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国玉玺是我国古代皇权的象征,而题干中所提到的这块,是最正统也是最神奇的一块。
下面悦史君追根溯源,大家见识一下:
公元前228年,秦军攻破赵国,秦王嬴政得到了梦寐以求的和氏璧。
和氏璧本是楚人发现,后来被赵国拿走,还留下了“完璧归赵”的典故。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天下,自称始皇帝,命丞相李斯用和氏璧雕刻传国玉玺,方圆四寸,上有纽交五龙,正面刻有李斯所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篆字,以作为“皇权天授、正统合法”的信物。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乘龙舟过洞庭湖,风浪骤起,龙舟将倾,秦始皇将传国玉玺抛入湖中才止住风浪,但玉玺由此失落。
公元前211年,华阴平舒道有人无意中发现了传国玉玺,呈送给了皇帝,传国玉玺再次出现。
公元前207年,沛公刘邦兵临咸阳城下,秦王子婴跪捧玉玺投降,秦朝灭亡。
此后,历代帝王都以得到传国玉玺为符应,作为正统皇帝的证凭。
西汉末年,外戚王莽篡权,建立新朝,将传国玉玺从长乐宫王太后处夺走,王太后将传国玉玺摔破一角,皇帝王莽令工匠以黄金补之。
新朝末年,王莽兵败被杀,禁卫军校尉公宾得到传国玉玺,将它献给了更始帝刘玄。
公元25年,赤眉军杀刘玄,立刘盆子为帝,传国国玺易主刘盆子。
刘盆子兵败后,将传国玉玺拱手奉于汉光武帝刘秀。
东汉末年,宦官专权,袁绍入宫诛杀宦官,段珪等人携帝出逃,传国玉玺失踪。
汉献帝时,董卓作乱,孙坚率军攻入洛阳,在城南甄宫一井中发现传国玉玺,孙坚将它秘藏于妻子吴氏处。
后来,袁术把吴氏抓起来,夺走了传国玉玺。
袁术死后,荆州刺史徐璆把传国玉玺带到许昌,献给汉献帝,传国玉玺再次回归东汉朝廷。
东汉延康元年(公元220年),曹丕篡汉建魏,改元黄初,命人在传国玉玺肩部刻隶字“大魏受汉传国玺”,以证明他不是“篡汉”。
曹魏咸熙二年(公元265年),司马炎篡魏建晋,改元泰始,传国玉玺归晋。
西晋永嘉五年(公元311年),前赵皇帝刘聪俘虏晋怀帝司马炽,传国玉玺归前赵。
后来,后赵石勒灭前赵,得到传国玉玺,于右侧加刻“天命石氏”。
冉闵叛后赵,建立冉魏王朝,得到传国玉玺。
由于冉魏四处攻杀胡人,被重兵围困,向东晋军救援,传国玉玺被东晋将领骗走,并以三百精骑连夜送至首都建康(今南京),由此,传国玉玺重归晋朝司马氏囊中。
南北朝时,传国玉玺历经宋、齐、梁、陈四代更迭。
隋朝一统华夏,将传国玉玺收入隋宫。
隋朝大业十四年(公元618年),隋炀帝杨广被杀,萧皇后带着隋炀帝的孙子杨政道及传国玉玺遁入漠北突厥。
唐朝初年,由于没有传国玉玺,唐太宗李世民刻数方“受命宝”、“定命宝”等“玉玺”,聊以自慰。
唐朝贞观四年
(公元630年),萧皇后与杨政道背弃突厥返归中原,传国玉玺归于唐朝。唐朝天佑四年(公元907年),朱全忠废唐哀帝,夺传国玉玺,建后梁。
后梁龙德三年、后唐同光元年(923年),李存勗灭后梁,建后唐,传国玉玺转归后唐。
后唐清泰三年(936年),后唐大将石敬瑭引契丹军至洛阳,后唐末帝李从珂怀抱传国玉玺登玄武楼自焚,传国玉玺就此失踪。
后周太祖郭威遍索传国玉玺不得,无奈镌“皇帝神宝”等印玺两方,一直传至北宋。
宋哲宗时,有农夫于耕田时发现传国玉玺,送至朝廷,经十三位大学士依据前朝记载多方考证,认定乃始皇帝所制传国玺,到也有不少人怀疑是假的。
北宋末年,宋徽宗好风雅,增刻印玺十方,意在淡化传国玉玺的地位。
北宋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金兵破汴梁,宋徽宗、宋钦宗二帝被掠,传国玉玺被金国掠走,此后便销声匿迹。
元朝至元三十一年(公元1294年),传国玉玺突然出现在大都,落入权相伯颜之手。
后来伯颜将元朝收缴的各国历代印玺统统磨平,分发给王公大臣刻制私人印章,传国玉玺有可能被摧毁。
元朝至正二十八年(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建康称帝,号大明,改元洪武。
明军多次北伐,大将徐达深入漠北,主要目的便是索取传国玉玺,但最终还是无功而返。
明孝宗时,曾有人进献所谓“传国玉玺”,明孝宗认定为赝品而未采用。
皇太极灭了蒙古林丹汗后,林丹汗的后裔献出所谓元朝传国玉玺,上面刻着“皇帝之玺”。
清朝初年,紫禁城里有御玺39方,其中一方就是皇太极的“传国玉玺”。
乾隆年间,清高宗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钦定这块“传国玉玺”为赝品,只是聊以充数。
清朝末年,这块“传国玉玺”存放沈阳故宫。
1912年,民国成立,清朝灭亡,但依据优待条件,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仍盘踞紫禁城。
1924年,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被冯玉祥驱逐出宫,这块“传国玉玺”也不见踪影。
冯玉祥的部将鹿钟麟等人追索这块“传国玉玺”,但并没有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