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凡人们提到和珅,第一印象显现出的便是一个富可敌国的大贪官,但不可否认的是,和珅同时又是一个非常有才能的人,要不然他也不可能占着领班军机大臣的要职多年,直到乾隆离世。

历史上的和珅,十分聪慧且有才学,精通满、汉、蒙、藏四种语言,更难得可贵的是和珅对官场规则和民间实情颇为了解,练就了一副世事洞明、人情练达的生存法则。

真实的和珅,绝不是像电视剧里刻画的那样,靠溜须拍马获得乾隆的宠幸,更多的时候他是以真才实干赢得的乾隆赏识。乾隆派他去办事,往往能解决很多棘手问题。

比如,赶上水旱天灾、饥民满地的灾荒年景,乾隆往往会派自己信任,而办事又很得力的和珅前去赈灾。

刚一接收赈灾重任的和珅,立马表现出不按规矩出牌的办事手段,这位朝廷大员竟然下令往赈灾的粮食里掺沙子!

此举立马遭来了言官们的指责,设身处地想想老百姓忍饥挨饿已经够可怜了,剩下的就指望朝廷每天发放的两碗稀粥过活,偏偏还赶上和珅这样一个坏了良心的官,连碗干净的粥也不让灾民们喝上。

不过,面对朝廷里的指责,和珅也有他自己的考虑。

以和珅对官场的了解,必定了解赈灾粮的发放,从官府各级到最后分到灾民碗中,层层克扣盘剥不晓得要被扒去几层皮,基本剩下不了多少,什么原因?无非是好的粮食可以卖钱,过手赈灾事务的贪官污吏趁机揩点油,肥一下自个儿的腰包。

现在白花花的大米被掺了沙子,这样的粮食拿回家不能吃,搞到外头又卖不出去,各级官吏也就不再会打赈灾粮的主意了。

况且,排在官府施粥棚前等吃赈灾粮的,就一定是灾民吗?

说到这里,我们可以回顾一下央视版《三国演义》里桃园三结义前的情景。关羽挪开了张飞压在井口的磨盘,将吊在井里的猪肉割成小块分给乞讨的饥民,当中有几个原本是买肉的也伸手来白拿,被关羽给拎出来逼着付了钱。

同样的道理,排队吃粥的人里,也有许多贪占便宜的投机分子,免费的粥不喝白不喝。

但现在情形不同了!和珅往赈灾粮里掺了沙子,煮出的粥每喝一口都硌牙。既然家里也有吃的,干嘛跟自己的牙过不去来蹭灾民的沙子粥。

可灾民却不同,他们第一想的是怎么样活命,饿极了的时候有口吃的就谢天谢地了,根本不会在意粥里的那几粒沙子。

这样一来,朝廷的粮食就能躲过贪官克扣、奸民冒领,吃进真正需要救济活命的灾民肚子里。

乾隆是个脑袋比较清楚的皇帝,知道和珅往粮食里掺沙子的真正用意,自然不会求全责备。至于那些出口成章、下笔千言官员弹劾和珅的奏折,乾隆一概不理,也算是对办实事的人的一种保护了。

最佳贡献者
2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这不是历史,而是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里面的桥段,是虚构的。

众所周知,和珅是大清乾隆时代的非常有名的大贪官,金银堆积如山,富可敌国。这样一个人,正常来讲,肯定人人喊打,形象极其的负面。但是在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里,却为我们展现了一个不一样的和珅。

比如剧中和珅赈灾往粥里丢沙子这一段,不由得让人思绪万千。

在乾隆年间,有一次闹了大饥荒,老百姓颗粒无收,饿死了很多人。乾隆就让和珅前去赈灾。不可否认,和珅是一个贪官,但是他确实是一个很有才能的人。让他去办事,往往能解决很多的问题!

在赈灾的过程中,官员们发现,有一部分人本不是真正的灾民,而是些三教九流的人。他们过来吃朝廷的救济粮,和灾民们混在了一起。而官员们一时半会儿,又无法辨别谁是真正的灾民,有些不知所措! 这个时候,和珅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他在粥里撒了一些沙子。很多人都不理解他为什么这么做,觉得和珅是在糟蹋粮食!和珅解释了一下,如果是真正的灾民,即使粥里头有沙子,他们依旧会过来吃!但是那些投机分子就不一定了,他们看到粥里有沙子,就会退走了!

如此一来,虽然粥里有沙子,但排队领粥的人少了很多,每个人领的粥比原来多了,他们能吃顿饱饭了,至少比之前吃得饱。

能吃饱饭,百姓自然会对和珅感恩戴德。至于文武百官骂声一片,无非就是站在道德高度指责和珅丢沙子,你怎么能给灾民吃沙子呢?他们养尊处优,怎么知道灾民有多苦。
从客观的角度上来看,不可否认,和珅处理这件事情,确实做得很好。

《铁齿铜牙纪晓岚》这部电视剧里,由于纪晓岚是主角,所以对纪晓岚的刻画有些美好,对于和珅,不能说丑化,而是有点弱化,其主要的作用还是衬托纪晓岚!当然了,王刚老师凭借自己的精湛演技,强行“抢戏”成功!

真实历史,和珅应该并不是像电视剧里那样喜剧,作为从小在“贵族学校”里成长,近侍于帝王身旁的八旗子弟,其一言一行,必然尧正经得多。

在历史上,和珅跟乾隆皇帝的关系非常好,而且是乾隆皇帝比较倚重的能臣,相比于纪晓岚,和珅无论是地位还是能力,都要远远超过。而且他虽然会贪财,但是他很聪明,不会在不该伸手的时候伸手。比如说救灾时候的钱财、粮食,他虽然可能从中动手脚,但绝对不会触及乾隆底线。

做事情并不要过分,这是他在乾隆面前得生存之道。和珅是一个很有能力的大臣,很多时候,乾隆皇帝确实需要和珅的帮忙。比如当初乾隆下江南南巡,那可是十分费钱的,但和珅就是能够给乾隆张罗得好好的。由于和珅很会做事情又很会把握住分寸,在这样的情况下,乾隆皇帝对和珅就适当的纵容了!

不过,和珅跟嘉庆皇帝之间的关系并没有处理好,这位小皇帝嫉恶如仇啊,他可没有乾隆那般的帝王心术,其一心就想扳倒和珅。所以当乾隆皇帝崩逝了之后,嘉庆就找借口,把和珅杀掉了!

3

清朝乾隆身边的和珅,是一个历史上争议颇大的人物,可以这么说,几乎半乾隆王朝都离不开和珅的身影。

天运之子乾隆帝

乾隆喜欢玩,是一个皇帝四代,还是富二代,康熙开疆扩土,雍正四处敛财,雍正死后,国库丰盈,乾隆上位之后,每天就考虑咋花钱就完了,边疆也没有什么大的战乱,强大的对手都被爷爷康熙给平了。

一向铺张浪费的乾隆,把雍正的钱给花完了,这个时候他也不慌,因为乾隆实在是命太好了,他提拔了和珅,和珅升官的速度就像做了火箭,平步青云都不及。一开始和珅为人正直,查抄贪官,拒绝贿赂,这才得到了乾隆的赏识。

后来,乾隆的钱花没了,但是还没玩够呢,咋办啊?喜欢溜须拍马的和珅就主动迎合,巧立名目,四处张罗钱财,乾隆没钱还想玩的时候就找和珅,和珅每次都玩的开开心心,由于乾隆开销很大,和珅慢慢的入不敷出,最终走上了收受贿赂的道路,尽管这样,也不是长久之计,毕竟乾隆是一个无底洞啊,于是和珅积极的想办法赚钱,用收来的钱开设矿场,又开设银号,还派人与外国人通商赚钱。

巨贪和珅

和珅成为了大清朝的第一首富,也成为了大清朝的“第一贪官”。乾隆花了和珅大部分的“赃款”,但是他却保留了清名,和珅背上了恶名,最终,嘉庆由于对和珅憎恨,砍头了事,没收了他的全部家产。

或许和珅上辈子欠了爱新觉罗家族的,这辈子还了一代又一代。不过,你要是觉得和珅是个单纯的贪官或者是个无能之辈,那你就大错特错了。

或许了解和珅的人大多数都是通过《铁齿铜牙纪晓岚》这部电视剧,对和珅的印象是王刚老师演绎的形象,其实这完全不对。

首先,和珅长的很帅,不是一个胖子,他帅到什么地步呢?估计今天的小鲜肉都没有他帅,正因为他如此帅气,才会有传言称乾隆与和珅有点超越君臣的关系。

其次,和珅的官职很高,他的对手绝对不是纪晓岚,因为纪晓岚官微言轻,根本没有与和珅一斗的资本,他如果真的敢如电视剧里那样怼和珅,和珅早就把他给办了。由于昔日和珅是在阿桂手下办事,而且阿桂的兵权在手,和珅当时唯一忌惮的人只有阿桂。

和珅的另一面

和珅不是一个钻进钱眼的人,他只是深陷泥潭,无法自拔,想要讨好乾隆,那就必须要有钱,一旦收了钱,这辈子就再也不能收手了。

和珅除了溜须拍马的伺候乾隆,他还是一个有本事的人,这种本事体现在他能做伺候乾隆的好奴才,还能做事实的大官。用一句不恰当的比喻来说,和珅是一个“上得厅堂下得厨房”的人,无论大事小情,无论皇宫内外,和珅都能把事情办得妥妥当当。

举一个例子,有一年河北大旱,当地的农作物绝收,河北百姓苦不堪言,在灾情最严重的地方,朝廷开设的粥场,开仓放粮赈济灾民。

这本是一个常规操作,但是出现了问题,河北的赈灾粮一拨再拨,却如同黑洞一般,居然见不到任何成效,大有灾民越来越多的迹象。面对如此的情况,很多常年赈灾官员都抱病在家,躲避前去查看的责任。

在此万般无奈之下,乾隆派了和珅前去查看,和珅不明就理,只是本着为乾隆分忧的心意前去灾区查看。和珅一到,立刻调查当地的父母官,看看他们是否有克扣、贪腐行为,结果让和珅惊讶,居然没有一粒粮食被截留,全部运到了灾区赈灾。

和珅无奈之下,与当地官员促膝长谈,才深知其中奥妙,此时的和珅心中大骂,这群抱病不来的老狐狸,这是丢了一个烫手的山芋给自己啊。

原来,“灾民”越来越多,是因为有邻省的人假冒灾民,上这吃白食来啦,反而那些灾民却吃不饱了。正是这样的原因,才让赈灾粮食短缺,“灾民”数量不断上涨,以当时的条件,将假冒的“灾民”赶出去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全都穿的破破烂烂,脸上脏兮兮,上哪分得出谁是真的“灾民”啊。

地方官愁眉苦脸,说这是每年都遇到的事情,没有好的解决办法。和珅也愁眉苦脸,不过,两天后和珅想出了一个办法。

和珅亲自来到灾区,在放粮的时候,当着所有真假“灾民”的面,居然抓了一把沙土扬进了米粥之中。见到这一场景,很多灾民都落泪了,因为他们觉得和珅在欺负他们,但是没有办法,即使这样他们还是要活下去啊,不得已,还得继续排队领粥。

灾民的队伍中,逐渐有人开始离去,毕竟,那些假的灾民是来混吃喝的,不是来吃脏兮兮的米粥的,万一吃坏肚子得不偿失啊,但是真正的灾民不同,他们不吃就得死了,无论如何也不能走。

当灾民发现有大量假灾民离开后,自己能吃饱了,这时候才明白了和珅的用意,于是灾民们对和珅感恩戴德,谢谢和珅的扬沙之恩。

通过这样的手段,将假“灾民”剔除出领粥队伍,也就只有和珅能想得出,办得到。虽然此举在朝廷之上,对和珅多有微词,好在乾隆能理解他,一律不予理会。这样办实事的形象是和珅真实的另一面,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对他又爱又恨的原因所在。


和珅当着灾民的面往赈灾米粥中扬沙,此举成为了百官的口实,想借此对和珅不利。但灾民却对和珅感恩戴德,乾隆深知其中缘由,加之对和珅多有喜爱,自然也就能保其无事了。


▲文/野史日记 欢迎关注了解更多历史趣事!

4

和珅赈灾往粥里丢沙子,灾民为何感恩戴德?我认为灾民没有感恩戴德,而是杀他的心都有!因为在清朝乾隆年间,确实有赈灾官员往粥里掺泥土,后来还掺树皮,当时吃死了很多人。

和珅赈灾的故事出现在电视剧里,他把朝廷的赈灾粮换成米糠,为了能够求助更多的灾民;在赈灾现场,和珅又往粥里丢沙子,就是为了排除混水摸鱼的人来领粥,让真正的灾民受益。

这样的理由似乎很完美,但参考清朝的赈灾制度后,和珅的行为荒唐又无耻。

清朝在赈灾方面有非常详细的方案:

首先是报灾

当有灾情发生的时候,受灾地区的官员必须要向朝廷进行报灾,把受灾情况如实反应。像嘉庆期间的《大清会典》就有规定:“凡地方有灾者,必速以闻”。而且对于报灾时间也做了规定,比如夏天的灾情必须要在农历六月之前要上报,秋天的灾情要在农历九月之前上报。

其次是勘灾

地方官员上报灾情后,朝廷指定官史进行灾情的勘察,核实情况后对受灾等级进行评估,然后制订出相对应的赈灾方案。

最后是审户和发赈

勘察完灾情后就开始赈灾,但赈灾前必须要审户,把受灾群众分等级,一般分为极贫和次贫两个等级。对灾民的赈济方式有平粜、发粮、贷粮等。

  • 平粜就是官府将粮食以超低价格卖百姓,既能达到救灾的效果,又可以防止粮商哄抬粮价;

  • 发粮就是直接把粮食无偿的发给灾民,一般发放对象是极贫户。发粮食也分两种,一种是发原粮,另一种就是发成品粮,也就是开粥厂赈粥。一般去粥厂喝粥的灾民都是迁徙灾民居多,因为他们不具备煮食的条件,只能在粥厂吃成品粮,去粥厂的本地居民相对比较少。
  • 贷粮就是官府把粮食贷给百姓,等以后有收成了再还回来。

从以上资料我们可以看出,清朝粥厂赈粥的对象是极贫户,官府既然对灾民划分了等级,赈粥的时候肯定也会把关,没有达到等级的人是很难混水摸鱼的。而且粥厂煮出来的粥质量难以保障,比如乾隆三十八年的时候,广东受到台风灾害,当时在广州就有设粥厂赈粥。

当时广州的粥厂开始还是用米来煮粥,后来开始掺白泥进去,最后掺树皮。他们这样做的原因就是当时清朝对粥厂有要求,煮出来的粥必须要能立住筷子。“筷子浮起,人头落地”就是对粥厂最基本的要求。因此掺白泥、树皮既为了省米,也为了能达到立筷子的标准。但这些东西不是粮食,不但没营养,而且难消化。在当时的赈粥场,虽然每天都在赈粥,但每天仍然有很多灾民死去。《清诗铎》中有一篇《官粥谣》记载了当时的惨状:“嚼泥啮皮缓一死,今日趁粥明日鬼”。

清朝的赈灾制度已经非常详细,但往往很难落实到基层,在执行过程中经过层层剥削,到百姓手中也就所剩无几。电视剧中的和珅没有在根源上去解决这个问题,反而为自己的小聪明洋洋得意,这种“扬汤止沸”的做法百姓又怎么可能感恩戴德呢?

5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和珅?这俩字搁咱大华夏历史上,那也是有一号的传奇人物。现如今搁咱大华夏的地头,上至九十九,下至刚会走,没有不认识他的。

半拉脑壳光溜溜的,要说那胖,那矮,那眼珠子瞪起来比铜铃都大,一辈子都管不住那鸡爪子一样的手巴掌,形容一下,一个字贪,两字贪婪,三字很贪婪,四字极其贪婪……

这也没谁了,再有一个字就是蠢,天天的被纪晓岚和刘墉当猴子的耍,那叫愚蠢的典范。

可事实是这样吗?拉倒吧,电视剧里的事,您也信。真正的和珅,那是仪表堂堂,要个有个,要模样有模样的,要不是那半拉光脑壳,他也算是个美男子,要不那穷讲究的乾隆也不会看上他不是?

至于蠢?那纯属娱乐,逗您一乐呵,您可千万别当真,保不定导演后头还说你是个大傻帽呢。

咱就说那纪晓岚压根就不是人家和珅的对手,要不是和珅瞅着他能在工作上帮自己一二,老早就被乾隆把脑袋剁了,挂城门楼子里晒日头去了,哭都来不及,还一天天的抽着大烟锅子给和珅使绊子,这心得多大?

至于刘墉,那更是个明白人,乾隆活着的时候,压根就不和和珅有任何的交际,天天的装聋作哑的当透明人。

所以啊,题主说这掺沙子的事,压根就没有,那就是导演逗你玩。

那么为了弄清楚这些个事,咱就把这事先聊聊,打个底,然后再说他是怎么个假。

掺沙子的事。

话说,满清那会小三百年的统治时间,压根就没啥盛世可言,见天的打仗,就没消停过,再有就是天灾,入驻中原的十个皇帝手里边,那个手里没发生过几次?这都不是个事。

说这一年啊,河南这嘎达又发生了大规模的饥荒,这流民顿时就起来了。

这流民就是为了一口饭食,您能给口饿不死的饭,挨过了这一阵子,天下就还是太平的,要是流民吃不到这口饭食,落到了有心人的手里边,指不定给你捅个天大的窟窿下来,造反的走起,按都按不住。

当年的大明朝的时候,那李自成为毛被剿了又起,起了又剿的,根子上就是流民的那口饭食没有解决到位。

所以这事报到乾隆的桌子上,这十全老头子也急眼了,让和珅这宽脑门去河南地方上解决这灾情。

这事还能咋整?开仓放粮呗,当然这必须到了地头上,根据那嘎达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放粮政策,瞅瞅满清得花多少钱才能平事。

话说和珅到了地头上,把事这么一处理,账目往乾隆手里头一报。得咧,这就等消息吧。结果钱粮下来了,那帮子吃人不吐骨头的官员,自己个都捞不够,那管得上老百姓的死活。

缺口老大了,这咋整呢?和珅就算是把脑门扣出血了,他也补不上那窟窿。

结果和珅一拍脑壳,就想了一主意,拿出一半的粮食,白米换米糠,这一家伙下去多出了老多粮食,这下管够。

白米和着米糠这就开了粥厂舍粥,话说啥时候都有那不要脸的,家里边的米多的都快发霉了,还跑粥厂抢流民那点子粥吃。

那会粥厂也没啥技术手段对这帮子无赖进行甄别,这一家伙下去,这粥就不够流民吃的,再这样下去,还得死人,一旦人死多了,这就是大事。

所以这事最后就报给了和珅,让和珅处理。听了这事前因后果,和珅到是乐了,这事好解决。

和珅跑到地头上,从地上抓起沙子就丢到了粥锅里。

说道这里,估计有人要说了:“这不是糟蹋粮食吗?和珅这混蛋!”

这事不仅您说和珅是混蛋,在场的官员和一部分排队领粥吃的人都骂和珅是个混蛋。

可和珅压根就不管这个,大眼珠子一瞪回头就对做粥的人说,以后就这么干,这粥里不掺沙子就不能舍。

话音刚落,得咧,这就从领粥的队伍中,走出不少衣着干净,拿着大碗的人,敲着碗的骂娘:“这还叫个事?吃口粥,还惨沙子?”

得咧,不一会,这队伍就缩小了一大半。回头那些个榆木脑袋的官员,一拍脑壳,给和珅竖起了大拇哥:“和大人就是高!”

咋回事呢?因为这粥里掺了沙子,那些个原本就不需要舍粥的人,就吃不下这东西了,所以自顾自的走了,而真正需要舍粥的,他都吃不饱,那管你粥里有没有沙子,只要能填饱肚子,这就不错了!

所以就这么一下,和珅就找到了真正需要舍粥的人。

这事传到那啥事都不用脑子的乾隆的耳朵眼里,十全老汉也伸大拇哥夸赞和珅是个能臣。

这事瞅到这里,一般人也会认为和珅是个能臣。

咱说说满清真正舍粥的过程

但这事,咱搁满清那会实际操作一下,大家伙就明白这事压根就是假的。

因为天灾这事频发,所以满清应对天灾那是有一整套的流程。

第一步,这天灾发生以后,地方上的官员这就必须写个折子,把这事详详细细的写明白,一级一级的上报,报到皇帝的案头。

而且这时间他还给卡的严严实实,就怕有些个官员为了自己个政绩,给你压下来。

上半年春夏两季发生的灾情必须在当年的六月份报上来,如果没有,牵扯到官员这就有好果子吃喽。那么到了秋收的时候出现的灾情,就必须在九月份报上了,迟了,你知道后果。

第二,皇帝接到了灾情折子,这就先派朝廷大员,跑到地方上去印证折子上的事,顺道把这灾情的大小和规模给确定了,确定好以后,这大员就负责把这救灾的方案给拟定好了。

第三,这就事定了以后,就搁到皇帝的案头,把这事预览一遍,准了!

这就开始救灾,钱粮就往灾区里运。

灾情最重的地方,就是建立粥厂舍粥,不用你掏钱,自己个弄个碗,整双筷子到了粥厂的地头上排队,拿粥吃这就成了。

这是满清的一整套程序。

当然为了防止那些个贪墨贪的眼睛都是食的官员,把这粥给贪了,这就要求这粥舍的时候,一根筷子杵进去,这筷子必须得立起来。如果您这筷子吧唧浮了起来,得咧这粥厂的所有人脑袋都得搬家。

就这制度不可谓不严厉,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咱举个例子,乾隆年间,广州这嘎达就遭遇了台风,这台风把个广州掀了个天翻地覆,老百姓本来就穷,这家伙别说是穷了,连口吃的都捞不上了。

于是按照惯例,这粥厂可就开了。您都不知道,这粥里不仅有米,和珅弄的沙子他也有。米和沙子和一块这算是好的了,后头还给你掺和白泥,树皮。

您就说吧,这树皮咱能理解,虽然没啥营养,但这玩意填个肚子还成,勉强还能消化。

可这白泥是啥玩意,别说是营养了,压根就不能消化,吃多了直接就挂肚子里了,拉都拉不出来。肚子憋死了都出不来。

而且您记住了这是白泥加树皮,树皮是啥玩意,那纤维把这白泥一搅和,这就是块硬嘎达。过去垒土坯墙,那就是泥加草经,就跟那水泥里头加钢筋的意思一样为了增加强度。

白泥已经是不消化的东西,您这拌上树皮,这就是让人往死里吃的节奏啊。

所以,当时就有歌谣说,这舍粥的事:“今日吃粥,明日鬼!”

那么咱对比和珅的事,你掺沙子?拉倒吧,有比你更绝的。所以和珅掺沙子的事,压根就是假的。

再说这事是掺沙子能解决的吗?这就不是个解决问题的办法,头疼医头,脚痛医脚?糊弄鬼呢?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6

乾隆年间,有一年又遇上了灾荒,乾隆帝派和珅为这次赈灾的钦差大臣,和珅到达朝庭在灾区开办的粥场时,看到数以万计的灾民,立即命属下煮了无数锅的粥,分领给灾民,但还是有很多灾民没有领上粥。和珅在想,按理说煮了那么多粥,差不多都能领上,为什么还有许多灾民没有领上呢?第二天,和珅又令属下煮了和头一天同样多的粥,这时,和珅往每个粥锅里抓了一把沙子,结果奇怪的现象出现了,这天来这里的灾民不但每人都领到了一份粥,而且还有剩余。然而往粥里掺沙子这件事被告到了乾隆帝那里,引起了满朝文武的唾骂。乾隆帝便派人来调查此事,并让和珅回奏缘由。和坤的回奏是这样写的:真正饥肠辘辘的灾民根本不会在意粥中有沙子的存在,来粥场的灾民其实有很多都不是真正的灾民,这些假"灾民"都是来蹭吃蹭喝的,他们发现粥中有沙子存在,除了真正的灾民外他们是不会再来领粥了,那些经常来抢灾民粮食的无赖们也不会再来了。因此真正的灾民们都能领上粥了。所以说和珅往粥里掺沙子,不管怎么说是有一定道理的。

7

历史上,和珅是一个罪不可赦的贪官。但是,他也确实是一个非常有头脑的人,深谐官场之道。

一次,皇上让和珅去赈灾,经过几天的忙碌,他发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领粥的人越来越多,眼看朝廷所拨的赈灾粮食不够用了。

经过一个晚上的思考,想到了一个堪称完美的解决办法,就是往粥里加沙子。对于这个办法,站在不同立场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有书君认为这个办法有以下几点好处。

第一,当朝廷免费给灾民煮粥时,那些不属于灾民区的人也会过来蹭吃,这样就会导致粮食不够,掺入沙子后,那些非灾民看到这些粥里面混有沙子就不会去吃,而真正的灾民已经饥不择食,直接就吃了。

第二,给百姓赈灾的是官员,他们也会贪赈灾的便宜,而在粥里加了沙子,官员的亲戚朋友就不会去吃加了沙子的粥,也就贪不了便宜了。

所以,和珅往赈灾的粥里放沙子,文武百官占不了便宜,都在暗地里骂他。

真正的灾民却会对他感恩戴德,虽然粥里加了沙子,但是可能会得到更多的粥填饱肚子,能使更多的灾民活下来。

总之,和珅往赈灾的粥里加沙子,文武百官会骂他,因为他们捞不到一点好处了,灾民会对他感恩戴德,因为他这样做救了更多人的命。

有书君也认为和珅这样做是很好的赈灾方法,不但使国家的赈灾粮食真正用到了灾民身上,而且防止了逐级官员的贪污,是个一举二得的好办法。

有书君语:一直倡导终生学习的有书君今天给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读的52本高分畅销好书,免费领取。从认知思维、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维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阅读计划。

活动参与方式:私信回复“福利”或点击阅读原文即可免费领取。限时福利,先到先得哦~

8

答:和珅给灾民喂沙,灾民却对他感恩戴德?灾民疯了吧,这是?

依我看,不是灾民疯了,而是编这个故事的人疯了。

这个故事据说是出自电视连续剧《铁齿铜牙纪晓岚》。

说的是,和珅负责赈灾,发现了许多伪灾民前来吃赈灾粥,以至于朝廷所拨的赈灾粮食不够用。

为了解决问题,他想了个招,让人往粥里加沙子。

和珅认为,这么一来,伪灾民咽不下这种掺沙的粥,自然就不会再来吃,而真灾民饥不择食,是粥沙俱下,一起入肚。而这种做法,又可以以沙代粥,补足了分量。

就是这么一则无脑情节,居然赢来了喝彩声一片。

于是,就有了这“文武百官骂声一片,灾民却感恩戴德”之离奇一问。

估计,提问问题的网友,是以为文武百官没法混在灾民中贪便宜吃粥,所以会“骂声一片”;以为无脑灾民因为有粥可以拌沙吃,所以“感恩戴德”。

实际上,只要稍微动一下脑子,就应该可以想到,堂堂文武百官,犯得着会化装成灾民混在灾民里面贪这种小便宜去与灾民抢粥吃吗?

还有,打个比方,灾情发生在河南,在北京上班的官员,会为了吃这一口稀粥从京师赶到河南排队领粥吗?真是笑话!

依我看,文武百官骂声一片,骂的是往粥里掺沙子的做法是缺德、没人性,不可能有其他。

而和珅如果真的主持赈灾,也不可能有这样愚蠢的做法。

往粥里掺沙,就明摆着是赈灾粮食缺斤少两了,这不是朝廷财力不够,而是主持赈灾的官员贪污了。

聪明如和珅,怎么会做这种明目张胆的事儿呢?

您往粥里掺沙,还不如往粥里添水。

不过,话又说回来,电影、电视剧里的赈灾,为了节目效果,特别是为了向观众从第一视觉交待剧情,表明剧中表现的是赈灾活动,就出现了开粥厂赈粥的景象。

现实生活中的赈灾,绝大多数是给灾民发粮、发物。

开粥厂赈粥,应该是发生在地震、洪灾之类突如其来的猛烈灾难,使得灾民流离失所,连个做饭的地方都没有的情况下。

在这种背景下,吃不了苦,没有表演才能的人,是冒充不了灾民、化装不成灾民去混吃的的。

而实物赈灾,必须由朝廷指定官史进行灾情的勘察,勘察官员会把受灾群众进行造册登记,严格杜绝冒领现象。

最后说一下,和珅此人,本身就是一个惊世巨贪,有“贪官之王”、“贪污之王”之称。想把和珅刻划成一个反贪英雄,这本身就是一个笑话。

据《清朝野史大观·和珅家财》等野史记载,和珅总财产是“二十亿两有奇。政府岁入七千万,而和珅以二十年之阁臣,其所蓄当一国二十年税(岁)入而强”。

尽管这样,副都统萨彬图力陈"和珅家产甚多,断不止此查出之数"。

和珅的财富,就是从劳动人民身上榨取得来的,说灾民对他“感恩戴德”,那是不可能的。



9

从古至今,贪官污吏从未断绝,但是,能像和珅这样巨贪无比、遗臭万年的贪官依然少之又少。他依仗着乾隆的宠信,为自己收敛巨额财富,其贪污的数目竟然超过了清朝国库15年的总和,这一数字简直令人咋舌,这也让他成了人人痛恨,百姓喊打的大贪官。

和珅贪污的这些银两,有很大一部分都是从赈灾物资中克扣而来,然而,就是这样的一位大贪官,竟然也做过让灾民感恩戴德之事。有一次乾隆命令和珅前往灾区赈灾,他竟然往灾民喝的粥里丢了一把沙子,这件事过后文武百官对他骂声一片,可是当地灾民却对他感恩戴德,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和珅剧照

其实在任何一个太平盛世,都难以避免天灾人祸的发生,比如乾隆年间因水患、干旱造成的灾荒也时有发生,最后导致百姓流离失所、饥不果腹、灾民遍地。《铁齿铜牙纪晓岚》这部经典的电视剧中,就有着和珅赈灾的一幕。

乾隆年间,有一个地方遭遇灾害,朝廷就在当地开办了施粥场,用来赈济灾民,乾隆又派出自己手下的两位得力干将和珅、纪晓岚前去视察粥场。他们二人一同到了粥场,看到锅里煮的粮食然而已经被那些贪官换成了给牲畜食用的糠麸,那个时候纪晓岚已经气愤不已,谁知和珅又抓了一把沙子扔在了锅中。

和珅与纪晓岚

纪晓岚更加气愤,他严厉责问和珅为何要这样做?和珅回答道,前来领救济粮的这些灾民,有一部分是一些骗吃骗喝的混混,他们并非真灾民;如若在这粥中加了沙子,那些“假灾民”必然会悻悻离去,多余出来的粮食,才能救更多饥肠辘辘的灾民,真的灾民饥肠辘辘,他们哪会介意这粥到底干不干净呢?

事实上,和珅的这种做法确实也是对的,与其让那些假灾民分一杯这救命羹,倒不如把这些食物留给真正有需要的人。然而在场的官员,尤其是以纪晓岚为代表的文人集团,他们看到的都是灾民吃不饱,吃得不干净,却没有考虑到这些粥是否给到真正需要的人手中。所以在场的官员才会对和珅多加指责,可是这些灾民却对和珅感恩戴德。

赈灾粥

其实从这一件小事上,更能够看出和珅的政治才能,乾隆指派他们两人视察粥场,其目的除了赈济灾民以外,最根本的目的其实是通过赈灾来维护清朝统治的稳定,灾民因吃不饱发生叛乱起义的事数不胜数,通过办粥场免费施粥,都可以达到维护社会稳定,防止动乱发生的目的,这才是清朝统治者最想看到的结果。

和珅剧照

和珅最会揣摩皇帝心思,他知道如何通过最简便的手段来维护朝廷统治,所以只要灾民饿不死、闹不起来,他的工作自然就完成了。然而纪晓岚秉持的却是“得民心者得天下”。

他的这种思想也是许多文武百官的思想,所以当他们看到灾民吃不饱,甚至要吃脏的食物的时候,才会如此的气愤。可是站在乾隆角度来讲,站在灾民想要活命的角度来,和珅的这种做法确实可以保证灾民受益最大化,这也是灾民对他的感恩戴德的原因所在。

10

这个是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里面的一个剧情。看到这个桥段,我先是为和珅叫好,后是为大清悲哀。

和珅为什么要往赈灾的粥里丢沙子,那是他根本就没有别的办法了。但凡他再有其他的办法,他哪会出此下策。文武百官骂他,灾民就不骂他了?有好好的粥吃,他和珅不愿意让灾民吃啊?灾民不喜欢吃啊?非要吃掺了沙子的粥?

那是因为,不掺沙子,灾民连这点救命的粥都吃不上!连这点粥,都有不是灾民的人来冒充来抢,来吃,真正的灾民嘴里的一点救命粮也到不了嘴。和珅往粥里丟沙子,让那些冒充灾民的人见了退去,给灾民一条活路,实在是功德一件。

可是,我们回过神想一想,到底是因为什么造成了这一切。我们不去上纲上线,天灾人祸,天灾终究不可避免,可我们可以尽量减少人祸。冒充灾民抢吃灾民的粮食就算是人祸。

这种人祸的产生,无外乎两种原因。一是制度缺失,一是不作为。首先,造成抢吃灾粮的情况的原因,就是制度的缺失。在大清的赈灾制度上,有着很多规定。包括赈灾的粥必须要能够立住筷子都做了规定。可是在这里,如何甄别灾民的环节上出现了缺失。于是,就有很多地方的人冒充灾民来就食。

如果能够在甄别灾民上制度严谨,使得救灾粮能够真正发放到灾民的手中,就不会有这种情况的发生了。和珅往粥里掺沙子就是一种甄别灾民的无奈之举,虽然无奈,但是效果不错,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这也体现了和珅能干的一方面。

制度的健全与合适与否,直接影响着一项工作的成败。比如在英国的历史上就有一件类似的事情。当时,英国为了殖民地的开发,将罪犯大批流放到美洲。当时运输这些犯人的运费是按照上船的人数在开船前付给的。

收了钱的船主根本不管这些犯人的死活,结果这些犯人在路途中的死亡率高得惊人。后来,英国政府改变了付款方式,改为按照送到美洲下船人数付款。就这一点改动,就大大降低了运输过程中犯人的死亡率。和珅的所作所为跟此相似,他用不得已的方法堵住了制度上的漏洞。

第二点就是不作为。像是这种冒充灾民去抢灾民的饭吃的情况,难道负责赈灾的各级官员都不知道吗?连和珅到那里才几天就看出了端倪,我就不相信这些官员这么多天就没有察觉?

结果呢?察觉了又怎么样?照样没有人去管一管。因为这与自己的原本的责任无关。我只管把粮食发下去,按照规定煮好粥,让来的灾民吃上粥,吃完结束一天的工作。至于来吃的人是不是灾民,制度上没有规定,那就与我无关。我没有贪污灾民的赈灾粮,已经是清官了,灾民饿死就与我无关了。

正是这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才造成了赈灾中出现的这种情况。这是整个清朝吏治黑暗的一面,和珅从心底明白这一切。但是和珅肩负赈灾的责任,他不得不去解决这个难题。如果动用官吏去甄别灾民,一是见效不大,另外还会落得个骂名。他这才采取了往粥里掺沙子的办法,虽然文武百官和灾民都唾骂他,他也无可奈何。

虽然和珅采取的办法不地道,也没有得到什么好评,但是他总算是办了一件实事,值得称赞。不过,我们从这件事情里,还可以看出封建社会残酷的另一面。那就是万恶的等级制度。

那就是,灾民不配吃好粥。我们可以从上面看到,按照赈灾的制度来说,灾民本来应该吃到好粥的。就是因为灾民是真正的弱势群体,根本没有任何人或者制度来保证他们的权力。怎么办?他们只有用吃掺了沙子的粥来维护自己可怜的权益。

和珅也正是看准了这一点,他才敢往他们的粥里掺沙子。我们可以看到,在电视剧里面,即便是皇帝落难了,和珅也是把最好的吃食进献给皇帝,没有见他敢往里面掺一粒沙子。

大清国到了这种地步,靠歪门邪道来办事,真是已经腐烂透顶了。长此以往,不亡何待?

我是历史笑春风,欢迎关注我,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