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制度在当时应该是最为成熟的文官选拔人才考试制度;自隋朝末年开始,唐朝基本成型,宋朝趋于完善;这样的人才选拔制度领先了西方国家一千多年。
那么科举考试考什么呢?
下面介绍一下清朝最后的科举考试,与大家分享科举考试题;
清朝的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这么三级;除了正常的考试(固定时间)以外,还有“恩科”,也就是皇家有喜事比如皇上大婚,老佛爷做寿都要“开恩科”给莘莘学子增加一次机会。
公元1903年,就是这么一个特殊的年份;由于“庚子之乱”,两年没有科举考试了;因此1903年的科举一共进行了四次!
闲话少说,咱们还是来看看科举考试的试题——
首先是“乡试”;也就是各地自主命题,因此,考题是五花八门——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 考题:
顺天府(策论):
题1.《汉初驰商贾之律论》 题2.《东汉中兴功臣多习儒术论》 题3.《龚遂治渤海虞诩治朝歌论》 题4.《隋唐二史不为王通立传论》 题5.《吴兢上贞观政要张九龄上千秋金鉴司马光上资治通鉴真德秀上大学衍义论》
其他各省:
河南《中州形势论》 陕西《王猛治秦论》 山西《韩信引兵下井陉如陈余用李左车策信将何以待之论》 湖南《夏少康年四十以一成一旅致中兴论》 广东《武以侠犯禁论》 山东,《辽金元开国兵力论》
这一年的科举考试,是清朝庭改革科举,废除“八股文”以后的第一次;因此,不管乡试、会试,都考三场,第一场试中国政治、史事论五篇;
第二场试各国政治、艺学策五篇,第三场试《四书》义二篇、《五经》义一篇。“
以上一切考试均不准用八股文程式,策论均应切实敷陈,不得仍前空衍剽窃。”
简单说,这次科举考试不再仅仅限于儒家经典《四书五经》,还增加了中外时事政治。
乡试完了还有“会试”;会试选拔以后就是“举子”,最后由这些举子们参加“殿试”;下面介绍的是“殿试”的考题,也就是“状元”的考题——
考试时间:
光绪三十年五月二十一(1904年7月4日)
考点:紫禁城保和殿
考题:“策” 四道题:
1.“世局日变,任事需才,学堂,警察,交涉,工艺诸政,皆非不学之人所能董理。将欲任以繁剧,必先扩其见闻,陶成之责,是在长官。顾各省设馆课吏,多属具文,上以诚求,下以伪应。宜筹良法,以振策之”。
2.“汉唐以来兵制,以今日情势证之欤”。
3.古之理财,与各国之预算决算有异同否“。
4.“士习之邪正,视乎教育之得失。古者司徒修明礼教,以选士,俊士,造士为任官之法。汉重明经,复设孝廉贤良诸科,其时贾董之徒最称渊茂。东汉之士以节义相高,论者或病其清议标榜,果定评欤唐初文学最盛,中叶以后,干进者至有求知己与温卷之名,隆替盛衰之故,试探其原。……今欲使四海之内,邪慝不兴,正学日著,其道何之从?”
怎么样?如今的学子们见了这样的考题,可能立马会晕过去——没有外语,没有数理化,就是要你为皇帝治国理政出主意!
顺便说一下,这一年的状元是刘春霖;因为此人的一手蝇头小楷引起了考官的注意;看来,写得一笔好字在任何时候都不会吃亏;
那一年正好是全国大旱灾,名单上报到了老佛爷那儿慈禧太后一见“刘春霖”三个字,马上钦点了状元(没有光绪皇帝什么事);
这样看来,当状元的不仅仅要字写得好,名字也要取得“喜庆”,带一些“祥瑞”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