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封爵不封王,刘备对于这同甘共苦的两兄弟,始终没有忘记祖训,但与此同时,他也是出于大局考虑。

虽然能用封王解决的的问题,必将产生更大的麻烦与信任危机,毕竟当时还不是居功自傲,封王称霸的时候,为何这样说,且听我一一道来!

刘备与张飞关羽的交情,是我国古代史上为人称颂的兄弟情义,兄弟三人也一起打拼下大半个江山,但是事实真的如此吗?

没有深究历史的绝大多数人仅仅还将思维停留在《三国演义》中,三人并非同胞兄弟,但却情同手足,着实让人羡慕,三人桃园结义的佳话其实是有史以来,存在很大误解与狭隘偏见的。

之所以如此,就是我们绝不能否认小说与历史事实的差距,人心隔肚皮,当没有利益关系涉及,三人确实能够做到同甘共苦,但是也并非绝对,时间会让友情贬值,同样也会让友情升华,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其实已经言过其实。

为了顾全大局,牺牲兄弟情义也是常有的事,何况我们要知道,涉及的是政治权力,亲兄弟、亲父子都会反目成仇,何况是异姓兄弟。三人能够和睦相处,相安无事就是最大的幸福,并不是封王就能够解决的问题。

不封王还好,要是封王将会产生蝴蝶效应。

首先当时刘备称帝,并不足够支撑他为兄弟封王。登基称帝只是确定其政治主导地位,当时并未实现天下大一统,也并不是该论功行赏的时候,时局未稳就盲目封王,难免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提前封王,也极易造成将领和下属产生懈怠,积极性很难提升,将大大提升将来作战失利的可能新性。

其次当时封王,也面临着极大的舆论压力

对于封王这回事儿,属实要慎重,毕竟论功行赏没毛病,但是如果不能准确揣测人心,就极易造成误会,很难做到公平共正,这也是刘备不敢轻易封王的重要原因。

其实封张飞和关羽为王也未尝不可,但是要妥善处理其他将领的功劳,就不见得一朝一夕就能轻易解决,太过草率必将遭人口舌。凡事都由刘备决策,反而降低了决策成本,独裁是当时最好的团结方式。

最终刘备不敢如此,是因为有前车之鉴

还记得当年称帝的刘邦吗?他作为汉高祖,自然也有跟随他一起打天下的异姓将领,大约在公元前185年,刘邦亲自立下白马之盟约,就是为了解决异姓王的问题,当然也有防止吕后干政的意思。

总之当时对于异姓王的封杀排挤,相当厉害。刚开始确实问题较少,但是日久见人心,诸侯王很难再服从刘邦管制,时常会有造反的嫌疑,为了警醒诸侯王,还特地召集群臣,拉来白马,将其杀之。

“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的祖训。

刘备一直以来都有作为正统汉室的优越感,自然对于先祖教训不敢轻易淡忘,兄弟情义一旦涉及政治纠纷,就不见得有那么纯正了,直接关乎利益大小。

刘备自然不敢轻易试探人心,自然也不想拿兄弟情义开玩笑,倘若不出问题还好,一旦出现问题,反目成仇,就不是能轻易解决的了。

(刘备画像)

何况刘备的识人用人之术了得,当初和张飞、关羽结拜,自然有出于自己的考虑。很明显,张飞关羽都不像是那种争强好胜之人,即使刘备不封王,也不会说什么,他们想要的很简单,称王那不过都是后话。

最佳贡献者
2

刘邦称帝后,一直致力一件事,那就是消灭异姓诸侯王,在他的不懈努力下,异姓王基本被灭绝,只有长沙王吴芮势力弱小而得已保存。燕王臧荼、楚王韩信、赵王张敖、代相国阳夏侯陈豨、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韩王信皆被诛杀,为了保证大汉江山永固,刘邦大封刘姓诸侯王。刘邦死前,为了防止异姓诸侯王崛起,刘邦跟心腹大臣王陵,周勃,陈平等举行的一次秘密盟会,约定:非有功者不得候;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这次会盟被史书称为"白马之誓"。从此人臣功勋生前的最高爵位就是公爵了,但死后可享受王爵待遇。

刘邦定下了规矩,吕后第一个没有遵守,她执掌大政后,大量分封吕氏家族的人为王,史称诸吕王。吕后崩后,陈平等人发动政变,将诸吕王全部斩杀,又诛杀汉惠帝刘盈的几个儿子,,迎代王刘恒为帝。刘恒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汉文帝,他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刘姓诸侯王的权力。在汉景帝时,大汉帝国爆发了七王之乱,这是刘姓诸侯王与汉帝国中央的一次战争,此战过后刘姓诸侯王衰弱。汉武帝时期又大力推行”推恩令“,允许刘姓诸侯王分封自己的所有儿子,这样刘姓诸侯国分封几代后,一个大国就变成了无数个小国,刘姓诸侯再无法跟中央相抗!

推恩令的结果有利于国家的中央集权,但是不利于皇族分支的坐大,数代分封过后,许多皇族远支成员变成了白丁。比如到了刘备这一代,他虽是皇族远支出身,但是已经沦落成织履贩席之辈,生活穷苦不堪。刘姓皇族尚且难以封王,异姓人臣就更难以封王,事实上人臣功勋能得到公爵已经十分困难,万户侯已经是凤毛麟角了。非刘姓不得封王,不仅仅汉朝在实施,后世皇朝均在实施。刘备称帝后,自然也不会封自己的两个义弟为王的,封两个义弟为王,实则是害了他们——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权势滔天,但是他的成公成王之路也是十分艰辛,遭到天下臣民的反对。当曹丞相当了魏王后,刘备更是打出”王业不偏安,汉贼不两立“的旗号,将曹丞相视为汉贼,名正言顺的讨伐他。公元213年,汉献帝册封曹操为魏公,加九锡、建魏国,定国都于邺城。公元216年,汉献帝册封曹操为魏王,邑三万户,位在诸侯王上,奏事不称臣,受诏不拜,以天子旒冕、车服、旌旗、礼乐郊祀天地,出入得称警跸,宗庙、祖、腊皆如汉制,国都邺城。曹丞相当了王,一直侍奉他的荀彧都表示反对,最终魏王曹丞相赐死荀彧!

因此刘备为了国家长治久安,为了避免将义弟陷入不义之地,没有封两弟为王。关羽被大汉朝廷封为寿亭侯,张飞被蜀汉国封为西乡侯,侯爵都是他们自己用军功挣来的,可谓名至实归!

3

桃园三结义是人们熟知的经典故事,它说的是,东汉末年决心匡扶汉室的刘备、关羽、张飞三人,为了共同的理想而结拜成了兄弟,最终,他们一起漂泊、一起努力,终于建立了蜀汉政权。尽管在史书中,这三人并没有真的结拜,但也有着他们“寝则同床,恩若兄弟”的记载,可见,不管是史书还是小说中,刘备与关、张二人都是十分亲密的。

建安二十四年(219),刘备在夺取汉中后自立为汉中王,并将关羽、张飞二人分别封为前将军、右将军,并都“假节钺”,也就是赐予他们战时遇到状况自行决策的权力。后来,刘备又在两年后登基,当了皇帝后,张飞被升为了车骑将军。可是,我们知道,汉朝建立之初,刘邦将开国功臣中的许多都封为了王,而关羽、张飞在蜀汉建立过程中居功至伟,却没能封王。那么,刘备为何不肯给关羽、张飞封王呢?

其实,这一切还要从“白马之盟”说起。秦朝刚灭亡后的天下形势,原本是西楚霸王项羽占据优势,而刘邦为了取得胜利,便大肆拉拢其他诸侯,最终,汉朝虽然统一天下,但刘邦还是不得不将许多功臣、诸侯封为王,其中比较知名的,有彭越、英布、韩信等。尽管分封之初中央与诸侯王之间还算和谐,但时间一久,问题便产生了。

一方面,刘邦内心并不信任这些诸侯王,另一方面,确实有些诸侯王不满足于自己的待遇,于是心存异志。不久,或是因计划败露,或是被刘邦逼反,曾经的诸侯王们便被刘邦先后剪除。到了刘邦晚年,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再次发生,他召集群臣,杀白马来进行约定,其中的一条内容便是“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

这之后,汉朝传承近四百年,只有吕后专权时封诸吕为王、东汉末年曹操独揽朝政,逼汉帝册封自己为魏王等少数情况下,才没有践行这一约定。刘备自诩皇亲国戚、汉室正统,他当然不会不顾先祖刘邦定下的规矩,硬要册封并非同姓的关羽、张飞为王了。所以,最主要的原因并非是刘备不肯,而是为了尊重祖制,刘备不能封关、张为王。

当然,践行白马之盟是主要原因,但或许并非是唯一的原因。毕竟,曹操、孙权都先后被汉献帝封为魏王、吴王,至少在当时保持着正统地位的献帝都已经开了先河,加上身在乱世,特殊情况特殊对待,刘备就算是封几个异姓为王恐怕也招不来太多的非议。笔者猜测,或许他还有着其他的考虑和原因。

举例来说,或许刘备是考虑到,如果将关羽、张飞都封为了王,那么同样立下不少功勋的其他功臣心中难免不满,而要是为了安抚他们而大肆封王,无疑是对祖制的大不敬,要是只封一个两个,那么还算是特殊嘉奖,而一旦王位成了“烂大街”的东西,无疑会造成权力泛滥,影响朝政的稳定。

4

苍茫大地认为原因如下:

一、刘备称帝时家小业小,皇帝的含金量不高。

刘备最强盛时,拥有三分之一的荆州、整个益州、汉中,仅得略超天下十分之一的地盘。做这个皇帝,目的如下:一是打起汉室继承人的大旗以聚拢人心;二是满足下自己的虚荣心而已。这个皇帝是标准的注水猪肉,含金量不高。

二、关张功劳也不足以封王,何况挂得太早。

刘备在建安二十四年称汉中王,关羽因军功被封前将军,假节钺;这年关羽发动襄樊战役,先捉于禁、诛庞德,威震华夏,吓得曹操差点迁都。后接受司马懿和蒋济建议,派使者劝孙权偷袭关羽后方,允诺割让江南分封给孙权。孙权和曹操一拍即合,吕子明白衣渡江,端了关公老巢。徐晃又踏营直进,关羽腹背受敌,被诛杀。刘备到建安二十六年才称帝,那时关公早挂啦!汉中王再封他为王,这不是笑话吗?关公至死仍是汉献帝封的寿亭侯。关公如襄樊大胜,熬到刘备称帝,估计也能晋升到大将军、县侯。

三、汉朝自刘邦吕雉后各代都严格按照白马盟约封爵,除非皇帝撑不住啦!封王本没关羽、张飞的份儿呀!

刘邦身前和元老大臣杀白马盟誓:非军功不得封侯,非同姓不得封王。汉朝从西汉到东汉,基本上都守这个旧制。破坏规矩的例子不多,一是吕雉掌朝时,封了吕氏子弟为王;一是王莽篡汉时代;一是曹操、曹丕把汉献帝整成傀儡时代,逼皇帝封魏王,曹丕还逼着献帝禅让。刘备是撑得住的马上皇帝,他又以帝胄自诩,自然不会乱了汉家法度!

张飞在刘备称汉中王时,被任命为右将军,假以符节。他死得比关羽晚,熬到刘备称帝。章武元年,张飞晋升为车骑将军兼司隶校尉,晋封爵位为西乡侯。刘备对张飞是不吝高官厚禄。且看张飞一路升迁明细账,刘备跟曹操打破吕布后,跟到许都,汉献帝任命张飞为中郎将;到赤壁大战后,刘备平定江南各郡,任命张飞为宜都太守、征虏将军、封爵都亭侯;到张飞奉令从荆州赶到成都与刘备会师,平定益州后,赏给孔明、法正、张飞、关羽每人黄金五百斤,白银一千斤,铜钱五千万,锦锻一千匹,同时任张飞兼巴西太守。打下汉中,就任命张飞为右将军、假节;章武元年晋车骑将军、兼司隶校尉(纪检书记)、晋爵西乡侯。可惜张飞为替关羽报仇心切,醉打张达、范强,被二货杀了人头拎到了江东!如能跟刘备伐武大胜,回朝后估计还能升个大将军、县侯,这就到顶啦!张飞到死,官还有大将军一级待升,爵还有县侯,才有可能到王,哪来的封王一说?

关公至死,官职上还有骠骑将军、大将军待升,爵位上还有乡侯、县侯两节才可能到王。何况关公死时,刘备还未称帝,哪可能封关公为王?!

四、封王也会给政权带来威胁。

从王到皇,一步之遥。封关、张为王,关、张对刘备的忠诚可昭日月。但忠于刘备不等于忠于刘禅、刘小禅;关张忠诚,不等于关小羽、张小飞忠诚。刘备这种老兵油子,怎么会不明此理呢?这样善始善终,留下君臣情同父子兄弟的佳话,不是很好吗?何必弄得兄弟间刀光剑影、鸡飞狗跳呢?关、张的被低调,也是对关、张两个万人敌的保护啊!

5

悦读历史,我是子彧。

关羽、张飞是不可能被刘备封王的。如果要说理由的话,从很多方面考虑:

刘备虽然名义上是皇帝,但是偏安益州,并没有统治天下,根本不足以支撑他们封王;

而且从关张二人虽然与刘备“恩若兄弟”,但毕竟不是兄弟;

再者,从权力的集中来说,不是刘备的儿子基本上不可能封王;

为什么子彧敢这么说呢?我们详细分析一下。

一、蜀汉偏安益州,实力不支持封王

汉制,王爵和侯爵是需要单独建国的,汉初的王甚至还统领着境内的民治和军队。汉武帝推恩令之下,王爵有所削弱,不再干涉境内的地方政权行政和军事,只是食邑而已。

但是王爵一般还是拥有比较大的食邑。王国一般在郡之上,而侯国一般归郡县管理,这说明一般王爵的食邑甚至超过一个郡,而侯爵小于一个郡。

而蜀汉刘备虽名义上为皇帝,但是他所统领的地区最大也就是荆州五郡、益州九郡、汉中、上庸二郡而已,关羽、张飞都在刘备生前去世,因此即使算作刘备全胜时期,也不过16郡而已。

而关羽张飞跟随刘备多年,又战功卓著,虚封肯定是不行的。但十六个郡就要封两个王出来,对于弱小的蜀汉来说,是吃不消的。

因此,我们才看到张飞和关羽在蜀汉的最后封爵,都是侯爵。(而且刘备登基后,并未给关羽封爵,关羽还是挂着汉廷的寿亭侯,这点背后有深刻的原因,我们在此不做讨论)

二十四年,先主为汉中王,拜羽为前将军,假节钺。《三国志·蜀书六》
章武元年,迁(张飞)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进封西乡侯。《三国志·蜀书六》

因此,从蜀汉的体量上来说,基本上不支持张飞和关羽封王。

那么实际上,蜀汉虽小,也是有王爵的,比如后来的刘理、刘永,那为什么张飞关羽就不可以呢?

二、恩若兄弟,但毕竟不是亲兄弟

蜀汉章武元年,刚刚称帝的刘备封庶子刘永为鲁王、刘理为梁王。这应该是刘备期间封的唯二的王爵了。

但是张飞和关羽没有,史书记载刘备与关羽、张飞“寝则同床,恩若兄弟”。那么作为兄弟的关羽和为何没有封王呢?

因为乱世之中,每个人都没有安全感。为了形成合力,为了某一个目标去奋斗,枭雄们也会结成团体。结拜也好、情同父子也好、恩若兄弟也好,都只是亲密关系的一种信任和相互寻找安全感而已。

在传统社会的宗法制下,这种关系,比起血脉传承,还是差很多的。

我们看看另一个人的遭遇,就明白了。这个人就是刘备的义子,刘封。

刘封本性寇,刘氏的外甥,在早年刘备无子的情况下,被刘备收为义子。当寇改为为刘之后,刘封十分卖力,也表现出了相当的军事才干。

以至于,在刘备即位汉中王之后,刘封授命独当一面,与孟达一起平定了上庸一代,作为蜀汉政权伸出去的地理触角之一。

但刘封作为刘备的义子,在刘备即位之后,并没有看到封王的记录,甚至连个拜将封侯的记录也没有。不仅如此,不久以后,刘封还被刘备赐死了。

刘封不救援关羽、丢失上庸,这些都是可以处罚他的依据,但并不是值得杀死的罪过。

而真正杀死刘封的原因,是因为诸葛亮说他“刚猛难制”,用一句我们听得懂的话,刘备已经垂垂老矣,将来儿子刘禅即位后,刚猛的刘封很有可能成为乱源,威胁刘禅的皇权。

从这里,可以看出,刘备心中最重要的是,他辛苦一辈子攒下的基业,能在刘氏血脉中传承和稳固。

如果关羽张飞得以封王,那么两个军功卓著、实力强悍的异姓王待在刘禅身边,不就像两颗定时炸弹吗?后世的历史上这样的事发生的可一点也不少。

从这个角度说,如果关张二人死在刘备后面,蜀汉的未来会有什么样的变数都说不准。

三、即使是亲兄弟,也不能封王

当然,三国时期是一个特殊的时期,并不是说只有皇帝的亲儿子,才能被封为王。

我们来看看这些人是谁:魏王曹操,刘协封的;吴王孙权,魏文帝曹丕封的;汉中王刘备,自封的。

是的,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再封王爵之前,他们已经掌握了王爵应该有的土地、人口和权力;封王之后,他们更加理直气壮的成为一个独立的政权,甚至可以说,他们封王就是为了这个。

这样的事实说明,刘备如果将关羽和张飞封王之后,在并未大一统的时代,他们可不可能自立呢?

虽然有人说,他们和刘备的情谊那么深,怎么可能叛离刘备。

然而,刘备表示不想冒这个险。

因此,从这个角度看,即使是刘备的亲兄弟,也不见得能够封王,最多也就是死后追封。这一点,我们看看孙权的兄弟们和曹丕的兄弟们就明白了。

多有疏漏,欢迎指正。我是子彧,期待你的关注!

6

三国时代,前朝异姓王丶同姓王的自相残杀,无一不给三国君主以深刻教训,天下未定,不敢过早封侯拜王。

刘备是在曹魏取代汉室后,也与孙权相继称帝。刘备本来地微将寡,事实上连五虎将都不敢上,关丶张丶马丶黄分列四方大将,赵云也只能屈为警卫团长。更不用说其它文官能封异姓王了。

而且关羽曾被汉帝封为汉寿亭侯,曹操比刘备出手还要大方。刘备除了兄弟情分,连美女都不曾奖赐一个,关丶张两人竟暗渡陈仓不约而同地抱了曹操家女人。关羽后来以"虎女岂嫁犬子"拒绝孙权联姻。可见关羽如到魏丶吴,封官许愿更甚刘备处。

也因此,刘备与关羽君子之交淡如水,而更加反衬君臣的兄弟情份,义薄云天,关羽才能日后直上青云,成为忠义的关公大帝,立庙享受了无限风光!

7

戏说历史,我是游子dream。

众人皆知,刘备于蜀川称帝,并非实际意义上的大一统,而只是实现了三国鼎立,意味着即使给关羽、张飞二人封王,也相当于名不正言不顺,毫无意义。然这只是其一,具体原因如下所示:



《三国演义》中,将刘备刻画成以匡扶汉室为己任之人,他也一直打着这样的旗号,四处招贤纳士,关羽、张飞便是由此招揽而来。因此在他当了蜀汉的皇帝后,仍不忘东汉建朝以来所制定的条约。其中由汉高祖刘邦与当朝臣子们定下的白马之盟明确说明了一点:非刘氏子嗣不能封王,不然天下共诛之。当时还歃血为盟,表示恪守此约。

而刘备虽与关、张二人桃园结义,情同手足,可毕竟为异性兄弟,若封王岂非破除了祖宗制度。




另外不封王的最主要原因是:刘备虽拥有蜀川之地,但也只是偏安一隅,外有强大的曹魏窥视,也有小小东吴蠢蠢欲动,他这皇帝当的并不安稳。而蜀国若想保证势力与外敌相抵抗,那么军事力量最为关键,他若将关、张封王,必定要考虑到其他将帅的心境。都说刘备慧眼识珠,这点道理他怎会不懂,因此为了一视同仁,便放弃了对他俩封王,当然他们二人对此也并不在意,正好也免了刘备的操心。



总结

不管刘备是何原因不封关、张二人为王,但他此举绝对是正确的,至少他们都为蜀汉流尽了最后一滴血,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

8

刘备称帝后为什么不给关羽张飞封王?

《三国演义》中感人肺腑的典故先就是桃园三结义。

东汉末年,朝廷腐败不堪,连年灾荒使得老百姓生活很是困苦。

有个杀猪匠名张飞,这天他杀了一头猪卖不完,于是把半块猪肉吊到门口的井里,在井口盖上块千斤大石,在石板上写上“谁能揭开石板,可拿走好肉一刀!”然后,张飞拿着另一半猪肉去叫卖。

这时,从大路上来了一个红脸长须的汉子,走到井边想喝点凉水,一看井被大石块盖住,气便上来。他上前就把石块揭开,提起井绳往上拉水,结果提起了半块猪肉,上面还留有一把刀。大汉这才看见石块上的字,二话没说,提刀割肉,然后拿上猪肉大步流星走了。

张飞的媳妇赶忙问道:“好汉,留下姓名。”想着等张飞回来能有个交代。大汉指着自己的红脸,又指了指长须说:“有事到观音街的粮食市上找我。”

张飞回家得知后,飞奔去找到这个红脸长须的大汉,对大汉好一阵冷嘲热讽后,大汉才终于明白,敢情这人是猪肉的主人。于是,张飞和红脸长须大汉打了起来,这二位都是身强力壮之人,打斗声也是呼呼作响。

这时候来了个劝架人是一个卖草鞋的,他大声说:“住手,你们两个小子敢在我地头上打架,胆子不小,有什么事情可以坐下来说嘛。”

这个卖草鞋的人白白净净,身体瘦弱而且穿的衣服又破烂,说话口气却似王者,旁边看热闹的人们哄堂大笑,让卖草鞋这人真想劝架就前去拉开他们。

原本这是玩笑话,可卖草鞋的果真飞身跳到两人中间,一手拽住张飞的胳膊,一手拽住红脸大汉的胳膊,往两边一下就给分开。瘦弱的卖草鞋人居然让张飞和红脸大汉动弹不得,看热闹的都瞪大双眼,惊呼好大神力啊!这就是民间传说的一龙分二虎

张飞和红脸大汉也打心底佩服卖草鞋之人,向人打听知道此人名叫刘备,他们对这个名字素有听闻。

张飞本是性格豪爽的人,当下拉着两人坐在一起,互报姓名家门后,他们都表示不打不相识,干脆结为兄弟。于是,张飞动手捧了些土摆在街上,捡了几根细柴棍儿插上当香烛,然后拉刘备和关羽一齐跪地磕头,就算结为了兄弟。

后来,刘备住的楼桑村西有个大桃园,逢桃花盛开之时非常漂亮,他们便在这里郑重其事结拜为异姓兄弟。刘备、关羽和张飞对天盟誓:“有苦同受、有难同当、有福共享;不求同年同月生,只愿同年同月死。”

由桃园三结义这故事可知,刘备和关羽张飞关系为兄弟,那么刘备称帝后享有的一切,关羽和张飞如同享有。一般帝王都是封官给谁?自然是臣子,皇亲国戚受封后同样为臣,如果刘备封王给他们两人,关系会发生变化,兄弟关系变为君臣关系了。

我想,刘备应该把这个道理和关羽、张飞说了清楚,成为君臣关系就违背当初杀牛宰马、祭告天地之誓言,非君子所为,说话不算话了。所以,刘备称帝后没有封王给这两兄弟也相安无事,“大哥有什么自然不会亏待两位兄弟”,关羽和张飞这样想。

回答结束。

9

不知道是题主故意设的套,还是各位答题者忘了当时历史的进程了?


时间不允许——关羽不复生、张飞难再续

《三国志》想不起来,《三国演义》总还是有印象的吧?刘备称帝是因为什么?曹丕不打个样儿,刘备有几个胆子也不敢先称帝。曹丕称帝总要曹操先挂了吧?可是曹操死之前还是看过一个人的人头的,孙权孙仲谋派人送过来的,刚刚走麦城、被斩杀不久的关羽的。

也就是说刘备称帝的时候,关羽已经挂了,咋封王?追封么?兄弟的仇还没报呢。可是,关羽兄弟的仇还没等报呢,那边张飞兄弟又挂了。刘备自己报仇也不顺利,在夷陵被一场大火给烧回来了,紧接着白帝城托孤,传位给儿子刘禅。


刘备这两年皇帝当得可是相当地不顺利,还要求他给张飞、关羽封王,是不是有点要求太高了?还没到体现人性的时刻呢。


如果寿命足够长,关羽、张飞有没机会封王

1、按照历史的发展来看,如果关羽不死,并非没有机会被封王

手握荆州要地,拥有军事指挥权,自主作战计划,距离荆王并没有那么远。如果关羽能够固守、甚至进取一些,打下曹魏一些地盘,并牢牢掌握自己的军队,那封不封王就是刘备想不想封,而是关羽想不想要了。当年刘邦也不想封韩信、彭越,但是形势所迫,没办法。

2、如果,荆州正常被打掉,刘备就蜀汉这么大点地方,封王意思也不大

要么随便找个孙权或者曹操的地盘,虚封一下,如鲁王刘永、梁王刘理最初封的那样;要么就是随便封个县的王,如刘永改封甘陵王、刘理改封安平王。这两种封法都不会是关羽、张飞想要的,刘备封完了自己也闹心,毕竟这个王跟侯没多大区别,还给自己惹麻烦。

3、假如,万一,刘备统一全国了,那关羽、张飞就不大可能被封王了

异姓诸侯王的威胁大家早已经见识过了,刘备也不傻,自然不会给自己找事做。不过战争过程中象第一种情况那样,封关羽、张飞为王倒是有可能的。但是,相信刘备也会像刘邦那样,要么把关羽、张飞的王爵拿掉,要么直接消灭,这是利益决定的,兄弟感情也不是无价的。

10

刘备的一生可以说遭受很多人的非议,有人说刘备仁义无双,也有人说刘备是假仁假义,不管我们认为刘备是什么样的一位诸侯。刘备从一个落魄的皇室后裔,以匡扶汉室为口号,屡败屡战最终三分天下。

刘备称帝同样让很多所诟病,当时曹丕代汉并没有对汉献帝赶尽杀绝,而是封其当阳侯让汉献帝富贵一生并世袭爵位。刘备在得知天子被废后也是伤心欲绝,最终刘备为了匡扶汉室在蜀国称帝,当然也有人认为刘备在没有确定汉献帝是否生还的情况下称帝,有点名不正言不顺,总之刘备成为了蜀汉皇帝。

刘备能三分天下并称帝离不开手下的文臣武将的辅佐,除了运筹帷幄之中的谋士以外,勇冠天下的名将也起着关键作用,武将之首当然非关羽张飞莫属。毕竟关羽张飞在刘备一无所有的时候来辅佐刘备,演义中三人更是桃园三结义一直被我们后人广为传颂。刘备称帝以后肯定会封赏众人,让人疑惑的是刘备为何不给关羽张飞他们封王呢?

首先在刘备称帝之时,关羽和张飞已经不在人世,刘备完全没有必要给两人封王,在刘备去世后,后主刘禅同样没有给两位封王,而是加封了官爵。其实刘备称帝时就算关羽张飞尚在人世,刘备也不会给两人封王的,最多封侯爵,况且关羽一向以汉寿亭侯自居,也不会接受刘备的其他封号的。

汉朝的开国皇帝刘邦在建立大汉王朝以后,由于种种原因导致异性王造反,刘邦以白马盟约要求异性不能封王。汉朝虽然发生王莽篡汉之事,刘秀还是以汉为国号,并一直遵从白马盟约。刘备在汉献帝尚在人世的情况下称帝,在有些人眼中已经形成了忤逆之举,同样有些人也认为刘备称帝是为了汉室的正统,来告诉世人曹丕是乱臣贼子,也许刘备是为了延续汉室的正统,刘备同样遵守白马盟约不能封关羽张飞王爵。

刘备加封自己为汉中王之时,不止曹魏东吴阵营不满,甚至关羽也有不满之心。关羽奉行忠义,当时关羽解曹操白马之围,曹操上书汉献帝加封关羽为汉寿亭侯,关羽一直以汉寿亭侯自居。当时被朝廷封侯是朝廷对一个人功勋的认可,关羽以汉寿亭侯自居也证明关羽是忠于汉室并非忠于刘备。刘备加封自己为汉中王的时候并未改变关羽的爵位,说明刘备也是知道关羽忠的是汉室。如果刘备称帝时关羽和张飞健在的话,刘备出于两人对汉室的态度也不会封两位为王。

我们换一个角度来看,如果刘备称帝,关羽张飞健在,刘备念两人的汗马功劳强行封王,关羽和张飞也不敢接受王位。在汉朝建立之初,刘邦封了八位异姓王,其中六位被帖上乱臣贼子的标签被诛杀,可以说汉朝的异姓王都没有一个好结果,如果刘备强行封王,关羽和张飞也不敢接受这个王位,毕竟有前车之鉴。

通过以上我们可以看出刘备根本不会封关羽张飞为王,同时关羽张飞也不会接受刘备的封赏。况且在蜀汉集团,关羽和张飞是举足轻重的人物,人人都比较敬重他们,他们拥有很大的权利,封不封王并不重要。再说刘备称帝之时两人已经不在人世,刘禅追封他们官爵只是慰籍他们的在天之灵,刘禅如果给两人追封王位,两人的后人会不会乱想呢,可以说封王对谁都没有益处。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