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李渊晚年的生活实在不好,宫殿缺乏修缮,生活受到限制,甚至让李世民的臣子都有些看不下去了。


玄武门之变后,李渊被迫封李世民为太子,监国,不久退位。退位之初,待遇还是不错的,仍然居住在皇宫的正宫太极宫中,而李世民则在太子的居所东宫处理政务。但李世民显然心有不甘,所以,对父亲开始不断“打脸”。首先是废除了李渊在位时的大部分政策,这也就算了。紧接着,李世民不断在公开场合批评李渊武德年间的朝政:诸如“武德之际,货贿公行,纪纲紊乱……”、“武德之时,政刑纰缪,官方弛紊……”这些都在史书中有明确记载。更是将李渊最信任的宰相裴寂评论的一无是处,贬谪出京,说他一切都是仰仗李渊为非作歹。这些对父亲毫不掩饰的批评无疑就是在暗示李渊,赶紧搬出去。

所以,李渊也识相,在贞观三年四月,“主动”提出,愿意从太极宫迁往弘义宫居住,理由是那里“有山林胜景,雅好之……”实际上,弘义宫就是原本的李世民秦王府。里面根本没什么好景致不说,更是在规模上远小于太极宫,甚至比太子东宫也要小上不止一个规模。


李渊迁入弘义宫后,改名大安宫。那大安宫环境如何?不好!因为有监察御史马周的奏书为证。贞观六年,马周上疏说:“臣伏见大安宫在宫城之西,其墙宇宫阙之制,方之紫极,尚为卑小。臣伏以东宫皇太子之宅,犹处城中,大安乃至尊所居,更在城外。虽太上皇游心道素、志存清俭,陛下重违慈旨、爱惜人力,而蕃夷朝见及四方观听,有不足焉。臣愿营筑雉堞,修起门楼,务从高显,以称万方之望,则大孝昭乎天下矣。”大安宫在宫城外,显得卑小,而东宫都还在城中,所以希望能够修缮大安宫,以彰显皇帝孝道,结果李世民不驳回也不采纳,搁置……

另外,李渊生性好动,在武德年间即使公务繁忙,战争不断,他也会四处游猎。但是自从成为太上皇,再也没有出过宫门。当年夏天,李世民前往九成宫避暑,马周又一次上书“臣又伏见明敕,以二月二日幸九成宫。臣窃惟太上皇春秋已高,陛下宜朝夕视膳而晨昏起居。今所幸宫去京三百余里……非可以旦暮至也。太上皇情或思感,而欲即见陛下者,将何以赴之?且车驾今行,本为避暑,然则太上皇尚留热所,而陛下自逐凉处,温清之道,臣窃未安!”意思是太上皇年事已高,皇上应该日夜伴随左右,现在跑这么远,太上皇想你怎么办?更重的话在后面,你自己跑到清凉的地方避暑去了,却把太上皇留在酷热难耐的地方,这是孝道吗?李世民依然不理,此后贞观七年五月和贞观八年三月,李世民又两次巡幸九成宫,都没有带李渊同行。


如果仅仅这样,也还罢了,关键是李世民后面的举动就有点不厚道了。贞观八年七月,李世民居然一反常态“屡请上皇避暑九成宫”。是他幡然醒悟了吗?不是,是李渊去不了了!因为那时候,李渊患了“风疾”,也就是中风了。对于一个年近七十的中风病人,再怎么想出去,也不可能挨得起舟车劳顿了。李世民却乘此机会大献殷勤,你早干嘛去了?贞观八年,李世民以为太上皇兴建清暑之所为由修建大明宫。但所有人都知道,李渊那时候已经病入膏肓,不可能入住了。李世民不过又一次借尽孝的名义给自己造了个宫殿而已。果然,大明宫尚未完工,李渊撒手人寰。而李世民也顺理成章从太极宫搬入更为豪华的大明宫。

李世民对李渊的态度,著名的直臣魏征也看不下去。李渊去世一年后,李世民的皇后长孙氏去世,李世民万分悲痛,常常思之落泪。更是在宫中造了一座瞭望台,时时眺望安葬长孙皇后的昭陵。有一次,李世民带着魏征一起登上瞭望台,让魏征一起看,魏征却回答看不见。李世民很诧异,当即指给他看。魏征说,我还以为陛下说的是高祖的献陵,原来陛下说的是昭陵,那我早就看见了。李世民知道这是魏征在指责自己不尽孝道,只好悻悻然拆除了瞭望台。

最佳贡献者
2

玄武门之变后,被迫退位的唐高祖李渊晚年生活得如何?

唐高祖李渊万年的生活实际是极为潇洒,即位开心的,放到现在来说,肯定会让很多的“宅男”,羡慕不已。

  • 首先,唐高祖李渊是否是被逼退位,还是一个未知数。

事实上,我认为,唐高祖李渊退位,更多的是李渊,因为三个儿子,为了争夺皇位自相残杀,才心灰意冷,放弃了自己的权力,将皇位交给了李世民。

或者说,唐高祖李渊,真的在起兵之前,就将皇位许给了李世民。但是,在后来又改变了主意,故意偏袒太子李建成,造成了三兄弟之间的自相残杀,更是心灰意冷。

而李建成,能够在李渊的支持下,威胁到李世民的权力地位,并且间接促成了,李建成向李世民下手。可以说,李渊手里肯定是掌握着唐朝的一部分兵力。这些兵力也许不足以让李渊诛杀李世民,但是,保证李渊能够安享晚年,还是没有问题的。

  • 所以,李渊肯定是主动退位,将皇位传给了李世民。或者说,李渊直接撂挑子不干了,将治理国家的重担,交给了“接盘侠”李世民。

实际上,玄武门之变的功过,已经不再重要了。最重要的是,唐太宗李世民上位之后,到底做过什么,做出了什么样的杰出的贡献。当然,事实证明,唐太宗李世民在皇帝的位置上干得不错。

  • 那么成为唐太上皇以后,李渊的晚年生活到底是怎么样的呢?

实际上,唐高祖李渊晚年的生活是相当的潇洒。

不说唐高祖李渊退位的时候,就已经是60岁了。在此之后,唐高祖李渊,在太上皇的宝座上,一共坐了九年。也就是说,在69岁的时候才去世。所以说,李世民完全没有亏待李渊的想法。

  • 李渊想要什么?跟李世民说一声,李世民当然是得全部献上。

其次就是在唐朝的重要宴会上,只要李渊想要参加,也可以出席。至于唐太宗李世民,还要向李渊称臣。不存在说李渊心存怨言,被李世民幽禁,不让外出、不能跟大臣们交流之类的的情况。

  • 甚至于,李渊还能够让,投靠的突厥大汗,给他跳舞助兴。

在宫里生活的待遇,那就更不用说了。要什么样的美女,李世民都会给他献上去,全都是漂亮年轻的。就说李渊在当上太上皇,60岁以后的九年中,还为李世民添了30几个弟弟妹妹。

  • 这样的李渊真的是被迫退位,被幽禁的太上皇吗?这是真的当太上皇供起来了。

我是春秋百晓生,和大家共同分享不一样的历史人物。想了解历史人物,学习历史知识的可以关注我,感谢大家支持。

3

唐高祖李渊退位之后,一方面名义上是太上皇,地位理应在皇帝之上;另一方面他是李世民的父亲,李世民的皇位也是他“禅让”的,按说应该是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但实则不然。他的晚年生活还是比较煎熬的,尤其是常年受到“明君”的数落。

李世民刚刚登基不久,便开始公然批评武德年间的各种“弊政”。比如他在朝堂中说:“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这指的当然是开国皇帝李渊在建立唐朝之后将李唐宗室分封为诸侯王以镇抚天下,李世民这么一说,群臣也就开始附和了,说分封宗室也不是什么好事啊。李世民此时说:“朕为天子,所以养百姓也,岂可劳百姓养己之宗室乎”,便将曾经被封为郡王的李氏宗族全都贬为县公,这种举动是不是让李渊很难堪?

裴寂是李渊的好友,并且参与策划了晋阳起兵,后来担任唐朝的宰相。李世民上台之后不久便找个理由把他给流放了,裴寂觉得自己是开国功臣啊,便上书请求能够留在长安城,李世民却说:“计公勋庸,不至于此,徒以恩泽,特居第一。武德之时,政刑纰缪,官方弛紊,职公之由。但以旧情,不能极法,归扫坟墓,何得复辞?”也就是说,你裴寂有什么了不起的,不就是和太上皇关系比较好吗?按你的才能,能够当上宰相,还不是因为武德年间政治荒谬吗?

另外,李渊向来都是喜欢游山玩水的,玄武门之变发生时,他不正在泛舟吗?但是李世民上台之后却把他从安逸的太极宫搬到了大安宫(即弘义宫),彻底失去人身自由。

李渊死后,李世民给他建的献陵只有六丈高,远低于帝王九丈的规格。在李世民的长孙皇后死后,李世民专门在长安城中建了高观,以往昭陵,表达对亡妻的哀思,还带着大家一起来看。魏征却假装看不见,李世民说:“这么高的陵墓,你看不见?”魏征说:“我还以为陛下说的是献陵呢!我说咋看不见,原来说的是昭陵啊!”

4

功勋卓著的秦王李世民主动发起对皇太子李建成的夺嫡进攻,最终李世民大获全胜,亲手杀死了自己的哥哥和弟弟。

626年8月,唐高祖李渊主动退位,号称太上皇,李渊一共当了九年太上皇,直到贞观九年(635年)去世。

李渊太上皇生活如何?可以用3个词概括:

活动受限、服从皇上、宅居皇宫。

活动受限

李渊退位后,唯我独尊的地位失去了,原来喜欢的活动再也不能随意进行了。

唐高祖在位时,上朝听政、处理国事都在太极宫;李世民即位不久,便把李渊从太极宫搬到弘义宫。

弘义宫位于长安城外,后来改名为大安宫。

自从搬进大安宫,太上皇李渊就被幽禁了,几乎从来没有离开过大安宫。

李渊当皇帝时,经常出去巡游,被幽禁于大安宫中之后,再也没有外出巡游的机会了。

老朋友来看望父亲李渊,李世民不允许。

李渊非常要好的患难之交裴寂,曾经劝谏李渊起兵,是唐朝的开国元勋。

李渊退位后,裴寂来探望过太上皇。

李世民在裴寂身上找了一个过错:结党营私。然后定了死罪。

由于魏征求情,裴寂最后被流放到琼州。

李世民处罚裴寂就是警告李渊的所有老朋友、所有老部下,不要去大安宫探望李渊;去探望李渊,没有好结果。

服从皇上

李渊退位后,活动受到严格限制,偶尔参与活动,也是必须服从现任皇上的,或者配合唐太宗李世民。

东突厥遇到百年天灾,大将李靖乘机消灭突厥政权。

唐太宗李世民命人组织了一次盛大的庆祝宴会,参加宴会的都是李世民的近臣、诸位王侯、妃子、公主等。

在宴会上,特地安排太上皇李渊演奏了琵琶曲《秦王破阵乐》,然后又让李渊朗诵了一首颂扬李世民丰功伟绩的诗歌。

因为好久没有参加重大活动的机会,太上皇李渊在宴会上很兴奋,表演很用心、很投入,对儿子李世民的赞扬也是发自内心的。

宅居皇宫

太上皇李渊十分明智。

玄武门兵变的时候,李渊正在皇宫大院的海池上划船。

当全身铠甲、手执马槊的尉迟恭来到海池边,声称保卫高祖,李渊主动提出退位,并且立即将国家的最高权力交给李世民。

3个月后,李渊下诏退位,自称太上皇。起初住在太极殿,后来迁居大安宫。

虽然李渊向来喜欢活动,但是,退位后,他就只能在居住的皇宫中活动,连皇宫的大门也不能走出。

当皇帝时,每年夏季,李渊都会到九成宫避暑。退位后,无论夏天多么炎热,李渊都只能宅居大安宫。

李渊精力很旺盛。

为了让宅居皇宫的李渊能够安稳、安心,李世民把原来李渊的妃嫔都一并送到大安宫,让李渊继续占用。

另外,李世民每年挑选2名年轻貌美女孩,补充大安宫的妃嫔,为李渊输送新鲜的后宫美味。

失去政治自由的李渊,只好尽情享受美女爱妾。

李渊60岁退位,69岁去世。在这9年太上皇生活中,李渊一共为唐太宗李世民生育了36个弟弟妹妹。

李渊当太上皇的主要工作就是造人。

5

李渊晚年的生活更多的是一种无奈。

玄武门事变三天后,李世民被封为皇太子,两个月后,李渊退位,将皇位禅让于李世民,称太上皇,以开国皇帝被逼退让,李渊仅仅当了8年皇帝,中国五千年历史,也唯有李渊是以开国之君而被逼退位的。

自从秦始皇开创皇帝制度以来,两千年封建社会,皇帝成为最受尊崇、至高无上的权力顶峰,多少人英雄豪杰、仁人志士为了这一宝座父子相残、手足相争,哪怕血流成河、白骨累累,不受逼迫的话,没有人会主动放弃皇位,李渊也不例外。



既然是被逼的,又不能改变什么,李渊唯一能做的:就是好好活下去,好好享受生活。如同现今社会被逼退休的老人一般,过着消磨时间的生活,说的好听点叫享受生活,说的难听点叫等死。

李渊从626年退位,到635年去世,又活了9年,这9年间李渊干了什么事呢?

1、吃吃喝喝开宴会。

李渊退位后,参加最多的就是各种宴会,吃吃喝喝,李世民抓住颉利可汗时开宴会庆祝,李渊弹琵琶,李世民跳舞,然后喝酒到深夜。诸如此类的宴会,经常举办。



2、宠信妃子,生孩子。

李渊退位时已经61岁了,这可是高龄,尤其是古代,可李渊确实是雄风犹存,在退位之后也实在没什么事可干,就只能宠信妃子,李渊的妃子有名号叫得出名字的有20个,叫不出名字的最少也有几百人之多,这些妃子在李渊退位后,注意重点是退位后,又为李渊生了17个儿子和15个女儿,这生育能力是相当强悍。

3、被监视居住。

李渊从退位开始,就一直处于被监视状态,只要不与李世民产生权力冲突,李渊可以干他想干的事,除了打猎被禁止。李世民在完全掌权后,才对李渊的监视稍为放松。



4、搬家。

李渊退位后前3年是居住在专供皇帝居住的太极宫,后来被搬去大安宫,大安宫无论哪方面也比不上太极宫,没办法,因为太极宫李世民要住,只能委屈李渊这个太上皇了。

5、病逝。

到635年,李渊病逝,享年70岁,相比他的儿子李世民(只活了52岁),和他的孙子李治(只活了56岁),李渊已经算长寿了,他的长寿只因为晚年无事可干,碌碌无为,不过活得算值得了。

6

不得不说,李渊是个聪明绝顶的人,玄武门之变后,在悲伤痛苦中,将自己的位置让给了李世民,自己成为了太上皇。

那么李渊其后的生活过得如何呢?

李渊是孤独的

玄武门之变,给李渊带来了无法说清楚的巨大伤害,二个儿子,一堆孙子统统去见了阎王爷,昨天孙子们还绕膝而坐,今日已经是天人永隔了,这能怨李世民吗?

没办法怨,因为如果不是李建成和李元吉倒下,就是李世民倒下,隋朝的宫斗,李渊早就见识过了,自己那些表兄弟们在宫廷里的互相残杀,自己再清楚不过了。

恨,只能恨自己,对于儿子们的安排缺乏整体的考虑。也许李渊考虑过了,但没想到兄弟残杀来得这么快,血淋淋的现实,让李渊痛不欲生。

玄武门之变后,朝廷上下基本被李世民掌握了,如果不立李世民为太子,朝廷还会乱。于是,李渊立了李世民。因为李世民雄才大略,而且人脉众多,李渊感觉到了极大的威胁,痛定思痛,李渊禅位,让李世民登上了九五之尊的位置。

李渊退了位后,住在了太极宫,除了一众妃子们的陪伴,朝廷官员基本接触不上,关键是李世民也不愿意臣子们来看太上皇,话说回来,李世民真让看,又有几个人敢来看望呢?

因此,李渊退位后的生活是孤独的,没有朋友,没有权利,只有自己的一堆女人和幼子们来看看自己。

当然,李世民为了不那么绝情,让裴寂在他授权下来看看。后来,裴寂因为各种原因,被发配了,李渊就“彻底孤独”了。

李渊是没有自由的

如果说李渊是被软禁的,应该没有多少人反对。

李渊早期一直在太极宫,吃穿住行都在这里,哪里也去不了,关键是不让去,因为有专人看管,这其实就是软禁,就像野生动物园里的老虎,给你一块地,随便你跑,就是不能出那块区域。

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李世民将太上皇李渊迁到了大安宫。大安宫完全不能和太极宫相比,狭窄不说,各种设施也相对简陋。此时的李渊可能对于禅位有些后悔,但是世上哪里有后悔药吃?相比隋文帝杨坚受到的遭遇,李渊应该感觉幸福多了。

夏天天热之时,为了让老爹消消暑,李世民也曾经邀请李渊一起避暑,但李渊没有同意,也许是看着儿子前呼后拥,自己心里会痛苦。

在公元634年,李世民决定给老爹李渊建一所避暑的宫殿“大明宫”,只是李渊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还没等宫殿建好,就一命呜呼了,死时高龄70岁。

一个人没有自由,也很孤独,他会快乐吗?绝对不会。李渊的晚年过得不凄惨,但过得并不快乐。

从玄武门之变开始,李渊的一生仿佛“结束”了,剩下来的九年时间,李渊只不过是被动地被日子过着,失去了得力的几个儿子,失去了一堆孙子,还失去了自己的皇位,李渊的人生还有什么意义?也许,只剩下“活着”两个字,就是单纯地活着。

7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玄武门之变?咋说呢?这事牵扯的人他也多。您非要是问这事谁对谁错?要让俺说吧,他就没有一个是错的。

老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啊!更何况这是皇帝自己个的家务事。但咱回头瞅瞅,人家唐太宗李世民干的真真的不错。这得伸个大拇哥,点个赞!真要让那太子李建成蹲在那皇位上,真心不见得能干好皇帝这份差事,说真的他还欠点。

好了,咱要想把这事掰扯清楚,咱就得细细的去品,咱品够味了,这底也就打好了,打好了底子,您这李渊后半段的生活也就能掰扯明白,不会显得那么的突兀。

李渊其人

咋说呢?李渊这个人,还是有能力,不然他也整不了大唐的开国之主不是。但这皇帝的帽子加他脑壳上,说实在的着实有点大,他真有点撑不起。

说道这里估计有人要说了:“你快拉到吧!就你能,人家好歹都是开国皇帝!你是啥?”

俺啥也不是,就是一马后炮卖嘴皮子的。但您听俺把这话说那么一两句,您再着急他也能赶上趟不是。

话说这李渊如果是整一元帅的帽子来,大小还真合适。他自己个家底那是在大隋的时候,一刀一枪真真的打出来的。但起兵造反这步,是被他儿子李世民给逼出来的,他当时就没打算走这一步。

李渊这人一辈子犹犹豫豫的,话说他倒霉就倒这性格上了,要没这性格,那玄武门之变根本就不会发生。

这一说就扯远了,咱接着说,李渊这人犹犹豫豫的,到了关键时候就拿不定主意。

那时候天下大乱,扛着旗反隋的人乌央乌央的到处都是,隋炀帝整个就被孤立起来,那号令都快出不了江都。

这李世民和一般人都商定好了起兵造反的计划,而那李渊还啥也不知道,你说这事弄的。您要说把这李渊甩开了单干,可这里边帽子最大的就是这李渊,您要是单干,第一个要弄死的就是李渊。

事还没开始,就先把老子剁了,这也不成啊!于是一帮人就想了一个计划,先是整了几个美女,接着把这李渊给整醉了,让这些个美女陪着玩。

接着抽冷子让李渊的好基友裴寂把这事再捅破了。就算是这样,把个李渊都给整秃噜了。乘着李渊发蒙的时候,这李世民再把这计划详详细细的来一遍。

你都不知道,李渊一开头就不同意,要拉着李世民报官,这事弄的,搁了好一会,这李渊脑子有点机敏了,这才答应造反,还捎带着答应事成之后,那皇太子的帽子就给李世民扣上。

这事就这么开了个头,但也把祸乱的引子给埋了下去。毕竟皇太子的帽子是随便许诺的吗?

后来的事

这打天下的时候,李世民那可卖足力气,您要说整个天下都是李世民打下来的,这有点夸张,但大半个是人家打下来的,这说法丝毫不过分。

所以唐朝的猛将几乎都是李世民手底下的人,转过头这天下是打下来了,可李渊那犹犹豫豫的性格又一次发作了,这就说话不算数的把皇太子的帽子丢给了李建成。

这朝堂上的局面一下子就变成了,李建成引着一帮子文臣和李世民引着一帮子武官干架的局面。两帮人都相互的提防着对方。

这不,咱把时间掐到公元626年,那拿着俩棒槌的突厥不知好歹的骑着小马驹,又跑到唐朝的边界线上胡闹。

这李建成眼珠子一转,这就想借着这个机会,一棍脑把李世民给弄死。

于是就向李渊建议,把自己个弟弟李元吉提溜出来当大元帅,带着李世民的兵马去搞那拿棒槌的突厥。

这事听起来还行,但这背后的道道可就多了,这目的是为了控制李世民的兵马,然后在昆明这地整一帮子大头兵,一不做二不休剁了李世民。

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道理李建成就不明白,李世民早早的就把这货身边的一个官给买通了,就他那点子事,早早的就露了掉底。

有了这事的前提,这才有了后边的玄武门之变。

话说最是无情帝王家啊!心不恨您是整不了那皇帝帽子的,早早晚晚就得成了别人的垫脚石。

李渊的犹犹豫豫其实就是这事的导火索,这也让这老爷们一天之内丢了俩大小子,十个小孙孙,这事搁谁的身上不痛啊!

当时就把李渊痛的,好悬没晕过去,但这事他能怪谁呢?要不是李世民下手早,这刀下的亡魂可就变成他李世民了。

李世民也果断,直接就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儿子们从宗籍里删除了。李世民的恨,李渊能不知道吗?而且大势已定,李渊把军政大权全部交给了李世民。

说道这里,估计有那洗个较真的朋友要问了:“李渊为啥不搏上一搏呢?”

你快拉到吧!李渊手底下那帮大小子有谁能撑的起这负担子,除了他李世民就没人了。这爷俩要怼起来,那谁也别玩了,那身后头虎视眈眈的人海了去了。

接下来

不玩就不玩呗!三天后李世民就被立为了皇太子,顺道还下了旨意,一切国事送到太子的案头,让他定夺,定夺完事了,让俺听听就成了。

这其实也就是说,李渊从这个时候起,就已经成了太上皇。但这还不是完全的,当李世民的亲信出任了朝堂的重要职务之后,李世民一颗悬着的心才稳稳的落了回去。

也就在这个时候,李渊才把皇帝的帽子传给了李世民,自己真真的当起来了太上皇。

说道这里,您要说这俩人心里没有芥蒂,那叫胡说。

李渊最喜欢干的事情就是没事出去溜溜达达的狩猎玩,这一家伙弄的,也不出去狩猎了,老老实实的呆在家里。

估计说道这里,就有人要问了:“这是为嘛呀?”

为嘛?李渊为了避嫌,李世民为了监控李渊。其实这个时候的李渊已经没有那个心思了,但当皇帝的不能拿一般情况了度量事态的发展,要防患于未然不是,所以您不能说李世民无情,帝王家里讲有情,那太廉价了。

这后来李渊做了太上皇之后,就从皇宫里迁居到弘义宫(后来改成了大安宫),打这里起李世民对李渊的监视算是少了很多。

当然您要问这李渊的生活咋的?这吃喝是不愁的,这天天的李世民整一大堆美食孝敬给李渊,他也为了李渊过的开心一点,一天天的也别整那些个没用的,把那些个年龄小一点的子女,全都搬到李渊的眼皮子底下。

这吃喝不愁,儿子女儿绕着膝盖跑,这要一般人这就就是幸福的宅男生活,您要在整根网线出来,打死他都不会从家里走出来。

关系

当然您要问,李渊和李世民的关系咋样?好!很好!

当年李渊听到抓住了那喜欢拿棒槌的颉利可汗高兴的一宿没睡着,召集李世民和一帮子大臣跑他这地开宴会。

“当年刘邦被困在白帝城,仇都报不了。你们瞅瞅俺的儿子,一家伙就把这突厥给灭了。这说明啥,说明俺的选择是对的!对的!”

得,有这句话摆这里,父子俩就算是有天大的仇能咋的!

这一夜这爷俩都喝高了。李渊一个太上皇抱着个琵琶弹个没完没了,李世民一个皇帝整了个翩翩起舞,一帮人到闹腾到了深夜了。

之后李世民在大安宫伺候李渊,夫妻俩轮番上阵给李渊倒酒,这到了晚上才散去,李世民要亲自为李渊抬轿送行。

“拉倒吧!让你儿子,就是那太子走一个就成了!你忙你的去吧!”李渊乐呵呵的说道。

您就说吧,这爷俩是不是已经和好了呢?就算是有这个芥蒂,也小了很多了不是!

当然您要问李渊的生活,他李渊自己个没事就窝在自己个的大安宫里生孩子玩,一股脑就给李世民整了三十几个弟弟妹妹,这也没谁了!

到了李渊死的时候,李世民要依照汉高祖长陵设计了九丈的规模,但因为期限太短,李渊的墓是按照汉光武帝的圆陵六丈设计的。

总结一句话,玄武门之变后,李渊和李世民爷俩的芥蒂是有的,您要说李世民没有监视限制李渊的自由,那叫胡说。但当李渊的危险性变小了之后,这爷俩的关系就变的缓和多了。但这个过程中吃喝拉撒李世民可没有亏待过李渊的,因为也没那必要,图增口舌,为嘛要给自己填这些个麻烦。那李世民可是智力加满的皇帝,这事他弄的明白!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8

公元626年7月2日,发生了轰动一时的玄武门政变。

手足残杀,作为父亲的唐高祖李渊肯定是最不愿意看到的。太子建成、虎将世民、齐王元吉,手心手背都是肉,碰到那个都疼。但是一山容不得二虎,太子党和秦王府少不了一斗。

本来还抱着幻想要儿子们好好相处,乍闻发生政变,两个儿子、孙子,再加上其他的一些人都被另一个儿子所诛杀,他本人怎么也不会淡定。



有传言说,发生政变时,李渊正和大臣们在湖里划船。当尉迟敬德全副武装地来到李渊面前的时候,李渊很淡定地问,发生了什么事?其实,明眼人一看,就是不可能的。那么大的动静,一国之君怎么会没有得到消息?得到了消息,还有心情在湖里划船?

估计是临时和大臣们商量的计策,如何自保罢了。

历史惊人的现实,李渊也是篡夺了姨表兄弟隋炀帝的皇位,杀戮了很多人,才成为唐朝的开国皇帝。政变时,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被篡权的那位很可能会把命都丢了。



那么此刻最聪明的做法就是装糊涂,然后走一步看一步,接着示弱,与李世民长谈,表达自己与他站在一起。

三天后,李世民被立为太子,并下诏说:"自今以后军国事务,无论大小悉数委任太子处决,然后奏闻皇帝。"

或许,李渊的皇帝瘾还没过够,但是没有办法,面对儿子的逼宫,保命要紧。



退居二线的李渊,毕竟还有一大批拥护者。李渊甘愿退居二线,他的那些拥护者不一定啊!于是就把老父亲软禁了起来,限制人身自由,注意他的一行一动。当然吃穿用度都是最好的,这个荣华富贵还是有的。

626年9月4日,李世民称帝,实现华丽转身只用了短短两个月的时间,不可谓不神速。

635年6月25日,李渊驾崩。

李渊的晚年生活,绝对是凄苦的,在手足残杀的阴影中度过。

老年丧子之痛,似万箭穿心。哀莫大于心死,或许在发生玄武门之变的那时起,他的心已经死了,并一直处于行尸走肉中。

9

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要先来了解下李渊退位的背景。


当时李渊在建立大唐后,立了长子李建成为太子,但其次子李世民由于在征战中立功无数,似乎比李建成声望更高一些。自此两人之间矛盾愈发尖锐,后来甚至到了剑拔弩张的阶段。

而李世民为取得最终胜利,结束这荒唐的夺嫡之争,于公元626年7月2日先发制人,在长安城的玄武门发动了一次政变。政变过后,李建成、李元吉被杀,李世民除去了自己最大的敌人。

而李渊在李世民杀了兄弟的情况下,接下来的事情倒表现出了他身为一名帝皇该有的冷静、理智。

首先,李渊在得知李建成等人身死后,立马让出军政大权给予李世民;接着,在三天后又快速立了李世民为太子,将所有朝政都交于李世民处理,自己这时已经是撒手了;最后,那就是在两个月后,即公元626年9月4日,正式禅让帝位,成为太上皇。

或许在之前处理儿子关系之时,他早点这么迅速,不要过于优柔寡断,可能就没有这些事情了,此是题外话。

言归正传,老爹这么配合自己,作为儿子的李世民自然不会太为难他。于是李渊在退位后,正式开始了他“没心没肺”的养老生活。

李渊自公元626年退休,到公元635年去世,养老生活大约九年。

我们来了解下,他这九年到底在干些什么?

在刚退休的3年,李渊是一直呆在太极宫生活,基本的物质条件李世民都会满足他。而这个太极宫也是当时皇帝的正宫,从这里可以看出李世民还给予了自己这个老父亲些许尊重,并没有因为自己当了皇帝,就把太极宫立马占了。不过,李渊在当时行动上还是受到了一定的限制,而服侍他的宫女也被李世民裁了不少。

三年过后,李渊离开了太极宫换到了大安宫生活。这个大安宫原本叫做宏义宫,是原来李渊赐给李世民的,李渊在这里居住后,改其名为大安宫。虽然这个大安宫规模不能与皇帝居住的太极宫相提并论,但该有的还是都有,李渊日子还算可以。

大安宫居住期间,李渊除了参加李世民举行的一些大型宴会外,几乎不曾离开过大安宫宫们。即便是到了酷暑,李世民邀请他去九成宫避暑,李渊也不愿意随行。

不去的原因,大概率不会是李渊怕李世民要杀他,毕竟李渊还是会参加李世民的一些宴会的,主要还是由于人老了,不愿出远门。

李渊在最后的日子里,只想安心呆在宫内享乐,这样就足以。当然,这样也可以告诉李世民,自己也无什么心思重新执掌大权,只想养老。


公元635年,李渊因病驾崩于垂拱前殿,享年六十九岁。李渊的晚年其实还算不错的,能拥有个一隅之地安心度过了退休日子,这是当时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呢?

而在这退休九年内,李渊是尽心的于宫中安心享乐,不问世事,身体也是相当健壮,在六十四岁高龄那年,他甚至还生下了小儿子滕王李元婴,李元婴也就是后来滕王阁的建立者。

10

因为一把龙椅,封建社会产生过无数次兄弟反目父子相残的事情,但是像玄武门之变这样有影响力的,还真没有几个。

没有办法,谁让李世民那么厉害呢?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李世民可是古代四大明星君主之一,还有一个厉害的小妾武则天,想低调都不行。

玄武门事变之前,李渊是大唐当之无愧的主人,李建成是大唐少主,李世民呢?二皇子。即便他被封为“天策上将”,可是这个荣誉性称号不能给他带来任何实质性好处,反而成了众位兄弟尤其是大哥李建成的眼中钉。为了自保,也为了给身后的兄弟们一个前程,李世民只能发动玄武门事变。

玄武门事变之后,太子李建成、皇子李元吉当场被杀,然后他们的儿子全部惨死。接着李世民成为太子,又在两个月后成为大唐之主。这时李世民的老爹李渊还活的好好的,可是儿子太能干了他只能提前退休。可是李渊的养老生活,并没有普通老人过得舒心。

李渊是政治人物,我们先来看看权利吧。退位之前他是皇帝,即便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强势夺权,可他依然是坐在龙椅上的人,百官参拜批阅奏章还是必备工作。可是退位之后,一切权利都是李世民的,李渊只能在早朝开始前习惯性的醒来,可是穿戴好后也只能在房间内枯坐,依靠回忆曾经和想象现在的朝会打发时间。英雄暮年不过如此,但李渊是被儿子强势夺权的,这样被迫养老比真正老去还要悲哀。


手中没有权利了,哪怕是太上皇也要学会装聋作哑。李渊的心腹加好友裴寂是当时的宰相,但是一朝天子一朝臣。李世民继位不久就对裴寂多加不满,在他继位第三年更是把裴寂流放到静州。静州是今天的四川省旺苍县普济镇,如今是天府之国,可是在唐朝绝对是穷乡僻壤。当时裴寂请求留在京城,可是李世民对这个老臣毫无怜悯之心。

他冷冰冰的说:“若不是太上皇对你偏爱,以你的才能怎么可以成为丞相。武德年间政法混乱你多有责任,朕没有追究你的过失已经看在太上皇的面上。你还有什么不满意的”。武德,正是李渊的年号。李世民这样说,指桑骂槐太明显。而这些事,李渊应该是知道的。我们想象一下年迈的李渊听说儿子的宏伟言论后会是什么心情。

再来说说居住环境。李渊当皇帝是居住在太极宫,太极宫坐落于长安的中轴线北端,是唐王朝的正宫。李世民最初继位的时候李渊依然住在太极宫,李世民住在太子的东宫。但是所有人都能看出来这是过渡。后来李世民入主太极宫,李渊则搬到弘义宫。

说来也是一种循环吧,弘义宫最初是李渊赐给李世民居住的,这里位置偏僻并且冬凉夏热,确实不适合皇亲贵胄长期居住。但是李世民让李渊住在这里,还把“弘义宫”改名为“大安宫”,还有说法叫“太安宫”。无论有没有那个点,都是让李渊安安静静呆在这里,不要想着东山再起的意思。

其实我认为李世民多虑了,李渊政治眼光一向独到,当年能在隋炀帝手下平安度过一场场猜忌就能证明这一点。后来玄武门事变,李渊看着自己两个儿子和十几个孙子被杀也没有与李世民彻底撕破脸,就是想着大唐江山不能乱。当时都能接受一个儿子砍了另外两个儿子和一堆孙子的事实,现在为何还会反呢?

虽然李渊看得开,可是不代表他不难过,不代表他的晚年不悲凉。据说李世民并没有常常去看老爸,甚至老爸去世后的陵墓都没有达到规格。帝王之墓应该九丈高,可是李渊的墓只有六丈。难道是时间仓促导致的?这个理由真的有些仓促。

雄才大略的李渊晚年生活一点也不快乐,可是理智告诉他不能与二儿子李世民对着干。为了转移注意力,李渊只能把精力花在床笫之事上。不算夭折的子女,李渊有22个儿子和18个女儿。在这些子女中,至少有三个儿子是当上太上皇之后出生的。

我觉得李渊的事可以给后代皇帝敲响警钟:作为皇帝,很多时候儿子太能干都不是好事。寻常老人看着能干的子女很欣慰,可是皇帝想要保住龙椅,真的需要先下手为强。但是无论先认输还是先动手,都需要勇气和眼光。

答疑人:今日头条年度历史自媒《夜狼文史工作室》特约撰稿人帘外西楼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