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这里面有一个问题要纠正,王莽篡汉是真的,并且是公开的!天下刘姓掌握者不少兵马,所以人心向汉是很正常的!打着恢复汉室的名义,道义上也会得到支持。但是曹操有生之年是没有篡汉的,一直以汉朝丞相、最后是魏王自居。真正篡汉的是魏文帝曹丕,曹丕登基追封曹操为魏武帝!

接下来我们来分析王莽篡汉和曹丕篡汉之间的差别:

王莽得位的方式是以外戚干政宫廷政变的方式,获得的政权。这种变化,不像曹魏取得政权是由下至上的根基牢固,由于是自上而下的变化,没有基础民意和朝外地方大员的支持。而朝中大臣权贵必然会在利益分配被打破的情况下反对王莽篡汉。另外一点是王莽虽然是取得了政权,但并没有许多天下所有的军权。一个没有取得天下绝对军权的人,控制政权但却不能巩固政权。天下其他握有兵马之人必然会,揭竿而起。无论是真心向汉,还是打着恢复汉室的名义,收买势力都是可以的。说白了有些操之过急和得位不正。另外王莽篡位以后,本来应该以着手稳定政权,和收拢天下军权为首要任务。王莽却采取了制度改革,这样又不仅仅得罪了士大夫阶层,又得罪了原有的地主阶层,所以随着不同阶层的反抗,让刚刚建立不久的王莽政权腹背受敌。至于是不是人心向汉,不得而知,但除了农民阶层,其他阶层都想要推翻这个政权!

曹丕取得帝位的方式,采用强大武力逼迫汉献帝,禅让地位的方式取得的。曹丕篡汉时天下已经三分,其中魏蜀吴三家以曹魏一家实力最强,边境战争虽多,但是边境线相对稳定。汉朝末年天下军阀混战,在镇压黄巾之乱平定天下其他诸侯过程当中曹操积蓄了强大的能力,采取胁天子以令诸侯并迁都到自己的大本营许昌,可以说朝中文武绝大多数都是曹操的家将家臣!长江以北,各个郡的太守边境镇守的武将,也都是曹操选拔委任。在经历几次对朝中反抗大臣清洗,就算曹操篡汉自立,也没有谁敢反对也没有能力来反对。但是曹操始终没有做出僭越之事,到最后去世也仅仅是做到魏王的位置!最后有自己的儿子曹丕完成篡汉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即使是自己手握天下之兵,曹丕也还是比较注重个人声誉,并没有将皇帝直接废除或者刺杀,而是采取禅让的方式取得帝位。虽然以汉室正统自居的刘备,和偏安东吴的孙权,并不承认。但是魏国内部政权是承认的,并没有太大的分歧。曹操和曹丕在位时,对统治区农业商业文化相当重视,对外作战也以胜利居多,所以统治区的人民对曹丕篡汉也几乎没有反抗,所以说民心不向汉也属于正常。

淦珩读历史,读的是一种情怀。欢迎大家切磋指教,点赞留言!

最佳贡献者
2

前言:孟圣有云,“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人心是什么,人心就是谁能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一、新蟒篡的西汉

西汉自高祖刘邦鼎定天下后,休养生息,减少赋税,鼓励耕种。文帝景帝时期继续不断给老百姓减担子,百姓安居乐业,君民齐努力,开创了西汉王朝第一个盛世。皇位传到了汉武帝后,汉武帝对内打压豪强、贵族,对外厉兵秣马,让汉朝的综合国力得到空前发展,打败了强大的草原帝国-匈奴,让汉朝的疆域推到了长城以北,阴山地区,收复了陇西、北地、云中、雁门,新增了朔方和五原2个郡;西边打通了河西走廊,保障了丝绸之路的畅通,新增张掖、金城、武威、敦煌和酒泉5个郡;南方征服南越国(大致在广东、广西和越南北部),新增南海、苍梧、合浦、交趾等10个郡;东南边消灭闽越国(大致在浙江南部和福建),新增领土全部划归会稽郡;西南边征服夜郎等国(大致在川贵黔地区),新增武都、益州等7个郡;东北边征服朝鲜(大致在朝鲜半岛西部),新增乐浪等4个郡。文治武功达到了巅峰,国人的自豪感爆棚,汉武帝晚期有感军事频繁,对百姓造成了不好的影响,开天辟地头一回地以皇帝之尊下了罪己诏,决心与民休息,这段辉煌的时期被誉为汉武盛世,是西汉的第二个盛世。

汉武帝临终之时,将辅佐皇帝的重任托付给霍光,霍光大权独揽,却以周公自居,尽心竭力辅佐汉昭帝,继续稳步发展,到了汉宣帝时,整顿吏治,严惩贪官,设计常平仓,减少百姓负担,对外依然不负众望,把刚有点死灰复燃的匈奴切实的打趴下了,呼韩邪单于亲往长安请降,史称昭宣中兴,这是西汉第三个盛世。

宣帝后为元帝,元帝的皇后叫王政君,王政君娘家侄子叫王莽,正是这层关系,让王莽以外戚的身份慢慢攫取权力,直至篡汉,但是他篡汉以后考虑的不是发展国家,而是制定各种不切实际的政策,搅的民不聊生,同时不断压榨百姓,最终激起了绿林、赤眉大起义,推翻了他的新莽。

二、曹魏篡的东汉

东汉是建立在世家大族的支持下的,皇室和世家被捆绑在了一起,牵一发动全身,偏偏几代皇帝身体素质都不太行,皇帝换代频繁,世家大族越发坐大,他们在地方上的影响力到了东汉后期甚至可以和皇室比拟,加上皇帝年幼带来的外戚持续干政,为了平衡控制,宦官势力也崛起了,外戚,宦官,朝廷,你争我斗,经济没人抓,政治没人抓,国家陷入一片黑暗,老百姓的耐心、信心、忠心都在不断地消磨,直至一声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席卷全国各地的黄巾起义爆发,虽然最后起义被平定了,但是起义带来的结果是很难消除的,汉室的皇权威望都所剩无几了,地位越来越强大,中央越来越弱小,董卓进京以后,中央更是一点权力都没有,四世三公家的袁术,竟然在群雄割据时直接称帝,进一步打击了汉室的威望,老百姓对汉已经没有多少信心了,这为曹魏代汉夯实了基础。

结语;王莽篡的是一个有着辉煌历史的王朝,篡位以后又不好好管理国家,激起起义,自然人心向汉。曹魏篡的东汉已经从根子上烂起的朝代了。这就是问题答案!

谢谢大家阅读!欢迎大家给予意见,不胜感激!

3

王莽篡汉是真的,并且是公开的。但是曹操有生之年是没有篡汉的,一直以汉朝丞相、最后是魏王自居。真正篡汉的是魏文帝曹丕,曹丕登基追封曹操为魏武帝!

王莽得位的方式是以外戚干政宫廷政变的方式,获得的政权。

曹丕取得帝位的方式,采用强大武力逼迫汉献帝禅让的方式取得的。曹丕篡汉时天下已经三分,其中魏蜀吴三家以曹魏一家实力最强,边境战争虽多,但是边境线相对稳定

综上,王莽篡位时,人心已经不向着汉了,西汉末年土地兼并严重,皇帝昏庸无能,百姓早于麻木,以至于王莽篡汉时连刘氏宗族都说不出啥来,后来百姓又怀念汉朝,完全是王莽瞎改革自己作的,若是王莽不折腾,估计也就不会有东汉了。曹丕篡汉时,国内无人反抗,可见人心也不向汉。

4

王莽篡位时,人心不是向汉,而是非常期待改朝换代。

西汉末年,人口激增,土地兼并严重,贫富差距极大,社会矛盾加剧,整个社会犹如处在一个高压锅,随时都有崩盘的危险。

归根结底,是因为人口太多的原因。西汉见于户口统计的人口数据就已经是6000万多了,此外还有很多依附地方富豪的隐形人口,对于西汉当时的土地开发水平和生产技术能力,是无法提供这么多物产的。很多农民失去土地成为流民,这个日益成为严峻的社会问题。

西汉的官僚贵族阶级经过200多年发展,在政治上、经济上已经成为成为势力盘根错节的世家贵族。他们占据着大量的社会资源,能清楚的看到社会问题,却都不愿意拿出家产来缓解激烈的社会矛盾。

这时,王莽作为底层人们的救星,高层人们的利益代言人出现在了政治舞台上。他有着高尚的品德,使得整个社会都认为由他来做国家领导人会对自己有保障。所以,王莽可能是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唯一的一个民选皇帝,宫廷政变发生的悄无声息。王莽建国,众望所归。

可是,当王莽坐上了那个位置以后,才发现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地矛盾、贫富矛盾,这些都是赤裸裸的经济利益,不可能由道德来挽回。王莽可能约谈过几个世家贵族,结果都不是很好。

于是,他开始利用经济手段,希望能够通过税收政策劫富济贫。可是经济改革没有带来预期的效益,反而形成了恶性通货膨胀,老板姓的钱都补贴给了掌握大量资源的贵族,底层民众怨声载道。

王莽眼看政策即将失败,他开始利用行政命令强制推行国有化、盐铁官营等政策。这种一刀切的做法又深深伤害了以前对他抱着很大期望的贵族世家。王莽的执政根基,在短时间内接连失去。

这才有了地方豪杰一举事,很多贫苦百姓都跟着起义的事情。

在王莽末年,老天好像在跟他作对,天灾人祸不断,更加加剧了社会动荡。在西汉末年,虽然日子艰难,好歹还能活命。在王莽改革失败后,老百姓连一口活命的粮食都没了。自此,人心思汉。

最后,刘秀依靠着汉朝的号召力,重新建立起了国家。其实,是当时经过战乱,损失了大量人口,人地矛盾已经解决了,人心思安,东汉政府才能够快速建立政权。

至于曹丕篡位时,曹操已经为此筹备了10年之久。当时天下有两个朝廷,一个是汉,一个是魏。曹操为了顺利篡位,拉拢了很多在汉朝朝廷做官的人进入了魏国朝廷。当曹丕篡位时,几乎没有什么人为汉死节。因为,汉朝的官员已经与曹魏无缝对接了。

如果没有曹魏,单凭东汉末年的连年大战,普通老百姓连活下去的粮食都没有。曹操开辟了军屯制,给了这些流民一口粮食。他们自然对曹操感恩戴德,也不会说人心向汉了。

5

你和你男朋友分手太多次了,你还会想复合吗?

老百姓也累了,谁他妈当皇帝不是一样啊;

姓刘的不行就换个人呗

6

“帝王将相、宁有种乎?”陈胜造反之时,就已经喊出了这种反血统论的口号。陈胜、吴广虽败,可得天下的刘邦,不过一泗水亭长,妥妥的草根皇帝,百姓早就没了天下当姓什么死脑筋,谁当皇帝不都是种粮吃饭?所以百姓更期盼老天爷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皇粮国税交完后,自己能多余些粮食,一家老小不为吃食发愁,谁当皇帝真的不重要。反而心里想的是谁能让大家日子过得好,就支持谁!这是得民心者得天下,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理论基础。

所谓“皇权神授”,皇室正统,篡位僭越,礼教制度,都是儒家为向皇家表达忠心,不断去完善出来的求生求荣之道,而且南宋之后,对中华文明的戕害越深。儒家文化,有经典有糟粕,而越早的学说中,精华越多,后世言论是糟粕越重。什么王莽篡位,曹操为汉贼,这都是后世儒家为其血统论给加上去的罪名,至今还在影响国人,可见荼毒之深,流毒之久,令人心颤!

王莽所谓篡汉,老百姓反对了吗?起来造反了吗?其实并没有,就如前面所述,朝堂上的更迭,只要不把百姓裏入战乱,与他们何干?所谓人心向汉,纯粹是无稽之谈。

可王莽登基后,并不安于只当个皇帝,而是想改革社会,大家现在都戏称王莽是穿越者,王莽新政做了一大堆土地改革的尝试,思想之先进,几乎于2千多年后的土地政策相似。只是王莽理念太过于先进,改革总会受到传统利益者的抗拒,总会有一些挫折和失败,结果这些负面的东西被利用,这才无法进行下去。这是一次失败的社会实践,并非是其身份不正所至。

曹操则更是被后世儒家严重污名化之人,就连题主都仍在抹黑曹操。当然题主算不得“大儒”,不过就一受毒再传毒之人。

曹操终其一生,都是汉臣,没有篡位之说,尽管他有了这方面的能力。人家没做就是没做,法不诛心,何况曹操是否有此“心”都无法确定。

东汉末年的战乱,是黄巾军起义引发,平乱过程让中央集权衰落,地方诸侯并起,战乱在黄巾之后仍在频发,老百姓就求个平稳生活都不能。而曹操在平黄巾后,再平诸侯,统一北方,让百姓生活回归正常,这是老百姓愿意而拥护的。如不是赤壁之战失败,国家将再回大一统时代,反而对举国百姓是大好事。而赤壁之战后,曹操并没为自己之名再起战端,而是与民休养生息,是深受百姓爱戴的。至曹丕代汉,大魏推行新政,经济、人口快速恢复,人民生活平安,谁会去反曹丕?反而是刘备、诸葛亮,为一己之私,穷兵黩武,不断挑起战事,为百姓所厌。这也是孔明六出祁山,始终不能如刘邦出陈仓而夺天下的政治原因。关中无百姓响应孔明,反同仇敌忾防蜀汉作乱。

这才是历史真相,大部分人被三国演义作者的政治立场给带偏了,孙刘、周瑜、诸葛亮才是逆时代潮流者,给百姓带来灾难之人。




7

首先,王莽篡位时,人心已经不向着汉了,西汉末年土地兼并严重,皇帝昏庸无能,百姓早于麻木,以至于王莽篡汉时连刘氏宗族都说不出啥来,后来百姓又怀念汉朝,完全是王莽瞎改革自己作的,若是王莽不折腾,估计也就不会有东汉了

曹操篡位时,士大夫阶层还是向汉的,百姓的心估计就没那么向了,早在董卓之前就有农民起义了,民间饿殍满地,生灵涂炭,早就对东汉失望透顶了,后世有这种感叹,完全是出于同情汉献帝这个弱者和封建纲常思想的作祟

看历史要从当时的人民的角度看,而不只是停留在那些士大夫史家的笔记上,如果说真有一个朝代灭亡时还是有很大民心的,那就是宋朝,南宋崖海之战数十万军民跳海殉国也是民心所在的最好印证

8

造反和分裂不一样,偶有造反,群起攻之。

诸侯分裂,都在拢固自己的实力。

9

王莽篡汉自立时,西汉江山还没失去民心,依然还得百姓拥护,所以人心向汉。曹操手握东汉大权、之子曹丕废汉建魏时,东汉己彻底名存实亡、已因东汉腐败也彻底失去百姓拥护,所以曹丕篡位时,东汉己失去民心。

10

其实我一直都在想一件事,为什么诸葛亮一定要认定曹操是曹贼,他想反的是曹操还是后面的五胡乱华,我对曹家三代人有八个字总结:“生性多疑,刻薄寡恩”,不是说他们没有恩赐,而是怀疑心更重,其实很多历史都是有迹可循的,宋朝为什么重用文人因为他得位不正,宋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弟弟赵光义斧声烛影,而且宋朝重用的根本就不是文人,而是帝王本身的思想。而诸葛亮说曹贼窜汉,他儿子还就做成了,曹丕登基后追谥曹操为魏武帝,如果对应着生前那诸葛亮骂的不对,但是死后就是啊,诸葛亮也没骂错,所以汉室将亡也乃天数,没有永恒的存在,任何王朝都有自己的终结命数。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