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在志愿军入朝7天后预言抗美援朝:美帝国主义是一定不会得逞的。
严格来说,这不是一个预言,而是毛主席根据朝鲜战场的双方优劣势对比,根据国际政治力量的发展变化趋势,对抗美援朝战争前景做出的精确判断。
1950年9月15日,以美军为首的17国“联合国军”在仁川登陆,只用了不到一个月时间,就把金日成领导的朝鲜人民军从朝鲜半岛南端的大邱反推到鸭绿江边,“联合国军”肆无忌惮地炮击和轰炸中国境内目标,气焰十分嚣张。
当时的中国,与美国的综合国力差距巨大,美国一年的钢产量是8800万吨,而中国当时只有60万吨,美国的工农业产值一年达2800亿美元,而中国只有100亿美元,美军一个军装备各类火炮1500门,坦克430辆,而中国军队一个军只有200门大炮,坦克一辆都没有。
抗美援朝,这个仗要不要打?中共中央书记处从10月2日起连续开会讨论派遣志愿军入朝作战问题,到10月4日,分歧仍然很大,毛主席形象地说:美国人现在插了三把刀在我们身上,一把在东北,一把在台湾(第七舰队已经进入台湾海峡),一把在越南,一旦天下有变,它就从三个方面向我们进攻,那我们就被动了。我们抗美援朝就是不许其如意算盘得逞。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我们抗美援朝,就是保家卫国。
10月5日,刚刚到北京的彭德怀旗帜鲜明地表态支持毛主席的主张,并在下午的书记处会议上再次说明了抗美援朝的必要性:美军现在陈兵台湾海峡和鸭绿江边,他要侵略我们,随时就可以动手。并请缨指挥抗美援朝作战。于是,中央书记处一致通过了抗美援朝的决议。10月18日,毛主席批准志愿军渡过鸭绿江,进入朝鲜。
10月27日,民主人士、毛主席的同学周世钊到北京拜会毛主席,当谈到是否要派兵援朝时,毛主席:“你们都知道,我是不打无把握的仗的。这次派志愿军出国,是有人不同意的,他们认为没有必胜的把握。我和中央一些同志经过周详的考虑和研究,制定了持久战的战略,胜利是有把握的。”他分析说:“美帝的军队有一长三短。它的钢铁多,飞机大炮多,是它唯一的优势。但它在世界上的军事基地多,到处树敌,到处布防,兵力不足,是第一短;远隔重洋,补给不便,是它的第二短;为侵略而战,师出无名,士气十分低落,是第三短。虽有一长,不能敌这三短。”
周世钊不无忧虑地提了一个问题:“只有我国抗美援朝,苏联坐视不理怎么办?”
毛主席笑道:“这个仗,我们有力量有把握打好,不必要苏联参加。我看美帝的侵略行径,一定会彻底失败,不管它怎样挣扎,终究是黔驴技穷,在中朝人民共同抗击之下,它是一定不能得逞的。”
结果,经过三年多的激烈战斗,“联合国军”损失109万人,12224架飞机,3064辆坦克,7695门大炮,257艘舰船之后,不仅被打退到三八线以南,其防线更在武器装备、补给系统得到现代化加强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强大打击下出现了崩溃的迹象,不得不匆忙在没有取得胜利的谈判桌上签订了停战协定。其实,毛主席在决策入朝作战之前,已经看穿了美帝国主义色厉内荏,钢多气少的本质,他老人家的“预言”,不言则已,言则必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