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嘉诚是一个忠臣,是一个诤臣,也是一个直臣。还要说明一点,孙嘉诚还是一个聪明的臣子。
应该说,没有孙嘉诚,年羹尧的骄横跋扈的作风也会被人弹劾,也没有好结果,孙嘉诚只是一个引子,一个率先开燃的炮仗罢了。
雍正当然更聪明,但是他理性。从他下朝后坐在年秋月前面,大喊“卸甲,脱,脱,脱”直到秋月脱完然后又离去就知道,雍正已然见不得年羹尧了。
但是,西北的大局刚刚平息,还需要时日稳定,他不能动年羹尧,哪怕是轻轻敲打都不行,因为年羹尧手里有几十万“只知有军令,而不知有皇帝”的将士,乱不得。雍正只有忍气吞声,做好安抚,才能稳住年羹尧及其党羽。
孙嘉诚此时蹦出来虽然符合雍正的心境,但是却于大局不利。更重要的是,孙嘉诚的背后,是一大帮清流,这是一股不容小视的势力集团。雍正深知,要是仅仅只是一个孙嘉诚,杀也就杀了,先安抚年羹尧为主,无所谓。但是对于一个势力集团,杀或者不杀都将是一件十分棘手的事,况且孙嘉诚还是一个忠臣。
除此之外,与雍正一直暗中较劲的老八集团此时正安静的呆在一边,等着看戏。看什么戏呢?看雍正的大功臣年羹尧和清流们打架,看雍正怎么处理,看清流们和雍正怎么掐架。老八集团一直想做黄雀,诺敏案和科场舞弊案他们没有做成黄雀,这一次还是怀着同样的心思。
以孙嘉诚为主的清流集团,老八集团这两大集团现在都因为我年羹尧的事和雍正杠上了,清流们是明杠,老八是暗杠,虽说目的不一样,导致的结果可能出奇的一致,那就是一个“乱”字,处理不好,老八不是一直就要个乱吗,那他就会出击,后果不堪设想。
雍正的心里当然是门儿清,鉴于目前的形势,他只能安抚年羹尧,甚至是满足年羹尧的一切人事安排,他也想动年羹尧,但是还不是时候,因为这次只有年羹尧给他挣回了脸面,他也不能落下个杀“恩人”的无情无义的名声啊。
但是年羹尧始终是要动的。年羹尧不是普通的臣子,是自己潜邸出去的奴才心腹,是手握几十万重兵的抚远大将军,是立过大功的功臣,没有十足的证据和把握,雍正还真是难动。
西北大军的存在让雍正投鼠忌器。现在孙嘉诚又蹦出来,势必会扰乱朝局,于推行行政不利,为了稳住年羹尧,雍正摆了一桌核桃酒,以为军队理财为由将年羹尧和孙嘉诚拉在一起,让他们合作。
这是一招死局,明眼人谁都能看得出,两个死对头,在年羹尧这样心狠手辣的人手里,孙嘉诚只有死路一条了。可是孙嘉诚就接招了。
我说过,孙嘉诚是个聪明的臣子。为什么说他聪明,就说为什么求雨他就能成功吧,他借口于成龙易经推演,实际上是自己推演好了的,知道当天会有雨下。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是巧合,政治不是赌博,他都是有备而来。
难道,这么聪明的孙嘉诚不知道这是个死局么?肯定知道啊。因为十三爷一句:你孙嘉诚自比龙凤比干?他就明白了,龙凤比干是千古忠臣的楷模,可以以死明志。
他也知道,雍正这会儿不知道怎么对年羹尧下手,他实际上也摸清了雍正的心理:对年羹尧已经起了疑心,只是鉴于形势不好下手而已。
雍正的这一招,正是要借年羹尧之手杀了孙嘉诚。杀孙嘉诚本不是雍正的心思,但是在棋手那里,损失这一颗子,是为了图更多更大的子,就算是死,也死得其所。
你年羹尧杀了孙嘉诚,就会激发清流们的强烈抗议,雍正就会有理由对年羹尧下手了,这其实就是一箭三雕的买卖。一来可以找到收拾年羹尧的理由。二来可以借机敲打清流集团。三来可以断了老八集团借机大做文章的念想。
大概孙嘉诚只看清楚了两点。一是以死为雍正制造收拾年羹尧的理由。二是防范老八集团大做文章。至于敲打清流集团,孙嘉诚想到没想到就不得而知了。
作为一个忠臣,孙嘉诚看到这两点也很不错了,死后还能留下一个清名,正所谓死得其所。故孙嘉诚如求雨一般,也愿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