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
感谢邀请!
我个人认为,应该是庞统的死最让人心碎。下面就逐一展开分析。
(一)生平简介
庞统(179—214年),字士元,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三国时刘备部下著名的谋士,与诸葛亮同为军师中郎将。
(二)早年经历
庞统小时朴实且好学,胸怀大志。二十岁那年,前去拜访当时的颍川名士司马徽,司马徽坐在桑树上边采桑边与坐在树下的庞统交谈天下大事,越谈越投机,一直从白天谈到天黑,司马徽惊异于他的才华,于是说南州士子没有人可与庞统相比的了。从此声名远扬。后来被本郡周瑜征为功曹(官职)。
(三)主要事迹
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周瑜准备攻打西川却突然暴死于巴丘。于是,庞统送丧至东吴,东吴名士大多都听闻了他的名声,在庞统返回时,陆绩、顾劭、全琮等名士一直送他到昌门,庞统知道他们送行的意思,因为他喜欢评价别人的才智,于是庞统就对他们说:“陆绩可以说是一匹驽马,有逸足之力;顾劭可以说是一只驽牛,能负重远行。”而对全琮说:“你好施慕名,像汝南的樊子昭,虽然智力不足,但也是一时佳人。”他们就对庞统说:“如果天下太平了,希望和你一起品评四海之内的名士。”从此他们都成了好朋友。
刘备占据了荆州后,庞统以从事的身份试守耒阳县令。在任期间不理县务被罢官,东吴谋士鲁肃写信给刘备,说庞统并非百里之才,再加上之前孔明也对刘备说起过庞统的才华。于是,刘备又召见他,交流后大为器重,任命他为治中从事,亲密度仅次于孔明。
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十二月,庞统向刘备献三条密计:“挑选精兵,昼夜兼行直接偷袭成都,可以一举而定,此为上计;杨怀、高沛是蜀中名将,手下有精锐部队,而且据守关头,我们可以装作要回荆州,引他们轻骑来见,就此将其擒杀,而后进兵成都,此为中计;退还白帝,连引荆州,慢慢进图益州,此为下计。如果犹豫不前,将会有大难,不可在此久留。”刘备采用了中计,于是顺利地占据了川蜀,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四)战死雒城
刘备为实现与孔明的“隆中对”战略布局,在首先取得战略要地荆州之后,经过周密的策划,再加上益州内部张松(献图)、孟达等人的策应,入川的时机已经成熟。刘备调孔明、张飞、赵云等带兵攻打白帝、江州、江阳。而当时刘备帐下其他谋士均为普通之士。《三国志·蜀书》卷八陈寿评:“麋竺、孙乾、简雍、伊籍,皆雍容风议,见礼于世”之人。具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才的只有庞统,他不仅学识渊博,善于用人,而且有“论帝王之秘策,揽倚伏之要最”的才能,正适合协助刘备进占益州。于是,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刘备任命庞统为军师中郎将,领兵攻取益州。当兵临雒城前哨白马关前,庞统主动请缨出战,刘备感佩不已,于是好意将自己的坐骑千里马“的卢”换下庞统的胭脂马,以便他更好地保护自己。不幸的是,在进攻的途中,被埋伏在白马关前草丛中的敌兵误以为是刘备而惨遭乱箭射死。时年仅三十六岁,真可谓是英年早逝。刘备极为悲痛,亲为其选墓地,葬于落风坡。刘备为表彰他的功勋,认命他父亲为议郎,后升任谏议大夫。追赐庞统为关内候,定其谥号为靖候。一代英才就此损落,令人痛惜。
(五)总结
无论是三国演义还是三国志,都明确肯定了庞统的才能与智慧。《三国志.蜀书》卷七[庞统传]中记载:「先主痛惜,为之流涕」可知刘备对庞统的倚仗。
《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有诗叹曰:「古岘相连紫翠堆,士元有宅傍山隈;儿童惯识呼鸠曲,闾巷曾闻展骥才。预计三分平刻削,常驱万里独徘徊。谁知天狗流星坠,不使将军衣锦回。
《三国志》作者陈寿评:庞统雅好人流,经学思谋,于时荆、楚谓之高俊。法正著见成败,有奇画策算,然不以德素称也。儗之魏臣,统其荀彧之仲叔,正其程、郭之俦俪邪?
以上的这些记载与分析,充分说明了三国演义中,庞统的死最令人心碎。
三国中死的最让人心碎的应该貂蝉。身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貂蝉却没有善终,为了不让曹操得成而选择了自杀。
白帝城托孤,刘备之死,最让人心碎。那时的他,躺在白帝城的病榻上,奄奄一息,病榻前,两边文臣武将,中间跪着懦弱无能的儿子,哭声震天,此时的刘皇叔,多想向天再借五百年,他不由感慨万端:火烧连营,一败涂地,如丧家之犬,惶惶不可终日;桃园结义的弟兄,先他而去,已无可信之人;汉室江山未能一统,逆臣贼子仍分割汉室江山;弱势的蜀国百废待兴,国力衰弱;更让他不能瞑目的是儿子刘禅懦弱无能,自己一辈子打下的江山,后代子孙能否守得住?会不会落入旁人之手?三顾茅庐请来的丞相,他去之后,是否还忠心辅助幼主?万千思绪,万千不舍,折磨着一代枭雄那脆弱的小心脏,才出现白帝城,千叮咛万嘱咐,千古悲怆的托孤传说。在千愁百恨中,念念不舍人间烟火的离去。
谁死痛彻心,唯司徒王允!江山飘摇际,风雨袭忠臣!巧施“连环计”,除暴凶转瞬。眼见如意称,四方起烟尘!为汉身殒命,千载堕泪痕!未睹旧朝兴,古都萦贤魂!兴旺中途丧,孰及耄耋人!
长坂坡,糜夫人(名贞)之死最让人心碎。
她是一个弱女子,本来可以嫁个赵云这样年轻俊朗的猛将过幸福美满的生活。即使,门当户对做个商人妇也好。
但因为兄长糜竺和糜芳兄弟贪图荣华富贵,被满嘴跑火车的刘备忽悠上了贼船,倾家荡产跟着所谓“汉室宗亲”参与到军阀混战中,她就不可避免成为悲情女配角。
二糜为巩固在刘备集团中的地位,想出了政治联姻的下作把戏,把自己如花似玉的妹妹当作礼物献媚。糜贞身不由己嫁给一个伪善吹嘘、年过半百的糟老头子。
而且,刘已经有的正室甘夫人,糜贞不过是个填房,还不是后世所说的小老婆姨太太,也就算个侍妾,在汉末乱世,是可以随便被休弃,甚至送人的。
在视“兄弟如手足,妻妾为衣服”的枭雄刘备眼里,糜贞能有什么地位?她不过是个性玩偶加人质。
更悲剧的是,糜贞没有生育,想“母凭子贵”也没了希望。可想而知,她心里有多痛苦。
但糜贞是善良的,她对甘夫人生的阿斗视同已出,像保姆一样关心照顾这个孩子。希望能用自己的付出,确保兄长们能在刘营立足。
但她错了,糜氏兄弟和她自己都不过是刘备的利用对象。等起初投入的资财和家丁被刘备一次次决策失误挥霍一空后,糜氏兄妹在刘营的地位日益下降,终久是后娘养的,怎能比得关张等铁杆亲信。
糜贞和甘夫人跟着野心勃勃的丈夫,东投西靠,反复折腾造曹操的反......不但颠沛流离,担惊受怕,还在徐州惨败后,随关羽当了曹操的俘虏,如果不是关羽忠义维护,她们差点身败名裂,甚至会沦落到充当营妓。
好不容易随关羽过关斩将回到刘备身边,但安生日子也没几年,厄运就降临到了这个不幸女子身上。
曹军大举进攻,在新野向江陵逃亡途中,面对曹军虎豹骑精锐的追击,刘备贪生怕死的本性终于完全暴露,他先是裹胁百姓当肉盾。被追上后,又果断抛妻弃子,学冒认的祖宗刘邦逃之夭夭。
糜贞抱着阿斗混在逃难的百姓中,东躲西藏,如果给曹军捉住,必然是凌辱致死的下场。但她没有放弃,隐身在一处破屋中,终于等到了赵云单枪匹马来救。
把阿斗托付给赵云后,她为了不拖累子龙突围,毅然投井而死。真可谓烈女死义,香消玉殒了。
糜贞自杀,是彻底看清了刘备的虚伪凶残,她绝望了。
同时,也是为了爱。她爱阿斗,把生的希望留给襁褓中的幼小生命,哪怕孩子并非自己的骨肉。她爱赵云,起码是暗恋过这勇猛忠厚的汉子,她希望他能够顺利突围,所以果断选择了牺牲自己。
那一刻,糜贞虽死犹生,绽放出了巾帼英雄般的人性光辉!
她用死,摆脱了悲惨命运的折磨,同时也展现出足以掩盖同时时代所有名媛颜色的勇气!
正因为糜贞嫁得不幸,过得痛苦,死得悲壮,所以才更让人心碎!
正是:男儿有泪不轻弹,只为佳人涕伤悲!
当然军师孔明了。
按知名度排名:
1、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沾巾。妙算分三国,名成八卦阵。
2、周瑜。春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深宫锁二乔。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
3、关羽。一代武圣,败走麦城。大意失荆州,千古愦撼事。
4、吕布。马中赤兔,人中吕布。三英战吕布,竟然不能胜。
5、曹植。八斗之材,七步成诗,可惜死得太早。
有句话叫:郭嘉不死,卧龙不出。在公元207年发生了两件事,第一件事是曹操的鬼才谋士郭嘉去世,第二件事是卧龙诸葛亮经刘备三顾茅庐走出隆中,郭嘉在这一年去世,而诸葛亮又刚好在这一年出山,冥冥中自有天意,似乎暗示了此消彼长。
这一年是最为关键的一年,这一年曹操平定了整个北方,准备开始对南方用兵,而在曹操统一天下的战争中,只要拿下了荆州和东吴,曹操就能统一天下,可偏偏在郭嘉去世的第二年,发生了让曹操一生中最为关键的赤壁之战,郭嘉没有参与赤壁之战,而曹操却正好在这一战中大败而归,终止了统一天下的步伐,这一切似乎天意注定。
曹操与郭嘉
所以说,三国中郭嘉的死是最让人心碎的,如果郭嘉不死,那么赤壁之战将会更加精彩,同时以郭嘉神机妙算的才能,一定能在赤壁之战为曹操谋划正确的战略,并且让曹操听从郭嘉的建议,那样的话,曹操就能在赤壁之战中取胜,那么天下就不可能出现三国,而是大一统的魏朝。
曹操在赤壁之战结束后,曾经大哭郭嘉:哀哉奉孝!惜哉奉孝!痛哉奉孝!至少从曹操的话中就能看到,郭嘉的死让曹操最为心碎,同时郭嘉也是三国中死的最让人心碎的人,如果郭嘉不死,会发生什么?
郭嘉不死,并无三国。
郭嘉
郭嘉是曹操早期的五大谋士之一,这五大谋士分别是:荀彧、荀攸、郭嘉、贾诩、程昱,五大谋士各有特色,比如荀彧善于战略与内政,荀攸是战术大师,负责曹操每场战争具体的战术,贾诩神机妙算,但为人低调,不轻易出谋划策,程昱文武双全,武重于文,郭嘉则是算无遗策,洞悉人性。
郭嘉有一个非常特别的才能,就是他提的计策曹操百分之九十九都接受了,同时郭嘉算是最懂曹操的人,郭嘉从来不阻止曹操执意要做的事,而顺着曹操的思路提出最有效果的计策,比如曹操想征乌桓,征求众谋士的意见,大多数人都反对曹操远征乌桓,无非两个原因:一是乌桓太远,劳师远征,会水土不服;二是主力远征,南方的刘表、孙权会骚扰后方。
郭嘉
只有郭嘉是唯一支持曹操远征的人,并为曹操谋划了正确的策略,郭嘉敏锐地指出刘表是坐谈客,会阻止刘备来攻打许都, 攻打乌桓可以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同时郭嘉建议曹操兵贵神速、奇兵制胜,最终大破乌桓,连乌桓单于蹋顿都被斩首。
郭嘉给曹魏出的计谋是险计,是有风险的,如果失败,就会影响到郭嘉本人,但是郭嘉还是敢这么建议,根本原因就是郭嘉能够非常清楚地看清当时的人心和局势,曹操的对手刘备和刘表,郭嘉完全就看透了,曹操当时的天下局势,郭嘉也研究得非常透彻,才敢提出这么冒险的建议,也唯有曹操敢采取郭嘉的建议,换了其他人,未必敢用。
郭嘉
北征乌桓之计,仅仅是郭嘉一生中提出无数建议中的一个,除此之外,郭嘉还有十胜十败论在战略上为曹操与袁绍交战提出必胜的信心,曹操征吕布无果准备放弃时,郭嘉力劝曹操:吕布有勇无谋现在气衰力弱,正是击败吕布的好机会,一举奠定吕布败亡的结果。郭嘉还神一般预测孙策会死于刺客之手,这可是三国中最有名的预测,郭嘉凭借当时的局势敏锐正确地预测到孙策会被杀刺杀,解了曹操担心南方威胁之心,可谓是神机妙算、算无遗策。
郭嘉是五大谋士中最受曹操喜欢的,曹操还想在自己去世之后把郭嘉立为辅政大臣,赤壁之战失败后,曹操大哭郭嘉,为什么郭嘉是曹操最喜欢的谋士?
曹操哭郭嘉
原因就是郭嘉是最懂曹操的人,曹操为人豁达,郭嘉为人随意,曹操不重名节,郭嘉不修边幅,曹操爱好人妻,郭嘉酗酒纵色,两人性格上有很多的类似,再加上郭嘉每次为曹操谋划时,都是先看透了曹操的心意,然后再顺着曹操的心意去谋划。
从心理学上看,每个人都希望别人能顺着自己的心思办事,那不仅是成就,也是满足,比如官渡之战,曹操要与袁绍开战,担心后方不稳定,郭嘉就预测孙策会被刺杀,解了曹操心头之忧,曹操大多数时候也能听从郭嘉的建议。
赤壁之战中曹操大败,主要原因是曹操本人轻敌大意,放松了警惕,才让周瑜成功实施火攻,如果郭嘉在的话,他一定能够看出周瑜的火攻之计,提醒曹操注意,再来个将计就计,到时候失败的可能就是周瑜率领的孙刘联军了。
郭嘉
一旦孙刘联军败了,曹操就能继续进攻江东,接下来就是孙权亲自上阵了,即便如此,有郭嘉作为谋臣的曹操,是不可战胜的,不仅仅是实力的强大,更是智力的强大,郭嘉善于用险计,险计一般来说很难识破,而且往往出人意料,只要郭嘉协助了曹操在赤壁之战中取胜,那么曹操统一天下就是时间问题了。
正是因为郭嘉的死,才让曹操失去了统一天下的机会,所以说郭嘉是三国中死的最让人心碎的人,他若不死便无三国。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从94版《三国演义》电视剧的角度出发,让人泪目的场景有许多。例如:郭嘉之死、周瑜壮志未酬、落凤坡、诸葛亮病逝五丈原等等。不过今天说的主人公是——姜维。
姜维早期经历
姜维,字伯约,天水冀县(今甘肃甘谷东南)人。少年时和母亲住在一起,喜欢儒家大师郑玄的学说。因为父亲姜冏战死,姜维被郡里任命为中郎。
建兴六年(228年),诸葛亮北伐时,姜维被怀疑有异心,姜维不得已投降蜀汉,被诸葛亮重用。
建兴七年(229年),诸葛亮辟姜维为仓曹掾,加奉义将军,封当阳亭侯。诸葛亮给蒋琬写信,称姜维是凉州上士,有胆略,并让姜维统领五六千虎步军。后迁升姜维为中监军征西将军。
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病逝五丈原,遗命姜维次于魏延断后。回到成都后,姜维被任命为右监军辅汉将军,封平襄候。
姜维北伐
费祎死后,姜维开始独掌军权,继续率领蜀汉军队北伐曹魏,与曹魏名将邓艾、陈泰、郭淮等多次交手,姜维北伐总计大胜两次;小胜三次;相距不克四次;大败一次,小败一次。后因蜀中大臣也多反对姜维北伐,而宦官黄皓弄权,姜维杀之不成,只得在沓中屯田避祸,后司马昭五道伐蜀,姜维据守剑阁,阻挡住钟会大军,却被邓艾从阴平偷袭成都,刘禅投降。
姜维之死
姜维假意投降钟会,却劝钟会拥兵造反。钟会诬陷邓艾造反,司马昭派人将邓艾收押,钟会进据成都,自称益州牧。钟会想让姜维率领五万人为先锋讨伐司马昭,而姜维想先借钟会之手杀尽魏将,而后再杀钟会,复兴蜀汉。但钟会想要杀魏将的事情败漏,与姜维一同被杀。
电视剧中:魏军要捉活的,姜维下了必死的决心,说自己计策没有成功,“乃天命也”,多么无奈又愤恨的表情。举手望天,死不瞑目。外面下雨,正好一个闪电打过,其实这时候背景音乐是唢呐版的“滚滚长江东逝水”魏将走来,先是深深一拜……然后说:西蜀之灭,绝非将军之罪,实是后主无道而致。
总结
历史将那个意气风发的青年侵蚀成嶙峋而立的老者,然而他从没有忘记誓言,每次想到季汉已灭,姜维还试图复国,“使日月幽而复明”,都不禁潸然。大汉的旗帜,是刘备和诸葛亮的日月,他本不必执着背负。姜维是这样一个人,他选择了就没有回头,他背负着并不必背负的痛苦和责任。
姜维对于蜀汉的忠诚以及对北伐的矢志不渝应该是没什么人会怀疑的,在刘禅本人都已经投降的情况下他居然还策划了联合钟会谋反这一出,在历史上也算是很罕见的壮士。
维死,汉乃终。到此为止,汉家江山,是彻彻底底,冷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