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世界战争史上,最让人拍案叫绝的就是四渡赤水。

四渡赤水是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直接参与的战役,也是长征途中最为精彩的战役,被美国作家哈里森写到了他的作品《长征—前所未有的故事》中。

红军从江西瑞金出发后,在经过一系列的战役后,损失非常严重,由出发时的8万多人减少到了3万余人,军队补给短缺,士兵疲惫不堪。

在生死存亡的时刻,当时的党中央决定采取毛主席的战略思想,四渡赤水战役正式拉开了帷幕。

1935年1月28日,四川军阀刘湘部参与“围剿”作战,红军压力倍增,面对这个局势毛主席建议攻打贵州的遵义,杀一个回马枪,打乱蒋介石的军事部署计划。

1935年2月18日,红军再次进入贵州境内,蒋介石一头雾水,摸不清楚红军到底要做什么,正在这时遵义第二次被红军占领,贵州的国民党守军已经草木皆兵,惶惶不可终日。

1935年3月16日,毛主席命令红军三渡赤水,又一次进入四川南部地区,国民党军队果然闻讯而来,想要在四川南部和红军决战,于此同时,毛主席却带领红军往东行军,让对方再次扑了空。

1935年3月21日,毛主席命令红军四渡赤水,南下进攻乌江,目标直指蒋介石的指挥部贵阳市。

这个时候的国民党主力部队,还在遥远的乌江北岸部署包围计划,蒋介石知道红军朝他而来非常吃惊,紧急下令云南和贵州所有部队支援贵阳,蒋介石想用自己为诱饵,吸引红军上钩,上演一出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计谋。

可这一切都在毛主席的掌握之中,云南地区部队倾巢而出,那么原本防守严密的金沙江就成了真空地区,想要北上已经没有了任何的阻拦。

1935年4月29日,毛主席指示红军向北行军,兵锋直指金沙江。等红军全部度过金沙江继续向北转移时,国民党的几十万大军姗姗来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红军撤走。

毛主席用了三个月时间,在贵州,四川和云南三省往返6次,不断变换行军方向,迷惑了蒋介石,让国民党的几十万军队丧失了主动权。

四渡赤水战役,是毛主席的非凡胆略和智慧的杰出体现,也是长征途中最让人拍案叫绝的军事战略。

—END—


原创

作者:冷月钩沉

编辑:冰封记忆

首发问答,转发请注明出处!

最佳贡献者
2

在世界战史中,毛泽东有叫人拍案叫绝的计谋。

早在日军刚投降的一九四五年秋,毛泽东就派林彪率兵十万分期分批秘密开进东北。当时人们并不明白毛泽东的用意,蒋介石忙于在各战区收获日军武器并不知道毛泽东已派兵秘密出关。等他发现毛泽东派兵出关是为了夺取全国性的胜利时己经迟了。林彪己汇合起东北抗日联军组建起强大兵团,接收由苏军入关对日宣战剿获的大量军火,并清除匪患重兵围困长春沈阳的蒋军东北守部。国民党守军笈笈可危,东北就要落入共军之手。蒋介石急请美国派飞机军舰抢送援兵从海上进东北支援。

但为时已晚,在毛泽东的坚决命令下,人民解放军发动了辽沈战役,坚决消灭企图突围之敌并阻歼增援之敌,取得了辽沈战役大胜。辽沈战同时又兵临长春城下围而不攻,封其南下出路断其粮草,使守军不战而降。至此东三省全境解放。这些大战大事只是在一九四七年不到一年时间内解决。

毛泽东以超前的战略眼光以极快的速度以果敢的决心和最小的代价,获得了东三省这一产粮富地和重工业基地,为全国解放所需的兵员扩充以及武器军火保障作了充分的准备,可以说得到了东北也就得到了全中国。毛泽东的智慧和计谋真可谓拍案叫绝。这就叫伟人毛泽东。

毛泽东指挥的数以百计的战斗,战战必胜,都是由于他的智谋高超灵活机动,而且又站在人民一边进行的是正义战争,成为世界战史上唯一的最伟大的军事家。

3

毛主席军事艺术应该说在世界战争史上别具一格,无与伦比,他的诸多战略战术都不禁教人拍案叫绝,由此令对手闻风丧胆,魂飞魄散。

早在红军反围剿时期,由于前四次充分运用了毛主席的“诱敌深入,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避敌主力,打其虚弱”、“声东击西,大兵团伏击”等著名计谋,使得国民党蒋介石多次围剿归于失败,而红军尽管人数不多,却由此逐渐壮大。

解放战争前期,蒋介石派胡宗南对延安革命圣地进行了狂轰滥炸,很多人劝毛主席离开,然而毛主席淡定自若,采取“蘑菇战术”与其周旋,结果胡宗南到处扔炸弹,最终只能无功而返。

朝鲜战争期间,彭老总更是将毛主席的军事艺术发挥到极致,面对以美国为首的多国联军,中国人民志愿军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累的精神,以顽强的作风,多种作战技巧,狠狠打击了美帝国主义,迫使美国总统杜鲁门发出这是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发生的错误的战争”的感慨,而“美帝国主义及其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就是在那时得出的。

如今,伟人的军事艺术依然如瑰宝弥足珍贵,熠熠生辉,不仅在国内久负盛名,在国际上也吸引着众多军事爱好者津津乐道,沉醉其中。

点赞太容易,评论显真情,欢迎关注、留言,等你评论,等你『一鸣惊人』!

4

辽沈战役的时候,毛主席决策先打锦州,是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能够顺利进行的关键。

辽沈战役发动之前,解放军先歼灭了国军新五军,对国军就已造成很大震动。当时的国军已经处于全线防御态势,长春也已经被解放军层层围困,国军在东北只能把六十万左右的兵力集中在长春、锦州和沈阳以及葫芦岛等很少几个据点,坐困愁城,是战是走,委员长犹豫不决,国军将领则是各怀鬼胎,争论不休。

当时国军中实际上从委员长以下都已经承认,东北败局已定,已经完全无法挽回,放弃东北,全军撤入关内,在华北集中兵力与解放军决战,显然是上上策。为此,国军中甚至有过把东北与华北国军全部交给傅作义统一指挥的建议。但当时委员长迫于舆论压力,不敢自己主动提出放弃东北,一直想让卫立煌提出来,可是卫立煌就是不提。

委员长犹豫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他放不下在长春被围困的郑洞国率领的十多万国军,一直想着能不能想什么办法把这支部队救出来。委员长曾要求廖耀湘率军沿铁路线进攻去解救郑洞国兵团,但廖耀湘认为这个方案完全没有可能性,只要出去就会被解放军包围消灭,所以坚决反对。

此时长春已经内外隔绝,逃生无望了,肖劲光率领十余万人层层包围,东北野战军其余各部则在长春到沈阳的铁路两侧虎视眈眈,只要廖耀湘出沈阳,向长春进攻,马上就会被解放军包围。廖耀湘在这一点上的判断没有问题。而长春此时城内的军队已经弹尽粮绝,物资短缺,只能靠陈纳德的运输队空投苟延残喘。

委员长看解救郑洞国兵团已经无望,只能希望把郑洞国本人救出来,保住郑洞国个人,以免他的嫡系黄埔系将领对他失望,也开始为自己打算。委员长曾对郑洞国本人说,无论如何,我一定会把你救出来,到解放军开始攻城的时候,委员长甚至让卫立煌和杜聿明想办法,用飞机去把郑洞国救出来,但因为找不到着陆场,最终郑洞国本人被俘了。

委员长看解救郑洞国希望不大,于是转而希望能够把在沈阳的三十多万国军都带到华北,在华北与解放军进行战略决战,如果不行,也可以以此为资本,裹挟傅作义在华北的五十多万国军一起南下,到淮海地区布置防线,也好划江而治。但廖耀湘本人并不支持这个想法,他认为东北战局已经不可逆转,因此上上策是赶紧从葫芦岛撤退,保存有生力量。

在解放军这边,毛主席与林彪之间也存在争论。林彪认为东北战局最稳妥的办法还是一线平推,先解放长春,再解放沈阳,然后攻占锦州,之后再席卷入关。但毛主席认为这样不行,如果先打了长春,沈阳的国军就没有盼头了,会马上撤退,到华北和傅作义的部队汇合,这样华北就难打了。所以,毛主席认为应该先攻占锦州,切断关内关外联系,把在沈阳的二十多万国军就地包围歼灭,这样就可以为解放华北做好准备。

委员长在卫立煌、杜聿明、廖耀湘和傅作义之间来回奔波做工作,希望他们能够齐心协力、共克时艰的时候,毛主席也在苦口婆心的做林彪的工作,让林彪不要太过保守,去拽牛尾巴,而应该去抓住决定接下来的战局关键的锦州这个牛鼻子。林彪在这个问题上就是下不了决心,毛主席终于失去耐心,于是独断专行了一次,强令林彪先攻占锦州,不要再打先打长春的主意。

林彪迫于无奈,于是硬着头皮进攻锦州。这一招果然非常有效。解放军攻占锦州之后,委员长一看再不下决心,不仅救不出郑洞国,而且沈阳的部队也要全部报销,于是也强令廖耀湘不要再打从葫芦岛直接撤退的主意,而应该马上收复锦州,打通铁路线,这样就可以带着沈阳的三十万人一起退到关内。

廖耀湘终于硬着头皮带着沈阳国军三分之二的兵力出来了,准备去收复锦州,打通铁路线,结果走到彰武、大虎山一带,就被解放军包围了。本来沈阳城内的卫立煌还指望着廖耀湘能够在碰了壁之后带着一些残兵败将回来,一起守沈阳,派飞机去侦查,回来也说看到有队伍在向沈阳方向前进。卫立煌以为是廖耀湘,哪知道廖耀湘早被全歼了,侦查的飞机看到的是解放军进攻沈阳的部队。

可以说,毛主席决计打锦州是辽沈战役能够迅速取胜的关键一招。如果不是先打锦州,而是先打长春,那么沈阳的守军就会马上逃走。而且,无论是向关内撤退,还是直接从葫芦岛海运逃走,沈阳的近三十万国军都不会分开,又有坚固工事,解放军强攻起来是非常不容易的。这也正是卫立煌当时的打算,固守沈阳,秣马厉兵,整训补充部队,待机反攻。

正是因为打了锦州,迫使沈阳不得不分出一部分部队出城,连卫立煌也不得不放弃一直坚持的固守沈阳的方案,只能同意作为当时东北国军战斗力最强的国军的廖耀湘兵团除沈阳去收复锦州,结果锦州没能收复,廖耀湘兵团又全军覆没,沈阳城内的守军战斗力本来就更差一些,这一来更加完全成了惊弓之鸟,只想逃走,完全没有固守的心思。所以,解放军打沈阳也非常顺利。

同时,打锦州之后全歼东北地区的国军,也让华北地区的傅作义失去了念想,加上华东野战军已经解放了济南,切断了南京到北平的铁路线,困守华北的傅作义集团也成了孤军。而解放军入关之后,毛主席又决策先打天津,堵住了傅作义部队从海上南撤的退路,之后,华东野战军又先后歼灭了黄百韬兵团和黄维兵团,杜聿明集团又被包围,傅作义集团无论海上还是陆上都已经没有了退路,只能同意和平起义。可以说,打天津和打锦州有异曲同工之妙。

5

当年毛主席领导红军的四渡赤水,在脱离蒋家铁壁围困之前,党内军内的高级领导人因不理解生怨气的不占少数。怨气归怨气,坚定了坚决完成任务的决心。红军来回跑路的苦累,是为了红军的生存,为了脱离蒋家大军的重重包围。咱们的红军将士深深的懂得不能怕累,不敢怕累。将士们深知怕累就只能被蒋家的大军消灭掉。毛主席带领红军和蒋家大军斗智斗勇,拖垮敌人并且在运动中消灭敌人,是从弱小变强大的必经之路。当年红军在毛主席英明的领导下,一路走来在运动中求生存,在生存中求发展壮大消灭敌人的战例太多太多了!四渡赤水,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毛主席带领红军在最危难时,创造出的最精典的在运动中求生存,破围困的生存破敌灭敌战。

6

在我国军事历史上,有一位善于出奇谋、用奇兵、建奇功的将军,那就是粟裕大将。

抗日战争期间,粟裕带领新四军先遣支队从皖南出发,进入了江南地区,开辟了以茅山周边为根据地的江南抗日根据地。新四军在江南的发展壮大,威胁到了国民党军和日军,日军深入农村搞了很多“梅花桩”据点,江南根据地遭到蚕食鲸吞。与此同时,重庆方面则是规定新四军只能在江宁、句容、丹阳、镇江、当涂、芜湖一带活动,限制新四军发展。

江南新四军在国民党军和日军双重夹击下,形式岌岌可危。此时担任新四军第二支队副司令员的粟裕将军,提出一个大胆的作战方案——进行远程奔袭,拔掉安徽芜湖近郊的官陡门据点。二支队大部分指挥员表示,这样太冒险。

官陡门距离茅山,有200里地,易守难攻,粟裕这场长途奔袭能够成功吗?

来看看官陡门的形势如何:官陡门据点,四周都是河沟,仅有一米宽的木板桥贯通,而且还有3层铁丝网隐蔽工事。官陡门距离铁路2.5公里,距离飞机场2公里,一旦发生战斗,敌人可以迅速驰援;更重要的是进攻官陡门,要跨过几条河,越过敌人的两个重兵据点。

粟裕将军耐心给大家解释:敌人认为最安全的地方,往往是最麻痹大意的地方,看似固若金汤的官陡门,其实不堪一击!我们搞一个突然袭击,等敌人反应过来,我们早已经撤军回家了!

1939年1月18日清晨,粟裕带队出发,冒着严寒和大雨北进25公里。第二天,乘船向西度过敌人驻扎的丹阳湖。第三天,粟裕绕过日军的青山据点和黄池据点。第四天凌晨,渡河接近了官陡门据点。

接近四天的秘密行军,新四军在风餐露宿、饥寒交迫中完成了最艰苦的行军。1月21日凌晨,日伪军还在睡梦之中,枪声、手榴弹爆炸声惊醒了他们。新四军攻击部队轻松冲破敌人封锁线,进入据点,夺取小木桥,占领司令部,很多日伪军还没反应过来,就已经做了枪下鬼,幸运一点的,当了俘虏。

这场发生在凌晨的战斗,仅仅用了8分钟就结束了。新四军取得完胜,仅有两名战士轻伤,歼敌300,俘敌57,缴获了机枪4挺、长短枪70余支。带上打扫战场的20分钟,新四军在据点内仅仅呆了不到半小时。

这是新四军第一次长途奔袭作战,后来,粟裕将军越来越喜欢这一招“黑虎掏心”战术。

在新四军抗战中战绩最辉煌的战役——车桥战役中,粟裕再次使用了这一招——黑虎掏心!

车桥战役中,粟裕集中了5个团的兵力,对车桥进行围点打援。

车桥是驻扬州的第六十四师团和驻徐州的第六十五师团接合部,淮安则驻有第六十五师团所属的独立步兵第六十五大队,这些日军都可向车桥进行增援。车桥当地则驻扎着伪军一个大队600多人,日军一个小队40多人。日军以为,车桥放在保险箱里,很安全。

粟裕把5个团分为3个纵队,一个纵队攻坚,两个纵队打援。粟裕手下爱将陶勇,亲自指挥部队从南北两个方向进攻车桥镇。战役一开始,我军直接占领车桥街心,从街心出发,四面开花,逐一扫荡各个碉堡。从凌晨到下午,近10个小时的战斗,车桥基本被肃清,只有20名日军还在负隅顽抗。随后,陶勇使用“炮群战术”对日军据点进行狂轰滥炸,日军大部投降。

相对二纵队的攻坚,打援的一纵队和三纵队战果更丰硕。整场战役下来,日伪军被歼灭约950人 ,而我军损失则是192人。

后来,粟裕艺高人胆大,每次实施“黑虎掏心”,都是把指挥所设在街心,有几次逃跑的敌人与他擦肩而过,却毫不知情。

7

谢邀。

写了老蒋的“神”操作,再来写写毛主席在解放战争中的神操作――转战陕北。

1947年3月,胡宗南根据老蒋重点进攻的部署,集结了25万精锐部队大举进攻延安,此时西北野战军只有2万人,如果固守延安,可能会让国军付出沉重代价,但西北野战军也将遭受严重损失。一些干部和战士提出要和国民党军死战到底,但关键时刻毛主席指出: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存,今天我们撤离了延安,但我们早晚会回来的。根据毛主席的指示,中央军委,西北野战军于3月18日主动撤离延安。

3月19日中午,国民党军进入延安,除了空城一无所获。胡宗南不甘心得到一座空城,向老蒋大肆吹嘘说歼灭匪军五万,当记者蜂拥而来采访时还找来自己的士兵扮演被俘的解放军,结果被记者扒皮,搞得狼狈不堪。

那么问题来了,延安已经拿下了,“匪首”毛泽东呢?毛主席还在陕北!这个消息不仅鼓舞了陕北人民和西北野战军,也给胡宗南打了一针兴奋剂。只要毛泽东还在陕北,就不怕他飞上天去!抓到毛泽东,所有已经丢了的脸还能再捡回来。追,还得继续追!

毛主席笑称:他留在陕北不走,就是要用“蘑菇战术”拖垮胡宗南。他这个大诱饵在前面,不由得胡宗南不派兵来追,胡宗南上钩,彭德怀就有机会下手。简而言之,就是《孙子兵法》的精髓:你大我小,你伸开手抓我,我断你一根手指,你握起拳头,我就跑,等你来追,你的部队肯定要分散来抓我,我就再断你一根手指。这个战术,我们现在称之为:放风筝。

所以,毛主席只带了四个连,加上机关不到一千人,轻装简从便于机动,尽管身后的追兵几十万,却总是泰然自若。

3月25日,第一个“蘑菇”在青化砭炸了,31旅李纪云3000人被彭德怀包了饺子。

4月14日,第二个蘑菇在羊马河报销了135旅麦宗禹4700人。

5月2日,167旅李昆岗在蟠龙又踩了蘑菇,这次搭进去6700人。

胡宗南有点被打懵了,说好的公平比赛呢?每天抓我野?共军老家都被爆了啊,这比赛犯规啊!


这还没完,因为胃口大起来的彭德怀开始不满足于打野,转而推塔了,他不光打城镇,而是谁来救就打谁。

8月20日,在米脂沙家店战役中,国军增援的整编第36师主力6000多人被消灭。

10月上旬,西北野战军收复延川、清涧、绥德等城,歼灭国军第76师1.1万多人。

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彭德怀二打榆林,歼敌6800。

1948年3月1日,追了毛主席大半年的国军第29军在救援宜川途中被包围后被消灭,军长刘戡GG。

时任解放军代总参谋长的周恩来调侃道:这个刘戡追了我们大半年,本想把他逮起来好好跟他算算账,没想到把他打死了,算是便宜了他。

从1947年3月18日到1948年3月23日东渡黄河,毛主席在陕北先后转战一年,胡宗南的机动兵力基本全被磨了进去,国军大约损失了十万人,而西北野战军此时一共也就八万多人。

1948年4月22日,解放军收复延安。

8

说到计谋,作为人类史上最大战争的二战精彩的谋略反而很少,打到关键点就是实力的硬碰硬,反而越是古代的战争越令人拍案叫绝。

我估计评论里有很多精彩的计谋,但计谋分阴阳,今天为大家讲一个阳谋,在绝对的劣势局面前如何使用阳谋!

明朝军队的绝对主力就是三大营,但是那次惊天动地的土木堡之变,三大营全军覆没,皇帝被俘,这样的事在历史上的统一王朝里绝无仅有,在国家没有内乱的情况下皇帝亲征全军覆没被俘。而这时侯手握皇帝的瓦喇汗也先亲率大军进攻北京。

这个时候作为临危受命之人,于谦和他的同僚们怎么办的呢。

这种兵临城下国之将亡的情况下只能用阳谋。

第一,于谦手握兵权,多次像太后保证皇家安全,打压主和派,用南宋的下场指责主和大臣,使得京师只有背水一战这一种声音。

第二,取大义名分,直接立了英宗之弟朱祁钰为皇,尊被俘的英宗为太上皇,断绝了也先拿皇帝要挟朝廷的目的。

第三,赏罚分明双管齐下,于谦收拢了一些土木堡的溃军,并对一些作战得力的人官复原职,其中的石亨将军虽然战败仍被受命统领京师步军,石亨感恩涕零,再后来作战中十分勇猛。同时一些之前怂恿英宗亲征的大臣和以王振为首的宦官的家人被抄家灭族,整个大内宦官势力低头。

第四,改善军制,积极训练,在敌人来袭的日子里于谦改三大营为十团营,加紧训练,不停征调青壮建筑防御工事,并从土木堡战场紧急回收了大量武器装备。

第五,稳定地方,派出官员召集各省部队勤王,严令各藩王不得出府,主力部队进京后各地立刻训练青壮,并把南京的武库几乎搬空北上。

第六,立下军令,兵出九门不胜不归,禁军巡城,发现有身着兵甲而不出城作战者处死,前线有避战者斩杀,前军溃散逃跑者后队斩前队。

在国君被俘,主力军队全军覆没的时候,于少保几乎动用了所有的力量,做出了所有的努力,保住了北京,使得明朝免走宋的覆辙。

对于于谦的一生,我匮乏的语言无法做出总结,就摘抄一首少保的诗句吧。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9

世界战争史上让人拍案叫绝的计谋很多。我最欣赏的还是毛主席的战略思想。以弱胜强,集中优势兵力个个歼灭敌人。以此战胜敌人,彻底把敌人消灭掉。取得革命的胜利。比如解放战争中的"三大战役"就是如此。正如毛主席所说:横扫千军如卷蓆。其它战役更有特点,如"四渡赤水"等。

更让人佩服的是。革命初期,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怎么才能战胜敌人,粉碎敌人的进攻。保存革命队伍的实力那才叫本事。

在上井冈山时面对敌人的围剿。毛主席提出了,十六字方针。《敌进我退,敌住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一次又一次粉碎了敌人的围剿。在五次反围剿中都取得了胜利。保证了革命队伍的实力。而后开始了举世文明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这是多么伟大的创举。中国革命在毛主席的正确领导下,从胜利走向胜利,势不可档。直到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革命取得了最后的胜利。这就是毛泽东战略思想取得的伟大胜利。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