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沈战役的时候,毛主席决策先打锦州,是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能够顺利进行的关键。
辽沈战役发动之前,解放军先歼灭了国军新五军,对国军就已造成很大震动。当时的国军已经处于全线防御态势,长春也已经被解放军层层围困,国军在东北只能把六十万左右的兵力集中在长春、锦州和沈阳以及葫芦岛等很少几个据点,坐困愁城,是战是走,委员长犹豫不决,国军将领则是各怀鬼胎,争论不休。
当时国军中实际上从委员长以下都已经承认,东北败局已定,已经完全无法挽回,放弃东北,全军撤入关内,在华北集中兵力与解放军决战,显然是上上策。为此,国军中甚至有过把东北与华北国军全部交给傅作义统一指挥的建议。但当时委员长迫于舆论压力,不敢自己主动提出放弃东北,一直想让卫立煌提出来,可是卫立煌就是不提。
委员长犹豫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他放不下在长春被围困的郑洞国率领的十多万国军,一直想着能不能想什么办法把这支部队救出来。委员长曾要求廖耀湘率军沿铁路线进攻去解救郑洞国兵团,但廖耀湘认为这个方案完全没有可能性,只要出去就会被解放军包围消灭,所以坚决反对。
此时长春已经内外隔绝,逃生无望了,肖劲光率领十余万人层层包围,东北野战军其余各部则在长春到沈阳的铁路两侧虎视眈眈,只要廖耀湘出沈阳,向长春进攻,马上就会被解放军包围。廖耀湘在这一点上的判断没有问题。而长春此时城内的军队已经弹尽粮绝,物资短缺,只能靠陈纳德的运输队空投苟延残喘。
委员长看解救郑洞国兵团已经无望,只能希望把郑洞国本人救出来,保住郑洞国个人,以免他的嫡系黄埔系将领对他失望,也开始为自己打算。委员长曾对郑洞国本人说,无论如何,我一定会把你救出来,到解放军开始攻城的时候,委员长甚至让卫立煌和杜聿明想办法,用飞机去把郑洞国救出来,但因为找不到着陆场,最终郑洞国本人被俘了。
委员长看解救郑洞国希望不大,于是转而希望能够把在沈阳的三十多万国军都带到华北,在华北与解放军进行战略决战,如果不行,也可以以此为资本,裹挟傅作义在华北的五十多万国军一起南下,到淮海地区布置防线,也好划江而治。但廖耀湘本人并不支持这个想法,他认为东北战局已经不可逆转,因此上上策是赶紧从葫芦岛撤退,保存有生力量。
在解放军这边,毛主席与林彪之间也存在争论。林彪认为东北战局最稳妥的办法还是一线平推,先解放长春,再解放沈阳,然后攻占锦州,之后再席卷入关。但毛主席认为这样不行,如果先打了长春,沈阳的国军就没有盼头了,会马上撤退,到华北和傅作义的部队汇合,这样华北就难打了。所以,毛主席认为应该先攻占锦州,切断关内关外联系,把在沈阳的二十多万国军就地包围歼灭,这样就可以为解放华北做好准备。
委员长在卫立煌、杜聿明、廖耀湘和傅作义之间来回奔波做工作,希望他们能够齐心协力、共克时艰的时候,毛主席也在苦口婆心的做林彪的工作,让林彪不要太过保守,去拽牛尾巴,而应该去抓住决定接下来的战局关键的锦州这个牛鼻子。林彪在这个问题上就是下不了决心,毛主席终于失去耐心,于是独断专行了一次,强令林彪先攻占锦州,不要再打先打长春的主意。
林彪迫于无奈,于是硬着头皮进攻锦州。这一招果然非常有效。解放军攻占锦州之后,委员长一看再不下决心,不仅救不出郑洞国,而且沈阳的部队也要全部报销,于是也强令廖耀湘不要再打从葫芦岛直接撤退的主意,而应该马上收复锦州,打通铁路线,这样就可以带着沈阳的三十万人一起退到关内。
廖耀湘终于硬着头皮带着沈阳国军三分之二的兵力出来了,准备去收复锦州,打通铁路线,结果走到彰武、大虎山一带,就被解放军包围了。本来沈阳城内的卫立煌还指望着廖耀湘能够在碰了壁之后带着一些残兵败将回来,一起守沈阳,派飞机去侦查,回来也说看到有队伍在向沈阳方向前进。卫立煌以为是廖耀湘,哪知道廖耀湘早被全歼了,侦查的飞机看到的是解放军进攻沈阳的部队。
可以说,毛主席决计打锦州是辽沈战役能够迅速取胜的关键一招。如果不是先打锦州,而是先打长春,那么沈阳的守军就会马上逃走。而且,无论是向关内撤退,还是直接从葫芦岛海运逃走,沈阳的近三十万国军都不会分开,又有坚固工事,解放军强攻起来是非常不容易的。这也正是卫立煌当时的打算,固守沈阳,秣马厉兵,整训补充部队,待机反攻。
正是因为打了锦州,迫使沈阳不得不分出一部分部队出城,连卫立煌也不得不放弃一直坚持的固守沈阳的方案,只能同意作为当时东北国军战斗力最强的国军的廖耀湘兵团除沈阳去收复锦州,结果锦州没能收复,廖耀湘兵团又全军覆没,沈阳城内的守军战斗力本来就更差一些,这一来更加完全成了惊弓之鸟,只想逃走,完全没有固守的心思。所以,解放军打沈阳也非常顺利。
同时,打锦州之后全歼东北地区的国军,也让华北地区的傅作义失去了念想,加上华东野战军已经解放了济南,切断了南京到北平的铁路线,困守华北的傅作义集团也成了孤军。而解放军入关之后,毛主席又决策先打天津,堵住了傅作义部队从海上南撤的退路,之后,华东野战军又先后歼灭了黄百韬兵团和黄维兵团,杜聿明集团又被包围,傅作义集团无论海上还是陆上都已经没有了退路,只能同意和平起义。可以说,打天津和打锦州有异曲同工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