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蒋干本一闲云野鹤,游方名仕,经过演义的刻画成为千古传唱的跳梁小丑,“蒋干盗书”一文更是将他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架上,再者将庞统推荐与曹操,使曹操再中连环计,罗贯中笔下的蒋干就是决定赤壁之战走向的关键人物。可在正史中,蒋干却没有过多记载,零星的一些事迹成为罗贯中艺术刻画的源泉。

蒋干连坑曹操两次

话说赤壁之战正是两军对垒之时,曹操一方多为北方士兵,不习水战,幸得蔡瑁、张允二员水军大将,帮助曹操操练水师。周瑜深知水战乃东吴所长,又怎能坐视蔡张二人为曹练兵,于是早就想除掉此二人。恰逢曹操镇中辩士蒋干毛遂自荐,企图以同窗之情招降周瑜,于是渡江来劝。周瑜深知蒋干来意,便心生将计就计之策,做下反间之局,待蒋干往里跳。

二人饮酒叙旧一番之后,周瑜渐生困意,又念同窗之旧,于是邀干同窗共寝,寝间,蒋干不忘来意,起身翻看周瑜军机要件,正是这一翻阅,查出蔡瑁、张允二人与周瑜之密信,信中所述共谋曹公之策,一时间蒋干心中大震,藏密信于怀中,欲带回交于曹公明查,这就是蒋干盗书之说。此密信实为周瑜设下的伪信,凌晨之时,周瑜预先安排的吕萌进帐,低声禀报周瑜“张、蔡二都督道:急切不得下手”,这话被蒋干听的切切实实,而后语音更低,蒋干心中更是疑虑,待天刚明,蒋干便匆匆离去返回曹营,告知曹操所听之事,又将盗得书信一并呈递曹操,曹操阅后勃然大怒,随即令左右立斩蔡张二将。

事情发展至此,曹操回过神,知是中了周瑜反间之计,又不得当众承认,只好忍痛作罢,蒋干也未得惩治。随后周瑜再受庞统献计,欲将曹操战船铁索连环,只是刚斩其二将,恐难送庞统入曹,愁眉不展之时,又是蒋干帮了周瑜一回,他将庞统推荐于曹操,才使曹操中连环之计,随后的故事家喻户晓,周瑜一把大火让曹军樯橹灰飞烟灭,赤壁之战取得完胜。

演义里的蒋干被塑造成一位黑白颠倒,是非不分的腐儒形象,而就是这个腐儒两次出使江东间接导致了赤壁之战的失败,蒋干从此也就遗臭万年,成为无数文人墨客讽刺的对象,但历史上的蒋干真的是被冤枉了。

被冤枉的蒋干

“有仪容,以才辩见称,独步江、淮之间,莫与为对”——《江表传》

蒋干在史书中是一位雄辩之才,且长的帅,但他并非曹操帐下谋士,而是闲游名仕,曹操也是爱才之心,才想着用蒋干劝说周瑜为自己效力的,这个历史事件发生过,所以被罗贯中用来刻画了一番,一方面来讽刺曹操,另一方面来突出周瑜,这一来一回就是为了彰显那个雄姿英发的周公瑾,所以蒋干就成了称托。

历史上蒋干也并非周瑜同窗,二者并不认识,蒋干打心里也没有替曹操劝降的意思,他是以私人名义去拜访的这位江东俊杰。按照蒋干向周瑜说明的来意是“遥闻芳烈,故来叙阔”,可见周瑜当时的名气确实不小,但周瑜也早有耳闻蒋干大名,因此蒋干到达江东时,周瑜是亲自出迎,想必周瑜也有恻隐之心。

“丈夫处世,遇知己之主,外讬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恩,言行计从,祸福共之,假使苏张更生,郦叟复出,犹抚其背而折其辞,岂足下幼生所能移乎?”——周瑜《江表传》

周瑜接待蒋干时毕竟是战争时期,周瑜也是出了名的军纪严明,故而并未饮酒,只是一同吃饭,并在席间以赏琴为乐,期间周瑜道:“吾虽不及夔、旷,闻弦赏音,足知雅曲也”。这个动作看似不起眼,实际上是文人雅士交往的潜规则,极有可能是周瑜想表达召纳之意,只是蒋干也并没有买周瑜的账,蒋干在江东大营吃吃喝喝玩了三天,之后还带着蒋干参观的江东军帐,不时向蒋干表达自己忠君爱国之志,言外之意就是好好玩吧,也别指着我能投靠曹操。

蒋干在江东待了几天之后,便回曹操处复命,他只是对曹操说周瑜这个人气度宽宏,情致高雅,不是三言两语就能骗为曹公所用的,请曹公还是放弃这个念头吧。所以这件事情也就不了了之了,根本没有反间计,蔡瑁、王允也是一直打到了赤壁之战结束,最后还是跟着曹操撤回了北方。

综上,蒋干在历史上是一名名仕、辩论家,他在赤壁之战时的零星出场可能只是游历至曹操驻军的乌林附近,接受了曹操的不情之请,公款去了一趟江东,玩过之后回来告诉曹操别做梦了,人家周瑜是不会跟你的。关于他的记载也就这么多,他的去向成迷,按照他的作风,应当还是游历各处或者隐居深山了。

最佳贡献者
2

蒋干是《三国演义》中被黑得最惨的一个人,作者罗贯中够损的,无中生有编造出了“蒋干盗书”和“引荐庞统”这两件事。

老罗是这样叙述的:赤壁之战前夕,蒋干向曹操毛遂自荐去江东说服周瑜投降。

原来蒋干和周瑜是老同学,蒋干对曹操说“愿凭三寸不烂之舌说服周瑜来降,”曹操大喜,说:“还等什么,烦劳先生赶去吧!”于是蒋干登小舟去了江东。



老同学相见自然寒暄一番,到了晚上,周瑜设宴招待蒋干。此时周瑜心中早已明白蒋干来这里的目的,无非是为曹操当说客。

周瑜灵机一动,决定巧施反间计,利用蒋干除掉前些时投降曹操的东吴水军都督蔡瑁和张允,如果二人为曹操训练和传授水军知识就麻烦了。

二人各怀心腹事喝起酒来,喝到半夜,周瑜假装烂醉如泥,把事先伪造写好的蔡、张两人的密报故意放在桌上,制造一种蔡、张是周瑜派到曹操大营中卧底的假象。

蒋干果然中计,天亮偷了密信,驾起小舟偷偷回了曹操大营。

曹操见到密信后,信以为真,于是砍了蔡瑁和张允,曹操无疑自断手臂。这是蒋干干的第1件蠢事。



老罗觉得黑蒋干还不到位,于是编造了第二件事,向曹操引荐庞统。

周瑜要用火攻曹操,首要条件就是曹操必须把所有的大船用铁锁链连在起来。但是这个“连环计”由谁来向曹操提出来的?

周瑜想到了庞统庞士元。但是谁能把庞统推荐给曹操呢?

就在愁肠百结时,蒋干再次来到江东找周瑜。原来第一次失败后,蒋干不服气,再次向曹操请示说降周瑜。曹操很佩服蒋干的执着,于是答应了他的请求。

蒋干的到来无疑是雪中送炭,周瑜决定再利用蒋干一次。于是马上把庞统关押在一个破败的院子里。



周瑜假装恼怒上次蒋干盗书一事,不由分说也把蒋干关到了那个破败的院子里,这就为蒋干见到庞统创造了条件。

果不其然,蒋干和庞统一见如故,上次是偷书信,这次蒋干把庞统偷了出来。

第二天天刚亮,蒋干驾着小舟载着庞统来到了曹操大营。

接下来庞统向曹操献上“连环计”,曹操依计而行,最后周瑜火烧战船大功告成。





从《三国演义》书中叙述来看,蒋干确实接连坑了曹操两次。

真实历史却非如此,蒋干和周瑜是同学不假。据《三国志·周瑜传》记载:“蒋干有仪容,以才辩见称,独步江、淮之间,莫与为对。”

意思是说:蒋干这人长得和周瑜一样一表人才,口才很好,能忽悠,在江、淮一带很有名气。

当时蒋干在曹操手下为官,曹操很爱惜周瑜这个人才,决定让蒋干去说服周瑜投降。

蒋干拿人俸禄自然听人差遣,驾起小舟去江东见了周瑜。二人确实交谈了一番,三天后回到了曹操大营。



蒋干见到曹操后说:“在三天里和周瑜接触,发现周瑜是个气度宽宏,情致高雅之人,我也试着说服他,但这种人不是言辞能说服的,这种人有主意,哪怕春秋战国的名嘴苏秦张仪复活也说服不了周瑜,主公还是准备战斗吧!”

曹操听罢放弃了说服周瑜。蒋干后来在曹操手下为官十几年后寿终正寝,《三国演义》书中曹操也没杀掉蒋干。

文/秉烛读春秋

3

在《三国演义》赤壁之战中,周瑜之所以能够成功地火烧赤壁,有一个关键的历史人物就是蒋干,这个蒋干两次被周瑜戏弄,坑了两次曹操。他被演义描绘成跳梁小丑,被世人所嘲笑。那么,历史上真实的蒋干真的就是一个蠢到骨子里的小丑吗,还有他最后的结局如何呢?今天,我们就从历史的蛛丝马迹中探究一二。

在《三国演义》着实将蒋干给黑了一把,他两次过江,两次中计被坑。第一次过江是赤壁之战战前,曹操让蒋干充当说客,劝说周瑜投降。此时,周瑜正在头疼蔡瑁和张允帮助曹操训练水军。恰逢此时,蒋干渡江而来。周瑜知道蒋干的来意,于是将计就计,摆下了群英会,又自编自导自演了一场醉酒大戏,诱导蒋干盗了所谓蔡瑁和张允的“降书”,利用反间计除了蔡瑁和张允二人。事后蒋干自以为立了大功,还沾沾自喜。

蒋干第二次过江,简直就是打瞌睡就有人送枕头。当时,庞统虽然想出了连环计,但是周瑜正在为如何让曹操乖乖上钩而头疼。恰逢此时,及时雨蒋干又来了,他将庞统引荐给了曹操。于是乎,在庞统的忽悠下,曹操中了庞统的奸计,用铁索将战船连在一起,为周瑜火攻提供了机会。

《三国演义》中通过这两次过江,将蒋干描绘成了一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小丑。然而,历史上真实的蒋干并非如此,他是严重地被黑了。在《三国志·周瑜传》裴注引《江表传》记载蒋干不仅人长得帅,而且还是一个辩论高手,打遍天下无敌手。在赤壁之战时,曹操听闻蒋干的大名,真的就派他去劝降周瑜。随后,这个蒋干以私人身份拜见周瑜,周瑜知道他的来意后,不仅直接拒绝了投降,而且还带他参观了军营和自己的收藏品,两人相谈甚欢,绝口不再提投降之事。

后来,蒋干回到曹操军营后,称赞周瑜气度非凡,并非是言辞所能离间的,还劝曹操放弃招降周瑜的念头。而关于蒋干最后的下路,无论《三国演义》和正史中都没有交代,但是根据他一贯的行事作风来看多半是四处游历,继续做他的风流隐士,相忘于江湖。各位,你们说呢?

4

赤壁之战是中国人非常熟悉的故事,在这场大战中,胜败双方都非常感谢一个人,他就是蒋干。

有人可能觉得这是胡扯。

真不是胡扯,看完我的分析,你自然会赞成我的观点。

蒋干偷书——一坑曹操

曹操率领大军,号称百万,已经在长江北岸安营扎寨,准备与江南的周瑜决一死战。

周瑜率领东吴主力大军,在江南布置妥当,准备迎战曹军。

主人公——蒋干正式出场。

蒋干是曹操手下重要谋士,和周瑜是同学;蒋干对曹操赤胆忠心。

虽然敌我双方剑拔弩张,但是,蒋干不惜冒着生命危险,主动向曹操请求,亲自过江劝说周瑜投降。

正在思考如何应战的周瑜,忽听手下来报,蒋干来访。

周瑜沉思片刻,想出一计。大声命令手下,赶快请蒋干进入军营。

周瑜见到蒋干,喜形于色,拉着老同学的手,亲切万分。

周瑜把蒋干请进军帐,大声命令炊事营,按照最高标准准备晚餐,并通知所有将军与谋士,今晚盛宴聚会。

晚宴正式开始,周瑜把佩剑交给监酒官;面对全体入席人员,周瑜约法三章:

一、今晚群英会,主角是我的亲同学蒋干先生;

二、今晚只叙同学深情,不谈战事;

三、除了蒋先生之外,所有将军与谋士不醉不休。

酒过三巡,周瑜兴致正浓,主动起身,为大家高歌一曲以明心志,并且挥剑起舞,全场气氛达到高潮。

酒宴结束之际,周瑜已经酩酊大醉,谁都不服、只是扶墙。

蒋干搀着周瑜,周瑜硬着舌根说:今晚不醉不休,今夜同学共眠。

蒋干有事在心,半夜醒来,看见周瑜办公桌上文件叠起,便走到桌前,随意翻翻。

蒋干大吃一惊,一封书信从书本中飘然而出。仔细一看,那是蔡瑁、张允写给周瑜的密信。

蒋干把信装进怀中,熄灯睡觉。

天刚蒙蒙亮,帐外有人报告:江北来人了。

周瑜大喝一声,觉没睡好,起床再说。

周瑜继续睡觉;蒋干已经心急如焚。

蒋干走出军营,看见守兵都是睡眼朦胧,便一路走到江边,找到小船,划回曹营。

听了蒋干的汇报,又看了书信,曹操命令速斩蔡瑁、张允。

斩了二将之后,曹操感觉好像有点不对劲。

第一次蒋干坑杀了曹操两员大将。

蒋干荐统——二坑曹操

曹操收到甘宁、黄盖的投降信,很想派人到周瑜军营探听虚实。

蒋干主动申请:上次劝降不成;今天愿意冒死前去,打探实情。

曹操非常高兴;蒋干驾船过江。

周瑜听见士兵来报:蒋干又到。

周瑜大喜,对鲁肃等人如此这般交代一番,坐到军帐之中。

蒋干要求士兵报告周瑜,很长时间,周瑜不来迎接。

蒋干自己直接走入周瑜军帐。

看见蒋干,周瑜严肃训斥:上次看在同学面上,我盛情招待;你却偷了我的书信,坏了我的大事。

现在又来我营,一定不怀好意。要不是看在同学旧情,定当一刀两断。

等我大破曹军,再来见你。左右给我拿下。

不给蒋干说话的机会,士兵把蒋干架到外面,送到西山庵中。

蒋干在西山庵中,寝食不安。半夜出门散步。

忽见山腰上草屋中,散出灯光,透过窗户,蒋干看见一人正在诵读《孙子兵法》,墙上挂有宝剑。

蒋干迫切希望与人交谈,便叩门相见。

二人交谈得知,夜读兵书的人是庞统,郁郁不得志。

蒋干心内欢喜,很想把庞统引入曹营,为曹操效力。

庞统喜出望外,当即带领蒋干下山、快速奔向江边,二人驾船驶向江北。

曹操听说凤雏先生到来,亲自起床迎接。

曹操与庞统交谈,感觉非常投机。

曹操带领庞统视察军营,然后商讨进攻策略。

庞统大赞曹操:“周郎必亡!”

曹操摆宴欢迎庞统。席间,曹操询问计谋。

庞统献上一计:将大船小船搭配,30条或者50条为一排,首尾用铁链锁住,上面铺上木板。

这种连环船只,不仅可以行人,跑马也是可以的;而且北方士兵行走在大板上,再也不会发生晕船。

曹操连声感谢庞统,也感谢蒋干。

当场命令军中铁匠营,尽快打造连环大钉。

按照庞统的计策,曹操准备好军船,后来与周瑜在赤壁大战。

周瑜妙用火攻,曹军战船全部被火烧成灰烬,曹军人马几乎全军覆没。

第二次坑杀曹操全军覆没。

蒋干换服——舍命救操

曹军惨败,曹操在将士护卫下,狼狈逃窜。

如丧家之犬跑到葫芦口时,曹操猛然想起:前面窄窄的水湾一定有敌军埋伏。

蒋干真是忠心保护曹操,主动说:请丞相与蒋干互换衣服,我来应战,丞相快跑。

果然没错,正如曹操预料,张飞就埋伏在葫芦口。

乱军丛中,张飞只看见曹操的衣服就去追赶,追上后,抡起丈八蛇矛,将蒋干挑落马下。

近前一看,不是曹操。张飞回马再追,可是曹操已经跑得无影无踪。

蒋干用自己的性命拯救了曹操的性命。

赤壁大战,周瑜取胜,要不要感谢蒋干?

赤壁大战,曹操保命,要不要感谢蒋干?

5

答:首先,根据题干分析,应该是罗贯中先生的《三国演义》内容中所衍生出的蒋干,在真实历史当中,蒋干是有非常不错的评价的。

首先,让我们了解下真实历史当中的蒋干。

蒋干,字子翼,汉末三国时期的人物,九江(治今安徽寿县)人。历史上的蒋干是当时的名士、辩论家。

在《三国志·周瑜传》裴注引《江表传》描述蒋干“有仪容,以才辩见称,独步江、淮之间,莫与为对”。当初,曹操听说周瑜年少有美才,于是密下扬州,派九江蒋干去见周瑜,希望能劝说周瑜离开孙权投奔自己。蒋干有美好的仪表,以辩才著称,在长江,淮河一带出类拔萃,没有人能与他论辩。于是蒋干布衣葛巾,以私人拜访的名义去见周瑜。周瑜亲自出迎,立刻向蒋干说:“子翼良苦,远涉江湖为曹氏作说客邪?”蒋干说:“吾与足下州里,中间别隔,遥闻芳烈,故来叙阔,并观雅规,而云说客,无乃逆诈乎?”周瑜说:“吾虽不及夔、旷,闻弦赏音,足知雅曲也。”然后和蒋干一同进食。三天后周瑜邀请蒋干参观军营,宴饮时还请侍者展示服饰珍玩,并向蒋干说:“丈夫处世,遇知己之主,外讬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恩,言行计从,祸福共之,假使苏张更生,郦叟复出,犹抚其背而折其辞,岂足下幼生所能移乎?”蒋干笑着但始终没有说话。但是回去后向曹操称赞周瑜气度宽宏,情致高雅,不是言辞所能离间的。即是劝其放弃招降的念头。

由此可见,蒋干在真实历史当中是有着非常不错的口碑和名声的。

不过根据提问者的角度分析对于蒋干有以下大胆猜测其结局:

1.蒋干可能以身殉职,死于赤壁之战大火之中。赤壁之战决战那晚,黄盖满载可燃之物,借着东风,冲向曹操大营。曹军战船由于首尾相连,大火越烧越旺,八十三万大军伤亡殆尽。曹操是在许褚、张辽等一众精兵强将的保护下,才逃出生天。像蒋干这些手无缚鸡之力的谋士,如何逃命?当时场面太混乱了,曹营士兵落水者不计其数,哭爹喊娘,只恨少长了两条腿,谁还会管平时养尊处优的谋士们。因此,蒋干以身殉职的概率是很大的。

2.蒋干即使在那晚逃出生天,也可能被曹操当替罪羊所杀。以曹操的聪明才智,事后必然知晓是蒋干中了周瑜的诡计,第一次诱导自己杀了蔡瑁张允,第二次将战船首尾相连,才导致自己一败涂地。这一战的失败,得有人承担后果,蒋干就是最好的替罪羊。曹操为掩盖自己的失策,转移注意力,杀掉蒋干平息众将的怨气。如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利,挥泪斩马谡也是同样的道理。

3.蒋干不受曹操重用,被边缘化。演义中的蒋干“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两次被周瑜戏弄,致使曹操失去了统一天下的机会。曹操是一位务实主义者,非常厌恶像蒋干、孔融、杨修这样夸夸其谈,卖弄小聪明的“腐儒”。蒋干两次中计,将曹操坑的很惨,华容道曹操对关羽低三下四才逃离险境。曹操还可能再重用蒋干这样的“人才”吗?当然不会了。赤壁之战后,曹操即使杀掉蒋干,也无济于事,还落得个杀害贤良之才的骂名。曹操最好的办法就是封蒋干虚职,好吃好喝供养其,将其边缘化。

个人观点,不喜勿喷;不足之处,还请见谅。

望采纳~

6


赤壁之战是演义中三大战之一,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这一战,如果曹操胜利,将消灭孙刘联军,夺取江东,进而统一天下。然而,曹操输了,输的一塌糊涂,从此一蹶不振,丧失了统一天下的机会。赤壁之战,有一个关键人物两次中计坑曹操,致使曹操大败而归,他就是蒋干。那么赤壁之战后,他的结局如何?依据演义中相关内容,先叙述蒋干这两次中计的来龙去脉,再简要分析其结局。


第一次中计,坑杀曹操的水军都督蔡瑁、张允:曹操水军都督蔡瑁、张允曾是荆州水军都督,深谙水战,日夜操练曹操北方军队。如果曹操水军操练大成,夺取江东指日可待,因此,蔡瑁、张允成为了周瑜的心腹之患。这时,蒋干自告奋勇前去东吴大营劝降老同学周瑜。

有“张仪之才”的蒋干不但没有策反周瑜,还中了反间计,盗取了伪造的蔡瑁、张允书信,致使曹操斩杀了大军中唯一的水军专家。这为曹老板赤壁之战的失败埋下了伏笔。演义中是这样描述的:

干曰:“虽不能说周瑜,却与丞相打听得一件事。乞退左右。”干取出书信,将上项事逐一说与曹操。操大怒曰:“二贼如此无礼耶!”


第二次中计,引进凤雏庞统,献计战船首尾相连:

事后,蒋干恍然大悟,知晓中了周瑜反间计,致使曹操损失了水军专家蔡瑁、张允,心中有愧。这时,曹操接连收到东吴甘宁、黄盖的投诚书信,需进一步分辨真伪,准备派遣一位能人异士前去周瑜大营探听虚实。蒋干再一次自告奋勇,领取了这项艰巨任务,孤身进敌营。

周瑜恼怒上次蒋干偷盗书信,不辞而别。这次,周瑜既不接待老同学蒋干,也不让其离开,将其软禁于西山庵中。蒋干到了西山庵中,巧遇凤雏庞统,相谈甚欢。蒋干素知曹操爱才如命,便和庞统连夜逃回曹营,将其引荐给曹操。庞统和曹操视察水军时,看到北方士兵水土不服,多有病色。


因此,庞统为曹操出谋划策,将战船首尾铁环相连,如履平地。北方士兵在船上便不会感到颠簸,和陆地上一样,疾病自然消除。这是蒋干第二次中计,为曹操引荐了庞统,将大船首尾相连,为火攻创造了机会。演义中是这样描述的:

北兵不惯乘舟,受此颠播,便生疾病。若以大船小船各皆配搭,或三十为一排,或五十为一排,首尾用铁环连锁,上铺阔板,休言人可渡,马亦可走矣,乘此而行,任他风浪潮水上下,复何惧哉?


那么连续中计坑曹操的蒋干结局如何呢?赤壁之战后,蒋干销声匿迹,《三国演义》和《三国志》均没有他的结局记载,可能的结局猜测如下:

其一,蒋干可能以身殉职,死于赤壁之战大火之中。赤壁之战决战战那晚,黄盖满载可燃之物,借着东风,冲向曹操大营。曹军战船由于首尾相连,大火越烧越旺,八十三万大军伤亡殆尽。曹操是在许褚、张辽等一众精兵强将的保护下,才逃出生天。

像蒋干这些手无缚鸡之力的谋士,如何逃命?当时场面太混乱了,曹营士兵落水者不计其数,哭爹喊娘,只恨少长了两条腿,谁还会管平时养尊处优的谋士们。因此,蒋干以身殉职的概率是很大的。


其二,蒋干即使在那晚逃出生天,也可能被曹操当替罪羊所杀。以曹操的聪明才智,事后必然知晓是蒋干中了周瑜的诡计,第一次诱导自己杀了蔡瑁张允,第二次将战船首尾相连,才导致自己一败涂地。

这一战的失败,得有人承担后果,蒋干就是最好的替罪羊。曹操为掩盖自己的失策,转移注意力,杀掉蒋干平息众将的怨气。如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利,挥泪斩马谡也是同样的道理。


其三,蒋干不受曹操重用,被边缘化。演义中的蒋干“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两次被周瑜戏弄,致使曹操失去了统一天下的机会。曹操是一位务实主义者,非常厌恶像蒋干、孔融、杨修这样夸夸其谈,卖弄小聪明的“腐儒”。蒋干两次中计,将曹操坑的很惨,华容道曹操对关羽低三下四才逃离险境。曹操还可能再重用蒋干这样的“人才”吗?当然不会了。

赤壁之战后,曹操即使杀掉蒋干,也无济于事,还落得个杀害贤良之才的骂名。曹操最好的办法就是封蒋干虚职,好吃好喝供养其,将其边缘化。现代社会,单位中这种情况也比比皆是,有些人,由于种种关系,能力欠佳,还不能辞退,只能将其当老佛爷一样供养着。


其四,蒋干可能辞去公职,云游天下或回家种地。蒋干在火烧赤壁那晚,侥幸逃出升天。他应该能想到自己两次中了老同学周瑜的计策,才导致曹老板一败涂地。曹操是当世枭雄,必然不会放过自己,秋后算账。蒋干并非愚蠢之人,自然为自己的身家性命着想,三十六计走为上计。他可能和曹操辞职,云游天下,看看各地风土人情,累了后回家种地。

演义中,蒋干在赤壁之战后销声匿迹,缺乏史料,以上纯属个人合理猜测,不喜勿喷。

你是如何看待蒋干的?

欢迎关注,讲述三国故事,了解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7

《三国演义》里把蒋干黑的永远抬不起头来了。蒋干两次去找周瑜,第一次是盗得书信一封,曹操杀了蔡瑁张允。第二次是引来了凤雏庞统,献了连环计。把蒋干描述成一位猥琐不堪的人。演义里没有说蒋干的去处,或是怎么死的。

历史上蒋干是九江名士,是为辩论家。曹操带兵南下时,蒋干是曹操的主薄。曹操久闻周瑜名气,长得俊美,有才能,派九江蒋干去说服周瑜来降。蒋干确实去了,但他看到周瑜气势,说话有礼有节,连话都没说,就回去了,并告诉曹操,周瑜是不可能投靠他的。历史上的蒋干也没有资料显示他的结局如何,但是,以蒋干的才能,应该会有善终的!

8

在《三国演义》中,蒋干莫名其妙出现,又莫名其妙离开,感觉就是来给曹操添堵的小丑。

蒋干骗了曹操,产生了两个成语,分别是蒋干盗书和连环计。

蒋干盗书的故事情节,在《三国演义》中是这样的。

蒋干作为江南名士,受到曹操礼遇,蒋干表示很受用,于是愿意去江南劝降周瑜。周瑜见到蒋干,从来不提打仗和投降的事情,只管和蒋干喝酒吃肉追忆青春。闹得蒋干根本没有机会提劝降的事情。当天晚上,周瑜就和蒋干睡在了一起。蒋干来这里是当说客当间谍的,自然是假装睡觉。

半夜里,蒋干听见周瑜接见了两个人,还说了“急切不能动手”的话。蒋干立刻意识到周瑜在曹营中有眼线,会刺杀曹操。蒋干趁着周瑜睡觉后,偷了周瑜的密信回到江北曹营,指证了曹营内部的两个叛徒蔡瑁和张允。曹操一气之下把这两个水军将领杀了,手下就没有操练水军的将领了。

蒋干通过偷书,坑死了曹操最重要的水军将领,作为补偿,他给曹操介绍了智商180的庞统。

庞统其实也是周瑜方面的间谍,周瑜方面本来就已经定下了放火烧船的计划,就是苦于对方不配合,十几万大军要烧掉也很费劲了。于是庞统自告奋勇去献连环计,蒋干又来引荐,实在是瞌睡就找到了枕头。

蒋干的引荐下,庞统见到曹操,并且完美解决了北方将士晕船的大问题。庞统的建议是,把所有的曹营船只都用铁连拴起来,这一计策就叫做连环计。最后,当黄盖放火烧船时,铁链连着的船都分不开,被烧的个干干净净!

真实历史中,这两件事并不存在。

在《三国志》和《三国演义》中,对蒋干的介绍非常少。只有《三国志·周瑜传》裴注引《江表传》描述蒋干“有仪容,以才辩见称,独步江、淮之间,莫与为对”。蒋干其实是一个杰出的辩论家,口才大师。

关于蒋干盗书的情节,《三国志》中并没有提到过。最开始的原型故事是裴松之注解《三国志周瑜转》的江表传的一段文字,原文如下:

初曹公闻瑜年少有美才,谓可游说动也,乃密下扬州,遣九江蒋幹往见瑜。幹有仪容,以才辩见称,独步江、淮之间,莫与为对。乃布衣葛巾,自讬私行诣瑜。瑜出迎之,立谓幹曰:"子翼良苦,远涉江湖为曹氏作说客邪?"幹曰:"吾与足下州里,中间别隔,遥闻芳烈,故来叙阔,并观雅规,而云说客,无乃逆诈乎?"瑜曰:"吾虽不及夔、旷,闻弦赏音,足知雅曲也。"因延幹入,为设酒食。毕,遣之曰:"適吾有密事,且出就馆,事了,别自相请。"后三日,瑜请幹与周观营中,行视仓库军资器仗讫,还宴饮,示之侍者服饰珍玩之物,因谓幹曰:"丈夫处世,遇知己之主,外讬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恩,言行计从,祸福共之,假使苏张更生,郦叟复出,犹抚其背而折其辞,岂足下幼生所能移乎?"幹但笑,终无所言。幹还,称瑜雅量高致,非言辞所间。中州之士,亦以此多之。

大意是,曹操听说周瑜年轻帅气有才华,希望能够劝降,就派了蒋干去见周瑜。蒋干见了周瑜,很高雅地提都不提劝降的事情。周瑜热情款待蒋干后,还请他参加阅兵式,请他吃大餐。周瑜很诚恳地对蒋干说"丈夫处世,遇知己之主,外讬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恩,言行计从,祸福共之,假使苏张更生,郦叟复出,犹抚其背而折其辞,岂足下幼生所能移乎?"蒋干非常佩服周瑜的的情操,于是离开。

至于蔡瑁张允之死,和蒋干毫无关系。蔡瑁投降曹操后,不仅没有死反而一路高升,先后做了从事中郎、司马、长水校尉,封爵为汉阳亭侯。真实历史中,曹丕曾骂蔡瑁、张允等人“无不烹菹夷灭,为百世戮试。”可见曹操死了,这俩人还活得好好的,只是不受重用而已,史书记载语焉不详。

至于连环计,则完全是虚构情节。

庞统是荆州名士庞德公的侄儿,在荆州的文化圈很有名望,和诸葛亮并成为“卧龙凤雏”。庞统还曾到江南与曾与东吴陆绩、顾劭等品评人物好坏,自称有辅佐帝王的才能。

庞统第一次当官,是在刘备掌握荆州后,在荆州的耒阳县当了一个小小的县令。之前根本没有机会加入赤壁之战。所以,连环计根本和庞统无关。

从《江表传》的只言片语来看,蒋干本来就是一个闲云野鹤般的人物,大概率的是隐居起来了,所以史书上再也没有对他的描述。

《江表传》中,蒋干从周瑜那里回来,给曹操汇报工作说的是“幹还,称瑜雅量高致,非言辞所间。”蒋干由衷佩服周瑜的雅量高致,让曹操放弃劝降的幻想。

大概蒋干也觉得当官挺没意思的,就又去隐居了!

参考资料:《三国演义》《三国志》等

9

蒋干的结局是:赤壁之战,曹操惨败狼狈逃跑,蒋干为救曹操性命,和曹操互换衣服,被张飞误杀。今天聊聊可怜、可笑、可气的蒋干:

蒋干,是曹操的部下,是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腐儒。

蒋干两次过江,两次中计。不仅导致曹操赤壁之战惨败,葬送曹魏的20万人马,连曹操本人也差点命丧黄泉。今天讲讲“群英会蒋干中计”的故事。

一、赤壁之战的背景:

208年,曹操挥师南下,准备渡过长江,消灭南方割据势力,统一全国。

而孙权和刘备羽翼未丰,对抗曹操犹如以卵击石。

在诸葛亮的努力劝说下,孙权终于同意和刘备联手对抗曹操。周瑜和诸葛亮同为军师。但是,孙刘联军只有5万人,实力还是不如曹操。

二、北方人不习水战:

虽然曹操的20万大军兵强马壮,但都是北方人,不习水战。曹操只好让东吴降将蔡瑁、张允二人日夜操练士兵水上作战,但士兵晕船的问题依旧严重,令曹操头疼不已。

三、蒋干自告奋勇劝降周瑜:

就在曹操一筹莫展之际,帐下幕宾蒋干自告奋勇道:“我与周瑜是同学,我愿以三寸不烂之舌,渡江劝说周瑜投降。”

曹操问:“此去需要何物?”

蒋干道:“只消一童随往,二仆驾舟,其余不用。”

就这样,蒋干驾一叶扁舟,昂然前去说降统兵数万的东吴大都督周瑜。你说,蒋干这是哪来的自信呢?

四、周瑜“闻弦歌而知雅意”:

却说周瑜得知蒋干来访,便知来意,笑对诸将说:“说客来了!真是瞌睡遇枕头啊!”

然后,周瑜穿戴整齐,带领众将士迎接。

蒋干说:“公瑾别来无恙啊!”

周瑜说:“老同学,你远涉江湖,为曹操做说客,辛苦了!”

蒋干愕然,没想到被周瑜抢了先,早准备好的说辞全憋在肚子里。只好说:“我只是叙旧罢了!”

周瑜大笑道:“我虽不及师旷之聪,闻弦歌而知雅意!”(师旷:春秋时著名乐师,他生而无目,故自称盲臣。他精音乐,善弹琴,辨音力极强。以“师旷之聪”闻名于后世)

蒋干脸上挂不住了,说:“足下待故人如此,便请告退。”

周瑜挽住蒋干的手臂说:“开玩笑罢了。”然后大设筵席,宴请百官,为蒋干接风。

五、群英会:

席间,周瑜指着诸将向蒋干一一介绍,然后说:“这些都是江东豪杰,今日此会,可叫‘群英会’”。

然后,曹操解下佩剑交给太史慈说:“今日宴饮,只叙朋友交情,如果有提东吴和曹操军旅之事的人,即刻斩之!”太史慈应诺,按剑座在酒席边。

蒋干惊愕,不敢多言,

周瑜喝得尽兴,还舞剑作歌,唱道:“丈夫处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慰平生兮吾将醉,吾将醉兮发狂吟。”

众将拍掌和之,满座欢笑,唯有蒋干坐立不安,满肚子的劝降之话说不出口。

六、精兵粮足的虎狼之师:

饮至半酣,周瑜拉着蒋干的手,亲热地走出帐外。只见左右士兵,英姿飒爽,执戟而立。周瑜问:“我的军士,颇雄壮否?”

蒋干钦佩道:“真熊虎之士也!”

周瑜又引蒋干参观帐后堆积如山的粮草,问道:“我的粮草,颇足备吗?”

蒋干折服道:“兵精粮足,名不虚传!”

周瑜说:“大丈夫处世,遇知己之主。外托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恩。言必行,计必从,福祸共之。假使苏秦、张仪这样的说客复出,任他口若悬河,舌如利刃,安能动我心哉?”说完,周瑜放声大笑。

蒋干又惊又惧,面如土色。

七、周瑜蒋干抵足而眠:

酒足饭饱,周瑜亲热地挽着蒋干走向卧室,说:“久不与你同榻,今宵抵足而眠。”

周瑜佯装大醉,和衣卧倒,片刻鼾声如雷。蒋干白来一趟,心事重重,难以入睡。

八、蒋干中计:

蒋干辗转反侧到三更天,下床悄悄来到周瑜书桌翻看。

突见有一封信皮写有:“蔡瑁张允谨封”。蒋干大惊:“难道蔡瑁、张允暗中勾结东吴?”

蒋干打开信,只见信中写道:“我们投降曹操,迫于形势而已,等有机会,取曹操人头,献给东吴。”

蒋干把信揣入怀中,还想再翻。只听周瑜翻身含含糊糊说着梦话:“老同学,几天之内,就让你看曹贼的首级!”

九、蒋干再中计:

蒋干连忙回床装睡。等到四更天,只听有士兵进入营帐轻声唤醒周瑜。周瑜假装刚睡醒,茫然问来人:“床上睡的是何人?”

那士兵说:“是你老同学蒋干,昨晚是你请他抵足而眠,难道忘了?”

周瑜假装懊悔道:“我喝醉了,失态了。”

那士兵道:“江北有人到此…”

周瑜连忙喝道:“低声!”

周瑜回身呼唤道:“蒋干!蒋干!”

蒋干只装睡着。

周瑜和士兵悄悄走出帐外,窃窃私语。蒋干竖着耳朵听,只听那士兵说:“蔡、张二都督道:‘急切不得下手…….’”后面语言更低,听不真实。

十、反间计成功:

蒋干顾不得和周瑜打招呼,匆匆赶回曹营,求见曹操,说:“周瑜雅量高致,言语不能劝降。”

曹操很生气说:“事不成功,反被耻笑!”

蒋干屏退左右,神秘兴奋地说:“虽然没有劝降曹操,却打听到一个秘密……”

曹操原本多疑,闻言见信更火冒三丈,即刻召见蔡瑁、张允二人说:“我想让你们现在攻打曹操!”

蔡瑁、张允说:“军士尚未操练成熟,不可轻进!”

曹操大怒说:“等你们练熟,我的首级就要献给周瑜了!”

蔡瑁、张允二人不解其意,惊慌不能作答。曹操命左右武士将二人推出去斩了。

须臾,武士献上蔡、张首级。曹操一见血淋淋人头,猛然省悟暗暗懊悔:“我中计了!”

众将忽见蔡、张首级,惊问齐故,曹操不肯当众认错,含糊道:“二人怠慢军法!”众将都嗟呀不已。

十一、蒋干又生一计:

杀了蔡瑁、张允,损失了仅有的熟悉水上作战的将领,曹操日夜着急,吃不香,睡不下。

蒋干也替曹操着急。寻思回江南找找可用之才,恰逢大名鼎鼎的凤雏庞统。庞统表示愿意帮助曹操。蒋干很高兴,兴冲冲带着庞统来见曹操。

十二、庞统献计:

曹操久仰凤雏大名,爱才心切,喜出望外。曹操求教庞统:北方士兵不习水战,晕船晕水,可有办法?

庞统说:“大江之中,潮生潮落,风浪不息;北兵不惯乘舟,受此颠播,便生疾病。若依大船小船各皆配搭,或三十为一排,或五十为一排,首尾用铁环连锁,上铺阔板,休言人可渡,马亦可走矣:乘此而行,任他风浪潮水上下,复何惧哉?”

曹操信以为真,听从了庞统的建议,把大小船首位相连,浩浩荡荡,攻向孙刘联军。

十三、赤壁之战:

不想却中了诸葛亮的“连环计”。

诸葛亮用“苦肉计”使黄盖诈降,然后借东风,火烧连营。曹操20万大军顷刻间葬身火海。这就是大名鼎鼎的“赤壁之战”。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十四、蒋干结局:

被孙刘联军火攻后,曹操狼狈逃走,遭到刘备的截杀,危在旦夕。蒋干为了救曹操性命,在葫芦口和曹操互换衣裳,被张飞误杀。结束了可笑的人生。

十五、聊聊可怜、可笑、可气的蒋干:

由于蒋干的愚蠢,连坑了曹操两次,还葬送了20万士兵的性命。后人用歇后语“蒋干盗书”,来比喻算计别人不成反而误中他人之计而不自知。

蒋干有学问,四书五经都烂熟于心;蒋干也有胆量,敢在刀光剑影之中乘一叶扁舟去说服统兵数万的周瑜;蒋干也够忠心,能用生命保卫曹操。

但大家都说蒋干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腐儒,空有一肚子学问,却一点也没用到点子上,只能干些别人瞌睡来了,他赶紧送个枕头的蠢事。干一件事坏一件事,成为后人谈笑的资料。

专心写有参考价值的历史,想了解更多麻辣历史,请点击关注。

10

说到蒋干,其字子翼,汉末三国时期的人物,也是现在大家熟知的“二坑曹操”的主人公!

但是历史和演义总有差别之处,要说这人究竟是什么样?之后的结局又是什么?还需要分别说说。

不过这其中也有一个重点,不论在演义之中还是历史之中都极为关键,可以这说“成也萧何败萧何”,就是其辩才!

1、演义中的“庸才”蒋干。

《三国演义》之中的蒋干,最出名的就是赤壁之战前充当曹操之说客,企图劝说周瑜投降。要知道,三国的三大战役之中,赤壁之战就是首当其冲的,可以说,能形成三国鼎立,曹操由一统天下的可能,降至三分天下正是因为此一战。只可以,他却在这重要时刻“智商下线”成就了蜀、吴的崛起。

在当时,都知道水战是关键,而作为曹操的对手,周瑜自然担心蔡瑁和张允这两个唯一会水军的将领帮助曹军训练好水军。

这时候,曹操却偏偏因为蒋干和周瑜是同窗的关系,就让他来劝降,哪里知道周瑜将计就计,摆下“群英会”,诱导他盗走假的张、蔡二人的“投降书”,以反间计除去了这二人。

这时候,我们可以看一下,为什么说辩才是蒋干失败的关键?

首先辩论之中的五大要点,也就是辩者的思维模式:他们需要首先聆听以掌握对方论点,对于蒋干来说,对方的“论点”就是“丈夫处世,遇知己之主,外讬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恩,言行计从,祸福共之,假使苏张更生,郦叟复出,犹抚其背而折其辞,岂足下幼生所能移乎?”

从这里,周瑜已经给蒋干立下了一个形象,就是我不会投降,我高风亮节。而这,也让蒋干在心底认为,此人不因阵营不同而可交,自然也就不疑有计。

其次,辩者需要理解对方的论点,以评估对方下一步部署,既然心里有了对人的判断,那么此刻蒋干自然认为劝降不可为,那么要做的是什么呢?就是辩者的第三步,分析以针对对方论点中的不足之处,提出自己的论点。

巧的就是,周瑜恰恰在这时候,主动暴露出来了自己的“缺点”——假的降书,这时候,对于蒋干来说,自然就是立刻反击,也就是辩者的表达自己的论据,而这也造成了二位水军将领的冤死。只可惜,他从来都没有想到,这一切都是步步踏入了对方的圈套,蒋干的失败可以说是辩者思维的结果。

而正是这种自以为的胜利,蒋干又犯了一个辩者的错误,那就是乘胜追击,他觉得自己立了功,于是再次提出去江东劝说周瑜,这一次,他带来了大名鼎鼎的凤雏庞统,也带来为了演义之中与借东风同样关键的铁铁索连环,这才导致曹操兵败赤壁,甚至连曹操都差点交代在这里。

不过演义之中,终究还是给了这位历史名士一些颜面,在被火攻后,曹操率兵狼狈逃走,遭到了刘备的截杀,而蒋干在葫芦口,为了救曹操,和曹操互换衣裳,被张飞误杀,就这样结束了自己的一生,也算是忠心耿耿,将功抵过了。

2、历史上的名士蒋干

其实他本是九江的名士,绝非《三国演义》里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腐儒。首先蒋干对于曹操来说,并没有那么多的忠诚感,他的本质是个文人,只不过是曹操南征时候,强征入幕府的。

对于蒋干来说,这是无奈之举,但是更无奈的是,曹操更命他去劝降周瑜。蒋干明知周瑜不是可以以名利言语打动的人,其实这是因为他们同窗时候早有了解(演义之中同窗许久,却不知周瑜爱用计,且听说了话才了解周瑜性格,实在有些不合常理了。),所以他去,也不过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但是,对于蒋干来说,作为一个辩才,细致观察对手也是他重要的性格之一,只是历史上的蒋干,绝没有冲动。在周瑜带着蒋干巡营的时候,向他表明了自己的志愿后。蒋干在整个过程中,也都只是“但笑而不语”,从来没有作过劝降周瑜的意图,根本没有什么所谓的群英会。对于他来说,他的目的已经达成了。

而至于蔡瑁、张允被攻杀,其实也是蒋干最为冤枉的一件事,因为当时荆州兵有一部分仟乱,这时候为了平乱,张辽、于禁进攻,可惜蔡张二人死于乱军之中。

还有那铁索连环,也只是因为曹操当时的状况让他有些膨胀,兼之惯性思维,认为船多之后不好固定,只有把船拴在一起才可以发挥自己的兵力优势。

其实正如《三国志·周瑜传》裴注引《江表传》描述的蒋干:“有仪容,以才辩见称,独步江、淮之间,莫与为对”。

他是一个风流的名士,有辩才,且其实并没有对于曹操那般忠心,被迫无奈进入曹营之后,曹操恐怕也知道他的想法,因此并没有额外重用他,故而蒋干在曹营的历史之中,也没有留下太多的记载,所以赤壁之战后,蒋干不过仍然在曹营悠游他的岁月,带着一颗无奈的心,继续过着他名士的风流生活。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