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传国玉玺是我国古代皇权的象征,而题干中所提到的这块,是最正统也是最神奇的一块。

下面悦史君追根溯源,大家见识一下:

公元前228年,秦军攻破赵国,秦王嬴政得到了梦寐以求的和氏璧。

和氏璧本是楚人发现,后来被赵国拿走,还留下了“完璧归赵”的典故。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天下,自称始皇帝,命丞相李斯用和氏璧雕刻传国玉玺,方圆四寸,上有纽交五龙,正面刻有李斯所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篆字,以作为“皇权天授、正统合法”的信物。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乘龙舟过洞庭湖,风浪骤起,龙舟将倾,秦始皇将传国玉玺抛入湖中才止住风浪,但玉玺由此失落。

公元前211年,华阴平舒道有人无意中发现了传国玉玺,呈送给了皇帝,传国玉玺再次出现。

公元前207年,沛公刘邦兵临咸阳城下,秦王子婴跪捧玉玺投降,秦朝灭亡。

此后,历代帝王都以得到传国玉玺为符应,作为正统皇帝的证凭。

西汉末年,外戚王莽篡权,建立新朝,将传国玉玺从长乐宫王太后处夺走,王太后将传国玉玺摔破一角,皇帝王莽令工匠以黄金补之。

新朝末年,王莽兵败被杀,禁卫军校尉公宾得到传国玉玺,将它献给了更始帝刘玄。

公元25年,赤眉军杀刘玄,立刘盆子为帝,传国国玺易主刘盆子。

刘盆子兵败后,将传国玉玺拱手奉于汉光武帝刘秀。

东汉末年,宦官专权,袁绍入宫诛杀宦官,段珪等人携帝出逃,传国玉玺失踪。

汉献帝时,董卓作乱,孙坚率军攻入洛阳,在城南甄宫一井中发现传国玉玺,孙坚将它秘藏于妻子吴氏处。

后来,袁术把吴氏抓起来,夺走了传国玉玺。

袁术死后,荆州刺史徐璆把传国玉玺带到许昌,献给汉献帝,传国玉玺再次回归东汉朝廷。

东汉延康元年(公元220年),曹丕篡汉建魏,改元黄初,命人在传国玉玺肩部刻隶字“大魏受汉传国玺”,以证明他不是“篡汉”。

曹魏咸熙二年(公元265年),司马炎篡魏建晋,改元泰始,传国玉玺归晋。

西晋永嘉五年(公元311年),前赵皇帝刘聪俘虏晋怀帝司马炽,传国玉玺归前赵。

后来,后赵石勒灭前赵,得到传国玉玺,于右侧加刻“天命石氏”。

冉闵叛后赵,建立冉魏王朝,得到传国玉玺。

由于冉魏四处攻杀胡人,被重兵围困,向东晋军救援,传国玉玺被东晋将领骗走,并以三百精骑连夜送至首都建康(今南京),由此,传国玉玺重归晋朝司马氏囊中。

南北朝时,传国玉玺历经宋、齐、梁、陈四代更迭。

隋朝一统华夏,将传国玉玺收入隋宫。

隋朝大业十四年(公元618年),隋炀帝杨广被杀,萧皇后带着隋炀帝的孙子杨政道及传国玉玺遁入漠北突厥。

唐朝初年,由于没有传国玉玺,唐太宗李世民刻数方“受命宝”、“定命宝”等“玉玺”,聊以自慰。

唐朝贞观四年

(公元630年),萧皇后与杨政道背弃突厥返归中原,传国玉玺归于唐朝。

唐朝天佑四年(公元907年),朱全忠废唐哀帝,夺传国玉玺,建后梁。

后梁龙德三年、后唐同光元年(923年),李存勗灭后梁,建后唐,传国玉玺转归后唐。

后唐清泰三年(936年),后唐大将石敬瑭引契丹军至洛阳,后唐末帝李从珂怀抱传国玉玺登玄武楼自焚,传国玉玺就此失踪。

后周太祖郭威遍索传国玉玺不得,无奈镌“皇帝神宝”等印玺两方,一直传至北宋。

宋哲宗时,有农夫于耕田时发现传国玉玺,送至朝廷,经十三位大学士依据前朝记载多方考证,认定乃始皇帝所制传国玺,到也有不少人怀疑是假的。

北宋末年,宋徽宗好风雅,增刻印玺十方,意在淡化传国玉玺的地位。

北宋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金兵破汴梁,宋徽宗、宋钦宗二帝被掠,传国玉玺被金国掠走,此后便销声匿迹。

元朝至元三十一年(公元1294年),传国玉玺突然出现在大都,落入权相伯颜之手。

后来伯颜将元朝收缴的各国历代印玺统统磨平,分发给王公大臣刻制私人印章,传国玉玺有可能被摧毁。

元朝至正二十八年(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建康称帝,号大明,改元洪武。

明军多次北伐,大将徐达深入漠北,主要目的便是索取传国玉玺,但最终还是无功而返。

明孝宗时,曾有人进献所谓“传国玉玺”,明孝宗认定为赝品而未采用。

皇太极灭了蒙古林丹汗后,林丹汗的后裔献出所谓元朝传国玉玺,上面刻着“皇帝之玺”。

清朝初年,紫禁城里有御玺39方,其中一方就是皇太极的“传国玉玺”。

乾隆年间,清高宗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钦定这块“传国玉玺”为赝品,只是聊以充数。

清朝末年,这块“传国玉玺”存放沈阳故宫。

1912年,民国成立,清朝灭亡,但依据优待条件,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仍盘踞紫禁城。

1924年,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被冯玉祥驱逐出宫,这块“传国玉玺”也不见踪影。

冯玉祥的部将鹿钟麟等人追索这块“传国玉玺”,但并没有下文。

最佳贡献者
2

传国玉玺,作为一个王朝定鼎不可忽视的重要物件,一直都被各方势力做看重。尤其是到了一个王朝衰亡的时候,传国玉玺更是代表了一种大义的名分,被历朝历代所争夺。历史上传国玉玺,其实更多的指的是用和氏璧雕琢的那一块,这个从秦朝传下来的玉玺,据说一直流传到了五代十国时期,朱温篡唐的时候,根据史书记载明显是从汉传下来的那块玉玺。石敬塘勾结契丹造反的时候,后唐末帝李从珂和曹太后带着玉玺在玄武楼自焚,玉玺就此下落不明。又有传说宋哲宗时期曾有农夫捡到传国玉玺,但后来被诸多人鉴定为伪,虽然明清时期有诸多传说,传国玉玺现身的消息,但基本上都是假的,1924年溥仪被驱逐出皇宫的时候,还被追索传国玉玺,但并无下文。也因此不少人质疑这个玉玺是假的,不过既然身为传国玉玺,那么作为皇帝颁布法令的关键物件,应该有盖印的官方文书,这似乎可以证明传国玉玺存在的真实性。实际上不但没有传国玉玺盖印的官方文书,其实也根本就不可能有这样的文书。因为皇帝在平常处理文书的时候,根本不会用到传国玉玺,而是六印。在琅琊榜中,小皇帝为了不让谋朝篡位的人成功,曾经命人将六印带出宫去,而不是传国玉玺出去,可见这六印才是皇帝平素下达旨意所常用的印玺。史书记载,秦始皇曾命人雕琢六枚玉玺,分别是“皇帝之玺”、“皇帝行玺”、“皇帝信玺”、“天子之玺”、“天子行玺”、“天子信玺”,而传国玉玺并不在六印中,他代表的是另外一种国家传承,因此平时都是封存起来的,不让人看见。皇帝在平常处理政务的时候,一般都会用到六印,比如皇帝之玺用来发布诏书等等,每个印都有不同的用法。大凡本朝皇位更替传承的都是六印,只有王朝更替才会传承传国玉玺。不过六印的制度执行并不是很完全,后世以后又有了变革,到了南宋时期,皇帝所用的玉玺明显增多,而明代达到了惊人的24颗,而清朝有25颗,只不过乾隆皇帝亲自审定以后,从中确定了15颗作为常用的。明清时期的皇帝用印保存的比较完好,另外也有不少的收藏家通过各种渠道收藏来历朝历代的皇家玉玺,无一不是精品。由此可见传国玉玺并不轻易出面,而且也不会在寻常过程中使用,他从一开始就代表的是王朝更替的使命,因此传国玉玺究竟是不是存在,我们现在也无法断定。

3

我是国师,我来回答

这个传国玉玺从宋代后就已遗失,据史料记载:宋靖康元年(公元1126),金兵破汴梁,徽钦二帝被掠,“传国玺”被金国掠走,此后便销声匿迹。

终元明清三代均未找到传国玉玺,有几种可能性:

1.却已遗失在某个地方,未能重见天日。

2.被私人收藏,此物一旦问世,必曝光

3.此物已毁于战火

4.流失海外

希望我们中国有朝一日能寻回此物

4

永乐年间,成祖与一老和尚会于一塔内,老和尚出传国玉玺以自证建文,玉玺上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且玉缺一角,镶金。成祖曰:是我大侄子不假!——详见《大明风华》[捂脸][捂脸][捂脸]

5

见过的人都没了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