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些优秀教练虽然算不上超级巨星,但终归不是角色球员。
比如,杰里·斯隆的球衣就高高挂在公牛主场。在职业生涯的755场比赛中,斯隆场均拿下14.0分,7.5个篮板与2.5次抢断。他曾经二次当选全明星,四次入选NBA最佳防守阵容一队(1968-1969, 1971-1972, 1973-1975) ,两次入选最佳防守阵容二队(1969-1971)。最辉煌的一个赛季,他场均拿下18.3分、8.8篮板、3.5助攻。他个人职业生涯最高分43分,此外还拿到过2次三双,其中有一次为22分,16篮板,13助攻。在那个时代,斯隆基本就是现在的伊戈达拉。
道格·里弗斯最辉煌的一个赛季为场均15.3分4.2次助攻,职业生涯入选过一次全明星。
保罗·韦斯特法尔职业生涯15.6分4.4次助攻,最巅峰的一个赛季是场均25.2分。
马克·杰克逊在勇士的三个赛季证明了他是优秀的教练,而他职业生涯10334次助攻列历史助攻榜第三位。
兰尼·威尔肯斯是第一个达到千胜的教练。他的职业生涯辉煌无比,9次入选NBA全明星,还是50
大巨星呢!!!!
汤姆贾诺维奇,1970年的榜眼,职业生涯五次入选全明星。
杰夫·霍纳塞克,职业生涯场均14.5分,1992年入选全明星。他是当年爵士的三当家,球衣在爵士永久退役。
拜伦·斯科特,职业生涯总得分达到了15097分,平均数据分别是:14.1分,2.8个篮板,2.5次助攻和1.1次抢断。
贾森·基德,不用介绍了。
所以,教练确实以角色球员为主,但并没有像我们印象中那样极端。全明星球员也有很多成为好教练的。更何况,有一些人适合当教练,但却志不在此。比如拉里·伯德,他执教的三个赛季全部进入东部决赛,并且一次进入总决赛,还当选最佳教练。纵观NBA历史,执教生涯开局如此梦幻的几乎没有,再让他执教二十年,菲尔·杰克逊会不会颤抖?而我们相信,NBA的全明星里,这样藏龙卧虎的角色,肯定不止伯德一个。
实际上,超级巨星基本都拥有雄厚的财力和资源,大多数都没必要去当教练。
所以,概率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NBA十年算一个时代的话,超级巨星一般就是十个以内,而教练岗位也只有30个。刨掉志不在于当教练的,那就只剩下零丁几个,全军覆没也是很正常的事。
当然了,超级巨星成为优秀教练确实是有天然难度的。
打球和执教,是截然不同的工作,好比财务总监和业务主管的工作截然不同一样。教练的主要工作是确定训练计划,编织战术体系,决定球员的上场时间,对球员进行培养定位。这一切当然需要天分,但更需要耐心,因为相当繁琐。光拿阵容轮换、确定防守对位、分析数据、录像来说,这本身就不是你球打得好就能出色完成的。
此外,教练还需要和管理层、球员、教练团队其余球员沟通。总而言之,他是一个manager,而manager就是资源分配者。超级巨星是大将军的话,教练就是军师。好的将领,当然未必能够成为好的军师。
然而,超级巨星恰恰是篮球界最不需要关心琐碎事务的人群,因为一切都会有人打理,让他们心无旁骛地打球。他们也几乎不用考虑自身调整的问题,因为球队上下都会极力去迎合他们。像艾弗森、科比、奥尼尔等人无论在任何球队,都是战术的核心,并且会让教练推翻整个战术体系以适应他们的打法。
总是被分到最大一块的人,能够平衡好所有人的感受,把蛋糕分得皆大欢喜么?
让那帮人去制定轮换阵容,分分钟擦枪走火。当年戴利老爹让乔丹、魔术师等天皇巨星都心服口服,但在活塞期间还是和丹特利彻底闹翻,甚至当着转播在球场上相互咆哮。原因?丹特利不满意最后一节总是坐在板凳上看罗德曼表演,不满意托马斯地位比自己高。
人人爱戴的戴利老爹都有如此的时刻,可见搞定人这回事是多么高深莫测的艺术。先把人搞定,再把战术钻研透,这应该是成功教练的不二路径。
顶级教练必须是战术大师、心理学大师、沟通技巧大师,而超级巨星想要修炼好其中的一项都甚有难度。永远都是别人适应自己的人,是很难在教练岗位上长久扎根的。
也正因如此,高情商者在教练岗位上总是抢手货,这也是费舍尔、科尔一出山就拿到高薪的原因,哪怕他们没当过一天助理教练乃至球探。本来,大部分球队的短期目标就不是夺冠,而是先把稳定的团队搭建起来。这时候,高情商就比高球商重要得多了。毕竟,你当务之急是把涣散的人心凝聚起来,在废墟上建设起赢球的文化。战术?这个慢慢积累来没关系。雷霆不就是这样吗?
而对于大部分角色球员来说,情商本就是安身立命的根本。作为角色球员,如果你不主动讨得超级巨星的欢心,后者根本就懒得主动跟你讲话;超级巨星听战术时可以左耳进右耳出,但角色球员肯定要毕恭毕敬地听,并及时消化,甚至要想得比教练更加细微。谦卑、勤恳、善于沟通、愿意放下身段,这是一些角色球员能够成为好教练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