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标准的说法是富不过三代,穷不过五世。

这个说法是对比我们比较近时代(主要指明清)的古代农村社会现象的总结,站在当时的角度还是相当有道理,但对今天的借鉴意义不大。

富不过三代,主要有两方面因素。

一是财产继承制度,我国古代的财产继承制度传统是诸子均分,明清时代也是如此。富裕家庭有经济条件让更多孩子活到成年。同时富人除了正妻,还会有妾室甚至婢女为其生育子女,一个富人死后其财产可能会被分成很多份,几代人后肯定一部分后裔就沦为普通平民。

二是财富和权力密切相关,自身没有功名官身或者和官府的密切关系,富人的财富其实很不稳固,被更强大的势力巧取豪夺是概率很大的事件。而功名官身或者和官府的密切关系,传承给后代比财富难度要大得多。

两种因素叠加,明清时代一个农村的富人,几代人之后,还能多数后代仍旧是富人的概率并不是很大。

而能稳定传承的群体,如宗室勋贵之类,离普通百姓太远,不适合作为生活经验的一部分。

穷不过五世,同样有两方面因素。

一是虽然传统上重男轻女,但穷人的绝户概率是非常高的。明清时代农村穷人娶妻比今天农村小伙子娶媳妇难度还大的多。重男轻女和穷人的经济条件有限,养不活太多子女,溺死女婴的现象很普遍,造成很夸张的男女比例,比今天的男女比例更夸张。富人的婚姻制度是一夫一妻多妾制,男女不平衡加上一个富人能占有多个女人,穷人男性有很大比例一辈子去不上老婆,没机会有后代。穷不过五世的第一层含义是,穷人大概率几代人后绝后,没有继续穷的资格了。

(妻妾成群的富人)

二是唐宋开始,中国社会的阶级流动性相对较好,而另一方面是生存竞争的残酷。一个穷人家庭能够传承五代还没有绝户,必定有些过人之处,这么长久的时间内遇到点机会并且能够抓住机会提升自己家庭的社会地位,概率不小。

最佳贡献者
2

农村人常说的穷不过三代,富不过三代。富是好日子的意思,不是说有千万元,亿万元。只是比一般的人生活好。是一句穷人们用来勉励自己的话。意思说见人发财心不慌,只要努力,山不转水转,该好会好。当然人们也只是从典型的案例来说。比如七、八十年代我们村里有一家有六个男孩,生活条件很苦,总是不够吃。只有老四读到小学五年级。九十年初,他们家就到沿海打工,因为能吃苦,得老板信任。老四会算,老板就叫他回家带了三、四十人去做工,他就当了小包工头。老板发了,他也发。从一分钱没有到现在的几千万元。在我们这里方圆几里都传开了。所以,很多人都说,穷不过三代,穷了不怕,只要努力,到时候会好。的确现在生活条件都好了,无凝也验证了,穷不过三代。

现在生活好了,老人们也常把穷不过三代富不过三代挂在嘴边,希望勉厉年青人勤俭节约,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同时也提醒已经觉得很富了的人,也不要太骄傲,居安思危。因为他们吃过野菜啃过树皮,他们的一生是三穷三富不到老,所以叫人们得珍惜且珍惜。

3

穷不过三代,富不过三代,这句话其实与“坐吃山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等等经典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当然也许辩证地看待这个问题。

从古到今有好多这样的例子。就拿现今的富二代来说吧。很多企业家都是在90年代下海经商得到的机会和经验,慢慢发展,积累财富变成了富一代,而且这些企业家中很大一部分人都是白手起家,为了生存,为了自己的梦想拼搏过来的。在创业的过程中,虽然说国家政策给了好多机会和条件,但是他们一步一个脚印也是走了很多弯路,经历过很多挫折才得到了今天的财富,他们就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而有些富二代,本来就含着金钥匙出生,依靠着父母打拼下来的产业肆意挥霍。他们根本就不知道挣钱的辛苦和不易,也不知道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富二代的成长轨迹没有经历过风风雨雨,他们没有父辈们精明的头脑和坚韧的毅力,再加上有些家庭对孩子的抚养和教导方式有问题,会导致他们在成年以后依旧一无所成,继续啃老。可能还没到三代就已经被败霍光了。当然,也不是所有的富二代都是这样。股神巴菲特的孩子就属于自力更生型。这得益于巴菲特的教育方式,所有的财富都要靠自己的双手来获得。他的三个孩子的成长没有依赖于父亲的金钱,长大后自主创业,虽然都没有继承父亲的产业,但是活得依然精彩。所以说农村人常说的“穷不过三辈,富不过三代”这句话还是挺在理的,但不绝对。

4

谢谢陈先生邀请!

“穷不过三代,富不过三代”,这句话是过去城乡的坊间语,不仅农村人说,城里人也说。与之配套的坊间语,还有“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东”,“风水轮流转”,“穷生勤,富生懒;勤生富,懒生穷。”等等。学过古汉语的人都知道,古语数词的“三”,很多时候是虚数,而非实指,这个“三”,应该也是古汉语语序的余绪。“穷不过三代,富不过三代”,实际上与上面提到的配套语一样,都是社会生活警语,鼓励穷人勤劳致富,警示富人不可懈怠——没有永远的富足,没有永远的贫穷,勤劳和智慧的双手创造一切,养尊处优,坐吃山空,重返贫困。

在漫长的农耕经济时代,财富的稳定性极强,发家致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没有三代人的持续努力,一般不可能建起一个富家,除非异常情况。理想与愿望成就人生,穷则思变,吃苦耐劳,勤俭持家,积累财富,逐步脱贫,到三代致富,供子弟读书,从耕读传家,甚至过渡到诗书传家,并非不可能。而前人好不容易积累的财富,衣食无忧的后人未必珍惜,因为他们压根没有艰苦生活的体验,养尊处优,会享受不会创造,甚至不会守家。好吃懒做,不会挣钱却很会花钱,挥金如土,坐吃山空,家道式微,沦为穷人,甚至要饭花子也不好说。


家国同一理,开国皇帝骨骼强健,马上征战,打下江山,在一片荒凉的废墟上,惨淡经营,励精图治,三代之后至盛世。而皇家的后世继承人,久居深宫,骨骼退化,手短足小,精神一代比一代萎靡,经不起一般社会风雨,更不用说雪地行军,最终在内忧外患中覆亡。历史上长寿王朝的存在,在于后世的奋斗不息,才使社稷辉煌持续时长。家族也一样。我的家族,是一个古老家族。始祖为姜太公,世祖为章邯,秦末时家毁,汉初重建家园,诗书传家,西晋末年、唐末、北宋末年三次南渡,三次北返。元代至正年间(1343年),时隔二百多年后,重返关中故里,主源诗书传家,明代显赫,清初家毁,之后家园重建,清代中期复为大家族,直至1868年末,家园再毁于乱匪,成为一般家道,但依然重视教育,家中男子,仍基本都是读书人出身,而且气质秉性相继,有先辈之风。

5

这句话放在以前是有一定道理的。主要由于以前我国以农业生产为主,经济发展落后,穷人家的孩子只要肯吃苦耐劳,勤俭节约,可以慢慢积累财富,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可以摆脱贫穷。富人家的孩子一般养尊处优,好吃懒做,早晚会把家底给败光。

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这句话放在现在不是特别适用。现代的社会出现了阶层固化,底层上升的渠道越来越窄,穷人家的孩子想要实现逆袭的机会也越来越渺茫(排除个别天才)。

首先,穷人家的孩子输在了起跑线上,穷人家的孩子从小开始的生活条件、教育条件和富人家孩子相比就差很多,好多穷人家的孩子由于承担不起上学的费用,好多辍学后在家种地或外出打工。而富人家的孩子从小上贵族学校、请私教、长大了出国留学,接受的是精英式的教育。由于生活环境和接受教育程度的不同,穷人家孩子和富人家孩子长大了在能力方面还是有很大差异的。

其次,富人家的孩子父母给积累了大量的资本和人脉,而穷人家的孩子得需要自己去奋斗。举个简单例子,现在穷人家的孩子即使大学毕业了,得需要靠自己的能力去找工作、买房,要是在北上广等大城市,要不一辈子买不起房,要不还一辈子的房贷。而富人家的孩子毕业后可以靠父母积累的人脉关系去找工作或是创业,成功相对容易,如王思聪拿着父亲给的5个亿赚了40个亿。

虽然现在穷人家的孩子上升的渠道变窄了,但是还应该靠自己的努力去拼搏,像王宝强一样,实现底层到上层的逆袭。

6

感谢邀请,的确在农村是有“穷不过三代,富不过三代”的说法,在我看来,这里面其实是有辩证说法的。

一、在农村,我们常常听过,穷则思变,而穷富之间的转变不可一蹴而就,还需要量的累积!对于“三代”在我看来只是虚词,毕竟在我国灿烂的文化里,“三。六、九”都是虚数,不是实数。而是要告诉我们,富贵人都向往,但是幸福是自己奋斗出来的,只有踏实努力,不畏艰难,终会成功。

二、富不过三代

在农村,俗话说“饱暖思淫欲”,家庭在富的人,只要思想上动摇了,把浪费和挥霍当成平常事,就算再富有也有广厦将倾的时候!创业艰难,守业更难!更主要是人心的落差,如果人心在富贵的糖衣炮弹上,腐蚀了,就算家有千金,散尽,也只不过是时间的问题,不要说三代,可能也就是过眼云烟!

因此,我们对于贫富应用,辩证的思维去对待,贫时不忘发愤图强;富时不忘人之根本,就如先人们所有,穷则独善齐身,达则兼济天下!

7

穷不过三代,富不过三代。这句话,如果穷人说,要么是脑子不够用,要么是自我安慰。如果这句话从富人嘴里说出来,要么是有危机意识,要么是批判分家制度。

这两句话,在任何时代,都不试用,也许体现了一些辩证法,但更多是对世事无常的一种看法。好比是当有人说沧海有可能变成桑田,听着很有道理,但是谁信谁是傻子!

如果你相信沧海能变桑田,那你去承包一片海,你看看能带来多大收益?


不得不说,穷不过三代,富不过三代有一定合理性。

1,富人因为财产继承制度,总是会有很多孩子互相分家,一代亲,二代疏,三代四代是仇人。富人分家到第三代,家族内讧加剧,恐怕要不了别人来收拾,自己就先崩溃了。

2,富人如果没有权力,多么能发家致富也不过是等待屠宰的肥猪。明清两朝,也确实会有一些富人被更大的富人倾轧,被官吏勒索,被土匪强盗抢劫绑票,这样的事情,对于小富之家,一次就足以彻底败落。

3,为富不仁多出败家子,富人家因为孩子多,总有几个不成器的。可是败家子再败家也只能败一门一户,整个家族被他败光几乎不可能。



穷不过三代,完全就是胡说八道!讲几个故事你就知道了。

我们家,在晋东南某村生活了近600年,我爷爷还曾自豪告诉我们家是杨家将后裔。可是,我所认识的祖宗,从来没有一个有钱人!像我曾祖父那样当过秀才,攒过几个银饰那已经算是有钱人了吗?当然不是!这个穷村里比他有钱的还有好几个!我爷爷不识字当了木匠,我爸爸60后识字还是当木匠、农民工,我也许还好点,工薪阶层一个。(去采访一下农民工,祖上有没有阔过的人)

我老婆家,祖上在豫北,玄祖父那一辈子赌博败光家产(估计本来也不多),逃荒到晋南。曾祖父、祖父、我丈人,祖祖辈辈都是农村的老实人,除祖父当过正式工,从来没过过宽松日子。

富不过三代?延续上百年的富人家族多了去了!


传承延续超过千年的大家族,中国历史上又很多。

孔子后裔,延续了2000多年,到现在已经有孔子80代传人了。

张良八世孙张道陵在东汉创立道教,这一脉非外姓不传,到现在已经是60多代了。

清朝将领王翦的孙子王离的两个儿子,一个儿子王元在苏北鲁南琅琊郡创立琅琊王氏,另一个儿子王威在山西太原创立太原王氏。这两个士族,魏晋南北朝一直到唐朝,都有很高地位。

即便不说这些有政治权力的世家大族,即使是一般的商贾世家,也有传承几百年甚至更久远的。

晋商世家中,传承最浅的是祁县乔家,乔致庸是祁县乔家第三代,爷爷乔贵发传下来的事业在他这里更加发达。乔致庸的女儿乔映霞也是出类拔萃的商界女杰。乔致庸的孙辈虽然不是名满华夏,但中产小康以上的水平,肯定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另一个晋商世家榆次常氏,更是辉煌,从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七代,沿袭一百五十多年。

和祁县乔家同在祁县的渠家,则是从元末民初开始发达,渠敬信、渠于信、渠忠信三兄弟,到清末,渠家后人渠源桢先后与他人合资开设了“百川通”票号、“存义公”票号、“长盛川”票号,并独资开设了“三晋源”票号、“汇源通”票号。山西的保路运动,渠家也是多有参与。

当今社会最奇怪的事情——富二代大部分比穷二代更努力!


进入现代以后,常态成了富二代大都比穷二代更努力!

富二代因为见识过更多大场面,格局更大,更知道自己以后的路能走多长,所以更努力。我们所熟悉的王思聪、孟晚舟、严昊、汪小菲,这些人比起他们的同龄人,要努力的多。

反观有些穷二代,努力上没有办法和富二代看齐,生活享受上却要和富二代攀比。看着脑残的偶像剧就以为自己是剧中的高颜值高收入高消费的三高人群了,看个直播就能把自己工资一多半打赏进去。

8

古人的经典语录,信点也好,不信也罢。例一,清朝和砷据有极多财富,死后家被抄了;例二,山西乔家大院最辉煌时,收入占全国财富的3%,1949年乔家大院被其后人捐给了国家。

9

本人认为有道理,不管是古代还是当今,这句话暗藏玄机,总结事物发展的质和量的变化,用时限“三代”来衡度穷和富的变化过程,带有点朴素唯物主义观点,虽然没有科学证据,好似胡扯的言论,但现实中确实是就是这个道理,事实胜于雄辩。

为什么这样说呢?关健在“穷”和“富”没有标准的划分,穷和富没有最低点与最高点,甚至是针对特定的参照事来说。先说“穷不过三代”,这个三代可以说某个家庭,某个家族也可以说某个国家,或者整个全球,事物在不断更新,社会在不断地进步,科学在不断发展,相对来说人类生活越来越好,物质也越来越富有,也就是由穷向富的转变过程,阿公的年代住茅房,父亲的年代住瓦房,到自己这一代住楼房,这个不是证明穷不过三代的有力证据吗?

“富不过三代”,这个就是量的变化过程,市场经济在不断变化,看不清摸不着,投资往往带一定风险,有人一夜暴富,有人几天一无所有,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创业难,守业更难”道理,富不过三代属于正常的。中国几千年历史,不断地更新朝代,每个朝代里都有鼎盛时期和衰落时期之说,用特定的皇爷,皇父,皇子当权者来评论富不过三代就明白其中的含义,在当今社会上的首富也如此,用爷,父,子三代人里比较肯定有一代人是“穷”的,不可能一代比上一代富有,当有一代人“穷”了,所谓的穷人就有对比,就有富不过三代之说。

穷不过三代,是句励志名言,穷人经奋发图强也会成富人。

富不过三代,是句警世名言,富人守业无方也会变穷人。

10

农村老人常挂嘴边一句话“穷不过三代,富不过三代”,这话有没有道理?

看到这个问题,我不禁想起前一阵子看到的那个笑话,为什么穷不过三代?笑话中说“总以为穷不过三代,是指 到了第三代就不再贫穷了,就可以翻身起家了。可作为第三代的我来说,小的时候我也这么认为,长大了我才知道,其实真正的意思是,到了第三代穷的连媳妇都娶不起了,要绝后了。

当然,这只是个笑话而已。那为什么农村老人们说“穷不过三代,富不过三代”呢?这句话有没有道理?

穷不过三代

农村老人们认为,如果一个家庭一直很贫困,那么这个家族就很容易因为曾经的穷困潦倒而激发斗志,从而费力拼搏,改变自己家族的现状,以免让人瞧不起。这样一来,他们就会付出比常人不知道多上几倍的努力,用自己辛勤的双手,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时代。从而,一改过去自己家族的贫困落后的局面。

富不过三代

过去人们普遍会认为,这富贵人家的孩子大多是纨绔子弟,他们家族富贵了几代,后人渐渐染上了奢侈的生活习惯。有的游手好闲、吃喝玩乐,长期以往,便会将祖上留下的家财败坏一空。像这些家庭出来的后代,如果从小不思进取,好吃懒做,那么他们也就不会有一技之长,等到散尽家财,这个家也在他的手里败落了。

这些,都是过去农村老人们的一些观点,就有时代性。如今,社会变了,一些富裕的人家的孩子比那些穷人家的孩子都赢在起跑线上了。不论是出身如何,都要加倍努力才行。

当然,不同的人可能对这句农村老话会有不同的理解,不知道你怎么看待“穷不过三代,富不过三代”这句话的,欢迎留言一起交流学习。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