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 > 两岁半的孩子,发脾气的时候喜欢打妈妈,应该怎么办?

两岁半的孩子,发脾气的时候喜欢打妈妈,应该怎么办?

2020-07-27 03:20阅读(190)

两岁半的孩子,发脾气的时候喜欢打妈妈,应该怎么办?男宝,从两岁开始,一旦磕着碰着,或各种原因导致的心情不好,第一反应就是打妈妈。本人全职妈妈,一直全身

1

遇到题中的这种情况,宝妈们不要生气,也不要焦虑,宝宝是到了传说中的“terrible two”(可怕的两岁)了。宝宝的语言能力有限,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只能通过动作来发泄情绪。

可怕的两岁:宝宝的第一个叛逆期

这一时期,宝宝的行为通常表现为:1、拒绝父母的要求;2、和父母唱反调;3、不理睬父母;4、不要父母搂抱,不和父母亲热;5、不呆在父母身边,从父母身边跑开。

从宝宝一岁开始,这些事情就时有发生,在两岁左右更加频繁和激烈。这是因为他们的语言功能没有发育完善,孩子不能很好地理解父母的意思,因此不能完全执行父母的意思,而且,他们还没有足够的词汇表达自己的感情和需要。所以,麻麻们会感觉,宝宝是和故意她们对着干。

孩子的否定行为表明孩子开始产生自主意识,试图了解周围的环境,建立自己的好恶观念,表达个人的需求,在现实生活中,经常表现为孩子对家长的话说“不”。虽然孩子有“自我主张”是一件积极的事情,如果家长处理不好,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不利的影响。

如何应对terrible two的暴力行为

1.妈妈必须将自己的感受告诉孩子,让他明白暴力行为是不对的

宝宝对自己动作的认知是通过父母以及周围人的相互作用获得的。因此父母要注意:要时时对宝宝的动作做出正确的回馈,当宝宝用力过猛打疼你时,你要把自己的感受告诉他:“宝宝把妈妈打疼了,妈妈觉得好痛。”同时给他示范恰当的表示好感的方法:“宝宝,如果你喜欢妈妈、喜欢小朋友就轻轻地摸一摸。”

2.引导宝宝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绪

这个时期的宝宝之所以会有暴力行为,和他们还不能很好地用语言来表达情绪有关。因为语言词汇有限,只好直接付诸于行动:用动作替代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愿望。妈妈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向宝宝示范,如何正确表达自己的愤怒情绪。

3.以积极热情的方式对孩子表现出的亲善行为予以鼓励

积极鼓励的态度会强化孩子的良好行为,使孩子表现出积极、关心的情感。


Hi,我是孩子王首席育儿顾问,持有国家高级育婴资格证,在孩子王有近5000名和我一样的育儿顾问为宝妈们提供婴儿抚触、产妇催乳、宝宝理发、营养指导、母婴护理、成长培育等服务,让当妈妈变得更简单!

2

看到文中的妈妈,想了各种办法都不太管用,想必也是很头疼了。有时候人们陷入一种思维怪圈里,就会很难跳出来,这个问题我们不妨想一想,除去一些惩罚的措施之外,如果我们采用“疏通”的方法呢?也就是说,既然孩子现在是用打妈妈的方式来发泄情绪,那么,我们是否能够帮助宝宝找到一些别的抒发情绪的方法,来代替打妈妈呢(并不是换成打爸爸)?

下一次如果宝宝再发脾气打人的时候,妈妈首先要做到心平气和,不要表现的比宝宝还激动,否则下次孩子可能还会用这种方法来引起家长的注意。

妈妈可以握住孩子的手,心平气和的跟宝宝说:“妈妈知道宝宝现在很生气,但是打妈妈的话,妈妈也会疼,不如那我们来个枕头大战怎么样/我们一起大声唱歌如何?”用一些安全的游戏方式,来帮助宝宝把这种情绪发泄出来。

总之,家长要帮助孩子认识自己的情绪,进而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游戏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3

孩子在遇到问题时打妈妈,主要是因为孩子不知道应该如何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

每个人都会有情绪,孩子也不例外。在他们很小的时候,他们表达情绪的途径通常是哭。饿了会哭,痛了会哭,总之,不高兴了他们就会用哭这种方式来表达。等慢慢长大后,他们又会学到其他的表达方式,比如,打人,咬人,扔东西等等。这些方式的习得通常是跟着身边人或是电视、电脑、手机上学到的;或者是因为偶尔试用了一次,很管用,就一直采用这种方式了。

因此,孩子发脾气打妈妈的解决办法不是坐淘气椅,打回去,冷处理,而是找到他这样做的根源,然后教给他正确的情绪表达方式。

具体来说,可以这样做:

一是检查一下自己平时生气的时候是不是会把气撒在别人身上。有时候,我们习惯性地在遇到问题时,去埋怨别人。比如,因为忘记关水龙头,把家里弄得到处都是水。我们常常会指责别人说:你总是这样,什么事都记不住。其实,这种方式往往会让孩子觉得,当我们遇到问题时,就应该把怨气撒在别人身上。于是,他们在不高兴的时候,首先想到的就是去打身边的人。因为妈妈经常照顾他,就在身边,当然就先发到妈妈身上了。

二是告诉孩子不高兴的时候如何发泄情绪。有情绪很正常,那么怎样发泄才会不伤害别人,还能不感到压抑呢?我们不妨教给孩子几种常用的方法。比如,生气了要告诉妈妈为什么生气,妈妈帮你解决。如果确实感到很委屈,可以哭出来。同时,还要告诉孩子打妈妈会产生的后果。比如,妈妈会很难过等等。

这些都需要家长长期的观察和有耐心的引导,但能够教会孩子正确对待自己的情绪,也值得。


本头条号拥有30余位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传播学背景的专家学者,将与活动号(微信公众号:亲子沟通如何说)一起,致力于推动有品质的亲子沟通,“你问我答”功能已经开启。欢迎关注!

4

对这个问题真是很有感触,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最近所学,分享观点如下:

一、常识里的两种应对方式

面对我们被打,如果不去考虑对方是一个才两岁半的孩子,我们头脑第一的应激反应可能是“打回去”。如果考虑到他才是一个2岁半的孩子,且我们大概知道一点2岁多孩子的成长特征,也学习过一些“温和而坚定”的育儿理论,可能会控制自己给他自由,任由他打,发泄一阵儿、自然平复情绪。因为,毕竟两岁多的孩子,他掌控情绪、负责情感控制的大脑额叶还没发育成熟,他们的大运动发展也刚刚建立,语言表达还不完善

二、对前面两种处理方式的分析

第一种“以暴制暴”的方式,一方面孩子会从家长的“以身作则”中模仿处理情绪的方法,下次碰到不良情绪,还是会继续选择打人的方式来处理,另外一方面,孩子的大脑回路在这些一次又一次可能“重复的践行”中得到了强化,未来,他出入社会,也很可能特别容易被“激怒”,不懂得平和的处理“不良情绪”,也很可能诱发像因为一个馒头砍人致死这样的血案。

第二种,不以“打”的方式回敬孩子,母亲控制好了情绪,没有觉得孩子打自己是不尊重长辈,不会瞎想“现在都打我,那以后还得了”这些,给予了孩子情绪发泄出来、大脑得到自然发展和成长的机会。类似冷处理这样的处理方法,已经是进了很大一步。那么,有没有第三选择呢?答案是肯定的。

三、第三选择

总的来说,这个方法是帮助孩子锻炼大脑,支持孩子从中学会未来理性的处理方式。这个方法糅合第二种接纳孩子的态度。1、接纳孩子的情绪孩子因为需求没被满足,或者我们的回应不及时等而出现的愤怒、难过和伤心等情绪,他都是正常的。就像我们的天色,有白天,也有黑夜,就像我们的天气,有晴天,也有暴风雨,情绪除了开心,快乐,满足,其它的情绪也都是正常的,是被接纳的。

同时呢,我们要与孩子的情绪在一起,感受他的情绪,并且作为妈妈,持续的学习、练习把孩子的情绪准确的描述出来,并且告诉孩子,妈妈知道你碰到这个事情、你有“这样”(针对具体事件)的情绪。

2、接纳孩子的情绪表达方式前面也有提到,孩子的语言表达还不够完善,当他们情绪生发出来,又不能很好的认识、控制(大脑发展机制)情绪之前,很可能就会动动小手,通过打的方式发泄出来。请接纳孩子的方式,但是,并不代表你要忍受着被打。3、帮助孩子平复情绪可以引导孩子打枕头,或者深呼吸,或者在不影响他人的情况下稍微吼叫的方式发泄。4、复盘引发打人的事件当孩子情绪稳定之后,带着孩子一起回顾引发脾气爆发、打人的事件,如果是孩子的某个需求没被满足、或者做某个事情不被妈妈允许,请温和的继续坚持你的原则。

如果是还可以有商量余地的事件,请教给孩子说:下次如果碰到类似的事情,请他好好的怎么表达、跟你商量。妈妈在条件允许的时候,是可以同意他的。

四、应对忌讳

  1. 当我们在帮助孩子面对自己的负面情绪的时候,有几点需要特别注意的:
  2. 千万不能把焦点聚焦在孩子打人不好、不乖这样的标签上;
  3. 千万也别借由此,说他不乖、不懂事,妈妈不再爱他、喜欢他这类的话;
  4. 也不要因为强烈的情绪和打人的动作而为事件本身的“原则”妥协;
  5. 不借由转移注意力,避开直接面对情绪。

情绪爆发的时候,正是孩子发展的时候,也犹如生病是免疫力提高的契机一样,请你也守护好孩子管控情绪的大脑。

孩子的成长也是一个过程,这些方法也不是用一次两次就立马见“效果”那种,请坚信、耐心的持续这么做,孩子的大脑一定会发展成为健康的可以有效管控自己情绪的好孩子的。

我是芳疗照护达人橙色苹果,致力于传播芳香疗法在照护儿童和家人时的应用。和万千妈妈们一起做靓丽的家庭照护达人,用国外已悄然流行的自然的方式养护美美的自己,照护自己和家人少生病,生病少去医院,去医院少用抗生素。享幸福生活!同时主要探索和实践妈妈全方位成长、提升幸福力,欢迎右上角关注。如果你觉得本文有用,欢迎分享给你爱的人。

5


两岁左右的孩子经常很让父母头疼,这个阶段的孩子有很多自己想去做的,有些是危险的,他们还会经常说不、反抗大人,这些都是他们在尝试自己的能力,体验自己自主感的方式。当他们的想法无法实现,很气愤很沮丧的感受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时候,动手打人成为了他们表达自己情绪的最直接的方式。

但这并不意味着打人是可以接受的。我们可以尝试这样做:

首先,妈妈要自己先冷静下来,做几个深呼吸。克制自己想要骂或者打孩子的冲动,因为这样做只能让孩子学习到,成人的做法和自己的一样,并不能帮助孩子改善。


其次,握着孩子的手,看着孩子的眼睛,说出孩子的感受。孩子的感受没有错,但有些行为是不可以的。我们可以说“我看出来你很生气。生气是可以的,但打妈妈是不可以的。”我们需要态度温柔,但坚定的说出不可以打人的要求。


最后,可以让孩子选择怎么做会让他们感觉更好,比如可以去纸上用彩笔乱画一会儿,或者和妈妈一起在地上跳几下来发泄情绪。给孩子选择的权利能够让孩子感觉更好,因为这样能够鼓励孩子的自主感。

6

您好,感谢您的邀请!我是高级育婴师、母婴KOL福林妈咪,很高兴能回答您的问题。


两岁半的孩子,正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时候,所以当孩子打妈妈的时候,妈妈使用打回去、冷处理,让孩子感觉到自己错了,这方式确实是比较好用的。

题主说这个不好用,不知道这里的打回去,是不是真的让孩子感觉到了疼;冷处理是妈妈告诉孩子这是不对的,然后让孩子一个人待着,还是有其他人去哄孩子。

也不知道题主有没有在孩子情绪稳定之后,是否有跟孩子讲道理,跟孩子说他打妈妈的时候,妈妈会很疼,也会哭。

当题主决定一次性让孩子改掉这个问题的时候,就要让孩子感觉到疼,感觉到妈妈的爱是有底线的,妈妈也是会感觉到疼的。

先是跟孩子摆明态度,然后任由孩子一个人待着,不要理他,直到他情绪稳定。

当孩子情绪稳定的时候,父母再去跟孩子讲道理,说打人是不对的行为,会让人感觉到疼。

但是,看到题主说孩子磕着、碰着就会导致心情不好,心情不好第一反应就是打妈妈。这种明显的迁怒他人的行为,不知道是不是宝妈无意中影响到孩子的。

首先呢,您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是不是存在“溺爱”的现象,比如说宝宝磕着碰着、摔着,宝妈在哄宝宝的时候永远把责任推到别人或别的东西身上,这样让孩子产生一种错觉:我受伤,就是别人的错!

这样确实会让孩子有迁怒他人的心理。

还有就是,在日常生活中,题主是不是那种遇到事情,就容易暴躁迁怒他人的人呢?宝妈在孩子身边待的时间最长的人,孩子很容易学会宝妈这种处理事情的方式。

孩子打妈妈只是一个行为,宝妈可以惩罚孩子,直到孩子再也不敢这么做。

但是,这个行为改了,如果不从根儿上改变孩子,孩子可能会出现其他父母不能忍受的行为。所以宝妈可以从日常生活中,思考一下孩子为什么会这样,从而用理智、冷静的方式处理孩子的问题。

孩子处在2岁这个敏感的年龄段,父母还是要多费些心思,也多冷静一些,对处理孩子问题会更有帮助。


如果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请关注@福林妈咪,每天为您推荐落地实用的育儿知识,陪伴孩子一起健康快乐的成长。(注: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7

2岁孩子进入人生第一个叛逆期,爱发脾气、爱打人,家长们应该学会如何正确引导。

1.多赞美、少批评,正面引导很重要

孩子到了麻烦的两岁,他们的自我意识开始增强,总觉得自己什么都行,能掌控全世界,所以他们开始探索,可是两岁多的宝宝能帮的事,基本以越帮越忙的居多。

我平时上班,只有周末有空做大扫除,结果还要应付这种越帮越忙:原本5分钟能拖完的地板,结果延长10分钟;用盆端来的水被她泼一地;叠好的衣服转身就被她弄散了……

我说的这些场景,大家肯定很熟悉,那个场面想想都崩溃。

每到这时,我都好想大声说句:哪儿凉快哪儿呆着去。但事实上我口是心非,从不因此否定她,相反给予肯定:朵朵长大了,能帮妈妈做家务了。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喜欢模仿大人做事,也喜欢帮大人做事,无论结果如何,都值得肯定。

如果你是个细心的妈妈,你会发现当你和别人说孩子的趣事时,无论好坏,他们都会安静听你说,过会儿可能情景重现一下。

在家不能当面否定孩子,在外面更不要和孩子对着来,要知道麻烦的两岁,在外可不好招架。

孩子到了两三岁,开始慢慢理解妈妈说话的意思,但又不能领悟透彻。

就像妈妈上班前对奶奶说,孩子不喜欢吃面条,你看平时能不能多做点面条,改变一下。可被孩子听到后,会潜意识认为妈妈说我不爱吃面条,那么我就不要吃了。

有时做错事后,孩子自己立马能察觉:或站在那里不敢动,或沉默的看着成人,或大哭起来,这意味着他们已经知道自己犯错了,作为妈妈妈,这时请选择安慰而非指责。

你之所以指责孩子无非就是让他们知道事情的严重性,既然他们已然知道,你就无需添油加醋过于指责。

就算宝宝做的事你觉得烦,你可给他们立规矩,但当着孩子的面,请管好你的嘴,不要图一时之快。你说的赞美他们懂,你否定的厌恶,他们同样知道。

2.找原因、多理解,不站在大人角度

在你看来的无理取闹,在孩子看来都有原因。

在Pizza活动中,有个爸爸独自带着孩子,不知道为何,孩子兴致不高,不像其他孩子一样积极配合。这位爸爸一开始低声劝导,后来孩子还是不配合。

噌的一下,父亲的脾气就上来了,大声斥责:你怎么这么爱无理取闹?你自己说喜欢,来了又不玩。听到父亲的斥责,孩子哇的一声哭起来。

无理取闹?我从不认为有莫名其妙的发脾气,摔东西,成人如此,小孩同样如此。

无论是精神上的不愉悦还是身体上的不舒服,都不会是毫无头绪的无理取闹,肯定有需求未被满足。

这位小男孩或许是早起没精神,或许肚子饿了,或许他喜欢红色道具老师却给了蓝色,或许就是简单的不喜欢。

孩子没被理解没被满足所以不配合,就是无理取闹吗?作为父亲,你是有多么不耐烦才对孩子说出这四个字?

在当时那个场景中,爸爸觉得孩子应认真参与,孩子需求未被父亲满足因此不配合。

这位父亲非要求孩子积极参与的行为,是不是也是某种意义上的无理取闹呢?

我们换个角度,昨天领导拒绝了你涨工资的请求,今天安排你做事,你对此心生怨气,但又不能像孩子一样撒泼,所以你就消极面对。

在我看来,这样的你也是无理取闹。

因此,当你要去批评孩子无理取闹时,请先看看自己是不是没满足孩子最简单的愿望。

当你了解孩子的需求后,你也许会发现原来我家孩子是个如此讲道理的好孩子。

END


我是朵朵妈妈,为写文章放弃减肥的职场妈妈。做及格的职场妈妈,带娃、职场、婚姻、生活,关注我们,让你每天都进步一点。

8

题主描述:男宝,从两岁开始,一旦磕着碰着或各种原因导致的心情不好,第一反应就是打妈妈。本人全职妈妈,一直全身心陪伴,不存在安全感缺失问题。期间针对打妈妈问题也试过各种办法,坐淘气椅,打回去,冷处理,都不管用,不知道这种情况到底应该怎么处理?

题主,你好!文海捞梦话育儿为你解惑!



对于很多宝妈来说,遇到宝宝磕着碰着就打妈妈的行为可能会很生气,因为妈妈认为自己全身心用在陪伴宝宝,抚育宝宝成长这件事情上,感觉自己很辛苦,宝宝不但不知道感激妈妈,却还要打妈妈,让妈妈能不生气吗?

妈妈的这种生气、恼火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其实宝宝打你并不是真的想要妈妈疼,因为他还不懂这些。 像题主家宝宝磕着碰着或者心情不好时,第一反应就是打妈妈这种情况,其实只是孩子表达情绪的一种方式。为什么呢?

就像科学育儿专家Dr.魏所言:从心理学上讲,孩子发脾气,其实是对自身无助或无力解决的事情,做出的一种“偷懒”反应,也是对你发出的一种变相的求助信号。 所以建议题主要明白宝宝的意愿,而不是“坐淘气椅、打回去、冷处理”等这类方式去对待孩子,这样很容易让孩子没有安全感,会让宝宝慢慢失去对妈妈的信任。

因为宝宝的语言能力还不能把所有的事情都描述清楚。而且对于两三岁的宝宝来说,宝宝的情绪系统已经得到发育,但宝宝的理智系统还没有得到很好的发育,所以请题主以后再遇到这种事情的时候,先要帮宝宝处理情绪问题,再处理行为问题。而不是一上来就呵斥孩子,对孩子说不准哭。这样的话,只能让孩子越哭越厉害。

比如孩子摔跤了冲妈妈发脾气,妈妈千万不要呵斥孩子,而是要跟和孩子有同感心。比如妈妈把宝宝抱在怀里对宝宝说,宝宝摔跤了是感觉疼是不是?宝宝也很伤心,还很生气是不是?妈妈的问话得到孩子的认同后, 这个时候宝宝就会觉得妈妈说到他的心坎上了,宝宝会觉得妈妈是理解他的,妈妈是爱他的,妈妈是靠得住的。

这个时候妈妈可以亲亲宝宝,根据具体情况告诉告诉宝宝下次自己要避免怎样才不会摔跤,告诉宝宝即使摔跤了也要勇敢爬起来,要相信妈妈一直是爱你的。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宝宝会越变越好的。最后祝愿你家宝宝健康快乐成长!

9

我家嘟嘟也马上两岁半了,我也被他打过,不止一次。

比如嘟嘟不喜欢洗脸,有时候,有时候因为早上赶时间,我就会强行把他抱到洗脸池边的小凳子上,一手抓着他,一手给他洗脸,有时,他会一边大叫,一边突然伸出手打我,这时候当然我也非常生气。

比如有的时候吃零食,吃了之后还要吃,因为要控制零食,所以就不给他打开包装。他就一边往我手里塞一边哭闹着说打开打开,我仍然拒绝他,他突然伸手打向我,没头没脸的打过来。

不仅是妈妈,可能爸爸、爷爷奶奶或者其他照料人,以及同龄的玩伴,都被孩子打过。

嘟嘟和姑姑家的腾腾经常一等玩,经常会抢玩具,开始腾腾会伸手打嘟嘟,嘟嘟只是愣在那里不知道干什么,后来,嘟嘟也学会了打腾腾,虽然我并没有教他,但是抢玩具的过程当中也会伸手打腾腾。

孩子为什么会打人?

我们应该探寻孩子打人背后的原因。

1、孩子打人是在表达自己的不满和抗议。

嘟嘟不喜欢洗脸,被我强行拖去洗脸,他很不高兴,但是又抗争不过,所以很生气、愤怒;他想吃零食,我拒绝给他打开,他的需求没有被满足,所以很生气,通过打人来表达愤怒的情绪。

2、孩子的大脑发育不完善,不能控制自己

孩子大脑控制自己行为的那一部分,还没有发育完善,所以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3、孩子语言发展还不太完善,不懂如何表达自己。

两岁半的孩子,虽然已经基本和人沟通,但是他的语言表达能力还有限,不足以让他来表达自己的愤怒。所以只好通过简单粗暴的动作来表达。

孩子打人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做?

1、制止。

首先要停止下来,不能支持这种行为。

有一次同学跟我说,她带孩子回爷爷奶奶家,爷爷抱着孩子,逗孩子玩儿,没想到孩子突然伸手啪啪啪,给爷爷几巴掌,同学见状很近很尴尬,没想到到爷爷不介意,反而乐呵呵的觉得孙子长了本事。

不管是打谁,打人时必须制止,不能养成这种习惯,让孩子觉得这是正常的行为,而是要让孩子懂得,打人是不对的。

2、发现孩子真正的需求。

打人背后有原因,或者是因为不满,或者是因为改变带来的不适应、压力等。想从根本上杜绝孩子打人的动因,就要关注孩子的需求,他的需求被满足,就不会发生打人的行为。

3、必要时可惩罚。

如果孩子打人的情况比较严重,要进行一定的惩罚,但不要体罚,可以把他带到一个地方,禁止他自由活动,这种惩罚一定要及时,在一个小时之内,如果隔的时间长了,孩子就不能把自己的行为与惩罚联系起来、那就起不到应有的惩戒作用。

4、转移法。

转移孩子激烈的情绪,给孩子自己喜欢的玩具,或喜欢做的事情,来转移情绪和注意力,这样孩子激烈的情绪过去之后,也就不会出现打人的行为。

5、让孩子认识自己的情绪。

可以通过读绘本,玩假扮游戏等,让孩子认识自己的情绪,学习使用正常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行为。比如嘟嘟学会了说,我生气了。当他表达了自己的情绪后,就不会使用打人的方法。

所以,孩子打人并不是孩子变坏了,也不有意为之,而是他的发育特点决定的。妈妈们大可放心。

10

孩子才两岁半,有时候发脾气打人,我会觉得:他还是个孩子嘛,就忍一忍吧,可是孩子经常这样一有脾气就打人的话,确实会让妈妈有点不知所措……

说实话,如果是以前的我,肯定是心里不悦,想着“这孩子怎么一有脾气就打人啊”,但是表面还会忍耐着,假装不理睬、不介意,或者随便说一句“不可以打人哦!”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但是后来我越来越发现,你越是不去解决,这个问题就一直存在:孩子会一发脾气就打人。




我一个朋友的女儿,4岁6个月,如果有什么不开心,她就会大发脾气、打人。 都已经四岁半了,脾气还是很大。孩子是独生女,家里条件也不错,所以全家都是围着孩子一个人转,只要孩子有什么需要,都会满足她。

记得有一次,在公园遇到朋友带着女儿在玩。我在跟朋友聊天,孩子在和奶奶玩捉迷藏,宝宝跟奶奶说:“我让你藏哪里你就藏哪里。”奶奶点头说:“好,好。”于是奶奶就猫着腰藏在了宝宝指的角落里,奶奶如果头露出头了,孩子就会很着急地大喊:“现在不要出来!我还没让你出来呢!”于是奶奶的腰猫得更低了,十分配合地把头往下低。

玩的次数多了,奶奶商量着劝孩子不玩了,结果孩子大发脾气,一边打着奶奶准备伸过来拉她的手,一边生气地说:“哼!我不要走!我还要玩!”最后,奶奶只好说:“好了好了好了,再玩一次”,接着陪孩子玩捉迷藏的游戏。

举这个例子呢,其实是想说:现在孩子才两岁半就“允许”或者默认孩子发脾气的时候打人是可以的;那么,慢慢地,就会变成孩子遇到不顺心的事时,就会有“发脾气、打人”这个条件反射,形成这个不好的习惯。


像两岁多的孩子,还不能够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和需求,我们可以做什么呢?

首先

大人先要学会发声,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

孩子发脾气打大人,如果大人不愿意、不喜欢,就直接告诉孩子:

“你这样打我,我很不喜欢,心里很不舒服。”“我不喜欢你打我,也不喜欢别人打我。”

其次

教会孩子怎么发泄自己的情绪。

孩子的需求没有满足,所以才会不开心、生气,我们不允许他用打人的方式发泄自己的不开心,那就教会他可以用什么方式发泄自己的不开心。



①我们可以跟孩子说:如果你很生气,可以大声地跟我说:“我很生气!我真的很生气!”

【分享】推荐一个孩子发泄情绪的小游戏——“喷火龙”:

让孩子跟着你一起扮演“喷火龙”,尝试做喷火龙的动作,把大大的火气吐出来,孩子会很喜欢的!也可以跟孩子一起读读绘本《我变成一只喷火龙了!》



②如果孩子就是控制不住自己,一发脾气就是想要打人,就告诉孩子:“如果你不开心,想打一打,可以打这个皮球,可以朝着没人的地方打,但是不可以打人!”

另外,一旦孩子有一次做到了生气的时候没有打人,就给予孩子大大的表扬,这样他肯定会越来越棒的!

以上是我的回答,希望能够给到你帮助或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