姜维打个旗鼓相当。而师篡随邓艾多次与姜维作战,也是久经沙场的猛将。

两军阵前,诸葛尚“匹马单枪,抖擞精神,战退二人”。以一敌二,打败了邓忠和师篡。两军混战,“师纂、邓忠中伤而逃”。

够厉害不?这就相当于击败了韩当和周泰的联手,武力值当在许禇之上。

三、鄂焕

鄂焕是蜀汉叛将高定的部下,他的出场是在《三国演义》的第八十七回中。

回目: 征南寇丞相大兴师 抗天兵蛮王初受执

说这个鄂焕“身长九尺,面貌丑恶”,他的武器是一枝方天戟,“有万夫不当之勇”。高定命他为前锋大将,率领本部兵马,迎战蜀兵。

蜀汉前部先锋魏延,副将张翼、王平,正遇到鄂焕。两阵对圆,魏延出战,鄂焕拍马来迎,战不数合,魏延诈败而走,鄂焕穷追不舍,被诱入包围圈,张翼和王平从两翼杀来,断掉了鄂焕退路;魏延返回身与王平、张翼三人围攻,合力生擒住了鄂焕。

这个鄂焕够猛的,需要魏延、王平、张翼三个蜀军最出色的将领围攻才擒住他,可见其战斗力之强悍。

四、李严

李严的武艺也是相当不错的,蜀汉阵营中除了五虎上将之外,就应该属他厉害了,比魏延、姜维都强。

李严展示其超群的武艺是在《三国演义》的第六十五回中。

回目:马超大战葭萌关 刘备自领益州牧
刘备西取川蜀,兵进绵竹,李严奉刘璋之命辅助费观驻守绵竹,防御刘备军队。

刘备兵来,费观派李严率三千兵出城迎战。双方摆开阵势,黄忠出马,与李严大战。两将交锋“四五十合,不分胜败”。

诸葛亮下令鸣金收军。黄忠回阵后很不服气,说正要生擒李严,为什么要收兵。诸葛亮却认为:“吾已见李严武艺,不可力取。

大家都知道,在战场上要生擒敌将那是相当困难的,必须具备完全碾压对手的强大实力。打四五十合不分胜负,还想生擒敌手,基本上是不可能的。老黄忠自尊心强,他看见魏延在后面幸灾乐祸地窃笑,觉得很没面子,就说几句硬话撑撑门面。

能与黄忠战四五十合不分胜负,李严的武力值肯定要比当时的魏延更高。

五、王朗

很多朋友没有注意到,这个老司徒王朗的战斗力也是很强大的。别以为他被诸葛亮骂死了,他就不厉害,实际上王朗也是一员猛将。

王朗展示其出色的战斗力是在《三国演义》的第十五回中。

回目: 太史慈酣斗小霸王 孙伯符大战严白虎

老王朗以前任职会稽太守,他和严白虎关系不错。小霸王孙策横行江东,扩张地盘,屡次欺负严白虎,王朗就要替朋友出气,就引兵与严白虎会合,在山阴之野摆开战场迎战孙策。

两阵对圆,王朗怒骂孙策贪心不足,要为严白虎报仇雪恨。孙策大怒,正准备亲自上阵交战,身后的太史慈出马直取王朗。王朗“拍马舞刀”,就和太史慈战成一团。王朗的部将周昕杀出助战被黄盖截住厮杀。书中说,“两下鼓声大震,互相鏖战”。说明捉对厮杀的回合数不少。

王朗后阵遭到袭击,原来是周瑜与程普玩阴的,率兵前后夹攻。王朗“寡不敌众”,与严白虎、周昕杀条血路,败走入城。

在太史慈、孙策、黄盖、周瑜、程普的围殴下,王朗能全身而退,武力值是相当惊人的,不减当年吕布之勇。

最佳贡献者
2

三国里不出名武艺却不错的武将不少,王朗、李严、诸葛尚就是三例。

王朗

说起王朗,大家可能都只记得他在两军阵前被诸葛亮活活骂死,然而人家当年也是一条好汉。在孙策夺取江东打到会稽时,会稽太守王朗引军出战,在两军阵前王朗和太史慈鏖战一番。结果还是因为程普和周瑜两人率军从刺斜杀来,和太史慈前后夹攻,王朗寡不敌众才败退回城。

太史慈也是一员勇将,曾经和孙策、张辽、程普等人战平,遇到王朗激战一番以后却无法将其击败,最后王朗还能从包围圈里突围而走,可见他的武艺是相当不错的,即使不如太史慈,也相差不远。

王朗兵败后不肯在孙策手下当官,辗转来到许昌,最后成为曹操的大臣,一直做到司徒。不过他最为人熟知的事迹还是被诸葛亮骂死,可谓有点悲剧。

李严

李严在蜀汉后期地位虽然高,但是一直没上过战场。不过他还是刘璋手下时也风光过一次,曾经和黄忠大战四五十个回合不分胜负。最后诸葛亮还给了一个评语:“不可力取”。

黄忠此时年纪虽大,但是武勇不减当年。在之后的汉中之战时,黄忠也是表现出色,击败张郃,阵斩夏侯渊,一人独占张郃、徐晃两人打上大半天也没事。

李严能和黄忠战平,他的武艺也可以说非常惊人了。即使在整本《三国演义》里能做到这个的都不多,即使保守估计,他的水平至少不弱于张郃等人,可以算一流高手了。

诸葛尚

诸葛亮的孙子诸葛尚出场是在蜀汉末期,当时仅有19岁,但是表现非常惊人。在绵竹之战时,诸葛尚力敌邓忠、师纂,将他们杀的大败而回。

邓忠也不简单,他曾经和姜维打过一次,两人战了三四十个回合不分胜负。姜维认为他的枪法没有破绽,不可力敌,可见邓忠的武艺和姜维相近。

姜维在三国后期也是顶级的武将,曾经和他战平的,除了邓忠也只有邓艾。而邓艾还和文鸯交过手,两人打了五十多合未分胜败,武艺也是相当。

但是相比年仅19岁诸葛尚,姜维等人显然也要略逊一筹,诸葛尚即使放在三期前期,也是足以和关张等人媲美,只可惜生不逢时,没有机会能表现自己。

3

三国时期,谋臣如云,武将如雨,但并不是所有武将都那么出名,三国时期就有不少武将,非常低调,本身不出名,但是武功却很历害。

以下逐一作出说明:

1、徐荣

徐荣是董卓手下的中郎将,是董卓手下最勇猛的武将,没有之一,在正史中,徐荣的武功及军事能力强于吕布,而且徐荣的战绩是董卓手下最强的将领。



徐荣两次击败孙坚,打得孙坚四处逃窜,第一次徐荣与孙坚在梁地交战,徐荣击败了孙坚,并生擒了颍川太守李旻,第二次孙坚在梁东又被徐荣击败一次。

要知道徐荣是整个董卓军中唯一击败过孙坚的,而董卓手下的胡轸、吕布都被孙坚击败,就连董卓本人也被孙坚击败,而唯有徐荣击败孙坚,这本身就是武力强胜的证明。



徐荣在董卓死后投降汉朝,后因李傕、郭汜之乱时,被王允和吕布派出抵御,因部将反判,寡不敌众被杀。

2、麴(同曲)义

麴义原本是冀州牧韩馥的部将,后与韩馥不和,袁绍为了驱逐韩馥,结交麴义,麴义便投降袁绍,麴义之勇猛位列河北名将之首,曾协助袁绍击败匈奴单于於夫罗,袁绍早期击败公孙瓒主要依靠的武将就是麴义,所谓的河北四庭柱完全不如麴义。



麴义是先登死士的首领,在界桥之战和龙凑之战中凭借勇猛和武力击败了公孙瓒的大军,斩杀公孙瓒大将严纲,为袁绍赢得了战争,因为恃功自傲,后期被袁绍杀害。

3、陈到

陈到是刘备帐下白毦兵的统领,是刘备真正的精锐护卫部队,诸葛亮曾经在给诸葛瑾的信中提到过白毦兵,说白毦兵是西方上兵,以一当十的部队,刘备在夷陵之战中一路逃回,很大程度是陈到率领的白毦兵的功劳。



陈到这个人非常低调,作为刘备的保镖队长,甚至连名字都极少提到,为了就是保护刘备,陈到的很多事迹在三国演义中被安排给赵云,其实陈到的武力不亚于赵云。

4、枣祗

枣祗是曹操手下的羽林监、屯田都尉,虽然枣祗的最大功劳是为曹操提倡了屯田制,但是枣祗的武功并不低,曹操征徐州时,陈宫联合吕布背叛曹操,而枣祗是当时的东阿县令,为曹操保住了一座城池。



并且枣祗多次击败吕布的攻击,东阿城始终没有被吕布攻下来,其武功足以抵抗吕布。

5、臧霸

臧霸是曹魏名将,18岁时因为父亲被陷害带着十几个食客劫了牢狱救了父亲,杀死太守,几百个县役卒因为害怕臧霸之勇,让臧霸成功逃离。



黄巾起义时,臧霸归属陶谦,后来与孙观、吴敦、尹礼等人聚集了一批人,成为独立的诸侯,一方势力,臧霸曾经答应送给吕布一些辎重物资,后来又没送,吕布就带兵亲自讨伐臧霸,被臧霸击败,徒劳无功。

后来臧霸又与吕布一起抵御曹操,曹操在下邳擒杀吕布后,臧霸失败逃亡,后来投降曹操,逐渐又成为独霸青州、徐州一带的势力。但在名义上归属曹操,实际上是半独立的势力。



臧霸随曹操参加了一系列的军事行动,官渡之战时臧霸为曹操守住青州防线,参与讨伐昌豨叛乱,陈兰梅兰叛乱,多次同曹军讨伐孙权,曹操死后,曾随曹丕南征孙权,率五百轻船及万人敢死队大破吴军。后被曹丕剥夺独立军权及地位,在朝中任职。

4


在三国时期,涌现出了一批武艺高强的大将,这些人如吕布、华雄、颜良、文丑、蜀汉五虎上将、曹魏五子良将、许褚、典韦、太史慈、甘宁等,可还有一批武艺高强的大将却因种种原因,不被世人所熟知,今天我就带大家了解以下:


  • 1、陈到,字叔至,三国时期蜀汉将领。陈到的职责就是统领刘备帐下的白毦兵,其武艺精通,实力与名将赵云不相上下,故而深受刘备器重。由于其做着安保防卫工作,直接上战场的机会较少,故不被大家所熟知,但他的武艺实属一流。

  • 2、曹彰,魏文帝曹丕之弟。其力大无穷,武艺过人,深受曹操喜爱,曹操戏称他为“黄须儿”。陈寿、李渊、王维等历史名人均对其武艺佩服有加。由于曹彰经常驻守在边塞,其知名度稍低,因而不被大家所知道。
  • 3、徐荣,三国时期的一流猛将。他可以说是被误解的一代名将,他曾经率军打败过曹操和孙坚。在《资治通鉴》一书里有过徐荣战败孙坚的描述。《三国演义》里对其描述与正史有出入,故徐荣是被低估的一代名将。


徐荣


  • 4、张燕,东汉末年黑山军首领。其行动敏捷,身轻如燕,故而被人称为“飞燕”。张燕率军归降曹操,被曹操封为安国亭侯。张燕也属于被世人忽略的武将。
  • 5、朱儁,东汉末年名将。他曾经率军击败过张燕,也曾率军征讨过黄巾军,杀得黄巾军望风而逃,丢盔弃甲。后来,董卓企图重用他为副手,遭其拒绝。

5

东汉末年分三国,在这个大乱世中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许多三国人物随着《三国演义》家喻户晓。同样也有很多三国时期武功比较好,但没有出名的武将,下面笔者就带大家盘点一下。

首先不得不提的就是曹操的部将典韦,典韦可以说是东汉末年的一位猛将,可因为阵亡时间太早导致大家对他的印象不是很深刻。典韦的武力值在三国时期的武将中可以说是数一数二的,著有《三国志考证》的清代史学家潘美曾评价典韦说 “典韦雄武壮烈,不在辽、褚下。”。典韦臂力惊人,曾单手举起军中的牙门旗,在归到曹操帐下之后。曹操见其作战勇猛,把他安排在自己身边,带人日夜在自己的账外巡逻。当时典韦在军中也获得了这样的威名,“帐下壮士有典君,提一双戟八十斤。”

可惜的是,建安二年(197)张绣投降曹操后突然二次反叛,曹操措手不及匆忙逃走。作为曹操“保镖”的典韦在张绣攻击曹操大帐的时候,为了掩护曹操逃走,挡在大帐门前,与张绣的部下殊死搏斗,最后因寡不敌众惨死在曹操的大帐前。曹丕即位后,任命其子典满为都尉,赐爵关内侯。

如果说上一位将军还有一些知名度的话,那么下面这一位就真的鲜有人知了,他就是魏末晋初的名将——文鸯。文鸯的经历可以说非常丰富,期初追随大将军曹爽,司马师废黜曹芳之后,文鸯随父亲一起起兵勤王。文鸯在勤王的过程中可以说是非常勇猛,曾单枪匹马杀入司马师数千人的骑兵中,几进几出无人能挡。勤王失败后,父子俩竟然直接投降了吴国,之后的事情更是戏剧化。吴国派这父子俩去支援魏国的反将诸葛诞,结果诸葛诞猜忌文鸯的父亲文钦,就把文钦杀了。文鸯听到消息,一不做二不休又跑回魏国,投降了司马昭。

文鸯父子如此东投西奔还处处有人收留,足可见文鸯的武力和价值。文鸯真正名震天下是在投奔司马昭之后,咸宁三年(227)三月,文鸯临危受命去镇压在河西起兵反晋的秃发鲜卑部首领秃发树机能,文鸯领命率领凉、秦、雍三州的兵力,大败叛军,使得胡人部落有二十万人归降,从此文鸯也名震天下。《三国志通俗演义》中这样描写文鸯:“昔日当阳喝断桥,张飞从此显英豪。乐嘉城内应无敌,又见文鸯胆气高。”

除此之外,三国时期不太出名的武将还有吕布帐下的高顺(曾击败夏侯惇),东吴方面的徐盛,马超手下的杨昂、杨任,在魏国匹敌张郃的王双(被魏延所斩),蜀国方面诸葛亮的孙子诸葛尚(曾独自奋力杀退邓忠、师纂二将)等等。这些武将虽然没有在后世出名,但在当时也是名震一方的大将,为自己效忠的势力与敌人拼杀,非常值得我们挖掘和铭记。

6

三国民间流传有二十四名将。这二十四人可以说是三国武将一群武艺出众的人。但是三国难道能打的,武功高的就二十四个吗?答案是否定的。三国描写了上千人,武将好歹也有几百个,说厉害的只有二十四个,确实不可能。而之所以这二十四人能排在一起是因为这二十四名将里面都是我们耳熟能详,家喻户晓的人物。那那些不为大家所熟知的武将就不厉害,武功不高吗?没人敢这么说。凡事没有绝对的。那么今天就来列几个没在排名中,武功还很不错的武将。

文鸯

原名文淑,原著中没有字,但是历史上字次骞。要说《三国演义》后期谁武功第一?姜维遇到这位也要靠边站。他《三国演义》中最有名的战绩就是《文鸯单骑退雄兵》。很有前期赵云的感觉。因此人们又给他起个绰号叫“小赵云”。其实历史上,文鸯才是赵云的原型。七进七出真正是文鸯干过的。罗贯中给赵云编故事的时候也是参考过文鸯的事迹。

原著中“万夫不当之勇”最后一次出现,就是出现在文鸯身上。而三国后期只有他拥有这个词汇,可想而知罗贯中很看好他。原著中使枪和鞭,可以说是鞭枪双绝。给人一种《水浒传》中病尉迟孙立的架势。虽然和邓艾贡献了后三国回合数最多的单挑,五十回合。但考虑到在乐嘉城中从傍晚杀到天亮,一直没有停歇,早已精疲力竭,而邓艾相对于文鸯是精力充沛的。然而最后文鸯冲开魏兵,百员魏将追袭却没有邓艾,似乎看出邓艾不敢追击文鸯。五十回合也是邓艾下风。要是文鸯一开始遇到邓艾,说不定可以速败邓艾。而原著中邓艾能几十回合战平姜维。那姜维应该也只有速败的份。所以,文鸯在三国后期武力值第一应该是没有争议的。但是他由于出场不多,又是读者不太关注的三国后期人物。所以并没有并入二十四名将之列。

王双

字子全。在张郃无人匹敌的年代,在魏国能和张郃匹敌的人物也就只有王双了。原著中王双身长九尺,面黑睛黄,熊腰虎背。使六十斤大刀,骑千里征宛马,开两石铁胎弓,暗藏三个流星锤,百发百中,有万夫不当之勇。从这些描述中可以看出王双是一个很厉害的人物。技能全面,除了主武器大刀之外,还会使暗器。罗贯中为了突出王双的神勇,不惜重墨描摹。形容王双“身长九尺”。三国中八尺的很多,但是九尺身材的也就那么几个。足见王双的与众不同。“虎背熊腰”三国猛将的标配。马超,许褚等虎将都有这样的描述。而且这个形容在王双之后再也没出现过。可以说虎背熊腰三国后期只有一人拥有,王双也是最后一个拥有这个评价的人。使用六十斤的大刀,大砍刀有斤两。形容力量大,而且全书特别形容过武器有重量的一只手都数的过来,王双就是其中之一。暗藏流星锤。在我们的印象中,有用过流星锤暗器的全书只有两人,一人是马超,另一个就是王双。王双都能和马超扯上,可以看出罗贯中塑造王双绝对是用心了。

王双是诸葛亮二出祁山时遇到的曹真手下头号先锋。来势太凶。虽然砍死两个无名下将谢雄和龚起。但是这两个人的官职是裨将军,并且可以和诸葛亮坐在同一个帐子面对面,要知道王平也是裨将军。那么这两个人的水平自然不会很弱,但是能被王双几回合干掉,直接让诸葛亮都怕了。王双再一次挑战的时候,诸葛亮直接排出王平,张嶷,姜维三员大将一起出战。这也是诸葛亮六出祁山唯一一次,连张郃都享受不到这样的待遇。最后王双用流星锤打伤张嶷,三人撤退,最后回报形容王双“英勇无敌”。要注意“英勇无敌”这个词,全书就出现过三次,一次吕布,一次马超,最后一次就是王双了。把形容金吕布,银马超的词汇用在王双身上,说王双不猛都没人信。诸葛亮屡次认为魏延可以正面对抗张郃,但是王双一出来,诸葛亮连提都没提魏延,还是授意魏延突袭杀死王双的。诸葛亮何等眼力劲,他敢让魏延屡战张郃,却不敢让他去战王双。恐怕在诸葛亮的心里,魏延也不是王双的对手。只是王双出场凶猛,然后快速落幕,可以说出场极短。所以二十四名将没有他也正常。但是不可否认王双确实是一员猛将。

诸葛尚

诸葛亮的孙子,三国后期昙花一现的人物。要说三国后期文鸯武力值第一,那么第二就要属这位了。他之所以能排第二,是因为他在正常情况下打败邓忠和师篡联手。而邓忠曾经和姜维大战三十回合不分胜负。而他打败邓忠和师篡两个人,足以见得他的厉害。

徐质

姜维和司马昭对峙在铁笼山的对手。一人快速击败廖化和张翼,让一般先锋不行,主将会亲自上的姜维决定用计除掉他,虽然不知道姜维和徐质孰高孰低,但是徐质让姜维犯怵倒是真的。

李严

字正方。他从来没有上过战场,但是武力值不容小觑。首次出场和黄忠大战四五十回合不分胜负。要知道黄忠是蜀汉五虎上将之一,虽然年老,但是战斗力惊人。能和黄忠打平手,并且让诸葛亮评价“只能智取”。来看四五十回合绝对不是李严对黄忠的极限。只是他在诸葛亮北伐时长期镇守后方,所以表现机会不多。

关平

大家都知道关羽的义子。关羽有属于自己的一支军队。里面有关平,周仓,廖化等组合。这支队伍除了关羽以外,关羽手下第一大将其实是关平。没有点实力关羽不会让他做大将,另外,关平的武艺肯定有关羽指点。最能证明关平武艺的是当时庞德抬棺材决死战的时候,是先和关平交手的,关平和庞德打了三十回合不分胜负。虽然只打了三十回合,但是从后面的表现来看,三十回合完全不是关平对庞德的极限。所以,关平也是一个高手,只是经常被我们忽视。

邓忠

邓艾的长子。一出场就和姜维交上手,以至于姜维认为是邓艾而全力以赴。两人大战三十回合不分胜负。最后逼的姜维诈败用箭,被邓忠躲过,然后邓忠用枪刺姜维被姜维夹住枪,最后邓忠弃枪而走,这场单挑告终。贡献了三国后期最精彩的单挑,也是三国最后一场精彩单挑。能和三国后期武力担当的姜维平手的人,都是有能耐的。

凌统

字公绩。孙权最器重的年轻将领之一。和甘宁有仇。虽然武艺展示不多,但是展示了几次还是武功很不错的。在甘宁百骑劫魏营之后,张辽挑战,凌统去大战张辽,五十回合不分胜负。后来又和乐进大战也是五十回合不分胜负。张辽可是水平不弱的人物。凌统能和他平手,实力自然也不差。

陈武

字子烈。东吴战将。前期是孙策手下猛将,后来随着江东人才不断涌进。导致他出镜率很少。但是罗贯中没有忘记他,前期在东吴那一波将领中像潘璋,徐盛,丁奉等人中,也就只有陈武有一个外貌描写。既然罗贯中给了他一个外貌描写,肯定有与众不同的地方。果然,他人生的最后一战,罗贯中给他选的对手是庞德,够看得起他。和庞德兵对兵,将对将的混战很久,庞德竟然没把陈武怎么样。要不是袖子被树枝缠住,庞德恐怕奈何不了陈武。所以陈武能和庞德大战良久,也是武功不错的。

华雄

最后一位要提华雄。虽然他被关羽斩杀。不得不说华雄实力还是很强的,只是遇到实力更强的关羽。两天之内连斩鲍忠,祖茂,俞涉,潘凤,这斩将速度还是很快的。和吕布抢功劳吕布没说什么,也可以看出吕布对华雄实力的认可。关羽能温酒斩华雄,可能并不是华雄实力不行,而是华雄两天斩四将,有点飘了,有点轻敌了。另外通过罗贯中给华雄的外貌描写,狼,虎,豹等猛将标配字眼都给华雄按上。这样的待遇也只有马超,张飞等人才享有的描写,华雄全有。要说华雄不厉害还真没人信。能把这样的华雄斩杀,说明关羽更厉害。

以上就是不在传统意义上的二十四名将中,但是武艺也很厉害的人物。这里只列举十个。相信还有很多。就不一一列举。

7

既然提到了武艺,那就从《三国演义》这本小说的角度来说吧。其实不出名的,武艺高强的武将在小说中还真不少,他们之所以不太出名,大概因为三种情况。

第一种,遇到更强的武将而过早退出或阵亡的。



武安国:虎牢关一战,吕布势不可挡,先是五回合杀了河内名将方悦,一合秒了穆顺,不数合大败公孙瓒,但是这中间遇到武安国,吕布竟然生生的打了十回合才刺伤他的手腕,而且还是让他保住命了。所以,纵观整个虎牢关之战,武安国的表现仅次关羽,张飞,超过方悦穆顺不用说了,也超过之前被华雄斩杀的所谓骁将俞涉,上将潘凤,甚至超过之后和吕布战了数合败退的夏侯惇。因此,武安国的武艺不差,可能就是被刺伤手腕,影响气力,因此退役了;



黄巾军首领管亥:当时刘备见到太史慈后,急忙带兵援救孔融,关羽和管亥打了数十回合才斩杀了管亥《第十一回》。如果说关羽此时不是鼎峰期,但是之前温酒斩华雄,最多也就三五合;如果说关羽和纪灵打了三十回合,是故意放水,盖因不愿中了曹操“驱虎吞狼之计”,那么数十回合斩杀管亥,并不存在这方面让手的问题;所以,只有一个可能,就是管亥的武艺不低,只是遇到关羽被终结了;

何曼:说到黄巾军首领,能和曹洪大战四五十回合,让曹洪不得不用“拖刀计”斩杀的何曼,武艺也不差《第十二回》;

第二种,有上佳表现却没有后续战绩,导致不太出名的。

谜之王朗:当会稽太守时,和孙策第一号猛将太史慈交手不知几回合平手,后来进入曹魏当了文官,就不见其武艺了《第十五回》。

李严:入蜀之战,李严和黄忠大战四五十回合不分胜负,让诸葛亮鸣金收兵,另寻他法,可见李严的武艺不低《第六十五回》。但是,此战后,李严再无武艺上的表现;



鄂焕:原文提到“有万夫不当之勇,使一把方天画戟”《第八十七回》,兵器和吕布一样,已见不凡。所以,诸葛亮用计让魏延,王平,张翼三将并力生擒鄂焕,归顺后,鄂焕一戟刺下措手不及的雍闿,又一合杀了朱褒,表现十分出色。可惜,不知为何,鄂焕再没有出现在小说中;



祝融夫人:孟获的老婆,原文:“背插五口飞刀,手挺丈八长标,坐下卷毛赤兔马。”可见祝融夫人的武艺也不低,还智勇双全,果然飞刀伤了张嶷,生擒马忠,最后诸葛亮只能出动两张王牌老赵云,魏延,最后才用计生擒《第九十回》。

邓忠:此人比较特殊,因为出场比较后期,所以发挥空间有限,因此不太知名。邓忠是邓艾之子,和姜维打了三四十回合不分胜负,可见其武艺;

第三种,表现不错却被速杀的将领。

兀突骨:乌戈国国主,身长丈二,虽然不见其武艺描写,但是武艺应该不错,又有藤甲护身,刀枪不入,不过最终被诸葛亮用计烧死;



越吉元帅:蜀汉后期猛将关兴,被羌兵包围,越吉元帅提着铁锤来战,竟然让关兴胆寒,并且一锤击中马胯,导致关兴摔入山涧。不过,越吉元帅最终因关羽显灵,被关兴一刀砍了,属于武艺不低却一定要死的《第九十四回》;



王双:原文提到使六十斤大刀,有万夫不当之勇,先后三回合杀死蜀汉将领谢雄,龚起,又和张嶷打了数合,再用流星锤伤之,但最后被魏延突袭仅一合死亡《第九十七回》;

徐质:不数合击败蜀汉后期名将廖化和张翼,但是兵战失败遇到姜维,大惊无措被一枪刺落,再被小兵乱刀杀死;《第一百零九回》

另外还有三个为蜀汉牺牲,武艺不低,但是发挥空间有限的将领。



傅彤傅佥父子:夷陵之战中,傅彤孤军给刘备断后,被吴军包围,往来冲突不下百余合,武艺绝对不差,最终大骂“吴狗”壮烈牺牲《第八十四回》;傅佥,和王真打了十余回合生擒之,又一回合用“四愣铁简”秒杀了李鹏,最后守阳安关时,被蒋舒出卖,壮烈牺牲;

诸葛尚:诸葛亮之孙,诸葛瞻之子,多习武艺,在抵抗邓艾入侵时担任先锋,可惜战死沙场。

除此之外,类似颜良,文丑,华雄,高览,纪灵等等属于知名的超一流,一流将领,就不列入了;类似高顺,臧霸,张任,沙摩柯,马岱等等属于知与不知之间的,限于篇幅,也不列入了。

8

三国时期名将荟萃,武艺高强的更是比比皆是,每个人都能如数家珍,吕布、关羽、张飞、赵云、马超、典韦、许褚、黄忠等等,要说不出名的,就只有网上风靡一时德曲阿小将。



据《三国志》中原文记载:“慈时独与一骑卒遇策。策从骑十三,皆韩当、宋谦、黄盖辈也。慈便前斗,正与策对。策刺慈马,而揽得慈项上手戟,慈亦得策兜鍪。会两家兵骑并各来赴,於是解散。”孙策带领韩当、黄盖等人,与太史慈相遇,孙策与太史慈独斗,两人势均力敌,相斗五十余合,但孙策所带的韩当、黄盖等十三骑,始终未见上前相助。所以,让读者们浮想联翩,这十三骑在哪?当然是因为受到了曲阿小将的阻拦。曲阿小将以一己之力阻挡韩当等十数人,即使是虎牢关前的吕布也无此勇,故有曲阿小将乃三国第一猛将之言。

在《三国演义》描写中曲阿小将更是胆气颇豪,在太史慈披挂上马,绰枪出营时,大叫“有胆气者,都跟我来!”。只有曲阿小将说,“太史慈真猛将也!吾可助之”。与太史慈一道迎战孙策。明知二人面对十三名猛将,凶多吉少,依然慷慨同行,既有对太史慈胆气佩服,也有对自己武力的自负。



当然,也有说法或者电视上,都是孙策与太史慈两人决斗,曲阿小将和十三将没有出手。但史书的语焉不详,正给了我们

遗憾的是在《三国演义》和《三国志》中都没有曲阿小将名字的记载。

9

这个题目的含义就是在三国演义范围内,武功要好,就是武力值要高,别的都不重要。看武力值主要还是要看跟名将单挑的回合,或者是杀掉多少个偏将,或者虽不对应将领,但需要有阵仗中明确的像典韦这种,比如,以双手提军人击杀八九人,这样明确的杀人记录。含混的说带团队一个冲锋把别人的团队打跑这种不算武力值,这是将兵的能力。另外不能光凭长相就想象,另外对阵必须是名将,如果打败了2、3个不知名的角色这种在三国中很普遍,另外自身必须是籍籍无名,像李严其实就已经是名将了。

认真梳理了一下,全三国演义这样的武将真的不多,有孙礼、何曼、管亥和杨任四名。

一、孙礼

孙礼出场于三国演义第95回失街亭一章。是曹睿派去支持曹真的副将,和辛毗一起带5万兵,另一只支援军是主力,是司马懿和张郃。张郃显然是武将,司马懿是军师。辛毗是原来袁绍的谋士,这样就烘托出孙礼的地位,是和张郃对应的。

从此孙礼就参与了曹魏整个遏制诸葛亮六出祁山的过程,后期他是作为郭淮的副将,一会守箕谷道,一会守斜谷,一会屯粮运粮,一会趁夜偷营,一会保雍城,一会救武都,一会袭剑閤,一会据北原,期间还向曹睿打过曹真的小报告,更有意思的是有一次张苞为了追他,不小心连人带马掉入山涧而死!最后奉令屯兵五丈原,直至诸葛亮星落,之后他也从三国演义中消失了。整体绝对不是一般的龙套。

那么他的武力值表现在哪里呢?他在祁山之西给曹魏做运粮官时,诸葛亮向大家打听他,“其人如何?”有魏人曰:此人曾随魏主出猎大石山,忽惊起一只猛虎,直奔御前,孙礼下马拔剑斩之。从此封为上将军,乃曹睿心腹。

宝剑是用来防身的,并不适合斩虎,从文字上看斩的很轻松,并不是随便一个武将都可以用剑杀虎的,可见其人勇武。诸葛亮由此判断出,怎么能让这么能打的一个武将来运粮呢?“此是魏将料吾乏粮,故用此计,车上装着必是茅草引火之物,吾平生专用火攻……”

二杨任

杨任只存于三国演义第68回曹操平定汉中一章,和杨昂、张卫一起,是张鲁的大将。先是在阳平关拒张郃和夏侯渊,晚上和杨昂一起去劫寨,杀的曹兵大败。后来他和杨昂一起追杀曹操,中途敌不过许褚,被许褚救走。他和杨昂一起也敌不过夏侯渊和张郃。后来曹操采用诱敌之计,他劝杨昂不要去追,杨昂还是去了,被张郃两回合杀掉。最后他像一个保家卫国的将军一样,独自一个人在南郑扎营力拒曹操、张郃、夏侯渊。与夏侯渊发生了单挑:

杨任自挺枪上马,与渊力战三十余合不分胜负,渊佯败走,任从后追来,被渊用拖刀计斩于马下。

夏侯渊一代名将,能与夏侯渊战三十回合不分胜负,其实还能继续打,使用拖刀计的意思就是我一时半会胜不了你,所以只好用计策。所以杨任的水平,应该是至少不次于李典、于禁、乐进之流的,大概就是跟夏侯渊平齐。而且大家想想杨任,一个人抗巨曹,提枪上马,义无反顾,是多么的英勇,又多么的悲壮。

三、管亥

管亥出现于第11回刘备北海救孔融。他是黄巾贼党,也就是农民起义军。围北海向孔融借粮1万石。中间还挺热闹的,太史慈也是在这个时候登场。因为太史慈总远游,孔融总给太史慈的老母亲送粮食蔬菜,听说孔融被围,老母亲就让太史慈来帮孔融。孔融让太史慈找刘备搬救兵,太史慈突围,控弦八面射之,贼不敢近。

管亥的武力值如何?先是一刀轻松劈死了孔融的部将宗宝,这个时候还看不出他的勇武。

救兵来后,双方列阵,管亥一个人面对刘备、张飞、关羽、太史慈……书中这么描写:

管亥忿怒直出,太史慈却待向前,云长早出。两马相交,众军大喊,数十合间,青龙刀起,劈管亥于马下。

数十合?没错。关羽的交战记录,与黄忠战百余合,与庞德战百余合,与许褚战八十合,剩下的包括华雄、颜良、文丑、许褚+徐晃这些名将,就都不超过十回合。其他的车胄、王忠、蔡阳、孔秀、韩福、孟坦、王植、卞喜、秦琪、蒋钦、杨龄、夏侯存、成何,就是一刀。

数十合我的理解,是一定大于三十合的,罗贯中在全三国演义的描写,只一合、不三合,二三十合,在我印象里,这是惟一的一次数十合。所以,这一仗要是管亥先跟太史慈打,胜负还真不好说。绝对武力值爆表的农民起义领袖。

四何曼

这个人我估计我要是不说,就谁都不知道。不过你们看,绝对一点都不牵强。

故事的背景是这样的,发生在第9回,三让徐州的过程中。陶谦把徐州让给了刘备就死了。这个时候,曹操就想来打徐州。荀彧就劝他,说徐州由刘备守着得民心,不好打。曹操这个时候就说了他的真实想法,不打?那我的兵总不能就坐这里呆着干吃粮吧?荀彧就说我们去打陈地,使军就食于汝南、颍川。黄巾余党农民军的地盘,他们抢了很多东西,我们就去抢他们。

于是,这股农民军的首领叫何仪和黄邵,可是这都不重要,且看:

阵圆处,一将步行出战,头裹黄巾,身披绿袄,手提铁棒,大叫:我乃截天夜叉何曼也!谁敢与我厮斗!

你看,还有绰号,三国演义武将很少有绰号的,飞将军吕布、锦帆贼甘宁……

这边是曹洪提刀步出,两下厮杀四五十合不分胜负,曹洪诈败,何曼赶来,用拖刀计,砍中何曼,再补一刀杀死。

感觉拖刀计就是给不能取胜的名将用来下台的。

曹洪的四五十合(而且还能打)是什么概念?曹洪,南郡之战与甘宁战二十余合,败走;与韩当战三十余合,也败走,之后与马超战四五十和,刀法渐乱……

而马超呢?二十合败张郃,八、九合败于禁。

何曼也太低调了,他的武力值,绝对是介于曹洪、韩当、于禁这一水平与马超等这一水平之间的,关键就看发挥了。他叫截天夜叉,其名一点也不虚。

10

单挑一千人,取上将头颅!

三国时期,有位老兄,曾经一个人正面单挑了一千个人,而且将这一千个人当中的头领都给杀了,还进进出出杀了好几遍。

这种实力可是让赵云都不曾做到的。

关羽也曾有过一样很威风的战绩,就是一个人冲进了敌军当中,还砍了对方首领的头颅,并且毫发无损的回到了自己的阵营当中。

这种能力和战绩在三国当中也是仅此一家。

但是如果真论三国正史之中,个人武力最高的武将,那文鸯应该夺得这个称号。

文鸯是魏国前将军文钦之子。

其父文钦,可谓骁勇善战,因为与曹爽是一族同乡,所以非常得大将军曹爽的赏识。

高平陵政变后,曹爽集团被太傅司马懿击灭,文钦顿时失去靠山。

在《三国志》和《资治通鉴》中都曾提到, 文钦时常虚报战场上的敌获以多求封赏,却被当政的司马师压抑,文钦因此对司马师不满。

后来文鸯随其父驻守扬州,以防御吴国。

直到嘉平六年,大将军司马师废除魏帝曹芳。

此时的文鸯之父被司马师的举动激怒,决定起兵勤王。

就在正元二年,文钦假托太后诏书,提出了司马师的十一道罪状。

紧接着便在寿春起兵,讨伐司马师。

众人还曾邀请兖州刺史邓艾一同起兵,但邓艾却斩杀了使者,并受命率领万余人急行军,到乐嘉城迎接司马师。

就在文钦准备伏击司马师之时,司马师早就暗中率军来到了乐嘉。

文钦见到大军忽然到来,顿时竟不知如何是好。

而此时的文鸯才只有十八岁,他告诉父亲:“趁敌人还未站稳脚步,现在袭击,一定可以大败敌军。”

于是,文钦率兵袭击,与文鸯分兵二路,趁夜夹击司马师。

文鸯率领部队到达寨前,击鼓喧闹,大叫司马师的名字,司马师全军震动。

而恰逢此时,司马师的眼睛长瘤,刚刚动完手术,手下谋士劝他不宜远行,应该让司马孚代替。

可司马师认为这是非常重要的一战,必须坚持出征。

于是,司马师带着还未复原眼伤迎战,同时也因为急火上攻,他受伤的眼珠直接从肉瘤疮口内迸出。

司马师害怕会军心有乱,只好强忍疼痛。

可是城寨外的文鸯鼓噪了一夜,文钦仍没来会合。

天明后,文鸯见魏军兵马强大,只好撤退。

据《晋书》记载:

文鸯走后,当时已经眼球爆出、血流遍地的司马师命令众将追赶,诸将问:“文钦父子骁勇,并没有受到挫败,必定不会善罢干休。”司马师说:“一鼓作气,再而衰。文鸯鼓噪,却没有得到回应,他们气势已经受挫,不走也不行!”

这时文钦要率军回寿春,文鸯认为一定要挫一挫司马师军士气,便与骁骑十余人一同杀入敌军阵中,所向披靡,然后才引兵离去。

接着司马师派司马班率骁将八千来到,文鸯单枪匹马冲入数千骑兵阵中,转眼间便杀伤百余人,进出六七次,追骑不敢逼近 。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作者描写文鸯与其父驻守乐嘉城,入夜之后,文鸯偷袭司马师的城西军营,吓得司马师眼珠迸出,直杀到天明。

随后邓艾率军追击文鸯,而文鸯单骑在众魏将中冲杀,无人能抵挡。

起义失败之后,文鸯等投靠了东吴,诸葛诞在寿春反叛司马昭,文鸯等率兵救助,协同诸葛诞共守寿春城,诸葛诞在城中将文钦杀死,文鸯和其兄弟从城上跳下投靠司马昭,司马昭加封他为偏将军,关内侯。

曾经有诗赞道:“昔日当阳喝断桥,张飞从此显英豪。乐嘉城内应无敌,又见文鸯胆气高。”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