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唐宋之间的确只隔了53年,可这半个世纪里,中华百姓却经历了五代十国,群雄割据的大分裂时代,政权不断更迭,战火四起,给人一种唐宋之间经历了相当漫长的混乱岁月的错觉。

唐朝覆灭之后,中原地区出现了许多政权,中原之外也有许多小政权,虽然时间都不长,甚至可以说交替得相当频繁,但数量是相当可观的,很容易让人在时间上产生误区。

纵横就简单科普下五代十国的历史!

唐朝末年,各地义军突起,纷纷占地为王,其中有实力比较强悍的藩镇义军控制了中原地区,但统一不了整个国家,干脆就在占领的中原地区建立一个小朝廷,所谓的五代,就是指这个时期先后在中原地区建立朝廷的五个政权。

这五个政权是一脉相承的,和大一统王朝的交替性质是相同,简单来说,就是同一块地盘,换了五家皇帝。

最开始建国称帝,拉开五代帷幕的是朱温,公元907年,建立了后梁。朱温起义经历相当丰富,参加过黄巢起义,后来归附唐朝,靠着帮唐军镇压义军,发展壮大,成了当时最有实力的藩镇势力,控制了唐朝政权,杀了唐昭宗,立其子昭宣帝为傀儡皇帝,三年后接受禅让,正是推翻了唐朝。

朱温最为人津津乐道的不是英勇善战,而是其私生活荒淫不堪,霸占儿媳,最后被亲儿子杀了,用毯子草草一包就给埋了。

与朱温同时代的狠人还有一位李克用,两人都在唐末得到重用,本身也是骁勇善战的能人,李克用比朱温幸运的一点是儿子也是个狠人,其子李存勖开疆拓土,于公元923年,灭了后梁,建后唐。

公元936年,石敬瑭比较无耻的将燕云十六州割让给辽国,借辽国之手灭了后唐,建立后晋,奉辽国为为父,自诩为儿皇帝。此后,燕云十六州成了汉人心中永远的痛,宋朝建立后,历任宋帝都想要收复燕云十六州,可惜这个夙愿终宋一朝都没能实现。

石敬瑭去世后,其侄子石重贵继位,想要摆脱契丹对后晋的控制,两国交战不断,最后后晋不敌,石重贵投降,全家都被俘虏到了契丹,维系了11年的后晋政权灭亡。

时任河东节度使北平王刘知远趁机在太原称帝,建立后汉,不过仅维持了四年。

公元951年,后汉的重臣郭威被军中将领拥立为王,和赵匡胤黄袍加身的桥段如出一辙,后周由此建立。

郭威的儿子早在起兵的时候诸数被杀,临终前便将皇位传给了养子柴荣。郭威和柴荣都是比较有作为的君王,就是不太长寿,没有儿孙福,柴荣去世后,传位给了年幼的柴宗训,在那个时代,皇帝年幼基本就要灭国了。

不久之后,作为后周重臣的赵匡胤便黄袍加身,建立了宋朝,赵匡胤还算比较讲究,善待了柴家后人。

在中原五个朝代更迭的同时,周围一直存在着、且不断吞并征伐的割据政权,例如春花秋月何时了的后主李煜所在的南唐,还有诸如前蜀、后蜀、吴越等,统称为十国。

除此之外,人们对唐宋之间的时间差容易产生错觉还有一点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大多数人对唐朝的印象基本都是停留在贞观之治、女皇临朝、开元盛世、安史之乱,仿佛安史之乱后,唐朝就结束了,即使有些人知道后来郭子仪还带动了大唐中兴,可也只是一个知识点,具体的根本不了解,他辅佐了几代皇帝,都是哪些皇帝,一概不知。

应该说从唐玄宗李隆基之后的唐朝历史,已经不被后人熟悉了,纵使唐朝国祚289载,可人们的唐朝记忆也只停留在盛唐的130余载,后面150年的历史被人们的认知自动划到了后来的动乱年代里,故而觉得唐宋之间经历了漫漫的动荡岁月。

最佳贡献者
2

唐朝最繁荣的时期都在初期,唐太宗,李治,武则天,李隆基个个耳闻能祥。

唐朝的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开创了前所未有的辉煌成就。维持了120年的繁荣。但从安史之乱以后唐朝就开始走下坡路,虽然也出现了两个盛世,元和中兴的唐宪宗和会昌中兴的唐武宗。显然和开元盛世有明显的差距。

唐朝末年迎来了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各方军阀你方唱罢我登场,少数民族的政权也都跟着成了精,中国历史上出现了五代十国的乱象。随着赵匡胤黄袍加身扭转了乾坤。

我们认识的唐朝大多都是开元盛世之前的唐朝。眼前几乎都是繁荣的画面,赵匡胤建立宋朝总感觉中间过了很长时间,宋朝边外政权就像一颗毒瘤长在宋朝的身上,直到南宋灭亡真正的死在了毒瘤上。

3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主要是因为战乱较多,而且遍及北方。

而且南方也不像五胡乱华一样,存在汉人统治的稳定南朝,也是四分五裂。

所以,五代十国时期虽不长,但给人的感觉是非常长。

其实真正长期分裂是五胡乱华、南北朝,长达200多年。



五代十国之前,是繁荣的唐朝,之后也是同样很富裕繁荣的宋朝。

这几十年时间虽然很短,对习惯于唐宋的中国人还是很长了,而且战乱很多。

首先是著名的朱温篡唐,建立了后梁,割据北方一部,这是第一代。


后沙陀人李存瑁打垮后梁,建立了后唐,这是第二代。

同样是沙陀人的节度使石敬瑭,联合契丹人大举进攻后唐,将其打垮,建立了后晋,这是第三代。


然而后晋被迫割让了燕云十六州给契丹人,为自己灭亡埋下伏笔。

石敬瑭的后代不甘心做契丹人的儿皇帝,双方反目,结果契丹人消灭后晋,一度入主北方。


不过,契丹人在北方烧杀奸淫,实行游牧民族那套,引起汉人切齿痛恨,拼死抵抗。

契丹人无法征服汉人,加上疫病横行,又受不了南方炎热的气候,被迫撤回北方。

此时后晋的大将刘知远,在众望所归下,建立后汉,这是第四代。


后汉根基不稳,没多久就被大将郭威篡权,建立了后周,这是第五代。

后周一度统一北方,然而又被大将赵匡胤篡位,建立了大宋。

大宋在后周的基础上,统一全国,结束了国家的分裂。



严格来说,这是六代的更替,而每一次更替都有战争,至少也是王朝内讧,只有赵匡胤是相对和平的篡位,郭威篡权也是通过战争。

所以,五代十国战争很多,民不聊生,只是没有五胡乱华那么夸张而已。

4

唐朝与宋朝之间虽然只有53年,我们大家却觉得好长,那是因为一个字“乱”因为中间隔了一个五代十国,所以我们感觉他很长。

图片来自网络

五代分别为、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十国分别为、吴、前蜀、吴越、闽、南汉、荆南、楚、后蜀、南唐、北汉


其实五代十国的说法并不是很准确,因为有些政权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国”,只是一股割据势力,而且也不止15个政权。所谓五代十

国,只是一种约定俗成的说法。大致来说,五代政权盘据在华北,一脉相承的是大唐的衣钟,这是主流;十国大多盘路在南方(北汉特殊,在北方),自成一家,这是非主流。15个政权之间既有纵向更替,也有横向攻伐。直到宋朝的建立,天下才得以一统。所以因为乱,我们就会觉得很长时间。

喜欢我的内容就点赞关注吧

5

因为唐朝和宋朝虽然只间隔了53年,反差之大让人很难相信是仅仅53年的时间形成的。

第1个反差,治国思想不一样,唐朝文武并重宋朝重文轻武。

唐朝是我国历史上文治武功达到极盛的时期,整个国家的疆土远超唐朝之前的任何一个朝代。

在战场上唐朝士兵勇猛善战名将辈出,即使到了王朝末期国土大面积缩水藩镇并立的情况下,还有能力彻底打垮吐蕃和南招两个地区性强国。

至于文化上,唐朝将他的制度传播到了一衣带水的邻邦日本,那时候日本人不远万里,冒着随时被风暴覆灭的风险来大唐取经,其魅力可见一斑。

唐朝的诗歌更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文化高峰,出现了无数名传千古的诗篇。

宋朝跟唐朝比差太多了。

疆域上,宋朝还没我国历史上第1个大一统王朝秦朝的疆域大;武功上,在他极盛时期对周边国家也没有形成战略优势,更没有达到大唐王朝那样灭国无数万国来朝的景象。

虽然宋朝在文学上也达到了一个高峰,宋词所取得的成就比唐诗相差无几,可和唐朝对外输出文化相比宋朝就显得不够看了,甚至和后来的明朝都无法相比,毕竟明朝建立之后越南、朝鲜等国家都称自己为小中华和明朝亦步亦趋。

所以,宋朝虽然重文轻武,但只是在文学上取得的成绩比较高,在文化输出上还差点意思。

第2个反差,气质上的不同!

君子之泽,五世而斩,意思是一个伟大的家族在兴盛了5代人之后才有可能走向衰落。

如果按照一代人20年计算,也要过100余年的时间才会完全扭转这个家族的气质。

一个伟大民族也很难在几十年的时间里民族气质出现大变样,可宋朝和唐朝虽然隔了半个世纪仅仅53年的时间,让这两个王朝之间气质却完全不一样。

唐朝给人的感觉刚健有力,恢弘大气,就算读书人也可以在军中征战四方,愿意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誓不还。

所以,唐朝诞生了很多著名的边塞诗,这是那个时候的文人在行伍生涯中为后人留下的宝贵财富,更让人看到了那个时候唐朝文人昂扬向上的气质。

宋朝也有强悍的文人,辛弃疾曾经率领50名骑兵突袭金兵大营,可惜他如果生在唐朝那肯定是一位赫赫有名的名将,可他生活在宋朝却壮志未酬,直到去世前还大呼杀贼杀贼!

于是,这两个王朝虽然间隔时间不长却失去了秦汉、隋唐那种延续性,看着像是间隔了好几百年,甚至给人感觉这片土地上似乎换了批人一样。

其实,这种现象在世界上比比皆是。

比如,美国南北战争的时候美国还没有完成工业化是一个大号的农业国,绝大多数人口都生活在农村中,城市建设也是一塌糊涂,但南北战争结束53年之后美国却成为世界第一工业国,世界第一经济大国。该国的最大城市纽约摩天大楼林立,充满了现代气息,即使今天世界上很多国家的城市建设都还没有达到当时纽约的水平。

(100年前的纽约)

所以,如果穿越到100年前(南北战争结束半个世纪之后)的纽约,你可能感觉不到多大的违和感,但如果100年前的纽约人穿越到刚刚结束南北战争之后的美国就会发现这是一个极为原始落后的地区,难以想像这是半个世纪之前的美国。

造成这种错觉的原因是时代的变化,一八六零年代的美国刚刚开始第一次工业革命,但是1920年代的美国却是第2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大放异彩的时候。

所以,虽然仅仅间隔了半个世纪却经历了两个时代的变化。

对唐宋两个朝代来说也是如此,唐朝末年到宋朝初年藩镇割据战乱不断,武将飞扬跋扈让宋朝不得不采取重文轻武的措施,把内部的武将叛乱所带来的威胁当做首要问题处理,然后在对外上采取了妥协退让的措施。

于是,这个王朝和唐朝就变得截然不同了,给人感觉像是差了好几百年!

6

唐朝和宋朝中间只隔了个五代十国,虽然实际上两个朝代只相距短短53年,但确实给不少人留下彷佛隔了好几百年的感觉。



而之所以会造成这种错觉,小编认为这原因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1、五代十国存在的时间虽短,但王朝更迭频繁。

公元907年,朱温(朱全忠)逼迫唐哀帝禅位,废唐立梁,立国289年的大唐王朝正式寿终正寝,中国历史正式进入五代十国时期。

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分裂时期,自后梁建立后,在短短半个多世纪间,中原地区先后出现了梁唐晋汉周五个藩镇形中原王朝。虽然,这五个王朝都只控制着中原地区,但比起与它们并存的南方各割据政权,又具备较大的优势,因此后世将它们合称为五代;将南方的杨吴、吴越、南唐、前蜀、后蜀、南汉、南平、南楚、闽国九个割据政权和北方的北汉,合称为十国,这便是”五代十国“。



由于,在短时间内,中原地区就先后经历五次易主。过于频繁的改朝换代自然也就是人们容易产生”时代错觉“。

2、五代十国这一大分裂时期,实际上最早可追溯至安史之乱。

五代十国,实际上就是唐朝中后期藩镇割据局面的一种延伸。唐玄宗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一场突如其来的安史之乱,瞬间将原本正处盛世的大唐拖到了灭亡的边缘。战争最终虽然以唐王朝的胜利,安史叛军的失败而告终。但从此以后,唐朝中央对地方藩镇的控制就每况日下,藩镇割据的局面开始不断加剧。期间,虽然唐朝也一再涌现中兴之主,但都无法彻底扭转藩镇割据的局面。



及至唐末农民大起义(王仙芝起义和黄巢起义)后,唐朝中央就彻底失去对各地藩镇的控制,形成了天子政令不出长安的局面。而唐朝灭亡后所形成的各割据政权,基本上也都是唐末时期的地方藩镇。

因此,如果我们从“大分裂局面的形成”这一维度去审视和认知五代十国时期。那么,唐朝和宋朝之间的这段分裂乱世,可就足足有一百多年之久。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本文作者:小贱贱

7

我是@我是历史菌,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907年,唐哀帝李柷失国,唐朝灭亡;960年,宋太祖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宋朝开国,中间确实之隔了短短53年,感觉像是隔了好几百年,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唐朝是那个文治武功、繁荣昌盛、万国来朝、风华绝代的大唐;

那时的大唐,名将如云,如我们所熟知的李靖、薛仁贵等,固国守边,声名远播;

名臣如雨,如房玄龄、杜如晦、魏征等;

文章锦绣,我们所熟知的如初唐四杰及后来的李白杜甫白居易等等,妙笔生花,描绘着盛唐气象;

国内人口增长,粮食充盈,一派富足景象:

可以说,我们心目中的大唐,是安史之乱前的大唐,它满足了我们对历史上一个开明盛世的所有幻想,唐装、唐诗、唐人街,就是那个繁荣时代的遗泽和回响!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起,唐朝由繁荣走向衰落;战争使经济凋敝,民不聊生,藩镇割据,王室式微,繁华不再——或许在很多人的潜意识里,唐朝在那时已经灭亡了。

其后的150多年的时间里,虽然唐朝国号未改、宗庙香火不灭,但如同篮球比赛中的“垃圾时间”,与盛唐在历史上的浓墨重彩相比,唐朝的这段历史简直是透明的!

若不信,君且观如下有唐二十一帝的排位表,以安史之乱为界:

安史之乱前,诸位帝王是文治武功,群星闪耀:

  • 开国皇帝高祖李渊
  • 明君典范太宗李世民
  • 千古女帝武则天
  • 开元盛世玄宗李隆基

安史之乱后,唐宗室式微,藩镇割据,各位皇帝几乎成了无存在感的“路人甲”:

唐敬宗、唐文宗、唐武宗、唐宣宗......虽然中间有几次短暂的所谓“中兴”,但唐朝已繁华不再,泯然众人矣了。

总结

从安史之乱的唐朝,已经消失在大多数人的记忆里。所以,虽然从唐朝真正失国的907年到宋朝建立的960年只有短短53年,但很多人潜意识里的大唐已灭亡于755年,此后205年后,宋朝才建立,中华民族才又迎来了一个繁荣昌盛的大一统王朝,这中间,可不是足足隔了200年么?

上述只是一得之见,如有其他观点,欢迎留言交流~

8

关于这个问题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第一 人们对唐朝的认知。

众所周知唐朝近三百年的国祚,但是人们的普遍印象是对唐太宗李世民的贞观之治和唐玄宗的开元盛世。

唐后期由于藩镇割据以及宦官专政致使唐后期存在感比较低,所以对以后的唐王朝有些模糊,要知道自安史之乱以后直到唐王朝灭亡有一个多世纪之长。

安史之乱结束为公元763年,而唐王朝结束为公元907年,而宋朝建立为公元960年,五代期间为公元907-公元960尿

所以普遍印象为好像公元763至公元907年这一段历史存在感比较低,使人误以为是五代十国期间。

第二 五代十国期间

唐朝自朱温灭唐以后建立了新的政权,国号为梁史称后梁。

然后就开始了五代更替,依次为梁唐晋汉周。

人们熟知的大一统王朝如汉、唐、宋、元、明、清存在的时间大部分比较长。

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人们对于五代期间的梁唐晋汉周五个朝代感觉好像时间都比较长。

而实际上五代期间朝代更替频繁,每个朝代存在的时间都比较短。

后梁 公元907-923

后唐 公元923-936

后晋 公元936-947

后汉 公元947-950

后周 公元951-960

综上所述:五代十国期间由于唐后期存在感比较低,以及人们对大一统王朝存在时间都比较长的选择误以为五代期间时间都比较长。

我是爱好历史的三倒班上班族,学习历史只是为了证明自己还有梦想。

关注我为您分享更多历史趣闻。

9

五代是处于唐与宋之间一段仅有53年的历史时期。长期以来,它给人的印象只有一个字——“乱”。

在这一历史时期,军阀混战,弱肉强食,带来的是民生凋敝、经济破坏、文化倒退。

不过,许多历史学家也认为,五代的“乱”其实只是一种表象。

在“乱”的背后,其实隐藏着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

从唐到宋,虽然仅仅间隔了53年,但给人的感觉完全不一样。

这正是因为五代起到了重要的过渡和转折作用。这种过渡和转折,都有哪些体现呢?

一、政权军权财权

1、枢密使

枢密使出现在唐朝后期,起初只是一个不起眼的职务,它负责沟通皇上和宰相,相当于文字秘书。

但后来,随着宦官逐渐把持朝政,枢密使的地位节节攀升,他们开始参与军国大事。

五代伊始,后梁将枢密使由内朝官改为了外朝官,也就是说它不再是皇帝的私人机构,而是成为正式的行政部门,并开始掌握全国最高军政大权。

此后的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也都设枢密使,而且这个职务皆由皇帝亲信或者是宰相兼任,其权势之重,另其他朝臣望尘莫及。

而且,有的枢密使甚至敢于与皇帝叫板。后周时期,王峻身兼枢密使、宰相之职,他自恃位高权重,常常对太祖郭威出言不逊,当时还直接干预了对宰相任命。就连郭威的养子柴荣都要惧他三分,待王峻死后才敢回京城。

枢密使权力之大,是当时武人跋扈的一个缩影,当然也是王朝屡屡更迭的重要原因。

所以,所谓“物极必反”,在北宋初期,宋太祖赵匡胤就对枢密使的权力进行了分割。他们不仅丧失了行政权,就连基本的军权也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2、三司使

唐朝在安史之乱后几乎失去了统管全国财政的能力。各地藩镇不但手里有私兵,还能私自积蓄钱粮,形同独立王国。

于是,唐朝将本来由户部掌握的财权交给了新设的三个财政部门,合称为三司。他们各司其职,各成体系,目的只有一个,加强中央的财权,削弱藩镇财权。

但是,此后的中晚唐包括再往后的五代时期,朝廷都没有真正把各地藩镇的财权统一过来。这种现象直到北宋建立才获得了根本的改观。

北宋时期,三司的权力进一步加强,完全掌握了全国的财政大权。三司的最高长官三司使又被称为是“计相”,其地位与参知政事、枢密使相当。

二、禁军制度

五代时期短短53年,除了南方诸政权相对稳定以外,位于中原的王朝换了5个,皇帝换了13个。

之所以会如此,除了因为藩镇制度没有被根本废除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禁军制度没有得到根本改革。

在唐代,藩镇有募兵的权力,他们所募得的兵称为牙兵。牙兵虽是藩镇的私人武装,但也常常拥立新的主帅,轻易干掉原来的节度使。

因此,藩镇节度使为了保证自己的安全,还会组织一支亲军。

而当他们成为皇帝后,这支亲军就成为了侍卫亲军

而侍卫亲军因为一家独大,同样会对皇权构成了威胁。所以,后周时期,柴荣又单独成立了殿前司作为与侍卫亲军互相制衡的力量。

侍卫亲军的最高统帅为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殿前司的最高统帅为殿前都点检

可因为柴荣的改革并不彻底,赵匡胤还是在殿前都点检的位子上夺得了皇位。

北宋建立后,赵匡胤继续柴荣没有完成的改革,将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和殿前都点检一并废除,并将侍卫亲军一分为二,加上原来的殿前司,合称为“三衙”。

“三衙”的统帅被称为“禁军三帅”,他们除了负责驻防首都以外,还要在天下各处军事要地设防,并且还要轮岗。这样一来,京师的禁军再也无法拧成一股绳。

此外,赵匡胤还釜底抽薪,把地方上的精壮士兵抽调入选禁军,留在地上的军队只够剿匪之用,再也无力对抗中央禁军了。

三、经济、文化

唐朝灭亡以后,在中原接连出现了梁、唐、晋、汉、周五代。虽然五代实力较强,但由于连年征战,中原经济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也致使人口大量南移。

而在南方,南唐、吴越、闽、前蜀、后蜀、荆南、南汉、楚、吴这9国则保持了相对的稳定,为经济、文化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特别是当时的江浙地区,是经济最为繁荣之地,南唐、吴越也号称富甲天下。

在中原,能拿得出手的大都市仅开封一地,而在当时的南方,像扬州、金陵、杭州等都是商业繁荣的大城市。

实际上,从唐朝中期开始,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就成为了不可逆转的大趋势,直至五代时期,这个转移过程基本完成。

在此后的一千多年里,中国的经济重心一直稳定在了南方,时至今日也未曾改变。

随着经济重心的南迁,五代的文化也发生了深刻变化。

在唐中期以前,由于国力强大、疆土广袤,唐文化以兼容并蓄、包容大气闻名于世,包含了许多外来文化的种子。

但从唐后期到五代,由于各个王朝控制范围的不断缩小,中华文化也开始向内发展,回归它的本位,由此带来了儒学的复兴。

彼时的南方九国相对稳定、经济繁荣,也成了中原那些文人骚客们最佳的避难所。文化中心也由中原逐步迁到了南方。

五代文化领域的一大亮点就是词的兴起。

词在唐朝本来难登大雅之堂,但在五代却异军突起,开始以诗平起平坐。因为有了五代的酝酿,到了北宋,词才成为文学创作的主流。

综上,五代是一个重要的过渡时期,它上承晚唐,下启北宋,让唐宋看起来有如此多的不一样。

10

为什么唐朝和宋朝之间,只隔了几十年的五代十国,但却使人感觉到好像是隔了几百年呢?其实这都是对比惹的祸,所谓“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这句话真是千真万确!

自从公元618年唐朝建立之后,直至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前,整个唐朝的国势都呈现出“外扩之势”,拥有对周边部族的相对优势。

而正是由于唐朝曾经强大无比,所以才会给人们留下了“泱泱大唐,无比辉煌”的深刻印像。

甚至即使是到了唐朝后期,契丹等周边部族仍然无法摆脱唐朝的影响力!

直至公元907年朱温篡唐后,导致中原成了一盘散沙,才给了契丹人以崛起的机会!

而当公元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北宋王朝之时。

契丹人早已于公元916年,在其首领耶律.阿保机的领导下建立了“契丹国”(后来改称辽国)。

不仅北宋王朝立国还早,而且还通过大力吸收中原文化,使其成为与以往的游牧政权截然不同的封建王朝!

更兼公元936年,后晋“皇帝”石敬瑭为了感谢契丹人的“救命”之恩,将对中原王朝赖以抵挡游牧部族的战略要地——幽云十六州,拱手送给了契丹人。

导致从此以后,中原王朝的头上便悬挂了一把随时可能落下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北宋王朝因为失去了赖以抵挡契丹入侵的屏障,所以导致其在与辽国的对抗中,始终处于下风!

而且对北宋王朝构成威胁的,还有于公元1038年建立的西夏王朝。

从而使北宋王朝始终处在与辽、夏对峙的不利态势之中,直至公元1127年北宋王朝,被崛起的金国灭亡为止,始终都没有摆脱受游牧部族威胁的状况,因此便给人留下了“弱宋”的深刻印像!

这就是为什么唐、宋两代只隔了53年,但却因为唐强宋弱,难免让人感到中原王朝的“武力值”衰落也实在是太快了,简直让人觉得唐宋两代之间,并不是仅仅隔了几十年,而是恍惚觉得远隔几百年之久!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