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不能,不是打不过,而是撵不上。战场数字是最说明问题的,在苏联对日宣战之前的1945年8月,日本关东军实际拥有兵力24个师团约75万人,最终被苏军粉碎的总共是677000余人(击毙8万余),这之间还有8万多人的差额呢,哪里去了?撒丫子跑路了呗。



一方面是日本人自己的因素,即日军大本营在苏军开始进攻之前,就已经给关东军下达了战役指导:“考虑到帝国整个战局,半岛(以下均以此代称,见谅)是最后防线,需要绝对保住。满洲只是前进基地,必要时可以放弃”。换句话说,东京希望关东军退到半岛进行死守和决战,而不是在东北玩命。


当然,东北那是关东军的命根子,失去了东北所谓的关东军也就没有存在的意义了,因此关东军最后一任总司令山田乙三大将,对大本营的指导进行了“折中处理”,即关东军主力不在北满和西满与苏军决战,而是退到南满的长春—大连、图们—长春的铁路沿线负隅顽抗,如果打不赢则再退入半岛。



正因为如此,关东军的“战斗司令部”从战争爆发的当夜,就转移到距离中朝边境很近的吉林通化,附近的大批日军也向此地集结。为什么溥仪是从通化到沈阳时才被抓的?为什么后来会出现大批日本兵暴动的“通化事件”?原因就在于此,同时吉林和辽宁省的日军,大部分已经接到命令正在向这里集结。


另一方面是苏军的战役企图造成的,受地理条件的限制,苏军虽然分成三路进行突击,但左右两翼的穿插纵深大打折扣。比如最有力的左翼突击,是由外贝加尔方面军的近卫第6坦克集团军实施的,这支部队从蒙古出动,翻越大兴安岭杀入松辽平原,但其穿插目标仅是长春以北地区,也就是说,苏军第一期战役目标,是完成对长春以北日军主力的合围。



所以基本上,沿中苏边境的各筑垒地带日军、以及集结在二线的机动部队(第四方面军为主)是注定灭亡的,因为他们的后路已被切断,如果日本不宣布投降,那么这几十万鬼子要么隔屁朝凉,要么就得缴械投降。但是在长春以南的日军,尤其是后宫淳大将的第三方面军部队,是不在苏军合围圈之内的。


同时,苏军装甲部队之所以在北满和长春以西地区进展神速,也因为完全彻底的掌握了制空权,而情报中关东军的1200架作战飞机却不翼而飞了。这些飞机当然还在,事后苏军才查明,原来东京大本营为了筹备所谓“本土决战”,已经将关东军所有的战机,全部转调至本土机场、或者半岛中南部机场。





那么如果日本不宣布投降,或者关东军总司令部也不下令缴械,则逃掉的日军绝不止8万余人了,因为半岛北部多为山区道路困难,再加上日军飞机的攻击,苏军装甲部队的追击必然受阻。如此将会有相当一批日军逃到半岛南方,估计不会少于关东军总兵力的30%,那就是20多万人了。


溜掉了可以继续追歼啊?不行,这里便涉及到著名的“三八线”问题,原本北纬38度线是日军的作战序列分界线:三八线以北日军统一归关东军指挥,以南由东京大本营直辖。但是苏军于8月9日发动大举进攻后,美国人坐不住了,生怕苏军控制全部半岛地盘,所以8月14日便提出了以“三八线”为美苏对日受降分界线,两天后斯大林表示原则同意。



这就意味着,只要东北或者半岛北部的部分日本关东军能够逃过三八线,则苏军就不能完成歼灭或者解除武装,因为那是美军的势力范围,虽然美军第7师是在9月8日才开始仁川登陆的,但是在此之前,已经越过三八线的苏军也不得不全部后撤,斯大林这会还不敢跟杜鲁门硬刚。


日本天皇是8月15日宣布投降的,而关东军是8月20日左右乞降的,等于是在大本营宣布投降后又单方面作战了五天时间,因此大部分日军还没有完成机动就缴械了。而如果关东军坚持不投降的话,至少有20万日军会利用这个时机,逃至三八线以南向美军投降,所以鬼子们败是败了,说被苏军“全歼”就不准确了,用击溃或者击败更合理些。


最佳贡献者
2

答案是显而易见的,苏联能全歼关东军,而且能将中国境内所有日军全部歼灭。

原因如下:

1.不对等的兵员数量,武器装备。

要知道战争后期的日军,已经是强弩之末。关东军的编制还在,但早已经不是以前的那波虎狼之师了。1945年时号称70万的关东军,有战斗力的大概只有20万左右,其他的很多是老人和孩子凑数的。而二战晚期关东军的武器装备严重不足,甚至抽调伪军的装备补充新编关东军部队

反观苏联红军,1945年8月初,苏军在远东集结11个合成集团军、1个坦克集团军、3个航空军集团和3个防空军集团、4个独立航空兵军,总兵力超过160万人,拥有超过25000门火炮(包括152毫米榴弹炮,122毫米榴弹炮,喀秋莎火箭炮),毫不夸张地说,苏军的火炮比日军的机枪都要多。再有5000余辆坦克,而日军装甲部队几乎为零。可见,进攻关东军的苏军不但是精锐,还是日本军队并没有太多交战经验的大兵团机械化部队,实力碾压日军。


2.碾压的战术理念。

首先看看统帅,苏联元帅华西列夫斯基,在苏德战场上成长起来的苏军最优秀指战员之一,尤其擅长指挥方面军级别大规模会战。苏军采用的就是苏德战场后期所向披靡的大纵深突击战术,以3个方面军协同配合,从东、西、北三个方向向中国东北地区纵深推进,目标东三省省会沈阳,哈尔滨,长春,力图在沈阳附近进行战役决战,消灭其主力,并且切断关东军与朝鲜日军和本土日军的联系,防止日军大本营增兵,速战速决以避免对日持久作战。另外,以太平洋舰队协同陆、空军各一部攻占北部岛屿。

反观日军,在中国战场打了8年,也没有打过一次这种规模的会战(淞沪会战,武汉会战也就是几十万规模),面对钢铁洪流的平推,没有丝毫反抗之力。


3.空中力量差距悬殊。

1945年的苏联空军是可以比肩盟军的力量,无论是战略空军还是战术空军,无论是飞机质量还是飞机数量,都是日军的数十倍。有苏联飞行员曾说,对关东军的轰炸,没有受到任何威胁,可见其防空力量也是一塌糊涂,二战时期的航空兵可以说是步兵的噩梦,一枚航空炸弹就是一个排的伤亡,完全没得打。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