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爆发时,德国纳粹向波兰发动闪电战,波兰拥有一个团的骑兵,他们视死如归要保卫领土,但是在德军的钢铁洪流前,他们手中的马刀和长枪却跟烧火棍一样无能为力,不知所措,被打得丢盔卸甲、叫苦不迭。
同样是二战时期,八路军晋察冀边区有个第二骑兵团,骑兵有1200人,战马1300匹,步枪700余支,轻机枪20挺,“八二”迫击炮两门,是一支令日军闻风丧胆的战斗力量。
“骑兵团战斗在冀中平原,穿插于平汉铁路线之间,采取了长途奔袭、迂回包抄等战术打击日军的侵略,共作战50余次。比较突出的成功战例有夜袭安平县城等等。此外,骑兵团还完成了运输物资、护送领导机关过敌封锁线和帮助群众生产等多项任务。在坚持冀中平原游击战争中,曾显示了它的威力和作用。”—— 《吕正操传》
如果你要问13世纪成吉思汗的蒙古骑兵,他们一定对骑兵赞不绝口:蒙古骑兵所向无敌、扫荡欧亚靠的不就是骑兵吗?离开战马,我们什么都不是。
如果我们说骑兵的战斗作用被夸大了,赵武灵王会立刻从棺材里跳出来,进行反驳。
战国时期,正是伟大领导人赵武灵王做出了胡服骑射的英明决定,让赵国军队所向披靡,称雄一时。
毫不夸张地说,骑兵将古代战争带入一个崭新的时期,让战争节奏更快、更精彩;它对战争的意义是划时代的,一点也不亚于陆战之王坦克和海湾战争中出现的精确制导武器。
明末的时候,明军正是因为有了孙承宗、袁崇焕创建的关宁铁骑,才保住了摇摇欲坠的大明江山;即使皇太极的军队气势汹汹打到了北京城下,也不得不铩羽而归。
也正是因为袁崇焕被杀,这支令后金军队闻风丧胆的关宁铁骑才走向衰落,才让清军入关,明朝彻底灭亡。
毫不夸张地说,在冷兵器时代,战争就是骑兵的较量,骑兵是绝对的陆战之王;谁有一支精锐的骑兵部队,谁就掌握了战场主动权,谁就是王者。
骑兵的优势:
机动性强
骑兵队伍跟今天美国海豹突击队一样,属于古代的快速反应部队,它的速度无与伦比。
骑兵平时行军速度是每小时20公里,远远高于步兵的每小时4公里,就连战车长时间行进速度每小时只能有10公里。
冲击力强
骑兵在两军对垒发动进攻,或者奔袭的时候,速度可以达到40公里左右。
这样的速度冲进阵地,巨大的冲击力也能让敌人瞬间崩溃。
骑兵手持战刀杀向敌军的时候,带着巨大的冲击力能把敌军拦腰斩断或者撕成碎块,对方根本就招架不住,即使被战马撞倒在地,被践踏到也是不死即残。
骑射能力强
一般来说,在飞奔的战马上,骑兵是无所作为的,弓都拉不开。
但是经过千锤百炼的骑兵,练就一身本领,射箭技术出神入化,堪称神射手。
他们一般能够在策马飞奔的时候向敌人射箭,虽然精确度很差,但要是射击大部队,杀伤力还是不能小视的。
但是时代在进步,兵器也在发展,火器的出现,终结了骑兵的辉煌。骑兵如何威猛,在燧发枪面前也成了烂泥,不堪一击。
1860年8月,骑兵跟火枪就进行了一场世纪之战。
那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天津大沽失陷后,僧格林沁统率蒙古马队30000、步兵30000,在通州、八里桥一带,跟8000英法联军进行一场生死较量。
战斗打响后,斗志昂扬的蒙古勇士以摧枯拉朽之势冲向敌阵,转眼就冲到离敌军只有百十米的距离。
蒙古骑兵已经将战刀高高举起,顷刻之间洋人就会人头落地。
这时,联军的排炮突然发出震耳欲聋的响声,蒙古骑兵马匹惊骇回奔,将后面的步兵队伍冲散,清军乱了阵脚,兵败如山。
接着,联军火枪子弹雨点般射来,清军纷纷中弹倒下。
最后清军丢下了3000具尸体逃窜;法军死亡3人,受伤17人,英军死亡2人,受伤29人。
八里桥之战,宣告骑兵时代结束。
但是严格地说,骑兵还没有寿终正寝,只是在阵地战种骑兵不行了。游击战和地形复杂的阵地战中,骑兵还有用武之地。
随着武器装备的发展,步枪功能的进步和机枪、坦克的出现,骑兵正式退出正面作战,只能担任侦察、巡逻任务。
骑兵的载体是战马,战马速度再快,也没有足够的耐力;坦克只要有燃油就能无限驰骋,况且坦克速度都在50公里以上,这是战马望尘莫及的。
而且坦克有很好的防护性,刀枪不入,战马跟人一样也是血肉之躯,在子弹面前不堪一击。
所以骑兵到了现代战场上,引以为荣的机动性也无从说起,冲击力也靠不住,只能告别战场,渐渐销声匿迹;不过骑兵在战争中毕竟风行了两千多年,也算是曾经辉煌过,不虚此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