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记忆中的老西安,就是被城墙围住的部分。进了城墙里才叫进城,出了城墙都叫郊区。

后来,有城三区(碑林,莲湖,新城三区)和郊三区(雁塔,未央,灞桥区),再后来,七区六县,现在,11区2县。中间还有许多区划变更,不再详述。

记得的地方,因为要配图,我就用窗台上放的几张照片来说明,它们只是西安的一部分,因为就地取材,所以有局限性。咱们不是专业问答。

这是曾在远郊的大雁塔,因为步行去一趟也不容易。路上得带水,不然的话走得口渴,累。

上面的是西安兴庆公园,左下方写的西安人民公园,文ge时期的称谓,照片上有语录,时代特色浓郁。

西安动物园,孩子们的天堂,也是大人们旅游打卡之地。现在已经搬迁至秦岭野生动物园,原来的动物园更名为长乐公园。

位于西五路的革命公园,革命亭上以前有多种语录,还有大幅的主席像。

以前的北大街南口,远处建筑是西安报话大楼,至今,每天那熟悉的旋律《东方红》还在报时,太能激发人的记忆感了。

要真的组织语言回答这个问题,还真的很难,无处下手,所以只有想到哪里说到哪里了。当然,还有很多地方随着时代的发展已经被我们淡忘了。

最佳贡献者
2

记忆中的老西安已经很遥远了,45年前在西安上大专,毕业后去了外地,很少有时间回西安,额偶来西安也是不是出差就是学习,逗留的时间就比较短。感觉西安这几年发展的很快,挺好的,如今退休了,想回西安养老,无奈房子太贵买不起了,只好继续在外面漂泊了,无所谓了,哪里黄土不埋人?有事来西安就住宾馆或者住民宿,也花不了多少钱。上几张片子,也说明咱来过西安……

3

西安有着非常厚重的历史文化,自周朝一来一千多年都是帝国古都,直到隋唐五代开始,因为京杭大运河的开凿而逐渐失去地位。但是数千年积累的厚重文化没有随着岁月的流逝而减轻,曾经的王者风范牢牢的刻印在西安的DNA中。

今天分享一组西安的老照片,每一张都有不同的故事。

下面,先从城门开始,城门开始的街道,现在代之而起的高楼大厦,高大的城楼也慢慢淹没在钢筋混凝土之中。

街上卖面皮的小摊子,因为文明城市的需要,这样的摊子也没有几个了。

刚刚唱完戏的戏子,秦腔是非常有名的一个剧种,以豪迈为主。戏曲随着时代的发展一直走下坡路,很多剧团都改成了歌舞厅。

乡镇中的杂耍班子,那时候娱乐活动很少,可能一年中主要的娱乐就是这样的娱乐班子来提供。现在,这种杂耍班子基本上都没有了。

进入自行车时代的西安,顺便有了彩照。现在面对的是每天不厌其烦的堵车,相信都怀念曾经的车如流水马如龙的年代!

小吃一条街,这种招牌还是延续千年的那种,随着时间的流逝现代都没有了。

台球时代,这应该是90年代早期的照片。



这是早期的小雁塔照片,高耸入云!

一个农贸市场,正在赶集的乡亲。这种场景80后应该很常见,光阴易逝。当时的买卖货物都是在集市上进行,随着网络的发展,网购的触角延申至我们的每一个角落。

正在斗鸡游戏,这是没有娱乐活动时候的唯一团体游戏,玩过的应该都是大人了,10岁左右的小孩子玩的。一上了初中,就没有玩这个的心思了。

时代在进步,记忆在消退,几千年没有改变的城市,几十年的时间彻底改头换面,曾经的记忆现在变成历史。看不到的未来,回不去的儿提!

4

到明年,我离开西安刚好20年!

我是陕西汉中的,98年在西安工作了一年,并在当年底南下到深圳,并一呆就快20年了。为数不多的几次再回西安,仅仅是春节回家,路过西安而已。

记忆中的老西安,就如同城墙一样,厚重而踏实,却又悠闲自得,有着骨子里的长安的傲气与底蕴。

我印象最深的地方是环城公园,那时候刚完成净化护城河、美化环城公园的大工程。工作之余,喜欢去南门段听票友吼秦腔,热闹的太太!喜欢去玉祥门段坐那看夕阳。。。除了东门段,其它几面的公园都走过无数次。

购物必去的东大街和小寨,东大街上永远都人潮汹涌,大华包子窗口前、五一饭店里也永远有人排队。。。南大街全是高档精品店,压根儿没敢进去过。对了,还有康复路批发市场,在那里,你可以买到你想要的任何东西,且价格感人,但质量就不好说了。

转瞬经年,西安变成什么样了呢?期待着能重回长安!

5

说起老西安就从我住的钟楼周边开始:我的初小是在东涝巷小学,这是一个关帝庙改成的学校,座落在东涝巷西口;涝巷分东涝巷、中涝巷、西涝巷;东涝巷东口出去是南大街,街对面是解放市场,而西涝巷西口出去是竹笆市,向北看就是鼓楼;上高小是在中涝巷的四方块小学,记得那时候每天回家做作业就靠煤油灯;我家住朝邑观巷1号,是个前后两院的大杂院,我是60年考入东木头市24中的,记得好象是58年才通上电灯,巷子口有一自来水供周围居民挑水吃(买水牌子),我63年离开西安,89年再到西安这一片都巳经变成钟楼小区的楼群,原来的南大街、西大街、竹笆市都变得非常漂亮先代化让人找不到旧时的影子,变化太大了。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