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虽然号称孤家寡人,但如果到了人人都恨他入骨,就连侍卫都要弄死他的地步,那这皇帝当的也太失败了。皇帝担心有人谋害他,所以有了侍卫,又担心侍卫的忠心,所以有了御前侍卫、乾清门侍卫和三旗侍卫。
早在清朝入关之前,就已经有了侍卫的雏形。不过这个时候,侍卫更像是亲兵。等清朝入关后,才正式确立了侍卫机构。
侍卫处的全称叫“领侍卫内大臣处”,设领侍卫内大臣、内大臣和散秩大臣统领侍卫。其中领侍卫内大臣为正一品武官,从八旗中的上三旗每旗抽两人,内大臣也是一样,当然级别是从一品。为散秩大臣是从二品,出身没有特殊要求。
题目中的御前侍卫,和乾清门侍卫一起负责的是内廷值班,更确切的是御前侍卫是贴身保护皇帝。
因为御前侍卫还有乾清门侍卫都是近距离负责皇帝的安全,所以皇帝还是会有所担心,毕竟总有刁民想害朕嘛,于是选拔侍卫就非常严格,有种种限制条件。比如人员的主要来源就是上三旗和宗室子弟,还有八旗大员的子弟和武进士。
首先上三旗选拔的也都是满人,并不包括汉人。其次康熙时期开始选择宗室子弟担任侍卫,理由有点奇葩,康熙不是为了宗室子弟的忠心,而是解决宗室生计问题。宗室侍卫共九十人,并入三旗随班行走。
除了限制选拔条件,清朝对侍卫的待遇都是相当优厚的,比如给侍卫戴翎就是显示他们与其他官员特殊的方式,还有就是侍卫都穿黄马褂,黄色可是皇帝专用的,文武大臣非特赐都不能用的,只有天子侍卫才能穿出去显摆。
当然只有精神满足也不成,物质满足也很重要嘛。例如:
乾隆四年八月谕:御前侍卫、乾清门侍卫、批本处人员,俱每日在内廷行走当差,著将户部库内饭银每年赏给一万两。除了给侍卫们各种餐补福利,在皇帝外出巡幸、狩猎时,侍卫们也都能分到赏钱。如写《佳梦轩丛著》的作者奕赓,他就担任过五年的三等侍卫,除了有半年被罚俸了,共得到三百六十两,如果折合到现在来算也得小一百万了。要知道这才是三等侍卫,就连看皇宫大门的大门侍卫都比这高。
给皇帝当侍卫这是谁都眼红的肥差,拿钱一等一的多,更重要的是侍卫还只是很多人的一个跳板。清朝权贵子弟要想当官,不需要十年寒窗苦读无人问,只需要从侍卫干起就可以了。这其中也有很多例子,比如福康安从三等侍卫干起,两年后升为二等侍卫、御前行走,次年升为头等侍卫,再一年就成了户部右侍郎、镶蓝旗蒙古副都统了。这前后只有短短四年的时间,福康安就成了二品大员了。这是那些寒窗苦读的穷书生能比的吗?
除了从底层往上爬,也给了高层回旋的余地,不至于身败名裂坠入深谷。一般满族大臣犯了错,不会直接像汉族大臣一样革职不用,而是被任命为侍卫,发往西北边疆效力,以备东山再起。比如嘉庆时期正红旗满洲副都统托津犯了错,被革去副都统职务,成了头等侍卫前往叶尔羌。结果两年后就恢复了副都统,后来更是官至大学士。
皇帝当然怕拿刀在自己面前晃来晃去的侍卫不安好心,所以他排除了一切不可控因素,只给利益集团内部的成员机会。他还给了这些侍卫荣誉满足他们的虚荣,给了他们金钱满足他们的物质,最重要的是给了他们上升的机会。如果从皇帝那得到这么个肥差还想着抛弃妻子弄死皇帝,那得是什么样的深仇大恨,可是这样的人又怎么会被召为侍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