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唐朝名臣张巡到底是千古名将,还是衣冠禽兽,想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先了解张巡到底做过什么。知道了张巡的所做所为,答案也就不言而喻了。


安史之乱爆发后不久,安禄山就攻陷了东都洛阳,登基称帝,建国号大燕。

张巡时任真源县(今河南鹿邑)县令,隶属谯郡(今安徽亳州)。谯郡太守杨万石准备降燕,任命张巡为长史(类似于幕僚长、秘书长),派其迎接燕军。张巡不从,愤然起兵对抗燕军。

雍丘保卫战,张巡戏耍令狐潮

张巡募兵千余人驻扎在雍丘(今河南杞县)。单父(今山东单县)县尉贾贲率军千余,在雍丘与张巡会合。雍丘县令令狐潮投降燕军。张巡、贾贲趁令狐潮离城去拜见燕军大将之时,与被囚于雍丘城内的唐兵战俘,里应外合,攻陷了雍丘城。

张巡、贾贲将捕获的令狐潮妻、子全部处死,以示抗击叛军的决心。令狐潮自然不肯善罢甘休。由此,也拉开了雍丘保卫战的序幕。

唐肃宗至德元年(756年)二月,令狐潮率一万五千燕军,进攻雍丘城。当时,张巡、贾贲仅有三千余唐兵。贾贲出战,不敌战死。张巡率军继续力战燕军,被推为了主将,自称河南都知兵马使吴王李祗先锋使。

此后,在张巡指挥之下,唐兵击退燕军的多次进攻,以死伤千余人的代价,累计杀敌近万人。令狐潮不得已,率残兵撤退。

第二个月,令狐潮又会同燕军李怀仙、杨朝宗、谢元同,率军四万攻击雍丘城。此时,雍丘城内,张巡仅有两千守军。张巡靠在城墙之上树立木栅,投掷燃烧的火把,挡住了燕军的攻城。同时,张巡还时不时出城偷袭,搞得燕军身心俱疲。

双方相持六十余天,大小数百战,令狐潮再次撤兵。张巡见状,率兵追击,差点生擒令狐潮。

这位令狐潮以数倍的大军都没能攻下雍丘,十分愤怒,再次围攻张巡。不过,这次令狐潮换了方法,劝降。忠义的张巡当然是置若罔闻,毫不理会。双方又对峙了四十余天,雍丘城内的军心开始动摇。张巡为了稳定军心,斩杀了六名要求投降的军官,控制住了局势。

守城日久,城中缺粮,张巡施计,智盗敌粮,从令狐潮的补给船里抢走了千余斛,剩下的粮食,也一把火全部烧光光。气的令狐潮毫无办法,只能下令全力攻城,以示报复。

这次,城中的箭用光了。张巡再施一计,草人借箭。他让士兵给稻草人穿上衣服,用绳绑好从城上放下。令狐冲得到回报,立刻令军士放箭,射杀唐兵。就这样反反复复,燕军射了一晚上,给张巡送了数万支箭。这张巡不输演义中的诸葛亮草船借箭呀。


俗话说,兵不厌诈。张巡天天放稻草人,令狐潮乐了,天天故技重施,烦不烦呀,不再理会。结果,这次张巡放了五百真正的勇士出城,突然杀向令狐潮大营。燕军大乱,自相践踏,四散奔跑。令狐潮一直逃了十几里,才稳住阵脚。

当然,张巡对令狐潮的戏耍并未停止。城中木材用尽,那就找令狐潮要么。这次,张巡骗令狐潮说,我准备弃城了,请退军二舍,好让我率军退走。令狐潮竟然信了,率军退了六十里。张巡一见,率领城内的士兵,冲出城来,把令狐潮的大营全给拆了,高高兴兴带着木头回了城。

令狐潮呢?再次大怒围城,这智商不足,真的很要命。

这次,张巡又骗令狐潮,说上次没走成是因为缺少马匹,给三十匹马,我跑得快,就可以弃城了。已经被张巡气昏了头的令狐潮竟然又信了。结果,得到马匹的张巡,挑选了三十名勇士,然后约令狐潮城下相见。

令狐潮应约而来,阵型未成,三十勇士杀出,燕军大乱。张巡又擒获十余名叛将,斩首百余,缴获牛马无数。这次令狐潮长记性了,心眼没有张巡多呀,不打了,兄弟们,撤。

这下张巡开始嘚瑟了,率军出城,夜袭白沙窝的七千余燕兵,大获全胜。回军途中,又俘虏了遭遇的四百燕军。从此,张巡威名远播,简直就是大唐战神。河南节度使虢王李巨听闻,任命张巡为先锋。

此后,张巡又数次击败令狐潮,还顺便偷袭击败了路过的燕将李庭望。

燕将杨朝宗率军准备夺取宁陵(今河南宁陵),切断张巡退路。张巡无奈,在坚守雍丘近一年后,主动放弃了雍丘,率三百马匹、三千余唐兵退守宁陵。

睢阳保卫战,张巡屡战屡胜

张巡到达宁陵,因为兵少,再退睢阳,与睢阳太守许远、城父令姚訚合兵一处。

张巡、许远立刻派出部将雷万春、南霁云前往宁陵迎战杨朝宗。经过一昼夜的厮杀,大破杨朝宗,杀敌将二十员,斩首万余。杨朝宗率残军逃跑。唐肃宗闻之,下敕书任命张巡为河南节度副使。

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正月,安庆绪弑父安禄山,继任燕国皇帝。安庆绪任命尹子琦为河南节度使,率十几万大军进攻睢阳,准备夺取江淮富庶之地。

睢阳守军当时仅有不足七千人,面对数十倍于己的燕军,在张巡的激励之下,历二十余战,气势不衰。许远见状,自认才能不及张巡,主动将军事指挥权交给张巡,承担了军需后勤之责。

张巡作战从来不拘泥于条条框框,而是多以奇兵制胜。这次,张巡又率军出城,一战大败尹子琦,获车马牛羊无数。

张巡之所以能笼络住军心,一个是威,对于动摇着毫不手软,立斩不怠;另外一个就是施恩,他将所有的战利品都分给了军士,自己分毫不取。

此战,张巡获封御史中丞,而许远加封侍御史,姚訚为吏部郎中。

此后,张巡率军,与尹子琦交战数十次,屡败燕军,斩杀无数。不过,尹子琦倚仗援兵不断,丝毫没有退意,反而更加猛烈的攻城。

还记得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跟司马懿对峙于渭水两岸么?诸葛亮天天派人击鼓、鸣号骚扰司马懿。张巡也用了此招,只要燕军准备休息,唐兵就在城头击鼓。燕军一听,赶快戒备,防止偷袭。次数多了,逐渐疲惫。张巡则趁机派骑兵直冲燕军大营,一顿砍杀之后,回城叙功。


难道张巡的计策就此完结了?那就小看张巡了。

此后,张巡又派勇士悄悄埋伏在干涸的护城河中,偷袭了前来招降的燕军胡人酋长。之后,又假装箭矢用光,用没有箭头的箭射燕军,识别出了燕军主将尹子琦。神射手南霁云,一箭射中尹子琦左眼。张巡趁燕军混乱之时,再次出城大破敌军,差点生擒尹子琦。

尹子琦退兵,睢阳围解。

不过,虢王李巨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导致一代大唐战神张巡,从此备受争议,被人诬为了“衣冠禽兽”。

困守睢阳,张巡以身殉国

原本,许远的后勤工作非常出色,在睢阳储备了六万斛粮食,足够城内军民一年之需。可是,虢王李巨要求把其中的一半分给濮阳、济阴二郡。

有时候,真不是不顾友军,因为顾了友军,特别是不靠谱的友军,自己就可能粉身碎骨,万劫不复。

许远开始坚决反对,但在虢王的坚持下,只得从命。可是,济阴郡刚拿到粮食,就投降了燕军。可恨吧。

尹子琦败退后,又重新征集了数万大军,当年七月,再攻睢阳。

此时的睢阳,粮食已经快要吃尽了,将士们每人每天只能供给不到十分之一升米,也就是五分之一矿泉水瓶的米,很小的一小把。为了饱腹,还要夹杂数皮、纸,一起吃。很快,因为饥饿和疾病,城内士兵仅剩下了一千六百余。无奈之下,城内的鸟雀、老鼠,也都被吃了个精光,甚至皮质的盔甲、弓弦也都煮着吃了。

尹子琦得知城中粮尽,加紧攻城。

尹子琦造出如同半个彩虹大小的云梯,内有两百精兵。结果,被张巡事先做好安排,火烧云梯,其中的士兵全部被烧死。尹子琦再造钩车、木马,全部被张巡找到办法破坏。燕军服气了,老实了,挖了三道壕沟,设置了木栅,准备困死张巡。

古代打围城战,有两种策略,一种是围三缺一,降低敌人的士气,让敌人弃城而走;还有一种,就是围而不攻,困死对方。

在时间足够的情况下,尹子琦的办法绝对是正确的。

睢阳城内的士兵,一个个饥病而亡,守城变得越来越困难。其实,这时候睢阳是可以解围的。御史大夫贺兰进明接替李巨任河南节度使,屯兵临淮,许叔冀屯兵谯郡,尚衡驻扎彭城。结果,三人却是拥兵观望。

当遇到猪队友的时候,资源一定要千方百计的留在自己手中呀。不然,被坑死了,也没人帮叫屈呀。

张巡此时还抱有一丝希望,派大将南霁云带三十名骑兵突围,求援。南霁云先找到较近的谯郡许叔冀。缺粮呀,许叔冀竟然给了几千匹布。再去临淮找贺兰进明,结果得到一句:“睢阳存亡已决,兵出何益?”

张巡是御史中丞,贺兰进明是御史大夫,高于张巡一级。这是赤裸裸的妒忌呀,怕张巡再立大功,抢了他的位置。同时,许叔冀也兼任御史大夫,是宰相房琯派来制衡贺兰进明的。贺兰进明也怕许叔冀偷袭他。唉,忠臣都死于内讧呀,张巡又是一个实证。

最后,南霁云找到真源李贲,得了一百匹战马;又到宁陵,与宁陵城使廉垣一起率步骑三千返回睢阳。南霁云率军突入燕军重围,杀至睢阳城下。南霁云竟然从燕军手中夺得了几百只牛,与仅剩的千余士兵入城。

内无粮草,外无援兵,很多人都说弃城突围吧,“巡、远议以睢阳江、淮保障也,若弃之,贼乘胜鼓而南,江、淮必亡。”张巡、许远为了保住江淮不失,决定与睢阳共存亡。

当年十月,城破,张巡、许远等皆被俘。原本,尹子琦非常佩服张巡的气节,希望劝降张巡。但是,张巡宁死不屈,与南霁云、雷万春、姚訚等三十六名将领一起就义。而许远在押赴洛阳的途中被杀。

睢阳城破三日援军至

张巡可以不死么?当然可以。

在睢阳城破之前,唐肃宗令中书侍郎张镐代贺兰进明为河南节度使。张镐得知睢阳危机,日夜兼程前往救援。等张镐到达之时,睢阳已被攻陷三日。七日后,睢阳被张镐收复。十天之后,唐军大反攻,广平王李俶,即后来的唐代宗李豫,收复了东都洛阳。

可惜,张巡没能看到胜利的曙光。如果贺兰进明肯予以救援,张巡应该不会死。

张巡以数千之兵,苦手睢阳十个月;如果从雍丘之战算起,他与燕军对抗了二十一个月之久。根据史书记载统计,张巡共经历大小四百余战,斩将三百余,累计歼敌十余万,牵制了大量叛军。正是在张巡的坚守之下,保住了江淮富庶之地,为岌岌可危的大唐朝廷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供给。

当时的翰林学士李瀚等人言:“巡蔽遮江淮,沮敌势,天下不亡,其功也。”

唐肃宗赠张巡扬州大都督,宠其子孙,并在睢阳立庙祭祀。唐宣宗更是令人作张巡画像,置于凌烟阁之中。张巡也得到后朝的屡次加封,清朝时,从祀历代帝王庙。

从历朝历代,官方的认定,以及张巡的功绩而言,张巡绝对是千古名将。


张巡为何惹争议

张巡困守睢阳十个月,在城破前三个月已经粮食不济,“城中粮尽,易子而食,析骸而爨”。张巡为了避免兵变,“乃出其妾,对三军杀之,以飨军士。”张巡杀了自己的小妾,让士兵吃。

之后,“乃括城中妇人;既尽,以男夫老小继之,所食人口二三万”,说是张巡和士兵一共吃掉了城中两三万人。

这些是史书中的记载,按照张巡最后所剩兵力,应该吃不了这么多。其中,很大一部分应该是百姓“相食殆尽”,否则,那些百姓怎么活下来。

在面临国家存亡的大义之时,张巡的所做所为,是可以理解的。在当时的情况下,不能过多的苛责坚守的将领。张巡为了救国而为,算不上是“衣冠禽兽”。

最后的答案

看完了张巡的事迹,可能不同的人还是会有不同的想法。但是,奕天认为,张巡配的上千古名将的赞誉,是一个忠心爱国,满腔赤诚的君子。

最佳贡献者
2

一、苍茫大地依据《新唐书.张巡传》,先带文友们回顾一下睢阳保卫战的经过:

背景:安庆绪(安禄山义子)当了“大燕皇帝以后,在公元757年二月,派大将尹子奇统率十三万人马,进攻江淮门户一睢阳,太守许远向张巡告急。张巡在雍丘大败叛将令狐潮,又在宁陵歼灭另一支叛军,张巡威名远播,接信后,作为军事家的张巡深知睢阳是兵家必争之地,立马率三千将士赶往雎阳,两家合兵计六千八百人。

保卫战经过:

尹子奇率十三万叛军轮番攻城,张巡昼夜苦战十数天,活捉敌将六十余,杀敌二万余,许远叹服,让出军事指挥权,负责给张巡搞后勤。睢阳城岿然不动。五月,尹子奇增调兵力,再攻睢阳城。夜里,张巡下令擂鼓、竖旗、佯装出击;天一亮,又偃旗息鼓。尹子奇忙了一个通宵,竟不见唐兵出城。尹子奇又派兵上飞楼侦察,发现城里的夜晚静悄悄,尹子奇令将士解甲入睡,张巡和部将雷万春、南霁云趁机各带五十骑劫营,叛军仍在梦中,斩敌将五十多个、杀士卒五千多人。



张巡打算发起斩首行动,擒贼擒王,干掉尹子奇,可无人带路。张巡随手拔起一根蒿杆削成箭,对准一个叛军射出,叛军中箭后毫发未伤,拿箭去报告主帅。尹子奇一见,认为城中箭已用完,正想给士卒记功,南霁云果断地一箭射中他左眼,张巡率唐军突击队杀来,尹子奇吓得差点尿了裤子,这就是张巡的“蒿秆当箭"之计。

尹子奇养好伤,八月又增兵几万杀来。此时,城中粮食所剩不多,张巡和许远商量,决定每人每天约发一两米,掺上树皮煮了吃。许多士兵饿死了,剩下的千六百人也都饿病了,难以作仗。

尹子奇探听到城里没粮,就造了新式云梯、钩车、木驴加紧攻城。但都被张巡挡住了,尹子奇在城外挖了三道堑壕,立下木栅,想困死睢阳军民。

此时城中连树皮都吃光了。有部将主张突围,但张巡、许远深知睢阳地位,一旦有失,江淮就会落入敌手,朝廷会断粮饷,大唐平叛将难以为继;同时守城将士们已经饿得快垮了,仓促撤退也会倒伏于途,于是决心固守待援。

谁知唐朝一些将领一是认定睢阳难守,二是嫉妒张、许建功,拒不救援。临淮节度使贺兰进明即是他们的典型:他不仅不愿进兵,还想慰留来求援兵的张巡手下猛将南霁云,霁云不食贺兰盛宴,砍下一个手指表明心迹,毅然离开临淮,回身一箭射进佛塔砖头,发誓:破了叛军后,定灭贺兰进明。

霁云回城,张巡不久就杀兰光战马;又发动军民张网捕雀,掘地捕鼠,不久小动物也吃光了……无奈之下,张巡从杀自己小妾起充饥,不久全城只剩四百人,但全城无一人叛变。

公元757年十月,城陷,张巡、许远等被捕,张巡、许远、雷万春、南霁云等三十七人先后殉国。

二、关于睢阳成鬼城的功过分析:

A、张巡、许远守城打量消灭了叛军有生力量,保卫战取得了辉煌胜利。

张巡、许远以不足七千将士、几万居民守睢阳,前后达九个月,历四百仗,歼叛军十二万多人,有利地支持了唐朝平叛的其他战场。

B、长时间阻断叛军蹂躏江淮,保障了朝廷粮饷供应。

张、许为后来平定安史之乱作出了巨大贡献,为国家的统一建立了殊勋。

C、睢阳军民伤亡惨重,这是弃小家为大家,有得有失,得远大于失。

D、食人事件实属无奈之举,张巡此举不是为了自己的升官发财,而是为了大唐的江山社稷,这是忠君爱国的举动。惊天地、泣鬼神!张巡自己也最终为国捐躯,这等卫国英雄,让后人对他除了钦佩,就是爱戴!何人忍心责备他的无奈之举?!张巡庙人来人往,一直香火缭绕就是明证!



E、任何事件的分析都不能离开特定的时代背景,离不开权衡利弊,离开这些,发表的必然是腐儒之见!这等高谈阔论的“假圣人"占领道德的制高点,都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啊,等同于耍流氓!

望斧正!

3

三国中草船借箭的故事家喻户晓,诸葛亮以智谋巧妙借助敌方力量达到自己的目的,但你听说过草人借箭吗?

故事发生在唐朝,守城将领张巡命令士兵做了一千个披着黑衣的稻草人,趁着夜色放下城墙,敌军以为这是城中守军偷袭,警戒的弓箭手迅速反击,张巡不费吹灰之力收了一份十余万支箭的大礼。这还没完,重复几番之后,张巡趁敌军放松警惕(也可能是真没箭给他骗了)命五百士兵偷袭敌营,敌军大乱,仓皇逃脱。

策划高阶版“草船借箭”的张巡原不是武将,而是货真价实的文化人儿。

国士无双双国士,忠臣不二二忠臣

张巡,开元末年进士,历任太子通事舍人、清河县令、真源县令。安史之乱时,张巡及许远奉命驻守睢阳(今商丘)。

至德二载,安庆绪派部下大将尹子琦并十三万大军攻打江淮屏障睢阳。当时睢阳守军只有五千余人,以区区五千兵马抵抗十余万大军纯属天方夜谭,但张巡做到了!

话说张巡此人其实挺鸡贼的,固守城池之余还不忘搞些小动作,兵马悬殊过大,需要尽量避免正面较量,所以他的路线很明确——骚扰战。每当尹子琦部休整的时候,张巡就命部下擂鼓作势假装冲锋,尹军迅速装备,一切就绪准备迎战,谁知张巡这边却偃旗息鼓没有下文了,一晚上如此几次,尹军被折腾的苦不堪言。

临近凌晨,张巡命部下再次击鼓作势,尹军疲惫不堪、无心应战,张巡看准时机命部下士兵进攻敌军,以1:25的悬殊兵力作战,强拼是不现实的,张巡方决定贯彻“擒贼先擒王”的方针,那么问题又来了——守城将领皆不认识尹子琦……

文化人儿张巡心生一计,他命士兵用秸秆削尖作箭,交战时以此箭射向敌军。敌军中有不少人中箭,正当他们以为这下玩完了的时候,一模身上发现这箭竟然是假冒伪劣产品,心中大喜,笃定城中守军已无弓箭,纷纷冲向尹子琦报告自己的重大发现。

张巡依据敌军的动态立刻分辨出了尹子琦所在,急令部将南霁云向尹子琦放箭。南霁云不愧为神箭手,一箭正中尹子琦左眼,此箭可是货真价实的真箭。只见尹子琦面部鲜血淋漓,只顾抱头鼠窜、仓皇逃命。敌军阵型大乱,大败而逃。

张巡与许远等区区五千余将士,在内无粮草、外无援兵的情况下死守睢阳,前后与尹子琦部交战四百余次,斩敌将数百名,杀叛军十二万,此举有效地遏制了安史叛军南侵之势,保住了唐王朝最重要的手工业和粮食地带,而遮蔽江淮地区,其在战乱中继续为国家输送资源、战后支持国家恢复经济,以至于安史之乱后唐王朝仍延续了近二百年!

独守孤城二余年,武庙武神却食人

张巡独守孤城睢阳,内无粮草外无救兵,终因粮草耗尽、士卒死伤殆尽而被俘遇害,后获赠扬州大都督、邓国公,民间建祠塑像,尊为武庙武神。作为大唐绝对的重臣和忠臣,张巡死后却满身争议。

在睢阳守城的过程中,城中粮草所剩无几,守城将士只得将战马吃掉,战马没了吃麻雀老鼠,麻雀老鼠没了吃树皮草根,张巡甚至献出自己的小妾逼将士吃下用以果腹,后来实在没办法了,传言张巡下令官兵吃城中百姓以维持体力坚守城池……

食人之举在当时引起了极大的争议!尤其张巡此前和朝中勋贵因将士表功问题爆发过冲突,权贵对他本身就颇有微词,张巡“食人”之举无疑给自己留下了一个极大的黑点,在他为了守护一个腐朽的王朝殉身后,自己还作为一个标签、一个木偶,成为朝廷上脑满肠肥的权贵党争的工具,何其悲哀!

时至今日,关于张巡食人之举的争议从未消散,但是世人不知张巡独守孤城睢阳时其实曾派南霁云突围求援,可是彭城许叔冀、临淮贺兰进明都拥兵不前,而且贺兰进明还想留下南霁云为己所用,逼得南霁云只得断指明志,原路杀回睢阳,与守城将士共进退,最终城破身死。

可笑的是,张巡死后三日,等了十月余的援军终于姗姗来迟,只用十日就收回被尹子琦占领的睢阳,不久之后,叛将尹子琦战死……可叹张巡身死之时仍在忧虑城破民亡,自己愧对朝廷百姓,殊不知所谓朝廷友军只在寸步之外却因私心止步不前!

以上种种并不是为张巡食人做辩解,诚然,无论是当时还是现在,食人不对,这是毫无疑问的。不仅我们知道,张巡、许远等守城将士难道不知道吗?别忘了,张许二人是正经八百的进士出身,熟读诗书、满腹经纶,作为一方官员,在下令食人时他们就没想过身后事、青史名吗?

张巡想过,许远想过,谁不想留下一世青名?可是在当时的睢阳城里,有的坏事不能躲,得去做;有的好名,不能求,得要舍。有比青史留名更值得守护的东西,一死有何难?难的是背着食人的千古骂名!这步迈出去,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张巡背着千古骂名保卫了他认为值得他守护的唐王朝和南方几千万普通百姓。

食人对吗?我认为是不对的。食人的张巡还是英雄吗?在我心里是的,相信在很多人的心里也是的,他不仅绘像凌烟阁,而且一千多年来仍然被奉为武庙武神,我愿意去庙里给他上一炷香。

4



唐玄宗李隆基执政中期,唐朝的社会经济高度发达,人称开元盛世。盛世有盛世的难处,那就是人民的生活条件普遍比较好,就没有人愿意当兵了。

这时世界上最早的雇佣兵就出现了,安禄山原本是胡人,慢慢的他就成了唐朝最大的雇佣兵集团领袖。安禄山虽然是一个胡人,但他与朝中大臣交好,青云直上。

安禄山背后最大的靠山是李林甫,杨贵妃的哥哥杨国忠是李林甫的权敌。凡是敌人支持的,自己都要反对。安禄山也就变成了杨国忠的敌人,杨国忠多次举报安禄山会起兵造反。

这件事传到了安禄山的耳朵里,本来没打算造反,但也就只能造反了。安禄山被刺杀后,他的儿子安国绪接班。年轻人干劲大,马上调集重兵向唐朝发起了新一轮进攻。



千古流传的张巡镇守雎阳就发生在这个时候,睢阳现在是河南商丘的一个区,在历史上这是通向南方的一个重要通道。

张巡本人本来是个书生,并不懂军事,只是粗略的读过几本兵书。当安庆绪的大兵杀过来的时候,也只能赶鸭子上架,现学现卖,临时指挥了1000多人多次在雍丘击败安庆绪的军队。

但毕竟孤木难支,张巡只好且战且退,进入了睢阳城。加上城内的守军,他的部队就扩大了好几倍有了6000多人。

张巡和自己的部下南霁云和雷万春,击退了叛军数百次进攻,消灭叛军万余人,坚守孤城十个月,最终因弹尽粮绝,全城军民集体阵亡。



当时的睢阳城正好处在大运河汴河河段中部,是江淮地区的重镇。同时也是通向江南的门户,如果这座城被攻破了,唐朝差不多也就宣告灭亡了。

五胡乱华之后,大批的汉人南渡,把先进的生产技术文化带到了长江领域。从这时起,中国的经济重心就从北方转移到了江南地区,江南地区就成了中国的财赋重地。

张巡守睢阳城的十个月保证江南的物资能够源源不断的向北方输送,也截断了叛军南下的道路,防止又一次五胡乱华悲剧上演。就在睢阳城失陷的一个月前长安被收复,十天后洛阳被收复。

睢阳保卫战是安史之乱的重要转折点,正是张巡这一个书生以牺牲一个城市的代价,挽救了整个大唐。



当然这一场长达十个月,战争的代价也非常惨重。城中数万军民,没有一人投降,坚守到最后的时刻,士兵们都饿得拿不起手中的武器,只能眼睁睁看着叛军爬进城墙,占领城池。

在最艰难的时刻,城中的粮食早就吃完了。城里的居民只能够吃树皮和茶纸,接下来就只能吃战马和老鼠。

在最后的时刻,城中瘟疫流行。大家就只能靠吃死人肉过日子了,为了激励大家的士气,张巡杀死了自己的小妾,亲自煮肉给士兵吃。

正是因为这样的惨象,张巡被有些人称为衣冠禽兽,认为他不顾城中百姓死活,只为了自己的一个虚名。

事实上,如果这座城给叛军攻破了,就像李秀成攻破江苏一样,叛军就会占据天下最富庶的区域,有了攻占天下的资本。反过来唐朝就断绝了自己的粮道,再没有机会展开反击。

站在这样的角度,我们就明白张巡的自我牺牲对于唐朝来说有多么大的意义,他用一城军民的牺牲换来了唐朝的复兴,避免中原汉人政权再一次被北方少数民族灭亡的命运,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

5

“宋末三杰”之一,中华民族坚贞不屈精神的典范文天祥在正气歌中写到:“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这段文字中提到的每一个名字都代表着忠君卫国、坚贞不屈的精神和气节,其中“为张睢阳齿”说的就是唐朝名将张巡,然而和文天祥、苏武等名垂青史、万古流芳名字不同,张巡在史书上乃至现如今都充满争议。这倒不是因为张巡功绩不够大,才能不够高,而是张巡的事迹却过于耸人听闻,因为他“吃人”

安史之乱爆发之后,叛军势如破竹,先后攻陷大唐的东西两京——长安和洛阳,唐玄宗仓惶逃往西川。叛军又乘势南下,直逼当时的财赋重镇——江南,进士出身的张巡此时仅仅是一个芝麻官——县令,当他得知自己的上司投降叛军之后,率吏民大哭于真源玄元皇帝祠, 聚拢义军抵御叛军。后来张巡和许远占据叛军南下的必经之路睢阳,并且在“睢阳之战”中屡败叛军,累计杀伤叛军万余人。然而终究寡不敌众,叛军围困睢阳城数月,在内务粮草,外无救兵的情况下,张巡的将士依靠城中树皮、草根、老鼠充饥与叛军死战,直到城中连树皮、老鼠都吃光了,张巡愤儿亲手杀了自己的小妾,以其肉给将士们充饥,接着就来开了军事吃人的序幕,许远杀了自己的仆从,然后军事开始杀城中的老弱妇孺充饥,史书载近三万百姓成为军士的口粮,然而睢阳最终失陷,张巡宁死不屈,慷慨就义。

睢阳虽然最终陷落,但是张巡却有效的遏制了叛军南下的势头,拖住叛军主力数月之久,保证了江南财赋源源不断供给给朝廷,为朝廷军最终评判奠定了基础。

因为“吃人”这一举动,张巡成为卫道士口之笔伐的对象,从古到今一直饱受争议。

论功绩,张巡当然无愧于“千古名将”的称号,“吃人”虽然耸人听闻,但是其情可悯,我们自然不能用现代的人权观念来苛责当时的张巡,若说张巡是“衣冠禽兽”则显然本末倒置,叛军所到之处血流成河、堆尸成山,难道不是“衣冠禽兽”?

6




答:我的观点是:张巡既是千古名将,也是个衣冠禽兽,二者之间并不冲突。

其实,类似张巡这样的人,历史上并不少。

俗话说,慈不掌兵。

能成名将者,很多都是心狠手辣的。

白起、项羽都有坑杀数十万战俘的劣迹。

东汉吴汉、耿弇也有过屠城的记载。

窦宪是个乱间魔君,祸害朝野,却有燕然勒铭的大功绩……

张巡的功罪性质和以上人等并无差别,要说最大的不同,就是他把屠刀挥向自己人,包括自己的妻儿老小。当然,最骇人听闻的,就是他不但杀人,还做出了反人类的行为:吃人肉,他自己吃,也要求全部将士一同吃。

老实说,这是灭绝人性的做法。

张巡守睢阳的奇迹,很多人都知道了:以不足万人之众,守城10个月,前后大小400余战,抵挡了叛军十几万人的进攻,且斩杀敌将300、毙敌12万人,创造出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以寡敌众、以弱制强的经典战例。

并且,从战略意义上说,“蔽遮江淮,沮敌势,天下不亡,其功也”。

这么大的功绩,至德二年(757年),唐肃宗李亨在册封平叛期间立功之臣时,没有忘记已经死去的张巡。

但满朝文武对张巡杀人吃人之事议论纷纷,莫衷一是。

最后,是李瀚先呈《进张巡中丞传表》,韩愈复以李瀚的传表为引子作《张中丞传后序》,认为张巡功大于过,这才平息群议。

李瀚《进张巡中丞传表》只是一味强调吃人不是张巡本意,但这并不能消除张巡的罪恶;韩愈的《张中丞传后序》故意略过张巡吃人之事不提,其结果也只能欲盖弥彰;以后的《新唐书》张巡传以及《资治通鉴》只侧重于张巡杀妾食妾,而不提食尽城中妇孺,以为妾是私人财物,可以自由处置,张巡将之杀死并贡献出来,是以私奉公,愈加伟大。殊不知这样一来,更是大错特错。此一点,如果不严加评析,后世某些好名的“名将”,难免不以之为效仿对象,故意买卖一些奴婢充当自己的妻妾,杀了烹煮以飱将士,流祸无穷,罪大恶极。

孟子说:“行一不义,杀一不辜而得天下,皆不为也。”

王若虚也说:“守城之事小,食人之事大。”

王夫之更说:“无论城之存亡也,无论身之生死也,所必不可者,人相食也。”

一句话,不得以任何高尚的名义来践踏别人的生命。

明朝的张巡粉为了粉饰张巡,作戏剧《双忠记》,不写张巡杀妾,而改成小妾自杀献身。

这一改,漏洞是巨大的:张巡和将士吃的不仅仅是张巡一个小妾,而包括城中数万男女老少。难道这数万男女老少具备如此崇高的风格,个个争相自杀,以献身果将士之腹不成?

针对戏剧《双忠记》,我曾以张巡小妾为第一主角,写过一篇题为《丈夫是名垂千古的大英雄,小女子薄命如烟,在史册缝隙轻抹一道红》的短篇小说,收集在《你所不知道的帝王将相事》一书中,有兴趣的读者可以找来看看。

最后再强调一句:张巡的一面是天使,另一面是魔鬼,他就是千古名将与衣冠禽兽的结合体。

7

我是未央国相,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我认为,张巡对于国家来说,是千古名将、千古忠将,但是对于百姓来说,他绝对是一个恶魔,没有之一!

为了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张巡用血肉之躯,造就了为大唐续命一百五十年的千古传奇。

唐玄宗开元末年,张巡中进士,历任太子通事舍人、清河县令、真源县令。

公元755年,范阳等三镇节度使安禄山叛唐,安史之乱爆发!

数月后,安禄山攻陷东都洛阳,建都称帝,国号为“大燕”。

至德二载(757年),安禄山死,其子安庆绪派部将尹子琦率军攻打睢阳城,睢阳是江淮的重镇,位置十分显要,甚至重要到了“有睢阳则有大唐、无睢阳则无天下的局面!”

为何,因为当时大唐的产量之地,大都处于江南,江淮等地是大唐的重要产量区,只要守住江南,大唐还有翻身之日,若没有江南,大唐也将玩完。

而睢阳城,恰好是江南的咽喉所在,睢阳城的成败,决定着大唐的命数。

就在这危急存亡的时候,张巡闪亮登场了。

张巡本就是一个书生,战乱发生时,他还是真源县一个普普通通的县令,但是目睹国破家亡、民不聊生、当官的却不管百姓频频逃跑的现状时,他义愤填膺,决心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来为大唐的未来尽一把力。

于是他率领合县百姓群众起兵了,不过他镇守的第一个地方不是睢阳,而是雍丘。

在镇守雍丘期间,他巧用计策,草船借箭,加强了战守;斩杀投降分子,稳定了军心;然后带颈雷万春、南霁云等猛将,一度杀得叛军将领令狐潮、王福德找不到北。

不久,两京陷落,为了保护江南以图东山再起,张巡果断放弃雍丘,镇守江淮重镇睢阳。

张巡到睢阳时,带的兵和睢阳城的守兵加起才仅仅六千,而城外,则是尹子奇的十万大军!

但是张巡果然是一个不世出的奇才,他竟然用这区区六千兵力,守了睢阳城十个月,为援军的到来准备了丰厚的时间。

在这十个月中,张巡想尽了各种办法,用尽了各种能够想到的战术,前后与尹子琦部交战四百余次,斩杀叛军十二万,有效地遏制了叛军南侵之势,用献血和生命保住了大唐王朝的经济命脉。

最终,因为张巡的坚守, 睢阳才死死的卡在叛军前进的路上,为大唐王朝的反戈一击准备了足够的力量。

大唐,才又能苟延残喘一百五十多年。

文天祥曾经在正气歌中写到:“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

这里的“为张睢阳齿”,说的就是大唐忠将、用牙齿撕咬敌人的张巡!

张巡和雷万春、南霁云等三十六人的英勇就义,换来了大唐王朝的再度和顺安康。


为了能活下去,他背叛了自己的信仰,“护人”者成为了“吃人”的妖魔鬼怪。

在浩浩青史上,很多人因为过于残暴而留下了千古骂名,造反的黄巢如此,护国的张巡也不例外!

就在睢阳,随着战争时间的推移,睢阳城出现了致命的危机。

这个危机不是城外的安史叛军,而是——粮食。

当时叛军围城,睢阳已经被包围的水泄不通,十个月的坚守下来,睢阳已经变成了一座死亡之城,没有粮食,也没有水。

为了保持足够的体力来应对城外的叛军,在张巡的一声令下,军士们开始杀战马、吃马肉,要知道,战马可是军队的根本。

战马很快吃完,不仅战马,城内活着的动物都被饥饿的军士们吃光了,除了人!

既然动物吃完了,那就吃植物。很快睢阳城内的树皮、观音土等被吃的干干净净。

可是饥饿还是赶不走,城外还有许多敌人要去面对。

无奈之下,张巡下令:吃人!!!

于是一批批需要张巡们拼命保护的老弱病残,妇女儿童,被不断吃掉!!!

张巡瞬间,由饱读诗书的人,变成了十恶不赦的魔,他的信仰,被他随意的、不假思索的吃掉了!


他拼命保护十个月、牺牲无数生命换来的睢阳城,瞬间成了一个笑话!

最终,三万期望朝廷保护的百姓,成了张巡们的食物、下酒菜!!!

而吃人的张巡,却被朝廷立庙祭祀,保护百姓的朝廷,反而给吃百姓的魔鬼立庙,这是何等的讽刺!!!

于国,他是人,是神。于百姓,他是鬼,是魔。

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他是一个有灵智、懂礼仪的物种。

尤其对于我们中华民族来说,更是如此。

我们的国家,自古以来,就是名扬世界的文明礼仪之邦。

可是,在大唐,在我们当今仍引之为傲的大唐,对文明礼仪十分重视的大唐。

救国的英雄,却是吃人的恶魔。

于国,他无愧于一个臣子的职责!

于民,他万死难赎其咎。


大唐的历史,已经属于过去。

但是那个集“忠诚”与“恶魔”为一身的张巡和他的故事,还将继续不断被讨论下去!

你以为呢 ?

8

张巡到底是千古名将,还是衣冠禽兽,历史会给出最公正的评价!如今遍布在江浙一带大大小小的张巡祠,便是历史对张巡做出最好的评价!

关于张巡为什么会有千古名将还是衣冠禽兽的争论,源于安史之乱。

在唐玄宗晚年宠幸佞臣,而安禄山就是趁着这个机会巴结这些佞臣,获得玄宗的好感,从而兼任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势力大增,进而称帝造反,引发安史之乱。

张巡,则是安史之乱时一名唐朝的将领,因为睢阳之战留下了千古争议!

当时安史叛军将领尹子奇率十三万人围攻睢阳城,而睢阳城只有7000不到的驻防兵力,在张巡和许远等人的率领死守孤城。

以7000对13万,在完全没有任何援军,没有粮草供应的情况才,张巡和许远等人硬生生的守了睢阳大半年,大小400余战,击毙了十倍于自己的敌人,最终睢阳城破,张巡身死。

以张巡死守睢阳的这份成绩,被称之千古名将也不过分。但是为什么一说起张巡,又会与“吃人”联系起来。

原来,在困守睢阳城的过程中,因为得不到援助,城内的粮草很快消耗完毕。张巡等人先是杀了战马充饥;战马吃完了,又发动士兵抓老鼠,挖树根冲击;老鼠和树根吃完了,张巡又把自己的小妾和仆人杀了当成军粮,最后发展到把睢阳城中百姓杀以当军粮,导致3万多百姓几乎消耗殆尽,睢阳成为一座鬼城。

这便是张巡吃人的由来。千百年来,张巡在睢阳之战中吃人的行为,被无数的卫道士们攻击,说张巡是魔鬼。

那么张巡究竟是不是吃人的恶魔?我的答案是否定的,张巡是一个真正的英雄!

首先一点,睢阳之战张巡以百姓充当军粮,或许确有其事,但是绝没有说的那么夸张,三万多百姓,不可能大部分是张巡和他的士兵吃掉的。在这种情况下,城中没有食物可以吃,大批人应该是饿死病死的。

其次,张巡在睢阳城以一城之力阻止了十数万叛军大半年之久,而睢阳是通往南方的一个通道,一旦叛军通过睢阳进入富庶的南方,后果不堪设想。

安史叛军可不是一支文明之师,而是一支暴乱的叛军。安史叛军每攻破一城,便纵兵抢劫,掳掠妇女,残杀百姓。遇到一些抵抗稍微强烈一点都城镇,更是屠杀百姓作为报复手段。

比如说在安史叛军在攻打颜杲卿所守的常山城时,遭遇到激烈的抵抗,在常山城破之后,叛军将领史思明、蔡希德疯狂屠杀常山城中百姓,杀了一万多百姓。

又比如说安史叛军在攻破陈留郡时,安禄山曾下令让那些投降的官员自相残杀,大概有六七千人死于非命。

那些以张巡吃人为由而攻击张巡的卫道士,他们以为张巡如果早点投降,就能保住城中的百姓。他们认为张巡之所以不投降,是为了成全自己忠义的名声而弃城中的百姓于不顾。

也许他们不知道,以安史叛军的残暴,张巡即便投降,睢阳城的百姓也未必能躲得过安史叛军的屠刀。

也许他们不知道,一旦叛军通过睢阳进入南方,会让唐朝失去经济富庶的南方,而没有南方的粮草支持,李光弼郭子仪等人便不能快速平定安史之乱。战乱的时间越长,会让更多的百姓死于非命。

张巡是读书人出身,饱读圣贤书,他怎么会不知道吃人这种事情一定会给他招来非议,但是他依旧选择了死守睢阳城,弃一城而顾大局。他是一个真正的英雄!

没有亲历战争的残酷,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去批评张巡,我认为是不合理的。睢阳城的百姓确实很可怜,但这并不是张巡造成的!

9

张巡既非千古名将,也更非衣冠禽兽,而是千古第一烈将,千古第一忠将,至今守成之将未有如此忠烈之人。大唐有此忠义之臣足见尚有人心。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一个多月直抵罗洛阳,所到之处无不望风而逃。李隆基哀叹大唐无忠臣良将,但李隆基说早了。当时大唐出现了两大忠臣,一个是颜真卿颜杲卿兄弟,一个就是张巡。

张巡,生于公元705年,典型的官二代,唐玄宗开元末年进士,长期在大唐地方任职,为官清廉公正,曾任清河县令、真源县令。公元757年。安庆绪派部将尹子琦率军南侵江淮屏障睢阳,张巡与许远在内无粮草、外无援兵的情况下死守睢阳,前后交战四百馀次,使叛军损失惨重。有效阻遏了叛军南犯之势,保障了唐朝东南的安全。最终因粮草耗尽而被俘遇害。唐朝追赠扬州大都督、邓国公。公元848年张巡绘像入凌烟阁。从唐至清代,得以从祀历代帝王庙。得到历朝追封和厚爱。

而由于此战过于惨烈,因守军彻底死守。无目的,无原则地死守。导致最后以人为食,城破以后几乎死伤殆尽,因此关于张巡功罪的争议,从当时到后世一直不断。但必须指出的是正式张巡是顽强地死守,才使得唐朝保住了江淮地区。为大唐赢得的了时间和空间,也就是说张巡牺牲小我。成全了大唐的基业,撑起大唐半壁江山。可谓守一城而得天下。那些抨击张巡吃人的舆论,他们也应该知道安史之乱叛军行径残暴,其所经之处,必将城内财产搜刮一空,强迫男子为苦力,妇女皆被奸淫,老弱病幼直接杀死。他们只看到张巡守成吃人,却不谴责叛军屠臣,显然他们知道,叛军不会听他们的,张巡是一个死人却可以任由他们拿捏。他们不知道的是,正是张巡“吃人”才保住就大唐半壁江山、保住了你们朝堂之上衮衮诸公。这些说话的才是真正吃人的人。

作为大唐之臣,他忠义无双。身为主将,他独守孤城,抵挡数十倍叛军。当他身为三军主将他,麾下部属甘心赴死。南霁云在贺兰的酒肉宴请下,断指回睢阳,誓与睢阳共存亡。这等人格魅力又是何其强大,那些苛责和非议他的人,不妨先问问自己能不能比张巡做的更好。当张巡一个人奋斗的时候,他把自己的最伟大的价值和最光辉的一面展现出来。在平常时期,张巡也许就是一个正常的官员。当他面对最大危机的时候,张巡的巨大的能力就迸发出来。用自己力量抵挡住十万叛军,告诉世人大唐有这样的一个忠臣,一个烈士,用自己一切守护了更多的人,但他牺牲了一切,包括了他的生命,他的家人,他的名声。张巡,许远、南霁云、雷万春……正是一群千古英豪创造了一个最伟大的军事奇迹。当后方的士大夫抨击张巡吃人的时候,你们在干啥,除了夸夸其谈啥也没有干,轮到自己是:平日慷慨成仁易,事到临头一死难

张巡绝对是大唐乃至至今无双之烈将,声名传百代。无双之国士,一国有此臣定不会亡其国,也注定了敌人的失败,完全配得身后所有的褒奖和赞,乃至史书所有赞美景仰。张巡的行为不是为的大唐,而是为了一方百姓,天地之间有杆秤,那些被张巡所保护的江淮百姓永远不会忘记张巡的功勋,张巡的祠堂始终立于睢阳,安享着后世香火,至今完好如新。这就是公道自在人心。张中丞祠的上下八字:旻天大帝,荫被南天,至今看来,余威尚在。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10

“千古名将”和“衣冠禽兽”难道不可以共存吗?笔者觉得未必。“千古名将”是对将领军事能力的赞誉,而“衣冠禽兽”则是对行为卑劣、道德败坏的人的指责。看似矛盾的两个侧面有时候却并存在一个人身上。唐朝的张巡,就是这么一个即是千古名将,又算衣冠禽兽的名臣。

说张巡是千古名将,是因为他正如韩愈在《张中丞传后叙》中所写,“守一城,捍天下,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遮蔽江淮,沮遏其势。天下之不亡,其谁之功也”。张巡作为安史之乱时期的朝臣,临危受命,用几千士卒守护了大唐一方安危。

唐玄宗开元末年(741),张巡考中进士,开启仕途。不久,张巡以太子通事舍人的身份出京,前去清河县(今河北清河)任县令。任期满后,张巡回到长安,却因为不愿投靠得势的杨国忠而再次出京,前去真源县(今河南鹿邑)再任县令。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安史之乱爆发。安禄山声势浩大,势如破竹,很快定都洛阳,国号“大燕”。大唐不少州县的县令、太守都不战而降。此时张巡正在真源县任职。而他的上司、谯郡太守杨万石,在风雨飘摇的时候,却选择了投降。

得知上司叛变,张巡对杨万石要他接应燕军的命令置之不理,还率领手下官吏和百姓前去当地的玄元皇帝祠哭诉杨万石的罪行。之后,张巡在真源县起兵对抗燕军,得到千余人的支持。在这时,张巡从一个文官转变为了一位武将,开启了他的军戎岁月。张巡能被称为“千古名将”,正是因为他在雍丘、宁陵和睢县三地建立了卓越军功。

他的第一功,是以少胜多,多次大败燕军。在雍丘时,张巡组织两千多名唐军,对抗近六万燕军,仍坚守两个多月,击退敌人三百多次;离开雍丘进入宁陵期间,张巡率三千多人摆脱两万多燕军的围攻;在睢阳时,燕军十几万人围攻唐军,唐军反抗二十多次,未曾放弃。

他的第二功,是灵活的运用了多种战术,指挥得当。燕军要登城楼,张巡就派人把蒿草结成束,浇上油,点燃之后往燕军身上砸;唐军缺箭,张巡就让人把稻草扎成人形,吊在城墙外,诱骗燕军射箭;唐军缺粮,他就用调虎离山之计,转移燕军视线,再跑去抢燕军的粮食……正是在张巡一个接一个的计谋之下,唐军在燕军的围困之中也能继续作战,数次击退燕军。

他的第三功,是他治军有方。从真源县起兵开始,张巡就身体力行,总是亲自上阵。在雍丘坚守时,张巡带伤也要在前线和将士们共生死。当时一遇到想要退缩的战士,张巡就站在阵营中说:“我不去此,为我决战”。他不仅充分调动己方将士的积极性,还劝降燕军两百多人。唐军面对燕军的长期围困,不降反战,正是因为其中有张巡在调和。

因为张巡死守睢阳,江淮一带才得以保全,大唐的经济命脉才没被切断。就张巡做出的贡献来看,他是宋祁口中当之无愧的“烈丈夫”,是王世贞口中“知臣而知将者”。

但就是这么一个千古名将,却做过一件无比泯灭人性的事——食人。坚守睢阳期间,唐军由于敌人的重重围困,粮食短缺。当时将士们每天只有一勺米,树皮、草根、皮革、虫子……几乎是一切能吃的都入了唐军的腹,可他们还是饿得面黄肌瘦,无力拉弓。

眼看着越来越多的士兵饿死,张巡做了一个残忍的决定——杀了自己的妾室,将其烹煮后逼迫将士们吃下去。有了张巡带头,另一位统帅许远,也把自己的仆人杀了当做军粮。睢阳城中最初有四万户百姓,到城池被燕军攻下时,城中只有普通百姓四百人。

虽然张巡食人是迫于时势,为了军队。但其暴行也确实无可辩驳。说他是衣冠禽兽,也正是因为他做出了如此伤天害理的事。张巡虽然在死后被追封为扬州大都督、邓国公,但他当年食人之举却无法被历史尘埃掩埋。食人之人加官进爵,对被吃之人痛心的人,自然忍不住骂张巡一句“衣冠禽兽”。

人总是多面的。张巡确实有赫赫战功,却也做出过丧尽天良的“食人”之举。说他是“千古名将”也好,“衣冠禽兽”也罢,人们总是从一个侧面看待历史人物,而这些人物的作为无论如何都离不开他所处的历史环境,张巡也一样。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