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秋后问斩,特别是明清比较多。古人从四季还分析了一套说法:天有四时,王有四政,春庆夏赏秋罚冬刑。古时一向重视立春日,有的地方甚至有立春大如年的说法。立春日迎春祭祀,是帝王的正式活动,大部分都是祭祖,而后还有籍田、迎春、贴春、送春等活动,有民间也有官方的。

夏赏,夏日是播种后生长的季节,应该给予鼓励,不应动刀动枪的。而夏季也是人们最忙最苦的时候,所以帝王有在立夏行赏封侯的观点。

而秋罚冬刑,秋冬季树木凋零粮食也收割完毕,这个时候就该找犯了过错的人来算账了。秋天也是在五行属金,宜杀伐,因为粮都收了,可以去抢地盘了。

午时三刻,差不多中午12点,属于每天最热的时候,这在当时人看来是一天当中“阳气”最盛。在阳气最盛的时候行刑,可以抑制死人变鬼不敢出现。

最佳贡献者
2

古时候秋后午时三刻问斩,主要说明了古人封建迷信的思想。

他们相信这个世界上有鬼神之说,那为何选在秋后呢,而不是,春夏呢?

在古人眼里,秋冬是万木凋零,到处一片萧瑟,象征着肃杀,选在这个季节处置犯人,也算是顺从天意吧!

春天万物复苏,夏天生机盎然,那都象征着“生命”。既,是自然天象,人们不敢违背,所以犯了事的人,都会安排在秋后。

“秋后问斩”从西汉就有了,他们的秋后定位农历九、十、十一、十二月,到了唐代,死刑执行的时间定在十、十一和十二月,这一做法一直延续到清代。

那么为什么又要在午时三刻呢?

也并非所有的罪犯都在午时三刻行刑。午时杀人也分为午时问斩和午时三刻问斩两种。

午时虽然阳气重,但罪犯被杀后依然可以再入轮回,午时三刻杀人,就是魂飞魄散,再无半点残留,所以只有罪大恶极的人才会被午时三刻问斩。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死刑犯从大早被提出来押赴刑场跪等行刑,期间不吃不喝,等到了午时已经虚脱了,再被中午太阳一晒,整个人昏昏欲睡,这个时候行邢不会有太多感觉,这是一种比较人性的说法。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