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刻尔克战役,又被称之为敦刻尔克大撤退。1940年,德国装甲兵在曼施坦因计划的带领下,疯狂地向法国北部边境挺进。
他们穿过阿登森林,陆续攻占了波兰、比利时、卢森堡,随后进入法国境内。在号称钢铁长城的马奇诺防线跟前,德军内外夹击,彻底征服了法国大陆。
这个时候英法联军做出了一个非常明智的选择,那就是保存有生力量,选择撤离法国大陆。当时40万英法联军,全部朝着敦刻尔克撤退,背后的英吉利海峡,几乎成了他们最后的希望。
希特勒的命令,给了英法联军生还的希望。
当40万英法联军进入敦刻尔克的时候,德国的装甲部队,也分三个方向朝着敦刻尔克逼近,最近的德国装甲部队,距离敦刻尔克港口,只有10英里的距离。
很显然,如果德国军队继续往前进一步,那么一场大战将不可避免地再次展开。可是这个时候,也就是在1940年5月24号当天,希特勒的命令改变了世界格局。
希特勒下令装甲部队停止前进,与此同时,希特勒派遣了德国的空军,对敦刻尔克港口发起了空袭。
很显然,这样的命令使得德国错过了一次彻底消灭英法联军的好机会。这么一来英法联军利用船只,得以顺利撤军,德国空军并没有消灭英法联军的主要力量。
这在德国前线指挥古德里安看来,是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眼看着就要占领敦刻尔克了,希特勒这脑子里是灌了水么?其实希特勒是有自己的考虑。
- 第一,敦刻尔克地区地势低洼,沼泽遍布,装甲部队一旦陷入这些沼泽地,是很难被拖出来的。这首先就将自己陷入了不利的境地。
- 第二,A集团军群总司令伦斯德曾经向希特勒提出建议,应该让敦刻尔克地区的装甲部队停止前进,改换步兵进攻,希特勒当时也是赞成这个想法的。
- 第三,希特勒的所有筹码都是这批装甲部队,而英法联军的实力依旧还在,如果背水一战,希特勒将损失惨重,况且德国空军司令戈林曾经保证过,以空军的力量,足以消灭英法联军。
希特勒是当时德国的元首,他考虑的是对全局的判断。一场战争的胜负决定不了什么,只有保存手里的有生力量,才能够有更多的胜利。
如果希特勒的装甲部队,没有停止前进。
希特勒的命令发出以后,英法联军当着德国装甲部队的面,一点点撤离了法国大陆,此次撤军一共撤走了33.6万人,战死了2.8万人,被俘虏了4万人。
由此可见英法联军的主力部队保存了下来,为日后的反攻,留下了有生力量。当然了,我们也看到了英法联军也是有伤亡的,因此德军并没有彻底放弃进攻。
有生力量虽然保存了下来,但是英法联军将所有重型武器,全部留给了德国军队,这为日后英国大陆的防守带来了困难。不过总比全军覆没要好得多。
如果当时希特勒没有下令停止前进,那么世界格局肯定是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
- 首先,英法联军大面积选择投降,联军的有生力量荡然无存,那么英国和法国就不可能再有与德国一较高下的可能。希特勒将会在最短时间内一统整个欧洲。
- 其次,英法联军选择与德军决一死战,这种概率比较小,但是如果真的发生了,那么德国装甲兵可就麻烦了,加上沼泽地的干扰,双方或许会死伤惨重。尽管英法联军全军覆没,可德国军队也定然是损失惨重。希特勒在短期内将无力讨伐其他国家。
不管出现哪种情况,德国一定会缓过劲儿来,一统整个欧洲。二战的欧洲战场,虽然英法联军惨败,可是后来他们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如果没有这支有生力量的话,将来德国兵败苏联以后,欧洲大陆其实也很难翻身,所以说敦刻尔克大撤退,从全局来看,是有很大好处的。
希特勒是否有其他的顾虑?
希特勒的装甲兵几乎是天下无敌的,可是希特勒的海军,其实并没有成多大气候。为此希特勒始终不能真正涉足英国领土。
德军除了用飞机轰炸英国本土之外,在海上其实并不是英国皇家海军的对手。为此希特勒的这次停止进攻,或许是希望与英国有和谈的余地。
如果这部分英国军队在法国战场上彻底被消灭,那么英国肯定会毫不犹豫地全民投入对抗德国的战争中去,这不利于希特勒的全盘计划。
如果英国在欧洲大陆上,那么德国自然是毫无顾忌地将英法联军彻底消灭。可问题就在于英国不在欧洲大陆之上。
为此希特勒想要先稳住英国,毕竟当年丘吉尔在是否参战的问题上,是犹豫过的。如果这次把英国军队给放回去,那么丘吉尔定然会改变对德国的看法,这种策略的确有利于德国更好地打扫欧洲战场。
一旦欧洲大陆被彻底征服以后,德国的海军力量也已经装备完成,那就可以朝着英国发起总攻了,这就是秦王灭六国的策略,稳住遥不可及的齐国,灭了其他五国以后,孤立无援的齐国自然是不战而降了。
总结:希特勒的决定,改变了世界历史。
当初希特勒如果没有从政治上做出过考虑,那么德国军队必然会消灭英法联军。这么一来整个欧洲大陆,将没有德国的对手。
为此希特勒便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横扫整个欧洲大陆。当时苏联还处于摇摆不定的状态,这是希特勒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可惜他没有把握住。
参考资料:《二战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