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尽管康熙囚禁了十三阿哥胤祥,但是康熙对其并没有“恨”,有的只是“爱”。

康熙皇帝与众位皇子在热河秋闱,但却发生了太子胤礽“阴谋造反”,凌普手持“太子手谕”包围康熙行宫的事情,让整个局势瞬间紧张了起来。而也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康熙将胤礽的皇太子之位废黜,同时将与胤礽在整个事件期间共同“消失”的十三阿哥胤祥一并拿下囚禁了起来。

然而,这样的举动可以说是康熙不得已而为之。

一方面,康熙这是为了维系当前局势稳定的需要。

此时的康熙已经发现策动凌普调兵的 “太子手谕”确系伪造,太子胤礽与十三阿哥胤祥也确属无辜,然而康熙却不能对此事进行彻查,原因就在于此事的局势尚不稳定,有牵连到军队,尤其是凌普等人,很有可能在惊恐之余,将“假兵变”搞成了“真兵变”,那么局势也就此将变得一发不可收拾。所以为了局势稳定的需要,只能暂时性将责任推卸在胤礽和胤祥身上。

另一方面,则是康熙为了安稳住其他皇子。

当康熙发现这份太子调兵的手谕为假时,必然会想到此事与其他皇子有关,是其他皇子故意的构陷从而使得胤礽被废黜皇太子之位,从而有人可以取而代之。而在“兵变”发生后,胤礽果然瞬间成为了众矢之的,遭到了疯狂的攻击,与其相伴的十三阿哥胤祥,也同样受到了弹劾。而在这样的局面下,康熙如果对胤礽与胤祥进行“平反”与袒护,那么其他皇子必然会找寻新的理由进行攻伐,反而会制造新的矛盾与冲突,所以康熙也只能是暂时委屈一下自己的这两个儿子,以换的其他皇子,特别是“八爷党”一众皇子的安稳。

由此可见,虽然康熙名义上将胤祥以“谋逆从犯”的理由对其进行处分,并将其囚禁,但实际上,康熙内心之中还是非常喜爱和疼爱自己的这个儿子的,要不然也不会主动安排人为其送去了菜食与火盆,在众人面前也对胤祥“有情有义”大加赞赏。

在这之后,康熙将胤祥安排关在了理藩院,这更加体现了康熙对于胤祥的关爱。

一来,十三阿哥胤祥嫉恶如仇、生性仗义,而此时朝堂上正在进行的是“百官举荐新太子”的事情,康熙也担心胤祥会再度卷入其中,或者为人所利用,在作出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到时候将更加的难以收场。

二来,热河一事让胤祥被牢牢的贴上了“太子党”的标签,而此时太子胤礽并未彻底倒台,其反对者更是仍未死心,所以康熙也担心胤祥受到这些人的排挤与打压,进而用这样囚禁的方式将其保护了起来。

三来,康熙没有按照制度将其如同大阿哥胤禔那样,关在宗人府,也是希望不过分扩大事情的影响,也不过分的上纲上线,为胤祥“定罪”,进而为随时将其赦免放出做好铺垫。

所以,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康熙颇为用心的安排,只不过,朝臣中也就只有佟国维看出了康熙的心思,于是这才安排隆科多前往理藩院伺候,为的就是以此拉拢与雍正以及胤祥的关系。

康熙赦免放出胤祥,既是给张五哥“面子”,也是在给自己一个“台阶”。

“百官举荐新太子”在朝堂上如火如荼的展开,八阿哥胤禩已经得到了绝大多数朝臣的支持,拥有了极高的声望,看似已经是“稳操胜券”了。

这个时候的康熙向张五哥进行了一番询问,而张五哥的回答可以说是直击康熙的内心,或者说,是与康熙心中的想法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康熙:“哦,你认为他最好,那么也就是说,你认为他最应该当太子了? ”
张五哥:“人最好并不一定最应该当太子。”
康熙:“嗯?这又是什么道理?”
张五哥:“就拿十三爷来说吧,他人太直,不会转弯,又容易轻信别人,所以他人虽好,却当不好太子。”
康熙:“你这个张五哥,小小一个侍卫,你怎么敢这么跟朕说话?”
张五哥:“回皇上话,奴才不知道哪些话当讲,哪些话不当讲。奴才只知道,应该对皇上讲真话,不讲假话。”
康熙:“对,对,对,朕要的就是真话,比如说王掞,当着满朝文武说朕的不是,但说的是真话,朕不难为他。你今天敢对朕说真话,朕要赏你。”

可以说,张五哥的几句回答, 让康熙感到惊喜的同时,也引发了康熙对于“举荐新太子”的思考。

正如张五哥所说的,十三阿哥胤祥在他看来最好,但是并不是来做太子的最为合适人员,因为十三阿哥的性格并不能让他成为一国之君,如果真的是这样安排,不仅会害了胤祥,甚至会害了整个国家。

相对应的是,康熙也深刻的认识到,胤礽有他的缺点,有他的问题,所以他并不是皇子中最好的、最出色的,但是他却是最合适的太子人选。一方面,胤礽已经做了三十多年的太子,名分已定,再加上他的身份之高贵是其他皇子所不能比拟的,这就让胤礽存在了天然的法理性优势;另一方面,胤礽凝聚了康熙半生的心血和希望,康熙皇帝不希望自己的付出白白浪费。所以于情于理,胤礽都应该是太子的不二人选。

而张五哥说自己说的是真话的同时,也映射了另外的一层意思,那就是朝中的大臣大部分说的都是“假话”,他们之所以如此为的便是获取政治利益,而并不是出于真心或者忠孝礼仪,这一点也为康熙所认同。毕竟康熙背负着的是整个国家的命运和前途,所以他要看的是自己的内心所想,而不是官员们的意见。

可见张五哥的一番话,是实实在在地说到了康熙的心坎上,而张五哥也就在这样的情况下,非常适时的为他的“恩人”十三阿哥胤祥进行了求情,希望康熙能够将其放出。

“干脆赏给你一个天大的面子。”

康熙作为一国之君,同意了张五哥的请求,给了一名侍卫面子,必然是天大的面子,毕竟皇帝就是“天子”,这个“天大的面子”绝对不算是夸张。

而康熙让张五哥放出胤祥的时候,还特意将一块玉佩送给了胤祥,可以说,康熙也就将自己全部的话语寄托这块玉佩之中。


一块玉佩,尽显康熙对于胤祥的期望与嘱托。

“玉”,在《说文》的释义为“石之美者”,与之相伴而生的“玉文化”,也成为了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玉”所代表的精神与气节,也受到了一贯的追捧与推崇。

“玉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其声舒杨,专以远闻,智之方也;不挠而折,勇之方也;锐廉而不技,絜之方也。”

可即便是再珍贵的玉,如果不经过精雕细琢,也难以实现从“玉”到“器”这样一个“质变”的飞跃与升华,其真正的价值与意义,同样无法得到展现。所谓“玉不琢,不成器”,便是这样一个道理。

胤祥的气质和品质,在康熙看来,绝对能够称其为人中之“玉”。

他能力卓著,文武双全,具备国士无双的才能。

他忠孝之城,就连康熙都称赞其对于自己和太子胤礽的忠心是“日月可鉴”。

他又是侠肝义胆,上至达官贵胄,下至普通士兵,对于胤祥的为人处世的品质无不钦佩有加。

可即便是如此,胤祥在康熙眼中,仍旧是个“半成品”,毕竟胤祥嫉恶如仇、不懂得权变,常常将自身置于非常不利的境地,进而非但不能为他人提供帮助,甚至还会成为了牵绊和拖累。

于是,康熙将一块随身携带的玉佩,让张五哥交给了胤祥,也是将自己的这两重意思告知给胤祥。

其一,胤祥自身良好的优点与长处,以及为人刚正的意志品质,要继续保留与坚持,这是康熙所欣赏的,这叫“守身如玉”。

其二,胤祥也要学会改变自己,磨平自己的棱角,更加适应朝局,这样才能真正的堪以大任,而这便是要求胤祥“玉琢成器”。

也就是这样一块小小的玉佩,尽显了康熙对于胤祥的关爱与期望,同时还有他的一番良苦用心呀。

最佳贡献者
2

这块玉佩是康熙让张带给十三爷的而不是奖给张五的。张五给十三爷求情,让康熙帝放了十三爷,胤祥本来就是冤枉的,当时只是出于情义陪太子。康熙本来就想放了十三爷,现在又有张武给他求情,现在放了十三爷,既给了张五面子,又能使张五感觉到皇上对他的信任,更加忠心于皇上,此事让张五去办再合适不过了。

康熙给十三爷带去的这块玉佩有四个含义。1 这块玉是康熙随身携带的,十三爷一定认识这块玉。十三爷会感到父皇时刻挂念自己,见到这块玉就像见到父皇一样。2 “守身如玉”十三爷忠孝仁义,心怀坦荡。康熙这是对十三爷侠义精神的褒奖,他希望胤祥能保持这种精神守身如玉。3 “玉者“国之重器,十三爷是皇帝的儿子。不是普通人。康熙给了他这块儿玉佩是要他时时谨记自己身上使命和责任,暗示他要时时为父皇分忧,在政治上有更大的作为,成为国家的重器。4 “玉不琢不成器“,十三爷胤祥水 虽心怀坦荡。但不会转弯抹角,好意气用事。在政治上还需要不断的打磨和雕琢。

康熙让张五带给十三爷的这块玉佩含义深刻,可见父皇对儿子的良苦用心。




3

题主所提问题发生在《雍正王朝》中十三阿哥胤祥被囚禁后康熙和张五哥的一段对话。

十三阿哥囚禁的前因后果:

一,太子胤礽和“母妃”郑春华私通被康熙撞破。再加上之前“刑部换死囚案”康熙帝对太子彻底失望,废太子“箭在弦上”;

二,十四阿哥假冒太子谋反信件,康熙开始信以为真;大阿哥胤禔从中挑拨。

三,太子面对被废局面,死马当活马医找到了四阿哥胤禛。十三阿哥胤祥为了保四阿哥胤禛避嫌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保全太子尽臣弟的义务,陪太子出逃。

四,太子和十三阿哥被追回来后,十三阿哥胤祥当众怒怼大阿哥胤禔居心不良,语出惊人“最是无情帝王家”大逆不道之语言,被康熙圈禁。

十三阿哥胤祥被放原因:

一,十三阿哥胤祥虽然被圈禁,但是他赤子之心,一直被康熙所认可,他能抛开尔虞我诈的九子夺嫡,保持纯净的“兄弟情义”。

二,康熙皇帝不想太子私通事情被泄露丢了皇家的脸面,所以太子被废的原因只有谋反一项。后来康熙发现信件是有人模仿,那么谋反一事“子虚乌有”。

三,康熙对十三阿哥胤祥是真的喜欢,对张五哥的孝心真的感动。同样为儿子张五哥为父甘愿赴死,康熙自己的儿子们却每天争名夺利,互相倾轧或许只有在十三阿哥身上才真正的有父子情怀。

康熙送玉佩含义:

一,张五哥为大内侍卫去放一个皇子,光传口谕自然没有可信度,自然要给一个信物,这个玉佩就是救人的信物。

二,给玉佩还不给其他也可能就是康熙的爱子之心,所谓“玉不琢,不成器”。这块璞玉或许就是康熙对胤祥的寄托,希望他保持赤子之心的同时又能明事理。

4

龙生九子,各有不同。《雍正王朝》中,康熙的几个儿子,同样个性迥异,其中老十三胤祥尤为引人注目,他既非帝王之才,也非池中之物;既是真性情的“侠王”,也是天人道的守护神,但其一生命运坎坷。热河狩猎时,胤祥就领略了一次牢狱之灾,只是没过多久,康熙又给放了出来。在放的过程中,有一个小细节,康熙给了张五哥一块玉佩,要他交给十三阿哥,这又是为何?

给张五哥背书,让他能够顺利放出十三阿哥

在古代,玉有十分重要的文化意义,与玉相关的汉字就有五百多个,它不仅象征着身份高贵,也寓意着美好。康熙将玉佩交给张五哥,有两层含义:

一、反正已经给了一个天大的面子,干脆再来个锦上添花。张五哥曾得到胤祥的关照,是出了名的忠孝之人,他对胤祥感恩戴德。为了救胤祥,张五哥甚至不惜冒着风险,向康熙请命。从康熙的神态和语言可以看出,他对张五哥的表现是很满意的,将一块不会轻易授予别人的玉佩给张五哥,那是对他的信任与认可。这就好比,老板只会将公司公章,交给心腹保管一样。

二、“鸡毛令箭”的作用。张五哥只是一个小小的侍卫,在朝廷上班时间一年不到,认识的人也不会很多。在宫廷复杂的人际关系中,张五哥肯定吃不开。让他去放人,如果仅仅一张嘴,即便是代康熙传话,人家也不一定买账,除非是图里琛那样的“老油条”。

何况,他要去放的是胤祥,事关重大,而牢头又是隆科多,背后站着佟国维。没个信物或公文,张五哥很有可能在隆科多面前吃瘪。玉在古代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拥有的,即便有权拥有,那也要分相应的身份等级,不同的人使用不同的玉。皇帝带在身上的玉,那肯定是最高等级,上面会有明显的皇帝专用图案或字样,臣子们一眼就能辨别。张五哥拿着它,就如同拿着康熙的金科玉律,隆科多见了也只会乖乖听话放人。

为胤祥“翻案”,全了父子情义

热河狩猎时,胤祥因顾全兄弟情义,结果反而身陷囹圄。对此,康熙不忍心,也没办法,形势所迫,但心里还是记得胤祥的。后来,随着形势的发展,康熙决定放出胤祥:

首先,举荐新太子时,八爷党越做越大,大有喧宾夺主之势。如果不出手,任由其发展下去,皇帝的权威都会被挑战。胤祥属于胤禛一伙,台面上又从属于胤礽,放他出来也是给外界一个暗示:你们别光顾着推胤禩了,我不止他一个儿子。十三阿哥出来了,可以成为康熙的得力帮手,制衡八爷党。

其次,胤祥原本就没什么过错,主要是因为说了几句气话。当父亲的,惩罚犯小错的子女,一般适可而止,关几天小黑屋也就算了。

康熙将玉佩送给刚刚出狱的胤祥,是在告诉他:

一、你胤祥在老爸心里很有存在感,关了这么多天,你受委屈了,这个玉佩就是给你的补偿。这跟很多父母一样,打了子女一巴掌,然后再给颗糖。

二、你胤祥是真性情,温润如玉;之前虽有意气用事,但白璧微瑕,瑕不掩瑜;现在你出来了,也算完璧归赵。

作为君父,表达自己的愿望

张五哥是胤祥的人,两人又有很多的共同点,都有情有义,忠于君父。康熙将张五哥带在身边,除了保护自己,另一层含义就是以他这位孝子为榜样,告诉天下臣民,只要孝顺忠心就有机会改变命运,也是在提醒自己的皇子,你们看看人家张五哥,为了父亲不惜牺牲自己,你们能不能稍微像点样,不要再闹腾了。

康熙让一个孝子,带着象征美好的玉佩,去解救另一位孝子,这是老人家在表达对子女孝顺的渴望,也是在传递一种治国理政的思路。

秋媚说:玉不琢,不成器,康熙关押胤祥,也是在磨练他。胤祥真性情,是他的优点,可以让很多人敬佩,也能交到很多朋友,还能得到康熙的赞赏,但也是他致命的缺点,容易成为别人利用的工具。

5

码字不易愿君珍惜

当时的情形是太子被废,八阿哥得势,满朝文武都是在举荐他为太子,引得康熙大为不满,怕形式脱离自己的控制,所以借张五哥求情之际放出十三阿哥,用来节制八阿哥,毕竟能与八爷党对抗的四爷党就剩下雍正一个孤家寡人了。要不然凭康熙的性格断不会因为一个侍卫的求情去做自己不愿做的事情,而且还是自己最为厌恶的宫廷之争。

康熙给张五哥一块玉并不是赏赐给他的,而是让他带个十三阿哥,意在“玉不琢不成器”,这是康熙皇帝对于十三阿哥胤祥的期望和寄语,他希望胤祥能够像这块玉一样,继续保持着自己的刚正不阿与侠肝义胆,但是也需要不断的打磨自己,才能真正成为有用之才。

6

这个情景是发生在《雍正王朝》里面的一幕,关于这一幕明明已经被康熙圈禁的老十三,为什么又在后面让张五哥带着一块玉佩去放出老十三呢?



首先,我们要知道老十三胤祥是因为什么罪名而被囚禁。

老十三胤祥的罪名是谋反被圈禁,就是这么严重的后果,康熙就算再爱护这个儿子也不得惩治他,于是在凌普持“太子手谕”包围康熙行宫以后,为了表示对谋反的惩治,老十三就被圈禁。



要知道在古代谋反,那颗不管你是谁都是要杀头的,但是胤祥却只是被圈禁了,而且最后康熙让张五哥去释放老十三胤祥,其实这些正是康熙皇帝对老十三的爱护。

其次,圈禁何尝不是康熙对儿子的庇护。

因为在康熙圈禁老十三以后,九子夺嫡的戏码就越演越烈,而康熙怕这个不知深浅的儿子又会牵扯进去,而他作为皇帝也不可能总是包庇自己的儿子吧,所以就以圈禁的惩罚,来变相的保护自己的儿子。

因为一旦康熙去世以后,而且胤祥有牵扯进夺嫡之争,那么势必是在难以保他一生无恙。

最后,康熙释放胤祥要张五哥带着玉佩这其中又有什么含义呢?我认为这里面起码有两重的含义。

一、玉佩乃是玉之重器,含有的意义乃是“玉不琢,不成器”的意思,任何一块商号的玉佩都是从璞玉雕琢而来的,因此康熙送玉其实就是告诉这哥儿子,至于历经种种磨难才能够真正的成长。

二、因为张五哥虽然是大内侍卫,但是他并没有权力去释放胤祥,可以说唯一有权利的人就是康熙,因此康熙把玉交给张五哥也算得上是一个信物,好让他能够顺利的放人。

7

这是电视剧《雍正王朝》中的一段情节。

当时太子胤礽第一次被废,事出突然,康熙将老十三胤祥也圈禁起来,夺嫡之争骤起。



先是大阿哥胤禔愿替康熙行万难之事,杀掉胤礽,遭康熙忌惮,被永久圈禁;接着又有三阿哥胤祉临时告刁状,将胤禔收买太监魇镇太子的行径和盘托出,被康熙看出夺嫡之心;太子被废后,康熙为试探诸皇子中是否还有人心怀夺嫡之意,遂提出要公开推举新太子。

很快,老八胤禩便水落石出。以上书房大臣佟国维为首,京里京外,推举胤禩者甚众,用康熙自己的话说就是:“乖乖,万众一心啊。”

于是,康熙决定出手打压胤禩。他先是联合佟国维,以延续佟家富贵为条件,迫使他答应与康熙联手,一起打压胤禩。接下来,他又以“疼自己儿子”为由,下令将处在圈禁中的胤祥放出来,其目的就是要释放出其他势力来制衡八爷集团。



也就是在这里,康熙与张五哥二人在雪地中散步。张五哥斗胆提出,希望皇上能放出十三爷胤祥。康熙哈哈大笑,说他一个小小侍卫竟然保起皇子来,但还是顺应答应了他的要求,给他一块玉佩,让他去理藩院接胤祥出来。更何况,康熙其实早就想放胤祥出来了,此时放出来,还可卖张五哥一个天大的面子,以收攻心之策,令其感恩戴德,死心塌地。

那么,为什么康熙要给张五哥一块玉佩呢?

这个其实也好理解,各种古装影视剧中都会演到皇帝微服私访,在危机时刻皇帝总会拿出一些信物来表明自己的身份,诸如折扇、扳指等等。在这里,玉佩也是这个意思,康熙显然是把它当做“天子亲临”的信物。



要不然张五哥手中既无谕旨,又无信物,直接去理藩院说要放了十三爷,这显然太过于荒诞了,没人会相信一个小侍卫说的话。而这块玉佩起到的就是这个作用,它让理藩院的看守相信,确实是康熙下令将胤祥放出来,而不是张五哥在胡言乱语。

8

康熙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当然是因为张五哥说了实话,而且并非是那种批评的实话,而是夸奖的实话。更是说明张五哥这个侍卫是侠肝义胆,是个可以放心之人。这对于晚年的孤家寡人的康熙来说,无异于是十分难得的。

当然还有一个前提条件就是,康熙早就想放出老十三了。康熙为什么想放出老十三呢,是因为老十三当时只是出于情义陪太子,制造假兵变的并非是老十三,老十三是无辜的。具体大家可以看“为什么康熙给老十三和太子碳火取暖,而不给大阿哥呢”的分析。

虽然老十三是无辜的,但因为当时事起仓促已成定局。所以康熙并没有立即放出老十三,此时碰上张五哥求情之事,康熙干脆顺水推舟放了老十三,这样还买了张五哥一个天大的面子,使这个贴身侍卫从此以后更加忠心耿耿,这样自己的安全无疑是更具有了保证,可谓是一举两得,帝王心术,莫过于此啊!

但是康熙却叫张五哥将自己一块贴身玉佩带给十三,是什么意思呢?我想有以下几方面的意义。

一是“守身如玉”。十三爷号称“侠王”,正如张五哥所说,他忠孝仁义,心怀坦荡。对于这一点,康熙虽然责罚了他,但是心里却十分欣赏赞誉,所以才处处在满朝文武面前表扬他,褒奖他。康熙对十三爷的侠义精神看在眼里,喜在心头,他并不希望他失掉这种精神,他希望十三爷保持这种精神,“守身如玉”。

二是“玉者,国之重器”。但老十三出身皇室,是皇帝的儿子,在康熙眼里,是国之重器。他这是委婉的告诉十三爷胤详,你不是一个普通的老百姓,是皇子贝子,要时刻谨记自己身上的使命和责任,要时刻为君父分忧,承担起更大的政治责任和担当。

三是“玉不琢不成器”。诚如张五哥所说,十三爷虽然侠义坦荡,但是不会转弯儿,人好不一定能当好皇帝,这其实就是说胤详在政治上的不成熟,好意气用事,要是不禁打磨,不禁雕琢,是很难成为真正的国之重器的。

有人认为这块玉是赏给张五哥的,这肯定不是。康熙只是让张五哥将玉佩带给十三爷,既是对十三爷的褒奖,也是对十三爷的激励,更是对十三爷的警示。

9

我的答案:玉佩是凭证,同时也是赏赐,还代表玉需要雕琢的苦心。

分析:

1.康熙让大内侍卫张五哥去释放十三爷胤祥,玉佩代表皇权,就如同尚方宝剑,亮明身份,是带着皇帝的旨意释放十三爷胤祥的。

2.十三爷光明磊落,德行如玉。在胤礽要倒台的时候还去代表胤禛接见胤礽,不落井下石。十三爷做人做事,坦荡正派,可是行事鲁莽。康熙也赞赏胤祥的侠王性格。

3.十三爷胤祥处事鲁莽,意气用事。还需要和玉一样,经过雕琢和历练后才能成长,可堪大用!康熙暗示胤祥需要历练,自我成长!

4.这是康熙赏赐胤祥的,因为康熙知道囚禁胤祥,其实是保护胤祥,不让胤祥混入帝位争夺漩涡中。希望胤祥保持好忠孝仁义,守身如玉。

5.玉佩,是古代人常见的饰物。古人对于玉佩的热爱,不是因为玉的贵重,而是源于玉的品格。说明康熙帝内心中,很赞赏胤祥!




10

巡狩热河途中,太子胤礽夜会贵人郑春华,被康熙无意撞破,父子嫌隙骤然爆发。老八胤禩一伙趁机暗算,伪造太子关防手令使八大山庄被围,祸事迭起,胤礽朝夕被废,老十三胤祥也因身涉其中出言不讳,而同遭圈禁。人马回京之后,康熙立即扔出一块又香又烫嘴的肥肉,命文武群臣推举新太子,承诺秉公取贤。

在《雍正王朝》中,康熙扔出的这块肥肉,老八拥趸抢得最欢,整个上书房十之八九都是胤禩的荐章,更有佟国维马齐亲自坐镇。这是因为宫城上下皆知,胤礽被废等同弃子,执了老十三,敲打的实是老四胤禛,剩下的诸阿哥,唯有老八最具贤名。然而,君心难测,康熙抢先一步到上书房探底,发觉老八人多势众,咄咄逼人。

在此节骨眼上,康熙向众人赞扬孝子孝义,并决意释放老十三。在侍卫张五哥受命去放人时,康熙还将一块随身玉佩拿出,命张五哥带给老十三,此举实可谓良苦用心。康熙见老八势大,有比胤礽更难掌控的势头,立即抛出“紧箍咒”,释放老十三,老十三是老四的人,此举意在支持老四,以挟制震慑老八。

给老十三玉佩,意在“玉不琢不成器”。老十三是阿哥中少有的侠王,他对康熙忠孝,对手足仁义,处事坦荡而从无觊觎之心,德行如“玉”,康熙对此甚为赞赏。然而,这样的人生在帝王家,却不见的是好事,意气用事腹无谋算自古是君王大忌,老十三这块玉要想派上用场,还需雕琢,还需历练。故而,一块玉,满含的却是康熙老父的舐犊苦心。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