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 后妃列传》:宣宗恭让皇后胡氏,名善祥,济宁人。永乐十五年选为皇太孙妃。已,为皇太子妃。宣宗即位,立为皇后。时孙贵妃有宠,后未有子,又善病。三年春,帝令后上表辞位,乃退居长安宫,赐号静慈仙师,而册贵妃为后。
1428年三月,明宣宗朱瞻基以“自惟多疾,不能承祭养,重以无子”为由,废黜胡氏皇后之位;册立太子母亲孙贵妃为皇后,大有“拔乱反正”之势。何以言此?一切还得从为朱瞻基选妃说起。
青梅竹马
成祖朱棣与皇后徐氏都非常喜爱朱瞻基这个皇孙,对其颇用上心。到了读书的年纪,特意安排“靖难之役”的主要策划姚广孝,为其讲授经典,还为皇孙的婚姻大事,早早开始张罗。朱瞻基外婆彭城伯夫人,回河南永城探亲。偶遇当地主薄孙忠之女,见其聪明伶俐,惹人怜爱,回京便将情况告知太子妃张氏(瞻基生母),将其作为朱瞻基的妃子人选。后又经朱棣等人“面试”,都颇为满意,小瞻基也看上了这位小姑娘。朱棣念其时年十岁,年纪尚小,将其留在皇宫,由太子妃张氏抚养。皇孙与孙氏有足够时间培养感情,可谓是两小无猜,青梅竹马。
胡氏入宫
或许出于太过疼爱,1417年,朱棣又下诏为皇孙朱瞻基选皇太妃。根据钦天监观测的“星象报告”,妃子“当在济南间求之”。后寻得锦衣卫百户胡荣女儿胡善祥,符合“天相星气”的特质。入宫后独居小楼,有“红白气自户出,弥月不散”的奇观。朱棣又根据钦天监的“评估”,册封胡氏为妃,孙氏为嫔。仁宗朱高炽继位当年,胡氏册封为太子妃,作为补偿,特赐孙氏得服妃冠服。
由此可以看出,不仅太子对孙氏非常喜爱,连作为“公公”的仁宗皇帝也默认孙氏的地位,只不过碍于朱棣在世时确定的妃、嫔,不好违背,才作出了补偿“机制”。封建时代是一妻多妾,正妻作为原配,只能是一位;妾可以多位,地位上是天差地别。
分析废黜
所以胡皇后被废的主因便是,宣宗皇帝心有所属,所属之人为青梅竹马的孙氏。碍于朱棣生前给胡、孙两人所确立的坐次。仁宗时,胡氏为太子妃,孙氏为嫔;宣宗继位后,胡氏为皇后,孙氏为贵妃。与父亲仁宗作法类似,宣宗软磨硬泡,为孙氏争取了金印。根据明朝的祖制,册封皇后应授予金印、金册,而贵妃只授予金册,从而区分出两都在地位上的差别。
史书记载:上颇事游幸,且好弄。后数数规讽,上稍厌后。适后疾无子。说宣宗不务正业,胡皇后多次规劝以及无子都是其被废的诱因。在封建时代,皇帝虽然没有完全的独裁,但要铁了心做一事,也难有完不成的。上述的“适后疾无子”成了宣宗废后的“师出有名”,经宣宗耐心地作“思想工作”。杨士奇、杨荣等重臣也只能默许了宣宗废后的决定。
后记
至于宣宗答应杨士奇的“若此,则愿陛下待两宫当均一。昔宋仁宗废郭皇后,而待郭皇后恩意加厚”,鬼才信。若“待两宫当均一”,又何来废黜一说。也幸亏“婆婆”张太后的庇护,出于补偿心理,张太后常常对胡氏加以宽慰,不用独自面对“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的冷宫生活。
各位看官,不知道您,怎么看?
欢迎点赞留言^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