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林党人骂起政府来,是独一门儿的,而且骂起来有理有据,头头是道。又因为政府对言论相对比较开放,他们更是表现得肆无忌惮。打嘴炮可以,让他们真正去工作的时候,马上就露出他们的原型来了。
那么这些东林党人获得权利以后,到底干了点什么正事儿?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真是什么正事也没干,就知道天天借着鸡毛蒜皮的事儿兴风作浪。掐指算算,东林党自出世以后,恐怕也就干过三件最值得称道的事儿。
第二件事儿就是没有让光宗的小老婆控制了小皇帝,按当时的说法叫移宫。
第三件事儿就是查清了光宗的死因,是一颗红色的小药丸儿造成的,按当时的说法叫红丸案。
东林党所做的事大都是围绕着与此相关的、类似的八卦新闻进行的。
有一个人拿了一根木棍闯进东宫。本来大多数人都认为,这就是一个智力有问题的人,无意中闯入了东宫。但是东林党非要说这是郑贵妃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当太子,所以指使人到东宫来暗杀太子。于是就因为这件事儿,掀起了一波保卫太子安全的热潮。是一个人都知道,世界上哪有这样的杀手,这样的刺客呢?一点儿武功也没有,而且拿着一根木棍子,大白天跑进皇宫大内去暗杀太子,这种事太离奇了。翻开人类历史,暗杀的事件层出不穷,但是这种暗杀的方法,还从来没有过。既然是暗杀,好歹拿把刀吧,没有正经刀,你拿把切菜刀、水果刀也行啊。其实有点儿脑子的人都知道,这个闯入东宫的人绝对不可能是传说中的杀手、刺客。但是东林党就是揪住这件事大做文章。一切无非是为了证明,他们才是太子的守护者。当然,东林党这一系列付出并没有白付出,太子当了皇帝以后,马上就开始重用东林党了。
其实,皇帝喜欢哪个儿子,要对哪个儿子好,想让哪个儿子继承皇位,皇帝喜欢哪个媳妇儿,对哪个媳妇儿好。这管外人什么事儿啊?但是,东林党就爱管这事儿。
太子朱常洛是明神宗偶然临幸宫女所生。在东林党的编导下,太子的身世就成了一个充满悲情色彩的故事。换言之,皇帝搞了一个地位卑微的宫女儿,生下一个儿子来,但是始乱终弃,不愿意为此事负责。于是这对可怜的母子一直生活在不幸当中。其实这就是典型的扯淡事儿,一个地位卑微的宫女儿,因为偶然原因生下皇子,她的身份地位自然会得到提高,这根本就用不着细分析。关键是太后也一直都承认这个儿媳妇儿的身份,她地位再低能低到哪儿去,地位再低也是妃嫔吧。
谁也不能否认,如果没有东林党,这个宫女儿生的孩子,有可能无法成为皇位继承人。但是你要说这对母子一直生活在不幸当中,那纯粹就叫扯淡。让大街上讨饭的小孩儿情何以堪呐?
但是东林党就是靠这种充满了悲情色彩的故事,让人感觉他们的行为是充满正义色彩的。
至于说这个宫女儿生的儿子成为太子以后,还一直生活在不幸当中,在宫中得不到任何关爱尊敬,那就更叫扯淡了。他再怎么说,也是太子吧,太子是什么人呐?太子是未来的皇帝,只要你能取得他的好感,这就好比抓住五百万大奖一样。但是你得罪了他,将来的后果就太可怕了。这种道理,难道只有东林党懂吗?宫里那些太监、宫女儿都傻吗?普通的邪党成员们,他们都不懂这种道理吗?
事实上,太监王安就是因为一直跟着太子朱常洛混,最后变成太监大首领了。太监魏忠贤也是因为一直跟着皇太孙朱由校混,所以也成了太监大首领。至于客氏,无非就是因为他当奶妈的时候,对太孙朱由校关心得无微不至,所以后来变得权顷朝野了。
从这些地方我们就可以看得出来,愿意在朱常洛父子身上做政治投资的人,那真是多得数都数不过来。就是一个傻子都知道其中的利害关系。
不要说别人,就说郑贵妃母子。当他们发现无法动摇太子地位的时候,也会及时地向太子示好。因为一旦结下仇怨,后果会很可怕,根本用不着细分析。事实上,无论是太子朱常洛还是朱常洛的两个儿子朱由校和朱由检,在他们当皇帝以后都没有打击报复过郑贵妃母子。这就证明他们之间的关系远没有像外界所说那么紧张。
为什么朱常洛以一个宫女儿的儿子可以成为太子,并继承皇位呢?
原因也是特别简单。如果说郑贵妃的儿子当了太子,就是福王朱常洵如果当了太子继承皇位,请问这跟别人有关系吗?一点儿关系也没有吧。这是因为皇帝老爹特别宠爱自己的母亲,所以人家就当太子了,对吧。
而朱常洛当了太子,并继承了皇位,显然是因为众多正义之士支持的结果。老皇帝不喜欢他母亲,他能竞争过郑贵妃的儿子,就是因为许多正义之士支持他,所以朱常洛当了皇帝以后,自然会感激这些人,重用这些人。这也就是东林党积极支持朱常洛当太子,继承皇位的主要原因。
从这里我们就看得出来,东林党在这些问题上上蹿下跳,无非是想借此机会捞政治资本而已。事实上,东林党就是借相关事件发家的。
所谓“保国本”,那就叫扯淡。
皇太极死的时候选接班人了吗?康熙死的时候选定接班人了吗?雍正死的时候选定接班人了吗?甚至说乾隆死的时候,他选定接班人了吗?哪一个满清皇帝临死之前确定了接班人?重要的是谁敢说满清这种皇位继承制度有问题。
为什么万历皇帝迟迟不决定让谁当太子?为什么万历皇帝打算从皇子中选一个自己喜欢的皇子接班儿,马上就成了万历皇帝昏庸的铁证呢?而臣子们就为了这种其实非常扯淡的事儿,上蹿下跳,把帝国整得乌烟瘴气,反倒成了他们忧国忧民的铁证了。
东林党的行为其实就是标准的政治宣传腔调。非常扯淡的事儿,他能整出一大堆道理来。
所谓“移宫”,东林党更是极尽耸人听闻地信口胡编。
如果没有东林党强行把太子的母亲和祖母赶到后宫,帝国政府就有可能让这两个女人控制了。
其实在明帝国那种政治格局里头,太后想控制皇帝,根本就不可能。翻开明帝国的历史,从来就没发生过这种事儿。
太后要想控制皇帝,必须得建立在太后、太监首领和官员首领的默契协作之上。
且不说这种事情的出现,可遇而不可求。更主要的是,既然这三股力量达成了默契合作,就意味着这三股力量的代表人物联合起来控制帝国,这就绝对不是太后在控制皇帝了。
这三股力量如果不能达成默契,皇帝想要收拾谁,那都是小菜一碟儿。比方说太后想要专政,太监们纷纷支持皇帝乾纲独断,官员集团也纷纷支持皇帝乾纲独断,太后还不抓紧时间退回后宫吗?
换言之,太监首领和官员首领想专权也是一样。
在这种背景之下,只要皇帝不信任自己的母亲和祖母,她们不抓紧回后宫,肯定是没有好果子吃的。
如此背景之下,皇帝不信任大太监,大太监马上就会被收拾。大太监王安、魏忠贤在皇帝信任的时候,权倾朝野,可皇帝不信任的时候,就跟一条死狗一样,无声无息地就死了。
如此背景之下,皇帝不信任官员首领。官员首领再牛掰,也得抓紧时间靠边站。要不然的话,杀身之祸随时会到眼前。
帝国的权利都是一定的,所以各种利益集团之间永远都存在着竞争,整个帝国已经官僚化了。换言之,绝没有什么根深蒂固的豪门家族存在。所以无论是哪个利益集团的首脑,想要让大家都听他的话,那是无法实现的。
皇帝处于权力的中枢,下边是一群想要争夺权力的人。皇帝想要收拾谁,那都是小菜一碟。
因为哭着喊着想要取代相关权利者的人,成群结队。黄帝一声令下要收拾某个人,肯定会有数不清的人扑过来收拾他。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朱由校当皇帝以后,随便一个暗示,大太监王安就死于非命,。随便再来一个暗示,东林党就被打得销声匿迹了。
也正是因为这种原因,崇祯当皇帝以后,随便一个暗示,魏忠贤就被打的灰飞烟灭了。
在一个成熟的官僚社会当中,官员们就是一个一个的打工仔。你别看某个人是总经理,好像他可以指挥整个公司,上上下下全都听他的。问题是,明天老板炒了他的鱿鱼,他当时就什么也没有了。
在现实社会中,作为高级经理人,自然是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封建帝国里呢,皇帝炒你的鱿鱼,你说你还能干吗?
对于整个官僚集团而言,皇帝是一点儿招也没有。但是对于某一个具体的官员而言,皇帝的爱憎就可以决定他的命运。
比如说皇帝讨厌东林党,东林党当时就得靠边站。如果东林党不服,当时就会引来杀身之祸。再比方说黄帝特别喜欢东林党,东林党人马上可以“众正盈朝”。
作为一个皇帝,最大的困惑就在于他可以决定具体官员的命运,但是他无法决定官僚集团的命运。换言之,邪党来了,官僚集团还是老样子;东林党来了,官僚集团还是那样;阉党来了,官僚集团还是老样子。
总而言之,皇帝无论怎么折腾,也无法改变大家一块儿做假账,一块儿侵吞帝国财产的事实。所以当天启帝的母亲和祖母不愿意退回后宫,只是希望天启皇帝尊重她们从前的利益,绝对没有控制天启皇帝的意思。因为控制皇帝,在明帝国那种权力格局当中,这本身就是不存在可能的。这也是魏忠贤权势熏天,却不敢与崇祯皇帝进行任何对抗,也无法组织起任何对抗的主要原因。
因为皇帝处于天下利益的汇集中心,而且在成熟的官僚社会当中,又无法产生可以与皇权分庭抗礼的军政大佬,所以皇帝发挥借力打力的技能,几乎就到了随心所欲的地步。换言之,黄帝要想收拾谁,都是死路一条。
别看明帝国曾经出现过权顷朝野的太监、首辅。但是通常这都是因为皇帝信任他,支持他,只要皇帝的信任、支持消失了。他们马上什么都不是。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魏忠贤了,自称九千岁,曾经风光无限,但是信任他的皇帝死了,崇祯一上任,他马上狗屁都不是。
对于皇帝而言,后宫总会有一些值得他亲近的人。这个女人不是太后,就是皇后,不是皇后,就是某个宠妃,不是某个宠妃,就是某个太监。如果大家总希望皇帝在后宫不能亲近任何人,那不就扯淡了吗。因为你就是这么要求一个普通老百姓,老百姓也得跟你急,你他娘的管得也太宽了吧!
皇帝处于天下利益的汇集中心。所以任何一个人能与皇帝拥有亲近的关系,就相当于抓住五千万的大奖了。
基于东林党的意思,他们希望皇帝只亲近他们和他们指定的人。比如在后宫里,只能亲近大太监王安。为什么?因为王安愿意跟东林党合作;在外头你只能亲近所谓的政治官员,什么人呢?就是传说中的东林党。
问题是这是不可能做到的事,因为皇帝他不是傀儡,他有自己的情感,他有自己的想法。别说官员想这么控制皇帝了,就是普通老百姓想这么控制自己的儿子,十有八九都无法实现。
东林党与大太监王安害怕皇帝的祖母、母亲分享他们的权利,所以就把这两个女人逼走了。
皇帝的奶妈出现了,东林党又能怎么办呢?
从理论上来说,皇帝早就不吃奶了,所以皇帝的奶妈早就应该离开皇宫了。
问题是皇帝一心就要留下自己的奶妈,官员们难道还能和大太监联合起来,一块儿冲进皇宫,把皇帝的奶妈赶走。再进行一次类似于“移宫”的政治斗争吗?显然是不行的,管得也太宽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朱常洛能当皇帝,甚至说朱由校能当皇帝。主要是因为东林党一直上蹿下跳地支持他们。这一切都是显然的,没有东林党上蹿下跳,万历皇帝就有可能让福王朱常洵继承皇位了。福王继承皇位了,朱常洛自然就不会当皇帝了,那么朱由校自然也没有机会当皇帝了。
从这层意义上来说,东林党在保国本一事上,虽然对于帝国没有什么积极意义,但是对于朱常洛和朱由校的意义却是非常巨大的。
但是说到移宫一事,则对朱由校的影响微乎其微,甚至说对国家好像没什么影响。因为没有移宫的事,朱由校也是乾纲独断的皇帝。换言之,谁敢试图控制朱由校,那都是死路一条。
移宫这件事儿,虽然让朱由校远离了他父亲的宠妃,爷爷的宠妃的影响,但是却让皇帝受到他奶妈的影响。换言之,东林党与大太监王安联手,把可能主宰后宫的两个女人清理出局了,结果让皇帝的奶妈捡了一个现成的便宜。
我们可以想象,如果光宗宠妃李氏和万历宠妃郑氏没有退入后宫。那么奶妈客氏还能主宰后宫吗?估计那就很难啦。因为太皇太后在宫里,太后也在宫里,皇后都在宫里,一个皇帝的奶妈,算个什么玩意儿啊!
更主要的是,如果客氏没有主宰后宫,魏忠贤还能够权倾朝野吗?
虽然历史不会那么简单,但是这至少可以证明所谓的移宫一事,只是为客氏和魏忠贤的崛起铺平了道路。但是这对整个明帝国不会有任何积极影响。对东林党更没有什么积极的影响。
所谓的红丸案,更是东林党清理异己的手段。
因为皇帝病死了,东林党就上纲上线,要把责任归于某些人。他们本身的动机就值得怀疑。
事实上给皇帝看病是最困难的。这里头最大的风险在于,如果你把皇帝给治死了,恐怕就得给皇帝偿命。这也就是许多皇帝得了重病以后,本来是有治好的机会的,但是只能错过治疗的最佳机会。因为任何一个医生都不敢采取冒险的治疗方案。很明显,用保守的方法把皇帝治死了,最多算失职,虽然有可能也会被杀头,但是这个风险小。如果你用冒险的方案把皇帝给治死了,用了一些虎狼之药,那就有可能被怀疑有谋杀的嫌疑。这绝对不是你一颗脑袋可以了账的事,而是诛九族的事了。在这种背景之下,除非皇帝最亲近的人,而且非常有身份,也能承担起相关责任的人,才敢实施冒险的治疗方案。
其实从红丸案里,我们大概就可以看出来,东林党的行事风格。东林党行事的风格就是没事坐在那儿扯淡,什么正事也不干。所以无论发生什么事,你都休想把责任跟他们联系起来。
很明显,东林党不是最关心皇帝的死活吗?那为什么不给皇帝推荐良医,寻找好药啊?或者说拟定一套你们认可的治疗方案。为什么非得等皇帝死了再去追究相关的责任人?东林党的具体工作大约都是如此的。
其实东林党就是靠这种法宝在政治舞台上混事儿。如果说有例外的人,恐怕也就是孙承宗了。
总而言之,有可能承担责任的事,大家伙都靠边站。遇到极为扯淡的事儿,东林党就上蹿下跳,大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劲头。但是遇到正经大事,东林党从来都是当好好先生,他们才懒得坚持自己的意见,更不会去干可能承担责任的工作。你那么一说,我这么一听,有事儿千万别找我。事后为了抢功,又会发表言论:我当年也曾经这么说过。这也就是崇祯皇帝对东林党不感兴趣的主要原因。
皇帝不需要你讲大道理。对幼儿园的小朋友能讲一大堆,而皇帝需要你负责具体工作。换言之,你觉得我们现在的工作方法不对,你给我们拟定一套可以具体实施的工作方法。你要是觉得他们的工作方法不对,你就代替他们负责相关工作。但是你要是做不到这一点,成天在旁边指手画脚,说三道四,有意义吗?如果说你只是一个普通老百姓,你只是一个局外人打打嘴炮,发发牢骚也无可厚非。问题是身为国家高级官员,就抱着这种态度工作,你这不扯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